中国医院每天人满为患,可医院却年年说亏损,为什么?
中国有很多行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明明每年公布出来的数据都非常的大,但是却出现亏本的。
国家电网,中国铁路,中国邮政两桶油,这些企业是不是每年公布出来的数据其实都是挺不错的,但就是处于亏本的状态。
医院应该说是每天看病的患者非常的多,但是三甲医院经常说都处于亏本的状态,如果不了解的情况下,很多人觉得他们说出来的绝对就是欺骗消费者。
当深入了解一个行业之后才发现很多东西并不是表面观看这么简单。我们日常看到很多行业都是非常的暴利的,当我们真正地去深入了解这个行业之后,才发现,其实这些行业在暴利的背后却要付出非常多的资金去推动。
医院也同样是如此我们看到的很多病患去医院进行抗病还不能打折费用少则几百,多则都是上千上万几十万的存在。
普通老百姓身边经常听说到的手术,但是花费的费用需要几万甚至是十几万的手术。
2018年我的舅舅做了“通波仔”手术就进去手术台不到一个小时,出来缴费既然高达6万元。
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去观看,这个手术看上去其实难度也并不算高,一个手术支架的金额就已经去到了47000元,再加上一些手术费和一些药物的费用得在一起,已经接近6万元了,这样随便算下来医院肯定能正确,4万元的利润吧。
手术支架这么一个小小的东西就要4万多,大家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即便是用国产支架也需要2万元左右,那么那个东西的制造成本可能就是几十元而已。
我们观看到这个制造成本,但没有观看到研发成本,因为这个东西在早期花费了巨量的资金去投资研发出来的,前期所销售的价格很高更多的是摊分,在研发成本上面去,也就是先亏本后慢慢回收利用。
国家的研发技术越来越成熟成本在不断的平摊费用到研发成本上,现在国产支架的价格已经回落了很多了,而国外看到国内的支架回落了这么多现在从2021年开始进口支架也大概1000元一支。
我们从表面很多就是观看到这种情况,其实真正挣钱的不是在医院而是提供材料,是因为我们的研发技术不成熟才导致被别人卡住,脖子现在随着成熟了,我们在2021年逐步的会下降,通波仔手术的费用主要是材料成本下降了。
医院在近些年来已经逐步的回归到正常的状态。我们细细地回想一下,在近些年来,我国的医院似乎没有以前这么黑了,一切都变得更加的透明化了。
公立医院在药物成本这方面几乎做到了没有利润的,我们回想一下是不是在医院开的药,然后自己吃完了去到药店里面买药店的药房而比医院的还要贵。
自己亲身经历,本来去公立医院看病开的药仅为50元的,而由于今天特殊情况,我就去了诊所开了同样的药,也同样的分量,诊所既然收了我85元。
小村里面的药店,一年可以赚几十万,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在医院买的药,90%都会比自己外面去买的药便宜,这个也成为了不可否认的事实。
耗材也同样跟药物一个道理,几乎也是零利润的状态,例如我们在医院观看2000元的病,那么70元是药的成本,50元是消耗的成本,剩余80元是发放绩效。
医院有很多进行成本的支出是我们没办法看到的:
设备折旧维护:
在医院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机器有X光、 CT
、磁共振、彩超其中最贵的设备应该就是磁共振。
磁共振这些设备随随便便都是几千万的,每个季度都要按照正常的去维护维护的费用少则几万元。
这些机机器都属于高强度的工作,也特别容易出现问题,随便维修一下都是十几万甚至上百万。
三甲医院是作为我国最顶尖的医院,一般这些设备使用5~6年时间就会被进行淘汰,重新更换新的机器上来,所以我们单套设备的更换医院都要花费不少的钱。
医疗领域的研发以及探究:
作为国内顶尖的三甲医院,必然是有一批又一批的精英医生在此,无论是研究生博士甚至是教授,他们这些医生不单单是为了解决病人看病的问题,还有很多时间是钻研解决疑难杂症。
外出学习进行交流,做各种临床实验的准备,这些都是巨大的资金开销。
刚刚所提到的心脏手术支架,为什么能被国外进行垄断,就是因为国内的技术不够先进,而国内的技术要先进必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进行研发,这些有可能是药物公司科研领域,公司医院共同合作搞出来的产物。
盖房子的费用大家都知道,其实挺贵的吧,医院盖房子费用难道会便宜吗?而且三甲医院一盖就是10栋8栋的房子出现,而且都是大规模的,这些费用不少钱吧。
医院在很多人眼中观看起来就是非常赚钱的没错,医院的流水确实是非常的大,但是医院支出的流水也同样是很大。
我们没有看到的还有医院跟一些大学进行合作而这些医院也有不少的资金进入大学里面搞一些科研。
医院的运行成本还包括水电,办公人员,保险等等一系列的东西叠加在一起,我们不敢说全部医院都亏本,但可以肯定一点是有70%以上的三甲医院都属于亏本的状态,确实确确实实是这样的。
比如做一个大手术医院收取的手术费,其实占比都不到30%更多的是材料的费用以及药物的费用,这些费用不是医院能把控得住的,从厂里面出来或者是从国外进口回来就原本有这么高在这里消耗着。
就像我们看到的奶茶店一样,为什么有些奶茶要卖20多元一杯才有钱赚,而有些奶茶卖10元一杯也有钱赚的主要是地段不同所出的成本不一样。
中国医院每天人满为患,可医院却年年说亏损,为什么?
医院到底亏不亏,做为一个二级公立医院的普通职工给你详细说说。
全国医院有很多,大的三甲医院确实人满为患,到底亏不亏,没有亲身经历不敢胡说。
今天只是说一说一个普通二级公立医院和身边一个私立医院的真实经营情况。
做为一个二级公立医院的一名普通职工,全院职工200多点。其中有编的只占不到一半,但现在实行同工同酬,所以不管有编没编大家钱拿的一样多。真正能拿到手的工资是按照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公积金-养老-医保等组成。基本工资是按照职称和工作年限制定,这个极低。我们目前的绩效工资是从工资中拿出20%,参照KPI考核系数完成才能拿到。最主要,也是差距最大的就是奖金,奖金是根据你科室的业务收入按比例划分。如果是医院的主力科室,奖金会较多点,但是一般科室或是小科室有时候只有很小的奖金或是只能保住基本工资。
再来说说医院整体的收入情况,首先医院是差额拔款的事业单位,拔款多少要看当地政府的财政状况,我们每年的拔款寥寥无几。不要认为政府会全额拔发职工工资,那只是一个美丽的梦。
很多人会说,住个院药多贵,耗材多贵,治疗费多贵。不否认这些有的是很贵,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公立医院的药品和耗材是零加价的。也就是说你进价多少就卖多少不给加一分钱,这个每年都会有相关部门来不定期检查,如果发现有加价销售的会把你罚死。而且现在药品和耗材都实行了网采,也就是说你只能在国家公布的中标企业中选择,这个价格也不是医院能说的算的。
其次来说说各种检查和其他费用,公立医院的检查,治疗费用都是由国家定价的,每一个检查项目收多少钱也不是医院说了算而是要按国家的定价走,只能低不能高。每年物价部门都会来检查。
那为什么有很多人认为现在看病贵呢,这个跟现在这种高度紧张的医患关系不无联系。医生也仅仅是个职业,不是神,现在对医生的要求较高,加之很多人有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基础病或慢性病。有人会说我就一个头痛给我做多少检查,这要分两步看,第一,医生如果不做一些检查如何能够排除可能会造成症状的病因,如果因为没做检查而没排查出病因延误了治疗,这时候不仅病人会来找,而且医生自身也会受到责罚。第二,现在医学的发展和现在医生的陪养模式造就了现在医生的看病模式就是看化验单,看检查单。而以前为什么没有这些是因为以前科技的发展没有这些大型或超大型的医疗设备的使用。一台设备动辄几百,几千万,做一次检查的成本有多大可想而知。
最后来看看医院有多少回款方式。第一就是政府的拔款,这块是没有人员工资保障的,很多拔款仅仅是新增设备,基建等。第二就是自费病人的收入,这个是实时到账的。第三就是医保病人了,现在由无国家扩大保障,百分之90以上都是医保病人,包括职工,居民,农民,基本含盖了所有人群。但是医保病人来医院看病实现的是极时结报,也就是说病人只需要承担自付部分,其它报销部分由医院先垫付,以后在找医保部门报销。这部分资金的回笼直接影响医院的收入。而且这部分钱中医保还有核减和各种处罚的,可想而知医院的运营会有多难。
那为什么私立医院会上市呢,就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种药我们一开始卖26.5,但由于医保限额,后来这种药不在卖,但私立医院卖65。因为私立医院是不会零差价的。
中国医院每天人满为患,可医院却年年说亏损,为什么?
医院肯定是赚钱的,亏损并不是经营的问题,而是把钱花在了扩建上面。
我们首先明白医院的利润是从哪里来的,支出都是花在了什么地方
在以前药品零加价前,药品的费用到医院后,医院可以收药价的15%左右的加价的,作为医院的利润,但是医改之后,现在不加价了,药物进入医院后,进价多少就要原价卖给患者。
在这里肯定有人会说,医院的药卖的比外面贵,但是这个药价并不是医院规定的,医院在药品方面是不能赚钱的,这是国家规定的,我想没有那个医院敢光明正大的靠卖药来赚钱。
现在一般大医院的药,都是需要统一集中招标采购的,一般都是批发企业或生产企业去投标的,私人的诊所,有些是自己进药的,就会从药品批发企业进货。
肯定又有人会说了,医院靠采购药品,医疗器材来贪污,我想各位肯定是对贪污有错误的理解,按照你们说的故意进高药价来贪污太低级了。
那个叫回扣,这就是一个潜规则,两家药企同时向这家医院推销,一样的药品,我卖10元,你卖9元,医院最后选择了9元的那个,药企照样给采购人员回扣你信不信,而且账面上还好看,我进了低价药,不会有人去查。
像你们理解的那样,一个药企卖10元,一个药企卖11元,我选择11元的那个拿回扣,不要一个月就被查了。因为这是个肥缺,你这样做别人肯定举报你。
这说明了药企卖的药利润很大,即便比别人低一些,也有的赚。
在药品不能赚钱之后,医院能依靠盈利的手段就是住院费,检查费,手术费,挂号费等等这些费用。
这就是我们去医院,医生要你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
我们再来说说医院的支付部分
我们都知道现在医院是盈亏自负的,也就是说医院的医生,护士人员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住房公积金等,出差的费用,水费,电费等等这些费用。
还有购买仪器,修建大楼,交税。
在中国,公立医院是需要缴税的,只是很多税不用缴,并且有优惠政策,现在医院都有开税票,唯一不用缴税的地方就是非营业性机构,或者福利机构,这些地方是没有税票开给你的。
医院的医疗器械,有一些就是一次性的,还有一些手术器械,给传染性比较严重的病人用过之后,就直接被丢弃了,毕竟要是发生了医疗事故要赔偿的更多。
包括我们做检查的设备,有一些设备不是医院想自己买就能买的,需要省级部门批准之后才可以去购买,还要定期做检查,对上岗的人员还有培训要求,而且并不是买回来就完事了,安装也要费用,平时检查维护也要费用,这些都是需要花钱的。
就像我们买一台车,车就值10万,但是你平时加油,保养,维修都要花钱。
我在告诉大家一个事情,大家就懂了
2018年国家对全国的公立医院的补贴我查到的是109亿元,有些县级医院就三十多万而已,越大的医院补贴越多。
2018年11月,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指出,到2020年,500家县医院(包括部分贫困县县医院)和县中医医院要分别达到“三级医院”和“三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要求。
你告诉我怎么提升这些医院的能力要求,用嘴说吗,建住院部不要钱吗,买设备不要钱吗,招人来不需要钱吗?没有这些你怎么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
现在你是一个县级医院的院长,国家给你补贴了30万,你们现在的县医院,基本是要啥没啥,现在卫健委说,你要明年把这家医院提升到三级医院的服务能力。
在提升的过程中,肯定不会再给你拨款了,不够的钱,是不是要医院自己出。
我们当地有一个医院就是,以前的住院部不够用,建新的住院部,然后购买了很多新的仪器,服务能力比以前强很多,这些不都是花钱弄来的。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现在的医院和20年前的医院相比较,检查的设备,医院的环境等等,都要明显强不少,这些都是花钱才得来的
支出大过了收入,这样才会造成了亏损。
我们都知道,现在中国的地方政府欠债几十万亿,你说这个钱都用到哪里去了,如果不做城市发展的话,就像70年代那样,我想地方政府的是绝对不会欠债的。
中国医院每天人满为患,可医院却年年说亏损,为什么?
先纠正一下,并非所有的医院都亏损,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全国90%公立医院甚至三甲医院都将面临亏损”,民营医院并不在亏损之列。
在我们感官印象中,两个最赚钱的行业当属医院和学校,这两个地方好像从来不用担心生源或病患,更跟“亏损”二字扯不到一块。但每当年终报表披露,多数公立医院甚至三甲医院都呈现亏损的状态,这就让大家疑惑了,“医院成天人满为患,不打折、不砍价,为何亏损”?
实际表面的人满为患并非是保障盈利的基石,公立医院的运营模式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第一,2013年之前,大部分公立医院确实盈利,但2014年之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多数公立医院都呈现亏损的状态,基本靠财政补贴度日。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大规模的改制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虽然医疗事业单位改制后仍区别于国有企业的特性,仍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但“公立医院的价格机制改革”、“支持公立医院医生多点执业”等都是在这一时期提出来的,公立医院由此开始步入“半市场化”的道路。
2003年-2013年是公立医院的“黄金十年”。这10年里,居民收入明显提升,医疗需求被充分释放,在这个消费转型的10年里,所有的公立医院都发展的很快。那时候政府办医院平均一年的盈利涨幅在20%左右。这10年里,病床数翻了两番、门诊流量翻了两番、住院病人数翻了两番,收入也翻了两番。我们关于“医院不会亏损”的错觉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建立起来的。
但2014年这一趋势明显改变了。首先就是门诊病例数量、住院人次没有继续增长的空间了;再就是民众收入较前10年的增幅没有那么大了。
但与此同时,医院尚处在规模扩张的阶段,盖新楼、更新设备,一边是收入增幅降低,一边是成本支出增加,哪有不亏的道理?
第二,2014年之后,公立医院亏损的原因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价格管制和取消药品加成。
先说“价格管制”,何为“价格管制”?简单说,公立医院想涨价就要先报批,经同意后才能适当涨价,而让大家看得起病又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所以申请涨价也不一定被批准,即便同意涨,涨幅也达不到预期。
拿胃肠外科、儿科举例,这两个科室的医疗项目比较多,但收费标准大多是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确立的,而在20年的时间里,随着物价上涨,人工成本、耗材成本都在上涨,现在基本上手术做一个赔一个。
再比如常见的阑尾炎手术。一个普通的阑尾炎手续,某三甲医院的费用是234元,这一价格基本与20年前持平。但手术虽小,却需要8个医护人员连续工作1-2个小时的时间,平均一个人一小时的报酬才30元,连最基本的工资都保障不了。
再说“取消药品加成”,何为“取消药品加成”?简单说就是之前医院可以在药品批发价基础上加价15%卖出,现在不允许加价了,多钱进货多钱卖。
要知道公立医院三个最为主要的收入渠道是药品加成收入、医疗服务收费、财政补助,取消药品加成意味着医院“自费武功”,之前还可以通过这种“以药养医”的做法来维持正常经营和发展,但随着2016年“取消药品加成”后,以药品加成弥补挂号及医疗技术费用的不足就彻底成为过去式了。
不但药品加成取消了,2017年国家发改委再发公告,要求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双取消”对于公立医院盈利的削弱作用无疑是巨大的。比如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的院长就曾表示,在医械零加成政策之后医院每天至少亏损20余万。
- 再就是医保控费、财政补贴缩紧、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加快
何为“医保控费”?简单来说国家给予一家医院的医保额度是有限的,超过额度范围内的报销和补贴,国家医保不再负担,而是由医院自掏腰包。如此一来,在医保控费连年压缩的大背景下,越是人满为患,越是亏的更多,因为医保额度用完后报销的部分只能医院倒贴。
再就是财政补贴缩紧。上文我们说到公立医院收入的三大来源是药品加成收入、医疗服务收费、财政补助,但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同时,财政补贴也在缩减,一方面在药品、器材、手术定价上予以严格控制,一方面财政补贴在收缩,收入端缩减必然会亏损。
第三就是设备更新换代。当代医疗对设备的依赖程度是很高的,而这些医疗设备的价格并不便宜,加上基数革新换代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有时候一台巨额设备还没赚出来成本就面临更新换代了。
除了上面我们所说的几大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尤为重要的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公立医院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救死扶伤”。公立医院毕竟不是纯企业的性质,其本身还兼具公益性、事业性的色彩,不可能出现一味逐利的情况,在医疗公共事业中公立医院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很多时候就算是不赚钱的活也干,就如年初全国医护人员、各地公立医院对湖北等地的援助一样,明显就是“亏本的买卖”,但用到你的时候必须顶上,这是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的职责所在。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中国医院每天人满为患,可医院却年年说亏损,为什么?
1.因为政府财政只负责有编制人员工资的60-80%,无编人员的工资及全体人员的奖金均由医院创收发放。2.医院人满为患,收入不少通常是三甲医院的风景,一二级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未受人关注。医院检查费高昂,岂不知核磁,CT,化验设备都是上百万投资,用不了几年就坏掉了,设备维修更新需要大量资金。3.医院基建,设备更新只凭自已创收或银行贷款,财政不予拨款,所以医院负债不少。4.医院平常水,电消耗巨大,花费不少。综以上述。医院表面风光,实际亏损不少,二级及以下医院生存困难。
中国医院每天人满为患,可医院却年年说亏损,为什么?
为什么会亏损,不在其中的人,一定认为瞎说。首先医院收到你的钱,有一部分还不如不收。这就是药费,耗材费。100元买的,100元卖出去,有人说这不是没亏本吗,呵呵,人工费,消费,过期报费,财务费用。所以医院收患者100元,大约五到六十元,是这种钱,你收了就亏了。然后大家有医保,医保结帐是有时间的。这就要医院先垫钱。这算好的,等到医保不够了,就要罚医院钱。医疗仪器大多数五到十年需要更换,实际上大多数熬不到十年,维修保弄大约是仪器的百分之五到十。然后收费是国家规定好的。现在说说吧,医院有什么办法不亏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