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的五大臣、四大贝勒分别是谁?他们最后结果如何?
努尔哈赤的五大臣,这里指的是后金开国五大将: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
1、额亦都
额亦都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双亲,他的父母被人残杀,他勇敢机灵,13岁亲手为爹娘报了仇,跟随姑姑生活。18岁时偶遇努尔哈赤,两人越谈越投机,从此追随努尔哈赤左右,开始了他真正的 人生。
他好战英勇,突出表现在攻打巴尔达城上,在1587年(万历十五年),他率领大军要过浑河时,当时的河水暴涨,他命士兵用绳子往各自的腰间一系,串起来,顺利渡河。攻城时敌方箭如雨下,身受50多处伤,其中有一箭穿透他的大腿,把他钉在墙上,眼看小命不保,他果断举刀斩断那根箭,杀出一条血路,最终取得胜利。此战后,他被赐号巴图鲁,成为努尔哈赤的心腹。额亦都百战百胜为后金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从来不独享战功,所有的封赏,都给立下战功的士兵。努尔哈赤还将自己的族妹、女儿嫁给晚年的额亦都,足见对他的宠信。
他后来参与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官至左翼总兵官、一等大臣。
额亦都一生对努尔哈赤忠心耿耿,他的二儿子达启,武功高强,得到努尔哈赤的宠爱,但他因着受宠很是狂傲,竟屡屡对诸皇子无礼。额亦都召集他的其他儿子们,捆绑了达启,说:
“天下怎么会有父亲杀死儿子,只是这个儿子傲慢无礼,如今若不管制,以后一定会有负国家、败坏门户。”说吧用被子把这个儿子闷死了。他一共16个儿子,四、五、七、十三,这四个儿子都战死沙场。
天命六年(1621年),额亦都病逝,终年59岁。后追封弘毅公、配享太庙。1654年(顺治十一年),清世祖福临命人为额亦都立碑,亲自撰写制文对他表彰。
2、费英东
他是苏完部首领索尔果的儿子,鳌拜是他侄子。费英东也是一员猛将,善长骑射,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30多年,战功赫赫,人称“万人敌”。在皇太极的安排下,娶了皇长子褚英的长女(母继夫人叶赫那拉氏,清佳砮之女,东哥之姑),成为额驸。授一等总兵官世职,成为后金上层贵族集团的重要人物之一。
费英东对皇太极忠心不二,他曾亲自擒获并杀死自己谋逆的姐夫。
天命五年(1620年),费英东去世,时年57岁,努尔哈赤悲痛不已,亲临丧礼。后来让他的儿子察喀尼袭爵,赐免死两次;晋世袭爵位为三等公。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追封为直义公,累赠一等信勇公,配享太庙。
3、何和礼
董鄂·何和礼1561年出生,(明记载为“好好里”)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后金)开国名将。
他是栋鄂部的首领,在率部参加努尔哈赤的婚礼后归服努尔哈赤,娶了努尔哈赤的长女东果格格为妻,被尊称为栋鄂额驸。跟随努尔哈赤征讨个部落,立下累累战功。
后金建立后,曾参与萨尔浒之战、沈阳辽阳之战,官至三等总兵官。
天命九年(1624年),何和礼病逝,后追封勇勤公,谥号温顺。
4、安费扬古
满洲镶蓝旗。完布禄子,他在年少时随父归顺努尔哈赤。1621年,攻取辽沈,战功卓著。他在战场上厮杀40多年,天命七年七月(1622年)卒,终年64岁,卒。顺治十六年,追谥敏壮,立碑纪其功。康熙五十二年,追赐三等轻车都尉世职。
5、扈尔汉
佟佳·扈尔汉 ,隶满洲正白旗人,努尔哈赤的养子,被赐觉罗氏。每战必为前锋,从灭乌喇,多有战功。后金开国后,执掌镶白旗,赐号达尔汉。参加萨尔浒之战,抚顺之战,后来多次和明军作战,历加世职至一等总兵官。 八年,去世,终年48岁。努尔哈赤亲自奔丧,痛哭不已。对他的儿子和后代封为:浑塔袭三等总兵官,准塔别有传,阿拉密袭准塔世职。
努尔哈赤的四大贝勒:有3个是努尔哈赤的儿子,1 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他们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这些都是皇帝本家宗室,是后金开国奠基人,也就是清朝初期著名的四大贝勒,那么他们的结局怎样?
1、在四大贝类勒中,最牛的是代善,他拥立皇太极的九儿子福临继位。代善有8个儿子,其中3人被封为亲王,2人被封为郡王,1人被封为贝子,1人被封为辅国公。
在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中,代善家就占了3个,即代善首封的礼亲王爵,其子岳讬首封的克勤郡王爵,其孙勒克德浑首封的顺承郡王爵。1648年,66岁的代善病死北京,配享太庙。
2、努尔哈赤的侄子阿敏。
阿敏两次征伐乌喇,最终击败布占泰,作战英勇,战功赫赫。1619年,参加萨尔浒大战,又出征半岛。一生征战,行为粗野、违抗皇命,烧杀抢掠危害百姓。终于把自己推向绝路,1630年他被皇太极削爵囚禁,10年后病死。
3、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
1619年,和阿敏一块带兵参加萨尔浒大战,和他父亲努尔哈赤,父子同心杀死明兵和刘綎部10万多人。后来又多次歼灭明军,屡立战功。性格暴躁,不服管教,他怒视皇太极,还拔剑出鞘,被定为大不敬之罪。夺去和硕贝勒的爵位,降为多罗贝勒,削五牛录,罚银和物品。
1632年得抑郁症死了。死后被揭发有谋上之罪,皇太极在他府上搜出16枚“大金国皇帝”印,一顶大逆之罪的帽子被扣在头上,尽管他已经死了,仍被追夺其封爵。他的儿子被废黜出宗室,子孙由黄带子降为红带子。
4、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
四大贝勒中权势最弱,但他很奋进,后金与明朝的第一次大战抚顺之战就是他献计取胜的,接着参加萨尔浒大战立下大功,在代善和他的两个儿子的支持下皇太极成为了清朝的开国皇帝。他共在位17年。
皇太极勤于政事,实行满汉一体,减轻农民负担。由于操劳过度加上心爱的妃子海兰珠去世伤心至极猝死,终年52岁。
努尔哈赤的五大臣、四大贝勒分别是谁?他们最后结果如何?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努尔哈赤也不例外!从 1583 年以 13 副铠甲起兵,至 1616 年建立后金政权,努尔哈赤用了 33 年,相当于其 67 年生命旅途的一半。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刘邦有“汉初三杰”,刘秀有“云台二十八将”,刘备有“关张赵马黄”,李世民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朱元璋有“开国六公爵”,努尔哈赤依靠的便是满清“开国五大臣”和以“四大贝勒”为首的皇族骨干!
开国五大臣指的是费英东,和何里,扈尔汗,额亦都和安费扬古。这些人有的名气未必大,但他们的后代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费英东之侄鳌拜,康熙朝另一辅政大遏必隆是额亦都之子。
(五大臣之费英东)
在这五人中,额亦都和安费扬古从努尔哈赤 1583 年起兵便追随左右,其余三人于 1588 年投奔努尔哈赤。费英东被授为一等大臣,何和里娶了努尔哈赤的长女,年纪稍小的扈尔汗被努尔哈赤收为养子,五人皆能征善战,跟随努尔哈赤达三十年之久。想想刘备与关羽张飞自 184 年黄巾起义便开始奋斗至公元 220 年左右,也是 30 多年的南征北战,人生能有几个 30 年?
满清开国五大臣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为统一东北女真立下汗马功劳。五人皆死于努尔哈赤之前,都属正常死亡,其,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曾为五人追封加封,。相比跟刘邦,朱元璋打天下的兄弟,这五人是幸运的。
(八旗)
在努尔哈赤时期的政治体制中,凡军国大事先由五大臣商议,再交四大贝勒,最后由努尔哈赤拍板,这四大背了又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开国五大臣虽是努尔哈赤的股肱之臣,但毕竟是外人,四大贝勒则不同,他们都是满清皇族。其中,大贝勒为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二贝勒为侄子阿敏,三贝勒为五子莽古尔太,四贝勒为八子皇太极,都与努尔哈赤有亲缘关系,而且个个能征善战,为人中龙凤。大明朝最终败在这群人手里,不冤!
(清太宗 皇太极)
四大贝勒只是以年龄排序,而非权力有别。在努尔哈赤时期,四大贝勒轮流坐庄主政。及至皇太极即位后,仍然是四大贝勒同时南面而坐,作为大汗的皇太极,自然不允许这种情况长期存在。
最先倒霉的是二贝勒阿敏。1631 年阿敏因一系列罪过被皇太极夺爵罢职并囚禁起来, 9 年后于 1640 年去世。1633 年,贝勒莽古尔太去世,死后被人揭发阴谋造反,同样被皇太极清算。
大贝勒代善是努尔哈赤的嫡次子,努尔哈赤的嫡长子褚英因罪被杀后,代善曾被立为接班人,但因传出与努尔哈赤后宫大妃阿巴亥,也就是多尔衮的母亲之间的桃色新闻而被废除,代善由此也领教了政治的厉害。
努尔哈赤生前,并未确定接班人,代善等拥立皇太极为汗,从此小心翼翼。此时二贝勒,三贝勒相继被清算,独木难支的代善更加滑头听话,最终倒也落得个善终,于 1648 年去世,享年 65 岁。
(沈阳故宫)
五大臣和四大贝勒共同主持国政,是女真政权内部整合和封建化之前的产物。随着女真国力的增强和封建化的提速,汗权和皇权的集中,这种原始的贵族政治必然会瓦解。
皇太极废三大贝勒,南面独坐只是开始,康熙帝设立南书房,雍正帝建立军机处,这一切才最终完成!
努尔哈赤的五大臣、四大贝勒分别是谁?他们最后结果如何?
1588年,努尔哈赤将11岁的大女儿东果格格,嫁给了28岁的何和礼。新婚当夜,新郎的原配夫人,带着100个亲兵前去问罪。何和礼心虚,不敢见她,努尔哈赤撇下自己新婚的侧福晋,去接待女婿的发妻。
何和礼,是清初“五大臣”之一,在他成为“五大臣”前,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努尔哈赤的女婿。
何和礼只比努尔哈赤小2岁,即便再惜才,也不至于把这么小的女儿嫁给一个比她大17岁的男人,而且这个男人还已经娶亲。
努尔哈赤这样做,自然有他的目的。
在联姻面前,皇帝的女儿有时候也是一个筹码,一个连接部落之间的纽带。
任何一个王朝的崛起,不是靠一个人的孤勇,它的强大背后,少不了一些筹划,并不全靠在马背上打杀。
努尔哈赤也一样。他惯用的手法就是,用女人拉拢部下,用女人去结盟。
东果格格,是努尔哈赤的嫡长女,是他和结发妻子佟佳·哈哈纳扎青所生的女儿。
可能是因为常年随着努尔哈赤颠沛流离的原因,东果格格从小就非常聪慧、勇敢。
史料记载:
一次,努尔哈赤被人刺杀。
当时正是深夜睡得正熟时,东果格格和褚英、代善一起被努尔哈赤塞到了床板下,代善害怕,想要叫喊,东果格格果断制止,捂住他嘴,低声说,听好了,要想活命,就别出声。
东果格格长大11岁的时候,已经出落得水灵灵。
看着这个花儿一样的女儿,努尔哈赤下了一个很大的决定。
努尔哈赤长期和栋鄂部作战,双方结怨已深,而且消耗很大。
当时的何和礼是栋鄂部首领,看着努尔哈赤日渐强大,觉得在这样打下去,努尔哈赤迟早会吃掉自己的部落,因此他主动归顺了日渐强大的努尔哈赤,以换取部落族人的安全。
努尔哈赤一看何和礼求和,自然高兴不过,但他也知道,这种关系很微妙,也很脆弱,要想真心收服何和礼,自己需要舍得出去才行。
说起来也是俗套了,何和礼也是这么想的,这还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何和礼把自己的妹妹送到建州和努尔哈赤成婚,努尔哈赤则把女儿东果格格嫁给了何和礼为妻。
要知道,当时的何和礼已经28岁了,只比努尔哈赤小2岁,在那个年代,他不可能还是单身。
何和礼早已经娶妻,他的原配夫人卓尔可不是省油的灯。
在马背上长大的女人,性子泼辣,眼里容不下沙子。
有人来报告给卓尔,去为妹妹送亲的何和礼,正在建州欢天喜地迎娶努尔哈赤的女儿呢。
卓尔的暴脾气上来,抄起家伙,带着100亲兵,就直奔建州而去。
何和礼一听老婆打上门了,他自然心虚,不敢去见。
努尔哈赤只能撇下自己的新婚妻子,亲自去迎接何和礼的发妻。
努尔哈赤对卓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了这场婚姻只是为了增进部落之间的感情。
当然,纵使卓尔再彪悍,面对强大的努尔哈赤,也只能低头。更何况,自己和一个10岁出头的女娃娃争风吃醋,也着实没有意思。
她这一闹不要紧,还把正妻的位置给丢了,因为栋鄂部是归附建州女真的,那自然而然,东果格格的地位高于卓尔,卓尔只能让出正妻的位置,做了侧福晋。
想想也是,一个女人,谁甘心自己的丈夫再娶别人呢?可东果格格,其实也憋屈啊,谁又愿意在自己的婚礼上被原配问罪呢?
好在,虽然这场婚姻的开头并不好,但结局却还不错,东果格格凭借自己的智慧把婚姻经营得很好,在和亲的公主里,她的命算是好的了。
东果格格,经历了4朝,1652年去世,享年75岁。
东果格格是典型的皇家牺牲品,但她的牺牲值得,因为有了这段联姻,使得部落之间的关系更牢固,而何和礼也成了清初的“五大臣”之一,为努尔哈赤立下了不少战功。
那么,我们回到问题本身,努尔哈赤的五大臣,四大贝勒究竟是谁,他们的结局如何?请容我一一道来。
先说五大臣1616年,努尔哈赤自称汗王,建立后金,任命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扈尔汉、安费扬古为五大臣,参与国政。何和礼和东果格格的婚姻,一开始是部落联姻,可两个人在一起36年,也是一段美满的婚姻,两个人一共育有6个孩子,其中3个儿子在清朝初期都有作为。
何和礼本人更是跟随努尔哈赤东征西战,立下了累累战功。
1624年,何和礼病逝,享年64岁。
清太宗时,追封何和礼为三等子。顺治十一年(1654年),追谥曰温顺,并勒石记功。内有“追述往事,轸念前勋”,称赞何和礼“乃能益励忠诚,封疆攸赖,始终尽瘁克襄王室”。雍正八年(1729年),加封号勇勤。
何和礼是五大臣中,最后一个去世的。
失去何和礼后,努尔哈赤痛哭道:“与朕并肩作战的几位大臣,为什么没有一个能够留下来给我送终?”
额亦都,19岁跟随努尔哈赤起事,51岁迎娶努尔哈赤18岁皇四女穆库什。额亦都,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幼年时父母被人所杀,他13岁时为父母报仇,然后逃到姑姑家,和姑姑一家一起生活。
额亦都19岁,邂逅22岁的努尔哈赤,两个年轻人一见如故,畅谈理想。
额亦都敬佩努尔哈赤的英雄气概,决定追随他去干一番大事业。
额亦都骁勇善战,随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深受信赖,赐号巴图鲁。
额亦都一心一意效忠努尔哈赤,甚至不惜杀亲子。
额亦都的次子达启,虽然英勇善战,却飞扬跋扈,目无尊长,额亦都怕他惹出祸端,决定清理门户。
后来,额亦都将儿子们聚集在一起,命人绑缚达启,抽出刀来,对儿子们道:“天下怎么会有父亲杀死儿子,只是这个儿子傲慢无礼,如今若不管制,以后一定会有负国家、败坏门户。”
达启死后,额亦都向努尔哈赤请罪。
努尔哈赤嗟叹道:“额亦都为国深思熟虑,实在是无人能及。”
额亦都带领儿子们随努尔哈赤一起攻打乌拉部,他的一个儿子战死,为了安慰额亦都丧子之痛,努尔哈赤把自己18岁还怀着孕的皇四女穆库什送给了51岁的额亦都。
说来,在努尔哈赤心里,女儿终归就是自己来巩固地位,拉拢人心的工具啊。
穆库什,14岁时由努尔哈赤做主,把她嫁给了乌拉部布占泰,达成了和乌拉部的结盟。
因为和女婿布占泰争夺叶赫部的美丽女子叶赫老女,翁婿反目,已有身孕的穆库什去劝说布占泰,差点被布占泰用箭射死,为此努尔哈赤一举灭了乌拉部,接回了女儿。
可谁知道,为了安慰自己的亲信,就这样转手就把女儿当战利品给送人了。
好在,额亦都对穆库什不错,两个人后来还有了儿子遏必隆。
1621年,额亦都病逝,后追封弘毅公、配享太庙。
费英东,努尔哈赤的孙女婿费英东,瓜尔佳氏,苏完部首领索尔果之子,也是鳌拜的伯父。
费英东25岁追随努尔哈赤,他骁勇善战,善于射箭,可拉开十余石的强弓。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费英东的感情联络,努尔哈赤把长子褚英的大女儿嫁给了费英东,这样费英东成了努尔哈赤的孙女婿。
1618年,在攻打抚顺城时,明朝总兵张承荫率领一万多骑兵赶来支援。
费英东坐骑由于受到惊吓,向侧路狂奔,费英东却打马回旋高呼:“我建州没有败退之将,只有战死之帅!”
费英东此举,鼓舞了士气,各路士兵一起,一举攻克了抚顺城,并斩杀了张承荫和辽东副将颇廷相。
努尔哈赤称赞道:“费英东真是万人难敌的勇将啊!”
这就是费英东“万人敌”绰号的由来。
1620年,费英东去世,享年57岁。皇太极即位后,追封他为直义公,累赠一等信勇公,配享太庙。
扈尔汉,努尔哈赤的养子扈尔汉,佟佳氏,是努尔哈赤的养子,赐号觉罗氏。
《清史稿·扈尔汉》记载:“扈尔汉感太祖抚育恩,誓效死,战辄为前锋。”
1623年,扈尔汉去世,享年48岁。
安费扬古,安费扬古,觉尔察氏,世居瑚济寨。
安费扬古,和努尔哈赤的关系,用发小形容也不为过,他从小追随努尔哈赤,戎马生涯40多年,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安费扬古擅长以智取胜,创造了不少以弱胜强、以少克众的战例。
1622年,安费扬古去世,享年63岁。
顺治十六年,追谥敏壮,立碑纪其功。康熙五十二年,追赐三等轻车都尉世职。
说完了五大臣,我们来说一下四大贝勒。四大贝勒有: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
四大贝勒中,有三人是努尔哈赤的儿子。
绯闻缠身的大贝勒代善代善和东果格格,以及褚英,是一母同胞的三兄妹,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
代善本来是有一个好的前程的,努尔哈赤曾暗示代善,等到自己死后,自己的女人和孩子由他照顾。
尔哈赤令大贝勒代善代政,并说:“等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指代善)收养。”于是代善权势显赫。
这就等于说,代善是未来的汗王。
后金有继婚制度,“父死娶母,兄死娶嫂”,也就是说父亲死了,儿子可以娶继母,哥哥死了,弟弟可以娶寡嫂。
代善前途本来一片光明,可中间却发生了一个意外。
史料记载,努尔哈赤发现,代善和前妻所生的两个儿子岳托、硕托所领有的资产,均比其他的异母弟弟差。
因此努尔哈赤怒斥代善说:“你也是前妻的儿子,何不想想我不是对你更亲近吗?你怎么就被后妻蒙蔽得虐待已长大成人的儿子呢?何况我待你一直是特选良好的部民让你专管,你为什么就不能像我一样将优良的部民赐给岳托、硕托呢?”
努尔哈赤让岳托、硕托与代善分家,因为这个,代善就和汗位无缘了。
实际上,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代善和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传出了绯闻。
1620年,阿巴亥被侧妾德因泽告发,说她和代善暧昧不清,证据有三:一是她给代善和皇太极送吃食,皇太极拒绝了,代善接受了;二是她总在宴会上穿得花枝招展,和代善眉来眼去;三是她夜里独自到过代善的贝勒府。
《满文老档》记载:(塔因)“大福晋曾两次备饭送与大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又一次给四贝勒送饭,四贝勒受而未食。且大福晋一日二、三次派人至大贝勒家,大概有什么事共同商议。大福晋本人也二、三次黑夜出院去。”
“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不管事情真假,努尔哈赤反正挺不爽的。
为了遮盖家丑,努尔哈赤便拿虐待前妻的孩子作为由头处置了代善。
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没有确定谁是皇位继承人。
这时候,代善是有机会争取的,他的优势是他是元妃的儿子,且长年统兵作战,军功累累,是四大贝勒之首,辖有正红、镶红二旗,实力强大,而且辅佐父亲治国理政,另外代善还有五个能征惯战的儿子和亲侄子。
然而,出人意料地,代善却放弃了,他拥立皇太极继承皇位。
1648年,代善病逝,享年65岁。
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追赐谥号为“烈”。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入祀盛京贤王祠,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配享太庙。
二贝勒阿敏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次子。
说起来,努尔哈赤还真是大度。
阿敏的父亲和兄弟因谋叛,父亲舒尔哈齐被努尔哈赤囚禁到死,阿敏的长兄阿尔通阿和弟弟扎萨克图被努尔哈赤所杀。
两家人这样的关系,努尔哈赤还能免他一死,还把阿敏养育在自己跟前,可见努尔哈赤的气度真的不一般啊。
努尔哈赤将舒尔哈齐幽禁至死,但不对其子女赶尽杀绝,甚至优待重赏,这无疑是一种忏悔式补偿,也是一种恩怨分明的帝王风度。
阿敏虽然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打了不少仗,可以说战功赫赫,可他为人却桀骜不驯、好大喜功。
1630年,阿敏被皇太极削爵囚禁,十年后病死。其子爱尔礼论罪处死。但他的其他五个儿子皆得了爵位。
我个人感觉,阿敏之所以被削爵囚禁,有很大可能是因为他戳到了皇太极的痛处。
努尔哈赤猝然长逝,没有指定继位人,四大贝勒联手,逼迫大妃阿巴亥殉葬,四人当时是盟友关系。
事成后,这种利益为上的盟友关系,是很不牢固的,很容易变得水火不容。
阿敏这人,目光短浅,攻城略地后只知道疯狂敛财,为此还干出了屠城的残忍事件,使得人心向背,可他却不知道,皇太极要的是大统一。
阿敏,死在自己的贪心不足和格局太小上。
弑母的三贝勒莽古尔泰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和继福晋富察·衮代所生的儿子。
《清史稿》记载,1631年,皇太极斥责莽古尔泰贻误战机,莽古尔泰拔出佩刀,怒视着皇太极说:“大汗为何处处针对我?你就那么着急除掉我?”
皇太极不屑地说:“是固尝弑其母以邀宠者!”
这意思就是说,你这种杀害亲生母亲,来邀功的人,有和我讨价还价的资格吗?
《清太宗实录》记载:衮代死于儿子莽古尔泰之手。
说到这里,不得不重提代善和大妃的绯闻事件了。
对于前文所说的大福晋究竟是谁,历史上是有争议的,一说是富察·衮代,一说是阿巴亥。
可我查了一些资料认为,不大可能是衮代。
衮代于1585年改嫁给努尔哈赤,此前是努尔哈赤堂哥的妻子,两个人还育有一子。
代善生于1583年,从年龄上推断,衮代大了代善至少15岁,所以他们两个有私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衮代的死,也是很有争议的,因为和她有关的资料,大都被人销毁了。
《清皇室四谱》言之凿凿地记载:“继妃富察氏,名衮代,……天命五年二月以窃藏金帛,迫令大归,寻莽古尔泰弑之,葬赫图阿拉。”
从这些不是正史的记载来看,衮代是因为偷盗金帛,被努尔哈赤训斥。
莽古尔泰为了讨好努尔哈赤,亲手杀死了母亲。
连亲生母亲都杀,这也难怪皇太极瞧不起他啊。
然而皇太极那样说,其实也只是激怒他,毕竟莽古尔泰是个鲁莽的人。
果然,莽古尔泰被激怒了,皇太极就找了个理由把他的贝勒给撸了下来。
1633年,莽古尔泰去世。因为死后被揭发有谋上之罪,莽古尔泰追夺其封爵。
大权独揽的四贝勒皇太极四大贝勒中,皇太极排行老四,也是后来汗位的继承人。
但在历史上,关于他当上汗王,其实也有争议。
一是说,他是顺应天命,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另外一种说法是,他联合其他三大贝勒,以殉葬的名义逼死了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从而坐上了汗位。
但不可否认的是,皇太极是个不错的帝王。
值得一提的是,皇太极有一点和努尔哈赤特别像,那就是喜欢用女人去作为工具,来实现结盟的目的。
而且,皇太极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喜欢把自己老婆送人,又喜欢娶别人的老婆。
东宫福晋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是个贤惠的人,但在她生下女儿的第11天,就被皇太极赐给了叶赫表侄南储做老婆。
侧福晋叶赫那拉氏,和皇太极是表亲,是皇太极母亲孟古的娘家侄女,也是个二婚女,和第一任丈夫育有两个儿子。
然而,在叶赫那拉氏为皇太极生下第五子硕塞后,却没承想,不久便被皇太极赐予曾任内大臣的占土谢图为妻。
除了叶赫那拉氏,皇太极还娶了林丹汗的两个老婆,包括他最爱的女人海兰珠,也曾经嫁过人。
总结回看努尔哈赤的五大臣,和四大贝勒,不难看出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是努尔哈赤和五大臣,还是皇太极和其他三大贝勒,他们都是利益为上的盟友关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五大臣因为全都死在了努尔哈赤前面,所以结局相对还算善终。
倘若他们不但和努尔哈赤同患难,还有幸看到了他坐拥天下,天下太平后,他们的命运是否也像朱元璋的开国功臣那般,也未可知。
但皇太极对待其他三大贝勒的态度,却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利益之上的盟友关系,水火不容起来吃相也相当难堪”。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些男人们的事迹,在史书上被记载了,而做出牺牲的女人们,在史书上却是寥寥数笔。
写到这里,不免有点为东果格格和穆库什叫屈,她们,只是这种盟友关系中的一颗微不足道的棋子而已。
只是,我很好奇,娶了东果格格的何和礼、和娶了自己妹子的努尔哈赤见面后,该怎么称呼对方呢?叫妹夫,还是叫岳父?
欢迎留言讨论哦。
努尔哈赤的五大臣、四大贝勒分别是谁?他们最后结果如何?
(1)五大臣。
五大臣是努尔哈赤早期设立的政治体制,协助努尔哈赤理政,军事等,算的上是后金的开国五元老了,在努尔哈赤的儿子们都成长起来之后,五大臣制度消失。
五大臣都早于努尔哈赤死去,但是后人很多都身居高位。
①额亦都。
额亦都是五大臣之首,号称大虎,作战勇猛,努尔哈赤好友,1621年病死,享年60岁。
额亦都后代出了一高官四皇后。
一高官:遏必隆。遏必隆是额亦都的儿子,康熙时代的重臣。
四皇后:康熙之第二任皇后,嘉庆之第二任皇后,道光之皇后,咸丰之皇后(慈安)都是额亦都的后裔。
元妃:额亦都的女儿嫁给皇太极做嫡福晋。
②扈尔汉。
扈尔汉是努尔哈赤的养子,打仗不怕死,每战必前,1623年战死,享年48岁。
③何和礼。
何和礼是努尔哈赤的女婿(娶其长女东果格格),1624年病逝,享年64岁。
④费英东。
费英东是努尔哈赤的孙女婿,作战勇敢,号称万人敌,1662年死,享年62岁。
费英东是清朝权臣鳌拜的大伯父。
⑤安费扬古。
安费扬古英勇善战,对努尔哈赤极为忠心,1622年病逝,享年62岁。
(2)四大贝勒。四大贝勒是五大臣之后的后金政治体制,协助努尔哈赤理政,军事等,名义上四大贝勒权力地位等同。
①代善。
代善是努尔哈赤次子,世袭铁帽子王,努尔哈赤时期曾经被立为继承人,后被废,努尔哈赤死后拥立皇太极称帝,皇太极死后又拥立顺治为帝。
代善1648年死,享年65岁。
②阿敏。
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生年不详,1627年阿敏攻打朝鲜,想在朝鲜自立为王,后未成。
1630年,皇太极攻打北京,命阿敏守四城,阿敏被明军大败,弃城逃跑,被皇太极治罪,幽禁而死,1640年死。
③莽古尔泰。
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第五子,作战勇敢,1631年莽古尔泰和皇太极争执,被皇太子削爵,1633年病死,享年46岁。
莽古尔泰死后,妻子和兄弟谋逆皇太极,被下属告发,莽古尔泰子孙被削爵。
④皇太极。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死后即帝位,1643年死,享年51岁。
努尔哈赤的五大臣、四大贝勒分别是谁?他们最后结果如何?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后金第一位大汗,清朝的奠基者。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建国称汗的过程中,战绩最显赫的就是五大臣,分别是费英东、额亦都、何和理、扈尔汉、安费扬古。努尔哈赤登基为汗时,设了四个贝勒,分别是代善、阿敏 、莽古尔泰、皇太极,五大臣和四大贝勒都是后金重要的实权人物。
五大臣结局清初五大臣是跟随努尔哈赤征战的开国功臣,他们跟随努尔哈赤并肩作战几十年,始终不离不弃。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一统女真建立后金,和早期投靠他的五大臣以及扬古利、冷格里等人是分不开的,“贫时得铁犹胜金”,对于这些功臣努尔哈赤给予了特别礼遇和优待。
五大臣都是战功赫赫的名将,也是努尔哈赤最好的朋友。对这五人,努尔哈赤的感情非常深厚,赐给大量人畜财帛,封授爵职,荣辱与共。不过这五人都死在了努尔哈赤前面,死后也是极尽哀荣。
瓜尔佳·费英东
费英东是努尔哈赤的孙女婿,也是后来权臣鳌拜的伯父。费英东自小就骁勇善战,擅用强弓,戎马生涯三十年,冲锋陷阵,为清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费英东的父亲索尔果是苏完部部落长,在努尔哈赤起兵第六年,索尔果率领部落投靠了努尔哈赤。当时费英东才二十五岁,但他骁勇善战,忠直敢言,深受努尔哈赤的重用,并把长子褚英的长女嫁给了他。费英东对努尔哈赤也是忠心耿耿,他的姐夫兑沁巴颜有谋反行为被他擒获斩杀,在兼并各部落的战争中,费英东屡立战功。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时,确认八旗制度,费英东隶属镶黄旗,为辅政五大臣之一。在对明战争中,费英东依然十分骁勇,被努尔哈赤称赞为“万人敌”。费英东去世较早,没有过多参与对明战争,在他去世后,努尔哈赤非常伤心,亲临丧礼,痛哭流涕。在清朝时期,费英东一直被尊为开国功臣,皇太极时期,追赠费英东,配享太庙,并且把费英东和额亦都两人的灵位安放在努尔哈赤神位的左右,可见尊崇的礼遇。其后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有对费英东追赠爵位,子孙世袭罔替,《清史稿》也称赞“费英东尤以忠谠著,历朝褒许,称佐命第一。”
钮祜禄·额亦都
额亦都是最早跟随努尔哈赤的人,是努尔哈赤的好友。
额亦都幼年时父母就被仇人杀害,他十三岁就手刃了仇人,逃到姑姑家。努尔哈赤借住额亦都姑姑家时,两人相见恨晚,额亦都毅然决定跟随努尔哈赤离去。那一年额亦都十九岁,努尔哈赤二十二岁,以后的岁月,额亦都终身没有离开努尔哈赤,一直护卫在他左右。
努尔哈赤以祖父十三副遗甲起兵,骁勇善战的额亦都参与了每一次大的战争,屡立军功。后金建立后,额亦都隶属于镶黄旗,为辅国五大臣之一。额亦都对努尔哈赤极为忠心,他的次子达启因勇武深受努尔哈赤喜爱,恃宠而骄,对皇子也很是无礼。额亦都非常担心他负国败家,就让人捆绑用被子闷死了他,努尔哈赤感叹他为国深思熟虑,实在是无人能及。对额亦都这个肱股之臣努尔哈赤也是极为厚待,先后把族妹、女儿嫁给他,封为一等大臣。
额亦都跟随努尔哈赤四十多年,最终病逝在沈阳,努尔哈赤三次亲临痛哭。皇太极建立大清后,额亦都和费英东两人的灵位安放在努尔哈赤神位左右,享配太庙,顺治时期又命人为他立碑,并且亲自为他撰写碑文,额亦都也是极近哀荣了。
额亦都的后裔也是非常显赫,他的小儿子遏必隆是康熙的辅臣,并且清代后宫中多位皇后、妃子都是来自钮祜禄氏。
董鄂·何和礼
何和礼是栋鄂部首领,栋鄂部兵强马壮,是建州女真诸部中实力最强的一部。努尔哈赤起兵时,一直想招揽何和礼,后来努尔哈赤迎娶哈达女儿为妃时,邀请何和礼带人护卫。何和礼亲自带领30骑跟随,一路上接触,深感努尔哈赤的雄才大略,回来后力排众议率部投顺了努尔哈赤。何和礼的投顺使努尔哈赤势力大增,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嫡长女东果格格许配给了何和礼。
何和礼跟随努尔哈赤征战30多年,在统一女真以及对明的战争中屡立战功。努尔哈赤对何和礼也是十分器重,建国称汗后,何和礼隶属于正红旗,为辅国五大臣之一,同听国政。
何和礼是五大臣中最后去世的一个,他和努尔哈赤只相差两岁,感情非常深厚。他病逝时,努尔哈赤非常惋惜,痛哭“当年一起并肩作战的大臣,为什么没有一个能够留下来给我送终?” 作为清朝的开国元勋,何和礼死后也是受到很高的礼遇,皇太极、顺治、雍正都有对他加封。
佟佳·扈尔汉
扈尔汉是雅尔古寨人,跟随父亲扈喇虎一起归顺了努尔哈赤,被努尔哈赤收为养子。扈尔汉深感努尔哈赤的养育之恩,年纪稍大就跟随努尔哈赤征战四方,每次都悍不畏死的充当先锋,战功累累。
后金建立后,扈尔汉隶属镶白旗,为辅国五大臣之一。其后,在对明战争中,扈尔汉也多有战功。扈尔汉去世时,才48岁,是五大臣中去世岁数最小的一个。扈尔汉死后,努尔哈赤非常伤感,亲自前去参加他的丧礼,凭吊他的功勋。
觉尔察·安费扬古
努尔哈赤身边有着一大批能征善战的猛将,骁勇善战的安费扬古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努尔哈赤曾称赞安费扬古、劳萨的骁勇,当日猛士如云,二人最为杰出。
安费扬古从小就跟随努尔哈赤,陪伴他40多年,不离左右。努尔哈赤起兵之初,安费扬古就追随参与了历次战争,一路上创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八旗兵,屡立战功。
后金建立后,安费扬古隶属于镶蓝旗,为辅国五大臣之一。其后在萨尔浒之战,灭亡叶赫部,攻取辽沈地区,安费扬古也是战功卓著。
安费扬古去世后,也是极尽哀荣。顺治时期纪念追谥敏壮,立碑记述他的功劳,安费扬古的子孙也都有功劳,授有爵位。
四大贝勒结局努尔哈赤登基为汗时,设了四个贝勒,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 、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四大贝勒的权利极大,皇太极即位初,三大贝勒与他一起主持朝政,并坐左右同受臣属朝拜。这样的局面引起了皇太极的不满,废除三贝勒,囚禁阿敏,处罚莽古尔泰,两人先后死去,只有对皇太极唯命是从的代善活了下来。
爱新觉罗·代善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嫡次子,屡立战功,是四大贝勒之首,被努尔哈赤赠予“古英巴图鲁”称号。“古英巴图鲁”,勇士之最,清朝只有代善一人获得过这个称号。
努尔哈赤的嫡长子褚英是后金汗位的继承人,但他因与五大臣和兄弟们不合,被处死。褚英死后,代善成了太子继承人,代善的第一任福晋是李佳氏,有岳托、硕托两个儿子。李佳氏去世较早,代善又娶了继福晋,虐待岳托、硕托。硕托不忍虐待离家出走,代善一口硕托投靠明朝,甚至五六次请求努尔哈赤斩杀硕托,引起了努尔哈赤不满,废除了他的太子位。代善亲手杀掉继妻谢罪,才保留了贝勒之位。
努尔哈赤死后,汗位继承由八和硕贝勒共同推举。当时四大贝勒握有重兵,都有争夺汗位的野心,代善无疑是个热门选手。代善拥有正红、镶红二旗,几个儿子英勇善战,他的家族执政贝勒最多,但最终代善选择了拥护皇太极。代善极力维持皇太极的权位,后又拥戴皇太极为皇帝,被封为和硕礼亲王。
皇太极时期,代善被革去贝勒之位,遭受斥责,过得比较压抑。皇太极突然去世后,代善、豪格、多尔衮又成了争夺皇帝位的主要人选,代善拒绝了皇位,最终他们拥护了顺治福临,代善与济尔哈朗、多尔衮共同辅政。年老的代善遭到摄政王多尔衮的排斥,赋闲在家,最终病逝。
有清一朝,代善的家族都是最显赫的一支。清朝世袭罔替的八大“铁帽子王”中,代善祖孙三代就占了3个,代善的礼亲王爵,岳讬的克勤郡王爵,勒克德浑的顺承郡王爵。其中,和硕礼亲王是清朝十二位铁帽子王之首,爵位世袭共传十世,堪称“清代第一王”。
爱新觉罗·阿敏
阿敏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次子,四大贝勒之二。舒尔哈齐是仅次于努尔哈赤的第二号人物,因为想要另立门户被幽禁死,长子、三子被处死,只有阿敏逃过一劫。
阿敏是镶蓝旗旗主,能征善战,在后金的建立以及萨尔浒之战、征战朝鲜中都立有大功。皇太极即位后,阿敏多次攻打明朝,因弃城逃跑,皇太极历数他以前的罪名,将他幽禁起来,十年后去世,爵位削除。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
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正蓝旗的旗主。莽古尔泰作战非常英勇,曾连克乌拉六城,在萨尔浒大战中大破明军,屡次立下大功。
莽尔古泰的母亲是富察氏,是努尔哈赤的继妃,是第二任大福晋。身为嫡子的莽尔古泰在皇长子褚英身死,代善被废的情况下,是继汗位有力的有力人选,但他做了一件事让他失去了资格。当初,代善为太子时,大福晋富察氏与他有暧昧关系,努尔哈赤不愿声张,以私藏财物为名把她休了。莽尔古泰竟然杀母邀宠,因此地位大降,失去了争夺大汗的资格。
皇太极即位后,想收回贝勒手中的权力,与莽尔古泰之间矛盾重重。大凌河之战,莽古尔泰的军队被明军重创,他上报给了皇太极,皇太极责问他,听说是你的军队每次都贻误战机。面对皇太极的刁难,鲁莽的莽尔古泰愤怒争执,皇太极不听他的骑马要走,莽尔古泰气愤地说道“大汗为什么独独与我过不去,我已经顺承了你,非要杀了我吗?” 莽尔古泰越想越气,竟然手拿佩刀怒瞪皇太极。他这样的举动是大不敬,他的同母弟弟德格类怒斥他,并用拳头打他。莽尔古泰更怒了,把佩刀抽出,皇太极也气愤了,怒骂他杀母邀宠的罪行。莽尔古泰因此被夺去和硕贝勒爵位,降为多罗贝勒,虽然以后还曾跟随大军出征,但是郁郁寡欢,最终暴病而亡。
莽尔古泰去世后,又被人告发谋反,皇太极以大逆之罪追夺莽古尔泰爵位,他的儿子也被废黜宗室资格。
爱新觉罗·皇太极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后金的第二位大汗,清朝正式称皇帝的第一人。
皇太极的母亲叶赫那拉氏是努尔哈赤的侧妃,地位不如莽尔古泰的母亲富察氏。相比于皇长子褚英、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尔古泰这三个嫡子,皇太极的出身、地位都是不如的,但这三人先后都失去了资格。而皇太极文武双全,深受努尔哈赤喜爱,是正白旗旗主,四大贝勒之一。
努尔哈赤去世后,汗位举行的是推举制。大贝勒代善、四贝勒皇太极、十二皇子阿济格三人是主要竞争者,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也是虎视眈眈。最终拥有两旗的代善在最有能力的长子岳托、三子萨哈廉的劝说下支持了皇太极,皇太极成功夺得汗位,后又定国号“大清”,正式称皇帝。
皇太极奠定了清朝的基业,因为他最心爱的宸妃海兰珠去世,皇太极悲痛欲绝,两年后猝死于盛京后宫。皇太极死后葬在沈阳昭陵,庙号太宗。
努尔哈赤的五大臣、四大贝勒分别是谁?他们最后结果如何?
努尔哈赤手底下有著名的四大贝勒和五大臣。
其中四大贝勒为: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
五大臣分别是:费英东、额亦都、何和理、扈尔汉、安费扬古。
这些人,可都是站在努尔哈赤集团,金字塔顶端的男人。尤其是四大贝勒,基本上可以跟努尔哈赤一起执政,那么他们分别有着怎样的结局呢?
一、四大贝勒,其中三个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四大贝勒中,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唯有阿敏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
他们四个合称为四大贝勒。在皇太极登基以后,其他三位贝勒依旧手握实权,和皇太极并排坐在一起处理政务,时称四尊佛。
第一,代善,四大贝勒中地位最高的一个。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嫡次子,自从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被废了以后,代善就成了努尔哈赤众多子嗣中,最有机会继承大汗爵位的一个。也是四大贝勒之首,称之为大贝勒。
代善这个人不仅地位高,而且战功卓著,作战勇猛,曾经得到过古英巴图鲁的称号。可惜在争夺大汗位置的时候,代善选择了退出。
为啥呢?因为代善的名声受到了损伤。当时努尔哈赤的大妃是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阿巴亥和代善的关系非同一般。
有资料称,阿巴亥曾经私下出宫,前往代善府上送糕点,而且不止一次。这一行为直接触怒了努尔哈赤,所以导致代善失去了竞争候选人的资格。
当然了,这也是没有铁证的事情,只是努尔哈赤起了疑心而已。所以代善也没有受到什么惩罚。皇太极继位以后,代善受到打压,但地位并没有受到影响。
皇太极建立清朝以后,代善被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也就是铁帽子王的意思。此后又长期受到皇太极的打压,基本没什么实权。
一直等到皇太极去世以后,代善和多尔衮一起拥立了皇太极的儿子福临登基,这才再次显山露水。不过当时他已经61岁了,也不太想掺和朝政了,所以这才让多尔衮一家独大了起来。66岁的代善,病逝于北京,属于安享晚年,子孙后代承袭礼亲王爵位,一直到清朝灭亡。
第二、阿敏,舒尔哈齐的儿子。
舒尔哈齐当年和哥哥努尔哈赤的感情很好,两个人相依为命,又一起打江山。可是后来在明朝的诱惑下,舒尔哈齐也有了和哥哥平起平坐的想法,这可把努尔哈赤给气坏了。于是舒尔哈齐就被努尔哈赤给幽禁致死了。
但是努尔哈赤并没有伤害舒尔哈齐的儿子们,相反还在重用他们,阿敏就是其中的代表。阿敏打仗非常猛,在萨尔浒之战、灭叶赫部之战、征讨毛文龙、征战朝鲜等战役中,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因此阿敏在四大贝勒中排行老二,算得上实至名归。可惜等到皇太极上位以后,为了摆脱四尊佛的尴尬局面,必须要打压这帮人。
阿敏恰好犯了事儿,撞在了皇太极的枪口上。当时清军攻打山海关,皇太极让阿敏驻守永平府,可阿敏面对敌军强大的攻势,居然弃城逃跑了。
皇太极终于找到了修理阿敏的理由,前仇旧账一起算,将阿敏幽禁,10年以后,阿敏在幽禁中去世。
第三,莽古尔泰,犯下弑母之罪。
当初莽古尔泰的母亲富察氏,是努尔哈赤的正妻之一,所以莽古尔泰也算是嫡子。可是富察氏却跟大贝勒代善之间,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
努尔哈赤得知以后,心里很不爽,但是又不能公开秘密,所以就以私藏财物的罪名将富察氏给休了。莽古尔泰这个丧心病狂的,他为了取悦自己的老爹,居然亲手杀掉了自己的母亲。这事儿直接导致再也没人愿意支持莽古尔泰继位。
因此就算莽古尔泰在战场上屡立战功,依旧郁郁不得志。时间长了,莽古尔泰就对皇太极很不服气了,甚至怒目瞪着皇太极。
皇太极觉得这位大哥是活腻歪了,立马降爵罚款,导致莽古尔泰再也没心思为皇太极效力了。不久之后便病逝了,年仅46岁。值得一提的是,莽古尔泰生前有谋逆的嫌疑。
第四,皇太极本人,建立了清朝。
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汗国,说到底只能算是一个地方割据政权。作为汗国的大汗,手里的权力其实是相对的,因此皇太极成为大汗以后,必须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摆脱过去大汗在权力上的限制。
因此皇太极在打压了其他三大贝勒以后,选择建立清朝,登基称帝,彻底凌驾于其他三大贝勒之上。自此皇权高度集中,其他贝勒也只能叹息了。
此后皇太极将明朝视为大敌,横扫山海关外的所有城池,将东北彻底揽入自己手中。这还不够,皇太极还多次入关抢掠,造成了山东、河北地区百姓流离失所的惨况。
可惜在入关的前一年,也就是1643年,皇太极突然猝死,享年52岁。这可便宜了多尔衮了。因此带领清军入关的,就成了摄政王多尔衮。
二、五大臣的战斗力都非常强。五大臣,很显然就是努尔哈赤最器重的五个人。这五个人战功卓著,是非努尔哈赤亲属中,最能打的五个人,也算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了。
第一,费英东,历经30多年的战争,长期冲在最前线。
说费英东可能大家还不太熟悉,但是提到鳌拜,没有人不认识。鳌拜就是费英东的侄子。费英东是苏完部首领索尔果的儿子,从小就力大无穷,跟着父亲一起归顺了努尔哈赤。
此后费英东便帮助努尔哈赤击败了海西女真,建立了后金汗国。在萨尔浒之战中,费英东已经被炮火击伤,可他却依旧作战勇猛,并且表示:我建州无败退之将,只有战死之将!
在费英东的激励之下,大军顺利拿下抚顺城。此后费英东又身先士卒,还没等努尔哈赤下令,他就拿下了叶赫城。努尔哈赤也感叹:费英东真的是万人敌啊!
可惜1620年,57岁的费英东去世,再也不能上战场了。努尔哈赤得知以后,亲自给费英东守灵,同时大哭了一场。
第二,额亦都,是努尔哈赤最早的帮手。
这一年努尔哈赤22岁,额亦都19岁,两人一见如故。额亦都被努尔哈赤强大的感染力所影响,毅然决然选择加入他的队伍,从此鞍前马后。
当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起兵为爷爷和父亲报仇时,额亦都便率先登上敌人的城墙,身中五十多创依旧面不改色地拼杀,最终拿下了这座城池。额亦都也因此得到了巴图鲁的称号。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各大战役中,都有额亦都的身影,堪称努尔哈赤最重要的帮手,因此努尔哈赤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额亦都。
公元1621年,60岁的额亦都在攻克辽阳后不久便病死了。他跟着努尔哈赤长达41年之久,可谓是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第三,何和礼,跟了努尔哈赤36年。
何和礼是彻底被努尔哈赤的英雄气概给折服了,因此死心塌地要跟着努尔哈赤干,甚至将自己部落一万多人马全部带着跟随了努尔哈赤,为努尔哈赤一统女真奠定了基础。
为了报答何和礼,努尔哈赤同样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不过这个女儿很特别,她是元妃佟佳氏所生,当时才11岁,被努尔哈赤视为掌上明珠。
何和礼跟了努尔哈赤36年之久,不仅在外征战有功,而且还帮着努尔哈赤处理朝中政务,可谓是马上安天下,马下定乾坤的人物。他倒是活了很长时间,一直到1624年才去世,享年64岁。
第四,扈尔汉,努尔哈赤的养子。
努尔哈赤起兵后不久,便收养了扈尔汉,同时将他任命为自己的侍卫。扈尔汉倒是没给努尔哈赤丢脸,做了一段时间侍卫后,便上了前线,成为了一名先锋。
尤其是在萨尔浒之战中,扈尔汉的表现可圈可点。不过可惜的是,这位猛将48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第五,安费扬古。
清朝叫费扬古的人还挺多,这或许就跟老外叫大卫的人不少一样。安费扬古早年跟着老爹一起归顺了努尔哈赤。
此后在战场上屡立战功,萨尔浒大战、灭亡叶赫部大战、攻占辽沈之战,都有安费扬古的功劳。因此安费扬古得以位列五大臣之一。1622年,安费扬古去世,享年64岁。
总结:清朝对待功臣还是比较厚道的。从四大贝勒和五大臣的结局来看,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对功臣还是比较厚道的。毕竟当时没有完成天下大一统,自然要厚待这帮有能力的功臣。
不过从日后顺治、康熙的表现来看,似乎并没有兔死狗烹这一说法。绝大多数功臣,以及这些功臣的后代们,依旧在清朝享受着较高的待遇,不得不服。
参考资料:《清史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