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的遗骸是怎样辨别的?
志愿军的遗骸是怎么去辨别是不是我国的?
判断找到的遗骸是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是根据遗骸身上的物品判断。
例如:
1、肯定性判断:
穿有中国军服(扣子)、腰带(带扣)、鞋帽等;当时的军服鞋帽都是棉布制品,这么多年过去,多数已经腐烂了,但是军服的扣子、金属腰带扣、鞋子胶底一般还在,多数可以判断其主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是美韩军人。
随身物品系中国军队特有的,例如各种中国武器弹药(武器弹药多是苏式,与美韩军队有明显区别,例如波波沙冲锋枪等),冲锋号,水壶、钢笔等;
有中国军队的标志,例如茶缸、徽章、纪念章、印章、旱烟袋、照片等。
在中国军队特有的车辆、飞机残骸内部的遗体,或中国军队阵地内部的遗骸。
2、否定性判断:
穿有外国军队特有的服装鞋帽;
随身物品系外国军队特有的,例如洋文字符、名牌、武器弹药等。
第二种:根据历史文献、当事人回忆、群众记忆等途径判断。
例如,某某军史记载,在某某高地发生激战,我方阵亡五百多人,敌方阵亡四百多人,清理战场的时候,我方烈士分三个坑掩埋在阵地中部小高地上,后来这几个掩埋坑被找到了。
例如,当地群众记忆,战斗结束后,村民帮助收敛我方烈士遗体四十多具,集中掩埋在村后的山坡上,并留有标记,后来这些地方也找到了。
例如,当地工程施工挖出多具遗骸,遗骸中有一块砖,上边简单刻着烈士部队和日期。显然砖块上的字系当时部队撤防匆忙留下的。
当然,一般来讲判断是否中国士兵,需要尽可能多的凭据。
下边的附图是志愿军遗骸附近的物品,很显然凭这些物品足以认定就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志愿军的遗骸是怎样辨别的?
山河无恙,英雄回家。
吾辈自强,不负韶华。
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是指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从韩国回归中国。
2013年,中国与韩国本着友好协商、务实合作的精神,达成了将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还中国的协议。从2014年到2021年,韩方已向中方连续八年移交共825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2021年9月1日上午,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遗物装殓仪式在仁川举行。9月2日上午,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109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以及1226件遗物将返回祖国。9月3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举行。
从2014年始每年一次
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安葬仪式
9月3日上午,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109名为国战斗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志愿军英烈70多年后在祖国的大地上安息。
归还背景
半个多世纪前,上百万中国军人满怀报国激情踏上抗美援朝战场,有些人从此魂断异国,埋骨他乡。他们在韩国政府和中国政府高层携手努力推动下,以一种特殊方式踏上回家的路。他们的遗骸,将在战友、亲人和故乡人民的迎接下,下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2013年,中韩双方本着友好协商、务实合作的精神,达成了将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还中国的协议。自2013年6月起,中韩双方进行了坦诚会商。经过双方相关部门多次磋商,最终确定交接相关事宜 。2013年底,中韩双方就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问题达成共识。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已完成起掘、干燥、鉴别、遗骸遗物分类整理记录及装殓等工作。
2014年,韩国国防部发言人金珉奭表示,这是中韩双边关系的新里程碑,为推动东北亚地区和平作出良好表率。据韩国方面介绍,这些烈士都是在朝鲜战争期间战斗最为激烈的江原道横城、铁原、洪川以及京畿道涟川、加平等地牺牲的。韩国国防部表示,如果在发掘韩国阵亡将士时发现新的志愿军烈士遗骸,韩方将按照相同的程序定期向中方归还。
烈士陵园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共安葬着百余位烈士。其中有3位军级干部、10位师级干部,以及团级干部和战斗英雄、模范、功臣。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杨根思,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孙占元、杨连弟等,也都安葬于此。
1953年2月26日,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三烈士的遗体运送到沈阳。从当年3月3日起,全市各界公祭三烈士三天,3月6日灵柩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下葬。
陵园扩建
2014年3月27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闭园,谢绝参观祭拜。为了让“回家的烈士们”身后有一个“安宁之所”,沈阳正在加紧做着方方面面的工作,扩陵园、修广场、建英名墙、扩大纪念馆。
为了迎接志愿军遗骸回家,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将进行一系列的改扩建工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修建抗美援朝烈士纪念广场。
按照规划方案,将在现陵园烈士纪念碑中轴线以北160米处,建设直径约60米、深3.6米的下沉式建筑风格纪念广场,广场上修建镌刻着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姓名的“英名墙”。下沉式志愿军烈士纪念广场,由烈士英名墙、主题雕塑等元素组成。主题雕塑造型取自喜马拉雅山,寓意英雄如山;山上的白鸽浮雕,是信鸽象征着对回归家园的祈盼,也是和平鸽,象征对和平的祈盼。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志愿军的遗骸是怎样辨别的?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十分困难,但又十分重要的问题。
我们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已经留在那里将近70年了,时间太久,分辨起来肯定非常困难的。
另外,战场上敌我厮杀,阵亡人员都是容易混在一起的,这个遗骸千万不能搞错。
除了根据当时战场的位置,我们志愿军作战的阵地和活动范围等大体位置判断外,还需要医学手段加以确认。从体形,基因,身高等多方面加以分析,应该不会出现差错,否则,就对不起那些英勇献身的志愿军战士了。
志愿军的遗骸是怎样辨别的?
据参战老兵说,1952年在上甘岭,美军炮火太猛。他们花了一整夜修的工事,白天一下就炸没了。没办法,阵地前都是尸体,就把美军的尸体搬来垒工事。
深夜,战士们去搬尸体,黑咕𠾐咚的,怎知道哪个是敌人,哪个是自己人呢?
他们就用手摸,个高鼻子大的是美国人,个小鼻子也小的是自己人。一到白天,那些用美军尸体垒的工事,都被炮火炸没了。
有些美军遗骸被炸没,志愿军也不例外。有些志愿军战士中了炮弹、汽油弹,有些拉响了手雷、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的遗骸早就找不到了,只剩下一个衣冠冢。
在朝鲜,敌我双方投入的兵力300多万。1953年8月,据志司作战处统计,志愿军共阵亡11.57万余人、伤22.1万、失踪被俘2.9万。
随着资料进一步完善,遗体的发掘,2006年新公布志愿军阵亡183108人,这个数字刻在了军博馆的志愿军烈士墙上。
这些牺牲的烈士,除少数团以上干部、部分特级、一级战斗英雄的遗体被运回国,安葬在沈阳、丹东的烈士陵园外,绝大多数长眠在了朝鲜半岛上。
第三次战役中,志愿军越过38线,占领了汉城。并在三八线以南进行了第四、五次战役。因此,有许多战士是牺牲在韩国境内。
撤退时,烈士的遗体采取就地掩埋,以便战后妥善安葬。但停战后,由于中韩尚未建交,韩国境内烈士遗骸的搜集安葬工作,没有进展。
多年来,挖掘出的志愿军烈士遗骸,早已面目全非,到底是怎么辨别的呢?
烈士遗骸收集工作,分为三个程序:
第一、寻找挖掘地点
只有知道在什么地方打过什么仗、双方排兵布阵、战斗进展情况,才能确定烈士遗骸的挖掘地点。
比如三所里、军隅里、长津湖、龙源里、铁原都有过激战。根据战时记录、老兵证言和当地居民的回忆,结合历史资料,就容易确定挖掘地点。
历史资料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军史、战史、各种电文、当事人的回忆录,甚至敌方的相关资料。180师被围歼,烈士骸骨所在地,可能敌方的资料更准确。
2014年3月28日,中韩两国进行了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韩方向中方移交了437具烈士遗骸。
在朝鲜战争中,韩国毕竟阵亡加失踪了27万人左右,遗骸处理相当有经验,专门成立了遗骸挖掘鉴定团。
他们发掘了遗骸后,进行了干燥、鉴别、以及遗骸遗物分类整理记录。根据韩国提供的资料表明,这437个烈士都是在江原道横城、铁原、洪川以及京畿道涟川、加平等地牺牲的。
第二、遗骸遗物的甄别
挖掘工作结束后,再通过遗物(包括枪支弹药、军装、打火机和个人物品等),甄别遗骸的身份。
如果遗骸上有衣服,可以根据衣物来判断;还可根据枪支型号、胶鞋来分辨,是否为志愿军烈士。
个人物品还包括:军用水壶、标牌、徽章、印章纪念章、手电、水杯、铁锹、武装带、铜纽扣、钥匙环等等。
美军的衣物、照片、枪支、罐头、钢盔、打火机、洋酒、洋文标签、纪念章等,也可以迅速被识别出来。
在遗骸的发掘中,常常是各方军人的骨骸夹杂在一起,鉴别起来就不容易。除了用常规甄别方法外,还必须配合DNA检测,完成对遗骸的身份确定。
烈士遗骸的DNA检测的结果,与国内大数据一比对,甚至还可以追溯到家庭,最终确定烈士的真实身份。
第三、遗骸安葬
最后,遗骸身份确定后,必须让烈士入土为安。在战场上,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基本上是在就地、就近掩埋,坟地也没许多讲究。
1954年12月,志愿军总部准备将毛岸英的骨骸运回北京安葬。毛主席说,毛岸英是一名志愿军战士,不能特殊对待。因此,毛岸英被掩埋在他所牺牲的大榆洞。
不过,为了使分散在朝鲜各地的烈士得到妥善安葬,1953年9月,志愿军各部开始修建陵园,将烈士遗骸的搬迁到陵园。
我国在朝鲜境内,修了8处中心烈士陵园,有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云山、价川、长津湖、开城、上甘岭、金城、新安州志愿军烈士陵园。
朝鲜方面也修建了60多个志愿军烈士陵园、200多个志愿军烈士合葬墓,将分散在各地的大部分志愿军烈士集中安葬。
最后
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8万英烈为国捐躯,长眠于异国,给我们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安宁。
烈士永垂不朽,祖国不忘英魂!
谢谢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点评。
(网络图片,侵删)
志愿军的遗骸是怎样辨别的?
一是看衣物。当年埋葬的时候,肯定不是脱光了衣服下葬的。如果遗骸上有衣服,根据衣物来判断。
二是看遗物。当年埋葬的时候,有些遗物也跟着埋葬了。如枪、小喇叭、水壶等。
三是看标识。因为当年无法将烈士遗体带走,只好就地掩埋。墓碑(坟墓)都是向着北方,向着祖国的方向。韩国人将志愿军统称中国军,停战后,留下韩国的志愿军坟墓有很多都被韩国政府做了标记,统一用中韩文字注明中国军。
最后就是验DNA了。借助如今的大数据,一验DNA,然后用大数据一查,也能判断出死者属于什么人种,属于哪国人。虽说不是百分百准确,但七八成把握还是有的。我们收到DNA数据后,再和国内的DNA数据库进行比对,就可以知道他是不是中国人了,也可以找到他的亲属。
志愿军的遗骸是怎样辨别的?
首先需要说明一件事,当年在战场第一线掩埋志愿军烈士的遗体,活着的战友们不会简简单单地挖坑一埋就完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在事后或在掩埋的当时就会进行现场标记,以及做一些文字文件上的记录。以便未来他们重返现场的时候,能够重新将这些当年来不及带走的遗骸带走。
而这至关重要的一点,也成为了未来辨别志愿军烈士遗骸的重要依据。
比如说,韩方在釜山挖到了一些遗体,我方肯定不会判定这些是我方阵亡人员的遗骸。毕竟当年的朝鲜战争,只有北朝鲜的军队打到过釜山区域,我们的最远距离只到过汉城,距离釜山还有几百公里。
或者说,韩方在我方曾经亲历过的战场遗址上找到了一些身份不明的遗骸,情况发回我方后,我方也会向韩方索要遗体现场的具体地址和方位,再去查询己方曾经保留的战场记录,以确认我方当年是否在这片区域曾经战斗过。
运气好的话,倘若我方的文件记录中曾经标记过在这里掩埋过一些战友的遗体,以及标注过现场的具体相关信息和特征,那这些身份不明的遗骸很快就会被确认身份。倘若运气不好一些,由于我方缺乏记录或文件丢失,在无法确认这些遗骸的身份的时候,双方将会进行下一轮的辨别工作。
而下一轮的辨别,重点查询的标准就是遗骸本身的其他特征!
1、现场遗骸的身上有没有尚未腐烂的军装?
2、当年的南朝鲜军人普遍配发着钢盔,钢盔是无法腐烂的,现场能不能搜集到与遗体遗骸数量对应的钢盔数量?
3、当年的志愿军以三八大盖步枪、莫辛纳甘步枪和波波沙冲锋枪为主,还有少数人装备着美制汤姆森冲锋枪或M3黄油枪。遗骸的现场能不能找到相关的非美式装备的单兵武器残骸?
4、如果上述重要的标志都难以找到,那么遗骸本身还能否找到其他物件?例如军用水壶、钢笔、徽章、腰带、怀表、手电筒等一些带有金属的、无法腐烂的遗物?至少根据近些年挖掘志愿军烈士遗骸的现场来看,这些遗骸所穿的军靴和军鞋通常也很难完全腐烂,也可以通过这些鞋子的残骸来确定当事人的身份。
毕竟当年的大老美和南朝鲜军队都有着充足的补给,他们不可能穿着我们的破旧鞋子!
倘若我们的遗骸与欧美军队的阵亡者遗骸混在一起,这就更好区分了,毕竟双方的人种和体质各有不同。光是从骨骼鉴定一项,就可以查清哪些疑似是欧美人的遗骸,哪些是亚洲人的遗骸。
不过在现实当中,我们不能指望每一具遗骸的身上或身边都能找到清晰的、可以证明其身份的标志,总会有一些遗骨无法确认身份,对于这些遗骸,韩方也只能选择另类安葬,倘若这些遗骨来自于我们,他们将永远无法回来。
以上活动还是针对于特殊专门的历史考古挖掘,其实在现实当中,朝鲜半岛甭管是北面还是南面,他们在平常的一些施工挖掘中,或者是百姓开垦田地或盖房子挖掘的过程中,也经常会找到很多不明身份的战场遗骸。运气好的会得到上报,进而进一步的确定身份,至于那些运气不好的,很可能就是往野外里顺手一扬,就再也找不到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