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明明自己可哺乳,官宦之家为何要请奶娘,背后有何原因?

明明自己能哺乳,偏偏非要请奶娘,古代女人这样做对自己大有好处。

在不少古代题材的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我们都会看到一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某个大户人家诞生了婴儿后,这个婴儿不会让其生母照料,而是交给了另外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奶娘。

奶娘又称乳娘,是一个具有封建社会时代色彩的特殊存在,她的作用很简单,那就是哺乳,只不过哺育的是别人家的孩子。

那么问题就来了,古代官宦之家的女人在怀孕生产后,大部分是有哺乳能力的,但为何不亲自上阵,反而要请专门的奶娘来给自己的孩子哺乳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些官宦之家的女人,之所以要找奶娘,除了能让自己减轻负担之外,还对自己日后很有帮助。

在古代,奶娘是一个市场需求量很大的工作。

在我们现代,婴儿在出生后,除了母乳喂养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奶粉,帮助妈妈们让婴儿获得充足的营养,但在古代,是没有这个条件的。

既然没有奶粉,那只能是母乳喂养,但若是有些人因为身体等因素,导致母乳不足,那么就必须借助外在的力量了,不然,总不能让孩子挨饿吧。

这个所谓的外在力量,就是奶娘。

用奶娘来养育孩子,在古代是一件十分寻常普遍的事情,不管是寻常百姓,还是达官贵人,甚至包括皇室,都会用这种方式来哺育婴儿,因此,奶娘也十分常见。

究竟历史上第一个专职的奶娘是如何出现的,已经没有史料记载,但在古代的数千年里,几乎处处都有奶娘的身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是她们,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帝王将相。

因此,奶娘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职业,虽说看似不起眼,但其重要性相当之高。

并且,有不少我们比较熟悉的古代名人,都是由奶娘一手养大的,比如大文学家郑板桥、清代重臣曾国藩,再远的,还有明清两朝的帝王们,他们能长大成人,奶娘功不可没。

大量的需求,让奶娘这个职业一时间成为了香饽饽,而与普通百姓不同的是,皇室在选拔奶娘上,就会相对的严格一些,而为了得到更加优质的奶娘,朝廷还会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进行培养奶娘。

比如在明朝,就有个隶属于锦衣卫的机构,叫做“奶资府”,这个部门存在的目的,就是储备更多的奶娘,以供皇室成员选用。

“东安门外稍北,有礼仪房,乃选养奶娘以候内庭宣召之所。一曰奶资府,隶锦衣衞。”---《宛署杂记》

由此可见,奶娘不仅被大众所熟知和接受,同时皇室对此也十分需求,由于需求量越来越大,即便是有相应机构,但还是经常会出现奶娘人才奇缺的现象,

有道是有需求才会有买卖,奶娘的如此紧俏,背后正是许多官宦之家的刚性需求。

不管是皇室,还是那些有能力和条件的家庭,一般都会将刚出生的婴儿交给奶娘抚养,而生育婴儿的千金太太们,则完全置身事外。

但这个独特的习惯,让我们现代人觉得十分奇怪,要知道婴儿与母亲建立感情的最好阶段,正是婴儿出生后那个时期,但偏偏在这个时候,婴儿们却被交给奶娘抚养。

难道这些婴儿的母亲,就不担心将来孩子和她们感情不深吗?

实际上,即便是这些母亲担心,也基本上不会反对,因为把孩子交给奶娘抚养,不仅自己能舒服点,同时还有比抚养婴儿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她们去做。

先从女人本身说起。

我们都知道,照顾一个孩子,尤其是刚出生的婴儿,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这种辛苦,只要是当过母亲的人,都深有体会。

不仅一天到晚需要随时随地地看着孩子,还要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状况,是不是饿了,是不是渴了,又或者是不是不舒服了,可以说,养育孩子真的是费尽了心思。

白天还好一些,到了晚上,分分钟都能让母亲崩溃。

婴儿不像成人,只要不失眠,大多都能一觉到天亮,婴儿的睡眠时间很短,农村有句俗语,说婴儿睡的是“蚂蚱觉”,意思就是一会一醒。

而每一次醒,基本上离不开几种状况,或者该吃东西,或者拉了,而只要有状况,那么作为母亲,就是一顿忙活。

这还不算完,等让婴儿吃饱喝足,又需要哄睡,如果遇到那些好哄的孩子那还行,但如果遇到不好哄的,那就麻烦大了,基本上得哄半天,才能让孩子入睡。

好不容易等孩子睡着了,母亲就得抓紧时间眯一会儿,但还没等母亲睡着,婴儿又醒了。

接下来,就是将上述的动作再来一次,而一个晚上,可能这种动作会重复很多次,最终就会让母亲濒临崩溃。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就会经常看到一些刚刚当上妈妈的女士,在生了孩子之后,情绪极为不稳定,其实背后都是孩子给闹得。

而这种辛苦,在古代时人们就已经知道,现代人会因此崩溃,古代的人同样也是如此。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痛苦呢?这个时候,奶娘就登场了,把孩子交给她,由她养育照顾孩子,就完美地避开了这种痛苦。

并且,在古代能请得起奶娘的,至少在家庭条件上都说得过去,这些富家千金或者大家闺秀,在婚前大多都是那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主儿,而让她们在婚后一把屎一把尿的养孩子,基本上可以说是痴人说梦。

正因为她们受不了这个苦,更受不了夜里不计其数的照料,因此,但凡有能力,那么就肯定会找一个奶娘来替代自己,这与现代那些有条件的家庭在有了孩子后,去月子中心找专人照料的性质基本一样。

另外,古代部分女人没有哺育孩子的能力也是原因之一。

这里说的没有哺育能力,主要是指那些因为身体等各种因素,导致奶水较少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找一个奶娘,那就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众所周知,一个女人在生育后,奶水的多与少,有很多因素能会对此产生影响,一旦不足,那么就意味着孩子会营养不良,并且,生完孩子的女人没有奶水,也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

要知道,古代可没有奶粉,一旦母亲没有奶水,能替代的东西真的不多,常见的有米糊,但与奶水相比,其营养成分显然要低很多。

因此,母亲没有那就得找一个有的人,奶娘也就应运而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奶娘是一些家庭的刚需。

还有,喂孩子毕竟有碍观瞻。

作为官宦之家或者王公贵族家中的女人,不管是婚前还是婚后,其身份一般都比较高,不是富家千金就是大家闺秀,更别提皇宫里的那些女人了,其身份更为尊贵。

而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也为了彰显自己的尊贵,这些女人是万万不会自己喂孩子的。

毕竟喂孩子这件事,在古代的封建思想和等级观念的影响下,着实有些有碍观瞻,并且,在当时不少人的观念中,这种事情理应是下人去做的,怎么能让自己这个千金之躯去做呢?

尤其在皇室中,这种现象就更加的明显,不少朝代的皇子们,在生下来后就很快交给奶娘,这样不仅能让那些皇后、嫔妃们继续保持尊贵,并且还能有效的避免皇子和他的生母感情过好,导致日后在皇位更迭时,发生后宫干政等情况。

因此为了能让自己舒服点,让自己轻松点,那些有条件的官宦之家就会主动去找奶娘来进行这项辛苦的工作,而那些没有找奶娘的,不是他们不想找,实在是被条件所限制。

除了上述几个关乎到女人本身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众所周知,从怀孕到生产,周期在十个月左右,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里,身为丈夫的男人,会因为妻子的身体原因,导致他无法一亲芳泽。

这对于男人就显得有些煎熬了,而如果女人在生完孩子后,紧接着亲自哺育孩子的话,那么夫妻二人不能单独共处的时间,就会再次被拉长。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男人,很少一夫一妻的,当时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也就是说,除了正妻之外,男人们身边还有其他女人。

如果妻子因为喂养孩子,导致丈夫无法在这段时间里与她亲近的话,那么其他小妾之类的女人就会趁虚而入,继而让丈夫的感情有可能会转移到小妾的身上。

这种情况,是古代几乎所有女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她们必须尽快结束这种不能与丈夫亲近的日子,怀孕生产这改变不了,但生完孩子后,就可以选择快速恢复身体,以便丈夫能一亲芳泽。

而恢复身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进行哺乳。

只有这样,才能把身体赶紧调理好,身体好了,才会继续和丈夫温情,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不让别的女人捷足先登。

并且,古代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婴儿夭折时有发生,早点与丈夫恩爱,也能多一次怀孕的机会,这样也就能多生孩子,孩子多了,成活并长大成人的几率才大,不至于到最后没有后代。

总而言之,古代女人明明自己能哺乳,却选择找奶娘,主要原因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就是自身原因,包括忍受不了哺乳孩子的辛苦,以及缺少奶水两种,同时出于身份的原因,不愿意做这种事情,而其二,就是关乎到这个女人日后的地位问题,在古代男人妻妾众多的情况下,只有早点恢复,才能不让丈夫移情别恋,从而保证自己的地位。

古代女人明明自己可哺乳,官宦之家为何要请奶娘,背后有何原因?

古代女子怀孕差不多就要十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基本上就不能与丈夫同 房。好不容易生下了孩子,女子就需要尽快恢复身材以解丈夫的相思之苦,所以奶娘的需求就是刚需。女子必须自己生孩子,但是却不能自己养育孩子。至于具体的原因,可以往下看:

古代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嫡妻不能因为喂养孩子失去丈夫

对于男子来说,妻子一般都是家中安排的对象,夫妻的二人的感情基本上都是婚后培养的,所以要说有多深的感情真的不大可能。洞房花烛才认识的陌生人,就需要共度良宵,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所以体验感不一定会很完美。

所以想要挽回这种体验的话,就需要以后多多的磨合和试炼了。古代一般不会采取避孕措施,如果一旦怀孕的话,那么这种磨合就需要停止了。因为至少怀孕初期三个月内是不能再同房了。

新婚夫妻睡在一起,却不能拥抱彼此,对男子来说是比较煎熬的事情,所以这时候小妾就会派上用场了。

古代的男子可以有三妻四妾,不是说真的能有这么多的妻妾,但是身边有好几个女子都是常有的事。女人多的地方,自然就会存在争宠的行为,就算是丈夫的妻子,她也不得不留住丈夫的宠爱。

因为在怀孕期间,不能和丈夫在一起,除却丈夫不想行事的时间,那么都是其他小妾在代劳,所以妻子也会有所担心。十个月的时间,丈夫可以等待,可是喂养孩子,至少还需要一年,恢复身材又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么长时间的不同房,那么丈夫变心的可能性很大。

每个人都会有熟悉感,如果妻子太过陌生,那么两个人的体验也不会很好。丈夫不是只有妻子一个人,他还有其他的选择,所以他会对妻子尽到每月的义务,但是却不会长久留在她的身边,这对妻子来说就是一件很苦恼的事。

不仅仅是身心的需要,而是对于家庭中权利的稳固。宠妾美妾的事情不是不存在,如果妻子实在不得宠,家里的事做不得主,那么管家就会非常艰难。

想到可能会存在的种种困难,所以官宦人家的女主人,一般都会选择请奶娘喂养孩子。有了奶娘,那么就减少了妻子喂养孩子的时间。她与丈夫能够早一点在一起,也就不会让彼此带来陌生感了。

请奶娘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她还能给孩子专业的照顾

请奶娘是大户人家对于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奶娘的衣食住行用和工资都不低,所以没有钱的人家根本就请不起奶娘,因此能请奶娘的人家,都是富裕之家。

在《红楼梦》中每个少爷和小姐都有自己的奶娘,奶娘从小就照顾他们长大,可是反观做活的小丫头和小厮们,他们就只有自己的母亲没有奶娘一说。

奶娘在古代是一个专门的职业,刚生育的女子,为了贴补家用,她们就会早早去到中介报名成为奶娘。奶娘会有不同的等级,她们有的人直接入宫,成为皇后和妃子们的奶娘;二等的奶娘会进入官宦人家;三等的奶娘就会成为富裕人家的选择。

所以不同的身份就可以选择不同的奶娘,奶娘们也会有自己不同的选择,因为如果进入皇宫或者成为大户人家的奶妈,那么以后她们会主家就会有某种亲密的联系,以后需要他们的帮助就会非常方便。

奶娘成为一种职业之后,那么奶娘们就是非常专业的。她们知道很多的育儿知识,就好比她们的饮食都不能放盐,如果小孩子需要喂药的话还需要她们先喝药再喂下,反正这些事没有带过孩子的女子是不会知道的。

对于生育了孩子的母亲来说,会有人专门负责照顾女子的月子,所以这就需要找到一个靠谱的奶娘去照料孩子的生活。

跟随女子陪嫁到夫君家陪房,她们一般就是照料女子的生活起居,只是对孩子的照顾却没有奶娘的精细。而且奶娘需要从小就照顾孩子,一般都需要照顾到他7/8岁,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这就需要选择专门的人。

有些母亲没有能力或者不能自己哺育孩子,所以奶娘就不得不需要

请奶娘除了上了不必须的理由,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这就是母亲没有能力或者不能自己哺育孩子。

有的母亲生育之后,因为早产或者身体原因,她们很有可能没有奶水,那么就无法喂养自己的孩子,所以这种情况下,她们就不得不请奶妈。

或者她们承受不了开奶的痛苦,这种痛感不亚于重新生一次孩子,所以很多母亲承受不了,所以就只能请奶妈。

因为母亲们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吃米糊或者米粉,所以在自己没有能力喂养孩子的时候,她们都会为孩子请一个很好的奶妈。

母亲不能喂养自己的孩子,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这种情况就是有奶水,但是却不能自己喂养,这就是对于宫中或者大户人家中的女子而言。

对于后宫的嫔妃,不能让新生的皇子和公主们与自己的母亲太过亲近,所以一般都不会让嫔妃自己喂养孩子,甚至孩子都不能放到她们身边照顾。

宫中有一个叫育儿所,所以的皇子和公主诞生后,如果没有皇上的特许,孩子就要立即被抱到育儿所,那里有专门的奶娘和嬷嬷负责教养他们。

对于大户人家来说,所有小妾生的孩子都要称呼当家主母做“母亲”,他们都需要放到她的身边抚养,如果她没有生育孩子,那么小妾一旦生了孩子就会被抱到她哪里抚养,所以这个时候就必须用到奶娘。

红楼说

在古代,使用奶娘,这是一种习惯,因为奶娘就是一种合理的职业,奶娘一般来说都是大户人家的标配,这就是有三个很重要的原因。

其一,是为了让妻子早日恢复身体,能够同丈夫早日合房;其二,奶妈们照顾孩子更加专业,能够给孩子更好照顾;其三,因为没有能力和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不得不请奶娘。所以,出于以上的三种理由,古代的女子就算能够自己喂养孩子,她们都会选择请奶娘的原因了。


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和历史中有趣的人和事儿!

古代女人明明自己可哺乳,官宦之家为何要请奶娘,背后有何原因?

好的,主妇来答!

先说啥叫奶妈。古代有句俗话:“有奶就是娘”——没错,奶妈就是专给孩子喂奶的女人,又叫奶娘,或者乳母、奶婆、奶口、乳媪或嬷嬷等。孩子每天被她揽在怀里、吃着她的奶,渐渐地也就跟她亲近了,所以有的孩子长大后跟奶妈很亲,甚至胜过亲妈。

千万不要以为奶妈是花钱雇佣来的,就地位低下,古代历史上可出现许多地位尊贵的奶妈呢!比如说,东汉时期,安帝封奶妈王圣为“野王君”,顺帝封奶妈宋氏为“山阳君”,这种封号级别可是相当高的,堪比宰相夫人。

比这两位地位更高的,是北北魏时期太武帝拓跋焘的奶妈窦氏,竟被太武帝封为“保太后”,人称“窦太后”——太后的地位就不用解释了吧?当然,把奶妈的地位抬到如此之高,是因为北魏道武帝的立子杀母造成的——怕子幼母强,太后干政。太子没有亲生母,自然就把乳母当成了亲生母亲。

好了,言归正传:为什么古代的官宦人家要请奶妈呢?

一,首先是育儿需要

古代没有奶粉,如果生完孩子没奶、或者奶水不足的话,是必须要请奶妈的,不然孩子就很难存活。

千万年以来,婴儿必须依赖母乳才能生存。女性乳房的原始含义是哺乳,作为哺乳动物的人类,妇女只有在生育之后才会产乳汁。但是,有些妇女日久身体原因产不了乳汁,或者生了孩子后分泌的乳汁量很少,不能满足孩子需求。

这种现象要是出现在寒门小户,只好熬点稀粥将就一下了,因为没钱雇奶妈呀!可如果是官宦人家呢,则自然而然地要请奶妈。一些刚生了孩子、奶水充足且身体健康的妇女,便为了一份不菲的收入,撇下自己的孩子充当奶妈的角色了。

古代豪门大户生了孩子,所请的奶妈通常不是一个,至少要两三个。为啥呢?就是防止其中一个生病了或有个特殊情况什么的,到时候没有个替换,让自家的孩子饿得哇哇大哭,他们可舍不得。

其实,那些奶妈这边在豪门哺乳着别人的孩子,她自己所生的孩子就可能正在家里饿得大声哭叫呢!

二,身份需要

大户人家的所娶的少奶奶,往往也是千金小姐、名门闺秀,平时娇生惯养,让她没日没夜地喂孩子,恐怕很难吃得了这个苦。养育过孩子的都知道,夜里刚刚睡着,那边孩子饿了,就得赶紧起来哺乳,平常人家还可以,这些千金之躯又怎能受得了!因此她们即便自己有奶,也往往都要聘请穷人家的妇女做奶妈。

而这样又形成了一种观念,就是哺乳是下人所做的事情,贵族妇人亲自哺乳孩子有失身份,因此很多达官贵人为了表明他们家的身份,也乐于请奶妈。长此以往,请奶妈在古代社会被视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一些妻妾之间,甚至把比请奶妈的数量作为互相攀比的对象。

当然,有的奶妈家庭地位也不低,比如康熙的奶妈孙氏,丈夫就是多尔衮旗下的从龙旧臣,在清初也算是豪门望族。另外,这个奶妈还是曹雪芹的曾祖母!

三,争宠的需要

养育孩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亲自哺乳,至少占用一年以上的时间。

在古代,能雇得起奶妈的家庭,男主往往不只一个妻子,往往三妻四妾。这些妻妾们在家中的地位,大致和后宫嫔妃相似,看谁生的儿子多,谁的地位就肯定高。那么,如果亲自去哺乳孩子,必定会占用很多的时间,失去与对手竞争的机会。同时,丈夫哪天想进她的房间,刚要跟她亲热,这边孩子又哭又闹要吃奶,肯定不利于过夫妻生活。

所以,为了得到丈夫的不断宠爱,他们一方面要努力生孩子,另一方面还要尽量保持自己的容貌、身材和精力,把生下来的孩子交给别人喂养。这样,才能多生子嗣,在家里站稳脚跟。

四,繁衍后代的需要

哺乳会影响女人的情绪和生育周期,在古代,莫说是官宦人家,即使普通农户也是非常渴望多子多孙的。那时候医疗条件有限,婴儿夭折的比例很高,为了提高存活率,多生孩子是唯一的途径。而将孩子交由奶妈哺乳,可以尽早地与丈夫在一起和谐生活,也就缩短了生育周期,达到多子多孙的目的。

所以,古代要求女性早结婚,许多女孩子十二三岁就已经嫁人了(现在还是小学生),嫁人后尽量在适合生育的年龄多生孩子。

五,政治原因

在宫廷里面,请奶妈来喂养小皇子还有一个特殊原因,那就是为了隔离母子关系。

相信大家在很多描写后宫的影视作品中,会发现皇后或者妃子诞下龙子后,没过多久就会被抱走,要求奶妈抚养。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后妃大多出身贵族,为了防止母系的外戚干政,皇权刻意疏远皇子和亲母的关系,担心日后哪个皇子登上了皇位后被外戚利用,于是便削弱他们在朝中的影响力。

至于奶娘嘛,一般来自民间,既跟皇子没有血缘关系,在朝中又没有嫡系和靠山,这个身份也上不了台面,因而被宫廷采纳。

但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边疏远了亲妈,那边奶妈却做大了!

奶妈虽然不是亲妈,但因为自幼整天在奶妈怀里,孩子与奶妈的关系一般都会非常深厚,甚至有的还超过了和生母的关系。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奶妈给皇子们的喂养时间很长,有的甚至喂养到七八岁甚至十来岁。如果这些年轻的奶妈动起不良心思,近水楼台先得月,很容易把这种“母子关系”转变成超越年龄的“不伦之恋”,进而会干涉国政——比如明宪宗时的万贞儿,还有明熹宗时的客氏。

明熹宗朱由校小时候的奶妈客氏长得非常俊美,她一直陪伴小皇子十余年,两人的感情早已超越了普通感情界限。朱由校做皇帝后,对客氏是非常的尊敬和宠幸,乃至客氏的地位之显赫,已超过皇后。最后,客氏与魏忠贤结为“夫妻”,把大明引入万劫不复之地,遗臭万年。

后记

雇佣奶妈的习惯,其实不光在古代的中国有,国外的贵妇人,往往也是一生完孩子就直接把孩子交给奶妈,自己过悠闲的阔太太生活。

这样看来,家里有个奶妈,好像真是地位的象征。

在古代,想从事奶妈的职业,可不是谁想干就能干的,有较高的门槛。尤其是入宫做奶妈,要求更严。首先要身体健康,年龄15-20岁,生完孩子刚满3个月。其次还得长得好看,会读书识字,还要贤淑善良,会善解人意,毕竟她们要做皇子公主们第一任老师。符合这些条件还不够,还要进行严格的礼仪培训、素质教育等等,不合格者及时筛除。

成功入选后,为了保证奶水充足,三餐饮食、生活习惯等也是有严格规定,比如不可以吃辛辣食品、不可享用冷食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以她喂养的孩子为中心。

当奶妈的,一般家里也有吃奶的孩子,她从事了这个职业,只能眼看着自己孩子饿的哇哇哭,却也得先给主人把孩子喂好,这对一个母亲来说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

所以,奶妈现象的存在,本身就是社会不公的一种缩影,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被淘汰。

谢谢您的阅读,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指正![祈祷]

古代女人明明自己可哺乳,官宦之家为何要请奶娘,背后有何原因?

古代官宦之家不惜花钱请奶娘,大多出于几个原因,其中有的出于产妇的无奈,有的出于男主人的私心。

在许多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大户人家都会养着奶娘,譬如《红楼梦》中的一众少爷姑娘,每人都有奶娘跟着:贾宝玉去薛姨妈家吃酒,奶娘李嬷嬷就在旁边阻拦,林黛玉初进荣国府时,就是带着自己的奶娘和一个小丫头;

《金瓶梅》中的李瓶儿,生下儿子官哥儿后,就有奶娘如意儿照顾喂养;

而历史上的许多名人,也是由奶娘带大的,如我熟悉的大诗人白居易,就自称:

“仆时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画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又如《南齐书》中有载,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两岁时,”乳人乏乳“,这里的乳人,就是奶娘。

可是,我们都知道,但凡女子产育后,很快就会分泌乳汁,那为何古代的那么多人不愿意自己哺乳,倒宁愿从外面雇来奶娘喂养孩子呢?说起来原因还不少:

不可否认,有的是迫不得已。

古代医疗条件有限,许多产妇生下孩子后便因各种问题去世,难产这种问题无论天潢贵胄抑或平民百姓都无法避免,像康熙的赫舍里皇后就是难产而死的,那这些失去母亲的孩子,就只能由奶娘喂养。

还有一些是身体条件不好,生育后没有乳汁分泌的,这种情况在现代还有发生。

不过,这两种情况发生的概率非常的低,所以更多的原因是出于下面几种。

产妇为了轻松,同时更好地服侍丈夫

孩子出生便由一个陌生人抱走喂养,长大后,很多人会将奶娘视为至亲,反而觉得生母很是疏离,这是很多母亲都无法接受的,可是出于一些现实原因,她们也只能这样做。为什么?说来也是无奈。

在怀孕的十个月里,为了胎儿的安全,这些女子只好与丈夫分居,这时候男人的其他妻妾就派上了用场,古代的女人,终身只能依附男人而活,为了自己和孩子,她们只能去争宠。因此,她们只能在生下孩子后,快速回到怀孕前的状态,而哺乳显然会耽误她们的形体恢复,甚至破坏形体。同时,哺乳期的女人根本无暇满足丈夫的需求。

当然,还有一个无奈,那就是哺乳孩子,非常地费人,尤其是孩子刚出生的几个月,平均几个小时要喂养一次,如此产妇就得夜里醒来几次给孩子哺乳,试想古代的官宦女子,都是养尊处优惯的,谁能吃得这等苦?

所以,出于在自身的考虑,这些母亲只好牺牲跟孩子培养感情的时光了。

为了更快怀下一胎

我们知道,哺乳具有避孕的作用,而且如之前所言,哺乳期的女子想要和丈夫像以前一样亲热,几乎是不现实的。所以如果这位产妇要哺乳,就意味着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生育。在古代,人们视繁衍子嗣为首要使命,而女人的绝大多数价值就是生育,如果是没有条件请奶娘的穷苦人家倒还罢了,对于条件优渥、明明可以增加生育机会的大户人家来说,放弃这种机会是非常的吃亏的。

退一步说,如果每一位妻妾产育后都要哺乳几年,那这位丈夫就要做很长一段时间的鳏夫,想来这是古代任何男人都受不了的。

所以,出于自身需求和子嗣繁衍这种私心,这些丈夫会在孩子还未出世前,就物色好了奶娘。

此外,还有一个很令人心酸的原因,那就是为了划分尊卑

古代的大户人家,一妻多妾是常态,而那个时代又非常讲究嫡庶之分、尊卑有别,小妾即便再得宠,也动摇不了正妻的地位,正妻永远是主子,她永远是奴才。那么如果这些小妾生了孩子,这孩子是什么身份呢?主子!正如《红楼梦》中的贾环,他明明是赵姨娘的肚子爬出来的,可是她没有资格打骂教训贾环,因为贾环是主子,她是奴才,虽然她是贾环的生母,但按规矩贾环只叫她姨娘,对着王夫人喊母亲。

所以,一旦小妾生了孩子,这孩子就得跟生母划清界线,他会被带离开生母的怀抱,由奶娘喂养。如果是子嗣凋零的大户人家,这个孩子更难以接近生母,他会被嫡母牢牢锁在身边,这时候奶娘就成了不可或缺的抚养帮手。

这种情况到了民国仍很常见,譬如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他出身高门大户,因为嫡母婚后多年没有儿子,他的父亲便将他的生母买来做妾,结果生下了他。杨宪益出生后,就被放在嫡母身边抚养,直到他十三岁那年,嫡母生的二姐姐得了肺病,在医生的警告下,为了不传染给他这位命根子宝贝蛋,嫡母只得将他暂时”归还“生母。

奶娘的归宿

古代的奶娘,一旦被大户人家雇佣,大多就是终身制了,因为除了哺乳,她们还有更多的职责,譬如在哺乳的同时,她们需要引导婴儿坐立、行走、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等等,带孩子长大,需要教他们礼仪规矩,照顾他们饮食起居等等,近乎保姆,这在《红楼梦》里就能见到,贾宝玉长到十几岁,出门还要李奶奶跟着,贾兰都十岁上下了,李纨还给他新找来一个奶娘。

而贾迎春都快嫁人了,她的奶娘还在贾府走动,随意拿她的首饰去当钱,如果不出意外,这奶娘还会跟着她嫁到夫家,继续照顾她的生活。如果是带公子哥儿的奶娘,即便孩子成家立业,她们也可以跟着过活,譬如大文豪苏东坡老年四处奔波时,就带着他的奶娘。

需要说的是,做奶娘前是需要做一番割舍的,那就是舍下自己的亲生孩子,去喂养人家的孩子,所以古代能做奶娘的女子,大多家境贫苦,像溥仪的奶娘王焦氏,就是丈夫早逝,眼看公婆、孩子都要饿死,才进入醇王府做奶娘的,而她襁褓中的女儿因为失去了母亲的喂养,很快夭折,更可怜的是为了不让王焦氏悲痛而影响乳汁的质量,醇王府跟她隐瞒了此事,直到九年以后,王焦氏被几位老太妃赶回老家,才知道自己的女儿早已夭折,当时悲不自胜。

溥仪乳母王焦氏

以上就是古代官宦人家请奶娘的原因,最主要的有两个,一是出于产妇的需要,迅速恢复身体外形与机能,以重新固宠。二是为了更快进入下一次生育,这是出于丈夫对子嗣繁衍的执念吧。这般看来,请奶娘的益处确实很多,然而却是以牺牲产妇与孩子的感情为前提,所以是非好坏,自在人心了。

古代女人明明自己可哺乳,官宦之家为何要请奶娘,背后有何原因?

这问题简单,宝宝交给奶妈带,女人就有时间继续陪丈夫做羞羞的事情了。

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母系社会,我敢肯定的是,母系社会的女人是最累的。她们不单单要哺乳后代,还要承担起繁重的采集任务,负责整个部落的吃喝与繁衍问题。虽然累是累了点,好歹地位那是杠杠的。

在那个时代,男人们承担警卫任务,除此之外,便是出去打打猎。说好听点,是打猎。说得难听点,就是给部落周边的野兽们,加加餐。

往往他们成群结队地出去,猎没打回来,人员还损失不少,两手空空成了常事。因此,男人在那时,基本就属于部落的添头,没有什么地位。

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了农耕社会。男耕女织,成为了社会的主旋律。在农耕社会,一小片的土地,就能够养活一家几口。男人们身强力壮,要比女人们更适合耕种。在物质积累的同时,男人们的地位也增长了起来。

而女人们,则可以卸下养家糊口的重担,专心的养育后代,做好家庭的后勤工作。

在古代,古人寿命普遍较短,为了确保生育繁衍,他们结婚的时间都比较早。大约在13-4岁,基本就都结婚了。

由于那时候身体并没有发育到最佳的状态,生育头胎,基本上都要去鬼门关走一圈。在生下孩子后,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没奶水的现象。

于是,为了让孩子顺利地活下去,如果谁家的奶水多的吃不完,便会承担起养育两个孩子的重任,而没奶的一方,只需要买足营养品,将大人养好就可以了。

没奶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发生在百姓家,富裕人家也会经常出现这种问题。

一旦发生这事,他们便去招募一位奶水充足的人,来喂养自家的少爷。毕竟,钱能解决百分之99的问题。

就这样,以一个单纯且美好的目的,“奶妈”便被引入到富贵人家当中。

生完孩子没有奶水的太太因祸得福,孩子交给“奶妈”来喂养,自己则可以继续陪伴丈夫。半夜也不用起床喂奶,生活简直美滋滋。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圈子、圈子、还是圈子。富家太太们,都有一个圈子,叫做“名媛圈”。

富家太太们聚在一起,请了个“奶妈”喂奶这事,分分钟就在圈子里面传开了。这位没有奶水的太太,美滋滋的日子引起了一众贵妇们的羡慕。

于是,再有太太生了孩子,有奶没奶的,都要求丈夫去请个“奶妈”。

大户人家不差这点钱,况且女人一心养孩子,必然会冷落了丈夫。丈夫一听太太的提议,拍手称快,心里想:“再也不用被小崽子半夜吵醒了”。

就这样,“奶妈”被引入了官宦人家。

当然,以上说的这些,仅仅是一个开始。请奶妈后,除了可以好好休息之外,还有其他的好处。

方便继续争宠

在古代,三妻四妾成为了成功人士的标配。正妻也好,小妾也罢,要想风光只有两条路。一是获得丈夫的宠爱,二是母凭子贵。

但在儿子也是凭着母亲的地位,还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于是,获得男人的宠爱,才会获得实打实的利益。比如说,历史上的华阳夫人,虽然是无子,但就是将安国君拿捏得死死地。

后将嬴异人收为自己的儿子,在安国君死后,继续当自己的太后。因此,生不生儿子不是最重要的,能够赢得丈夫的宠爱,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女子好不容易获得了丈夫的宠爱,羞羞的事情做多了,自然会怀孕生子。生完孩子之后,再喂养上半年,这么长的时间,有几个老爷们能够乖乖地陪着的,还不分分钟就跑到了其他小妾的房里了。

因而,对于生完孩子的女子来说,第一时间不是急着喂养孩子,而是需要快速恢复体形,重新获得丈夫的宠爱。

这在官宦人家,尤其重要。

避免妈宝男的产生

古代的皇家亦或者官宦人家,在孩子出生之后,便会将孩子交给奶妈来抚养。

上文咱也提到,之所以这么着急将孩子扔给奶妈来抚养,除了真正的缺奶水之外,还是因为她们迫切地需要加入到争宠大军之中。再者也是为了更好的照顾好丈夫的起居生活。

除了解决她们本身的问题之外,这么安排,还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这些孩子,尤其是皇宫内的皇子们,一小便被专业的奶妈抚养。她们比皇子这些娇滴滴的生母,更懂得如何喂养孩子。

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对于这些小孩子来说,他们更多的对于母亲的情感,都被寄托在奶妈的身上。可奶妈毕竟是奶妈,孩子即便是和她们亲近,但在内心之中,也会清晰地知道,她们仅仅是奶妈而已。

于是,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对于奶妈的感情会深一些,对于生母,则更多的是一种陌生感。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必然不会成长为妈宝男,而会具有独立的个人意识与自我认知。

在古代,一个孩子成长为妈宝男了,这对于他的家庭与家族来说,都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在《孔雀东南飞》中,里面的焦仲卿便是一个十足的妈宝男。

焦仲卿仅仅是那个年代,朝廷里面的一个基层办事员而已。在结婚后不久,便以公务繁忙为由,住到了单位,留下了新婚燕尔的妻子刘兰芝与老母亲焦母独自在家。

那时候的婆婆媳妇单独在家,总会擦出来点火花。等焦仲卿回来之后,刘兰芝向他抱怨了几句,这哥们就跑到他老妈那里,替媳妇讨说法去了。

结果被焦母一顿批评,让他将刘兰芝赶回了家。而焦仲卿竟然还真就这么做了。口口声声地说暂且回家,自己将要来接她回去。结果一等二等,都快嫁人了,焦仲卿才赶回来。

见了面就是一阵挖苦,刘兰芝为了证明自己,选择了自尽。焦仲卿一下子懵逼了,也抛下了老母亲,自挂东南枝。

一个简单的事,就让焦仲卿搞成了这个样子。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妈宝男,对于家庭与社会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普通家庭尚且如此,帝王之家,母子关系过于亲密,培养出一个妈宝男的皇帝,将是一场更大的灾难。

皇帝优柔寡断,外戚干政,后宫干政,江山崩塌也极有可能。因此,自古帝王之家,总是有意的疏远皇子与生母的关系,让他们长大之后,能够摆脱掉对于母亲的依赖。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之所以这么做,还有一点原因,便是秀自己的优越感。有钱有势的人家,自然要和普通人有所区别。

于是,他们用钱买奴隶,请婢女,请厨师,请裁缝,衣食住行全部都要有专业的人来负责。就连喂养孩子,也请专门的奶妈来代劳。

“奶妈”那便是“专业”的代名词。官宦人家的夫人,多是大户人家出身,小小年纪便结婚了,自己还是个孩子,又怎么会养孩子。

奶妈则不同了,她们对于如何喂养孩子,相当的专业。而奶妈,自然也分品级。那些长相甜蜜,有学识,有文化,性格好的奶妈自然身价不菲。

这样的人带出来的孩子,自然要比那一些只会喂奶的奶妈要强得多。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高品阶的奶妈广受欢迎。更成为了官宦人家互相攀比的一项。

女子选择从事奶妈的行业,出于什么心理

很直接,又很骨感的一个理由。那便是:穷。身板子是爹妈给的,生孩子之后,家里开销大,但奶水足。

隔壁老王家又贴出招聘简章,开出优厚的待遇,重金求奶妈。

羞涩的钱包让她选择了从事奶妈这一行业,毕竟,老王家是大户人家,开得薪水多,吃喝用度更是翻了几个层次,成为了一项不错的职业。

后续,这个职业由起初的“江湖救急”走向了职业化的道路,更有甚者,开始借着这个职业,打起了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歪主意。

比如说,借着与小公子喂奶的机会,趁机和男主人有了更多的接触。天长日久,孩子长大之后,当了小妾。

这还是小打小闹,最著名的奶妈客印月,十八岁被选入宫,给朱由校当奶妈。朱由校爹不疼,娘又去世得早,奶妈便成了他的感情寄托。

后在朱由校即位之后,客氏也跟着水涨船高,被封为“奉圣夫人”,在宫中,各种规格都如嫔妃一般。后与魏忠贤走到了一起,俩人将明朝的朝堂搞得乌烟瘴气。后魏忠贤倒台,客氏也被清算。

另一位奶娘万贞儿,因抚养朱见深,陪伴他长大,竟然成为了朱见深的嫔妃,差一点当上皇后。通过奶妈这岗位,最终改变自己一生的,还真就不少。

因此,奶妈也成为了当时的热门行业,深受女子的推崇。

综上所述

古人之所以能自己喂养,而不自己喂养,一方面为了方便女子迅速进入状态,安心地侍奉丈夫。

再者也是为了避免孩子成长为妈宝男,过多的依赖母亲,对于皇帝与官宦人家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还有也是官宦人家互相攀比,为了请最好的奶妈,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诸如此类的原因还有许多,您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古代女人明明自己可哺乳,官宦之家为何要请奶娘,背后有何原因?

这个问题下太多人胡说八道了,官宦人家请乳母照顾孩子;是因为妻子首要任务不是抚育下一代,而是孝顺公婆;越是大官僚大贵族家庭,越讲究“尽孝”;妻子一般早上五点就必须在公婆屋外“打卡”伺候了,一直要伺候到公婆起床梳洗完毕,再亲自布菜伺候公婆吃早饭才算是早上任务完成。

这要自己带孩子,孩子早饿死了。

封建礼法之下,为了孝顺公婆而导致孩子夭折,这是美谈,这是孝顺;可为了孩子导致公婆照顾不周去世,这是十恶不赦之罪。

正文:

古代一般家庭还是母亲亲自喂养,请得起“乳母”的都是大官僚或者大贵族家庭。

之所以大官僚和大贵族家庭要请“乳母”带孩子,避免生母辛苦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维持家族伦理秩序。

什么叫家族伦理秩序?

简单来说“规矩”。

而封建官僚贵族家庭最大的“规矩”就是尽孝。

换言之,媳妇儿必须天不亮就到公公婆婆房间外伺候饮食起居。

当然,大官僚大贵族家庭肯定不需要这些太太们亲自生火做饭倒尿盆,但是就和大臣们上朝一样,这些太太们也必须早上5点钟左右就到公婆房间外“打卡”。

除非真生病了,而且就是真生病了,公婆还会派遣丫头、婆子过来看是真的还是逃避“打卡”。

从早上5点开始,一直要到早上7、8点钟等公婆吃完早饭,没事了,自己才能回到自己的住处干其他事情;如果公婆要叫着陪着看戏听曲,那一整天都要在公婆面前“立规矩”。

这种情况下,根本没空管自己孩子,而且按照封建礼法,也不应该先照顾自己孩子。

哪家太太脑抽了,说一句“我要先给孩子喂奶,喂完奶了再来孝敬公婆。”

那完了,不孝的罪名这太太就背定了。

轻则自家丈夫陪着在父母面前跪个一天一夜请罪,重则直接被休,如果这家人官爵够大,事情传到皇帝耳朵里,直接赐死的可能性都是有的。

明太祖朱元璋就以“不孝”、“不敬”的罪名赐死了好几个亲王妃以及亲王侧妃,换句话说,朱元璋“杀了”自己好几个儿媳妇儿。

在封建礼法看来,尽孝比天大,比父子、母子之情都大。

为了伺候公婆而导致自己孩子夭折,那是美谈;反过来,为了照顾儿子导致公婆去世,那是十恶不赦之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