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隐士严光睡觉时把腿压在光武帝的肚子上,大臣建议杀死他,皇帝是怎么做的?

光武帝刘秀,曾请老同学严光来聊天,但不管他说什么,严光都不搭话。次日,刘秀睡醒,一睁眼,发现严光居然把腿压在自己肚子上,此时,太史官急匆匆来报:“有客星冲犯帝座,非常严重。”

严光,是东汉著名隐士,年少时,他曾和光武帝刘秀一起读书。

《后汉书·卷八十三》: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

严光年少成名,刘秀也很欣赏他的才华,后来,刘秀当上皇帝,便经常邀请严光入宫做客。

有句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

和皇帝相处,那规矩可就多了,但严光从来不在乎这些,当年怎么和刘秀相处,如今依然怎么和刘秀相处。

有一次,刘秀很认真地问严光:“你觉得现在的我,和过去的我有什么不同?”

严光答:“稍微有点变化。”

此后,无论刘秀说什么,他都不搭话了。

当天晚上,两人同吃同住,睡在一张床上,但严光睡姿不好,等刘秀睡醒一瞧,发现严光的腿居然压在自己的肚子上。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第七十三》

恰巧此时,太史官夜观星象,察觉不妥,立马来报:“有客星冲犯帝座,非常严重。”

古人都很信星宿,太史官的言下之意,是严光不祥,要立马处置。

但刘秀什么也没做,笑了笑,然后说:“我只是和老朋友一起睡了觉而已。”

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第七十三》)

但这事,并没有结束。

很多大臣上纲上线,希望刘秀处置严光。

那问题来了。

刘秀真的处罚严光了吗?

严光的最后结局如何?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得先了解一下,严光的行为到底有多严重。

严光的行为有多严重?

用现在的观点看,严光只是睡觉不老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在古代,严光犯的,是可以抄家灭族的大罪。

第一,这是大不敬,有损帝王之威。

古代的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不容任何人亵渎。

“十恶不赦”,这个词大家都听过吧,这个词,原本的含义是,有10种重罪,即便皇帝大赦天下,也不会被赦免,哪怕你是达官贵族,也不能免罚。

这10种重罪,排名第一的是造反,排名第六的,是大不敬。

所谓大不敬,就是指做了冒犯皇室尊严的行为。

的确,严光是刘秀的同学,多年前曾一起读过书。

但如今,刘秀已经是皇帝,而严光还是一介平民。

在古代,哪怕你和皇帝有血缘关系,也必须遵守君臣礼节。

  • 比如,朱瞻基就因为被叔叔绊了一跤,不仅处死了叔叔朱高煦,还杀了他10个儿子。
  • 再比如,雍正登基后,他和十三爷的关系,就是君臣在先,兄弟在后。

严光和刘秀,只是同学关系,还没有血缘关系。

若真要细算,从进宫起,他没把刘秀当皇帝一样尊重,就足够他死好多次了

而把腿压到刘秀的肚子上,绝对犯了“大不敬”的重罪。

第二,严光的行为,有损帝王气运。

古人都很重视星宿和气运,不止是帝王,连普通人都很相信。

比如,王莽在位之时,民间就有谶语称:“刘秀当为天子。”于是,不少人就把自己的名字,特意改成刘秀。

在当时的人们心中,谶语,就是天命。

当时,光武帝刘秀,还只是南阳一个不知名人物,毫不起眼,但多年后,他真的打败了王莽,创建了东汉,还开创了“光武中兴”。

回首往事,刘秀对气运和谶语,也是比较相信的。

而事情就是这么巧。

严光压着刘秀睡了一晚上,第二天,太史官就急忙来报,称:“有客星冲犯帝座,非常严重。”

无论这事背后有没有阴谋,正常的皇帝,心里都会有个疙瘩。

  • 你看,李世民是千古一帝,但还是因为“武代李兴”的事情耿耿于怀;

  • 你看,康熙英明睿智,但也因为“毙鹰事件”处置了八贤王。

对于权势滔天的帝王而言,“宁肯错杀,不肯放过”才是常态。

但刘秀只是一笑了之,甚至还和史官解释:“我只是和老朋友一起睡了个觉。”

言下之意是,你们太大惊小怪了。

刘秀是如何对待严光的?

不得不说,光武帝刘秀,还真是与众不同的帝王。

即便所有大臣都认为,应当对严光进行处罚,就算不重罚,也应该小惩大戒。

但刘秀没有任何表现。

甚至,刘秀还一心一意笼络严光,希望能把他留在身边。

第一,三番五次邀请严光入朝为官。

刘秀是真的很欣赏严光的才华。

共卧事件之前,刘秀曾几次三番,亲自去严光的家里请他入朝为官。

有一次,在严光的家里,刘秀摸着严光的肚子,言辞恳切:“子陵,就不能帮着我做点事情吗?”

结果,严光根本不搭理他。

过了很久,严光见刘秀还看着自己,便说了这么一句话:“人各有志,你何必非要强迫我做官?”

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第七十三》)

你瞧,严光对刘秀的拒绝,可半点没给刘秀留面子。

的确,严光是隐士,有才华,有能力。

但刘秀毕竟是开国皇帝,而且,那会儿,他已经稳住了局势,手下能人辈出,不缺人才。

这和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不同。

严光对于刘秀而言,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他完全没必要三番四次,来这里碰壁,甚至低声下气讨好,最终还是被拒绝。

共卧事件之后,朝中对严光的意见很大,但刘秀都扛了下来。

甚至,他又提起让严光入朝当官的话题。

当然,严光还是拒绝了他。

刘秀还是没生气,仿佛没有半点君王的架子。

第二,成全严光的身后名。

如果说,严光多次拒绝为官,刘秀没有生气,只是他性格宽容。

那么,严光去世后,刘秀做的事,就算得上成全了。

在严光的多次拒绝下,刘秀放弃了让他当官的想法,也没有再叨扰他。

多年后,严光去世,享年80岁。

刘秀得知,专门召来地方官,给了不少钱财,令其好生安葬,成全了他的身后名。

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第七十三》)

刘秀对严光,是真的欣赏。

他们是同学,有着同窗情谊,彼此惺惺相惜。

真正的欣赏,是成全,不是占有。

说实话,遇到刘秀,也是严光的幸运。

回看汉朝,才子能人大多下场不好:

  • 你看贾谊为国鞠躬尽瘁,最后却痛苦不已、被无端放逐;
  • 你看韩信、萧何有开国之功,一个被屈死,一个被猜忌;
  • 你看冯唐到死,都没能得到重用;
  • 你看李广功高盖主,始终不得封侯;
  • 还有周亚夫、晁错……

自古能人难善终,严光或许也想为国尽忠,可西汉的惨象就在眼前,他实在不敢赌

因为不敢赌,他便安心垂钓,当一个隐士严子陵。

后人提起他,都在夸赞他的淡泊名利。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取自《范文正集·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严光的名节,背后有刘秀的成全。

刘秀为何对严光这么好?

纵观刘秀和严光的相处,刘秀对严光始终非常宽容。

那问题来了。

为何刘秀对严光这么好?

我思来想去,最终只找到了一个理由:刘秀是个很特别的皇帝。

可能大家不太了解光武帝刘秀,但他真的是个非常特别的皇帝。

在王莽篡汉的危难之际,刘秀顶着刘皇叔的名号,拿下王莽,开创东汉,还创下了“光武中兴”。

在一众皇帝中,刘秀是最特别的一个,完美到好像没什么缺点。

  • 你看乾隆,因为“好色”“审美奇葩”,被人津津乐道;
  • 你看康熙,因为著名的九子夺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
  • 你看李世民,有玄武门之变,逼父弑兄是他抹不去的污点;
  • 你看朱棣,威武不凡,却因抢了侄子的皇位,被骂了很多年……

和这些人相比,刘秀的人生,顺利得让人惊讶:从农民到称帝,他只花了3年。

加入舂陵军之前,他在“太学上学三年”,此后,战无不胜:

  • 昆阳之战,他带着近万士兵,抵抗了王莽42万精兵,招来大风、洪水帮他淹没敌军;

《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第一上》“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 鄗城称帝,他带着幽州十郡的突骑,赢了更始帝派出的几十万农民军。

《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第一上》悉将降人分配诸将,众遂数十万,故关西号光武为“铜马帝”。

他的后宫也很和睦,没发生过什么流血事件。

  • 发妻阴丽华,主动让位后娶的郭圣通,助他称帝;
  • 皇后郭圣通,主动退位真爱阴丽华,连太子之位能靠着“劝诫,使其主动让位”。

最让人惊讶的,还是刘秀的思想。

他有着远超那个时代的“平等思想”,非常关注弱势群体,下了6道诏令,解放奴婢;也曾3次下令,禁止虐杀奴婢……

刘秀为何对严光这么好?

我想,无非是以下理由:

  • 第一,严光很有才华,刘秀很欣赏他的才华;
  • 第二,严光和刘秀有同窗情谊,刘秀很重情;
  • 第三,刘秀的思想远超当时的时代,他更喜欢成全,而不是毁灭。

以上三个理由中,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刘秀远超时代的思想

他愿意宽容严光,愿意成全他的身后名节,因为他的格局更大,思想更先进,看到了更多的东西,也想要创造更平等宽容的环境。

不少人说,光武帝刘秀,是个带着光穿越回去的男人。

你怎么看?

东汉隐士严光睡觉时把腿压在光武帝的肚子上,大臣建议杀死他,皇帝是怎么做的?

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

别人的床是不能随便就上的,这是常识。

但有人居然上了,上的还是龙床,甚至把腿压在了人家的肚子上。

这个事很离谱,但却真真的发生了。

这个人就是严光。

严光(前39年-41年),又名遵,字子陵。汉族,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 。东汉著名隐士。

严光与刘秀是老同学,好基友,在读书的时候就经常一起滚床单。

刘秀做了皇帝,想起了老同学严光,就想请他吃个饭,叙叙旧,一起做点事。

严光清楚同学聚会,装逼得多,有钱没钱,混得好孬都抢着买单。

尽管刘秀不是装逼,但恐怕也是想嘚瑟一下。

严光就躲了起来,说啥也不给刘秀这个机会。

刘秀却不信这个邪,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你跑到天边我也要把你逮回来。

于是,全国下达通缉令,终于把隐姓埋名,在桐庐富春江畔钓鱼的严光发现了。

刘秀怀疑那个披着羊皮袄垂钓的就是他,随即派人把他弄到京都洛阳。

可严光不识趣,除了吃就是睡,一言不多发。

刘秀不死心,白天不说话,晚上也不放过他。

晚上就把严光弄到龙床上,想勾起严光美好的回忆,顺便发发牢骚,听几句心里话。

可严光一会就打起呼噜来了,比以前的声音还大了许多。

或许是回到了难忘的童年时代,刘秀伴随着优美的节奏也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刘秀看到太史官记载,“客星冲犯了帝座”。

这还了得,许多大臣就建议杀了严光。

刘秀呵呵一笑,说:“就是老同学在一起睡了个觉。”

要给个官做,严光不肯,就回去继续钓鱼了。

严光活到八十岁,在家中去世。

刘秀倍感哀伤,赐钱百万、谷千斛安葬。

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兰考),东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严光比刘秀大了33岁,一个出生在浙江,一个出生在河南,凑到一起读书可真不容易哦。

为了等刘秀这个小兄弟一起读书,严光留级、留级、再留级,一直等了三十多年。

要不刘秀咋会如此情深哪?

有说法是,严光在刘秀起事后积极帮助他出谋划策,事成后隐退。

这个比较靠谱些。

令人欣慰的是,刘秀的宽容大度,能成为一代明主,的确是其有不同常人之处。

但可怕的是,那些有一说一,貌似毫不隐瞒的史官,一句“客星冲犯帝座”,几乎没人能躲过这一劫。

严光是幸运的,幸运的是睡在了刘秀的床上。

不要说上龙床,就是隔壁老王也不敢随便上对门家的床。

卧榻之下都不可容人酣睡,何况是爬到床上去睡了。

能容得下别人上你的床,还有啥容不下的哪?

这或许是刘秀容得下天下的原因吧。

东汉隐士严光睡觉时把腿压在光武帝的肚子上,大臣建议杀死他,皇帝是怎么做的?

汉光武帝刘秀是一位仁慈宽厚的皇帝,被他善待的功臣、亲友极多,其中严光便是典型。严光本姓庄,后人为避汉明帝刘庄的讳,便为其改姓。严光是西汉末年人,生于会稽郡余姚县,年轻时名望便很高。王莽在位时期,严光进入太学研读儒家经典,与刘秀是同窗好友,两人经常同起同卧,关系极为亲密(“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见《后汉书·卷八十三》)。

严光虽然身负大才,但为人恬静淡泊、不慕荣利,对做官丝毫不感兴趣。所以等到老朋友刘秀称帝后,严光因为担心别人会说他将“攀龙附凤”,于是便隐姓埋名,在家乡的富春江畔,每日里披着羊裘在水中垂钓作乐。刘秀知道后便把他招进洛阳,准备委以高官,结果遭到严光的婉拒。刘秀不死心,于是亲自恳求他数次,但依然被拒,无奈只能送他回乡。

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引文同上。

数年后,光武帝思友心切,便再次下诏将严光召入宫中,与他畅聊往事,一连多日都不肯放其返乡。某天,光武帝笑着问严光:“子陵(严光的字),你觉得朕跟之前相比如何?”严光平时洒脱惯了,根本就不懂得君臣礼仪,于是便戏谑的回复到:“陛下跟之前变化不太大,只是身材比当年胖了些,看来是舒服的日子过久了,哪里像我这个山野村夫,依旧骨瘦如柴。”光武帝听后大笑不止。

由于光武帝白天忙于政务,只有晚上才有时间跟严光谈天,有时候聊得兴起忘记了时间,便跟他一起大被同眠,一如当年在长安求学时的样子。严光睡觉不老实,等到熟睡后便会不自主地将脚压在光武帝的肚子上(也或许是有意而为之,目的在于试探光武帝的胸襟气度),而皇帝因为怕将严光吵醒,所以也一直不挪开。

没想到,太史(掌管编写史书、天时星历)在第二天早朝时向光武帝奏报,称有客星(古代对彗星、新星或超新星的称呼)冲犯了帝座(即武仙座α星,属天市垣),从星象上来看,恐怕有人会对皇帝不利,只有将此人处决,才能解除警报。

没想到,光武帝听后哈哈大笑,对太史讲道:“太史有些小题大做了,你说的客星大概是指子陵吧?他是朕的老朋友,在长安求学时经常跟朕同起同卧,由于睡觉不老实,喜欢把脚压在朕的肚子上,朕早就习惯了。这次也是如此,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太史不要过于忧心。”太史听后,连连叩头谢罪。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引文同上。

光武帝与严光相处甚欢,便再次请求他出来做官,并打算任命他为谏议大夫,专掌议论政事、规谏皇帝。然而严光洒脱惯了,受不了朝廷繁文缛节的束缚,更何况一旦接受任命,必然要对光武帝行三跪九叩大礼,出入都要谨言慎行,再不能像之前那般自由,所以想都没想便推辞。光武帝无奈,只好让他离京返乡。

严光返乡后,在富春山归隐,每日里耕田读书、垂钓游玩,生活过得相当惬意,后人因为感慨于他的气节、志向,便把他垂钓的地方命名为严陵濑(“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引文同上)。建武十七年(41年),光武帝再次征召严光入京,但这一次严光却没有答应,让皇帝怅然若失,心中充满遗憾。

多年后,严光在家中寿终正寝,终年80岁。光武帝闻讯后,心中甚是悲痛,下令当地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给严家,命其厚葬严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引文同上)。严光死后,葬于今浙江省慈溪市境内的客星山(又名陈山)。不久,光武帝也驾崩,在泉下去跟老友“会合”。

东汉隐士严光睡觉时把腿压在光武帝的肚子上,大臣建议杀死他,皇帝是怎么做的?

在《后汉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光武帝刘秀)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意思是说,严光和光武帝一同睡觉,严光由于睡姿不雅,将一只脚压在光武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上奏说有客星犯主,冒犯了皇帝的御座,情势非常紧急。光武帝笑着说:“没事,这不过就是我和老友严子陵在一起睡觉而已。”

既然严光把腿压在刘秀肚子上这事,让很多人都知道了。那说明,严光也是明白的。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把腿压在刘秀肚子上呢?

(严光剧照)

严光其实并不姓严,本姓庄,只是因为和汉明帝刘庄的名讳有一字重合,因此被《后汉书》改成了严,字子陵。

严光是会稽余姚人,少时的他,聪慧灵动,天资聪颖,“少有高名”。严光记忆超人,能做到过目不忘。十几岁时就满腹经纶,通晓《诗》《书》,让人刮目相看。

在和成年名士的交往中,严光不但学识渊博,通古晓今,而且能言善辩,心思缜密,经常辩得那些名儒哑口无言。因此,严光小小年纪,就已经声名远播,名噪乡里。

其后,严光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识,开阔自身的眼界,来到了长安求学。进入了汉朝的最高学府太学府,专心进学。也就在这里,他遇到了当时落魄的皇族后裔刘秀,两人成为了同窗好友。

不过,严光和刘秀来到太学府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严光纯粹为了进一步的深造,而刘秀则志存高远,希望在太学府中结识经天纬地之才,为他日后的宏图霸业服务。

当见识到了严光的满腹才华和一身正气后,刘秀十分叹服和崇拜,想方设法和严光套近乎。两人由一般同窗到过从甚密,直至成为密友。

后来的刘秀经过南征北讨、浴血奋战,终于在建武元年建立了东汉政权。而此时的严光,却改头换面,早已在风景秀美、群山连绵的美丽富春江畔,结草为庐,垂钓河中。

(刘秀剧照)

新政刚立,思贤若渴的刘秀想起了当初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严光,希望能得到他的辅佐。不过,但凡高人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刘秀尽管对严光心心念念,却找不到他的任何消息。

无奈之下,刘秀只好找人画出他心目中严光的形象,派出官吏按图索骥,四处苦寻。

终于有了回音,有人报告“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刘秀得报后欣喜若狂,即刻派出使者亲临垂钓之处,延请严光。反复多次,终于将他请到了京都洛阳,好吃好喝好住招待着。

刘秀先是派出和严光交情深厚的司徒侯霸招抚严光。这侯霸可谓是刘秀的肱股之臣,深得刘秀器重,被刘秀封为尚书令,官居大司徒。侯霸出面,无疑就相当于是刘秀亲自迎接了。

侯霸事前派人给严光送信,“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表达了急于见到严光,又因公务缠身,晚上亲自前来拜谒的歉意。

严光不置可否,将书信回掷给送信的人,并说了这样一段话:“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意思是说,你身居高位,如果身怀仁德,辅佐正义,天下人就会喜悦。如果你一味地阿谀奉上,顺应皇上的旨意,就会自寻死路。

侯霸见严光这么不客气,心里有点虚,把这事报告了刘秀。刘秀看到严光的的回信后,哈哈大笑:“狂奴故态也。”于是,刘秀亲自乘车来到了严光的住处。

严光自顾自地睡觉,丝毫不理会刘秀的到来。尴尬的刘秀拍着严光白花花的肚皮,打趣地问:“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你为什么就不肯出山,帮我治理国家呢?

(侯霸剧照)

严光老半天才睁开眼睛,“昔唐尧着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人各有志,你就别再勉强了嘛。刘秀只得长叹数声,驾车而回。

刘秀仍没死心,又将严光迎进宫中,和他畅谈故交,直到俩人同床而眠。严光把脚放到了刘秀的肚皮上。

我想严光当然知道刘秀是谁,他把腿压在刘秀肚子上,就是向他表明,自己对官场的尊卑不当回事,不愿意当官。

当然了,严光这也算是帮刘秀,让他得一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

那么,后来的严光怎样了呢?

刘秀不但没有责怪严光,反而将他封为谏议大夫。不过严光死活不答应,刘秀无奈,只好放他回去,“乃耕于富春山”。

就这样,严光身穿着羊裘,头戴着草帽走进了富丽堂皇的皇宫,又无爵无位,潇洒惬意,身无长物地从皇宫里走了出来,重归了他挚爱的渔场。

直到建武十七年,刘秀又一次想起了严光,再次诏他入宫。严光又再一次拒绝。最后,80岁的严光在老家病逝,刘秀极为伤感,下旨厚葬。

对于严光至死不事光武帝的行为,后世之人推崇备至。范仲淹在浙江桐庐时,就主持修建了祠堂,用以纪念严光,并做《严先生祠堂记》:“云山苍苍,江水映涣,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李白对严光也顶礼膜拜,作诗赞扬他:“松柏本孤直, 难为桃李颜。昭昭严子陵, 垂钓沧波间。”

至此,严子陵不事权贵的高风亮节,深入人心,世受后人敬仰。

(参考资料:《后汉书》)

东汉隐士严光睡觉时把腿压在光武帝的肚子上,大臣建议杀死他,皇帝是怎么做的?

皇帝的龙床,居然被另一个男人睡了,这事太匪夷所思。严光不仅睡了龙床,还痛痛快快地把腿压在“侍寝”的光武帝刘秀肚子上一夜。别凌乱,刘秀绝没有汉哀帝的独特偏好,他这么做其实只有一个目的——希望老同学严光能出山辅佐他。

历史上的名人,无一不是因功业而名垂青史,严光恰恰相反,他是因为拒绝做事而名扬天下。皇帝身边从来不缺功名利禄之徒,而严光则是刘秀“倒追”了一辈子得不到的高士。

严光的年龄就是个谜,按史书说法他生于公元前39年,死于公元41年,寿数八十。这个记载很值得怀疑,他是刘秀太学时期的同学,应该跟刘秀年龄相仿。可按这个记载,他比刘秀大了三十四岁。刘秀读太学时二十几岁,严光那时已经年近六旬,显然不可能。

民间还有一个传闻,说刘秀带领一帮同学,打下了天下。其实史书中只记载了五位刘秀的同学:一位叫朱祐,云台功臣榜第八位;一位叫邓禹(他是学弟),云台功臣榜第一位;一位叫朱岑,刘秀起兵时已经去世;一位叫彊华,我考证的结果,他就是一位编造出来的人物;还有一位就是这位严光(字子陵)。

真正帮刘秀打江山的同学,只有朱祐,邓禹算半个。刘秀非常希望老同学严光能够帮他,只可惜他像一个痴情汉,追了严光一辈子,始终未遂。

严光的事迹在《后汉书逸民列传》里,所谓“逸民”,就是“避世隐居”的人,俗称“隐士”,一身才华却甘愿隐居山野,不愿意出仕。

严光从太学毕业后,就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刘秀登基后,张榜四处寻找严光。后来有人说,在齐地有个披着羊皮,垂钓于荒泽的“怪人”,有可能是严光。刘秀连忙派人驷马高车,去齐地寻找,还真找到了严光。

刘秀大喜过望,以上古帝王聘请高士的隆重礼节,“三反而后至”,终于把严光请到了洛阳。

按正常程序,严光应该在宾馆洗漱换装,然后被送往皇宫,可是严光却一头倒在床上呼呼大睡,把礼官晾在门外。刘秀得报直挠头:算了算了,人家旅途劳顿,需要“倒时差”。

结果,严光一连倒了几天“时差”,丝毫没有睡醒的意思。

严光在朝中还有一位老相识,大司徒侯霸。侯霸让人给严光送信:我白天不方便来见你,晚上来拜见。结果严光把侯霸的信一把扔出窗外:告诉你们主人,他做了丞相,如果能以仁义辅佐君王,则天下百姓高兴,如果谄媚拍马屁,就等着杀头!

侯霸在西汉成帝时期就是高官,政坛老资格,人家如此低调对待你一个山野村夫,你严光也太狂了。侯霸一脸委屈,把严光的回音告诉了刘秀。刘秀笑了:这个狂妄的家伙,跟以前一模一样。罢了罢了,只好我亲自去宾馆见他吧。

刘秀来到宾馆,严光还在呼呼大睡,也不理会刘秀。刘秀尴尬地来回踱步,忍不住走到严光床前,摸着严光的肚皮,说:哎呀,你就别装睡了,俺说老同学啊,你就不能出山来帮帮我吗?

严光也不搭腔,过来好一会儿,才慢慢睁眼:以尧帝的圣明,也请不动巢父、许由,人各有志嘛,你何必强求我出来做官。

刘秀差点被噎死:你比巢父许由还牛叉,我不如尧帝呗?子陵兄啊,我想不到你这么坚决。说罢,刘秀耷拉个脑袋,讪讪而回。

过了段时间,刘秀不死心,改变策略,直接把严光请到宫中:咱俩不谈工作,只叙旧情。于是严光在宫里一住好几天,白天刘秀陪他饮酒游玩,晚上留宿陪睡,九星级服务。

有一天晚上,刘秀搭讪着问严光,你觉得我跟以前有什么变化?很明显,刘秀是想借话题,顺势谈到天下,谈到治国,严光的情绪就可能被撩起来,自己再加一把火,煽煽情,也许严光一时冲动,就答应出山了。

没想到严光的回答如同万丈深潭,一块巨石下去仅听到“噗”的一声“蚊子音”:你比以前胖了!说完倒头就睡。

估计刘秀恨不得把严光揪起来:我费老大劲想把你往正题上引,你跟我玩文字游戏不上道!可刘秀还没来及“下手”,人家那边呼噜声起来了,刘秀哭笑不得,只好作罢。

睡到半夜,严光爽歪歪,一个大劈叉,把腿放在刘秀的肚皮上,软乎乎的大垫子,搁上去真舒服,严光吧唧着嘴,梦游仙界。可苦了刘秀,为了不影响“睡神”的美梦,他强忍着给严光当了一夜肉垫子。

第二天一早,太史官慌慌张张求见,向刘秀禀报:大事不好啊陛下,臣观星象,昨夜“客星犯御坐”,且非常严重。

按古代星象学说法,客星犯御坐,很可能代表皇帝遭遇客星欺凌,严重的话,皇帝很可能有“不测之风险”。

刘秀一听哈哈大笑:没那么严重,只不过昨夜与严子陵同寝罢了。

转头刘秀一想,这么下去不是个事,总不能让这家伙赖在龙床上不走吧?于是刘秀强行下旨,硬塞给严光一顶“谏议大夫”的官帽子:睡都睡了,你就老老实实从了朕吧!

可没想到,这家伙软硬不吃,转手把官帽子扔了:俺要回俺狗洞睡,龙床不舒服。刘秀欲哭无泪:白睡啦?

就这样,刘秀眼泪婆娑,目送严光离开京城。

建武十七年,刘秀再次征召严光,这伙计还是保持“贞洁”,坚决不从。刘秀长叹一口气,从此绝了那份痴情。

刘秀为何如此掉价,千方百计请严光出山?

刘秀这个人一辈子重感情,太学“纯真年代”的时光,是他最美好的回忆。历史上所有的皇帝中,也只有刘秀一个人有这种特殊经历,他是唯一上过大学的皇帝。

刘秀登基后,还曾经寻访过另一位同学朱岑。只可惜朱岑已经不在世了。重情义的刘秀,把朱岑的儿子朱晖征为郎官。后来这位朱晖不负刘秀所望,成了东汉名臣。

这就是刘秀征召严光,甚至抛弃皇帝身份,期望以同学情留住严光的感情基础。

另外,严光其实代表了当时的一股社会力量——隐士。请注意,隐士也是士,他们本质上是士族阶级,有学识有能力,同时又有社会影响力。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是豪门士族集团的一部分,他们身边有众多的子弟追随,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

所以,得到严光的支持,就可以影响一大批政治势力。尤其是东汉初年,军阀割据现象很严重,刘秀需要跟其它势力争夺人才。

那么,严光为何那么不开面,拒绝为刘秀服务呢?

从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那个阶段,是历史上隐士群体数量最多的一个时期。一方面,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士族阶级井喷式暴增,另一方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加剧,士族阶级裂化严重。这就出现了一大批避世自修的隐士,他们很讨厌政客们的斗争,甘愿清修自为。

严光就是如此,他有自己的个人价值体系,与出仕做官格格不入。

刘秀重感情,可是他没有站在严光的身份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严光入朝后,他们二人如何相处?

严光这个人浑身是刺,没有被政治“蹂躏”过,他这种性格根本不适合从政。严光对自己的这个弱点有清醒的认知,所以,他对刘秀放纵的相处方式,其实是在告诉刘秀:就我这样,将来君臣之道怎么维系?是你杀了我,还是我反了你?

即便严光可以改变志向,甚至可以拔掉一身的刺,恐怕他还有一个障碍。刘秀的政权核心是豪门士族集团,严光不属于这个群体,说白了,他这种人,能量再大,也只能处于政治圈的边缘。

与其这样,还不如给刘秀留个念想,既保留了同学情义的美好记忆,又遂了自己的人生愿望。事实上人生往往就是这样,没有结果的结果,反而比明确的结果更美好。

东汉隐士严光睡觉时把腿压在光武帝的肚子上,大臣建议杀死他,皇帝是怎么做的?

严光,字子陵,又名遵,本姓庄,后人因避明帝名讳将他改姓严。(表示同情庄庄一秒钟。)

刘秀请严光去宫里叙旧,严光在宫里住了几天,一次刘秀问他自己和以前有变化吗。严光回答说变化了一点点。说完两人就睡在了一起(成功爬上龙床)老严睡相不好,把脚放在刘秀的肚子上了。

这一放不要紧,第二天,太史巴巴来奏告,有客星冲犯了帝座,很厉害!

刘秀笑着说,没事,不过是我和老朋友睡了一觉。

太史没有直接说要杀严光,隐晦的表示了。

刘秀本来就是豁达大度的人,才不在意被老严脚压肚子呢。

两人本来就是同学,刘秀一直想让严光出山辅佐他。可惜人各有志,老严就喜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逼格。刘秀也不能强人所难。

严子陵不慕权贵的高风亮节,刘秀不以势迫人的君子之风,都值得后人学习。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夸赞严子陵的高风亮节)

另外,严光其实比刘秀大三十多岁,所以睡在一起也没什么,哈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