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扬州瘦马”是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扬州瘦马其实就是小妓女。

清代,扬州有很多盐商居住,这些盐商都是巨富,财富极多。

而有钱人喜欢享受生活,无非是美食和美女。

有意思的是,扬州很多盐商在生活上却比较节俭,能省就省。

就美女方面,他们想要纳妾选择顶级美女,要求是处女,又懂得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另外还要房中之术很好以伺候男主子。

然而,符合这样要求的女孩基本都是大家闺秀,是绝对不可能愿意做妾的。

而小家碧玉如果有这种水平和容貌,也完全可以嫁到普通富裕人家做妻。

就算有人愿意嫁,盐商恐怕也要出一笔巨款才行。

即便只是漂亮但并没有任何猜疑的女孩做妾,往往也要花费近千两银子。

盐商要求的那种女孩,怕是花费5000上万两银子,也没地方买去。

于是,盐商们借鉴童养媳,就想出一个好办法。

他们委托妓院购买一些年幼的女童,一般都是10岁以下,甚至更小。

女童要求天生丽质,是美人模子才可以。

这些都是贫苦人家的女儿,本来就是家里的负担,往往以极低的价格,十几两银子甚至几两银子就卖掉。

这些女童被卖到继续以后,妓女会花费数年时间给她培训,要求琴棋书画、吹拉弹唱都精通。这可不是出于业余爱好学习,而是有严格的监督甚至打骂,强迫女童们必须尽快学会。

随着女童们渐渐长大,根据相貌和才艺分为很多等级。

其中顶级的女童不但要美貌惊人,还要“弹琴吹箫、吟诗写字、画画围棋、打双陆、抹骨牌、百般淫巧”无所不会。

盐商会选中这样的女童,作为自己未来的妾。妓女一般等到女童第一次来月经以后,就将她送到盐商家,一般还会有个娶妾的仪式。

当时盐商的审美观是以瘦为美,所以这些女孩平时可以被减少饮食,让她们保持苗条的身材这就是瘦马了。

妓女卖出这样一个女孩,往往可以净赚至少上千两银子。

要知道,当时普通人辛苦干一年,也赚不到几两银子,这种卖瘦马简直就是暴利,只是缺德罢了。

自然,瘦马通常没好下场。

那些相貌较差,才艺较差的瘦马,没有被盐商选中,就会被卖到普通妓院,开始正式的卖淫。

即便进入盐商家的瘦马,对不起,也就是一个稍微高等的女仆罢了,会成为商人的泄欲工具和生育工具,在家里也谈不上有什么地位。

大家想想,在盐商这种家庭,一个妓女出生的妾又有谁把她放在眼里呢?

清朝时期的“扬州瘦马”是什么?

“扬州瘦马”,与马全无干系。“瘦马”的风行自明朝开始,但在清朝时期达到了顶峰。 不过说起来,瘦马一名也算是自清朝时期开始风靡的,因着清朝人极度喜瘦。女子需得瘦骨嶙峋,显得娇小柔弱,才能满足那些男性的喜好。

而“扬州瘦马”,就是这些人喜好的极度表现方式。瘦马之前加上扬州二字,自然是与扬州这个地方脱不开关系。扬州这个地方在明清时期一直都是两淮盐商的聚集地,而说到盐商,就与两个字脱不开关系——有钱。

盐是民生的重中之重,每个人都需要吃盐,盐商是真正的一本万利。所以他们在当年可是真正的富甲一方,其富裕的程度足以与皇家媲美。而在这个盐商的聚集地,他们的富足更是的养活了一大批以他们为主的行业,养“瘦马”就是其中之一。

瘦马即使瘦弱之马,但将其放在女性身上,便是一种侮辱性的的词汇。瘦马原多为贫家女,家中过不下去了将女儿卖给人牙子。人牙子初买贫家女不过仅拿十几贯钱,将其带回去当做“女儿”一般“养”起来。在赵翼的《陔馀丛考·养瘦马》中我们可以看到:

“扬州人养处女卖人作妾,俗谓之养瘦马。”

这里的“养”即是调教的意思,人牙子会专门请人调教这些贫家女。教导他们礼仪,调理他们的肌肤,买上最美的华服。同时这些女孩也会被教授上琴棋书画,理财家务,针线女工甚至是房中秘术等等。

看起来似乎是由贫家女一跃成了富家小姐,穿上了华服,还有人伺候。但瘦马因何冠上“瘦”这个字,就是因为她们的身段必须瘦。一餐不得吃上两口,终日腹中空空。而等这些姑娘们经过几年的训练,长成到十四五岁之后,便成了人牙子手中的商品。

这时,她们便就要如牲口一般被人牙子牵出去摆弄。而盐商买瘦马,一则为自用,他们出门做生意身边自是不会带上家眷。到了扬州他们便需要一女子帮助他们打理家务,亦或者是待客。经过牙婆子精细调教的“瘦马”自是最好的选择。

二则是送人,清朝时期官不离商,商不离官,官商相互。这“瘦马”便是盐商们贿赂官员的最好礼物。曹雪芹在公元1765年撰写《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的香菱,就是一“瘦马”出身,最后的下场不过是被大妇毒死,患上“血竭之症”亡故了。

再有,瘦马有一般经过精细教导之后基本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秦淮八艳”之所以轰动天下文坛,不过就是因为他们的琴棋书画甚至盖过了一帮文人。这些人或许因着有钱可以对钱财熟视无睹,但对才高八斗的美人却无法无视。

他们似乎格外钟情与将才高八斗之人囚禁于自家的后院之中,仿佛自己这样也带上了一丝丝才气。于是不惜斥巨资为其赎身,譬如冒辟疆娶了董小宛,譬如钱谦益爱上了柳如是。而这一切,都是人牙子们钱财最好的来源。

而他们选瘦马,最开始可不是看才气。也是有着自己严格的要求的,其中以“三寸金莲”最为严格。为此还特地制定出来“瘦、尖、小、弯、香、弯、正、软”等七条标准,若是符合,则为上品“瘦马”。

这之间的种种,莫不都是将女子当做了货物一般的品评。而在这里,女子确实也为货物,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不过是为了满足那些官商们极度扭曲的爱好而已。而成为“瘦马”,最好的下场就是被挑选上,成为富商的小妾,亦或者是富商的礼物。

这样子他们还能过上几年好日子,至少在富商还宠爱他们的时候。若是失宠,便如香菱一般。但并不是所有的瘦马都能够被挑选上,一些一直都没被买走的瘦马下场便极为凄惨,人牙子是不会做亏本生意的。

她们会将这些过了年纪的瘦马送入烟花柳巷之中,真正的成为一青楼女子。秦淮河畔的歌妓们,大都便是“瘦马”出生。每日涂脂抹粉,如幽魂一般的游离于茶楼酒肆之上。没有一个人样,最后的下场,莫不是幽魂一缕罢了。

清朝时期的“扬州瘦马”是什么?

扬州瘦马其实就是按照名媛要求养大的妓女。

古人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意思是长生不老富贵享受,一样不少。

扬州除了别具一格的江左风情外,更是一个令人乐不思蜀的地方。古扬州因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并且以扬州作为江都,再加上因为离海州、盐城等淮盐产地较近,加上水运便利,成为淮盐集散地以及盐商聚集地,到明清时期更是成为盐业中心。所以富商巨贾云集,经济上的繁华,生活自然也奢侈讲究。

所以历史上的扬州就是一个名满天下脂粉地,销金窟。淮扬路上,瓜州渡口,南来北往之人, 大都是寻花问柳客。他们华服锦饰,腰缠万贯,前来扬州寻找另类的繁荣。唐代诗人贾岛有一首诗:“闻说到扬州,吹箫有旧游。人来多不见,莫非上迷楼?”,描写的就是这种莺歌燕舞,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生活。

这些有钱人见惯风月,普通妓女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扬州瘦马应运而生。所谓瘦马,其实跟母老虎一样,是对女性的一种侮辱性称呼,粗鲁暴躁的女子被称为母老虎,而纤细瘦弱绝对供主子驱使的人女人就被称为瘦马。

都是出于家贫,把子女卖进娼家,扬州瘦马与和其他地方妓女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扬州瘦马是从小i人买来进行培养,人贩子从七八岁的贫家小姑娘中挑选模样气质性格出众的,教她们歌舞、琴棋书画,分类培养到十三岁,高价出售,换取暴利,到了明清时期,“养瘦马”成了一项暴利的投资,有一大批人专门从事此项职,扬州“养瘦马”之风最盛。

扬州瘦马有哪些要求呢?长得漂亮自然是不用说了,一是瘦,除了唐代,古人都是以瘦为美,就是唐代也是讲究体态匀称而不是痴肥。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富商们以瘦为美,扬州瘦马们全是生生饿出来的纤细玲珑。

不光是瘦,身体的各方面都要符合主流审美观,非常严苛,比如要缠小脚,举止投足,一颦一笑,都必须严格符合豪商巨富们的审美趣味。譬如走路,要轻,不可发出响声。譬如眼神,要学会含情脉脉地看,还要会各种床上技巧。甚至要求行走在烈日下,依然清凉无汗,晚上枕席间身有体香(估计是从小用脂粉腌出来)

二是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贵妇淫荡,妓女端庄,身份的巨大反差,才会激起富人的兴趣,一等资质的女孩,将被教授“弹琴吹箫,吟诗写字,画画围棋,打双陆,抹骨牌,百般淫巧”,以及精细的化妆技巧和形体训练。二等资质的女孩,也能识些字、弹点曲,但主要则是被培养成财会人才,懂得记账管事,以便辅助商人,成为一个好助理。三等资质的女孩则习些女红、裁剪,或是“油炸蒸酥,做炉食、摆果品、各有手艺”,被培养成合格的主妇。

红楼梦里,甄英莲被拐子拐去,帮她读书识字,就是养瘦马,为了卖个好价钱,果然乡宦之子冯渊本来素喜“男风”,见了香菱竟然恢复了正常性取向,而薛蟠竟然打死了冯渊抢走了香菱。

袭人长得也非常美,原来家道还不错,不知怎的中落,穷得没饭吃,只有她还值“几两银子”,没得看着老子娘饿死的道理,于是被卖入贾府,而贾赦买了个小妾,竟然花了八百两银子,其实也是扬州瘦马。

三受过不同的思想教育,绝对的顺从和服从。养瘦马,要教瘦马们教以琴棋歌咏、书画、刺绣、女工,是让她们从技术上成为未来主人的得力助手;让她们节食欲是让瘦马从体魄上成为未来主人的理想玩物。更要严闺门,习礼法,且教以自安卑贱,不仅对男主人绝对服从,还会学会看女主人眼色,曲事主母,让女孩子从精神上成为未来主人的自觉奴隶;绝不会恃娇争宠,耍手腕让后宅不宁,其目的就是让富人们花大钱娶作小妾毫无后顾之忧。

秦淮八艳中的柳如是与陈圆圆,她们便是典型的“瘦马”,柳如是嫁给了钱谦益、陈圆圆嫁给了吴三桂。而地位最高的瘦马大约是崇桢皇帝的田贵妃。田贵妃的母亲吴氏是当时扬州名妓,女儿从小就学习各种琴棋书画,闺门礼法,刺绣女工,甚至是如何探知男子的心思,就是当做瘦马来培养。田贵妃不负所望最终嫁给了崇祯皇帝,在明朝的历史上,一个出身如此卑微,并且没有子女的女人,能够如此之快地成为贵妃,只有田氏一个人。田贵妃因为举止优雅,多才多艺,能文能武,所以深受崇祯皇帝的宠爱。后来在崇祯15年7月15日,田贵妃因病逝世,崇祯皇帝非常的悲痛,最后以皇贵妃的资格将她入葬天寿山,与崇祯皇帝和周皇后合葬。

这样运气的瘦马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瘦马的最好结局是嫁入富商家中当小妾,因为出身太低,并没有人敬重,半婢半妾的过完后半生,更为不幸的是,一些色艺较差或者人老珠黄,只能流落到妓院,过着更悲惨的日子。

清朝时期的“扬州瘦马”是什么?

扬州瘦马指的是古代有钱人的一种癖好,心理变态扭曲,“瘦马”不是瘦弱的马匹,而是用“瘦马”来形容那些被随意摧残蹂躏的女子,为什么用瘦马来形容呢?是因为这些女人都是贫困家庭,从小面黄肌瘦被人买来,培养才艺等到成年后再高价卖出,就像商人之间买卖“瘦马”一样。因为这个行业兴起在扬州,所以俗称“扬州瘦马”

扬州在古代是盐商的聚居地,盐商富甲一方,生活奢侈,他们的富足由此也养活了一大批傍其生存的行业,养“瘦马”就是其中之一。


明清时期养“瘦马”成了最暴利的投资,有一大批人专门从事此项职业。先出资把贫困家庭中面容较好的女孩买回来,教她歌舞,琴棋书画长大成人卖给妓院或者有钱的富人做妾,以此从中牟利。

“瘦马”可以任意的买卖,就如同货物一样被挑选,根据女孩的姿色才艺分成三六九等,用最少的成本来赚取更多的钱。这些女子从生下来命运就掌握在别人的手中,没有任何地位可言,大多命运的比较悲惨,养“瘦马”是明清时期为迎合富人畸形审美的一种社会现象。

清朝时期的“扬州瘦马”是什么?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电影《投名状》中,由徐静蕾饰演的女主莲生,她七岁被卖到扬州当雏妓,自小被教授琴棋书画,长大后便被卖给了大户人家做小妾,后被赵二虎救出,就此跟随了二哥。电影中的“莲生”,便是典型的“扬州瘦马”。

△《投名状》中的莲生便是典型“扬州瘦马”

瘦马本意是指瘦小病弱之马,然而当其前面带上“扬州”二字,这个词语的意思可就再与“马”没了一丝关系,而是特指明朝以来扬州地区的一项畸形产业,即低价买来幼女,养成后再高价卖出。由于这与商人低价买来瘦马,养肥后再高价卖出的经营方式一般无二,又因买来的贫女大多瘦弱,故人们将这类女子称为“瘦马”。

“养瘦马”风俗起于扬州富商的畸形爱好

自唐宋以来,由于北方连年战乱,北方经济地位迅速下降,两淮、长江流域地位上升,而在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中,又以扬州、益州(成都)最为繁华,其中扬州繁荣仍在成都之上,因而有“扬一益二”之说,又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

到了明朝,朱棣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运河便成为了南北经济往来的重中之重,于是坐落于运河毕竟之处的扬州,便更加繁华了起来,进而成为了富商的聚集地。而到了清朝,朝廷特许的具有垄断食盐运销经营特权的盐商,凭借特权迅速攫取巨额的商业垄断利润,成为清代显赫一时的豪商巨贾,而在这些盐商之中,又以扬州盐商最为闻名。

盐业乃是古代的绝对暴利行业,正因如此一直以来都是由朝廷实行“专卖”,如此可以想象这些盐商的富裕程度,传言其生活奢靡程度足以与皇家媲美。衣食无忧之下,这些富商们便又想到了各种玩乐之法,进而养活了一大批傍其生存的行业,因其喜爱柔弱瘦小之美女,于是便诞生了专门为这些富商服务的“养瘦马”行当。

《客窗闲话》中有载,“金陵匪徒,有在四方贩买幼女,选其俊秀者,调理其肌肤,修饰其衣服,延师教之,凡书画琴棋、萧管笛弦之类,无一不能。及瓜,则重价售与宦商富室为妾,或竟入妓院,名之曰‘养瘦马’。遇有贫家好女子,则百计诱之”,形容的便是这个行当。

这些人先从贫寒人家买来年幼且丽质天生的瘦弱女孩,然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她们歌舞、琴棋书画,甚至连举止投足、一颦一笑都要经过严格训练,为的就是符合富人们的审美观,从而卖一个好价钱。初买时不过十几贯钱,而待卖出时最高可达千余两,如此巨大的利润,自然让从业者如云。

由于扬州乃富商云集之地,导致此地“养瘦马”者多达数百人,繁华的扬州城,“瘦马”在经过一番苛刻的调教后,再被卖到全国各地。因“养瘦马”之风以扬州最为出名,故而有了“扬州瘦马”之称。

在清代丁耀亢的《续金瓶梅》一书中,也有对“瘦马”的描述,并称当时将女子分为三等:一等女孩将被教授“弹琴吹箫,吟诗写字,画画围棋,打双陆,抹骨牌,百般淫巧”,以及精细的化妆技巧和形体训练。二等女子则会被培养成财会人才,懂得记账管事,以便辅助商人,成为一个好助理。三等资质的女子则只会教给女红、裁剪,或是“油炸蒸酥,做炉食、摆果品、各有手艺”,被培养成合格的主妇。

而如果想要卖个好价钱,“瘦马”不仅要求才华出众,富商们对其体态同样极为重视,据载,买主们在挑选之时,标准是“柔发如乌云者为上;风摆杨柳走猫步,身腰婀娜、屁股肥大者为上;转身出脸,脸若鲜花为上;裸露手臂,肤如凝脂为上;瘦马媚眼流转,秋波漾者为上;瘦马启唇,声如出谷黄莺者为上;瘦马出脚,三寸金莲符合瘦、小、尖、弯、香、软、正者为上”。

当然,这些出身穷苦人家的女孩,在经过魔鬼式的训练期后,如果能成功的嫁入富贵人家,即使地位低下,但至少也算是衣食无忧,倒也算是个不错的结局。然而,即使经过严格的培训,也并非所有的女子都能嫁入豪门,有些被挑剩下的“瘦马”则最终被买入了秦楼楚馆,在天下文明的秦淮河畔,其中“扬邦”歌女便多是“瘦马”出身。

清朝时期的“扬州瘦马”是什么?

扬州出美女路人皆知,但是“扬州瘦马”是对女性不尊重的一种称呼。曲艺当中的“瘦马”指的是扬州艺妓,旧时也称“扬州瘦马”。

在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中,西风瘦马表达孤苦无助的凄惨处境,而到了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明清,相差不多的“扬州瘦马”却成了畸形经济的产物。

《延禧攻略》里有一集就提到乾隆下江南,扬州官员商户献上瘦马盼龙颜一乐。这在清朝的扬州市非常盛行的。

有钱人家买一些水灵可人的女童养在家里,教他们琴棋书画,长大后,这些女人就成为自己的妻妾,也有为了达到官场或商场,将其作为礼物送给别人,所以养“瘦马”就成了一项暴利的投资。

而“扬州瘦马”指的就是那些弱小纤弱不能反抗,只能被人买卖、任人欺凌的女子。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明清时期很多人为迎合有钱人的口味专门从事这项职业,培训年轻女子以嫁给富商从而谋取利益。

明代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就有如何挑选“瘦马”的描写:

牙婆扶瘦马出,曰:“姑娘拜客。”下拜。曰:“姑娘往上走。”走。曰:“姑娘转身。”转身向明立,面出。曰:“姑娘借手睄睄。”尽褫其袂,手出、臂出、肤亦出。曰:“姑娘睄相公。”转眼偷觑,眼出。曰:“姑娘再走走。”以手拉其裙,趾出。然看趾有法,凡出门裙幅先响者必大;高系其裙,人未出而趾先出者必小。

如果官商有钱人看中了谁家的“瘦马”,则

“用金簪或钗一股插其鬓,曰“插带”。看不中,出钱数百文,赏牙婆或赏其家侍婢,又去看。”

历史上不可理喻的事情必定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但是这让我想起了很久之前扬州一所大学专门开设了淑女课,教女学生打理家务,相夫教子的一些淑女技能,当时引起很多争议,而争议的源头就是追述到了历史上的“扬州瘦马”。

其实从古至今,随着“重男轻女”、“男尊女卑”、“女人无才便是德”这些固化思维的逐渐打破,中国女性的地位也在稳步上升,女性地位处于下风的社会现象都得以改观。

辛亥革命后女权意识开始苏醒,女子开始求学、自由恋爱,并参与政治生活和职场工作,近百年来还出现了大批优秀的女性知识分子用她们的文字感染了很多人。

我们庆幸生活在一个男女平等的时代,所以每一个努力敢于改变自己的女孩,她们的力量才能够被认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做一个“让自己更精彩”的优秀女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