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李逵的母亲被老虎吃了,为何众好汉反而大笑?
当宋江在梁山的地位稳固之后,便把自己的父亲宋太公接了过来,这一幕,让旁边的李逵羡慕不已,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老母亲,觉得自己现在跟着宋江,混的有点“模样”了,所以也想把母亲接上梁山“享福”
宋江架不过李逵的请求,只好答应了他。李逵满心欢喜,飞速到家,接了母亲。谁成想,沂岭路上,李逵的母亲却葬身虎口,这让李逵伤心不已,怒杀四虎。之后又经历了一系列变故,终于回到了梁山,可是让李逵没想到的是,当自己诉说了母亲死于虎口的经过时,包括他爱戴的宋江在内的众兄弟们,不仅毫不在意,反而哈哈大笑,书中写道:
诉说取娘至沂岭,被虎吃了,因此杀了四虎。又说假李逵剪径被杀一事,众人大笑。晁、宋二人笑道:“被你杀了四个猛虎,今日山寨里又添得两个活虎,正宜作庆。”众多好汉大喜,便教杀羊宰马,做筵席庆贺两个新到头领。
这一段读完,似乎让我们感到梁山“好汉”们的冷漠。为什么平时称兄道弟的梁山好汉非但不同情李逵,反而要大笑呢?施耐庵想说明什么?我觉得不外乎以下五点。
一、突出梁山好汉们对李逵的蔑视李逵在梁山什么地位?充其量是宋江的保镖而已,而且李逵平时就异常残忍,众好汉根本不把他当回事,而是一种笑料。
比如,有一次下大雪,乐和用袖子接了一片雪花数有几瓣,众人都拥上来看,但被李逵鼻中冲出一阵热气,把那雪花儿冲灭了。众人都大笑,跟宋江说:“正看雪花,被黑旋风鼻气冲灭了。”
鼻息融化了雪花,这有什么好笑的?但正因为是李逵的鼻息,所以大家觉得好笑,什么事情,经过了李逵的掺和,大家都觉得好笑。由此足见,大家对李逵的态度,是取乐的对象,而不是兄弟,是不平等的蔑视,而不是平等的对待。
所以,当众人听到李鬼的事情,这么好玩,自然要大笑。
再者,李逵残好杀,毫无原则,众好汉根本看不起他,即便是宋江,对李逵也是丝毫看不起的。既然连“主人”宋江都不在意,那其他好汉,估计连面子都懒得给了。
假如死的不是李逵母亲,而是宋太公,众好汉绝不会“大笑”,不至于大哭,但最起码也会安慰几句。
二、关我鸟事?李逵母亲死了,关其他人何事?众好汉会在意吗?不会,因为老话说得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何况李逵,不是梁山好汉中的重要魁首,充其量是宋江的保镖而已,地位在那里摆着,众人为什么要悲伤?
而且,人死了,最悲伤的只有直系亲属,梁山好汉本来就是各据一方的强梁,聚在一起,大部分是没有办法,就算是关系好,也只限于某几个小团体,而且大家既然看不起李逵,面子上也没必要表现出来。
又不是自己的老娘,众好汉为何要难过?
三、仇已经报了,而且时间过去很久了李逵的老娘被老虎吃了以后,李逵当时便把四只老虎杀了,这也算是得报大仇。
之后,又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李逵被曹太公和李鬼媳妇灌醉,绑在板凳上送往官府,中间又被朱贵兄弟麻翻李云,之后杀曹太公等人报仇,这一些列事情的发生,是需要时间的,即便是李逵,相信都已经把悲伤冲淡了吧。
假如李逵杀完老虎以后,直接回到梁山,诉说这件事,我相信如果还有人大笑,李逵当时就能抽出板斧和那人干起来。
四、死个把人而已,梁山好汉早已经麻木在江湖上混,哪有不挨刀的?梁山好汉们过得都是刀头上舔血的日子,死个把人,还能当回事吗?
即便是一个壮大小伙子被杀了,我估计梁山好汉们,也不会当回事,更何况李逵的母亲,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太太。
死人,在梁山,早已经麻木了。
五、揭示梁山“好汉”的真面目所谓的梁山好汉,其实就是打家劫舍的一帮“黑”组织,所谓的兄弟感情,只不过是利益掩盖下的一张大家都不想捅破的薄纸而已。
李逵叙述完了之后,大家知道,仇也报了,好笑的地方也笑了,那剩下的呢?当然是拉拢人心!
所以,晁、宋两人,才会庆贺:“今日山寨里又添的两个活虎上山,正宜作庆”,这意思很明确,死的已经死了,但是事情都是做给活人看的,给两位“活虎”招待了好了,能显示出“兄弟”的热情。
李逵母死众兄弟大笑的事件,深刻地揭露了宋江等人欺世盗名的丑恶嘴脸。
其实,越长大,越觉得《水浒传》中充满了无数个细思极恐的“故事”,所谓的义气深重,不过是利益的驱动;所谓的替天行道,只不过是欺世盗名的招牌。
梁山中有真好汉吗?有。但更多的,是虚伪和假义。《水浒传》的“味道”,就在于越品越能感受到人生和社会。
《水浒传》中,李逵的母亲被老虎吃了,为何众好汉反而大笑?
充分证明了这群名义上的好汉并非个个皆真好汉也,多数人乃是一群毫无人性、没一丝温情的冷血生物,从某种意义上也暗示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将不得善终,这或许也可以认为是作者预设的一种伏笔吧!
当然啦!我相信在场的人并非人人皆开怀大笑,总有那么少数的几人没笑,所以上面我才特别强调“绝大多数人”。
《水浒传》中,李逵的母亲被老虎吃了,为何众好汉反而大笑?
梁山众好汉,都是些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的魔君。他们性格豪爽,不拘小节,痛苦是属于别人的,快乐是属于自己的,同伙之间,难见有人哭鼻子。水浒中,李逵下山接母,母亲半路上被老虎吃了,李逵怒杀四虎报仇。及回山寨,李逵一副沮丧模样,宋江问起,众兄弟也在场,李逵哭诉一遍。李逵本是凶神恶煞的面孔,而今作女儿态,以袖拭泪泪不止,说话喘气细声语。见李逵忸怩,众好汉心内好笑,因为这不是该高兴的事,所以大家都忍住不发作,故作严肃状。叙话间,李逵又说起假李逵李鬼的事,面上收起了悲伤,虽没有眉飞色舞的模样,却有吹牛侃大山的表现,挥手蹬足带动作,声音洪亮起高腔。至此,见李逵孩子气十足,宋江微笑,众好汉也忍不住了,不知谁先笑出了声,接着大家便一起哄堂大笑起来,哎呀,聚义厅屋顶上的尘土,都被笑声震落下来了。李逵是个粗人,大脾气,众人哄笑,他哪里会计较?水浒书中,漏写了一段,我今补一个情节,众好汉哄笑声过后,又都严肃起来,由宋江主持,设李母灵堂,宋江以下,众兄弟皆哭拜,行四叩礼,李逵部属喽啰,着孝衣七日,遵宋江嘱,李逵七曰不准饮酒,把李逵鳖坏了,差一点心里骂娘。宋江处理此事,也算给足了李逵面子,李逵心里感激呢,从此后更加忠于宋大哥了。今有后人小编小子,评论说道,李母丧,好汉笑,李逵在梁山,地位低下受气,被嘲弄了。事实不是这样子的,施耐庵写水浒,对李逵有偏爱,青眼有加,书中大尺度,大篇幅描写,后人谈水浒,三句话不离黑旋风,李逵是大名人呢。李逵的母亲被老虎吃了,好汉们大笑?无他意,这是人情的真实流露,表达出好汉英雄们,爱憎分明,浪漫自在的性格,内中有真情,其实不矛盾。施老先生作水浒,留传后世,千古不朽,真乃神文奇篇,先生文笔圣手,后人不及也!
《水浒传》中,李逵的母亲被老虎吃了,为何众好汉反而大笑?
李逵母亲被老虎分食。众好汉不关心李逵母亲生死,却只在乎他杀了几只老虎,又听了假李逵一事,纷纷哄堂大笑。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下林冲性命。可林冲却为了自保,将鲁智深的身份透露给两个押送他的公人。后来高俅去大相国寺报复鲁智深,导致鲁智深无法再安身,只能到处亡命天涯。等鲁智深再见林冲时,感情已然不如从前亲密。
朱仝曾舍命救晁盖,还私放过宋江。为了把宋江的案子暂且压住,他是上下打点,花了不少钱。后来为了救雷横,朱仝丢了差事不说,还被责杖,刺配沧州牢城。在沧州,他深得沧州知府的赏识和信任,负责照看知府年仅四岁的儿子。朱仝和知府小公子情同父子。他本无意上梁山,可吴用为了逼他上梁山,竟然让李逵偷偷一板斧劈死了知府的小儿子。朱仝无法面对知府,也无法说清楚其中的原委,只能背着一身骂名上了梁山。
宋江背上长了个毒疮,无人可医。这时候张顺向其推荐神医安道全。为了让安上山,张顺把安的相好李巧奴杀了,并在墙上留下“杀人者安道全也”的字迹。然后告诉安,你现在只有两条路,要么跟我上梁山,要么你留下吃官司。无奈下,安道全只好含泪,以通缉犯身份上了梁山。
秦明奉命讨伐清风寨,不幸被俘。宋江邀请秦明上山,被秦明严词拒绝。众头领便留秦明在山上吃酒,答应喝完酒便放他回去。秦明被灌醉,在山上睡了一晚。当晚,宋江派人扮成秦明模样,带领士兵将青州城外的老百姓杀个精光,故意抹黑秦明。青州知府看到假秦明,以为他反叛,便果断将城中秦明一家老小尽皆斩首。秦明无处可去,只好忍气吞声上了梁山。
祝家庄被梁山攻破后,扈家庄也倒了霉。扈三娘的哥哥扈成逃走,下落不明。扈家庄则被李逵带人铲平。庄内上下一百多口人,尽皆被梁山军屠戮。于是,扈三娘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亲人。宋江为了拉拢她,便认其为干妹妹。同时,他为兑现自己承诺,把扈三娘许配给了见了女人就走不动道的王英。
晁盖等人七星聚义,劫生辰纲,声称是要替天行道。可结果呢?也没看晁盖他们把钱分给什么穷苦大众。说白了,这就是劫道。只不过劫的是不义之财而已。
杨雄和媳妇在外面偷人,按常理,休了她不就好了。可石秀非要大动干戈,先杀杨雄媳妇的奸夫,再逼杨雄杀妻。最后,还拉着杨雄一起上梁山。莫名其妙。
单看李逵母亲被老虎分食,回山后,众好汉不仅不哀伤,反而哄堂大笑这一情节。确实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但把整部水浒读一遍。你就能发现,这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书中的“楔子”,开宗明义:
“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作者一开头就把梁山好汉是什么人,说的清清楚楚。他们不是一般人,而是“魔星”。
而既然是“妖魔”,那你能用一般人的三观去评价他们的行为吗?
你如果感到不能理解,那就对了。
因为,他们本就是“魔星”转世啊。
至于《水浒传》中的女人,诸如李逵、公孙胜之母、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卢俊义妻贾氏、花荣妹、锦儿、迎儿、金翠莲、林冲的娘子、阎婆惜、潘金莲、蒋忠妾、刘高妻子、潘巧云、白秀英、李巧奴,以及李师师等等。
无论老幼。在书中都只是人格刻画残缺,推动情节发展的工具人而已。
试想,女人在书中只是工具人般的存在。梁山好汉视“女色”又如瘟疫一般。
李逵母亲之死,又能掀起什么涟漪呢?
其实,《水浒传》从来就不是一部道德教化的著作。它与《金瓶梅》类似,是一部描述社会冷冽的浮世绘。
水浒作者施耐庵,经历过元末混战。战乱社会是个什么情况,他再清楚不过。他就是想告诉众人,真实的世界,就是人吃人。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人批评当年的央视版水浒电视剧,说电视剧把梁山好汉恶的一面给删掉了,所以导致了今天的年轻人把一群凶神恶煞当英雄看。
这个观点,明显是不对的。
因为《水浒传》成书之前,南宋、元朝人对梁山好汉的印象就是极好的。
水浒成书后的明、清时期,梁山好汉在老百姓心中的印象,也是极好的。
老百姓常年受压迫,需要发泄渠道。水浒书中的“爽文”情节,梁山好汉对权贵阶级压迫的抗争,很好的满足了底层老百姓和落魄文人发挥一肚皮宿怨的需求。
而且,《水浒传》中杀人放火、好色贪财的部分,也不算是主流内容。我们不能以今天的道德评价标准,揪住水浒书中的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把这本书扁的一无是处。
三国时期,有个叫刘劭的人曾说:“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何为英雄?有胆有识且智勇双全的人,才能称为英雄。
我们今天的人,当然不能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我们今天的英雄,还得是道德模范。一个私德不好的人,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不配称为英雄。
可是,今天毕竟今天。当今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四十年。社会稳定,治安良好,基层贪腐得到控制,黑社会、拐卖人口、校园霸陵等恶现象也大都被治理。
今天的人,活在幸福中,已经不知道过去社会是啥样的。大家的心理承受力降低了,所以才会觉得梁山好汉好过分,都不是东西。
我们当今的人,不能以梁山好汉为榜样。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他们在历史上的评价。
因为,世上本无英雄,比烂比得多了,就有了英雄。在过去,权贵阶级极坏,最不是东西。梁山好汉在在底层人心里,就是如英雄一般的存在。
《水浒传》中,李逵的母亲被老虎吃了,为何众好汉反而大笑?
这样说属于断章取义,或者看了《金批<水浒传>》后先入为主得出的结论,事实并非如此,先请看原文:
李逵拜了宋江,给还了两把板斧,取娘至沂岭,被虎了,因此杀了四虎说罢,流下泪来。又诉说假李逵剪径被杀一事,众人大笑。晁二宋大笑道:“被你杀了四猛虎,今日山寨里添得两个活虎,正直作庆。”众多好汉大喜……《水浒传》第四十四回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
很明显,当李逵说母亲在沂岭被老虎吃掉的时候,众好汉并没有笑,当然也没有哭或者表示慰问,悲伤,但确实是没有笑的。
只是在接下来李逵说到遇到李鬼假扮自己剪径(抢劫),遇到自己真身的时候,众人才大笑。
那么,这个事好笑吗?
当然好笑。
比如说,现在有一个人经常假扮某一位要人去招摇撞骗,有一天,恰好遇到了这位人物的真身,这个骗子不知道,还在一本正经喋喋不休的让对方给自己投资或者“活动费用”,最后却被对方点破,不好笑吗?
直到现在很多喜剧还都在用类似这样的桥段做笑料呢!
所以,梁山众人此时笑场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说李逵讲到母亲惨死的时候众人没有表现悲痛是不是就算冷血呢?
也不尽然。
别忘了,不管说他们是强盗也好,好汉也罢,但打打杀杀是他们的常态啊!
死个把人对他们来说早已经司空见惯了!
虽然这次死的是李逵的母亲,但并没有多少感情,远不如他们这些整天在一起出生入死的异性兄弟的感情深。何况李逵“流下泪来”的时候,也许众人用沉默的方式已经表示悲痛了呢!
更何况,接下来李逵并没有一直沉浸在悲痛中不做声,而是主动说起了李鬼这件事,相当于他自己已经把老娘之死这一篇已经翻过去了,那么他说了这个笑话后,众人也觉得好笑,大笑不是很正常的吗?
《水浒传》中有些地方确实用草蛇灰线的方式来表现梁山好汉的一些恶劣行径,但被过度解读的现象也有,我认为以上这个情节就是。
《水浒传》中,李逵的母亲被老虎吃了,为何众好汉反而大笑?
一个小老太太被老虎吃了,这么“有趣”的事情,让“众好汉”怎能不发笑?
李逵的母亲被老虎吃掉,出自《水浒传》第42回,李逵原本想将母亲接到山上享享清福,不料想在半路上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母亲口渴,李逵寻水,猛虎突至,惨剧就此发生。
在兜兜转转一圈后,李逵回到梁山,向众好汉说起此事,期间又把途中所遇到的“李鬼”一并讲给大伙,结果众好汉听完之后,不悲反喜,哈哈大笑,晁盖与宋江两个头领,还招呼大伙,为新入伙的好汉杀猪宰羊,筵席庆贺。
丧母之痛,却成为别人口中的笑料,不知道李逵当时是作何感受?正所谓是,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我们开心开心。
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和招牌,却连基本的“忠孝”都可以无视,这样的梁山,最终土崩瓦解,也实属正常。
众人之所以发笑,究其根本,大部分问题还是出在李逵身上。
李逵跟随宋江,可以说是忠心耿耿,作为宋江最称职的打手,李逵在这方面做得几乎是无可挑剔,大小战役,李逵都冲在最前面。
在他看来,跟着宋江,有酒喝,有肉吃,大家伙在看到他时,也有那么一点尊敬,就连宋江大哥,他也觉得,视他为兄弟。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梁山的“好汉”们,究竟是如何看待李逵的?实际上,大部分人,都只是将李逵看做一个宋江的“弄臣”,一个小丑而已。
首先,李逵给人的印象,只不过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莽夫而已,所作所为,大部分是属于脑子里少根弦那种,因此,许多人只是将他视为一个可供取乐的对象。
如某次天降大雪,铁叫子乐和在院中赏雪,用袖子接了几瓣雪花,周围的众人围上来看,不曾想,被近前的李逵鼻孔中一股热气给吹散了,见此情景,众人哈哈大笑。
为何发笑?只因是黑旋风李逵鼻孔出气,将雪花吹散。
是不是觉得这有什么可笑的?但就是因为发生在李逵身上,所以才如此地搞笑,换做旁人,就是不值一提的小事而已。
一个人,如果成为众人取笑的对象,只要是他做的事情,旁人看来就认为十分可笑,那真的是这个人的悲哀,明明一件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却由于这个人,就如同小丑一般,被取笑,只能说这个人,在众人心目中,真的没什么地位。
可惜,李逵尚不自知。就连他下山接老母亲,也只是独身一身,换做他人,哪一个不是三五成群,至少也是两两作伴,唯独他,没有人与他一起,这就说明,李逵是多么的不合群。
其次,李逵只不过是宋江的一个奴仆,干点脏活累活用起来方便的工具而已。
李逵对于宋江,是发自真心的尊敬和崇拜,在李逵看来,宋江几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无论是带着他上梁山,还是大小战役,宋江犹如李逵的天神。
因此,这种已经超出兄弟情谊的感情,就在李逵身上体现,对他来说,宋江就是天,就是一切。
但实际上呢,宋江看待李逵,只不过是将他当做一个免费的打手,一个供他任意驱使的仆人而已,虽然善待李逵,但也只是当他为一个工具罢了。
从某种角度来讲,李逵对于宋江的感情是复杂的,兄弟情谊已经不足以形容,甚至可以说,犹如一个怨妇一般,如宋江一旦和某个女性有瓜葛,那么李逵表现的比谁都敏感,这个时候,和那些被抛弃的怨妇基本上没什么区别。
而宋江深知李逵对他这种情感,因此,利用这种情绪,任意供其驱使。
建立在这种不对等的情况之下,李逵的母亲被老虎吃了,宋江不但不为他感到悲伤,深知带头哈哈大笑。
还有,也是最重要一点,李逵真的没人看得起他。
前文讲到,李逵在众好汉心中,只是一个取消的对象,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李逵性子耿直,言语鲁莽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逵的残忍嗜杀。
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李逵杀人,完全是以其为乐,其他人无论杀谁,都有个由头,比如武松杀西门庆,是为了给大哥报仇;宋江杀阎婆惜,是为了灭口防止消息泄露;林冲杀陆谦,同样也是报仇。
而李逵杀人,却如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甚至,在每次杀人之前,李逵都会念念叨叨,说什么好久没有杀人了,手痒痒之类的话,这种荒唐的借口,就是李逵杀人的理由。
江州劫法场,李逵前去营救戴宗和宋江,按道理说,只要杀了官军,救出二人即可,但李逵却手持板斧,见人就砍,一时间尸横遍野,这其中,不少就是江州百姓。
晁盖指责他“莫要伤及无辜”,但杀红了眼的李逵,根本就听不进去,或者说,即使听进去,也不会照做,仍旧“一斧一个”,此战,李逵“杀人最多”,无数百姓,成了斧下冤魂。
还有接他母亲的路上,在曹家庄被人举报,险些被擒,事后,李逵开始报复,不仅杀了曹太公,就连一个莫名卷进来的猎户,也成了冤死鬼。
更让人无语的是,狄太公的大小姐,因与情人私会,被当做“闹鬼”,继而被李逵“闯入门中,挥起板斧,将这对苦命鸳鸯砍死”。
更不要提扈家庄一家老小、沧州知府的小儿子这些人了,不仅无辜的大人死在他的斧下,就连小孩子,也被他一斧头劈成两半。
如此残忍,如此毫无人性,任谁也不愿和他亲近,更不会看得起他。
因此,李逵这样的人,即便是他身上发生些什么,对于众人来讲,也只是增加一个笑料而已,根本谈不上为其难过,哈哈大笑也正常不过。
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所谓的这些梁山好汉,也只不过是一群感情冷淡的绿林匪类而已
打家劫舍,干的事刀头舔血的勾当,整日里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讨生活,这种环境中,最大的忌讳,就是有牵挂。
因此,没有人会如李逵一般将老母亲带到山上,这样的先例,前所未有,但李逵却突发奇想,要将老母带来享福,这不是贻笑大方吗?
如果,李逵真的安安全全、完完整整地将老母亲带到山上来,那势必是一件让所有人都十分尴尬的事情,届时,如何处置?如何安排?都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
因此,在得知李逵的母亲被老虎吃掉,所有人心中都暗暗松了一口气,难题迎刃而解。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李逵最孝顺的就是老母,而今老母死于非命,于李逵来讲,就是无牵无挂,这样也就只能更忠心地效忠宋江,效忠梁山,因此,众人才在松了一口气之下,哈哈大笑。
由此可见,所谓的梁山好汉,只不过是一群打着替天行道旗号的乌合之众,不排除其中有一部分人虽然落草,但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和正义,但大多数人,平日里干的,也就是欺压良善之事,这种人,指望他能感同身李逵的受丧母之痛,怕是难于登天。
从众好汉这种非同寻常的反应,就注定了他们难以成什么气候,一条活生生的人命,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一个笑料而已,这样的梁山,甚至比官府过之而不及。
不仅仅是李逵母亲之死,就连沧州知府的小衙内,被劈死后也没能引起他们的什么情绪波动,毫无悲天悯人之心,视人命如草芥,难怪最终会失败。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大多是时原来背景不坏的一群人,却最终一步步地转换成坏人,其中,可能有些是出于无奈,但坏人,那就是坏人。
至于李逵的母亲,那个不小心被老虎吃掉的小老太太,也随着众人的笑声,随风而逝,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一个谈资,仅此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