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要求入常,五国轮流反对是真实发生的吗?如果是,具体情况是什么?
三哥还不配享受五常联手的套路
先明确说吧,这事儿就是个段子,起码在当前这个时空里并没有发生过。可能许多人都不相信,包括我国在内,联合国五大流氓都表示过有条件的支持印度入常,甚至阿美莉卡那边还有模有样的搞了次国会决议。
但这并不代表五常就喜欢分享自己的权力,只是三哥的实力根本翻不起风浪,几个资深流氓都在忽悠傻子多干活而已。比如奥观海同志,他支持莫迪老仙就是为了让他们跟咱们添点堵。
而咱们这边更损,早在2011年就表示小三你要是不支持日本入常,俺们就考虑答应你入常,还好三哥没听,不然他们自己就先内讧了。说到家五大流氓都在逗印度玩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扩编这事压根不需要他们动用一票否决权,三哥暂时还不配享受五常联手打压。
入常没那么简单从历史上说联合国安理会从成立以来架构一直都很稳定,唯一的重大改革发生在1965年,但那不过是把非常任理事国的数量从6个提升为10个。架构稳定的原因也很简单,变革安理会需要修改《联合国宪章》,而修改宪章需要三分之二的会员国同意。
换言之印度(或其他任何国家)想入常先得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方案表决,起码129个国家同意了这个方案才算闯过第一关。然而这还不算完,因为修正案事宜涉及到安理会,所以安理会15个理事国也需要投票是否通过,在涉事国无法参与投票的情况下达到9票赞成才能形成决议。
印度必须闯关到这个阶段,才会真正面对五大流氓的一票否决,也就是说五常可以单独否定安理会的某项决议,但他们不能终止进程。那么目前印度闯关到哪里了呢?很抱歉,连第一关都没过。
阴险的咖啡俱乐部事实上设计联合国架构的那帮家伙很老辣,他们深谙权力平衡的手腕,在最初就没让结构两极化。从整体上说并不是只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这15国之外还有大量的普通会员国。
像印度、德国(日本现在不是,多次担任过)这种的非常任理事国固然想入常,但那些喝粥的会员国还想做非常任呢!这个三角权力架构稳得一匹,抱入常野心的国家从来不乏拖后腿的。
比如印度、日本、德国、巴西为了入常搞了个G4同盟,互相帮衬,在20世纪末搞得风生水起,很是弄出不少方案,什么9(常任)+10(非常任)方案啦,什么7+12方案啦,成天折腾联合国大会。
这头五大流氓略微有点不耐烦,稍稍暗示了一下,那边就在1995年搞出个“咖啡俱乐部”,主要成员国有意大利(后边是英法)、韩国(鹰酱)、加拿大(还是鹰酱)、巴基斯坦(嘿嘿),他们拉出50多个国家(注意这个数字)表示反对G4。
人家的诉求也很简单,你们G4不是要扩大常任理事国数量吗?我们不同意,要扩也得先扩非常任理事国才对,俺们觉得5+20才是最好的方案。只要G4那边一提入常,咖啡俱乐部必然出来搅屎,已经好几次提案都拿不出去了。
更缺德的是这个俱乐部的成员数量还总变,没啥事就卡着会员国三分之一以下一点,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是70多个国家,2011年印度作大死,准备强推一把,人家弄出120个国家共同讨论,把第一关拿捏得死死滴,丝毫不讲武德。
总结起来吧,五常想要玩儿三哥根本用不着轮流否决这种LOW招,联手更是没必要,事实上我国拢共就行使了14次一票否决,其中八次是在叙利亚问题上,剩余六次分别给了孟加拉、危地马拉、马其顿、缅甸、津巴布韦、委内瑞拉,从来没对三哥直接出手,扯淡完毕。
印要求入常,五国轮流反对是真实发生的吗?如果是,具体情况是什么?
太看得起阿三了,就阿三的水平,压根儿用不着五常亲自下场!所谓五常轮流反对印度入常,这件事就是个段子,大家看一乐儿就算了。
长久以来,关于印度申请入常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第一次、中美英法同意,俄罗斯反对。
第二次、中美英俄同意,法国反对。
第三次、中美俄法同意,英国反对。
第四次、中俄英法同意,美国反对
第五次、美俄英法都同意了,结果又被咱们给一票否决了。
到了这一步,印度算是回过味来了,内心一万匹草泥马呼啸而过后大怒道;玩我呢,这啥意思,套路我,欺负我,还五个一起上?
看到这儿,很多人都会呵呵一笑,表示印度入常痴心妄想、自不量力。
不过,这件事实际上子虚乌有,因为印度压根不配五常亲自动手。毕竟,强者眼中的对手只有强者,怎么可能自降身份和XX去斗。【形象比喻一下,五常联手搞印度,这就好比让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东邪、西毒等五绝联手搞灵智上人一样。别说交手了,如果五绝正眼看一下灵智上人,那五绝从此以后就不用在江湖上混了】。
那么,印度入常受阻的真相是什么呢?首先说一下我国在联合国中行使一票否决权的记录,从1971年重返联合国至今总计使用15次。
第一次是在1972年。原因是1971年发生了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悍然出兵东巴基斯坦(即今天的孟加拉),并在东巴基斯坦驻军,准备肢解巴基斯坦。于是,在1972年,有鉴于印度军队控制了东巴的军政大权,并且巴铁也不承认东巴的独立。于是,我国力挺巴铁,在印度控制下的孟加拉申请加入联合国时投下了反对票。
第二次还是1972年。这一年,英、法等国对索马里、几内亚、南斯拉夫反对以色列入侵略叙利亚、黎巴嫩的提案做了修改,我们对该修正草案使用了一票否决权。
此后长达25年,我国再也没有使用一票否决权,直到1997年。
从1997年到2008年,我国先后使用了4次一票否决权,其中涉及的国家分别是危地马拉、马其顿、缅甸、津巴布韦四国。
2008年至今共计使用9次,其中一次是否决了美国关于委内瑞拉问题的草案,其余全部是欧美国家关于叙利亚问题的草案。
所以,在印度入常问题上,我国从来没有投过反对票。另外,与段子中不同的是,五常从来没有明确反对过印度入常,而且,在明面上大家都表示了支持印度入常。
再说说印度入常之路
在印度入常这件事儿上,印度最开始是自己单干的。在1992年,由于经历了六七十年代的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再加上冷战结束,苏联的加盟国也成为主权国家。因此,大量的中小国家选择了加入联合国,联合国会员国激增。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中小国开始尝试扩大自身在联合国的影响力,并提议限制五常的权力。
于是,在1992年,印度、日本等国看准时机,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一项名为《安全理事会席位公平分配和成员数目增加的问题》的议案。
联大为了照顾中小国家的利益,同意了印度和日本等国提出的议案。于是,在此之后,印度开始着手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并多次申请入常。
说到这儿,简单说说印度入常的正规程序该怎么走。
印度想要入常,首先就要更改《联合国宪章》,因为《联合国宪章》第23条明确规定;
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兰西、俄罗斯联邦、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美利坚合众国应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大会应选举联合国其他十会员国为安全理事会非常任理事国……
那么,如何更改《联合国宪章》呢?
这就涉及到了《联合国宪章》第108条的规定;
本宪章之修正案经大会会员国三分之二表决并由联合国会员国三分之二,包括安全理事会全体常任理事国,各依其宪法程序批准后,对于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发生效力”
从此条规定可以看出,如果想要更改《联合国宪章》,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那么必须要有三分之二的会员国,以及安理会全部常任理事国的同意才行。另外,在第27条中还规定,安理会任何实质事项必须要有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的9个同意。
这也就是说,改变《联合国宪章》的程序有三步,第一是联大三分之二的会员国同意,第二步是获得安理会15个理事国(包括常任理事国)9国同意,最后才是5个常任理事国全部同意。
当然,就算是印度提出更改《联合国宪章》的提案通过,那它距离入常还差距十万八千里,因为印度入常还需要再走一遍以上的程序;向联合国提交议案,之后在联大通过三分之二会员国同意,再获得15个理事国9票同意,最后是五常全部同意。
在上世纪90年代,印度为了改变《联合国宪章》从而入常非常拼命,在国际上表现非常积极,不断地谋求改善同欧美国家的关系,深化和西方国家,以及俄罗斯的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合作,甚至在非洲、拉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都有印度的身影。
但是,单打独斗的印度势单力孤,影响力始终冲不出南亚。到了21世纪,俄罗斯缓了口气,又重新将中亚地区纳入了其势力范围,另外,东南亚各国也不希望印度的影响扩张,非洲地区也对印度的好感逐渐下降。
因此,印度入常的征程卡在第一步就走不动了,在联大始终无法获得三分之二会员国的支持。
有鉴于此,印度决定报团取暖,在2004年和日本、德国、巴西组建了四国联盟。
理论上人多力量大,四个国家都有一些支持者,这些支持者加起来很可能在联大超过三分之二。但是,四国还没有联合的时候,很多国家就已经看到了四国对它们的影响,于是,在五常有意无意的点拨下,意大利发起了“团结谋共识运动”,该组织也被称为“咖啡俱乐部”。
咖啡俱乐部成立后,韩国、墨西哥、阿根廷、巴基斯坦等国迅速加入,成为了该组织的主导力量。
意大利和韩国负责狙击德国、日本,阿根廷和墨西哥负责狙击巴西,而印度则交给了巴基斯坦。
就这样,咖啡俱乐部成员猛增,在联大中始终稳定超过三分之一的成员,四国联盟也卡在了第一步。
近几年,印度在国际上跳的很欢,为了得到美、俄的支持,不顾国内民众食不果腹也要做冤大头,去高价购买美俄的淘汰武器,因此,美俄都表示支持印度入常。于是,我国也表态了,只要印度放弃和日本联合,可以考虑支持印度入常。
但印度方面显然不可能放弃和日本联手,毕竟靠印度自己的影响力,压根就凑不齐三分之二的会员国。因此,印度现在入常的局面陷入了死局,前进是咖啡俱乐部拦路,后退则无法凑足三分之二的会员国。
后来,四国联盟曾拉拢非洲国家,争取六个没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席位,两个给非洲。但是,非洲国家的目的是争取拥有否决权的席位,而且非洲各国内部竞争也很激烈,埃及、南非、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国互相不服气,再加上欧美国家也反对非洲国家影响力上升,因此,四国联盟争取非洲国家的支持的方案也行不通。
最后说一下,其实印度入常还有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法,那就是重新加入英联邦,不需要经过联大同意就变成了五常之一。当然,如果不愿意屈居人下,可以效仿俄罗斯搞散苏联一样搞散英联邦,然后顺位继承英国席位。
如果印度做不到,那就随便在蓝星五大任务中挑一个副本打通关,然后还有足够的能力做第二个任务就行了。至于这五个任务嘛;第一个是在约翰牛家完成雾都孤儿,第二个是在高卢鸡家完成铁塔尚在,第三个是在大毛家完成凛冬将至,第四个是在兔子家完成长城守望,第五个是在鹰酱家完成蓝星决战。不知印度会怎么选?
印要求入常,五国轮流反对是真实发生的吗?如果是,具体情况是什么?
五常在入常问题上戏耍印度,确有其事。
但具体情况并不是如网上段子所说,五常每次都是四个支持,很有默契的轮流反对,耍了印度五次。
因为截止到目前为止,可信的,关于印度入常被否的消息,只有两条。
一是2005年,印度联合日本、德国以及巴西组成“四国联盟”。借安理会改革之机,联手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
但“四国联盟”的入常提议刚拿到安理会台面上讨论,立即就遭到了一票国家的反对。
当时的反对情况是这样的。
(图片来源凤凰网)
中国、韩国、朝鲜,反对日本入常。
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反对德国入常。
巴基斯坦反对印度入常。
墨西哥、阿根廷反对巴西入常。
为了阻止“四国联盟”入常,维持现有的平衡格局。意大利牵头,拉拢韩国、阿根廷和巴基斯坦等几十个国家(看名字也知道它们具体反对谁),组成“咖啡俱乐部”,反对安理会增加常任席位。反对安理会改革。
美国当时的态度很耐人寻味。它支持安理会增常任席位,尤其支持日本入常,并口头上也表达了支持印度入常的意思。但它反对新晋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英、俄、法领导人也都曾在各种场合,口头上表达了支持印度入常的意思。
我们国家当时的态度是不反对印度入常,只要印度不支持日本入常,即支持它入常。
把以上信息综合一下可以发现。很明显,五常都在耍印度。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首先,英法俄全是口头承诺,没有一个国家与印度有书面协议。这个年代,口头承诺算什么回事?什么法律效力也没有。三国领导人事后说我喝多了,酒后胡言,印度又能拿它们怎么样?
其二,美国支持印度入常,但不支持其拥有否决权。没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席位,有什么用?算个什么回事?
第三,我们国家更有手段。先表示我和你无冤无仇,但日本跟我有过节(当时是小泉纯一郎担任首相)。我可以支持你入常,但你得先表态,不支持日本入常,然后我才能支持你。然而日本、印度联手申请入常,它怎么可能反对日本入常呢?它要答应了,以后谁还会跟它合作?
所以“四国联盟”2005年的那次入常,最终也就以反对声音过大,不了了之。
印度人举国欢腾,欢欣鼓舞的申请入常,就像一个刚步入社会,正准备大展拳脚的大学毕业生。结果他们哪知道社会复杂,被五常集体上了一堂真实的社会教育课。
第一次入常不成,不久后,“四国联盟”就又向联大提交了一份“六个无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议席,四个归属它们,其余两个给与非洲国家”的方案。(不是永久无否决权,而是成为常任理事国后,十五年内没有否决权。过完十五年后再讨论)
企图第二次入常。
但非洲国家觉得自己被“四国联盟”当做与五常谈判筹码了,心里很不高兴。再加上非盟一直在争取拥有一个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所以“四国联盟”这次的提案,以非洲国家的不配合,又不了了之了。
多说一点。其实2004年的安理会改革,当时的提案有很多。
日本、印度、巴西、德国提出的方案是现有五常,加上它们,再加上两个非洲国家,组成5+6的格局。现有五常有否决权,六个新晋常任理事国十五年内没有否决权。
非盟提出的方案类似,但要求立即获得一票否决权。
美国提出的方案是5+2,即在现有五常基础上再增加两个没有否决权的常任席位。其中一个特别指定给日本。
第三世界国家提出的方案是5–2,即不增加任何常任理事国席位。五个都嫌多,五常应该缩减为三常才合理。具体减掉谁,没有具体的研究结果。
“咖啡俱乐部”的提案是不改变现状。
从这些天差地别的方案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一点:安理会改革,注定不可能有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联合国并没有申请入常这个机制。
一个国家想要入常,需要“过三关”。
第一关是提交申请,请联合国召开大会,修改现有的《联合国宪章》。
只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家(约127个)投赞成票,且投赞成票国家的议会再投票,待表决通过,并经本国宪法批准生效后,《联合国宪章》才可以更改。这一关才算过关。
也就是说,如果各国政府派驻联合国代表投赞成票,但这些国家的议会表决不通过。以致最终政府、议会达成一致的国家数量,未超过联合国成员国的三分之二。那《联合国宪章》依然不能修改。
这一关还是不能算过关。
第二关最重要。即五常表决,只有五常全部投赞成票,且五常的立法机关通过提案。联合国才能修改宪章。继而在新宪章中加入关于某国入常的具体操作细则。
第三关就是按照修改后的《联合国宪章》再投票了。这一关无须议会投票。
想想看,想让五常在分割权力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本来就很难。
想让五常的政府和议会在分割权力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更是难上加难。像美国这种国会通常由在野党控制的国家,它的政府和国会怎么可能在这种重大议题上,轻而易举的达成一致?
换而言之。美国总统可以为了讹诈印度,从印度人兜里多捞钱,假模假样的同意印度加入安理会。然而美国总统的表态没有用。最终成不成,还要看国会是否批准修宪。如果国会不批准修宪,总统的承诺,哪怕是落实到纸面上的协议,也不过是一张废纸。
政令朝令夕改,前任政府签的协议,继任政府直接撕毁,不认账,在美国太常见了。
其他联合国成员国也一样。
印度近年来为了入常,可谓是煞费苦心,没少在这方面撒钱。它在与别国进行交往互访的时候,搞“捆绑销售”。要求别国首先明确是否支持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然后才决定是否签合同。
很多国家的政府为了赚印度的钱,一般都会爽快的答应。表示支持印度。
然而,仅搞定别国政府有什么用?搞不定别国的议会,说到底,还是白搭。而印度既想搞定各国政府,还要搞定各国议会,这种事情怎么办得到呢?
各国在野党又没拿印度好处,凭什么在这种问题上,要支持印度?
所以,说印度入常,被五常轮流戏耍,这只不过是网络段子罢了。
“戏耍”是真的有,但“轮流”,并不存在。
实际上,想要阻止印度入常。五常根本用不着亲自出手。仅第一关,印度都过不了。
当然,印度想要入常。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如果它能用武力摧毁现在的旧秩序,建立一个新的秩序。也就是解散联合国,建立由印度说了算的新的联合国。它就可以入常了。
如果它能提出议案,以英联邦成员国的身份取代英国在安理会的席位,它也可以入常。
如果它闷声发大财,坚持发展,强大到让其他国家都无法忽视它的存在,也就是实力强大到五常不得不把它拉入安理会,才能维持现有国际秩序时候,它自然就入常了。
不过,这些“如果”,都太遥远。估计各位有生之年,应该都看不到这一天的到来吧。
印要求入常,五国轮流反对是真实发生的吗?如果是,具体情况是什么?
印度入常,五个国家轮流反对是真实发生的吗具体是什么情况?
印度确实是五次申请了入五常,并分别被五个国家分别否决,印度媒体愤怒的说,这是五常故意耍他们玩呢。
入常需要安理会三分之二以上国家认可,最后还要五常国家全票通过才可以入常,有一个国家不同意都不行。
第一次申请的时候被俄罗斯否决,第二次被法国否决。后来印度觉得自己还有一些希望,于是第三次向联合国提议,结果被英国否决。这个时候印度都想要放弃了,但是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却又向印度伸出了橄榄枝,于是印度又兴高采烈的进行冲刺,结果却遭到了美国的一票否决。本来已经彻底要放弃的印度却突然收到了美国的邀请,于是第五次向联合国提议,结果被中国否决了。
印度不高兴了,但是现实就是这样,联合国五常是二战以后新建的国际秩序,都是非常强大的国家,话语权就是这几个国家,印度目前发展很快,国土年纪大,人口也多,印度也想能够在国际秩序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哪有那么容易。
据说要想入五常必须自身实力要强大,目前印度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实力还跟远,就算符合五常规则了,五常也不会让他们顺利进入的,因为涉及到利益。
据说印度准备第六次入常尝试,大家觉得印度会成功吗?
印要求入常,五国轮流反对是真实发生的吗?如果是,具体情况是什么?
这是个段子,别看美国时不时站出来表示支持印度入常,真要到了美国分享自己手中权利的时候,他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联合国五常的由来五常指的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分别为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和法国。联合国五常不是平白无故就来的,而是五个在二战中付出了巨大牺牲、为世界最终和平带来巨大贡献的同盟国国家,这5个国家在二战中影响力和付出牺牲都是最大的,同盟国作为战胜的国家,由这5个同盟国国家组成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理所应当!
印度为什么想要入常印度想入常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五常在联合国安理会中拥有巨大的权利:一票否决权!简单说就是所有在联合国安理会进行表决的协议问题,即便其他四常和所有成员国都同意,五常中有一个不同意,那么这个表决就算没有通过,这可是世界上最大的权利,这个一票否决权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诱惑如此之大,印度自然想加入。
五常这个一票否决权还有一个问题是:五个常任理事国彼此之间的经济、军事等实力也各不相同,但这个投票权的分量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果印度加入了常任理事国,等于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了和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巨大的诱惑面前,不仅是印度,甚至日本这个二战战败国也想加入。
日本和印度能不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就不要想了,想想现在的联合国安理会是怎么来的,安理会其中的一个职责就是防止二战轴心国那样的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对在二战中对广大亚洲国家造成巨大伤害的日本来说,其想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那些在二战中遭到其侵略的国家都会站出来反对,因此日本的入常梦只能想想了。
反倒是印度,虽然二战时期印度还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但其也属于同盟国的一方,尤其是近些年印度发展挺快,已经成为了南亚第一强国,在这个背景下,印度觉得目前仅仅是一个成员国与自己的身份地位不相符,非要嚷嚷着入常,那么印度能不能入常呢?我的答案是不能!
首先,印度在二战中没有发挥什么决定性作用,也没有付出巨大牺牲,这一点就决定了印度没有资格入常,其次,别看美国时不时站出来表示支持印度入常,实际上美国是最不愿意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扩大的,增加一个成员国,就意味着自己手中的权利被稀释掉一部分。
对美国来说,他巴不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成员减少呢!因此美国每次站出来表示支持印度入常,有一个前提是美国确定印度压根入不了常,所以这样表示一下,即赢得了印度的好感,自己的权力又不会缩水,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是不仅是美国,就连俄罗斯也曾经表示支持印度入常,但印度不也照旧入不了常?这种现象也是五常轮流反对印度入常这个点段子的由来。不过不管哪个国家怎么表示,也不管是印度还是日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成员规模不会扩大,原因很简单:不仅是美国,其他四个国家也不愿意自己手中的权利被稀释掉。
印要求入常,五国轮流反对是真实发生的吗?如果是,具体情况是什么?
众所周知,五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而印度跟其中一个国家关系非常糟关,只要有该国在,印度入常美梦就会成为泡影,不用其他国家出面,也不用轮流否决。
所谓的轮流否决,不过是网友无厘头的恶搞。巴西、印度和日本三国,入常呼声最高,但是对比之下,印度的阻力最小,成功率也最高。
因为日本占领着中国的钓鱼岛,日本政治家还坚持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政客梦寐以求修改和平宪法,企图恢复日本的军事大国地位,对台湾问题指手画脚;中国是不大赞成日本入常的。
俄罗斯则因为跟日本有北方四岛领土纠纷,也不希望看到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这就是说印度入常,只有Z国一国阻击,日本入常,却有两个常任理事国反对,入常之路更加举步维艰。
但是差一寸跟差一尺是一样的,就跟体育比赛一样,比第一名慢0.01秒跟慢10秒没有多大区别,都不能夺冠军。
实事求是的说,没有哪个国家比印度国际环境更优越。
美国跟俄罗斯是死对头,但是美国跟印度关系非常好;俄罗斯也要看印度的脸色说话。
美国巴结印度,在军事和经济上支持印度崛起,是因为印度也是所谓的多党制国家,跟美国价值观相同。
而且印度跟北方邻国有领土纠纷,美国让印度发展壮大,就能遏制北方邻国,让印度成为美国在南亚发一枚棋子。
俄罗斯之所以对印度那么客气,是因为印度是俄罗斯的上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国有句话,顾客是上帝,印度是俄罗斯的军购大户,难道不是普京大帝的上帝吗?
印度苏-30MKI、T-90主战坦克、布拉莫斯导弹、塔尔瓦级护卫舰,以及S400远程防空导弹,无不是从俄罗斯购买,跟美国的军火交易量都没有和俄罗斯的大。
目前在印度军队服役的装备、武器和相关军事平台有八成以上来自俄罗斯,印度海军的武器装备有四成从俄罗斯购买;印度空军有三分之二的装备都是俄罗斯制造。
2019年,仅通过向印度出售战斗机(21架米格-29UPG和12架苏-30MKI)以及为印度空军升级其现役的59架米格-29两项,俄罗斯方面就获得了超过24亿美元的军火大单。
甚至在中印边境地区形势紧张,俄罗斯对印度的武器出口的都没有停止,反而快马加鞭、紧锣密鼓进行;所以有人不无调侃地说,是印度养活了俄罗斯人。
俄罗斯的经济结构单一,以前是靠能源吃饭;但是由于西方制裁和石油价格暴跌,能源饭吃不香。
俄罗斯没有高科技产业,想填饱肚子现在只能吃军火饭。这样一来,俄罗斯能不积极支持印度入常吗?
反正普京知道,支持也没用,因为中国反对,他只是表示表个态而已,何不送这个顺水人情?对联合国五常之一的法国来说,印度也是他的财神爷。说到法国对印度军售,军迷立马会想到一阵风,不是刮一阵风,是阵风战斗机。
阵风比美国的五代机F35都昂贵,单价3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5架歼10c的价格,印度一买就是36架,真是财大气粗,把法国人乐得不要不要的。
不仅如此,印度还向法国国防公司订购轻型通用直升机、鲉鱼级潜艇和飞鱼反潜导弹系统的销售额也高达数十亿美元。
因此俄国、美国和法国,在去年的印阿克什米尔争端中,立场一致,一边倒力挺印度。
这样的支持,要比支持印度入常有价值得多,因为入常再支持也不顶用,力挺印度就能雪中送炭、打压巴铁,让莫迪底气十足。
五常之一的英国,跟印度关系更铁,因为原来印度是英国殖民地,印度是英联邦成员,两国是老亲戚,还是新朋友。在印巴克什米尔争端中,英国立场坚定支持印度,这再正常不过。
如果美俄英法领导人脑子不进水,肯定会不遗余力支持印度入常。
所以我们只要有一点国际知识,都不会相信五常轮流对印度入常说不的鬼话,尽管听起来很解气。
但是大家也不必悲观,印度入常呼声再高,Z国这一关过不了,再努力也是竹篮打水瞎忙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