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多瓦美女总统亲美,要求俄撤军,克里米亚悲剧会重演吗?

【摩尔多瓦是一个小国,和罗马尼亚有很大渊源,在历史上曾经和罗马尼亚合并,也多次想要再合并】

关于"摩尔多瓦美女总统亲美,要求俄撤军,克里米亚悲剧会否重演"的问题,答案其实很简单,一定会。

摩尔多瓦和俄罗斯的问题,一定会涉及到德涅斯特河东岸的地位(以下根据惯例简称德左)。摩尔多瓦是位于乌克兰和罗马尼亚之间的小国,位于世界的火药桶巴尔干半岛边缘,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几乎所有巴尔干半岛国家一样复杂,涉及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的争夺,最终这个地区归于前苏联。前苏联时期,德左地区是摩尔多瓦的一个自治区,前苏联解体前后,因摩尔多瓦当时想要和罗马尼亚合并,德左地区在1990年9月2日宣布成立德涅斯特河东岸苏维埃共和国。

【摩尔多瓦最大的问题就是德左地区,这个地区有俄罗斯驻军】

苏联时期苏军就一直驻扎此地,直到苏联解体。借助1992年,摩尔多瓦和德左的内战,俄军进驻,直到今天德左地区还有俄军部署。摩尔多瓦曾经很多次要求俄军撤离,但俄罗斯一直拒绝。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直到今天,摩尔多瓦从未掌控过德左地区,德左本就处于实质性独立状态。一旦摩尔多瓦和俄罗斯闹翻,德左独立或者归于俄罗斯,将会是极大概率事件。目前来看,至少有三大因素推动着这个可能性。

【德左早已经宣布独立,也一直处于实质性独立状态,摩尔多瓦在前苏联之后,也从未掌控过德左地区】

第一个因素,德左人倾向俄罗斯

德左地区的问题之所以存在,和前苏联的民族政策有关,当年前苏联曾把德左地区的上万罗马尼亚人放逐到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随后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大量迁入。而这次人为人口迁移,为德左问题埋下伏笔。德左地区的民众,有相当一部分是俄罗斯族裔,当然亲向俄罗斯。根据2006年所做的民意调查,当时德左地区超过97%的人,主张德左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在人口的问题之外,经济也是主要决定因素。德左是整个摩尔多瓦的工业区,根据1990年的统计,当时德左的GDP总值就占到全部摩尔多瓦的40%,发电量的90%,而摩尔多瓦本土则以农业为主。

如此的形势,摩尔多瓦岂能"收复"德左地区。

【德左共和国国旗,德左是最后一个苏维埃共和国】

第二个因素,俄罗斯

通过在格鲁吉亚、乌克兰,也包括最新的亚阿纳卡地区的多次行动,俄罗斯早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对外军事行动经验,俄军突然军事行动帮助德左地区,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而且,前文已经说过,俄罗斯在德左地区原本还有驻军,也就是所谓的维和部队。而德左地区的总面积只有4400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中国首都北京面积的四分之一。在这样一小块土地上搞军事行动,俄军游刃有余。

【德左共和国国徽】

第三个因素,西方

最支持摩尔多瓦的当然是西方和罗马尼亚,而罗马尼亚则是个小国,国力根本不足以和俄罗斯抗衡,即便罗马尼亚想帮忙,也是心有余力不足。而且罗马尼亚一直反俄,美国在欧洲针对俄罗斯的陆基反导部署,就在罗马尼亚。以此为基础,罗马尼亚任何冒险行动都必会遭到俄军的痛击。

西方当然会为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摇旗呐喊,但是从乌克兰、格鲁吉亚的事件就可以看出,和俄罗斯军事对抗,西方没有那么积极。欧洲更不会为了区区一个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德左,和俄罗斯恶斗。

关键的是美国,民主党拜登,也包括共和党特朗普,都不是爱打仗的"主儿"。

也就是说,俄军一旦行动,摩尔多瓦必然和当初的乌克兰、格鲁吉亚一样,肯定从西方得不到想要的帮助。

【摩尔多瓦如果挑衅,俄军一定会行动】

因此来说,摩尔多瓦亲西方,和俄罗斯闹别扭,完全是自找倒霉。德左的问题原本已经很复杂,德左地区早已经处于实质性独立状态,并且已经宣布独立建国,一旦俄罗斯震怒,只需要承认德左的独立地位,出兵,就名正言顺了,更何况德左地区原本就有俄军驻扎。

所以,摩尔多瓦如果够聪明,挑衅之前首先就应该看看如今的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以免重蹈覆辙。

摩尔多瓦美女总统亲美,要求俄撤军,克里米亚悲剧会重演吗?

这个新上任的美女总统叫马娅·桑杜,从五官依稀可以看出来,年轻的时候的确是一个惊艳了时光的大美女,只是,如今的她已经48岁了,芳华不再。

新官上任三把火,人家虽是资深美女,但更是总统,有些事一定要做一做,有些火一定要烧一烧。

(一)摩尔多瓦总统马娅·桑杜让俄撤军的目的何在?

1、表达自己的态度。

马娅·桑杜是摩尔多瓦新任总统,整个国家有300多万人,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属于欧洲的穷国家。

曾经,摩尔多瓦共和国是苏联的一部分,只是,苏联患了“不治之症”,轰然倒地后各共和国纷纷独立。

摩尔多瓦这个国家虽然不大,但独立后的这些年有着明确的政治主张,那就是亲欧美,喜欢往欧美国家怀里靠,不喜欢在俄罗斯身边呆。

所以,新总统一上任,就表达了态度,美国大哥,欧洲大哥,小女子是喜欢和你们在一起的,至于毛熊,让他们自己玩吧!

2、为了获得更多民众的支持。

总统一上来就一记重拳挥来,让俄罗斯人撤军,这胆够肥!不过,马娅·桑杜有她自己的理由,因为这牵扯到一个主权问题。

俄罗斯军队待在哪里呢?是在摩尔多瓦和乌克兰的中间地带,这个地方叫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 ,简称德左(也叫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是在1990年成立的,比摩尔多瓦1991年8月的独立还早。

从国际法来说,德左仍然属于摩尔多瓦,这就是个“国中之国”。这里的情况和克里米亚特别像,俄罗斯人比较多,大家都倾向于拥抱俄罗斯,但是,摩尔多瓦当局不放。于是,在1992年,在摩尔多瓦发生了内战,死了1500人。

为了保持和平,这里就有了维和部队,当时俄罗斯占据500左右,德左当局500人,摩尔多瓦500人,乌克兰10人,看得出,乌克兰这个邻居就是打酱油的,而德左自然倾向于俄罗斯,因此,摩尔多瓦的500人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如今,据说俄罗斯在德左的军队有一千多。这些驻军长期不走,就此成为了摩尔多瓦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一句话,俄罗斯军队在德河流域,既符合俄罗斯的利益,也符合德左的利益,就是不符合摩尔多瓦的利益。

所以,美女总统马娅·桑杜一上任,就让俄罗斯军队撤出去,这意味着什么呢?

想把德左逐渐收回来。如果此事能成功,就是大功一件了,她就成为了摩尔多瓦近代历史中的伟人,人生就圆满了。就算不成功,摩尔多瓦的大部分老百姓也会认为此女子观点正,值得跟随。

这是马娅·桑杜打的第一张牌,也是点的第一把火。

这把火会不会适得其反,逼着俄罗斯把德左纳入怀中呢?

(二)摩尔多瓦美女总统此举,会不会让德左成为克里米亚呢?

1、俄罗斯人的考量。

俄罗斯人将一部分军队留在摩尔多瓦的德左共和国,一方面可以对乌克兰形成东西两边的制约,形成“钳制”。

另一方面,如果以后情况变化,德左会成为俄罗斯通向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的桥头堡,留着军队有用。

再一方面,德左的民众中,俄罗斯族占30.4%、摩尔多瓦族占32.1%、乌克兰族占28.8%、保加利亚族占2.5%,虽然人口比较杂,且摩尔多瓦人占最多数,但这些民众中的97%支持加入俄罗斯,成为其自由邦(2006年公投)。虽然俄罗斯至今还没有同意德左成为其自由邦,但,不撤走军队,余地是留着了。

2、摩尔多瓦如果强行赶走俄罗斯驻军,德左成为第二个克里米亚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

如果,这总统就是玩个嘴炮,俄罗斯也就一笑而过了。

但是,她如果要强行驱赶俄罗斯,并且联合北约施加压力,那么,看俄罗斯的尿性,一定会把德左揽入怀中,成为第二个克里米亚。

目前,俄罗斯也就是少量驻军,还没有对外声明拥德左入怀,但实际上,德左已经事实独立了,而且摩尔多瓦也毫无办法。德左除了少一张和俄罗斯的“正式证件”,少个名誉,少些支持,其它都有了。

只要摩尔多瓦当局允许目前这种情况继续存在,德左很难成为第二个克里米亚,毕竟,国际舆论太大,因为有前车之鉴,曾经将克里米亚拿了回去,遭受了多少制裁啊!

现在的俄罗斯和德国、法国的关系有些回暖,一个小不忍,接纳了德左,会得不偿失的。再说了,德左的重要性和俄罗斯的历史渊源,完全不能和克里米亚相提并论。

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摩尔多瓦新总统不采取过激的举动,名义上,德左还是摩尔多瓦的,俄罗斯短期内是不会同意德左成为俄罗斯的自由邦的。

政治家,有时就是演员,在根据各种时态的变化, 做出各种角色改变,有时候就是说说,过过嘴瘾,真要拿出行动,那是千难万难。

摩尔多瓦美女总统亲美,要求俄撤军,克里米亚悲剧会重演吗?

李宁宣传语“一切皆有可能”。

摩尔多瓦,新当选的美女总统“马娅桑杜”,在上任之后立即给俄罗斯来了一个下马威,俄罗斯也迅速给予了回应。

摩尔多瓦中央选举在11月20日确定,行动和团结党亲欧派候选人“玛娅桑杜”以57.7%的得票率,战胜了摩尔多瓦亲俄派现任总统“伊戈尔.多东”。而新任美女总统上任之后就来了一个“新官上任三把火”。在接受乌克兰媒体访问时说到:“将寻求方法将俄军从摩尔多瓦以及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撤离,并且运走他们所有的武器”。

当然面对新任总统要求俄罗斯军队撤离摩尔多瓦地区的要求,俄罗斯迅速给予了回应,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表示:“如果遵从摩尔多瓦总统的意见,改变现在的摩尔多瓦现状,将导致德涅斯特河岸地区局势严重不稳”。同时他还表示“俄罗斯在摩尔多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改变基于国际法精神和意义的现状,无疑会导致当地局势的严重不稳定和动荡。我们希望摩尔多瓦能够想到这些问题,在这一方面不会发生重大的改变”。

双方都对驻军以及撤军,给予了自己的看法,那么我们很多人就不明白了,这个摩尔多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为什么俄罗斯,对其非常的看重?

摩尔多瓦,在历史上曾经与北约的加盟国罗马尼亚合并过,后来又分开,它面积33,800平方公里,人口360万左右,也就是相当于两个北京市那么大,官方语言罗马尼亚语。信奉东正教,与罗马尼亚边界长达数百公里,紧紧相连。经济比较落后属于贫困落后国家,摩尔多瓦在历史上不仅和罗马尼亚分分合合很多次,在沙俄和奥斯曼帝国的几次战争中,摩尔多瓦也是几经周折,有时归沙俄,有时归奥斯曼帝国。

直到1940年苏联且建立东方战线的契机,强行的将摩尔多瓦划入了苏联版图,并且苏联对摩尔多瓦国内的领土进行了重新的划分,并将德涅斯特河左岸的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并入了摩尔多瓦大部分的领土,共同成立了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摩尔多瓦其余剩下的部分地区并入了乌克兰区域版图。

摩尔多瓦自然也就属于苏联共和国中的一份子,但是在1991年的819事件后,摩尔多瓦也和大多数加盟国一样宣告脱离了老大哥苏联自己独立,之后的外交政策一直秉承着希望拥抱西方,尤其是欧盟,以融入欧洲为主的外交政策,但是他特殊的地理位置,虽然和俄罗斯没有边境接壤,但是他紧紧的挨着如今和俄罗斯处处唱反调的乌克兰,因此他的地缘政治压力并不小,这也是俄罗斯几十年来在摩尔多瓦拥有驻军的原因之一。

一直以来摩尔多瓦都希望再次与罗马尼亚合并,因为那样即可自动的投入到欧盟以及北约的怀抱,以此来摆脱俄罗斯的威胁,当然俄罗斯的态度也很关键,因为在摩尔多瓦共和国,里面还有一个德左共合国问题,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在名义上虽然归属于摩尔多瓦,但是他们就像克里米亚一样属于是一个独立王国,并且该地区以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为主,民族主义情绪浓烈,他们许多年来一直执着的坚持希望加入俄罗斯联邦,因此还在1992年和摩尔多瓦发生了持续数月的军事冲突。

虽然,德左共和国属于摩尔多瓦,但是实际上一直在俄罗斯的掌控之中,他就像是俄罗斯为了防止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合并,在东南欧打进的一个楔子,既让摩尔多瓦进退两难,又间接遏制了乌克兰西部和白俄罗斯的南部,同时,又对罗马尼亚这个北约成员国有着深刻的影响和遏制力。可以说在苏联时期,就已经在此地下了这一步棋,当时苏联的第十四军团就驻扎在摩尔多瓦,一直到1992年,俄罗斯,摩尔多瓦和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地区代表人签订了和平协议,承诺这一地区由三方共同用维和部队来维持秩序。

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摩尔多瓦和乌克兰的境况十分的相似,都有着一个坚定的拥护俄罗斯联邦的地区,那就是摩尔多瓦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和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地区,两个地区都长期的拥有俄罗斯的驻军,并且当地以俄罗斯族人为主,民族情绪浓烈,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意愿要求强烈,并且新当任摩尔瓦多的美女总统和当时的乌克兰政府一样,是一个亲欧派,这就极有可能导致,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重复克里米亚地区公投事件,使摩尔瓦多称为第二个乌克兰。

同时以欧美为主的北约,对罗马尼亚拥有很高的期望,在军事上希望罗马尼亚能够代替土耳其,成为阻止俄罗斯黑海舰队的一个新的中坚力量,在经济上也希望罗马尼亚,能成为欧洲多国的生产基地以及物资原料供应地,因此,北约以及欧盟极力的鼓动摩尔多瓦,并入罗马尼亚,以此来达到遏制和制裁俄罗斯的目的。

针对欧美国家的小动作以及摩尔多瓦亲俄派总统桑杜的言论,俄罗斯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代表巴尼娜表示:“德左共和国无论任何时候都不会要求俄罗斯维和部队撤出该地区,因为那样将会重蹈曾经的历史,并且引发新一轮的地区性的战争,因为,俄罗斯的驻军在前苏联时期就已经在这里驻达30年之久,同时在德涅斯特河地区生活的22万名俄罗斯族人的安全问题,也要比马娅桑杜这番言论重要的多”。

由此可见俄罗斯的态度是多么的坚决,如果摩尔多瓦新任美女总统“马娅桑杜”,继续走亲欧派,反俄罗斯的策略,希望并入罗马尼亚或者加入北约和欧盟,驱逐德涅斯特河左岸的俄罗斯维和部队,那么势必会引起左岸共和国的激烈反对,以及俄罗斯的重要表态,因为想当年乌克兰就是这样,拱手把克里米亚送给了俄罗斯,如果摩尔多瓦继续这样走下去,那“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必将成为第二个“克里米亚”。

兵哥点评首发,如有疏漏,欢迎留言讨论斧正

喜欢我,关注我,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摩尔多瓦美女总统亲美,要求俄撤军,克里米亚悲剧会重演吗?

摩尔多瓦新上任的美女总统声色俱厉,要求俄罗斯从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此地区也在德涅斯特河左岸,也叫德左地区,或者德左共和国)撤军。俄罗斯会不会答应?当地时间12月2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正式回应,克里姆林宫不会接受摩尔多瓦新总统的建议,至于原因,拉夫罗夫没有解释。记者邀请拉夫罗夫对摩尔多瓦女总统的发言进行评论,拉夫罗夫声称“很难评价”。

俄罗斯怎么会撤军呢?要知道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战略地位太重要了,这就是另外一个加里宁格勒,占据此地之后,可以实现对乌克兰的东西夹击,可以制约摩尔多瓦,制约罗马尼亚,和加里宁格勒遥相呼应,对北约军事集团形成遏制之势。最为关键的是,只要俄罗斯同意,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随时可以变成俄罗斯的领土。

问题来了,德涅斯特河沿岸是什么地方?摩尔多瓦美女总统为啥要求俄罗斯撤军?本号张文平侃军事简单交代一下背景,摩尔多瓦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地理方位上,东侧和乌克兰接壤,西侧和罗马尼亚接壤。其原本是罗马尼亚的一部分,被俄罗斯分割。摩尔多瓦东侧与乌克兰接壤地带有一条河,叫做德涅斯特河,在二战前后,前苏联向该地区迁移了大量的俄罗斯人。

当地居民大多混杂,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鞑靼人,他们希望能够脱离摩尔多瓦统治,独立建国,或者加入俄罗斯,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前苏联解体之后,该地区号称脱离摩尔多瓦统治,俄罗斯派遣军队帮助其与摩尔多瓦对抗,于是,该地区独立,叫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不过,这个国家并不被国际社会认可,其地位类似于乌东顿涅茨克共和国和卢甘斯克共和国。

也就是说,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在国际法上,属于摩尔多瓦,是摩尔多瓦的领土。但是实际上被俄罗斯控制,俄罗斯的维和部队其实就是占领军,只要俄罗斯想,随时可以将其合并,成为俄罗斯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在俄罗斯看来,新上任的摩尔多瓦美女总统桑杜,是一个亲美派总统,在这种情况之下,俄罗斯当然不会撤军。而以摩尔多瓦的军事实力,绝对不是俄罗斯的对手。

这就使得,长远来看,摩尔多瓦很有可能变成第二个乌克兰,为了夺回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投靠北约,利用北约的军事力量,打败俄罗斯驻军,收回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不过如此一来,激发俄罗斯怒火之后,很有可能上演克里米亚一幕,直接从法律上,将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合并,或者承认其独立地位。因此,摩尔多瓦美女总统这个言论,很危险。关注本号,了解更多。

摩尔多瓦美女总统亲美,要求俄撤军,克里米亚悲剧会重演吗?

摩尔多瓦总统易人,上来一位女总统,但也巾帼不让须眉,立即铁腕治国,她人认为,摩尔多瓦的“德左地区”人们非常和平幸福的生活,不会发生内战,根本不需要俄罗斯的军队在那里,所以要求俄罗斯军队撤离,由欧安组织来接替,俄罗斯听后没有吭气,过了几天才回复,大意是俄军已经驻扎了28年,暂时没有撤军的打算,等俺们研究研究再说。

媒体报道说,美国驻摩尔瓦多大使给这位女总统介绍了一位“高参”,帮助她治理国家,不知这样的消息是真是假。其实俄罗斯1000多军人,在那里帮助“德左”的俄罗斯人,整个摩尔瓦多才会有今天她所称的“和平”,当初,因为德左那些俄罗斯人闹革命,搞独立,要脱离摩尔瓦多,导致战争,俄罗斯军队才留在那里“维和”,平静的事态让这位女总统有些“飘飘然了”,本人认为,俄罗斯撤离的那一天,一定是内乱开始的一天。

想一想,俄罗斯军从1992年开始,在那里驻扎了28年之久,28年,一个婴儿都长成了壮实的小伙子,军人也该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们难道真的一天就是守着营房无所事事?美国军人在伊拉克、在阿富汗培训当地的警察、训练当地的军人,提高他们的战斗素质,那么,俄罗斯的军人就不能培训当地的俄罗斯人如何使用枪支,如何上阵杀敌?报道说俄罗斯在那里有军火库,有2万吨的军火,假如将“德左”的俄罗斯人武装起来,这位女总统到时候一定成为他们国家的历史罪人,和平的日子不好好过,东想西折腾,何苦来哉?

“德左”即使想学克里米亚那样,俄罗斯也不会同意,既无价值,也不必要背上“负担”,但是会成为“南奥塞梯”那种模式,在俄罗斯的保护下“独立”,直接让摩尔瓦多鸡飞蛋打,这一点,本人认为可能性极大。

小国家有小国家的活法,千万别心大,否则会适得其反。

2020年12月3日 23.00

摩尔多瓦美女总统亲美,要求俄撤军,克里米亚悲剧会重演吗?

会,具体来说会个茄子。

由于最近天干物燥,导致很多人都非常上火。不过虽然都是上火,普通人的上火可能只是口干舌燥,而政客的上火却可能一不小心改变国家甚至世界的命运。

而摩尔多瓦新总统桑杜,就是政客中的典型代表。

作为摩尔多瓦历史上首任女总统,桑杜在当选后首次公开亮相就一鸣惊人,表示俄罗斯维和部队应撤出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当前的摩尔多瓦完全没有内战的危险,因此俄罗斯维和部队应该被平民观察团所取代。

此言一出,摩尔多瓦全国振奋,而克里姆林宫方面则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普京的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当天回应称,不管摩尔多瓦新领导层打算采取怎样的措施,任何与措施有关的负面影响,莫斯科方面都将考虑周全。

这句话的意思,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虽然你们长得丑,但你们想得美呀!”

而这样充满火药味儿的隔空对吼,也让外界纷纷担心,摩尔多瓦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乌克兰,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克里米亚?毕竟两国内外环境如此相似,作死的方式又似曾相识。

而在静夜史看来,也许摩尔多瓦身在乌克兰之侧,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乌克兰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克里米亚悲剧将会再度重演。因为两国的国情南辕北辙,发展路线背道而驰,更重要的是两国在俄罗斯心目中的地位也是大相径庭。

虽然历史上乌克兰和摩尔多瓦都曾有沙俄帝国与奥斯曼帝国激烈争夺的痕迹,但乌克兰作为俄罗斯同宗同源的兄弟,在历史上和俄罗斯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是名副其实的“欧洲粮仓”,是俄罗斯大国崛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这是俄罗斯志在必得的区域。而摩尔多瓦则是俄罗斯走向巴尔干半岛的前沿和跳板,是俄罗斯牵制罗马尼亚的重要把手,所以俄罗斯对两国的“感情”也是不一样的。

当今的俄罗斯,因为在苏联解体后元气大伤,又因为寡头政治框架下无力重建工业体系而长期一蹶不振,所以对乌克兰的若即若离总体而言无能为力。

毕竟乌克兰虽然在苏联解体后,混得比俄罗斯还一塌糊涂,但毕竟60多万平方公里的体量摆在那里,也注定了乌克兰相比于其他小国有更多的利用价值,所以美国等西方国家即便不愿意在危难时刻为乌克兰两肋插刀,也会对这个地区大国投入大量的关注,这是面积只有3万多平方公里的摩尔多瓦绝对望尘莫及的。

在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赶下台进而引发了乌克兰的持续动荡之后,无力吃下并消化乌克兰的俄罗斯只能退而求其次,除兵不血刃地夺回克里米亚,更支持东乌克兰武装坚持斗争,通过维持乌克兰的分裂保持俄罗斯的影响力。

而克里米亚的易主,也让乌克兰的战略价值,尤其是在黑海的价值大打折扣,从此西方国家彻底放弃了将乌克兰纳入麾下的欲望,从此乌克兰也永无宁日。

而摩尔多瓦不同,当前俄罗斯数百名维和军人占据的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看似是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加里宁格勒,是夹击乌克兰以及阻止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合并的重要据点,但这个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的战略价值远不能同克里米亚半岛相比。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德尼斯特河左岸共和国真的对俄罗斯而言不可或缺,相信俄罗斯不会等到今天依然没有动作,毕竟从这个共和国以往的民调数据来看,支持独立或者并入俄罗斯联邦的呼声始终居高不下。更重要的是,这块区域面积小到不值一提,如果俄罗斯愿意,这里随时可以成为俄罗斯的新成员。

因为二战结束后,苏联惩罚摩尔多瓦的“通德”之罪,将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的摩尔多瓦人迁往中亚和西伯利亚,并迁入大量的俄罗斯和乌克兰人,这些换血后的民族自然对俄罗斯有着更高的民族认同感。

所以从俄罗斯目前占据绝对优势依然“无所作为”的情况来看,普京目前没有吃掉德涅斯特河左岸的打算,但摩尔多瓦方面也休想将这一地区拿走。

那么,虽说很多女性“头发长见识短”,但作为摩尔多瓦总统的桑杜会看不清这样的局势吗?

当然不会,那么明知如此桑杜为何还要自不量力地以卵击石呢?静夜史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的现状虽然无法改变,且摩尔多瓦的特殊区位也注定了西方国家不会为这样一个弹丸小国两肋插刀,但桑杜却可以拿着这一地区大作文章,毕竟只要涉及领土和民族主义,基本都能让群情激奋的民众更有向心力,这一点印度总理莫迪特别擅长,而桑杜明显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思。

所以,作为最穷的欧洲小国,摩尔多瓦别说和俄罗斯以死相搏,甚至连生气或者叫两声都是奢望。毕竟,连乌克兰这样的国家,西方各国都能不厌其烦地放鸽子,小小的摩尔多瓦有什么能量能让北约和欧盟多看一眼呢?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