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为什么18,19世纪不派精锐入侵土地肥沃而军事三流的清朝而入侵强大的奥斯曼和波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战略重心在欧洲。
不要说十八十九世纪,就算今天,俄罗斯的主要经济、政治、军事和人口也是在欧洲。
对于俄罗斯来说,欧洲才是主要的战场。
沙俄只有在欧洲站住了脚,扩大了势力,才能建立在全世界的地位。
在欧洲势力强大的基础上,沙俄才能兼顾亚洲。
如果欧洲溃败了,即便沙俄在亚洲再辉煌,也可能一夜之间完蛋。
打个比方,我们就看法国。
二战法国在全世界具有很多殖民地,包括北非、中非、中东、东南亚、美洲甚至中国,实力非常强大。
然而,法国被纳粹德国闪电击败,本土被占领,那么这些强大的殖民地一夜之间就等于完蛋了。
比如法属越南,后来日军开入时,法军根本不敢抵抗。
第二,有心无力。
著名的西伯利亚铁路在1916年才建设完毕。
即便是日俄战争期间,这条已经建立基本完成的铁路,也难以提供俄罗斯在远东的作战。
这条铁路只有单线,每次只容许单方向通行。这导致俄罗斯显著战略和补给困难,列车无法将资源快速运送来回前线,而货物列车供应补给时,由西送往东的军人和弹药都要在侧线等候,军队和受伤人员则需要由东向西运送。
运输困难,是日俄战争俄军惨败的重要原因。
在这之前没有铁路的时代,采用马车从莫斯科运输到远东海参崴,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这就是为什么清朝时期雅克萨俄军826人,被清军围困10个月,沙俄都无法排遣救兵的原因。
所以,在西伯利亚铁路大体完成之前,沙俄没有能力在远东做大规模攻势。
即便如此,他们也趁机夺去了黑龙江以北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50万平方公里领土,已经收获颇丰了。
毕竟中国也就960万平方公里。
沙俄为什么18,19世纪不派精锐入侵土地肥沃而军事三流的清朝而入侵强大的奥斯曼和波兰?
🤣因为近代清朝丧权辱国,所以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清朝从始至终都是个弱鸡……
因为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所以很多人动不动就是中国跟西方差了两百年……
事实上,这样的理解是有很大问题的,所以也就有了这样的问题
首先时间问题,18、19世纪中国慢慢落后于西方,最后19世纪末丧权辱国,这个历程是漫长的,要知道步枪刚出来的时候还不如弓箭好用呢,火车刚出来的时候,还没马跑的快,18世纪西方也才开始工业革命,至少说18世纪,西方国家看到清政府这样的庞然大物,依然是心存畏惧的,其实也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西方国家疯狂的扩充殖民地开始,才对清朝没那么畏惧,慢慢的清政府自己也漏了底,才有了后来的丧权辱国
第二,地理问题,即使是现在,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军事中心依然集中在西部,西伯利亚天寒地冻,地广人稀,原来只是用来流放犯人的地方,而直到20世纪初,西伯利亚铁路建成,俄才拥有了向远东大规模投送兵力的能力,也就是即使打,沙俄也很难投送大规模兵力过来,更何况当时蒙满一家……
第三,体制问题,😂近代经验来看,民主化的工业国家,实力远远超过了封建国家,但是18、19世纪,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也不过是个封建国家,最多工业强点,而作为中华大地上的大一统国家,坐拥120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清朝,没有任何理由怕同时期的任何封建国家,
第四,小伙伴的问题,即使到了八国联军侵华时期,那也是八个国家为了多分点利益,事实上,即使到了19世纪末,清政府都是财大气粗的形象,甲午海战之前,清政府都还能从西方国家买到最先进的军事武器,如果光沙俄自己,跟清朝打一场堵上国运的大战,西方的小伙伴只会大发战争财,所以输的概率极大
🤣所以沙俄不打清朝,是不想打,不能打,打不过……
沙俄为什么18,19世纪不派精锐入侵土地肥沃而军事三流的清朝而入侵强大的奥斯曼和波兰?
18、19世纪,正是沙俄疯狂扩张的时候。
- 1721年,彼得一世击败瑞典,称霸波罗的海。因此他被加冕为全俄罗斯皇帝,将沙俄建立成为了帝国。
- 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通过政变上台,紧接着她开始了疯狂的领土扩张运动。陆续从土耳其和波兰手里,将克里米亚、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等国收入囊中。
- 1801年,亚历山大一世上台执政,他先后击败了奥斯曼帝国、瑞典,更是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其此间,格鲁吉亚、芬兰、比萨拉比亚、阿塞拜疆、华沙公国等地盘,也都被沙俄给吞并了。
因此我们会发现,沙俄在18、19世纪,整天忙着在欧洲占地盘,尤其是欺负奥斯曼帝国和波兰。他们为啥没把眼光向东方看看呢?要知道,那时候的清朝战斗力明显正在衰败啊!
一、哥萨克骑兵,把沙俄的地盘一路推向了远东海岸线。亚洲和欧洲,有一条十分明显的分界线,那就是乌拉尔山脉。这条山脉自北向南,正好在俄国境内。因此俄国也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
那么问题来了,沙俄当年为啥能占领那么大的地盘呢?这就要问问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哥萨克骑兵了。
沙俄在欧洲扩张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向东方寻找出路。那时候他们刚刚打服了奥斯曼帝国的小弟克里米亚汗国,当初支持克里米亚汗国的哥萨克骑兵,也就顺理成章成了沙俄的马仔了。
这帮人够凶狠的,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而且他们不守纪律,是那种彻头彻尾的混球。尤其是对所到之处的百姓,最为残忍。
不管怎么说吧,正是这种凶狠,锻造出了哥萨克骑兵强大的战斗力,他们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骑兵”,向东扩张的任务,沙俄自然是交给了这帮人。
哥萨克骑兵翻越乌拉尔山脉,一路向东推进,沿途只要地盘不要人。现在你知道为啥西伯利亚地区人口那么少的原因了吧?那是因为哥萨克骑兵来过。
走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终于在远东找到了大海。因此沙俄在远东地区的版图,基本就是这帮人给搞定了。
你说他们有没有和清朝干一架呢?还真打过好几架。当时正值清朝的顺治、康熙年间。那时候清朝忙着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进行拉锯战,压根没工夫理会哥萨克骑兵。
结果麻烦来了,人家在松花江畔,以1比60的战损,重创了清朝大军。好家伙,这回清朝算是见识到了哥萨克骑兵的厉害了。
1652年,双方又打了一仗。结果清军阵亡676人,而哥萨克骑兵只阵亡了10人,受伤了78人。如果不是当时他们只带了200人来的话,那后果可不敢设想。当然了,清朝也没有派出主力。
所以说,沙俄不是没有对清朝进行过打压,只不过那时候沙俄的重心不在东方,这支哥萨克小分队,很显然,也只是误打误撞来到这里罢了。
二、沙俄一直想要在西方找到一个合适的出海口。出海口,这是沙俄一直以来的痛。为啥?因为沙俄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相对不错的出海口。
- 北边是寒冷的北冰洋,一年时间有一大半都被冰雪覆盖。
- 南边是一望无际的陆地,压根就找不到出海口。
- 西边则是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挡着,他们仨后面还有瑞典、挪威、丹麦挡着。
- 西南边则是著名的黑海,这里倒是可以出海,可又被土耳其给拦住了去路。
好不容易在远东找到了各种出海口,比如本属于咱们的库页岛、海参崴,可这些地方毕竟距离大本营太远了,那时候运输能力不够,所以也不太方面。
因此沙俄心里很痛啊,西方列强争夺世界资源,基本都是依靠航海舰队。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不都是靠海军弄来了若干殖民地嘛!
沙俄当然也想这么干,可沙俄连一个不错的出海口都找不到,又怎么培养出一支强大的海军呢?
- 彼得一世攻打瑞典,拿到波罗的海霸权,是为了发展波罗的海地区的海军。
- 叶卡捷琳娜二世,拿下克里米亚半岛,是为了发展黑海地区的海军。
可是要想从波罗的海出去,还得过挪威、丹麦等国的关卡,实在是困难重重。因此沙俄打算从克里米亚下手,拿到黑海出海权。
关键是,克里米亚这个地方,原来是奥斯曼土耳其罩着的。沙俄已经从奥斯曼帝国手里,抢走了克里米亚,如今还要拿到黑海制海权,这未免胃口太大了吧?
要想从黑海出去,就必须要走奥斯曼帝国的伊斯坦布尔海峡,因此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之间的斗争,持续了241年之久。
三、对付清朝,沙俄的后勤跟不上。沙俄和清朝,曾经在雅克萨发生过多次交战。战争的结果是沙俄与清朝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一个双方都不怎么愿意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的条约。
为啥这么说呢?签订这个条约的时间是公元1689年。
这一年的康熙,正在准备收拾西北的噶尔丹。压根就没工夫和小规模的沙俄兵一较高下,所以就让沙俄钻了个空子。
而沙俄呢?这一年他们国内虽然没发生什么大事儿,可沙俄要想打赢这一仗,必须得从乌拉尔山西面,运送大量物资和士兵到远东来,这条路实在是太长了!
不说别的,就说粮食该怎么运呢?运过去估计在路上就吃光了。所以说大规模远东作战,对当时的沙俄来说,压根就不现实。
因此沙俄在清朝附近,一直都只是小打小闹。有便宜占了就下手占点儿,至于兵团级别的大仗,他们是不敢打的,也打不起。这比在欧洲打仗,烧钱多了。
就算拿下了远东的一两座城池,他们也守不住啊!那边毕竟是清朝的主场,人家百万大军轻而易举就能杀到,可沙俄就算有百万大军,也不敢往这儿派啊!
总结:战争就是做生意,划算才干。很多人总是被战争残酷的外表所震撼,其实没有无缘无故的战争,为了发泄而打仗,那是傻子才会干的事情。
战争就是在做生意罢了,只是手法有所不同而已。当所获得的利益,必须要用一场战争来得到时,那么必然就要爆发一场战争,仅此而已。
沙俄要获得在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就必须要和土耳其、波兰这样的国家交手。这是为了获取他们的利益,而且战胜了以后,获利的确远远超过付出的成本。
可沙俄与清朝交战,在当时来说,压根就没法获得超过成本的收益,一看就是赔本买卖,换谁都不会干的。
沙俄为什么18,19世纪不派精锐入侵土地肥沃而军事三流的清朝而入侵强大的奥斯曼和波兰?
沙俄、苏联最大的特点是地盘大,过去苏联20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沙皇俄国也差不多。现在解体之后的俄罗斯领土面积依然有1700万平方公里。
但苏俄的领土有很大的欺骗性,容易把人给蒙住。一个国家的领土面积大小,是一方面,但含金量也是一方面。不能单纯比面积。简单讲,法国、德国处于欧洲核心,领土面积三四十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市中心,最繁华的商业区,他们在这有80平的门面房。波兰、乌克兰属于城乡结合部,他们的领土面积和法德差不多,但含金量就差太多了。所以,千年以来,波兰这个民族,怎么顽强,怎么努力,都上不去,因为先天条件没法和法德比。法国和德国怎么打,打个稀巴烂,二三十年,照样崛起。没办法,人家地占地好。
再往东,俄罗斯,就是典型的大农村了。
其他国家都是几十万平方公里,就这么一堆一块,俄罗斯不一样,他得分成两份看。
俄罗斯最核心的地区只是莫斯科、圣彼得堡那一条,加一起和法德差不多,几十万平方公里。俄罗斯的经济、人口、文化,基本上都集中在这一片。而俄罗斯地处欧洲边缘,莫斯科、圣彼得堡这些城市的繁华程度,和巴黎、伦敦、柏林是没法比。
除掉三五座主要城市,俄罗斯就是广大的农村了:远东、西伯利亚、北极.......
法德是在市中心的商铺,俄罗斯是农村有套80平的房子带个2000平大院。总面积很大,但和市中心的商铺,不能比。
别的欧洲国家是一块商品房,俄罗斯是房子+院子,两块。
从地理上讲,俄罗斯也得分两块: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俄罗斯绝大部分领土在亚洲,也就是大院这部分。少部分在欧洲,也就是房子这部分。
所以,俄罗斯到底属于哪个洲,其实是有争议的。当年希特勒为啥要打苏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希特勒认为苏俄是亚洲国家,俄罗斯人是东方民族。他认为自己是带领欧洲、西方民族对抗亚洲、东方民族。
俄罗斯本来就处于欧洲的东部边缘地区,然后他们被蒙古人统治了几百年,这期间有一定的民族融合,不论是血缘还是文化。而蒙古人是典型的东方民族。加上苏俄的大部分领土都在亚洲。中欧的很多人是不把俄罗斯人当成自己人的,不认为他属于西方文明圈。按中国古人的概念讲,俄罗斯是标准的:杂胡。
两块分好,就得谈朝向的问题了。
俄罗斯分两块,他的核心地区,房子,莫斯科,欧洲部分,自然朝着欧洲,离欧洲近,这片地区本身也就是欧洲,虽然是欧洲的边缘。他家的房子在欧洲最东部,出门往前一走,就到了波兰,东欧。再往前一走,左转,到了奥斯曼帝国。再往前,到了德国、法国。
俄国蹲屋门口就能打波兰,走两步就能打奥斯曼。
他要想往亚洲打,打大清、中国,那可费劲了:隔着他自己家的2000平大院呢。
俄罗斯的亚洲领土都是极其落后地区,极其落后。交通落后,深山老林,荒原隔壁,早期还没有铁路,几千里的距离,一千几百万的面积。
俄罗斯的主要人口都在欧洲,莫斯科那一片,钱、粮食也在那一片。亚洲地区没几个人。主力部队也在欧洲。
各国往往在边境上都有部队,但这些部队只是巡逻的,起到个警示作用。不可能两国一说打仗,边防部队就直接冲过去了。得是从内地调正规大军,而俄罗斯的内地在欧洲。
他当时想真和大清朝打,部队得从欧洲出发,走到亚洲。后勤、给养、武器弹药也得从欧洲运过来:步行、马车加上泥水里面......千里无人烟,以当时的条件,根本打不了。如果从东北方向过来,清朝入关以后,中国自己这边的东三省也是无人区。清朝建立以后是把东北封了起来,里面留的是原始部落,人非常少。
俄罗斯派10万部队,从莫斯科走到北京城,自己国家直接拖崩盘了。古代中国打仗,后方10斤粮食,运到前线部队,路上民夫要吃掉9斤,到兵的手里剩1斤。俄罗斯跨洲来,恐怕只能剩1两了。
几千里的路程,没有路,没有城市,没有根据地,士兵、后勤,在哪集结?在哪休整?在哪休息?生病怎么办?都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当时的条件,10万部队,这一路,5万不够死的。后勤民夫最低得加个零:50万。
打起来再拖2年......
不是说中俄两国接壤,跨到线的问题,得按莫斯科到北京,欧洲到亚洲算。莫斯科到北京,几千里,处于没人、没路到状态,气候还很恶劣。
所以我们看沙俄侵略中国的历史中,经常会出现一个词:哥萨克。
这些人不是沙俄的正规部队。沙俄允许他们过来,自生自灭、自负盈亏。不给开工资,不提供后勤,全靠他们自己抢。被灭了,俄国也不心疼。这些人来了还能有好吗?肯定是极其残忍的,吃人都不在话下。
俄罗斯的核心地区,离欧洲近。离中国非常非常远。太远了,大规模派正规军过来,无法执行。
二战期间,日本之所以没和德国联合,两面夹击苏联,也是这个原因。
说是打苏联,不是跨过边境就打的问题。日军打苏联远东、西伯利亚的荒原是没意义的。得打到莫斯科才行。而当时的日军主要也是靠两条腿走路,走几千里......大部队行军,得有基地,休息、整顿,存储弹药、粮食,维护行军路线的安全,从东北到莫斯科,一路上,这些地方就得稀释200万的部队,你得派人建,派人守,派人维护。
日本也是没法打。和沙俄不打清朝是一回事,只不过方向换一下而已。
聊这类问题经常有人说俄罗斯的发展方向是欧洲。为什么是欧洲?很简单:离的近。就像沈阳市和长春市之间隔着广大农村,沈阳市郊区的人家,你只能惦记往沈阳市区发展,不可能往长春这个方向发展。
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西伯利亚地区,是他自己国家的领土,是他自己家大院,这不假。但想过来,他也得一步步的走,得吃饭,得休息,得花钱。
沙俄为什么18,19世纪不派精锐入侵土地肥沃而军事三流的清朝而入侵强大的奥斯曼和波兰?
经过疯狂的扩张后,1637年,沙俄的势力已经抵达大清边疆。
不过,在此后的200多年里,沙俄始终没有大举入侵。
这倒不完全是因为大清多厉害,而是···沙俄大军真的过不来!
地理限制俄罗斯在西伯利亚的疯狂扩张,主要是哥萨克人的冒险。
当时西伯利亚地区的土著民族,大多人数少、武器差、缺乏组织。
因此,哥萨克人得以通过冒险,征服广袤的土地。
可是,这也意味着:西伯利亚地区的俄罗斯人口极少。
直到1763年时,西伯利亚的俄罗斯人口也只有42万人。
大清虽然没有多强,但好歹不是西伯利亚地区的土著可比,不是少许探险者觊觎得了的。
可是,西伯利亚盛产皮毛而缺少粮食,而俄罗斯欧洲的粮仓又遥不可及。
因此,俄罗斯根本无法把欧洲地区的正规军调集过来。
所以,除了少许探险者,沙俄始终无法调集大军来侵略大清。甚至在鸦片战争后,沙俄侵略我国,也主要是通过趁火打劫、讹诈等手段,没有动用大军。
直到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借助近代运输手段,沙俄才得以调集十余万大军到远东。
欧洲的局势不允许俄罗斯调集大军觊觎大清大清与俄国核心地带之间,相去甚远,彼此都难以威胁对方。
相比之下,波兰、土耳其与沙俄之间彼此的威胁就非常大了。
1571年,臣服于土耳其的克里米亚鞑靼人烧毁了莫斯科。
1612年前后,波兰人占领了莫斯科。
1709年,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侵入俄罗斯,直指莫斯科。兵败后逃入土耳其。
可以说,土耳其、波兰对俄罗斯的威胁非常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沙俄与土耳其、波兰的战争中,很多时候,战争是对方发起的!
而沙俄对波兰、克里米亚、土耳其的战争,又不可避免的与奥地利、普鲁士、瑞典,以及英国、法国搞到一起,使俄罗斯常年陷入欧洲大国之间的激战不可自拔。
作为一个欧洲国家,沙俄为应付欧洲就忙不过来了,实在过不来。
清初时,大清实力不错康乾盛世时的大清,虽然在国际上已经渐渐落后,但其实力仍不可过于低估。
雅克萨之战,虽然因为大清攻坚能力不足,无法直接破城,但2000多清军对付800多敌军,毕竟是把沙俄驱逐出了阿穆尔河。
虽然这些哥萨克并非沙俄欧洲的精锐兵团,但在俄国历史上,哥萨克的战斗力并不比欧洲军团弱,连横扫欧洲的拿破仑都对哥萨克垂涎三尺。
同时,沙俄与准噶尔汗国几次交手,也没有占到太多便宜。
而大清最终平定了准噶尔。
所以,对清初时的清军实力,不必过于看低。
道光年间,大清败于少许英军,可谓耻辱。
不过,这场失败,并非是军事技术上不可逆转的代差,而主要是组织上的失败。
毕竟,这支清军,几年后被太平军也打得丢人现眼了!
而清初时,大清的八旗、绿营,战斗力尚佳,无论是对义军还是对准噶尔,战斗力都是比较强悍的,与后来承平日久后的八旗、绿营还不是一回事。
任何一个朝代,以王朝末期军队战斗力来评估王朝前期军队战斗力,都是不靠谱的。
以中国之大,只要组织良好,就很难被击败。
沙俄为什么18,19世纪不派精锐入侵土地肥沃而军事三流的清朝而入侵强大的奥斯曼和波兰?
公元1725年的2月8日,俄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沙皇彼得大帝在圣彼得堡病逝。在去世之之前,彼得大帝给俄罗斯人留下了一份遗嘱,这份遗嘱主要规划了俄国的以后的发展方向,彼得大帝的遗嘱对俄国历史的影响非常深远,而彼得大帝的继承者们,大部分都遵循了这份遗嘱的内容。
这份遗嘱一共有十四条,其中有三条和波兰有关,还有四条和奥斯曼帝国有关。在遗嘱的第四条,彼得大帝锋芒毕露的告诉自己的继承者们:“一定要分割波兰,然后让波兰陷入长时间的内乱。还要拉拢其他欧洲大国一起反对波兰,使波兰王国陷入孤立,然后在波兰培养亲近俄国的贵族,这样我们就有理由让军队直接进入波兰。”
而在遗嘱的第九条,彼得大帝认为俄罗斯人以后应该向奥斯曼帝国的国都君士坦丁堡和南亚的印度进军,并且声称:“谁占领了君士坦丁堡,谁就能成为世界真正的主宰。”
彼得大帝之所以如此针对波兰,是因为当时的波兰是俄罗斯人向西进军的第一个大障碍。当时的波兰并不是一个小国家,在十七世纪初期的时候,波兰军队已经拥有攻陷莫斯科的能力,从此之后,波兰和俄国就一直摩擦不断,在数百年的战争中,双方互有胜负。
直到十八世纪末期,俄国才与奥地利和普鲁士一起对波兰进行了瓜分,从此之后,波兰人再也没有能力阻挠俄罗斯人向西进军了。而奥斯曼帝国和俄国的恩怨,则可以追溯到公元1453年,在那一年的夏天,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占领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宣告灭亡。
拜占庭帝国灭亡之后,一位拜占庭公主逃到了莫斯科,随后便嫁给了俄罗斯大公伊凡三世,这场联姻标志着俄罗斯人将继承拜占庭帝国的双头鹰标志,他们有“义务”夺回君士坦丁堡。在俄国的历史上,曾和奥斯曼帝国爆发了十几次大规模战争,俄罗斯人声称他们的国都不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而是在拜占庭帝国曾经的国都君士坦丁堡。
不过所谓的收复君士坦丁堡,可能只是一个借口。俄国之所以坚持不懈的进攻奥斯曼帝国,只是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占领君士坦丁堡附近的土地,那么俄国的海军就可以顺通无阻的前往地中海。
而在彼得大帝的那份遗嘱中,几乎没有提到东方的清朝,因为彼得大帝明白,俄国的注意力应该放在西方和南方,如果前去攻打清朝,还要跨过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很可能会得不偿失。
如果说俄国想要得到富饶的土地,按照彼得大帝的想法,最好的选择是远征印度,因为如果占领印度,不但可以得到富饶的土地,还能在印度洋扩大俄国的影响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