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可不可以直接杀了慈禧?
光绪驾崩于1908年11月14日,慈禧死在了第二天。慈禧73岁,光绪37岁。
历史可能是玩笑,也可能是巧合,更可能是计谋。
▲慈禧
慈禧完全把持了同光两朝,奠定了晚清衰败的政局。
所以很多人在想,光绪为何没像先祖康熙那样,擒鳌拜,翻身亲政。
光绪到底能不能干掉慈禧?
▲光绪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前提:光绪为什么要干掉慈禧?
主要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反抗慈禧对他的囚禁,恢复自由;二是亲政,推行维新变法。当然还有其他小的原因,比如做为一个皇帝,居然夫妻日常都要受到慈禧的管教。
▲光绪曾被囚禁在此处
从理论的角度来讲,光绪想干掉慈禧,有两种方法:一是找人,二是亲自动手。
但是,如果想要达到上述的目的,亲自动手是不行的,比如趁着两人见面的时候,光绪一个砚台扣在慈禧的脑袋上,慈禧卒。
▲光绪书法
首先,光绪可不是皇太极,武力值有点不够瞧,如果不能一招制胜,那么他很可能活不到第二天。
其次,如果碰巧直接KO了慈禧,慈禧又配合的挂了。无权无势的光绪,基本上也当不了皇帝。慈禧的实际人设是他姨妈,名义人设是他妈。弑母的罪过,皇位是坐不上去的。
很可能是载字辈的其他兄弟登基,然后让光绪带着理想老死在囚室。
▲清朝皇帝在位时间与寿命
那现在来看,光绪如果想干掉慈禧,只能找人了。
以光绪的资源,能找谁?
康有为?他正在周游世界,到处吹大牛,做生意,买房产,可没时间;
梁启超?他已经投身于教育事业,不问政治。即使有心,但当时的梁启超同样无权无势,和慈禧之间,至少隔着荣禄的武卫军、上三旗的侍卫,还有无数宫女的太监。
听说梁公的肾也不太好,还是算了吧。
隆裕皇后?武力值比光绪还弱,不但不成功,还能把光绪坑死。
▲隆裕皇后(右一)
大臣中是否有可用之人?
当年,光绪曾有过高光时刻,慈禧让权,光绪亲政。在史书的字里行间,似乎光绪每条政策,都能将大清力挽狂澜,但仔细一看会发现问题。
其中有几条:
澄清吏治、裁撤冗员;
取消旗人特权;
废八股,兴西学;
裁汰绿营。
▲清末的巡防营,就是从绿营部队中精简出来的
好家伙,一下子把朝堂官员、八旗贵族、士族大家、汉军统领得罪个遍。实权人物,谁还能为光绪卖命?光绪这政治修养,还需要再养养花培训一下,不能上来就搞人啊。
当年唐太宗干掉兄弟,吓唬老爹,是因为有秦王府一众能臣武将;
当年康熙擒了鳌拜,也是布局多年,有大臣支持,有摔跤手力挺,以皇权的名义打压嚣张的臣子。
但光绪除了郁闷啥都没有。
▲溥仪和婉容
综上,光绪不但没有实力干掉慈禧,而且因为急功近利,用力太猛,让大家更倾向于支持慈禧,而不是他。
即使他真的可以干掉慈禧,也不会拿到实权的,最多是另外一个溥仪。
以上。
光绪可不可以直接杀了慈禧?
谢谢邀请!光绪帝不可以直接杀了慈禧太后。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子不能弑母。光绪帝虽然不是慈禧所生,但是,是慈禧太后养大的,养母也是母。一国帝王,杀死母亲这是何等罪过?因此这样的事光绪帝想也没想过。然而光绪帝是否想到慈禧太后会害他?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养子也是子。光绪帝想也没想到,慈禧太后食子了。二是光绪帝没有实权,是地地道道的孤家寡人。103天的变法运动失败后,光绪帝被软禁瀛台10年,虽有皇帝之名,但无皇帝之实。慈禧太后把持朝政47年,朝中大小官员那个不怕慈禧太后,一切权利都在慈禧太后之手。光绪帝的一言一行,都在慈禧太后的掌控之中。哪个敢听光绪帝的话?哪个不怕死?包括宫女、太监、侍卫,个个都是慈禧太后的人,别说光绪帝没有杀慈禧太后的心,就是有这个心,也没杀慈禧太后的力量。据说慈禧太后派人告诉光绪帝,说什么老佛爷不行了,光绪帝听到后,表情淡然,传话人告诉慈禧太后,说什么光绪帝有欣慰感,慈禧听到后,下决心杀了光绪帝。
光绪可不可以直接杀了慈禧?
其实慈禧才是光绪最大的保护伞!
大家书本误导,以为慈禧是守旧派,顽固不化。真实历史是,满清朝廷里绝大多数官员都是守旧派,满清勋贵王族们更是绝大多数盲目排外,反对洋人的一切东西。
慈禧力排众议,坚定支持洋务派发展经济和技术,也允许了光绪搞维新。
慈禧与康梁等人的区别在于,她“稳健的改革派”,而后者是“激进的改革派”。
但是光绪识人不明,急功近利;维新派折腾过猛,乱出律令;康有为到处树敌,怪论频出;谭嗣同离间帝后,铤而走险……
维新派几乎得罪了所有人,维新的圣旨也被全国各地抵制,大小官员无所适从,民间人心浮动。
“围园杀后”这个馊主意彻底把慈禧这个“稳健的改革派”逼到了“保守派”的怀抱。
如果光绪杀了慈禧,那么本来就占有绝对优势的“守旧派”,会群起围攻,瞬间就把他生吞活剥了。
光绪可不可以直接杀了慈禧?
光绪可不可以直接杀了慈禧太后?
慈禧是个狠角色:凤在上,龙在下。光绪不是没杀慈禧,是杀不了,而慈禧分分钟可以要了他的命。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都是1908年11月死掉的,区别是光绪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光绪非正常死亡,被毒杀,慈禧太后寿终正寝;慈禧太后是光绪叫了一辈子的亲爸爸、亲阿玛、老佛爷。他是她的亲外甥又是她的亲侄子,因为他的爸爸是道光的亲兄弟,他的妈妈是慈禧的亲姐妹。所以在同治帝死后,他是最合适继承大统的人选,所以最初慈禧应该也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光绪,就当是自己的儿子来看待。
光绪从小就被接进皇宫,归慈禧抚养,四岁登基,慈禧垂帘听政,可以说他就是慈禧的傀儡木偶。慈禧是他的长辈,又是他的“嫡母”,他属于过继给道光和慈禧的,如此来继承皇位,所以从宗法上来看,慈禧具于高位;慈禧掌握实权,经营政权多年,实力庞大,从实力对比上,慈禧具有绝对优势;慈禧杀伐决断、见识手段远远超过光绪;慈禧经历内忧外患,经验远远胜于光绪;慈禧的个人魅力远远胜于光绪。。。。。。总之慈禧作为统治者远远超越光绪,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光绪年幼的时候没辙,成年后也没辙,就算大政奉还给他,他也还是一个傀儡,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一个小小政变就把他囚禁了。
最是无情帝王家,如果没有权力的争斗,那么慈禧和光绪本来应该是亲上加亲、母慈子孝的一个典范,我想最初慈禧也是朝这个方向培养的,毕竟早晚慈禧会离开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给她继续撑场面的就得是这个儿子:光绪皇帝。可是因为权力的诱惑,最终这对“母子”在一些权力熏心的人的挑拨和争斗间,离心离德了,甚至有传闻说光绪在别人的串掇下竟然找袁世凯带兵包围颐和园囚禁慈禧太后,这不是要造反,囚禁乃至杀慈禧头吗?本来慈禧对变法还是支持或者是默许的,但是到了底线的时候,她也有一帮需要维护的达官显贵,这对母子的矛盾就没办法调和了。镇压戊戌变法派,囚禁光绪到瀛台。这个时候如果光绪帝还想有所作为,那么就只能依靠亲情,可是光绪皇帝,到底是宫里长大的,人情世故仿佛到底不懂。老婆是自己“亲爸爸”的亲侄女叶赫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隆裕太后,可是他偏偏喜欢珍妃和瑾妃姐妹两个,这让慈禧太后最后的亲情都没办法照顾了!
慈禧有没有进行过最后的努力挽救呢,我个人认为她是做过努力的,首先她把光绪完全封闭在瀛台,开始的时候待遇并不是很差,看着他喜欢其他妃子,那么就把珍妃扔井里弄死,结果依然没换来光绪皇帝对那拉氏的温情,我想这个时候慈禧也就放弃了最后的努力。这个时候光绪帝的待遇就很差了,要吃没吃,要穿没穿,要住没住,要医没医,又不得见外人,可是光绪病怏怏地就是没死成,而且还说了一些对慈禧不敬的话,慈禧就想着光绪自己自生自灭在她前面,隆裕估计也住到外边了,慈禧是不会对隆裕不好的,因为隆裕一定会维护她这个亲姑姑的利益的。
我个人猜测:随着慈禧的衰老,她又得安排后事了,那就是带走光绪,到那边继续她们做亲母子,让光绪同父异母的弟弟载沣做摄政王,溥仪过继给光绪继承大统,这样统治集团内部和家族内部就达成谅解,毕竟溥仪年幼,之前的事也就盖棺定论,不能编排慈禧的不是,给光绪翻案了。所以我们才发现那么巧合的事情:光绪前脚刚走,慈禧第二天就走了,而在这个一天之间,慈禧就安排好了一切后事,这应该有预谋的,那就是慈禧早就安排好了,否则谁敢杀光绪,那可是要被灭九族的大罪。现代的考古发现,光绪皇帝确实是砒霜中毒而死。
慈禧是个狠角色:凤在上,龙在下。
光绪可不可以直接杀了慈禧?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死了,死时37岁。仅仅隔了一天,慈禧也死了,享年73岁。
2008年,经过对光绪皇帝残留的一缕头发的鉴定,证实死于砒霜中毒。这个毒到底是谁下的?有人说是慈禧所为,有人说是袁世凯干的,还有人说是李莲英做的。概率较高的,还是慈禧,毕竟,袁世凯进宫太难了,而李莲英又是慈禧跑腿的。
问题来了,光绪在位时可不可以直接杀了慈禧?
(一)慈禧不能杀。
作为皇帝,理论上来说,有理由杀掉任何一个人,甚至,没有理由也可以找理由杀掉一个人。如果光绪在戊戌变法前就把慈禧杀了,大清的命运可能会完全变得不同。
可是,慈禧不能杀。
慈禧是谁?是皇太后,相当于光绪的养母。那时讲究“百事孝为先”,不好好侍奉慈禧还能说过去,但如果把慈禧杀了,那马上会掀起滔天巨浪,光绪会被千夫所指,其后的执政之路就会崎岖难行。既然如此,还是乖乖听话为好。
从光绪的做人做事来看,虽然他反感慈禧,但感情和尊敬还是有的,毕竟,他是跟着慈禧长大的。在翁同龢等老师那里,光绪学了不少儒家之学,孝顺父母是刻到骨子里的。因此,光绪做不到杀伐果断,这点他比慈禧差得还很多。
(二)就算杀,也很难杀。
论手腕,十个光绪也不如一个慈禧。论掌控力,光绪差慈禧也实在太多。
1898年戊戌变法前,朝廷的军权,基本掌握在慈禧手里。康有为等人策划的“围园杀后”,根本实施不了。戊戌变法后,光绪被软禁,更是没有了杀慈禧的机会。
戊戌变法前,虽说慈禧已经还政于光绪了,但在主要人物的重用上,光绪还得慈禧点头。就说光绪要重用康有为进行变法,但康有为的品级只是6品官,要办的事和官职完全不符。
一句话,光绪掌握的力量,要杀慈禧太后,简直难如登天。
有人说了,可以悄悄用毒杀害。此计甚妙,但是,光绪一是过不了心理这道坎,二是慈禧的掌控力太强,宫中的耳目太多,她的人如水银般渗入了各个岗位。如此情况下,慈禧下毒杀光绪可以,而光绪下毒杀慈禧简直是天方夜谭。
(三)如果侥幸杀了慈禧,局面大概率会失控。
光绪如果侥幸用毒杀了慈禧,这还好说,局面并不会太乱,也许会平稳过度。
但是,如果光明正大地杀了慈禧,那么大清的局面大概率会失控,因为掌握重要权利的大多都是慈禧的人。慈禧如果是被光绪杀死了,哗变,造反,清君侧,推翻皇帝,都是大概率会出现的。
因此,慈禧是杀不得的。
关键是,光绪的那一帮维新派书生确实都是纸上谈兵,做不出大事。除非,光绪够沉稳,手段够高,把所谓的荣禄、刚毅、恭亲王、袁世凯、张之洞、李鸿章等能团结在其周围,那么,杀慈禧如屠狗,很利落就会干掉。但是,如果有这些人辅佐了光绪,慈禧就是个光杆子老太太,光绪还用得着杀吗?
一句话,光绪的势力比起慈禧还是太弱,杀慈禧不容易,侥幸杀了,还有可能引起局面的失控,既然如此,不如不杀。
总而言之,理论上讲,如果慈禧挡了道了,滥杀无辜了,影响了帝国发展,光绪可以杀慈禧,毕竟贵为天子,为了国家可以下手。但光绪不能杀,也杀不了,搞不好还会引起局面失控。因此,慈禧杀不得。
光绪可不可以直接杀了慈禧?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在瀛台驾崩,次日,慈禧太后在仪鸾殿去世。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大清两位最高权力者相继去世,立刻在世界引起了轰动。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一个谜团,时年38岁正值壮年的光绪帝,为何死在73岁的慈禧前面,而且时间点如此接近,是阴谋还是巧合?
把时间推回到百年后的2008年,在用法医学的手法历时5年研究之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在北京举行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会,正式宣布其死于急性砒霜中毒。
光绪死于砒霜中毒,而有能力也有动机杀他的人就是慈禧,慈禧太后在临死之前,还要带上光绪,这也恰恰说明光绪与慈禧的关系已经达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那么光绪有没有想过干掉慈禧呢?答案是有,而且不止一次。
1889年,慈禧还政于光绪,自己退居二线,在交接之前的过多铺陈下权力依然牢牢的掌握在慈禧手里。而作为一个年轻的皇帝,光绪急需展示一下自己的抱负,他与慈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不可避免。
1894年,日本蠢蠢欲动,开始了对大清的战争。光绪帝认为这是一次机会,他需要一场战争来建立自己的威望。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慈禧太后等一干老臣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
“甲午战争”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以清廷惨败告终。如果说战前的“战和”之争是光绪与慈禧的第一次交锋,那么战后的争斗才是真正的生死之争,也是光绪第一次对慈禧出刀。
战败后,慈禧太后害怕日本进一步进犯,威胁到京津,于是派李鸿章前去议和。李鸿章在日本抱着“宗社为重,边徼为轻”的宗旨,与日方草签了《马关条约》。由于该约内容苛刻,光绪帝以割地太多为由,表示对该约“不允”,拒绝签字用宝。此时,官员的谏诤和举人的上书活动风起云涌,光绪帝怀着通过迁都而与日本周旋的想法到颐和园请求慈禧太后接受这唯一可行之策,结果遭到拒绝。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光绪皇帝在战败后依然主张迁都再战,可被慈禧拒绝。如果大家认为光绪是个不畏强敌的热血皇帝,那就错了。光绪主张迁都再战,真正的目的并非战争,而是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能够把持朝政几十年,最大的依仗就是京城皇族顽固派的支持,如果迁都,光绪在新兴官员、举人的支持下,必然是虎入南山,龙归大海。慈禧的结局可想而知,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任其宰割。老谋深算的慈禧一眼看出了光绪的心思,所以断然拒绝。
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第二次针锋相对、剑拔弩张出现在“戊戌变法”时期,大家应该比较熟悉。
从新政诏令颁布始,就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势力的阻碍,并且他们预谋着对朝局的掌控。光绪帝无奈,同意了康有为等人谋划的兵围颐和园捕杀慈禧太后的行动。可惜这一行动因为袁世凯的告密,被慈禧太后提前得知。慈禧太后深夜从颐和园还宫。次日凌晨,宣布重新训政,并下令逮捕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接着囚光绪帝于瀛台涵元殿。
两次交锋都以光绪的失败告终,其实光绪对慈禧最大的优势就是年龄。对付慈禧最好的方法就是“拖”,做一个听话、孝顺的“好皇帝”,拖到慈禧死为止,到时何愁江山不是他的,只能说他太急了,太不懂韬光养晦了,只是一个被高估了的平庸皇帝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