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经历过哪些和方言有关的趣事?
侄子喊我“二爹”,差点误了婚事!
16年前的腊月26,这是我和女朋友两家看好的日子,那一天准备结婚。当时完全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腊月26这一天的到来“了。
我女朋友是湖南人,我是河南人。我和女朋友都在煤炭部的一家北京基地工作。
在腊月22那天,侄子从西安一所大学放假过来,他的任务是到时候做伴郎。我到西客站把他接到家里。到了家里,推门一看,女朋友已经在我那里了,正在忙着粘贴喜字。侄子赶紧和我女朋友打招呼,此时仍然按照“阿姨”来称呼。女朋友看来也很高兴,侄子就也在一边很有眼色地帮忙干活。
我给女朋友和侄子各端来一杯水,侄子赶紧对我说:“二爹,你也歇歇吧。”
女朋友听了,愣了一下,又追问一句,我侄子就又重复了一句:“二爹啊!”
女朋友顿时脸色大变,手中东西一推,哐当一声开门走了。
我和侄子面面相觑。我根本想不通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因为身体不舒服?难道是要上厕所?她完全可以在这里啊。赶我追到楼下,她已经骑着自行车走远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去西客站接侄子,她知道;我让侄子做伴郎,她同意的;侄子见面给她打招呼,她笑容满面;侄子帮他喜字,她很高兴啊。几乎没有一个地方有瑕疵啊。
忽然我明白过来了,赶紧给女朋友打电话,她关机。这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啊!
半个钟头后,门铃响了。原来是女朋友的父亲让我下楼。我听见声音不对,赶紧抓过棉袄,趿拉着拖鞋,赶紧下楼了。
女朋友的父亲一见我面,就厉声问道:“现在楼上那到底是你侄子还是你儿子啊?”
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下意识问:“咋了?我侄子啊!”
“你侄子?他咋问你喊爹啊?如果真是你儿子,这婚事就不用再办了!你要实话实说!”
“不是爹!是二爹!”
“那不一样?”
“那能一样?喊爹说明他是我儿子,喊二爹说明他是我侄子!”
“慧慧说,你侄子长得可和你一样。”
“我侄子怎么能和我长得不一样啊?我和他爹是亲兄弟啊。有基因啊。”
“听说你们那里都是什么拉边套什么的。是不是因为这个,他才称呼二爹啊?“
“这样吧,你给我大哥或三弟打个电话问问吧。“
“问问?哪个才算是你侄子的爹啊?“
“我三弟是我侄子的爹。“
“那我问问你大哥吧!“
女朋友他父亲是单位的政工师,知道怎么问我大哥,知道怎么套出真话来。
我拨通了大哥的手机。他开始询问我哥我们老家的称呼问题,说自家想做些民俗调查。
我大哥说,在我们南阳老家那一片地方,兄弟们关系都很亲,所以孩子们称呼父亲的兄弟们就叫大爹,二爹,三爹,以此类推;孩子们称呼父亲的媳妇们就叫大妈,二妈,三妈,以此类推。不像其他地方,称呼“叔叔”。我们那里根本没有听说过什么“拉边套“,听说陕西有些省份有吧。
事问清了,婚事照常进行。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插曲。
原来如此!
虚惊一场。
你经历过哪些和方言有关的趣事?
八十年代,我在一个建筑公司工作,工地有外包劳务的陕西西部劳务队。那时候,人们润手都用“棒棒油”,劳务队的几个小姑娘到一个国营商场去买,商场里的售货员事不多,几个人集中在一起谝闲传,姑娘们看好了就过去叫售货员,说要买“杠郎油”,售货员听了说:“没有”。几个小姑娘还以为售货员没听清,又说了一次要买“杠郎油”,售货员不耐烦了,“告诉你了,说没有没有,没听见啊”?姑娘们不愿意了,明明那里摆着,却说没有,就是看不起农村人,为此就吵了起来。主任在办公室听见外边吵声,出来问怎么回事?姑娘们一口方言,说了来龙去脉,主任笑笑,说让领过去看看,售货员一看是“棒棒油”。不吵了,都是方言惹的祸。
你经历过哪些和方言有关的趣事?
中国56个民族有56种语言,每个民族又有不同的语言,每个民族的每个地方又有不同的方言,像我们这里的方言可多啦,祖父叫爹爹,祖母叫南南,爸爸叫牙,妈妈叫羊,姑姑叫姑娘,舅舅叫丑亚,男孩叫啧几,女孩叫妹几,青蛙叫麻怪,蝌蚪叫秧卖怪,狗叫脚,鸭子叫耶,虾子叫哈子,丝瓜叫红线瓜,茄子叫恰瓜,豆角叫吼钙,听到这些方言要您笑掉牙齿。
最搞笑的在后头呢?有次暑假我带着儿子去广州,因为路途遥远,那时我们还没私家车必须坐火车,到了火车站,哇塞!人山人海,“各位乘客,请带好您的行李,列车马上到站了”,大家做好充分准备上车,“呜—呜—呜”,火车来了,大门一开,乘客蜂拥而至,“呜—呜—呜”,车开动了,突然车上有个妇女大声呼喊:“我的孩子掉了,我的孩子掉了,我的孩子掉了”,大家蒙了,明明她手上牵着两个孩子,怎么她还有3个孩子吗?列车长马上赶来,想紧急呼救,发现她的脚上只穿着一只鞋,大家也朝着列车长的视线望去,忽然明白了,原来是她的鞋子掉了,
搞笑不搞笑?
你经历过哪些和方言有关的趣事?
17岁那年从吉林回到祖籍地山东继续求学,我在原来的学校是学霸的。结果到了新学校上第一节课傻眼了,明明老师在黑板上写的语文课的板书,我一句话愣是没听懂,以为老师上的英语课呢!云里雾里了一节课。发现这个语言困难以后 我用一个月的时间克服当地的方言困难,终于没落下学习,每天凌晨2点睡觉,早上5点起床,终于把初中三年的课程追上了。你知道了到了山东才知道两地的课本不一样啊![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不过经过努力进入班级前5名,给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吓一跳。在他们印象里东北回来的学生没有一个能有这么好成绩的[呲牙][呲牙]
中考年级前几名顺利考入山东警察学校。[比心][比心]
你经历过哪些和方言有关的趣事?
感谢邀请。我是贵州兴义人,看到提问,我一下在我脑海里,突然就想起来了许多家乡“土话”,十分有趣。如最容易说的方言:
说去什么地方,那里人就说“克哪里”?
问时间长不长,土话是“一哈哈”。
喊你转过身来,他们说“车过来”。
如果你事情办砸了,他们就会说“哦货,打道了”,
如果一个人犯法了,那里人会说“捡家园咯”。
形容一个人穿戴规规矩矩,他们就很简单地形容说“周正”。
比喻一个女孩很漂亮,他们就说“火儿晃得狠”!
一件事需要很短时间完成,他们就说“一法式”。
形容一个人的苦脸,于是就说“鬼眯屎眼的”。
说一个人长时间不走了,就说“焊到起”。
形容一个人很懒,他们就说“杀起一个二偏孩”。
想一个问题时,他们就说“默道起”。
大人训不听话的孩子时,大人就会吼道“慢点我爪你两偏脚嘞”
叫你注意脚下的路时,他会提醒你“不要打道起”!
如果有个人被抓,他们就说“兆了兆了”。
一个人出苦力,他们就说“掌笨”。
如果一个事情不好办,就说这个事情“老火得狠”!
说一件事情得和稀泥,他们就说“算了打罗喝”。
如果这个人心狠手辣,他们就形容“刮毒得狠”。
形容一个人面色不好,说你“青格狼当”。
一件事情要办彻底,他们就说“杀各”。
非常非常多,由于长期不在那里生活了,许多许多“土话”都想不起来了。
你经历过哪些和方言有关的趣事?
一句方言,听懂了可能是个笑话,听不懂,可能就是个误会
就拿上次的一次聚会说起吧。
小李因为工作关系,最近结识了一个南方的朋友,这个朋友是招商引资过来的,在我们当地一家陶瓷厂当会计,因为有业务上的往来,二人很快熟络起来,经常在一起吃饭、玩耍,可谓相见恨晚。
小李性格外向,平时大大咧咧,喜欢开玩笑,他的朋友对此也很认可,觉得非常的合拍。
一天,小李的朋友找到小李,说他的老板(姓张,也是南方人)想要安排安排小李,求他在当地帮着办点事。小李是个热心肠的人,爽快的答应了。
求人办事,当然安排的要有场面,档次要上去。张老板将宴席安排在当地一家非常有名气的大酒店。
和小李同去的还有一个他的好哥们儿,大家互相认识后落座。开始上菜了,四个人,足足要了八个菜。
小李拿起筷子,还没吃,说了一句:“这菜挺硬啊”。
张老板一听,不对啊,今天点这些菜也没有硬的啊,再说了,你这也没动口呢,怎么就说硬呢?赶紧回话到:“不好意思啦,李老弟看看哪道菜硬,咱们可以换,或者再要两个软点儿的”。
小李和哥们儿听到后,哈哈大笑,给张老板和小李的朋友笑毛了,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小李的哥们儿赶紧解释到:“张老板别听他胡说,小李扒瞎呢,他说的“硬”就是说明这菜太丰盛了”。
张老板长舒了一口气,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随后喊了声服务员。
服务员进来后,张老板说“你这里的虾都怎么做的,再来一个虾”。
小李赶紧说:“够了够了,这么多菜,还要什么虾啊?”
张老板说:“你这个哥们儿不是说你要扒虾吗?”
小李这哥们儿可乐屁了,赶紧解释此“扒瞎”非彼“扒虾”,就是胡说的意思。
这饭还没有吃到嘴呢,笑都笑饱了。
用饭至一半的时候,由于喝了啤酒,小李尿急,起身去卫生间,因为之前方言出了笑话,小李想继续活跃一下气氛,说了句:“你们先喝着,我得去趟猫楼”。
这句话又给张老板整五迷三道儿的了,以为这“猫楼”是什么地方呢,赶紧说:“这地方远不,用我的司机送你去吧”……
你们说说,小李和他这哥们儿,是不是静引儿地逗人家张老板呢[捂脸][捂脸][捂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