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心目中的十大二战名将都有谁?
我个人觉着吧,既然题目设定为二战时期,那么再把我军若干名将算进名单里去,已经未必是赞美而是有意嘲讽了,因为在日本投降之前,八路军和新四军都不具备跟敌人进行大兵团作战的实力和能力,还不能产生世界闻名的战将。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虽然打得非常出色,可那毕竟是1945年以后发生的战争,跟第二次世界大战无关。
(蒙哥马利)
因此讨论这个问题,还得去二战时期几个主要军事强国的军队中落实名单,并且“名将”这个词的定义还需要理性一些,所谓名将那必须是名声在外,却不代表军事指挥能力的真实排名,尤其是处在同一阵营不可能发生交手的情况下,更难判断孰高孰低。比如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笔者对其战术水平和战役组织从不看好,但是你却必须把他列入名单之中,因为人家确实“有名”。
另外在讨论名将的过程中,就得抛开政治立场,德日法西斯军队能够在二战初期猖獗一时,显然军队的战斗力和高级军官的指挥能力是不容低估的,否则道理上说不通。所以去掉意大利军队这个打酱油的角色之外,德国和日本都应该有高级将领上榜,而在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其实只有美、英、苏三国的将领能够入选,毕竟军队体量和二战贡献在那摆着。
(古德里安)
1、“闪击英雄”古德里安。
德国陆军大将,把古德里安排在名单第一位,是因为他对战争的影响时间最早,1934年他就已经组建了德军第一批装甲师,同时倡导和完善了关于“闪击战”的理论。在希特勒的支持下,使德军的坦克运用和战术思想遥遥领先于欧洲各国,进而在二战爆发后,使德军迅速打垮了波兰、法国,同时也重创了英国和苏联,古德里安则亲率装甲部队参与了上述作战行动,从第19装甲军长到第2装甲集群司令,战果堪称辉煌。
2、“闪电伯爵”曼施坦因。
德国陆军元帅,说起曼施坦因的战略眼光和参谋水平,当然以1940年实施的西欧战役《黄色计划》为标志,也就是加强版的“曼施坦因计划”。作为普鲁士军团官的传统军官代表,曼施坦因的职务从第56装甲军长、第11集团军总司令、顿和集团军群总司令再到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成为德军在东线战场的主力战将,并且也给苏军造成了巨大损失,大家比较熟悉,不浪费笔墨。
(曼施坦因)
3、“沙漠之狐”隆美尔。
德国陆军元帅,希特勒大本营警卫营长出身,西欧战役时不过才是个第7装甲师师长,但是调任北非给了他扬名立万的机会。从1941年到1942年的晚些时候,隆美尔以区区三到四个师的德军辅以意大利军队,给数量优势的北非英军以重创,差一点让德国坦克冲进开罗,确实是个战术大师。两年半的时间里,隆美尔的军衔从中将升到了陆军元帅,1944年元旦转任大西洋防线的主力部队“B集团军群总司令”,这也是他最高的军职。
4、“防守大师”莫德尔。
德国陆军元帅,这也是一个成名较晚的德军将领,苏德战争爆发时仅仅还是个第3装甲师师长,但是其卓越的防御能力和善于搜罗和运用预备队的水准,使其在德军转入战略防御期后作用非常突出。1944年莫德尔封帅,他率部在东西两线的拼命顽抗,极大消耗了苏军和盟军的兵力,也拖延了法西斯德国灭亡的时间,从纯军事角度来看,确实是一个优秀的战术人才。
(朱可夫)
5、“猎狐手”蒙哥马利。
英国陆军元帅,把古怪的“蒙蒂”列为第五名,那是因为英国参战较早,并且蒙哥马利的成名之战,以及被英军高层所注意到的战场表现,其实是早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期间,时任英军第3师师长的蒙哥马利没有惊慌失措,一边抵抗德军推进一边有序撤退,成为英国远征军当中的佼佼者。然后一路升迁,从第5军军长、第12军军长到军区司令,一直到出任北非英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并终于在阿拉曼终结了隆美尔的不败神话。
6、“胜利之神”朱可夫。
苏联元帅,成名于跟日本人交手的1939年诺门坎战役,从此受到斯大林的重视而平步青云,从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一路升为最高统帅部副统帅,成为苏德战争中的“救火队员”。他指挥的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会战,都是以先死守再反攻的战法,扭转了苏军几乎崩溃的战线,成为苏德战场的关键节点,因此他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主要功臣之一,也可以称为二战苏军的代表性人物。
(科涅夫)
7、“进攻之王”科涅夫。
苏联元帅,科涅夫在苏德战争爆发时运气并不太好,差点因为西方面军的崩溃而被枪决,但是终于保住了一条命。在随后的战争中证明大兵团指挥能力并不弱,因此兵权日重,尤其是他出身炮兵且擅长在战役发起之前组织猛烈的火力压制,在苏军转入大反攻后连续有上佳表现,被誉为“进攻之王”。他和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并称为“苏联陆军三驾马车”,考虑到名额和名气的问题,罗科索夫斯基暂时未能上榜。
8、“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倒是属于大器晚成的将军,几年时间从一名陆军中校窜升为五星上将,一方面是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的鼎力提携,另一方面也确有过人之初。他非常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以及把握美英两国军队的合作方式,某种意义上,他其实是马歇尔在欧洲前线的化身和代言人,作为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成功领导实施了诺曼底登陆战役,虽然他作为政治家的能力恐怕要高于军事家的角色,但是对二战胜利的贡献和在盟军中的知名度,那还是无与伦比的。
9、“血胆将军”巴顿。
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他组建和训练了二战美军的第一个装甲师,是美军为数不多的坦克运用高手,脾气暴躁但作风硬朗。无论是西西里、诺曼底、阿登还是渡过莱茵河杀入德国本土,美军的胜利大多依靠强大的空地火力、巨大的后勤能力和精良的武器装备,高级将领的指挥能力普遍一般。而巴顿则是其中的另类,对于战场的敏感程度和战机的把握,还是相当可以的,若非性格因素,他本来可以有更高的军职,所以美军也是大肆吹嘘,名气很大。
(艾森豪威尔)
10、“军国赌徒”山本五十六。
日本海军元帅(追晋),二战时期日本陆军虽然在国内高层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陆军真心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对手,无非是欺负欺负亚洲的各农业国罢了。但是在太平洋战场上,海军毕竟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且还能跟美国海军掰掰手腕,这才是山本五十六上榜的理由,因为陆军在太平洋上基本就是靠玉碎和剖腹跟美国人玩命,没有什么战略战术可言。反倒是山本敢于突袭夏威夷,让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猖狂了一年多,算是有点本事。
汇总下来,在个人心目中的二战十大名将中,比例分配是德国四位、苏联二位、美国二位、英国和日本各一位,其实还是有些讲究的,这个比例基本反映了几个主要军事强国的军队水平和整体素质。比如德国是被美英苏共同打垮的,而日本干脆顶不住美国一家在太平洋上的高歌猛进,说明德军的整体素质确实不低,能够在十大名将中占据四席,还是比较合理的,
(山本五十六)
你们心目中的十大二战名将都有谁?
我觉得,我们心目中十大二战名将有,蒙哥马利,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尔,莫德尔,朱可夫,豪威尔,巴顿,科涅夫,山本五十六,这些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十大二战名将[赞][赞][赞][赞][赞][赞][赞][赞][红包][红包][红包][红包][红包][红包][红包][红包][红包][红包][红包][红包][红包]
你们心目中的十大二战名将都有谁?
一,苏联朱可夫,二,美国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三,美国尼米兹,四,德国隆美尔,五,曼施坦因,六,德国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七,日本山本五十六,八,美国麦克阿瑟,九,美国蒙哥马利,十,美国巴顿。
你们心目中的十大二战名将都有谁?
1、彭德怀 本来就以勇武著称,“百团大战”等一系列大的八路军对日战役就是他指挥的,朱总司令在建军前期贡献大,以后没有指挥大的战役了。
2、白崇禧 外号“小诸葛”国军将领中最厉害的角色,智囊人物,上将军衔,1926年北伐中曾经一直从广东打到北平,战功卓著,二战正面战场几乎都有他的出谋划策了,“血战台儿庄”就是他指挥的。
3、德国“闪电战”三杰隆美尔、古德里安、龙德施泰德元帅,“闪电战”的发明者和杰出的军事实践者。
4、艾森豪威尔 美国五星上将,盟军最高统帅,一路指挥盟军从英国打到德国柏林。
5、冈村宁次 被彭总称为最难对付的日军将领,抗日中后期他是日军驻华最高司令官,正面战场的大战役日军方面都有他的指挥,华北战场的“三光政策”也是他发明的,即是恶魔,也是厉害的军事家了。
6、山本五十六 日本海军大将,成功的策划和实施了偷袭珍珠港,使日军取得了太平洋战场的霸权。
7、蒙哥马利 英国元帅,曾经打败“沙漠之狐”隆美尔。
8、朱可夫 苏联红军的实际最高指挥者,列宁格勒战役就是他指挥的。
你们心目中的十大二战名将都有谁?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场人祸浩劫。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伤痛,以纳粹德国为首的轴心国挑起了这场战争,而其余国家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与前者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以战止战赢得了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胜利。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无论是侵略方还是反侵略方都涌现出了大量的杰出将领。正如莎士比亚的名言:“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不同的人心目中对十大名将的人选也各不相同。
在肥鹅看来,苏德战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主要的战场之一,是一个名将辈出让他们尽情施展指挥才华的舞台。接下来我想说说我心目中的一位名将——伊万·米哈伊洛维奇·奇斯佳科夫上将。
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时,奇斯佳科夫的军衔还只是上校,当时他也没有立即奔赴前线作战,而是在总参谋部学院速成班学习。
学成毕业后,拥有20余年步兵部队服役经验的他,于1941年12月的第一天被任命为太平洋水兵独立旅旅长,捍卫苏联的首都莫斯科。当时海军独立陆战第64旅隶属于安德烈·弗拉索夫少将指挥的第20集团军,并且在首都的北面完成集结。白拉斯特、尼科利斯科耶、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和沃洛科拉姆斯克——在西方面军反攻阶段里,海军陆战第64旅的前进的路途虽然短暂,但速度非常迅猛。当坦克搭载着水兵们冲入敌人的阵地时,奇斯佳科夫通常亲自率领他的先头滑雪支队参加攻击。为了表彰参加莫斯科会战的海军陆战旅和它的旅长,1942年1月,他们被双双授予了红旗勋章。
1942年1月17日,奇斯佳科夫晋升少将。
在莫斯科郊外那场历史性的野外激战中(1942年1月至1942年4月),奇斯佳科夫担任潘菲洛夫近卫步兵第8师(该师先后隶属于西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师长。
1942年4月,他被任命为加里宁方面军突击第3集团军近卫步兵第2军的军长,率部参加了霍尔姆市地区的激战。
1942年9月,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将奇斯佳科夫少将派往顿河畔,担任顿河方面军近卫第1集团军司令员。同年10月,调任顿河方面军第21集团军司令员。他的部队在天王星战役期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42年11月19日早晨,在长时间的炮火准备后,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的部队发起了攻势。作为参战者之一的第21集团军,按照奇斯佳科夫早已拟定好的作战计划,在克列特斯科耶车站地区投入了突破机动集群——坦克军和骑兵军。他们迅速奔向顿河畔的卡拉奇市,在这里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部队会师。使斯大林格勒周围的敌军集群被包了饺子。与此同时,第21集团军的其他部队迂回到自己包围圈的外围,突然出现在法西斯的第2军(有1万士兵)面前,击败并俘获了它。奇斯佳科夫将军的第21集团军坚守住了己方阵地,将敌军斯大林格勒集群围困住,使后者陷入斯大林格勒泥潭之中寸步难行。
对于奇斯佳科夫将军而言,1943年1月份的那一天是斯大林格勒会战中最高潮的时刻,当他的部队抵达红色十月镇,紧接着抵达马马耶夫岗时,与在斯大林格勒浴血奋战了近200个日夜的英雄部队——第62集团军的军人们会师的那一刻。
1943年1月18日,奇斯佳科夫晋升中将。
由于第21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周边奋勇杀敌的过程中的出色表现,1943年4月,该集团军被更名为近卫第6集团军。奇斯佳科夫亲眼见证了这支英雄部队所经历的众多重要战役。它们中的第一场就是1943年3月的哈尔科夫防御战役。
在库尔斯克凸出部的50天激战中,奇斯佳科夫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指挥才华和勇气。在库尔斯克凸出部的南部正面,近卫第6集团军承受着敌军大规模力量的主要打击。帝国师、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骷髅师和维京师这几支德军精锐装甲师以及饱经风霜的德军第4航空队,对近卫第6集团军的阵地发起了猛攻。奇斯佳科夫集团军的战士们拼死坚守阵地。但法西斯分子们还是在发动攻势的前几天里,突入近卫第6集团军阵地内20—25公里。尽管如此,但是在通往库尔斯克的路途中第一个重要的居民点——奥博扬市,由于第二梯队中的坦克第1集团军(由卡图科夫将军指挥)事先将麾下坦克埋入地下,作为固定防御炮台使用,德军未能攻破此地。奇斯佳科夫和卡图科夫组织的坚固防御,使敌人的攻势止步于此。而随后敌人被迫改变突击方向,导致在普罗霍夫卡周边近卫第6集团军的阵地上,爆发了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坦克遭遇战,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罗特米斯特罗夫坦克兵中将指挥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与奇斯佳科夫的近卫第6集团军一起,最终击败了希特勒的大规模装甲集群(赫尔曼·霍特的突击集团)。
在此之后,近卫第6集团军在鲁缅采沃战役期间,再次被部署在了沃罗涅日方面军的主攻方向。在为期5天的战斗中,该集团军的部队向前推进了100公里,解放了博戈杜霍夫市。奇斯佳科夫旋即将自己的指挥所移到了此处,并调动部队迂回到哈尔科夫。1943年8月23日,哈尔科夫市被解放了。
1943年10月,近卫第6集团军被编入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并参加了新索科利尼基和戈罗多克周边的战斗。奇斯佳科夫指挥的近卫第6集团军在1944年夏季的巴格拉季昂攻势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当时,该集团军作为巴格拉米扬将军的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突击集群,在维捷布斯克—列佩利方向发起了攻势。
1944年6月22日进攻首日当天,近卫第6集团军麾下的步兵第22军就突入法西斯防御纵深9公里。当天夜里,奇斯佳科夫又将该集团军的第二梯队投入到了战斗中。近卫第6集团军的部队利用筏子、舢板和大圆桶渡过了西德维纳河,迅速在该河对岸建立了桥头堡,为接下来进攻乌沙奇、波洛茨克和随后的陶格夫匹尔斯奠定了基础。1944年7月4日,该集团军在猛攻下解放了波洛茨克市。
为了表彰伊万·米哈伊洛维奇·奇斯佳科夫上将在抗击德国侵略者的前线战斗中,出色的完成了上级交代的战斗任务,并彰显出了勇气和英雄主义精神,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于1944年7月22日下令授予他苏联英雄称号,同时还授予他列宁勋章和金星奖章(编号4159)。
在此之后,奇斯佳科夫上将(于1944年6月28日晋升)继续指挥着近卫第6集团军,该集团军在其他部队的配合下,将法西斯占领者从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的许多城市和村庄中驱逐出去。该集团军的部队,在希奥利艾进攻战役和波罗的海沿岸进攻战役的行动中表现出色,在解放希奥利艾、泰尔希艾和梅梅尔的战斗中表现的尤为突出。1944年11月,奇斯佳科夫率部参加了将德军北方集群部队封锁在库尔兰半岛的行动。
1945年春,奇斯佳科夫上将被任命为远东第1方面军第25集团军司令员。根据雅尔塔会议上的决议精神,苏军于1945年8月9日深夜,敲响了日本关东军的丧钟,奇斯佳科夫的第25集团军俨然在进攻序列之中。
奇斯佳科夫率部暗中迂回并包围了关东军在中国东北构筑的防御支撑点东宁筑垒地域。战斗打响的首日,第25集团军的部队就突破了敌军的防线,并向纵深推进了12公里。该集团军的南面集群,克服了日军长期构筑的防御体系,渡过了两条河流,攻克了北朝鲜的城市清津。
在该集团军英勇的战士们的猛攻之下,日本关东军毫无招架能力。不久,他们攻克了汪清市。与此同时,第25集团军的部队与苏联海军登陆部队一起,占领了咸兴地区的大型海军基地——元山港和罗津港。
在历经10天的战斗后,日本关东军在苏联3个方面军的打击下投降了。 奇斯佳科夫的部队于8月24日抵达三八线…….
战后岁月
战争结束后,奇斯佳科夫上将继续担任第25集团军司令员。1945年10月,调任远东苏军其他部队的司令员。1947年,他被任命为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员;1948年,担任第28集团军司令员;1949年毕业于伏罗希洛夫高等军事学院的高级速成班。同年被任命为苏军驻德集群的近卫第8集团军司令员。1954年,调任外高加索军区副司令员。
1957年,被任命为苏联国防部总监察组陆军总监。1968年,奇斯佳科夫退役。
他曾当选第2届(1946—1950年)和第4届(1954—1958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
1979年3月7日,奇斯佳科夫在莫斯科与世长辞。死后被安葬在新圣女公墓中。
莫斯科新圣女公墓中的奇斯佳科夫上将墓地
各位看官如果觉得肥鹅回答得还行,不妨顺手点个“赞”,肥鹅保证绝不会让您吃亏。
你们心目中的十大二战名将都有谁?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也想参与。
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军事爱好者每个人眼里喜爱的将帅都不一样,连军事专家、军事史学家眼里也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的标准不同嘛!
仅从战争艺术和指挥能力来说,我对二战名将的标准是这样的:
1、有独树一帜的战争创新能力、手段和理论贡献
2、指挥能力出众,多次亲自指挥过某个方面具有决定性的战役,并取得过重大胜利
3、进攻与防守能力同样出色,灵活而富有创新性,经常出现在最关键的地方,解决最艰难的问题
4、个性突出,有独特的个人魅力
为此:我心目中的二战十大名将为:(排名不分先后)
1、朱可夫
2、古德里安
3、曼施泰因
4、罗科索夫斯基
5、尼米兹
6、华西列夫斯基
7、隆美尔
8、巴顿
9、邓尼茨
10、山本五十六
当然,二战是世界军事历史上,战争艺术最辉煌的时期,产生了很多著名的将帅:如莫德尔、凯塞林在单一个别战役中,战绩相当稳定,能力突出,但没有在决定性战略方向上起主导作用。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属于帅才,更强于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麦克阿瑟也不错,发明了蛙跳战术,但个人不太喜欢,有点好大喜攻。苏联科涅夫的进攻艺术,龙德施泰德的厚重老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