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痛击我的队友,保护我的敌人”的案例?

据说素以不苟言笑著称的林彪,在战争年代有据可查的大发雷霆只有三次,除了解放战争初期的四平保卫战失利后、大怒掀了李大烧锅的酒桌算第三次外,前面二次都发生在长征期间。既然是急火攻心的大怒,则必然是军情如火的危急时刻,第一次是湘江血战,眼见着红一军团的巨大牺牲而中央纵队的缓缓而行;第二次是在金沙江畔,林彪在电话里大骂红1师师长李聚奎。

实际上在四渡赤水之后,中央红军并没有完全摆脱几十万敌人的战略包围,于是红军南渡乌江直扑贵阳,把坐镇这里指挥的老蒋弄得手忙脚乱,此时中革军委尚无入滇的打算,而是准备在贵阳虚晃一枪后,转兵到黔西南地区建立根据地。然而在老蒋的百般催促下,滇军孙渡纵队昼夜兼程到达贵阳附近,主力亦在黔西南完成展开,因此这一计划已然行不通了。

关键时刻,红三军团彭杨首长、红一军团林聂首长均提出了立即入滇的建议,尤其是林彪聂荣臻的方案最具前瞻性:“野战军应立即变更原定战略,先敌占领东川,经东川渡过金沙江入川,与四方面军会合”。中心意思是马上转道滇北,尽管在地图上看来这是“北辕南辙”,但是可以通过迂回然后渡江北上,继续寻求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中革军委原则上同意了这个大胆的建议,红军各部随即火速开入云南,其中林彪的红一军团先向昆明方向佯攻,弄得龙云神经高度紧张之后,迅即掉头北上,先头部队于1935年5月4日赶到金沙江畔的龙街渡。结果李聚奎的红1师忙活了两天,仍然未能在水流湍急的金沙江上把浮桥架起来,此师林彪在军团部打来了电话催问。

李聚奎刚想汇报情况就被火急火燎的军团长打断了:“你不要讲情况了,干脆回答我,部队什么时候能过江”?红军师长这两天都快急疯了,现在上级又不听自己解释,当时也火了:“要是干脆回答的话,那桥架不起来,部队什么时候也过不了江”!后面的结果非常清晰,林彪当然在电话里破口大骂,没办法,十万火急,后面几十万中央军和滇军追着呢!

中央军的追剿军司令薛岳却有一明一暗两个任务,明的当然是追击红军,暗的则是要解除“云南王”龙云在昆明的统治,完成杨永泰制订的借追击红军而同时实施的“削藩计”。所以薛岳的部队紧跟红一军团的脚步向昆明火速推进,大约晚于红军7到10日的行程,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龙云突然意识到了迫在眉睫的危险,因为黔军王家烈就是前车之鉴。

于是滇军变卦了,坚决阻止中央军进入昆明,刚刚被老蒋晋升为中将的孙渡率兵回到昆明以后,立即被龙云叫到官邸内一顿臭骂!为了在军事上显示出强硬一面,在昆明以东地区,滇军迎头痛击了薛岳的先头部队,并将其前卫两个连全部缴械,中央军各部被迫停止前进,而滇军事后连称“误会”。老蒋来电表示,入滇的中央军两个纵队可由龙云统一指挥,后者坚决推辞就是不上钩。

薛岳无奈,只好带着少数亲随前往昆明交涉,这时候龙云又表示出“滑”的一面,不仅举行盛大欢迎仪式和宴会,还以甜言蜜语安抚薛岳,更借着酒劲与薛岳换贴结为盟兄弟,让薛伯陵楞是无计可施。同时龙云对云南地方控制的严密程度远超王家烈,各县各镇均接到严令:“固守县城,擅离职守者以军法论处”!

那个意思就是说,云南东部和北部的各县驻军与民团,既不能放红军过去也不能允许中央军通过,谁弃城砍谁的脑袋(最后真杀了好几个),这就严重迟滞了薛岳所部的行军速度,因为蒋军必须依赖公路而不愿意翻山追击。薛岳在昆明扯皮数日,终于发现秘密任务是不可能完成了,遂表态中央军肯定不入昆明,将马上转向金沙江追击红军。

龙云再次表态“决遵中央号令”,然后盟兄盟弟假惺惺握手惜别,滇军攻击中央军的小事件当然也不了了之。而就在龙云和薛岳斗智斗勇的时候,中央红军已经抢占了金沙江畔的龙街渡、洪门渡和皎平渡等三个渡口,尽管一军团在龙街渡、三军团在洪门渡架桥均告失败,但是刘帅亲自指挥的先遣队却在皎平渡找到了六条船!

于是所有三万多红军全部向皎平渡集中,从5月4日到5月9日,以六天时间和六艘船全部渡过金沙江,在江北又打垮了川军刘元塘部的阻击,胜利踏上北进的道路,也终于甩开了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是长征中最精彩最激烈的一段战斗历程。1935年5月16日,姗姗来迟的薛岳大军到达金沙江南岸,所能做的也只是望江兴叹了。

而龙云和滇军为了自身利益痛击“队友”中央军的行动,在客观上也起到了掩护红军北渡金沙江的作用,为红军顺利摆脱薛岳的追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历史上有哪些“痛击我的队友,保护我的敌人”的案例?

青岩来答。

要问历史上有哪些“痛击我的队友,保护我的敌人”的案例。南京国民政府的蒋委员长如果排第二,那就没有人能排第一。

炮制《田中奏折》的日本首相 田中义一

野心勃勃的日本侵略者是中国最大的敌人。

早在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就将早已制定好的侵华计划草案提交给昭和天皇审阅,史称《田中奏折》。他在奏折中提出了:

第一条,确立以东北三省为侵略扩张基地的战略。

“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东北。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倘中国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则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

第二条,歪曲历史,否认中国对满蒙之主权。

“所谓东北,依历史,非中国之领土,亦非中国之特殊区域”“中国此后如有机会时,必须阐明其东北领土权之真相与世界知道;待有机会时,以得寸进尺方法而进入内外蒙,以新其大陆。”

第三条,提出要尽力扩大日本在满蒙的权益。

包括铁路经营权、土地所有权和交通、商贸、金融权,以及在东北政府、军队设日本顾问或教官。

第四条,确定美、苏将会是日本占领中国最大的障碍。

“然欲以铁与血主义实保中国东北三省,则第三国之阿美利加必受中国以夷制夷之煽动起来而制我,斯时也,我之对美角逐势不容辞”“将来欲制中国,必以打击美国势力,为先决问题”“中国为独立计,不得不与美一战”“将来在东北地区必与苏联冲突。”

第五条,设立拓殖省

拟设立拓殖省,使其专管侵略中国东北事项,特别要以掌管台湾、朝鲜、库页岛为名,而实际上以对中国东北扩张为目的,这样,可以蒙混世界的耳目,并防止暴露国内的不统一。

日军占领沈阳城

日本人终于对中国的东三省“动手”了。

1931年9月18日夜,在班恒征四郎和石原莞尔的精心策划下,日本关东军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路轨炸毁,并嫁祸给中国军队。次日,日军以此为借口,以300人的兵力开始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这就是著名的“九一八事变”。而南京国民政府不思抵抗日本人的侵略,却将所有的砝码都压在了那个软弱的“国联”身上,严令东北军对于日军的侵略行为不得抵抗。在随后的4个月时间里,20万装备精良的东北军被2.5万日本关东军赶出了关外。

我们在来看看南京国民政府又是什么论调?

1932年2月,东北全部沦陷,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广大的爱国人士纷纷站了出来高声疾呼,全国人民应该团结在一起抵抗日寇的残暴侵略。

面对人民的压力,老蒋坐不住了。1931年7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在南昌行营发表的《告全国同胞书》。其中摘要为:“赤匪军阀叛徒,与帝国主义者联合进攻,生死存亡,间不容发之秋,自应以卧薪尝胆之精神,作安内攘外之奋斗。此次若无粤中叛变,则朝鲜惨案,必无由而生,法权收回问题,亦早已解决,不平等条约,取消自无疑义。故不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逆粤,完成国家之统一,则不能攘外。”

对于这段话大家可以简单了理解为:面对日本人的侵略,南京国民政府无论用军事方式解决,或用外交方式解决,都要国家先完成统一才能成功。所以不统一,就不能谈言战还是言和。国民党首要任务是稳定国内局势,集中力量“剿灭”自己的同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然后在考虑如何解决日本人的侵略问题。(面对这种逻辑,我真是无语。日本人都打上门了,国民党却还将仅有的一点国力都用在发动内战搞独裁上。这摆明了是在给日本人帮忙啊。)

国民党中央军

痛击我的队友

1932年6月15日,蒋介石召集豫、鄂、皖、赣、湘五省军政大员,在江西庐山共商“剿共”大计。在此次会议上蒋介石正式宣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拟定对工农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的计划,并决定了“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剿匪”方针。

1933年1月,蒋介石调集重兵40万,兵分三路向中共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经过2个月的艰苦奋战,中国工农红军共歼国民党军近3个师,俘1万余人,缴获各种枪1万余支。国民党军队损兵折将,大败而回。

1933年初,日军大举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在旦夕。然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在1933年9月,又纠集了百万大军向中央苏区发东了第五次“围剿”。在此次围剿中,蒋介石一改往日风格,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堡垒战略。经过1年的苦战,中国工农红军被迫放弃中央苏区,开始艰苦的长征之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战略转移。已经取得第五次“围剿”胜利的蒋介石并不希望放过自己的同胞,他命令国民党中央军、各系军阀、地方保安团协同在一起对红军主力进行围追堵截。在此后的2年时间里,红军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在1936年10月在陕甘宁根据地完成会师,结束长征。蒋介石虽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但在艰险的长征路途中,红军的力量被大量消耗。毛主席在1971年视察南方讲话中说:“长征前红军三十万。到陕北剩下二万五千人。”(真是亲者痛,仇者快。)

日军正在长城附近演习

保护我的敌人

9.18事变以后,日本关东军虽然侥幸占领了东三省,但其兵力只有2.5万人。假如蒋介石决心收复东北,日本关东军唯一的出路就是逃向朝鲜半岛。1931年7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后,日本政府惊喜的发现,蒋介石竟然不准备收复东北,而是准备继续打内战。日本政府决定抓住这一战略机遇,为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做准备。

第1项:积极在东三省推行“日化教育”,即在东北地区发行日本货币、强迫学校进行日式教育、在老百姓当中推广日本传统文化。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东北地区变成日军正真的“大后方”。

第2项:积极储备战略物资。从1931年9.18事变以后,日本与美国的能源贸易就在不断的攀升。其中日本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中,石油与石油产品占37.4%,机床和设备占20.8%,武器装备占21.7%。仅1937年,日本就从美国进口了2900万桶石油。

第3项:增加军费开支 ,整军备战。从1931年开始,日本政府的军费开支增长了7倍,陆军兵力从23万扩充到了60万。步枪生产增长了10.8倍、汽车产量增长了20倍、坦克产量增长了38.9倍。

第4项:获取战略通道。就在蒋介石忙于围剿红军之际,关东军参谋长冈村宁次抓住时机,用武力逼迫蒋介石签署了《塘沽协定》。得到了长城古北口、喜峰口、冷口、山海关的进驻之权,打通了出兵华北的战略通道。

张学良 杨虎城

西安事变

当日本政府的战略准备逐渐完成的时候,蒋介石仍然不顾大局,调集大军50万,将陕甘宁团团包围,企图将红军主力一举绞杀。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发动西安事变。

已经成为阶下之囚的蒋介石实在没有办法才勉强同意,国共两党捐弃前嫌,重新合作,联合抗日。(史称第二次国共合作)

总的来说:蒋介石作为南京国民政府最高领导人,盲目相信“国际公理”对日军的侵略,奉行不抗政策,白白将东三省送给日本人,是为一错。在“国联”干涉无果的情况下,不思团结全国同胞,抵抗外辱,却将仅有的一点国力白白消耗在内战上,是为二错。

蒋介石作为“痛击我的队友,保护我的敌人”典型案例,可谓实至名归。

历史上有哪些“痛击我的队友,保护我的敌人”的案例?

以色列战机爆锤美国大兵:让你丫多事!

1967年6月,以色列和埃及(当时还叫阿联,不是易建联那个阿联,而是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包括埃及和叙利亚两国)之间爆发的第三次中东战争打得如火如荼。

号称监听全世界、干涉五大洲,啥事都有一份的美国国家安全局派出了“自由”号侦察船在阿联和以色列边境附近的地中海海域猥琐监听双方的战况,希望收集到更多的情报,当然,如果收来的消息对以色列有用,美国人肯定会转发并@以色列的。

说起美国国家安全局(Nantional Security Agency,简称NSA),这个机构可比中情局CIA还牛叉,它是冷战开始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授权成立的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间谍机构,据说,它是全世界单独雇佣数学博士、计算机博士和语言学家最多的机构,由于它的干部全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特工,即使是美国政府官员对它的存在也始终是一知半解,所以江湖人称“没有这个局”(No Such Agency)。

美国国家安全局总部大楼

“没有这个局”厉害到什么程度呢?据说,1998年有人发现Windows操作系统中存在用途不清的第二把密钥。这把密钥被称为NSAkey,也就是说,微软公司在每一份Windows操作系统中都安装了一个程序上的“后门”,专供NSA在需要时进入全世界Windows系统用户的电脑。

扯远了,言归正传,话说“自由”号本来是一艘货船,1963年被美军收购,它满载排水量7700吨,长139米,宽19米,航速17.5节,编制官兵358人。在不懂行的人看来,这艘船人畜无害,除了船上密密麻麻的各种天线之外,看不出任何异样。

1967年6月8日清晨,“自由”号接近以色列和阿联交战的主要战场西奈半岛海岸,船上的美国大兵端着咖啡准备吹吹地中海海风时,非常不巧地看到了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

以色列人把一群群阿联俘虏拉到沙滩上,并没有组织打沙滩排球,而是用枪全部给突突了。

美国“自由”号间谍船

艾玛这可违反了1949年各大国签订的《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要是美国大兵知道以色列人知道他们知道屠杀战俘的事情后会做什么,他们一定会当场自插双目!

美国大兵立马向NSA总部打报告:老大老大,我们刚看到了以色列人干了又X又暴力的事情,请指示!

在马里兰州森林公园里NSA总部的大佬们一口老血:偶买糕的我们从昨天晚上开始给你们发了五个加急电报要你们离战场远点你们竟然一个都没收到?现在看到了少儿不宜的东西你怪我咯?

现在同样慌得一批的还有以色列人:这下全世界都要知道我们突突了阿联的俘虏,完了完了底裤都掉了,这要俺们的脸以后往哪搁?

以色列指挥官急中生智,打电话给总参谋长拉宾(后来任以色列总理,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说我们遭到不明身份的船只袭击!

拉宾一脸懵逼:你们没搞错吧?战争我们都已经快打赢了,整个地中海地区还有谁想不开来惹我们?(我跟你说,我要是遇到这种不靠谱的队友早就拉黑了)赶紧派两架飞机去调查一下。

时任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

此时以军的暴行已经整整被美国大兵围观了五个小时,尴尬癌都犯了的以军指挥官收到命令如久旱逢甘霖,迅速调动了三艘鱼雷艇和两架幻影战机逼近“自由”号:让你丫多事,送你丫见上帝!

美国船上的人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以色列战机就劈头盖脸来了一顿炮弹大餐,炸得美国大兵血肉横飞,鬼哭狼嚎,同时“自由”号又接连挨了两发鱼雷,缓缓下沉。

然而,做事十分认真的以色列人一不做,二不休,又拉出“超级军旗”战斗机来了第二波轰炸,大有不把这艘美国船砸成废铁不罢休的架势。

“自由”号挣扎着发报给地中海的第六舰队司令部,说我们也遭到不明国籍的敌机袭击,这下美国从第六舰队司令到总统约翰逊都方了,该不会是苏联人动手了吧,世界大战要爆发了!

结果后续信息传来:不是毛熊,是以色列人干的!

约翰逊总统忍不住吐槽:卧槽以色列人疯了,不过以色列人疯了总比毛熊疯了好!

最后,美国第六舰队出动了拖船,把半截泡水的“自由”号拖到了希腊修理,经过检查,“自由”号全船共有821处中弹,到处是可怖的弹孔和残骸;共有34名美国大兵被打死,164人受伤。

因为这事情是盟友干的,最终NSA只能打落牙往肚里咽,低调处理,在以色列总理艾希科尔带领国防部长达扬、总参谋长拉宾等人前去美国大使馆道歉时,美国大使十分默契地迅速接受了这一道歉,让以色列赔偿了1300万美元的汤药钱了事。

以色列人:嘿……嘿嘿……

历史上有哪些“痛击我的队友,保护我的敌人”的案例?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瞅着这题目俺就想乐,有,咋就没有,给自己挖坑这都不带商量的,完事了还挺着这个大脸蛋子吼:“没毛病!夸夸俺!”

您别以为没有,还真就有。

谁呀?日本那帮子陆军马鹿里头一个叫牟田口廉也的家伙,把日本人坑死了五万多人。

咋回事呢?大家伙听俺给唠叨唠叨,最后咱分析分析这牟田口,是不是真是搁脑子缺根弦的神经病。

英帕尔战役。

咋说呢?在库尔斯克战役以及瓜岛战役结束以后,那帮子轴心国算是迎来了他们的黑暗,他们已经失去了挑事的能力,主动发起进攻那已经是盟军的事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让盟军忙起来,邪恶轴心这帮子家伙打算把水搅浑,顺道让他们喘口气,争取把这挑事能力再拿回来。

于是德国人黑着脸给日本人发了电报,要求他们在印度这嘎达搞事,最好把盟军的部署给打乱了,而日本人其实也有这个想法,他们南下的策略显然要被美国人掐死了,这显然是他们偷袭珍珠港的时候没有想到的,那么他们跑到印度搞事,至少可以分散美国人的注意力,至少能够让太平洋上匀口气。

“干了!”日本人一帮子高层算是点头答应了。

那么谁上呢?

“嗯!”最终这事就被牟田口廉也给挑了起来。

好吧,牟田口廉也开始制定计划,他感觉要整活印度的话,撑死了一个月就可以拿下。

军马未动粮草先行,牟田口廉也这就弄了足足三个星期的口粮,是的,您没看错是三个星期的,别提那一个月的事,牟田口廉也自己都说了:“俺们大日本皇军是吃草的民族,那里,就在哪里,全部都是——草!”

好吧!日本人的师团长感觉自己要被坑了,一脸恐惧的瞅着牟田口廉也。

“不要看着俺,你们要有信心!欧耶!”牟田口廉也诸如此类的给他的师团长们打气。

而牟田口廉也的部下内祯大佐,后来说牟田口廉也:“这家伙压根就没有把对方的抵抗计算在里边!”

第31师团长佐藤在渡过钦顿江的时候,发表了一篇饥饿训示:“诸位!如果没有什么奇迹的话,咱们都得完蛋,当然不是被人用子弹戳脑门子的完蛋,而是要被活活饿死的完蛋,你们一定要有心理准备!”

好吧!看起来日本人还是有务实的,但面对牟田口廉也,也只能默哀三分钟了。

于是一帮子日本兵戴着屁帘帽子赶着牛羊开始进攻印度了,对,你没有看错是牛羊,而且还是活的,按照牟田口的话他要效仿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攻击的路上青草大大的有。

于是日本这些个进攻的师团,给牟田口廉也发回来最多的消息就是:“俺们缺少粮食,赶紧的补给!赶紧的!俺们要饿死了!”

而牟田口廉也的回答依然是:“日本人是食草民族,你们被森林包围了起来,居然和俺说缺粮食!这也叫个事?”牟田口廉也表示很愤怒。

最后的结果大家伙也能猜到了,日本人被打崩了。因为守在英帕尔的守军,不仅能得到补给,还有齐装满员武装到牙齿的部队从天而降补充到了守方阵营当中,而且这一幕幕还就是在日本人的眼跟前发生的。

而这样的事情报上去之后,牟田口廉也叫着:“因为木有食物就放弃战斗,就开始撤退?你们还是皇军吗?不!皇军就算是没有食物,他们依然可以,依然可以战斗下去,不!这绝对不是理由!没有子弹,不还有刺刀吗?那玩意可不是一次性消耗品,就算是刺刀丢了,胳膊上哪俩拳头是干嘛的?嘴里的牙不是还在吗?”

好吧,显然牟田口廉也的叫嚣依,然阻止不了日本人被打崩的局面。

牟田口廉也后来被日本人灌了一个鬼畜牟田口廉也的称号。而二战结束后,他很快就被放了出来,还开了一家叫成吉思汗屋的料理店。

嗯!每次有人找他,不是跑了就是溜了,总之是不见人。

他的事讲完了?那么咱分析一下这家伙是不是一个神经病?

显然不是的!您要是看一下他的履历,您就会发现这家伙居然是个学霸。

他是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的,您要是说这,似乎感觉不到啥,俺告诉您就这大学搁日本那会,每年就招收几十个。

而且还必须打小从陆军幼年学校,然后到陆军士官学校,这才能考入这陆军大学,不是这路子,压根就上不了这学校。

所以这家伙的智力绝对不低,而且打这里毕业之后,基本上搁日本那嘎达,哪都能当上日本的将军。

您比方说什么东条英机,什么石原莞尔,什么山下奉文都是打这里出来的。

而这牟田口廉也,到了1936年的时候,还只是个大佐,压根就没有当过啥高位,而同期的都已经是高高在上的存在。

那么他干了什么就升了上去呢?七七事变中就是他挑起的,是他下达了向咱开火的命令。

他在赌,结果打这里开始,他就步步高升。

他蠢吗?结果赌赢了,他升了。当然这些个事,就算是没有什么牟田口廉也,也会有什么狗蛋口廉也或者是傻弹口廉也。

这是日本的野心的必然结果,但推动这个结果的就是这个牟田口廉也。

那么在英帕尔战役当中,显然这个家伙又要来一次,其他普通的日本人都看到了结果,难道他看不清楚吗?

显然野心又让他赌了一次,只是这一次,历史的车轮没有和他开玩笑,而是碾碎了他的野心。

这样的人,打小被认为是精英中的精英,但自认为没有匹配的成就来满足他的欲望,所以他会拿所有的东西去赌。

这其实就是日本人当时的一个基本心态,二战期间他们什么都愿意拿出来,而所谓的国运就是他们经常提到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历史上有哪些“痛击我的队友,保护我的敌人”的案例?

海湾战争中英军的遭遇!

在海湾战争中英军一共死了17人,其中9人死于美军炮火之下

历史上有哪些“痛击我的队友,保护我的敌人”的案例?

历史上有哪些“痛击我的队友,保护我的敌人”的案例?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所作所为了,一桩桩,一件件,不胜枚举.

自1937年西安事变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抗日统一战线以来,才消停了不到两年,反共浪潮就不止一次地涌现。

国民党在五届五中全会以后

反共活动愈演愈烈。1939年4月,山东省主席沈鸿烈指使秦启荣部在博山等地袭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游击支队,惨杀指战员四百余人。6月,河北省保安司令张荫梧部袭击冀中深县八路军后方机关,惨杀指战员四百余人。同月,湖南国民党军队根据蒋介石的密令杀害了新四军平江通讯处的干部罗梓铭、涂正坤等6人。9月,国民党军队在湖北东部围攻新四军后方机关,惨杀共产党员五六百人。11月,河南国民党军队和特务,围攻确山县竹沟镇新四军留守处,杀害新四军伤病员及家属二百余人。从这年年底到1940年春,国民党更掀起了抗战时期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国民党军队对八路军的军事进攻主要在三个地区。

第一是陕甘宁边区。1939年5月,国民党在边区周围修筑了五道封锁线,西起宁夏,南沿泾水,东至黄河,绵延千里。12月,胡宗南部袭占了陕甘宁边区的淳化、旬邑、正宁、宁县、镇原五座县城。第二是山西。阎锡山发动了“十二月事变”,进攻决死第二纵队和晋西独立支队,并以一部兵力配合蒋介石的军队,向晋东南的决死第一、三纵队进攻,摧毁了沁水等七个县的抗日政权。1940年1月下旬,蒋阎军进攻太南区和太岳区。阎军两个师进犯晋察冀边区的雁北地区。第三是冀南豫北地区。1940年春,第十军团总司令石友三部向冀南区进攻,同时蒋介石调遣九十七军朱怀冰等部进攻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太行区。国民党掀起的反共高潮,使抗日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着严重危机。

共产党对国民党的反共高潮是有准备的。

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关于河北等地磨擦问题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对国民党军队的非理进攻,“必须反击,决不能轻言让步”。12月,中共中央在《对时局指示》中进一步指出:凡遇军事进攻,应“在有理又有利的条件下坚决反抗之”。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各解放区军民奋起反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严厉地打击了进犯的国民党军,并驱逐了绥德等五个县的国民党官吏,使陕甘宁边区和晋西北解放区连成一片。在山西,晋西北的八路军于1940年1月发起反攻,二月底全部肃清了该区的国民党军;晋东南的新军除决死三纵队被反动军官拉走外,其余都在共产党领导下,编入129师和120师;太南和太岳区的八路军给阎军以严重打击,恢复了失去的部分地方。此外,晋察冀部队消灭了进犯雁北的阎军一个师,将另一个师赶出该区。在冀南、豫北,1940年1月,冀南部队在冀中部队的配合下,进行反击战,消灭石友三军一部,将另一部逐出冀南。3月,一二九师在晋察冀部队的协助下歼灭朱怀冰部主力万余人,残部南逃。同时,山东根据地的军民在鲁西和鲁中进行反击战,歼灭了石友三、沈鸿烈、秦启荣军各一部,收复了被占地区。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均被粉碎。

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中央决定休战

派人分别同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进行谈判。结果确定,以临(汾)屯(留)公路和长治、平顺、磁县为界,该线以南为国民党军驻区,以北为八路军驻区。商定以汾河为晋东南和晋西南的分界线,以汾阳经离石至军渡公路为晋西北与晋西南的分界线,晋西南为阎军活动地区,晋东南、晋西北为八路军与新军活动地区。至此,国民党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了。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即1941年1月6日的皖南事变。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的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正副司令和新四军叶挺、项英正副军长,强令在一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11月9日,中共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名义复电,严辞拒绝国民党当局的无理要求,但为顾全大局,同意将皖南的新四军撤到长江以北。

1941年1月6日,新四军北移部队共九千余人在达泾县茂林地区,遭国民党军袭击,造成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后,蒋介石于1月17日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进攻江北新四军,诬蔑新四军为“叛军”,并声称要将叶挺交付军事法庭审判。至此,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了顶点,中国共产党被迫奋起还击。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重整并扩大新四军。1月22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军委发言人名义发表谈话,驳斥对新四军的诬蔑,揭露国民党反共阴谋,要求取消1月17日反动命令,惩办祸首,释放叶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以周恩来为首的南方局也在重庆展开各种抗议活动,揭发和抨击国民党的暴行。中国共产党的正义自卫立场得到了广大人民和海内外舆论的同情与支持,蒋介石集团在政治上陷入孤立。3月6日,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上不得不表示,以后不再进行剿共。至此,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便告结束。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迫使德军全面转向守势;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倒台;日本在亚太战场逐步丧失战略主动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力量得到进一步发展。相反,国民党当局不是运筹如何尽快打败日本侵略者,而是想如何削弱以至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以便战后独占抗战胜利果实,继续维持独裁统治。为此,1943年春,国民党悍然发动了第三次反共磨擦。

1943年3月,由陶希圣撰写、以蒋介石名义出版了《中国之命运》一书。书中极力鼓吹中国的法西斯主义,公开反对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即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诬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新式军阀”、“新式割据”。同时,国民党还出版大量反共、反民主的书籍和刊物,为其发动第三次反共磨擦作思想准备和舆论动员。

恰在此时,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5月26日,中共中央表示同意共产国际解散的决定,并给予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帮助以高度评价。国民党借共产国际解散之机大造舆论,声称:“马列主义已经破产”,“共产主义不适用于中国”,要求解散共产党,取消“陕北特区”。6月18日,胡宗南根据蒋介石的密令,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准备以重兵闪击延安。

为了制止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三次反共磨擦

中国共产党继续采取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7月4日,毛泽东急电董必武指出,蒋介石调集20余师兵力包围陕甘宁边区,战事有数日内爆发的可能,形势极度紧张。须立即将上述情况向外传播,发动制止内战运动,特别通知英美有关人员。8日,中央书记处在给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的电报中提出:“中央决定发动宣传反击,同时准备军事力量粉碎其可能的进攻。”9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进一步强调在作军事准备的同时,须极力进行政治动员,开展宣传斗争,并将此种宣传散布至西安、重庆各地及英、美、苏各国。7月4日和6日,朱德分别致电胡宗南和蒋介石,抗议胡宗南部的挑衅,呼吁团结,停止内战。接着中国共产党陆续发表了《国共两党抗战成绩的比较》、《中国共产党抗击的全部伪军概况》、《八路军、新四军抗战六年战果》、《两年来国民党五十八个叛国将领概况》等文件,系统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团结的行径,用确凿的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经成为抗战的主力。9日,延安三万人举行紧急集会,发出团结抗日、反对内战的通电。12日,毛泽东为《解放日报》写的题为《质问国民党》的社论,严正指出:国民党“撤退河防大军,准备进攻边区,发动内战,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行为,是不能容许的。”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起来制止内战。对于国民党的反共宣传,1943年夏秋,中国共产党发表了《评〈中国之命运〉》等一系列文章,揭露蒋介石独裁内战的阴谋。各抗日根据地也按照中央的部署,纷纷集会、示威,广泛地开展大规模的反内战运动。同时,陕甘宁边区的警卫部队坚决地回击国民党军队的试探性进攻,使国民党在军事上也无机可乘。

国民党企图发动第三次反共磨擦,不仅受到中共的强烈反抗

而且也受到国统区人民的谴责和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对。苏联报刊认为,国民党政府“极力破坏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军事合作,煽动迫害与取消八路军与新四军”,简直是帮助日寇征服中国。美国的《纽约时报》、《纽约论坛报》等抨击国民党内战政策。苏、美、英等国大使还召开会议,警告蒋介石不得发动内战,否则停止援助。

在遭到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军事上也无机可乘的情况下,蒋介石被迫于7月10日命令胡宗南停止行动。这样,国民党的第三次反共磨擦还没有发展成为大规模武装进攻便被制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