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战防炮,作用是什么?
战防炮全名为战车防御炮,作用是打击坦克和步兵阵地。
台儿庄战役时,为了帮李宗仁打赢这一仗,白崇禧除了调集重炮部队外,还向正在湖南湘潭整训的装甲兵团第二00师发出了征调令。
第二○○师有四个战防炮营,一共72门战防炮,全部都被白崇禧拉到了台儿庄。
除了装甲兵团,武汉卫戍区某师也有一个战防炮连。该师属于甲种德械师级别,参加过淞沪会战,步兵伤亡一半,正在补训,所幸战防炮未有损伤。白崇禧查到后,便把这个战炮防连也调了过来。
所有的战防炮部队出发时,都自带炮弹,另外还有穿甲弹、曳光弹这些特殊弹头(不自带不行,五战区这样穷得冒烟的所在,哪里能提供如此高级的玩意)。他们到达台儿庄前线后,被分别配属到第二集团军的三个师,实行步炮协同作战。
战防炮为车轮炮架,由汽车拉着,跟迫击炮比起来,自然是威武不少。不过究竟有多大效用,起初谁都无把握,包括池峰城在内,也只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
在防守阵地前方,日军坦克越来越近,一千米,八百米,五百米,坦克的模样已非常清楚,那副张牙舞爪,不可一世的神情亦一览无余。但见烟尘飞腾处,不是一辆两辆,而是密密麻麻的一群,有十几辆!
战防炮部队始终没有动静,这让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些家伙不是徒有虚名吧,闹了半天,只是样子好看而已。两百米,眼看坦克就要冲过工事,步兵们叹口气,准备扣板机的扣板机,摔手榴弹的摔手榴弹。
在大家想不到的时候,炮兵开火了。穿甲弹和曳光弹纵横交叉,呼啸着从身边穿过,阵地前沿立刻好看起来。步兵们惊呆了,不光守军,跟在坦克后面的日本兵也是如此。
大开眼界的事情还在后面。战防炮采取了逆向点名的攻击方式,也就是说最先中弹起火的不是第一辆坦克,而是最后一辆坦克!只有率先把最后一辆坦克击成死蛤蟆,才能挡住其它坦克的退路,所以炮兵们才要忍耐再忍耐,一直放到两百米才射击。
接下来挨揍的才是第一辆坦克。一头一尾断掉,中间的坦克立刻进退失据,挤成一堆,随后的事情就容易处理了,反正切黄瓜的切黄瓜,剁萝卜的萝卜,怎么整都是菜。
这就叫炮兵战术。中招的日军坦克纵队没得救了,十二辆坦克全部瘫痪,一辆都没能逃得出去,车内尚留得活命的坦克手们纷纷尖叫着从里面爬了出来。本来还有坦克要继续跟上来,见此惨状,赶紧溜之乎也。
守军军心大振,池峰城眉开眼笑,再也不用急到吐血了。
坦克虽未能冲进台儿庄,但乘此机会,一部分日本兵进入台儿庄并占据了好些房屋。石房子的难攻易守,对双方来说都是一样,面对日军据守的这些“小碉堡”,池峰城十分头疼。
炮兵们露了一手后,受到步兵的猛烈追捧,一时兴高采烈,颇有技痒难耐之感,见此情景,都主动凑了过来:攻小碉堡,我们有办法!
战防炮能打坦克,已经见识过了,说还能进攻堡垒,池峰城有些将信将疑。
炮兵把袖子一卷,不信是吧,当众试验。他们拉来一门战防炮,对准石墙上的机关枪眼,连开三炮。三炮之后,别说枪眼,石屋都被炸塌一角,日军的机关枪刚刚还叫得欢,没一会就成了哑巴。再听动静,屋里的步枪也没声了。
攻破墙壁的是穿甲弹,紧随其后的是爆炸弹,一炸一大片,显然一屋子的鬼子兵都沾了喜气。池峰城大开眼界,心悦诚服。
黄昏,六门战防炮被集中起来,挨个对好机枪眼,到了深夜一齐鸣放,然后再用大刀队一冲,果然全部解决问题。
什么叫战防炮,作用是什么?
战防炮就是反坦克炮,通过车炮结合自由移动,打击2000米以内的装甲目标。有了这玩意,敌人的装甲部队就不再那么可怕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解放战争我军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国军的,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早在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的炮兵力量就相当强大了。
王必成的6纵取得天目山区战役胜利后,步兵连拥有 7 至 12 挺轻机枪,山东野战军第 8 师仅在官桥和藤县战斗中就缴获山炮 8门。 当时,国民党军队共有炮兵 12个团,而我军却拥有14个炮兵团、17 个营又 38个连,共计火炮 2100 门,约为1945 年 8 月时的近 10 倍。
所以,当我提出华野使用摩托化机械化和强大火力战胜敌人时,很多人根本不相信。华野在抗战初期就有四个炮兵团,粟裕在 12 月 2 日向华中 野战军营以上干部作报告中指出,“目前我们的装备,比敌军杂牌部队要强,如团附有迫击炮、重机枪,有的还有战防炮”。虽然炮兵上敌强我弱,可是把火炮集中起来使用,照样可以获得局部优势。典型代表就是1946 年 11 月, 华野 6 师攻打桂系第 7军驻守的某村庄, 以 100 多门火炮倾泻千余发炮弹。
具体到孟良崮战役,以装甲优势和火炮优势著称的整编74师,其实不过就是两个纵队的火力。当时整编72师装备了战车 1个连、以及大量冲锋枪和小炮数量较多以外,可是在榴弹炮、山炮、迫击炮、 战防炮以及轻重机枪的数量并不突出。更要命的是,整 74 师还将战车和榴弹炮撤 回临沂, 并未参战; 即使是参战的兵力也不满编, 如 151 团兵员 2700 余人,51 旅因缺人和有损坏,山炮营各连只带了4 门炮,战防炮连有的带 4 门、有的带 5 门。
这样的火力,面对华野最精锐的以第 1、第 4、第 6、第 8、第 9 共 5 个纵队的围攻,神仙也救不了他!
实际上,74师不愧是国军第一大主力,在三天三夜的抵抗中,远超过其他国军精锐。辽沈战役中,廖耀湘兵团十万人一遇上东野10个纵队就土崩瓦解,装甲和火炮优势明显的新一军和新六军,在平原上都撑不了两天。
消灭74师3.2万兵力,我军人员伤亡是1.2万人,意味着没消灭100个敌人,我军要伤亡38人。放在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歼敌 47 万, 自己仅伤亡 6.9 万,每消灭100个敌人,我军仅有15人伤亡。正是这个原因,74师的俘虏十分不服气,认为华野以多打少不服气,甚至还在战俘营搞暴动。
孟良崮上,不仅人员消耗大,弹药消耗也超出想象。3 天,华野就发射炮弹3.3万 发、子弹200万发,平均 1天1万发炮弹和 60 多万发子弹;若按歼敌总数 3.2万人的战果计算,则每消灭 1 人,必须消耗炮弹1发、子弹 62发。 而历时 65 天的淮海战役,歼敌 55 万,同为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的第 5 军和第 18 军,也不过消耗炮弹20余万发、子弹 200 万发,日均仅分别为 3 千发和 3万发,每消灭 1 人才消耗炮弹 0.36 发、子弹 3 发。
缴获上看,我军仅得到了74师少数火炮和弹药。此战,华野缴获山野炮 28 门、战防炮 14 门、轻重迫击炮 235 门,合计不过 277 门,仅占其总量的 40%而已。剩下的火炮,有的被藏起来,有的则是敌人在被俘虏前直接就地毁掉了。
整编74师对山东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但作为对手,在战斗力上值得尊重值得学习。
什么叫战防炮,作用是什么?
战防炮是民国时期对于反坦克炮的称呼,在建国以后已经被废弃了,现在正规的称呼是反坦克炮。德国的37毫米反坦克炮,是当时的世界上最好的反坦克炮,当时其他国家都是拿它作为样本,进行仿制,苏联人仿制的反坦克炮是45毫米反坦克炮,这种45毫米炮打满了苏德战争全场,到了后期主要就是打火力点,坦克是打不动了,当然打一打坦克的侧装甲还凑活。
反坦克炮属于外来语,意思是用来摧毁坦克的火炮或者是用来抗击坦克进攻的火炮。在民国时期,很多的的军事文献来自于日本,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直接利用日语中的汉字,而且意思大部分中国人一看也明白。象日文中tank,日本人就是翻译成战车,这样翻译也没有什么问题,在从日文资料中翻译的时候,tank这个词就直接用战车了,到现在台湾那边的坦克还是叫做战车。
而坦克这个词是刘伯承元帅创造出来的,他是根据tank的发音,同时根据坦克需要在平坦的地方使用,而且能够攻克敌方的煲垒这两点中各取一个字创造出了坦克这个词。德国的40式75毫米反坦克炮,是德国在战争后期步兵部队主要的反坦克火炮,对于苏联的T34威胁很大,不过名声没有88炮大。
有了坦克对于坦克的防御武器,就需要加上一个词了,解放军这边是用反这个字,民国是用防,不只是反坦克炮,民国时期的反坦克枪也是叫做战防枪。俄国现在还在使用的85毫米反坦克炮。ZIS-3加农炮,76毫米,在战争后期名义上不是反坦克炮,但是实际上就是苏军步兵部队对抗德军坦克的主要武器,而且它什么活儿都干,苏军也叫它万能炮。反坦克炮后来大部分是装上底盘,成了自行反坦克炮,但是这个时候反坦克火器的主力已经是反坦克导弹了。现在的自行反坦克炮,主要的是用来支援步兵,干的活儿很多,目标多样化,不再只是对敌方的坦克了。
反坦克炮属于加农炮,身管相对比较长,初速快,弹道比较低伸,一般用来直射目标。首先用途肯定是反坦克,而除了反坦克反坦克炮还经常用来发射榴弹,用来射击对方的土木工事,火力点之类的目标,尤其是在反坦克火炮的口径还不大的时候,象二战初期的37毫米反坦克炮,由于重量比较轻,炮手班可以很方便的移动,在步兵团里边反坦克炮经常是作为轻便的伴随火炮,跟随步兵摧毁步兵遇到敌方火力点。
不过随着坦克装甲的加厚,反坦克火炮的口径也在不断加大,德军的50反坦克炮的重量还能够让炮手班勉强推着走,但是到了75炮的时候,单凭着炮手班就已经无法移动火炮了,肯定是要加人或者马,要不就上汽车来牵引火炮了。不过,用来支援步兵的任务没有改变。
图片来自网络。
什么叫战防炮,作用是什么?
什么叫战防炮,作用是什么?战防炮就是我们平时看战斗故事影视剧里的反坦克炮,它用的是穿甲弹。早在二战时期就有了战防炮。比如日本鬼子的战防炮口径最大,炮管口径是90毫米。其次是前苏联的战防炮,苏联的战防炮口径不统一。分别是76毫米、50毫米、45毫米、37毫米等。这些战防炮的特点是,弹丸初速高、直射距离远、弹速飞行快、射角范围小并且火线较低。战时该战防炮能直射击毁2公里以内的坦克、装甲车。可惜当时我国军工生产落后,不能造出战防炮,使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战场上,对日寇的坦克、装甲车无能为力,只能靠炸药包去炸敌坦克。为了炸一辆日本的坦克不知牺牲了多少好战士。
总之落后就要挨打,如今反坦克火箭筒淘汰了战防炮,现在又有了反坦克导弹,全部是智能化、数字化。防战炮就成历史了。
什么叫战防炮,作用是什么?
专业溯源的话,战防炮其实是“战车防御炮”的简称,称为反坦克炮是后来的事情,它的火力划分应为“步兵支援火炮”,主要作战对象是坦克装甲车辆 ,当然了,你用它打碉堡打城门等固定目标也没人管。看过《长沙保卫战》的军迷,都应该记得第10军李本忠团伏击日军第六师团辎重联队的桥段,其中有个值得注意的细节。
李团长在部署伏击阵地时,特别分配了“直炮”的配属方案,所谓直炮其实就是战防炮,因为它是“直射火炮”,按弹道特性属于加农炮的一种。正因为可以直瞄直射(或称平射),它才可以准确打击战场目标,那么在使用穿甲弹时,就可以毁伤装甲目标。而第10军当时装备的,应该是苏制45毫米口径(1937型)战防炮,威力相当可以。
作为步兵支援火炮,战防炮的合适配属单位应该是在团级部队,否则就失去意义了,因为只有一线步兵才会遇到敌人坦克装甲车,或者碰到炸不掉的工事碉堡等等,这个时候两发战防炮的炮弹打过去,非常地解决问题。可惜的是,在抗战初期中国军队战防炮的装备数量太小,炮弹亦不充足,否则日本人薄皮大餡的“豆战车”怎么可能猖獗一时?
(第10军的野炮)
在抗战爆发之前的对德军购中,国民政府总共买了124门PAK35型37毫米战防炮(抗战期间仿造了96门),由于狼多肉少,除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在团级建制编有战防炮连之外,其它调整师只能在师直属队装备一个战防炮连,并且每连只有四门炮。哪怕是最精锐的第87师、第88师和第36师也不过如此(团级只有迫炮连和小炮连),其后果就是中国军队战术单位的反装甲能力极弱。
而华北敌后的八路军更是一门也没有,日本人才敢大搞“炮楼政策”,就是欺负我军没有直射炮,否则那些炮楼通通都是活棺材。日本人装备的专门战防炮(比如一式47毫米战防炮)数量不多,可是狡猾的鬼子有针对性研发了“九二步兵炮”,而这种炮是可以曲平两用的,那么当它平射时再使用穿甲弹,就成为了战防炮,并且口径还不小,达到了90毫米(就是炮弹初速慢了点)。
(德械师的战防炮)
德械师基本拼光了以后,在苏联援助的军火中计有37毫米战防炮80门和45毫米战防炮50门,总数也不过130门,中国军队200多个师摊下去简直杯水车薪,那只能优先装备嫡系部队,即便如此,号称王牌精锐的第74军,第一批苏援到位时也只分配到了76毫米野炮8门和37毫米反坦克炮4门,在野战中对付日军的坦克和装甲车,仍然有些力不从心。
比如在1944年蒋军大溃败的豫湘桂战役中,河南段作战也有亮点,那就是面对日军第三战车师团200多辆坦克的肆虐,刘戡的第14军第85师战防炮连,就在洛阳外围一家伙干掉了七辆日军坦克,给日军以极大震撼,遗憾的是战防炮还是数量太少,直到美援武器尤其是火箭筒的到来,反装甲火力这一项的情况才有所改观。
(苏制45毫米战防炮)
比如美械装备的第74军,1944年底配备的37毫米战防炮已达36门,这就有条件下沉到步兵团了,它另外还装备着火箭筒36具和火焰喷射器54具,以及81毫米迫击炮96门和60毫米迫击炮108门,这都有效弥补了步兵支援火力的不足。湘西会战中王耀武能够胖揍日军,与当时中央军的火力大大加强密不可分,其速射轻武器和步兵支援火力、步兵伴随火力,已全面碾压日军。
不过战防炮作为步兵支援火炮,意味着它必须是轻型火炮,否则携带和机动将变得困难,所以二战时期的战防炮普遍口径不大、自重较小,用骡马、小牵引车能够拉着就跑,解放战争时期第74军都是用吉普车拽着战防炮的,比如德制PAK35型自重只有432公斤。这样也造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火炮威力不足。
在欧洲战场上,德国人很快就发现37毫米的战防炮对付苏联坦克简直是挠痒痒,所以很快研发了50毫米口径的战防炮,也就是火力更强穿深更大的PAK38型。不过对付日本装甲车辆,其实PAK35型足够了,只是由于旧中国工业太弱,要不一口气造出个千八百门来,每个步兵团都能装备上一个战防炮连,抗战可就好打多了。
战防炮的基本特点是弹丸初速高、直射距离远、射速快、射角范围小并且火线较低,溯源的话,应该是法国最先正式列装的(1934年)。因为战车这个词已经基本被淘汰,所以如今基本称为反坦克炮,并且现代反坦克炮已向自行化、两栖化、大威力、远射程和操作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跟抗日战争那个时代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解放战争时期)
什么叫战防炮,作用是什么?
战防炮,全称为“战车防御炮”,通俗的讲法就是“反坦克炮”。
战防炮产生于一战末期,兴盛于二战,是一种弹丸初速高、弹道平直、穿透力强的小型火炮,为了提高弹丸初速度,战防炮炮膛设计为炮膛尾端大,炮口小的喇叭形设计,故战防炮又被人们称为“锥膛炮”。
著名的战防炮有德国三十七毫米战防炮、五十一毫米战防炮,苏联有四十五毫米战防炮,特别是五十一毫米战防炮,配五十一毫米破甲弹,威力巨大,为我国对抗日本坦克做出过特殊贡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