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扫战场是什么体验?
1948年10月28日拂晓时分,辽沈战役之辽西围歼战基本落下帷幕,蒋军为救援锦州而组建的“西进兵团”(以第九兵团为基干)11万人马全军覆灭。当喧嚣的战场沉寂下来之后,东北野战军政治部的战地记者,曾经跟随打扫战场的部队,来到辽西广袤的旷野中。
根据记者的描述,在方圆几十里的战场上遍布遗弃的军用物资,大至汽车火炮,小到一条军用毛毯,马牌香烟美国罐头等等等等,上至兵团司令下到普通士兵所用的一切,可谓是应有尽有。车炮有的停在乡间公路上,火炮还挂在牵引上;有的倾倒在路边,烧得只剩下黑呼呼的车轱辘,余烟袅袅,既惨烈又令打扫战场的战士们兴奋。
当然,更多的还是横躺竖卧的尸体(此处省略数十字,可能会引起不适和遭到审核),其中很多尸体上的衣服已经被扒掉。尤其是战场上的死马,大多数被砍掉了马腿,所以啊第一条,心理素质不够强大的官兵,还真干不了打扫战场的活,因为除了战利品之外,你还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惨状。
为什么出现前述状况呢?别忘记了,双方几十万大军已经在辽西大地厮杀了不止半个月(比如之前的黑山阻击战等等)时间,附近几十个叫“某某窝棚”的村庄早已十室九空,并且粮食也被一扫而光,老百姓需要衣服、需要吃的,所以会第一时间弄走衣服和马肉。另外野狗成群,据说战地记者骑的骡子,走着走着都吓得朝回跑。
战斗结束后,野司通常会命令没有作战任务的一些师、团,专门派出部队打扫战场,实际上一些比较好拿的武器战斗结束就被各部队带走了,剩下的都是不好清理的物资。但是辽西围歼战结束后,东北野战军各主力纵队必须马不停蹄进军沈阳,所以留给各部打扫战场的时间并不许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清理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也算是个技术活。
记得《亮剑》里丁伟吹过的牛吧?他的一个师横扫廖耀湘的一个军,然后打扫战场又快又收获颇丰,人称“铁扫把”,说的就是这次战役,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在整个辽西围歼战中,东北野战军歼敌11个师,缴获各种火炮1571门、轻重机枪3800余挺、冲锋枪6500支和数万件轻武器,以及607辆汽车。
听起来数字不小是吧?可是你别忘记了,东野此战出动了几乎全部主力,除4纵、11纵在塔山方向、12纵在长春之外,其它九个野战纵队共40多万大军全部投入了辽西战场,战利品中的这么点武器装备,仍然算“狼多肉少”。
所以打扫战场的第二条经验是下手快有机灵劲,甚至得有点霸气,因为打仗时是比较混乱的,有些武器说不清楚到底谁缴获的,动作慢了好东西都是兄弟部队的了。比如原来的2纵5师师长丁伟也就是丁伟的部分人物原型,那抢战利品都是有名的,故事直接编排进了《亮剑》里面王有胜小同志的战场经历。
同时还有两点也是很关键的,那就是打扫战场还必须专业和警惕,所谓专业,就是对武器装备的特性得了解,既不损坏和不能产生意外。抗战时期,冀东八路军有一位英雄营长名字叫欧阳平波,他就是在战斗胜利后,被警卫员误伤牺牲的。
当时这个警卫员在打扫战场时缴获了一支新枪,高兴的不行,一边朝回跑一边喊好枪,结果意外走火,击中营长酿成悲剧。而1948年的美式武器、弹药、炸药更加种类繁多,确实需要点水平的,好东西不能糟蹋了,危险物品处理方式正确。
所谓警惕,就是打扫战场时也不能太大意了,辽西围歼战的战场编布120平方公里,漏网的残敌或者伤兵大有人在,不是每一个敌人都会乖乖缴枪的,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也很重要。平型关战斗胜利结束后,就有若干名八路军战士,是在打扫战场时被日军伤兵打冷枪击中的,而此时出现伤亡显然是不必要的。
打扫战场是什么体验?
这个问题我还真问过我父亲,他老人家曾参与过越战。
小时候总觉得打扫战场,就是个发财和捡宝贝的过程,但是,我父亲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一般情况下,参战部队会打扫一次战场,而越战前期,部队处于进攻状态中,作战部队来不及,所以这个事就会落在我父亲他们这种后勤的身上。
相对于其他地形,山岳丛林里干什么都麻烦,打扫战场也一样。
首先,你需要一颗大心脏。
战场上什么样的死人都有,能留个全尸不容易,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打扫战场也要收尸,自己战友的话,还要记录个人信息,面对那些血液、肢体、残尸没有点承受能力,真干不了。
其次。你需要一双大眼睛。
你要防备敌人安了诡雷,这个就不说了,这个大家都会小心,麻烦的是未爆弹和故障弹,看起来没什么,等你拿起来或者放下来或者其他什么说不清楚的原因,那东西就爆了,很正常。
第三,你需要一双好耳朵。
战场上肯定会有残敌,越南那地方就更麻烦了,所以我爸他们干这活的时候都会有人警戒,你不光要注意听警戒人员的提醒,还要自己注意听周边的动静,有点风吹草动的先爬下肯定没错。
第四,利用条件。
在战场上,不管你干什么,千万记得你面对的是敌人,不管死去的还是受伤的,他们首先是敌人,然后才是俘虏或者伤员。
只要是敌人,怎么防备都没错,我爸他们有条件的时候,从来不直接去拿什么东西,都是先找个长木棍或者其他什么的,动一下,没危险了再动。
发现伤员或者昏厥的敌人也是,先按住了再说其他。千万别逞英雄。
反正,战场上没安全的地方,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就越难战场来说,打他们的正规军很麻烦,那帮家伙鬼的很,武器装备又跟我们通用,所以,要打扫到一颗子弹都不放过。
而且,当时越南有很多东西都是我们援助的,收拾这些东西的时候,心里很憋气。
相对来说,越南的民兵和游击队什么的,他们哪里有时候会有些惊喜,什么法国和美国的小东西,上面也不注意,很容易猫下来。。。。。
打扫战场是什么体验?
林彪在抗大二期《谈进攻战法》说过:打扫战场是交战双方获胜一方的特权。
对于纪律严明的八路军来说,打扫战场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缴获战利品,而是有着非常严格的执行程序。
只要时间足够来得及,打扫战场首先是积极收治对方遗留在战场上的重伤员。
日军重伤员被战友抛弃,本来就绝望到极点,现在死里得生,就会为我所用。以后可以利用他们对日军进行宣传,从心理上瓦解日军的军国主义思想,以达到不战屈人之兵的目的。
其次是清剿战利品,一切缴获林要归公,缴获的物资应是为八路军共同财富,统一支配。
将缴货物资是视为私产,到处埋藏、改造,甚至出卖或破坏,这是极其恶劣的行为。
今后确定缴获任何物资,无论多少,好坏都应绝对听后统一分配,只有经过批准后才能留用。
对于埋藏、破坏、变卖缴获物资的现象,一经查实,应以严重破坏纪律论处。
第三是掩埋敌军尸体,并要留下明显的标记,以便敌人把尸体带走处理。
这样做首先是对阵亡敌军士兵的尊重,其次是对战场周围老百姓安危负责,如果任凭敌人暴尸荒野,就可能因为尸体腐败引发瘟疫。
最后一项是对俘虏身份的甄别,这一条主要是针对伪军俘虏。
红军在二次反围剿时,曾经活捉了敌人前敌总指挥公秉藩,结果被他蒙混过关,当成普通士兵士兵给放了,临行还发给他大洋做路费。真是天大的笑话。
虽然林总在抗大会议上说得头头是道,可轮到他自己头上,执行起来就有些打马虎眼了。
在不久前红军东征时,林彪和聂荣臻率领的红一军团,歼灭了阎锡山的命根子独二旅,大获全胜。
上级致电林彪:红十五军团在北线伤亡过大,扩军困难,兵员缺乏,希望红一军团拨一部分兵力给红十五军团。
结果林彪看了电报后,有些恼怒的说:红一军团也缺员,兵力也不富裕。
最后红一军团一毛不拔,拒绝执行上级的命令。
后来在战后总结会议上,林彪受到上级严厉批评:你们红一军团有严重的本位主义倾向!
最后只好由聂荣臻代表红一军团,在大会上作了自我批评。
打扫战场是什么体验?
打扫战场似乎应该是一件欢乐的事,因为只有胜利者才有打扫战场的权力。不过,真正从当事人的叙述中来了解,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这是因为,打扫战场首先要有坚定的意志。
打仗的时候,你死我活,没有那么多想法。当打完仗后,就会感到后怕。经历过生死的考验,人的神经就会陷入麻木。去打扫战场,不只是去收集战利品那么简单,还有收集伤员,掩埋尸体。一个没有健全神经的人,面对满地死尸,一般都承受不了。
有的人只是看文献,说是死伤数十人,感觉无所谓。可是如果让你到现场看看,几十具死伤的身体摆在你面前,那些都曾经是鲜活的生命在你面前消逝,你的心情就完全不同了。因此,打扫战场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活。
当年,经历战场的人,老兵和新兵一看就知道。从老兵的眼睛,你能够看到那种见惯死亡的从容。而新兵则一个个呆若木鸡,魂不守舍。老兵能够镇静自若的打扫战场,在尸体旁吃东西。而那些新兵别说吃东西,一般都会吐了。
在当年日本的关原之战后,几万尸体躺在战场。官府无法收拾,只得招募人员收拾。这时,有一个人接受了任务,而且不要分文。这个人将战场上遗留的武器、装备、盔甲等全收拾了起来。在将尸体处理完毕后,还大挣了一笔。大家可想而知,那么多值钱的东西散落在战场,为什么没人去收取,还是因为没有那个意志。
所以说,不要把打扫战场当作一件欢乐的事,那是一件悲惨的事情。一般只有在没有武器物资来源的情况下,才依靠打扫战场进行补充。
在世界上,只要自己的物资供应充足,战场的打扫一般都很马虎。苏德战场上,很多地方根本就不打扫战场,武器装备和尸体扔在那里没有人管。而太平洋战场,美国对于战场上日军遗留的尸体,直接用推土机挖坑掩埋。谁也不愿意在这些方面浪费时间、精力和意志。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打扫战场是什么体验?
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德军消灭了法国、比利时、荷兰、波兰,赶走了英国军队。盟军损失部队达到惊人的2,292,000人,当然这庞大的军队大部分都是被俘虏的,超过190万军人被俘虏,其中大部分都是法军。
法军在战争中、后期彻底丧失了战斗意志,往往一触即溃,以狂飙突进的古德里安第19装甲军为例子,与其说是在作战不如说是在无障碍的行进,沿途的法军丢盔弃甲而求功心切的古德里安根本无心去抓俘虏,19装甲军的三个装甲师分路前进,一路之上用扩音器高喊:“我们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你们要放下武器,离开道路,免得挡路。”
即使如此,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自强渡法国东北部的埃纳河以来,短短十几天就俘虏了25万法军在,至于缴获的装备就更是不计其数,沿途大部分法军主动将武器扔到路边,而德军根本无力处理这些装备,以至于不少装备被法国民众减去,日后法国游击队的不少武器就来源于此。
古德里安所部只是法国战争的一个缩影,实质上侵入法国境内的137个德军师除了在前期确实遭遇了激烈抵抗之外,尤其是到了战争后期完全是低烈度的战斗了,法军一旦被合围后抵抗意志非常薄弱。
整个法国战役中,德军缴获了大量盟军的装备,虽然没有统计过具体的数字,但是考虑到有仅俘虏就至少有190万,那么必然会有数量惊人的装备被缴获。
法军在战前的火炮数量是优于德军的,法军有将近11000门各型火炮,法军坦克数量也不少,这些大都成了德军的战利品。法国兵工厂也是当时世界闻名的,入侵法国的德军在法国的兵工厂中,发现了大批尚未完工的坦克。这些坦克后来都被德国建造完毕,并投入了之后的战场。
德军在法国的迅速胜利,集中使用装甲部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让不少人产生德军机械化程度很高的错觉,实际上盟军的机械化程度其实是要高于德军的。
据不完全统计,德军缴获自法国的各种型号车辆在10万辆以上,此外仅仅40万英国远征军就在欧洲丢弃了65000辆汽车,这些车辆除了被空军炸毁了一部分外,其他都被德军缴获。
整个法国战役,大约有27,074名德军阵亡,另有111,034人受伤,18,384人失踪,伤亡人数总计156,000人。
不到16万人的伤亡,占据了西欧的精华部分,这是德军最划算的一次战役,而缴获的海量装备大大提高了德军的机械化程度。这是德军战争史上打扫战场最舒服的一次。
打扫战场是什么体验?
在战争结束后打扫战场是一项辛苦活。
首先打扫战场的第一步是收治伤员,因为在一场战争过后,往往会有一些伤员留在战场上,无论地方还是我方都要积极收治,然后把他们治好。
第二步就是清点尸体,活人都找出来,然后就是找死人了,把死人集中在某一个地方,然后进行击中处理。
然后才是收缴武器等物资,一般来说收缴的物资都是需要上缴的,然后给统一调配,以便于增强部队的战斗力。
只有这三样都做过一遍以后才算是初步的打扫了战场,甚至有时候还需要把战争时期一些没有爆炸的哑弹给找出来,毕竟哑弹也还是会有爆炸的可能性的。
那么这些打扫战场的士兵他们又是什么样的体验呢?
打扫战场是成功者的才有资格打扫战场,那么在一场战争中打了胜仗的一方,在战后他们又会是什么样的体验呢?
第一,劫后余生的庆幸,庆幸自己没有战死在战场上。
第二,看着满地的尸体,里面有敌人的,也有自己袍泽的,然后涌上来一股悲伤无力的感觉。
第三,战争胜利后的兴奋,因为自己这次不用死了,然后还可以收缴的战利品,以及积累军功,等到军功足够的时候就可以不用卖命了。
总之,打扫战场的一般都是士兵进行的,对于他们来说,虽然作为胜利者会比较开心,但是总体上的情绪还是压抑的,毕竟死去的人可是实实在在的,而且也不知道什么将会轮到自己战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