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云滇军战斗力如何?

滇军的战斗力,始终是个迷,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对滇军的评价其实较高,根据东野三纵战史记录,在攻克锦州的战斗中“大楼上火力像梳子,楼里敌人不断出来反击,都是93军的云南兵,个不高,挺凶,能打”。三纵一个主力营攻击这个辽西省政府大楼,十多挺机枪压制,掩护爆破组轮番上去,整整耗时两个小时才拿下来。

(卢汉剧照)

1946年3月,滇军仅有的两个主力军被从越北调往东北,即曾泽生的第60军和卢浚泉的第93军,成为东北蒋军重要的守备部队:第93军驻防辽西走廊和北宁铁路沿线,第60军军部及暂第21师驻守抚顺,第182师驻铁岭,第184师驻鞍(山)海(城)地区。由于滇军在云南的地利之便,抗战后期获得了相当美械,因此装备水平不低。

这个第60军大家都比较熟悉,是抗战爆发时滇军唯一的军级建制,徐州会战第二阶段在禹王山与日寇血拼20多天,40000多人的队伍伤亡近半,时任军长是龙云的表弟卢汉将军。应该说,滇军的抗日初战打得还不错,只是跟桂军一样,军阀内战打多了,对日寇现代化的陆空火力缺乏了解,所以战术相对落后,以致伤亡惨重。

(龙云剧照)

第60军等于掩护了第五战区主力西撤,所以还是得到了军委会的肯定,战后被升格扩编为第30军团,下辖第60军、第58军和新编第3军,其后参加了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等战役,不过由于1940年日寇觊觎滇南,在龙云的强烈要求下,卢汉率第30军团改制的第一集团军主力回师昆明,因此之后第60军实际离开了抗战一线(第58军继续留在第九战区)。

抗战胜利调到东北后,第60军184师曾经在鞍海战役中架不住韩先楚的猛烈攻击,而增援的新一军又姗姗来迟,师长潘溯端战场起义。不过要注意,这次起义第184师仅仅是师部加一个团2900余人,并非全师参加,并且由于东北战场蒋军仍居优势,该部还出现了降而复叛的情况,所以滇军在东北还是比较顽固的,不能美化。

直到辽沈战役后期,第60军和新7军组成的第一兵团被东野牢牢地围困在长春,当锦州和沈阳之敌基本就歼时,孤城长春已经大势已去,第60军才真正全部起义(郑洞国和新7军算投诚)。在选择长期围困之前,萧劲光将军曾经数次组织攻击长春未果,说明滇军还真不好对付,后来整编为四野第50军,在另外一场战争中表现亦可,于是有了“从60熊到50雄的故事”。

重点说一下这个第93军,这是1940年龙云拿到的番号,第60军开赴抗日前线后,他把一批地方保安部队升格,整编为三个师:暂编第18师、暂编第20师、暂编第22师,然后合组为第93军,军长卢俊泉。此人颇有些来头,是龙云、卢汉的彝族远亲,云南讲武堂毕业的黄埔军校第三期区队长,既是龙云的心腹嫡系,又是王耀武、方先觉等人的长官,在黄埔系也能吃得开。

(信者无敌剧照)

抗战胜利后,第93军先随卢汉前往越北受降,随后海运东北,驻防辽西地区之后,其主要作战对象是东北野战军冀热辽部队。1948年1月,范汉杰将第93军、新编第8军和重建的第184师合组为第六兵团,司令官原为滇军名将孙渡,辽沈战役前夕由卢浚泉接掌司令官职务(兼锦州警备司令)。

这个兵团总兵力约10万人,是锦州城防的主力,而其中第93军建制最全且基本没有遭受过重创,战斗力保持比较完整。所以说,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最大的敌人,就是卢浚泉的第六兵团和滇军第93军,其两个师驻于市区,一个王世高暂编第20师驻义县(8000人)。

(五华山捉龙)

在我东北野战军的强大攻势下,七天之内将外围敌阵全部扫清,再经过31小时对锦州城垣的总攻,于1948年10月16日完全解放锦州。试图化装逃跑的卢浚泉被生俘,同时被俘的还有“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第六兵团副司令杨宏光、第93军军长盛家兴等人。

特别加注个插曲,义县被韩先楚率部攻克后,守军暂20师一团长赵振华上校居然开枪自杀了,其顽固程度甚至超过了黑土地上的大把黄埔生。总体而言,滇军这支历史上的军阀部队,虽然数量不多本钱不大,但是战斗力尚可,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吧,略逊于桂军(滇桂战争有实例),强过晋绥军,也是龙云能够与老蒋抗衡到1945年的资本。

(龙云剧照)

龙云滇军战斗力如何?

1938年的徐州战场上,以后的滇军四代目,第60军军长卢汉和孙连仲通了一个电话,电话里卢汉都哭了,并不是因为卢汉的资历不如孙连仲而受到压迫,而是因为滇军唯一的一个军在第一次投入抗战却伤亡巨大。

滇军这个军是云南王龙云目前唯一的政治军事底牌,养精蓄锐数年,没想到拉到战场上20天,就在台儿庄碰到日军第5师团,全军伤亡一半。

别看这支部队不大,却始终是国共双方争取的对象。

滇军这支军阀很有意思,从民国初创崭露头角一直到全国解放,滇军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事变,你说这支部队大吧,还没有强大的政治派系,你说它不大吧,滇军的出镜率还是挺高的。

滇军能够做的,就是不断地给民国反动当权者送去新鲜的坏消息。

说到滇军,就得往远了说一下

反袁护国战争结束以后,滇军除了给北洋政府上眼药,就是开始穷兵黩武,当时的滇军次代目唐继尧不仅控制了云南贵州,而且力图向四川扩张,以唐继尧为首的滇军,既为北洋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所关注,更为孙中山的广州政府所重视。

那个时候的滇军,其实都不能够叫做滇军,应该叫做滇系,就和日后的桂系是一个意思,是一方政治实力,不是小军阀。

当年孙中山1918年和1924年推举唐继尧为“元帅”和“副元帅”,足见得滇系的势力有多大。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对滇系军阀具备革命性的误解,毕竟滇系在那个时候总是搞事情,好像它很革命一样。

唐继尧当然是拒绝了孙中山而选择了军阀混战,和旧桂系打,和旧川军打,而且这家伙各类名称就能吓死人:川滇黔三省、川滇黔鄂豫五省以至川滇黔鄂豫陕湘闽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的头衔以及川滇黔粤桂湘鄂七省建国联军总司令的头衔等,反正就是越大越好,而且还想问鼎中原。

总之就是当时火的不能再火的网红,

而且,除了以西南王自居,还玩虎符,就封建那一套,不管这玩意是不是倒行逆施,肯定有人看不顺眼,于是1927年2月6日云南发生了“二六"政变,唐继尧被废了。

被谁废了呢?

为首的叫龙云,以后的滇军三代目,因为唐继尧不信任他,大家知道这事就行了,不然我还得写好多字。

龙云等人废掉唐继尧后肯定得干一仗,大家知道龙云赢了就行了,但是,龙云没有唐继尧那样的吸粉能力和流量,再加上过了军阀混战的红利期,这个时间点很重要,1927年,北伐,老蒋开始做大,而云南在内战。

而在云南内战期间,老蒋直接扶持龙云,经历北伐后的南京政府,龙云不服不行,而且,他的部队也不怎么多。

抗战时期滇军的形成和表现

到1936年,滇军编成6个步兵旅(每旅下辖2个团)2个直属大队、6个直属团、4个独立营、1个航空处,兵力约3.6万人。

从纸面上看,兵力很差劲,但是因为挨着法属印度支那,装备倒是还可以,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一个军都不到的政治势力,已经不是原来的滇系了。

说白了,滇军其实没啥本钱。

滇军士兵的来源历行征兵制而且滇军无论在军事、人事、编制、教育训练、征调补充,都由龙云完全自主,所有武器装备和军需饷项,也由云南地方自给。

因为养不起,所以人就这么多,但是因为人少,看不出什么真正的战斗力,只是纸面上看是可以的。

1937年8月南京的“国防会议”上,龙云允诺出兵20万,支援全国抗战1937年9月.龙云将滇军6个旅12个团组编成1个军。番号为陆军第60军,以卢汉为军长。

第60军下辖3个师计4万人,先行出师抗战。

1938年4月,60军奉命开往台儿庄前线,以35123人投入徐州会战的第二阶段。

反正禹王山之战打的挺惨的,把卢汉都打哭了,因为伤亡太大了。

滇军投入抗日战争的时间比较晚,因为太远了嘛,人又少,几万人说实话,在1938年是完全打不过日军的一些联队的,桂系6个师在淞沪会战的惨痛经历让他们也经历了。

当时鲁南一战,第60军战死5000多人,受伤15000多人,而且,只打了19天。这是该军的一半。

滇军勇气是没得说的,就这么一个军,伤亡成这样,但是顶的时间很长,战斗力怎样,我认为还是可以的,毕竟对手是1938年的日军,还是第五师团。

而且日本报纸是这么说的,这是“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

战斗中,伤亡旅长陈钟书以下18844人,超过投入战斗人数的1/2,营连长亦伤亡过半,旅团长伤亡在10人以上。

而在徐州会战的最后阶段,第60军奉命留守徐州,按照撤退顺序,最后一个撤出徐州。

当然了,徐州会战之外,滇军改编为三十军团、第一集团军,龙云在拿到番号后又新编了第58军、新3军投入抗日战争之中。

在武汉会战中,卢汉因病在长沙湘雅医院治疗,新3军军长张冲代行军团指挥之责。

张冲在总结滇军在阳新、排市战斗时,概括地说:“排市阻击战,坚持四天,突破七比一,创造二比一。”

也就是说,到武汉会战为止,中、日伤亡比例都是七比一,即中国军队以七个士兵的伤亡,才能换取一个日军的伤亡;而排市阻击战,第60军第184师打破了这个比例,创造了以两个中国士兵伤亡换取一个日军士兵伤亡的战绩。

而后,第60军在1940年调回云南驻防滇西,在一线始终作战的,是第58军和新3军,至于在哪,大部分时间都在第九战区。

第九战区是抗日战争时期战斗烈度最大的战区,面对的是日军第11军,从敌我战斗力表现上看,滇军这两个军是有相当战斗力的,如果打仗不行,没准就让滇军去打游击了,看看第一战区都是什么烂部队。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先后出兵约40万人,伤亡人数在10万人以上。

而中央军的第3军,主要以云南人为主,但是在中条山战役中,表现不佳,虽然英勇作战,但是中条山战役的结果实在是太差了,军长唐淮源、师长寸性奇自杀殉国,也是很血性的,当然了,这个不能比价战斗力。

解放战争

滇军的体量自始至终都不是很大,在抗战胜利后,滇军又被整编成了第60军和第93军,因为占据地利,滇军也装备上了美械,并且因为龙云和老蒋对抗,这两支部队被送到了东北战场。

看看被送到东北战场的蒋军部队其实就一目了然,精锐都是原先杜聿明的远征军军事集团的部队,蒋军的5大主力有两个在里面,战场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当然了,把滇军送过来这里面也有肢解滇军的意思。

滇军和我军打仗的时候,还是表现出了相当的战斗力,但是鉴于老蒋消除异己,滇军的表现不是很稳定,从长春的第60军到辽西的第93军都是如此,并没有和我军打几场硬仗,我军也没有把滇军当成硬菜来吃,战斗力水平没法准确体现。

就和我前面说的,滇军始终没有怎么打过独当一面的战斗,当然了,朝鲜战场上的表现不能放到解放战争之前来进行比量。

但是把滇军放在国军里,肯定是强过大部分军阀部队的,我认为,滇军的部队和川军杨森部队应该是55开的,比桂军大部分部队强,晋绥军就更比不了了。

龙云滇军战斗力如何?

龙云滇军战斗力还是蛮厉害的,尤其是历史上的山东台儿庄和江苏徐州会战,滇军云南讲武堂军官万伤一大半,还有在全国军队当中,只有滇军没有出现过叛徒,云南省昭通市就是滇军发祥地,这里是三位云南王唐继尧、龙云,卢汉,另加一位罗炳辉将军的故乡,罗炳辉将军是中国第36位军事家,也是云南讲武堂毕业的,这几位名人都为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是龙云,卢汉开工建设的滇缅公路,拯救了大半个中国。

龙云滇军战斗力如何?

在民国时期,滇军的战斗力还是非常出色的。

滇军的前身是晚清时期在云南组建的新军。晚清时为了加强国防力量开始编练新军,除了比较有名的北洋6镇之外,还在各省也组建新军。其中云南的新军是陆军第19镇。为了编练新军,云南还建立了云南陆军讲武堂。

云南陆军讲武堂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名校,在这里任职和毕业的有李烈钧、方声涛、唐继尧、叶剑英、朱德、周保中、何应钦、龙云等等。共计有两位元帅、二十几位上将、数十位中将、数百位少将、三个总司令和一个国防部长,堪称将星云集。

云南讲武学堂

靠着云南陆军讲武堂培养出的军事人才,云南的新军战斗力在清末也是数的上号。辛亥革命以后,滇军一度称霸西南,除了云南外,还控制了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在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事件中表现活跃。

到龙云主政时期,滇军的巅峰时期已经过去,在四川等地的地盘大多丢失殆尽,只剩下了云南一省而已。不过云南靠近法国殖民地越南,滇军购买了大量的法式武器,装备不错,加上训练严格,军官素质好,因此其战斗力还是非常可观的。

滇军士兵头上的法式阿德里安式钢盔非常特殊,很容易辨认

在抗战中,滇军先后派出60军、58军、新3军等部队北上抗日,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赣北战役、滇南作战等战役,有十余万官兵伤亡,在抗战中也是屡建战功。

像60军在徐州会战的禹王山战斗中,面对优势火力的日军,滇军苦战20多添,伤亡近半还不撤退,可见其战斗意志之旺盛。

综合来看,滇军在各军阀部队中排名靠前,可以算劲旅了。

龙云滇军战斗力如何?

毛主席于1951年召见第50军军长曾泽生中将时曾说:“你们50军在朝鲜战场打得还是蛮不错嘛!”

这里说的第50军,前身是国民党军第60军,军长就是曾泽生。而60军则正是出自云南滇军。

曾泽生早在1922年就读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后来又入黄埔第五期。1929年,执掌云南军政大权的国民党云南省主席龙云亲自邀请曾泽生回家乡,效力于滇军,从营长、团长、师长一路晋升到军长。换句话说,曾泽生就是“云南王”龙云一手栽培起来的一员滇军骁将!



“强将手下无弱兵”,曾泽生在滇军时算二流人物,却也能带领一支起义部队作为抗美援朝首批入朝部队,连续参加4次战役,与全球战斗力最强悍的美军交手,从鸭绿江一路打到南朝鲜首都汉城并一举攻克,创下了中国军队自明朝以来又一次攻克外国首都的记录。更不用说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卢汉、张冲这些后来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礼遇有加的滇军名将,无一不是被龙云调教出来的。



正是有卢汉、张冲、曾泽生这样的悍将,龙云的滇军战斗力显然不是等闲之辈。

在全面抗战期间,滇军在上述诸位名将的率领下参加正面战场大部分会战。特别是在台儿庄战役中滇军兄弟扼守禹王山阵地,与日军最精锐的两个师团——第5、10师团轮番厮杀,斩敌5000余人。就连骄横的日本人也承认“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

解放战争开始后,滇军主力部队仍然保持在抗战时期的第60、93军番号,开赴东北。其中一部分官兵死心塌地为国民党反动集团卖命,比如卢浚全指挥的93军以及后来鲁道源指挥的第58军(后来扩编为第11兵团)。但形势比人强,93军在辽沈战役中被解放军全歼于锦州,卢浚全被俘。鲁道源部也在后来的广西战役中被解放军歼灭。只有曾泽生率领的第60军起义,倒向解放军。经过脱胎换骨的整编,改变番号为解放军第50军,隶属第四野战军,后来参加解放大西南战役,解放成都。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又屡立奇功,比如最先创下了我军陆海空协同登陆作战胜利的先例(登陆大和岛作战)。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曾激动的对曾泽生说:“ 50军打得好,你指挥得好啊,我要给你补兵,优先给你们50军换装。”而在16年前红军长征期间,彭德怀曾鄙视滇军“是一只羊”。

龙云滇军战斗力如何?

1937年9月9日,龙云响应蒋介石号召,参加南京抗日“国防会议”后,将其所部滇军四万余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在昆明誓师远征后奔赴前线。

60军到达武汉时,西方军事顾问团目睹滇军军容整齐、训练有素,配备清一色法式头盔、欧式武器,可与日军媲美的高射机枪、炮兵部队,他们称60军为“中国希望”。

当时国民革命军最高统帅蒋介石也称60军为“国之劲旅”。

为获西方军援,消除自淞沪会战以来屡战屡败的悲观士气,振奋国民精神,蒋介石命令军长卢汉率60军在武汉巡游阅兵二周。

(被誉为“中国希望”、“国之劲旅”的滇军)

徐州会战中,由于中央军汤恩伯部换防时溃逃,东北军于学忠部也闻风而退。使得台儿庄防线瞬间暴露出数公里的缺口,日军机械化部队趁机大规模突进,导致60军刚一抵达战场就猝不及防卷入战斗。

最终60军以牺牲三千无谓将士的代价堵住汤恩伯留下的缺口,击败日军增援部队,为中国军队撤往中原地区赢得了宝贵时间。

1938年4月,为掩护其它各路抗日部队从徐州撤往中原地区,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命令60军扼守徐州禹王山阻击日军。

(滇军当时使用中国唯一的高倍潜望镜)

李宗仁将“三天坚守”命令反复延长至27个昼夜。禹王山阻击战滇军投入战斗35123人,伤亡18844人,张冲184师战后仅余千人。

战斗之惨烈,时乃抗战之首,整座禹王山战后被削平的土地,平均达20公分以上。当时中国报纸报道,“滇军血战,大展神威”。日本报纸报道,“自九·一八支那战事以来,遇滇军之猛烈,实为罕见”。

“禹王山阻击战”是日本侵华战争中投入机械化兵力最多、规模最大的单次战役。滇军以1.2 : 1的伤亡比例,将侵华日军最精锐部队号称“百战百胜”“钢牙”的矶谷、坂垣两个甲等机械化师团直接打残。

(滇军炮兵用战防炮击毁的日军坦克)

对60军能成功击溃日军机械化部队,滇军炮兵功不可没,光照千秋。

禹王山阻击战,滇军沉重打击了日军所向披靡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坂垣师团长曾自叹,“滇人擅战,自古有之”。

1938年春天,龙云再次组编国民革命军第58军、陆军新编第3军奔赴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坚决抗日。

7月24日,58军在昆明举行誓师出征大会后,开赴抗日前线。此后,58军一直活跃在抗战最前线。

从1939年到1944年,58军先后参加了武汉会战祟阳战役、南昌会战奉高战役、反攻南昌战役、赣北秋季进攻战、赣北锦江南北岸战役、湖北九岭战役、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常德收复战、长衡大会战等战役,威震第九战区。

在湘赣北部的历次攻防战斗中,58军获“常胜军”的荣誉称号

1941年12月29日,日军集结重兵向长沙进攻,58军奉命诱敌深入,切断日军补给线,断其退路;新3军奉命赣北阻击日军,为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立下不朽功勋。在著名的常德会战中,58军配合友军收复常德,滇军战斗力再度威震华中。

龙云组建的抗日滇军,其战斗力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无可非议是第一流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