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日军真实的战斗力到底是怎样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我们看看新四军对日寇最大一战,车桥战役,歼灭日军460人。

1944年3月5日凌晨1时50分,新四军第1师兼苏中军区以三个主力团和地方武装发起车桥战役。

新四军采取攻坚和打援同时并举的战法,利用夜暗,穿过日军外围据点之间的空隙,首先进攻车桥日军据点。快速攻占日军围墙上的碉堡并迅速攻入镇内,新四军的突然袭击是日军完全陷于被动。

经过激烈战斗,于当日中午全部歼灭了镇内的一个伪军大队。

接着,新四军对日军驻守的土圩及碉堡展开攻击经一天一夜战斗,日军一个小队大部被歼,残敌固守挣扎,新四军开始对日军展开政治攻势。

被俘后加入新四军的日本上等兵松野觉拎着喇叭筒靠近日军碉堡喊话,“不要打枪,我代表日本工农大众和你们说话……”

大家看出了什么东西没有?

不错,我军使用3个主力团对付车桥,其中新四军使用第七团猛攻日军1个小队,打了1天1夜,并没有将他全歼。

大家都知道,新四军一个团少则1000多人,多则2000到3000人。

而日军1个小队只有四五十人。

具体为,中午,新四军全歼驻守伪军。接着,分两路向固守小土围的日军发起攻击,攻占暗堡、库房等处。

下午4时,八连上去由五连配合,攻打负隅顽抗的日寇,先后占领了敌外围碉堡,歼灭了数十名日寇,残敌退至中间大碉堡继续顽抗。

最终激战到第二天拂晓,新四军无法吃掉剩余的十几个日寇,又阻挡不住援军,被迫撤退。

据参战的张玉成回忆:在攻打车桥日军据点时,“仅剩下十几个鬼子退守在中心堡内,我连几次冲锋均未攻克。对峙到下半夜约4点钟,一位同志来到阵地对我说:‘张连长,首长要见你。’我心想:‘我刚从团部回来,怎么又要我去?’我跟随那位同志来到围子外干沟后面的一所房子里,进门一看是粟司令带着几名参谋人员在那里。粟司令问了问战况,我一一如实回答。为了进一步搞清地形和敌我情况,粟司令……跟着我匍匐前进,爬进距离敌火力仅二三十米围子内。粟司令在围子内隐蔽地反复来回地仔细观察,后来非要我带着他爬进刚刚攻下的地堡里。”

“地堡和房子里面没有灯火,漆黑一片,里面有我们一个班,还有五六具日本鬼子的尸体。粟司令摸黑踩到日本鬼子的尸体……粟司令侧身站在地堡的射击孔前,用了大约20分钟的时间观察日军的中心堡,这个中心堡在广场中间,工事特别坚硬,墙厚40至50厘米,分上下两层,门开在上面,进去后抽梯子,堡的上下均有两层枪眼,敌人可以向下扔手榴弹,而我们的枪打不进去。没有炮和炸药是难以攻下的,但是硬攻,会伤亡很大。”

“粟司令自言自语地说:‘日本鬼子真坏啊!’然后问我:‘张玉成同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攻下日军这个中心堡?’我回答说,还是用老办法,借老百姓的方桌,铺上几次棉被,制成‘土坦克’攻打这个中心堡。”

“粟司令问:‘中心堡里还有多少鬼子?’”

“我回答:‘可能有十三四个鬼子。’”

“粟司令摆着手说:‘不能用土坦克的方法攻打这个中心堡。不能为了这十几个鬼子,再伤亡我们更多的同志。我们可以调炮过来攻打。’说完,他就走了。”

“因为当时围子外面是河沟,我们的炮过不来。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粟司令再次来到八连突击队前沿阵地,详细察看久攻不下的堡垒,查清情况后,命令我们撤出围子。粟司令说:‘你们撤出围子,放鬼子出来,车桥战场这么大,你们这个连不打他们,其他部队可以在运动中歼灭他们。’我们执行了粟司令的命令,撤出围子,那十几个鬼子逃出中心堡后,在车桥以北地区被我军歼灭。”

这可以看出日军的战斗力。

区区十几个日寇,固守一个碉堡,面对新四军整整1个团,第一不投降,第二顽抗,第三新四军竟然就吃不掉,还必须放出来打。

大家要知道,这是区区十几个人,也就是一个班,能够挡住1个团。

所以说,你能说日军战斗力弱吗?又能说正面战场的国军是窝囊废吗?

日军真的很难打。

二战期间,日军真实的战斗力到底是怎样的?

日军的战斗力如何,我们不看抗日神剧,也不举中国军队吃败仗的例子。

也就是说,我们先不说日军过五关斩六将,单说日军走麦城。就以让国共军人引以为荣的平型关战役为例,来看一下日军最背运的时候,它的战斗力如何。

平型关战役发生在1939年秋天,参战的中国军队有阎锡山所部7个军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两个师(林彪的115师,贺龙的120师),一共有10万之众。

此战是一个伏击战,设伏地点叫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是日军进犯山西的必经之路,地势非常险要,易守难攻,两边是陡峭的山峰,左右两侧都是制高点。在平型关前方是一条自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是纯天然的打伏击战的地方。

战争结果是大捷:中国军队伤亡39000余人,日军伤亡2900余人(而且一部分是战斗力很差的后勤兵即辎重部队)。

在中国战场上,日本投入的兵力不过百万。准确地说,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兵力是105万人。对付的却是130万八路军和430万国军, 平均一个日本兵要应对6名中国军人。

抗日战争日军的伤亡,不能相信国民党的数字(台湾方面的数字是276万,估计是把伪军也算在里面了),不严谨、不符合事实。

相比来说日本的数字比较准确,因为日本有个靖国神社,每个士兵都有名字,都要放到里面供奉的。

日本军队伤亡的数字是502400人,而中国军队的伤亡是3227926人,达到日军上网人数的6倍。

实事求是地说,日本兵并不是那么容易死的,更不是轻易会被手撕的,战斗力远在中国军队之上。

日本军队战斗力为什么这么强?

一、军人有信仰,被洗脑

日本人有信仰,天皇在他们心里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日本人深信“大和魂”,都有“为天皇尽忠”的理念,为了天皇他们可以付出所有,不惜生命,有信仰的军队战斗力是非常恐怖的。

而且日本人崇尚武士道精神,武士在日本很受尊重,武士道精神在日本形成已经几个世纪,深入日本男人骨髓。日本人鄙视懦夫,以临阵脱逃为耻,视死如归,把战死当做军人无比的荣耀。

这种精神连德国军人都没有,苏联军人更是望尘莫及,像苏联军人那样成建制投降,让斯大林不得不出台227法令专门处决逃兵的情况,在日本根本就不会发生。

在相同装备的情况下,一个不怕死的军队战斗力至少要超过对方5倍,这就是日本军队战斗力高的其中一个原因。

二、日本军人素质高

伟人说过,一个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而日本是一支有文化的军队,战斗力自然没说的。

日本早在19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了全盘西化的改革,这场改革的重头戏是教育体制改革,说白了就是提高日本国民的受教育水平。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日本人没有喊出这样的口号,但是他们实实在在地去做了。

为了提高日本的国民素质,日本在1871年就设了文部省,专抓文化教育事业。第二年文省部就出台了一部教育改革的法令《学制》,开始了有纲领有计划的教育改革。这个法令可不仅仅是扫盲,而是涵盖了日本初级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女子教育等各个方面。

日本在19世纪80年代末已经实现了6至14岁的儿童的义务教育,比中国早了100年。日本每600人就有一所小学,中国现在都达不到这个水平。

反观中国,在建国后还在扫盲,抗战时期中国军人的文化水平可想而知。

三、日本军队装备先进

这个因素我们就不用详细举例了,日本军队跟中国军队的装备简直就是代差。

中国国力跟日本差距太大,工业水平跟日本不能同日而语。

因此,中国陆军装备落后,没有像样的海军和空军,在作战中无法取得制空权,这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日本侵略者才能在中国横行霸道,以少打多,有恃无恐。

但是到了太平洋战场,这种力量对比反过来了,美军在各方面占据了优势,日本让中国军队吃的苦头,这一次也轮到了自己,日军最精锐的部队,死亡110多万,美军却只有12万人伤亡。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军队的战斗力跟除了跟武器装备有关,也跟军人素质有很大关系。

二战期间,日军真实的战斗力到底是怎样的?

1938年台儿庄战役,第五战区李宗仁手下可以动用的中央军(老汤的第20军团)、杂牌军不下20万之众,而在战场上狼奔豕突的鬼子,只是第五和第十师团的各一个加强支队(坂本和濑谷),满打满算顶上一个常设师团的兵力,最终被歼灭的大约10000来人,对我方来说这已经确实是“大捷”了。

接下来的豫东战役,第一兵团总司令薛岳手握20万嫡系部队,包括胡宗南第1军、俞济时第74军、桂永清第27军、宋希濂第71军等王牌部队,围歼土肥原第14师团20000来人,居然未竞全功。后在日军增援部队的合围下,不得不撤出战场退向豫南,于是才有了“花园口之殇”。

注意啊,这会鬼子还没有什么“甲级师团”的概念,只有常设师团和特设师团两种类型,最多可以细化为挽马师团或者驮马师团。而三个步兵联队编制的警备师团,也是在1938年晚些时候出现是,主要用于占领区维持治安所用,比如第15、第17师团等。

这两个战例的兵力对比大约都是10:1,占尽优势的抗日军队也未能全歼当面之敌,除了作战指挥上存在不足以外,步兵的攻击能力较弱是主要因素。反过来也说明,抗战初期的日军,确实战斗力很强不那么好打。当然,这种情况也是随着时间在变化的,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节点大致出现在1939年、1941年和1945年。

这其实跟日本陆军部队的兵员结构有关,在日本的动员顺序中,现役兵和一部分预备役兵作战能力最强。现役兵容易理解,就是战争爆发时正在服役的士兵,而“一部分”预备役士兵,是指在东北、热河、长城抗战期间,以及淞沪抗战期间,参与侵略战争具备了实战经验之后退伍的士兵。

但是随着现役兵和这部分预备役士兵伤亡增大,同时日本又不断扩军,所以武汉会战结束后,日本陆军的预备役士兵已经动员完毕,开始征召后备役、第一补充兵这两个群体了,因此战斗力下降很明显。1939年冬,第三、第五、第九等战区甚至还发动了“冬季攻势”,就是欺负鬼子青黄不接,尽管打得不怎么样。

所谓的后备役、第一补充兵和第二补充兵,其实就是身体条件和年龄结构还过得去的男子,素质训练和军事教育都不充分,这帮鬼子的战斗经验大多是来到战场后,在实战中取得的,战斗力参差不齐。

所以从1939年到1941年底,日军只在局部战场做有限攻势,一是国力有点跟不上,一是幻想以打逼和,另外一个就是单兵素质的下降,一个常设第6师团敢从江北撕破10几万桂军、中央军防线的事,不复存在了。但是也别小瞧他们,只是相比自身下降了,对依靠抓壮丁来补充的中国军队而言,仍然保持优势。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的绝大部分常设师团南调,中国战场的部队平均素质进一步下降,这才有了“甲级师团”的内部称谓,就是矬子里拔大个,优先补充一批战场表现还不错的特设师团、警备师团(留下来的常设师团当然自动入选,比如第3、第13师团等),作为各战略区的战力核心和机动部队。

所以从1942年初到1944年,日军发动大规模会战的次数并不多,主要是第11军还在折腾,因为精锐师团都在它的编成内。其任务就是寻机歼灭或者重创蒋系部队,保持对重庆政权的军事压力,比如常德会战、鄂西会战等。但对于进攻川陕、图谋西南始终底气不足,无它,部队战斗力确实远低于1937年,并且部队数量又不足。

正因为兵员素质的下降,在这一期间罗卓英取得上高大捷(1941年春),薛岳取得长沙大捷(1942年初),以及被网络上吹得神乎其神的石牌保卫战胜利等等。这也就意味着,在日军素质下行阶段,如果指挥得当和集中优势兵力,抗日军队还是能够取得局部胜利的,当然,代价也必然惨重,各方面都还有差距。

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大败情况比较特殊,一方面是日本人疯了, 集结了空前的兵力数量,一方面是重庆政权和军队的腐败,并且对日军的战略目的判断也是错误的一踏糊涂。而到了1945年初的湘西会战时,情况已有明显改观,王耀武第四方面军也是20万兵力,对抗的是日寇第20军8万余人的进攻。

结果是中方完胜,并且第一次在大型会战中伤亡少于日军,这就什么日本陆军确实日薄西山了,虽然兵力规模看起来很大,然而单兵素质下降的很厉害。所以得到美械加强并且掌握制空权的第四方面军部队,在心理上已经占了很大优势,光俘虏就抓了300多,细一看都是十四五岁的小鬼子兵,当然就比较好打了。

二战期间,日军真实的战斗力到底是怎样的?

说实话日本二战战斗力是很强的,不光是武器,桂系李宗仁评价日军战斗力举世罕见难有匹敌者,二战时期东南亚都是英美工业强国军队,有几十万的驻军,而日本仅仅用二万人就拿下了除了泰国以外所有东南亚国家,东南亚可是接近二亿人口呀,仅仅用了两个月就拿下来了。一个抗战老板回忆日本拼刺刀我们需要牺牲四个人才能换取日本一个士兵,所以战斗力强是客观存在的,直到美国投下那两颗原子弹,日本还占领大半个中国。

二战期间,日军真实的战斗力到底是怎样的?

二战中,日本海军在战争初期和后期的战斗力差异可以说巨大。日本在二战时期并没有设立单独的空军,而是分别配属于陆海军。从整体表现来看,海军的表现略好于陆军。

日本海军强主要还是强在战争初期,它的那些战绩当然跟它惯用的偷袭战术有关,其次就是由于日本军队在二战初期奉行的精兵战略,再加上它的武士传统,一批职业军人长年累月的刻苦训练,战斗力的确惊人,像友永丈市、渊田美津雄等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完全算得上二战时的王牌飞行员。但是随着战争的损耗,当军队中的那批“精英”逐渐凋零,日本民族的整体素质的弱点还是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暴露无遗。

日本陆军在二战中欺负更弱小的中国陆军和讹诈那个软弱的英国人帕西瓦尔还行,但是进攻诺门坎就损失比较大了。(苏联损失更大,但是损失的起)日本的精锐部队23师团在苏联军队面前的完败,据日本防卫厅战后公布的资料披露:“根据该师团(即第23师团)军医部的调查,该师团在6月20日至9月15日,在参战总人数15975名中间,损失了12220名,其中战死4786名,受伤5455名,失踪63 9名,患病1340名。这就是说,伤亡率已达到80%。”“另外,第6军的大炮(野炮级以上的火炮)在8月攻势中被毁28门,自己炸毁20 门,损失率竟达72%。”

另外一个就是美军在太平洋进行的一系列跳岛作战,在这一系列战役中,美军无一例外地获得了胜利,尽管日军进行了惊人的顽抗,但是有一点是很重要的,那就是美军虽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却实现了所有的战役目的。我查了一下资料,在这些战役中,美日两军的伤亡比例基本上都维持在1:2到1:3之间,这个比例比较接近韩战时中国军队和美军的伤亡比例。考虑到越岛登陆作战中防守一方所具有天然优势和日军相对于志愿军的海空军优势,个人认为二战时期日本陆战部队的战力并不是某些人吹嘘得那样强,某些方面应该还在志愿军之下,当然也比不上美军。

日本陆军的优点有两个,一个就是所谓的武士道精神,这一点的确令人敬佩,二战时期从整体来说,日本军队的作风应该是最顽强的,几乎所有参加作战的部队都“玉碎”到底了,没有成建制投降的部队。二就是日军普通士兵训练不错,特别擅长近战和夜战,在越岛作战中,美国人最怕的就是日军的夜袭(这一点和中国军队很像),下级指挥人员受过很好的训练,执行上级命令异常坚决。

在海军方面,日本联合舰队一直没有放弃战列舰决战思想,在偷袭珍珠港后,没有集中力量发展航空母舰,而是继续建造大型战列舰,并象陆军一样渴望进行对马海峡海战那样的会战。日本海军在成功地袭击了珍珠港时,竟然没有在美军已经没有多少抵抗能力的情况下发动对美油料仓库和修理基地的攻击——这些设施被摧毁将迫使美国太平洋舰队将基地后撤,短时间内无法对日本进行有效的反击——更没有利用配置了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联合舰队机动、持续攻击美军海上力量,力求能诱歼其太平洋舰队的残余战舰,至少延缓美国海军的反攻。最后,我个人觉得二战日军陆军防守一流,进攻二流。海军一直在二战中是一流,即使它有那样这样的缺陷和顽固。

二战期间,日军真实的战斗力到底是怎样的?

老父说:日军战斗力和民兵打,一比十五,国军一比六,八路一比四。

武器装备差太远了。

就这样还有差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