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哪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战例?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为保卫学校,组织学生军巧施妙计,未曾交战,3千余名北洋溃军举手缴械,以过人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被人们传为佳话。

学生军的指挥官

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学校为了落实北洋政府的号召,组织了一支“学生课外志愿军”,属于学校社团性质,平时进行一些军事训练。虽然被称为“志愿军”,但赤手空拳没有枪械。学生军组建成一个营,下面是连、排、班建制,由一名军事教官担任营长,毛泽东在学校的声望较高,并且辛亥革命时期在新军中当过半年兵,所以被任命为连长。

保护学校尽责任

1917年,正值护法战争时期,北洋军阀部队从湖南溃败,驻守长沙的北洋将领傅良佐被桂军打跑,但桂军转战后,后续部队还没上来,一时长沙城内完全没有军队驻守。

当时,常还有溃败的北洋散兵, 穿城而过,弄得长沙城里风声鹤唳,十分紧张,第一师范学校为了安全,以学生军保护学校,毛泽东积极参与组织。但由于学生军没有武器,其实也只能是在学校严阵以待,好在还没有乱军侵犯学校。

听到敌情有想法

一天,一条消息传遍了长沙城内,说北洋军阀王汝贤第八师的一伙溃兵,已逃到长沙城外,因不知城内虚实,暂时没敢进来,现在山中抢粮食休整。弄是长沙城人心惶惶,第一师范学校也陷入了紧张之中。

此时学生军的营长早已随部队里跑了,毛泽东作为连长,组织同学进行护校行动。他听到这一消息后,觉得先不必惊慌,这伙溃兵初来乍到不了解情况,又累又饿又紧张,十分被动,倒不如想个办法将他们赶走。

毛泽东与同学们一商量,血气方刚的学生们一致同意要赶走敌人。于是他们又到警察局去借人借枪。警察局长看一帮学生来“胡闹”,实在没办法,借给他们20个人带着枪去帮助他们。

不战而胜屈人兵。

学生军统一穿上了训练军服,经过精心的谋划和准备,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兵分三路向敌人进行包围,毛泽东亲自带领中路军在正面阻拦敌人。在出城的路上,市民们听说学生军去打敌人,保卫家园,有很多人也拿起了棍棒、大刀等武器,加入了队伍,一路走来竟也组成了一支很庞大的队伍。

在接近敌人后,三路人马分别隐蔽在敌人周围的山上。等到半夜时分,毛泽东命令鸣枪三声发出信号,敌人四周山上顿时灯火通明,写有“桂”、“湘”、“粤”的大灯笼,满山都是,并且军号也响成一片,随后就是鞭炮放在铁桶里的爆炸声。

正在休息的溃军,立刻被吓得不知所措,一路上都胆战心惊的逃跑,没想到在这儿还是被包围了,夜黑风高也看不清有多少部队包围着他们,根本就没想抵抗, 只想着快点逃走。

在打了一阵枪后,毛泽东命令停止射击,然后让两个同学用广西话劝降敌人“傅良佐已经跑了,你们已经被包围,投降不杀,交枪发钱放你们回家”。

这伙溃军本来就是被打败的,谁也不愿意再打了,只想着快点回家,一听投降发钱回家,正合心意,谁还抵抗?一会儿就举起了白衬衫表示不打了,后来又派人来谈判,最后全部缴械投降。

当看到敌人时,毛泽东和同学们都吓了一跳,这伙溃军足足有3千余人,如果要真是反抗,后果不堪设想。毛泽东组织同学和市民把缴获的枪械拿回学校,投降的溃兵当晚在学校操场上过夜,第二天由长沙商会发钱遣散。

毛泽东组织学生军和市民精心准备,利用敌人怯战心理,出奇制胜,不战而屈人之兵,虽然惊险万分,但大功告成。事后学校师生和市民们也都交口称赞,说毛泽东“一身都是胆”。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你知道有哪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战例?

《人间正道是沧桑》有一段真实的军史刻画,中统大特务杨立仁拿着八路军总司令的公开电文,对延安的做法赞不绝口:“太厉害了”!确实,一纸电文,就让胡宗南阴谋闪击延安的作战计划彻底破产,这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完美诠释,甚至杨立仁都看得出来:这电文完全出自伟人的手笔。

这段军史故事发生在1943年7月,而历史大背景则是当年5月15日,在苏联的第三国际公开宣布《解散第三国际的决议》,以便各国共产党能够独立处理问题,这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具体需要。然而重庆的常凯申误读了这一消息,或者说想借这个机会,用军事解决陕甘宁边区,因为从百团大战开始,重庆方面联合抗日的心态其实已经有所变化。

常凯申于6月1日在重庆黄山官邸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决心进攻我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同时密电一直军事封锁边区的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34集团军总司令胡宗南:“借国际解散良机,闪击延安,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行动绝对保密”。

胡宗南受命后立即进行了军事部署,甚至不惜抽调警戒日寇的黄河河防部队,然后于7月2日正式向重庆汇报:进攻发起时间为1943年7月9日。如果敌人的阴谋得逞,这将是第二个“皖南事变”,国共合作抗日对敌的局面将不复存在。

而潜伏在胡宗南身边的熊向晖,于7月3日夜里迅速将这一绝密情报发出,这就是《人间正道是沧桑》立杨立仁后来追查的西安“M电台”。当然这里面有演绎的成分,真实历史是熊向晖将情报用文本送出,再通过八路军驻西安的电台转发延安。

延安党中央接到情报后,立即拟定了军事和政治反击的双重方案,一方面,破例引用情报公开责问重庆方面,揭露重庆政府的阴谋和挑起内战的罪行;另一方面,又迅速从其他根据地抽调兵力,准备武装保卫延安。记得《亮剑》消灭日寇华北方面军“战地观摩团”的战例吗?当时八路军太岳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386旅旅长王近山,就是率领所部16团增援延安的路上,顺手牵羊打了一仗。

1943年7月4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明电胡宗南:“道路纷传,国府将乘国际解散机会,实行剿共。当此抗日艰虞之际,力谋团结,犹恐不及,若遂发动内战,破坏抗战团结之大业,则陷国家民族于危难之境”!胡宗南大惊失色,随即再向重庆汇报,认为情报既已泄露,我八路军必然有所准备,偷袭计划必将难已成功。

与此同时,美国、苏联和英国的各驻华使馆也都收到了这一消息,重庆政府破坏抗日统一战线、阴谋军事进攻延安的秘密计划被大白于天下,各盟国政府纷纷向常凯申问责,要求给出解释,一时间重庆政府和常凯申本人都非常狼狈,只能一边否认一边偃旗息鼓,取消了作战计划,一次精心策划的军事行动被一封电报就这样化解了,妥妥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当然这么做也有风险,就是基本暴露了在敌人内部的高层肯定有我方的情报人员,因为就连杨立仁手下的参谋都脱口而出:“处长,泄密了”,熊向晖的处境确实比较危险。所以延安方面立即派出杨立青赶赴重庆,用眼花缭乱的电文干扰敌人的追查,好在中统(实际调查的是军统)慑于胡宗南是铁杆嫡系,不敢深入调查,此事最终不了了之,西安“M电台”这条线有惊无险。

你知道有哪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战例?

“不战而屈人之兵”,经典的事例,就是毛泽东主席领导的“两弹一星”工程和“三线工程”。因为这两个大工程,大幅度地提升了我国的战略反击能力,让美苏两大敌人不敢随性地用武力侵犯我国,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你知道有哪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战例?

下述一些情况,几乎都没有进行大规模流血战争就达到了目的。

战国时期,郑国商人弦高智退秦师。

秦将王贲灭齐。

楚汉相争,韩信、李左车慑服燕国。

窦融主动归汉。班超安抚西域诸国。东汉末年,吕蒙骗郝普归顺。刘备攻成都,马超加入了刘备集团,刘璋放弃抵抗,归顺了刘备。

隋朝平定岭南,冼夫人支持。

唐朝平定岭南。唐朝征服高昌国。薛仁贵三箭退敌兵。郭子仪退回纥、吐蕃兵。

钱氏吴越国归北宋。

蒙古族阔端攻取西藏地区,恩威并施。

明成祖朱棣招抚东北地区的异族,设奴尔干都司管辖。

你知道有哪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战例?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是如此。也就是说,无论从广义上回狭义上讲,都不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和平是打出来的!以新中国为例,新中国刚刚成立不到一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等十七国悍然介入。中国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组成志愿军毅然决然入朝参战对抗十七国联军。最终以多场的战役胜利赢得了战略主动,迫使美国签订停战协议。这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没有预想到的结果。此后的历史所有人都知道了。——中国从此赢得了到今七十年,今后乃至一百年的可贵和平。

要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中国在此间,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我们都恨的牙根痒痒,恨不能以核战争以解心头之怨。但是,我们当时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强硬对抗不妥协,最终压倒性使美苏放弃战争念头,忍气吞声毫无办法。看上去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但实际上要不是抗美援朝的战争胜利,要不是62年中印战争的完胜,要不是六十年代中叶我们连续试爆原子弹、氢弹成功,要不是我们“七亿人民七亿兵”怎么能做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所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能是目的,决不能作为手段。手段永远是立足打赢战争。

你知道有哪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战例?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36计当中的一计,也是孙子兵法中的最高境界。历史上没有不动一兵一卒“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圆满收关战例。像古代都是通过用兵迫使敌方就范,最典型的北平和平解放还是通过平津战役迫使傅作义和平谈判起义的,像当年的南斯拉夫“外科手术”的战例是美国用空中打击迫使对方就范。在朝鲜战争中美军在武器装备优势情况下也没有占到先机反而吃够志愿军的苦头,最后不得不回到谈判桌签定仃战协议,朝战后美国政客军方研究孙子兵法达到高潮,美国西点军校把《孙子兵法》例为必修课,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要求营级以上军官作战时必备一本《孙子兵法》小册子。最经典的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80年代出的一本书《1999,不战而胜》,轰动了整个世界。美国用了最阴毒的三招:一、美国大搞军备竞赛的战略诱饵使前苏联把大量的资金资源投入军备竞赛,把前苏联国民经济体系建设搞垮;二、利用舆论工具的优势妖魔化前苏联的意识形态,鼓吹西方民主救世理论,使前苏联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百姓怀疑人生失去自己的信仰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三、联手阿拉伯产油国家操弄持续低油价,使前苏联石油生产处在长期亏损状态下生存,使前苏联国民经济雪上加霜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最终造成前苏联不到1999年就自动解体了,也印证了他的预言,也兑现了美国对前苏联的战略。这是美国人用中国智慧击败对手的经典案例,也是西方国家不用一兵一卒“不战而屈人之兵”颠覆别国政权的最高境界,《孙子兵法》36计中的一计,美国人用了40年的时间学习、践行,终于达到目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