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中国军队装备过哪些坦克?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装备的坦克大概为16种,其他四轮,六轮,十轮履带型各种战车28种。
1,法制雷诺FT—17轻型坦克(机枪型)
2,法/波兰制雷诺FT—17型轻型坦克(37炮型)
3,英制NC—27轻型坦克
4,美制M—1917轻型坦克
5,意制菲亚特FIAT—3000轻型坦克
6,英制维克斯MKE型坦克
7,英制维克斯MKF型坦克
8,英制维克斯卡登.洛伊德(VIL)1931水陆两用坦克
9,法制AMR33/35轻型坦克
10,意制CV—33超轻型坦克
11,德制PzkPFWI/A型(sd.kfz101)轻型坦克
12,德制pzBefwg. Ausf.A指挥型轻型坦克
13,苏制T—26b(1933年)型坦克
14,苏制BT—5型快速坦克
15,美制M3A3史都华(stuart)轻型坦克
16,美制M4A4谢尔曼(sherman)中型坦克
各种战车类恕不一一列举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装备过哪些坦克?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装备过的坦克非常庞杂,下面就简单讨论一下。
1、法制 “雷诺”FT-17轻型坦克(机枪型)
在军阀混战时期,第一个建立坦克部队的是东北的奉军。当时张作霖购买了法制“雷诺”FT-17轻型坦克(包括机枪型和火炮型两种)、英制 NC-27轻型坦克、美制 M-1917轻型坦克、意制 “菲亚特” FIAT-3000轻型坦克等多种坦克。
这些坦克后来大多在918事变中损失,只有少数撤到关内。目前可以确认的是,1933年时,张学良向国民政府赠送了两辆“雷诺”FT-17机枪型轻型坦克,但是没有关于它们在抗战时使用的资料,只能说可能参加了抗战。
2、英制 “维克斯·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
国民政府前后大约购买了53辆英国生产的“维克斯·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主要装备教导师的战车队第2坦克营。“维克斯·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重量仅有1.5吨,乘员2人,左侧是驾驶员,右侧是机枪射手,装备1挺7.7毫米重机枪。
3、英制“维克斯”MKE型坦克
1936年,国民政府从英国进口了16辆“维克斯”Mk E坦克。“维克斯”Mk E坦克重6.5吨,乘员3人,装备有1门47毫米短管炮和1挺7.7毫米重机枪。
4、英制“维克斯”MKF坦克
“维克斯”MKF坦克其实就是“维克斯”MKE型坦克的指挥型,两者的区别主要是“维克斯”MKF坦克加装了无线电设备,因此炮塔有所增大,此外炮塔顶端多了一根天线。其他两者非常相似,
5、英制“维克斯·卡登·洛伊德”(VCL) M1931水陆两栖坦克
1935年,国民政府向英国订购了29辆“维克斯·卡登·洛伊德”(VCL) M1931水陆两栖坦克。“维克斯·卡登·洛伊德”(VCL) M1931水陆两栖坦克重3.1吨,乘员2人,装备1挺7.7mm重机枪。
6、英制“维克斯”M1936轻型坦克
1936年,中国向英国订购了4辆“维克斯”M1936轻型坦克,这种坦克乘员2人,装备1挺7.7毫米重机枪。
7、法制AMR33/35轻型坦克
云南因为靠近和法国的殖民地越南相邻,因此滇系军阀一直装备了很多法式装备。龙云主政云南以后,曾经从法国购买了一批AMR33/35轻型坦克,不过数量不详。这批坦克在抗战期间一直镇守云南,并未参加战斗。
8、意制 CV-33超轻型坦克
1936年,中国从意大利购买了20辆CV-33超轻型坦克。CV-33超轻型坦克全重3.15吨,乘员2人,左侧驾驶员,右侧机枪射手,装备两挺8毫米菲亚特M35机枪。
9、德制PzKpfwI/A型(sd kfz 101)轻型坦克
PzKpfwI/A型(sd kfz 101)轻型坦克就是大家熟知的一号坦克,1936年中国向德国购买了16辆PzKpfwI/A型(sd kfz 101)轻型坦克,这种坦克重5.4吨,乘员2人,装备两挺7.92毫米MG13机枪。此外中国还可能购买了两辆该坦克的指挥型。
10、苏制T-26b坦克
抗战爆发以后,国民政府和苏联达成协议,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其中就包括了83辆T-26b坦克,这批坦克主要装备了第200机械化师的第1坦克团。T-26b坦克重10.5吨,乘员3人,装备1门45毫米Model38坦克炮和1到2挺7.62毫米DT机枪
11、苏制BT-5快速坦克
除了T-26b坦克之外,中国还从苏联获得了一批BT-5快速坦克。BT-5快速坦克重11.5吨,乘员3人,装备1门45毫米A/T坦克炮和2挺7.62毫米DT机枪。
在抗战后期,中国还从美国得到了M3A3轻型坦克和“谢尔曼”中型坦克,不过因为不属于这个问题讨论范围之内,所以不做详细介绍了。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装备过哪些坦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装备的坦克数量弱小,而且来自很多国家,大体是以下几种:
第一,英国维克斯轻型坦克
这是英国维克斯公司在1928年设计的轻型坦克,性能还算先进。
它有1门47毫米火炮,1挺7.7毫米机枪,成员3人,重量6吨,装甲最大厚度13毫米。
国民政府在1934年购买了20辆,装备了装甲兵团坦克1连。
区区20辆坦克,起不到什么作用。
淞沪会战中,维克斯轻型坦克协同步兵攻击,在日军优势炮火打击下,3辆全毁、8辆损坏、2辆撤退时丢弃,基本全部损失掉了。
维克斯坦克是抗战初期,国军最有战斗力的坦克。
第二,维克斯3.5t水陆两用轻型坦克
这是一种两栖坦克,只有1挺机枪,成员2个人,重量只有3吨,装甲厚度10毫米。
它可以浮水,但装甲过于薄弱,只能防御普通枪弹。国民政府在1935年购买了29辆,其中16辆装备于装甲兵团坦克营二连。
它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浮水,适合南京周边河汊湖泊纵横的环境。
第三,维克斯2吨两栖坦克
这是广东军阀陈济棠在1933年从英国购买的,一共只有12辆。
这种两栖坦克可以浮水,适合广东省的地理。
但坦克装甲减弱到11毫米,火炮也取消了,只剩下1挺7.7毫米机枪,实际上是一辆装甲车。
在1938年的广东作战中,这12辆性能低下的坦克迅速就完了。
第四,菲亚特CV-33超轻型坦克
这是一种非常垃圾的坦克,其实也是一种装甲车。我国在1936年购买了几十辆(一说近百辆)
CV-33重2.7吨,乘员2人,最大车速42km/h,最大续航力110km,最大装甲厚度12毫米,早期型号的主要武器是一挺6.5毫米M14机枪。
因价格低廉,国民政府从意大利购买了不少。
CV-33参加了昆仑关战役和兰封会战,但战果平平。
它的性能太烂,而日军装备大量反坦克炮,即便70毫米步兵炮对它也有威胁。
第五,德国1型坦克
德国1型坦克,重量5.4吨。最大车速37 km/h,装甲最大最厚13毫米,乘员2人,装备2挺7.92毫米 MG13机枪。
1型坦克在德军中很快就淘汰了,主要用于训练和打酱油,对于国军却是主力装备。
1型坦克一样没有火炮,装甲薄弱。
我国在1936年购买了15辆一号坦克A型和2辆一号坦克指挥坦克,配备给了坦克团三连。
这些坦克基本都损失在南京保卫战中。
第六,T-26轻型坦克
T-26轻型坦克是1938年才开始从苏联那里买来的,是抗战中期的装甲核心。
T-26轻型坦克性能同维克斯轻型坦克差不多,重量增加到10吨,配备1门45毫米火炮和2挺7.62毫米机枪。
尽管装甲最厚只有15毫米,但对于皮薄馅大的日本坦克而言,T-26依然优势明显。
我国购买了82辆T-26,编入第200师的坦克团。
T-26轻型坦克参加了初期和中期一系列会战,从昆仑关杀到缅甸,损失大半。
直到抗战结束,我国还保留少量T-26轻型坦克。
客观来说,它是抗战初期和中期,我国将最好的坦克。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装备过哪些坦克?
1939年12月18日凌晨一点,第五军反击昆仑关的战役打响,杜聿明率先出动20多辆坦克掩护步兵沿公路突击,猛攻昆仑关东南和东北的600、653高地,日军则拼命还击。这些坦克都是第200师战车团装备的苏制T26—B型轻型坦克,也是第200师的主力作战坦克。
昆仑关一战,作为当时全国唯一的机械化部队,第五军当然会出动看家的坦克部队,但桂南地区山地纵横,其实不适合装甲作战。另外一个严重问题,则是第五军的步坦协同战术水平实在太差。
第200师的前身是军事委员会直属的“装甲兵团”,再前身是军委会直属的“战车营”1938年1月扩编为机械化第200师,首任师长杜聿明。该师下辖五个团,其中二个摩托化步兵团,一个战车团、一个装甲团和一个炮兵团,全师近20000人,是“铁马雄师”第五军的绝对主力。
在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也曾经分批进口过英制、法制和意大利制的各类轻型坦克,但批次较杂数量较小,基本没有形成规模战斗力。直到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前后,苏联援助的坦克才成为第200师得以组建的硬件,根据杜聿明的回忆,苏联总共运到了83辆T-26坦克,除留给交辎学校教学用的一部分外,第200师战车团接收了70辆(另于4辆BT-5)。
T-26是苏联红军自上世纪30年代起开始列装的一款轻型步兵坦克,服役时间很久,分为ABS等多种型号,提供给中国的主要是1931年生产的B型车。全车重10.5吨,坦克乘员3人,主要武器 是45mm口径坦克炮一门(备弹165发)和两挺7.62mm并列机枪(备弹3654发)。作为一款装甲和火炮偏弱的轻型坦克,总体性能感觉还不如鬼子的八九式。
战役打响前,杜聿明特别跟战车团团长胡献群(黄埔六期,南昌人)通话,命令他吸取淞沪会战的教训,一定要标出攻击位置提醒步兵,可是真打起来还是出现了问题。开始还算不错,第200师598团在坦克掩护下,迅速攻占了两个高地,但很快被日军逆袭夺回。
看来抗战初期,即便第五军这样的精锐,其单兵素质仍远逊日军的老牌师团(当面之敌为广岛第五师团第21旅团,号称“钢军”)。按照作战部署,另一个战车营配合599团直扑昆仑关口,胡献群亲自率领的坦克迅速冲到昆仑关下,在日军的炮口下等了三个小时,仍然不见步兵到来,气得胡献群各种骂娘。
原来沿途高地还在日军控制之下,其俯射火力完全封锁了公路,第599团的步兵根本跟不上来。昆仑关战役之所以伤亡惨重,主要是仰攻各个山头造成的,用机械化部队打山地战,本身就是胡来。
步坦协同比较出彩的倒是负责阻援的新编第22师,在师长邱清泉和参谋长廖耀湘率领下,在一个营不到20辆意大利产菲亚特CV33型轻坦的支援下,一举插入五塘随后分兵夹击六塘,并炸毁了五塘附近的大桥,使日军的运输线被完全切断,援兵和弹药补给十分困难。战后邱清泉晋升五军副军长,廖耀湘接手新22师师长职务。
激烈的战斗持续到1939年最后一天,第五军在付出18000人的伤亡后终于克复昆仑关,歼灭日寇第21旅团及其第五师团、台湾旅团的援兵在内共计5000余人,击毙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但第200师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兵员伤亡三分之二,坦克损失数十辆,战役结束后即撤下整补。
遗憾的是,后来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期间,在归国道路被日军切断的情况下,杜聿明轻率下达了全军放弃重武器进入野人山的命令,第200师所有的坦克、装甲车和重炮全部损失,机械化师成为了逃难的步兵,师长戴安澜殉国。一直到1943年美援武器装备的到来,第200师才重新得到了新的坦克。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装备过哪些坦克?
坦克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直到10年后,落后的中国才由军阀东北王张作霖开创了中国坦克的先河,那么自张作霖引进坦克后一直到抗战初期,中国军队装备过那些坦克呢?
中国引进最早的坦克-雷诺FT-17轻型坦克雷诺坦克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的轻型坦克,他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可以旋转炮塔的坦克,该型坦克最早是由奉系军阀张作霖引进至中国,张作霖的东北军大概装备了超过14辆法国的FT坦克,后来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带着这些坦克一并加入了南京政府,到1930年张学良又通过波兰购买了36辆法式雷诺坦克,后来大部分被日本俘获,只有1933年张学良向蒋介石赠送的2辆雷诺FT-17加入了国军序列。
图1 雷诺FT-17轻型坦克
战斗全重:7吨,最大速度10km/h,主武器为捷克造7.92mm轻机枪
意大利菲亚特FIAT-3000B坦克意大利在法国雷诺坦克基础上研发的坦克,这也是意大利的第一种国产坦克,并出口到了前苏联和中国,1937年国民党政府从意大利购置了6辆换装37mm口径火炮的FIAT-3000坦克。
图2 FIAT-3000坦克
战斗全重:6吨,最大速度21km/h,主武器为37mm坦克炮,前装甲16mm
英制维克斯超轻型战车1929年3月南京政府购买了24辆维克斯超轻型战车,编成“陆军教导第一师车队”,这也是国军最早的战车部队,1936年又购买了29辆,大多服役于第二坦克营。抗战前还有大约40-50辆
图3 维克斯超轻型战车,车体前右侧和车体右后侧涂有青天白日徽
战斗全重:1.5吨,主武器为1挺7.9mm水冷式重机枪,该车只能算是装甲运兵车根本算不上坦克
维克斯MKE、F型坦克1936年,总计有16辆英制“维克斯MKE”坦克装备战车第一连,代号“虎”连,
图4 英制MKE维克斯坦克,保持了原厂的四色实变迷彩
战斗全重:6.5吨,主武器为47mm炮和7.9mm机枪
此外国军还购买了4辆MKF指挥型坦克,与MKE型相比增加了无线电,在抗战前两种维克斯坦克共计有20辆。
维克斯M1931水陆两栖坦克“维克斯·卡登·洛伊德”(VCL) M1931水陆两栖坦克是英国在一战后研制的一种水陆两栖坦克,1935年中国购买了29辆维克斯M1931水陆两栖坦克,其中16辆组成了战车第一营第2连,代号“龙”连
图5 维克斯M1931水陆两栖坦克,保留了原厂的四色迷彩
战斗全重:3.1吨,主武器为7.9mm机枪1挺,装甲9mm
维克斯M1936轻型战车英制“维克斯”M1936轻型战车也是英国在20世纪30年代研发的一种双人轻型带可旋转炮塔的重机枪战车,1936年中国曾向英国购买4辆该型战车。
图6 维克斯M1936轻型战车装备1挺7.9mm水冷重机枪并配有无线电台
德制PzKpfwI轻型坦克PzKpfwI轻型坦克又称中国“克虏伯”战车,是1936年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德国时订购 的,一共订购了10辆,这些坦克交付时仍涂着德军特有的灰色,抵达中国后装备给了战车第3连。
图7 PzKpfwI轻型坦克
战斗全重5.4吨,装甲厚6-13mm,装备2挺7.92mmMG13机枪。
法制AMR33/35轻型坦克AMR33是法国研制的第一批双人可旋转炮塔轻型坦克,30年代中后期,由地方军阀龙云从法国进口,后来配发给了中央军。
图8 AMR33轻型坦克
意制CV-33超轻型坦克这种坦克其实是英国维克斯轻型坦克的改进型,中国1936年购买了20辆,并参加了淞沪会战,有少量损毁和被俘,1938年,国军又从意大利购买了一批改型坦克,与AMR33一起编入机械化陆军第200师,后来参加了昆仑关等战役。
图9 意制CV-33超轻型坦克
战斗全重3.15吨,装甲6-15mm,装备2挺8mm机枪
苏制T-26轻型坦克1938-1939年苏联为避免德日同时向他进攻,于是战略上需要中国牵制日军,所以开始援助中国,国军大概购买了83辆T-26坦克,70辆装备给新组建的第200机械化师第一坦克团,第200师是中国当时唯一的机械化师,第200师接收了坦克后不久就参加了兰封遭遇战,由于国军步坦协同不好,日本反坦克战术熟练,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图10 T-26坦克
战斗全重10.5吨,火力为1门45mm炮和1挺7.62MG机枪
苏制BT-5快速坦克该车典型特征火力强速度快,中国1938年购买了4辆此型坦克
图11 BT-5快速坦克
活力为45mm火炮和1挺7.62mm并列机枪。
总的来说,抗战时期的中国由于不具备坦克生产制造能力,因此所有的坦克都是从国外购买的,因此五花八门,种类众多,与日本相比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处于明显的劣势。
同时除了苏制坦克,其他坦克如英制维克斯系列,意大利CV系列,德国克虏伯坦克都具有自身装甲薄弱,甚至连日军的重机枪子弹都挡不住,在淞沪会战和南京战役中,多被日军重机枪和37mm速射炮击毁。
而装甲厚,火力强的苏制坦克又有通信能力差,机动行驶能力差的特点,很多民用桥梁都无法通过,此外中国军队由于步坦协同较差,被日本摧毁的也很多,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威力。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装备过哪些坦克?
根据国民政府军政部编撰的《抗战第一、二年度军政统计提要》记录
在抗战第一、二年度(从37年抗战爆发到39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共向各部队点发特种车辆1100辆。
如表中所示,意式菲亚特3.5吨战车94辆,也就是下图的CV33超轻型坦克。
俄式9.5吨战车82辆,也就是T26坦克,如下图所示
德式克虏伯4吨战车14辆,也就是一号坦克。
法式雷诺2.5吨战车10辆,就是这个
此外,不在表中的还有战前列装部队的英制6吨维克斯炮战车16辆
英制3.5吨维克斯水陆战车16辆
英制卡登洛伊德超轻型战车18辆。
以及法式7吨雷诺FT17坦克12辆
大致就是这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