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苏联二百五十万红军,德国七百万军队为何保不住柏林?

这个话题已经是个永恒的老话题了,苏联进攻柏林是实实在在的二百五十万精锐红军,而德国的700万是所有德国土地上和占领区的总兵力,德国的精锐部队大部分已经在东西两线战斗拼光了,这700万人可以说大多数是滥竽充数的,说是二线部队都有些高看了,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而且这700万军队面临的是东线670万的苏联军队和西线300多万从诺曼底蜂拥而来的盟军;德军面临战略物资短缺,飞机都飞不上天了,而盟军后期补给充足,这样的对比才知道差距有多大了吧!

要说纳粹德国和军国主义的日本真是两个怪胎,德国无论是国防军还是党卫军战斗时都是挺刚的,真真正正的战斗拼到最后,苏联攻占和柏林并将红旗插上了帝国大厦,德军才宣布投降。而且在所有的大战中,德军战斗时拼命,弹尽粮绝了该投降就投降,还是非常理智的,反而元首希特勒在最后一刻将第三帝国交给了邓尼茨,自己选择了4.30日选择了自杀,邓尼茨又坚持了8天后德军才正式投降,欧洲战场结束。从军事角度来说德军是值得敬佩的军队,直到首都被攻破,最终投降了,投降后也是规规矩矩的,也没有听说有游击队或者恐怖袭击什么的。

而日本恰恰相反,日军大部分军人是拒绝投降的,很难抓到俘虏,他们在失败后会选择破腹自杀,还宣称要1亿玉碎,抵抗到底,结果还没打本土就自己投降了,更可笑的是,天皇把自己的子民教育成变态的廉耻观,自己在投降后居然没有谢罪,是不是很讽刺?而且日本在投降后对强者有种莫名的崇拜,比如麦克阿瑟在离开日本人夹道欢呼送别!

下面就来说说二战后期德国柏林战役的苏德对垒!

二战希特勒还是真的有些过头了,以一己之力单挑群雄(意大利这个逗比就忽略了),德国前期也是猛,直接拿下了波兰、捷克、法国,之后有帮助意大利拿下巴尔干半岛,在北非也是打得英军节节败退,英国被打得只能龟缩在本岛,苏联也被重创,要不是美国参战,胜负还真未可知。但是越到最后,德国的国力毕竟有限,再厉害在持久战也挑战不了全世界!其实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明眼人就已经看出德国开始慢慢颓势,库尔斯克战役后德军更是失去了主动权,失败就已经注定了。

苏联军队面对的德军80%的精锐部队,在反攻中进度明显不如英美联军,因此苏联提出了进攻柏林的荣誉应该交由苏联完成,英美最高统帅欣然同意!最终的柏林战役苏联红军集结了250万人,另配属2450架飞机、14200门火炮、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德军准备集结100万人防守,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10400门火炮和迫击炮,1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3300架作战飞机。

最终柏林会战在1945.4.16日打响,苏联集结250万军队开始进攻,而且还不断有支援部队赶来参战。而德军调遣100万军队,实际参战的只有80万人,当希特勒还在哪里调兵遣将的时候,他不知道的是正赶往柏林的第九集团军和第十二集团军已经在途中被苏联和美军阻击了,德军第9集团军在柏林东南就被苏联分割包围,自身难保,而第十二集团军则造柏林西南被美军和苏军阻击,根本无法突防!柏林的防御就变得更为困难了,虽然德军依然英勇奋战,德军士兵战斗素质高于苏联,给予了苏军33万人伤亡代价,但这有什么用呢?德军节节败退,最终希特勒知道自己的结局会很悲惨在4.30日的总理府地下室选择了自杀!

希特勒自杀前将残破的第三帝国交给了末代元首邓尼茨,而邓尼茨也就基本算是走程序,坚持了9天后在5.8日签订了无条件投降书!

可以说,德国最后投降时候还存在700万编制部队,但是真正参与首位柏林的只有80万人,最终德军的精锐部队基本已经拼光了,元首希特勒自杀,首都柏林沦陷,最高统帅邓尼茨宣布投降,整个德国已经被打得残破不堪,还有什么抵抗的必要呢?如果说一战德国战败让大多数德国军人不服气的话,那么二战德军输得彻彻底底,也把德国打服气了,最后连首都沦陷了,战后苏联和美国还担心剩余的德军会不会负隅顽抗,会不会化整为零打游击战,派了大量的间谍在德国活动,结果德国规规矩矩的连闹事都没有!

面对苏联二百五十万红军,德国七百万军队为何保不住柏林?

1944年12月,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根据高级“卧底”们提供的情报汇总,判断纳粹德国实有军队数量940余万人,其中作战部队540余万人。也就是说,希特勒手底下有400万人是穿着军装的“废物”,他们在战场上发挥不了什么作用,而在1000多万苏军中,作战部队其实只有670万人。

所以要从专业的军事角度看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数人头,一个国家其军队的表面战斗力主要体现在“野战军”的数量上,其它庞大的后勤、机关、卫戍、地勤等部队只是野战军的辅助力量,是野战军战斗力的支撑,但其自身在大兵团会战中的战斗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比如党卫队看守集中营的“骷髅部队”,你看他们虐待和杀害战俘、犹太人的时候虽然牛皮哄哄的,美国大兵一来他们要么逃跑要么投降,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他们不是很忠诚和狂热吗?没有用,治安武装在正规野战军面前,开火也只有被碾压的份。

苏联红军在1945年初的推进中,经过波兰战役和东波美拉尼亚等战役,又粉碎了德军大批前线部队,其中“中央集团军群”等于被全歼。到柏林战役打响前,德国穿军装的“总人头”下降到700余万,去掉400万上不了战场的,德军野战部队其实只有300来万人了,并且严重缺乏有经验的基层军官和老兵,苏德战场确实是残酷的绞肉机。

柏林战役不是简单的城市巷战,柏林能否守住主要看外围防线支撑多久,在300万残余部队中希特勒调集了100万人投入柏林保卫战,已经是非常大的比例了。简单算算就知道,苏军有接近700万野战部队,除去用于柏林方向的三个方面军250万人,另外那450万人干嘛去了?

显然是在其它地区歼击德军残余野战力量,比如库尔兰、比如捷克、比如匈牙利等等,别忘记了,西线还有上百万美英盟军正在挺进德国本土,希特勒已经接近于“无限敞开西线”了。另外,德军在意大利北部还有凯塞林的“G集团军群”和在北欧的挪威集团军,也占去了几十万的兵力份额。

根据朱可夫的判断,希特勒在柏林周围共集结了120万军队(100万在外围防线,20万城市守备部队),笔者感觉这一数字都有所虚高,苏联人有夸大自己攻击难度之嫌。实际情况是,连外围带城市总共能有100万人就不错了,在欧洲广袤的战场上,希特勒能集中三分之一的野战部队防守柏林,已经是竭尽所能了!

德军在柏林方向集中了10400门火炮、1500辆坦克和3300架飞机,这些技术兵器已经是希特勒的大部分家底。而远在匈牙利的党卫第6装甲集团军,到后来被打得只剩40辆坦克,德国军力重心所在,一目了然。

在柏林东侧的维斯瓦河以及奥德河战役中,苏军又粉碎了德军60个师的力量,曾经由希姆莱担任总司令的所谓“维斯瓦集团军群”基本不复存在,柏林门户大开。

因此到城市巷战开始时,整个柏林地区的德军只剩下40余万人,且被分割成两个孤立的集团:“柏林集群”和“法兰克福—古本集群”,希特勒大势已去,柏林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要注意,苏军在柏林战役中损失的30万人,不是都躺在柏林街区上,因为德军在城市里只剩20余万人,并且包含许多党卫队和“人民冲锋队”员,如果消灭这些人苏军还要牺牲30万的话,那简直也太水了。实际上,这30万人是整个柏林战役的损失,大部分是牺牲在维斯瓦河和奥德河的战场上。

面对苏联二百五十万红军,德国七百万军队为何保不住柏林?

我是一个学历史的人,特别喜欢研究二战史,对柏林会战情有独钟,我特别感谢编辑上我回答这个问题,但自己不得不指出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或没意义,苏军进攻柏林时,德国败局已定,三分之二的国土都被苏军和盟军所占,德国失败是百分之百的定局了。另外,攻占柏林的苏军是白俄罗斯一、二方面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总兵力为德军3倍多共250万人,其中火炮为德军4倍,坦克装甲车为德军5倍,各类飞机为德军7倍。德国正规编制的部队只有55万人,加之零散的武装25万人多一点,共计80余万人,哪来一下子就钻出700万军人。德军在二战最高峰时,倾其所有能力,兵力最多时只有550万人(仆从国家兵力除外),而苏军在二战快结束时,兵力总数为1500万人,创造了历史以来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这么多的军力。故最终战胜德国和攻下柏林是必然的,德国是满目沧夷,一片废墟,还不象日本国土未被美苏占领。不要美化二战中的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就是法西斯,攻占柏林苏联红军牺牲了近30余万英勇的战士,最终结束了欧洲战事,为人类进步、文明、解放作出了不可沫灭的贡献,历史不会忘记他们的。

面对苏联二百五十万红军,德国七百万军队为何保不住柏林?

柏林守军哪来700万,这会儿德军总数加一起,700万都得打个对折。再给希特勒700万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配上充足的后勤,他能打到海参崴,都停不下来。

柏林战役中,苏军有三个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一、第二方面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270个师,20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14个空军集团军,兵力总数达到250万人。而柏林守军人数就少的多了,总共80万人,48个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兵力对比上,德军被碾压,这种战役,苏军再打不赢的话,1942年苏联应该就被团灭了。

1945年年初的时候,德军就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剩下的就是苟延残喘了。美苏两军大刀阔斧的向德国挺近,一月占领东普鲁士,二月占领西普鲁士,三月围歼B集团军群,四月易北河美苏两军会师,德国这会儿只剩下最后一搏,为尊严而战了。

德军在这个时候,剩下的也就300万左右的作战部队了,而这些部队,分别驻守在捷克、挪威、丹麦、南斯拉夫,德国本土的军队被消灭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德军已经无兵可调了,柏林也已经被围死了,能守住才怪。

再看这700万德军,里面一堆都是国民突击队一类的,这些人没什么战斗力。而且德军的将军们也瞧不起他们,德国人眼里,军人就是高人一等。那些鞋匠、厨子、售货员什么的,在德军眼里根本不入流,不在一个档次上。

正儿八经的德军,这个时候也就剩下300万左右,这是能打仗的,柏林守军就80万,武器装备人数,都是绝对的劣势,根本就不是对手。

面对苏联二百五十万红军,德国七百万军队为何保不住柏林?

很多的人对这个问题特别的好奇和疑惑,因为拥有700万的军队,完全还是可以放手一搏,德国从二战开始到柏林战争,只是伤亡了350万,那么这700万的数字还是非常的庞大,但是这700万的数量并不是正规军,很多都是老弱病残,特别以老人和小孩为主,正规军也是带伤了,所以这700万的战斗力是非常的小,正规军只有70~80万,面对英法美苏联军,根本就不是对手。

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国的闪电战术被破解,然后又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被苏联重击,德国从主动进攻变为防守,在苏联开始反扑的时候,德国开始慢慢的收缩,到了1945年,苏联的军队攻入到德国,希特勒面对苏联大军,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了生存的机会,就选择在地下室里面自杀,因为他的自杀让整个德军失去了信心,没有了信仰,这个德军跟希特勒拿下很多的战役,从波兰开始,让强大的法国投降,有个英国打起来,虽然没有拿下英国,但是也让英国受伤,英国在二战之后成为了受害者最大的国家,不仅仅失去了大量的殖民地,而且也因为战争的原因,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从世界霸主的神坛掉下来,从此没有了日不落帝国,可见当时的希特勒带领的德军有多强大,而这些士兵跟军官感觉也可以看到他们争霸整个欧洲的美景。

当苏联攻打到俄国境内的时候,德国的战术已经不行了,其实从莫斯科保卫战就可以暴露了闪电战术的缺点了,德国在二战初期之所以势如破竹,拿下波兰,拿下法国,迅速的攻到英国,然后和又跟苏联打起来,东西两线同时开战,但是的德国是多么的狂妄,这就是战争狂魔希特勒的野心,也正是因为他的野心,让二战结束的更加的快,因为东西两线作战,让德国的后勤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在二战初期,德国的闪电战术就是先利用空军的轰炸机,对敌人的战略要点进行集中的轰炸,然后再结合地面部队的装甲,然后在敌人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对地面部队开始全力的攻击,而且把他们的后勤切断,这样就可以顺利的拿下,闪电战术的精髓就是迅速性和突发性,让敌人防不胜防。

打到莫斯科的时候,闪电战术的缺陷暴露出来,德国的后勤服务出现了问题,因为战线拉的太长,后勤的资源跟不上前面的地面部队,再加上遇见了苏联的寒冬,很多的装甲部队无法前进,因为太冷,但是无法发动,还有就是德国装甲车队损失的越来越大,苏联境内的路况是非常的差的,导致德国的磨损越来越厉害。

战争后期的时候,德国的闪电战术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不仅仅是因为苏联已经反应过来,还有就是德国的石油资源非常的匮乏,德国本土的石油是非常的少的,最致命的就是他们的石油被盟军所控制,没有石油,那么地面的坦克就跑不起来,天上飞机也飞不起来。

日本也是遇见了同样的问题,如果不是日本的资源匮乏,那么日本不会对珍珠港进行偷袭,日本在打到中期的时候,石油资源越来越匮乏,而日本国家的石油是非常的匮乏,那么如果没有石油的话,他们就无法进行下去,日本就看中了东南亚的石油,而东南亚的主要石油控制区都被美国所占领,所以只能对太平洋进行发动战争,而且那个时候美国已经开始对日本禁运战略物资,于是日本才先下手为强,而日本在偷袭珍珠港之后,迅速的打回菲律宾,把在东南亚的美军打趴,同时也是二战中,美军最耻辱的一段历史,因为很多美军被日本折磨而死,美军以为日本对待俘虏像欧洲一样对待俘虏的待遇一样,谁知道日本的手段非常的残忍,所以美国投下两个原子弹,不仅仅让二战结束更加快,也是对日军的报复。

到二战的末期,在德国境内老百姓的反战情绪越来越强烈,只是被希特勒镇压下去,当德国在莫斯科保卫战,还有斯大林格勒之战中失败之后很,多的德国老百姓和士兵都开始慢慢的失去信心,他们看到胜利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但是能有什么办法,希特勒是他们选出来的,当苏联大军冲进他们的国门,他们已经开始放弃了这个念头,德国上下知道他们失败。

7百万选择直接投降,如果再继续反抗的话,那么这700万将会被美苏英法联军通通的剿灭,在这里过程中,美国也利用了苏联,美军没有派多少人进攻德国柏林,只是在苏联完全占领之后才开始进程,美国不仅仅把自己的伤害降到最低,还可以获取更大的利益,欧洲战场结束之后,美国也利用苏军把在亚洲的关东军打掉,也就是为什么苏联打败了德国,美国没有顺势打苏联的主要原因之一。

德国投降之后,在德国的境内有十几万的妇女遭到美国和苏联军队的残害,很多的美军和苏军都把心中的愤恨发泄在德国的妇女身上,所以说战争都是残酷的。

面对苏联二百五十万红军,德国七百万军队为何保不住柏林?

大家好,我是诗涵果果解史。

二战后期,德国面对同盟国的围剿,彻底失去了对战争的主动权,无奈的希特勒下令总动员,以尽可能多的兵员数量拖延同盟国军队的前进步伐!

题主的问题并不严谨,如果德国在本土布置有700万的军队,苏联是无论如何都不敢进攻柏林的。

为了应对四面八方的敌人,希特勒已经尽到了最大努力,将仅有的兵员布置在重要的关卡,德国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希特勒在二战后期已经不奢望赢得战争的胜利了,可能在心里唯一的希望就是幻想着谈判。在面对着资源耗尽,士兵战斗素养低下的德国,苏联人可谓是兵强马壮,在战斗中磨练出坚强意志的苏联士兵,已经由农民完成了军人的改变。参加过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苏联人,面对大部分都是由少年组成的德国军队,自然有充足的勇气进攻柏林!

事实上,苏联人在策划进攻柏林的时候,德国已经没有太多职业军人组成的部队了,在希特勒的疯狂进攻计划中,德国士兵在组建之初的精锐,已经大部分被杀死在了苏联的战场上。

苏联人发起进攻柏林的250万军队,远远大于守卫柏林本土的德国军队。被同盟国封锁的德国,没有了重武器的支持,没有了枪支弹药的保障,更没有可以战略迂回的空间,以弱势兵力和相差悬殊的战斗力对抗苏联军队,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总结:德国并不是以700万的军队在对抗苏联的250万人;也不是德国在发起二战的时候,组建的军队在保卫柏林;物资和武器装备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得到充足的供应和保障;柏林没有迂回的空间便于德军发起运动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