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名战士面对30万日军,能坚守四天四夜,《八佰》是抗日神剧吗?

1949年华东野战军解放上海时,在巷战中牺牲颇重,主要原因是为了完整接收这座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总前委严禁攻城部队使用火炮。由此上溯至12年前的淞沪会战尾声阶段,侵华日军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因为《八佰》中抗日将士坚守的四行仓库矗立在苏州河北岸,而南岸就是英美等国的“公共租界”,日本人既不敢用飞机轰炸也不敢动用重炮攻击,否则一个不小心击中南岸就会引发国际纠纷,用日本人自己的话说:“帝国还没有做好向全世界宣战的准备”。

四行仓库建筑坚固且位置特殊

所谓四行仓库是指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楼,是由大陆、金城、盐业和中南四家银行共同出资建设的,遂有此名。既然是银行用来存放贵重物资的,用小脑想想也知其坚固程度。大楼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高25米,始建于1931年,是当时上海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

四行仓库的南岸就是租界区,日本人无论是重炮还是重磅炸弹都不太敢用,一旦出现误炸就可能惹毛美英等国,恐怕这也正是蒋介石希望出现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这里在之前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中,一直是孙元良的88师师部,弹药物资储备充足,是极好的防御要塞。

四行仓库壮士并不足800人之数

淞沪会战打到1937年10月末的时候,日军新组建的第10军在杭州湾实施登陆,淞沪地区70万中国军队面临腹背受敌全军覆没的危险,战略撤退已是必然。蒋介石之所以在淞沪大打,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希望引起列强干涉,为掩护主力部队撤出和继续吸引国际关注,他命令前敌总指挥顾祝同留下第88师在苏州河北岸继续战斗。

这基本就是送死的任务,第88师师长孙元良严重抗议,而顾祝同曾经担任过88师前身“第2师”的师长,也不希望断送了这支嫡系精锐,可蒋介石的命令又必须执行。经过磋商,顾祝同决定留下88师的一个团殿后,孙元良认为四行仓库放不下那么多兵,自作主张留下了一个加强营,即88师262旅524团一营,加配属部队共计452人,以该团中校团副谢晋元为指挥官,号称“八百壮士”。

四行仓库守军乃是德械师精锐部队

黄埔一期的孙元良虽不善战,可是麾下的第88师却是真正的黄埔党军嫡系,也是第一批的三个德械师(第36、第87、第88师)之一,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最关键的是对日作战经验丰富,早在1932年“淞沪抗战”期间,该师官兵就曾在张治中的率领下增援十九路军,叠挫日寇凶焰。

这三个师(加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与其它近20个调整师不同,那些都是装备仿造武器的“德式师”,而第88师是真正的“德械师”,轻重武器基本是从德国进口,军官多出自中央军校,战斗力很强。从组建之日起,就驻扎沪宁地区对日战备,日本人遇到的确实是个硬茬子,而事实证明,日军一旦失去海空以及炮火优势,中国军队根本不怵鬼子兵。

日军也不可能动用30万大军攻击

整个淞沪战场,日军的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加一起也不足30万人,并且第10军从杭州湾登陆后根本没有到过苏州河北的上海市区。攻打这样一座占地面积仅有0.3公顷的大楼,即便是三面包围,空地站满了也塞不下3万人,如此规模的战术行动,日军最多动用一个联队几千人足矣。

从10月27日到31日的四天战斗里,占据有利工事的524团一营在轻武器对射中,击毙鬼子200余,伤其数百,击毁坦克两辆,而自身伤亡仅仅37人,这是真实的历史,当然不是什么“抗日神剧”,是特殊时期和特殊情况下的一次特殊战斗。最后在美英等国压力下,谢晋元率部退入租界,军事委员会给所有官兵通晋一级,谢晋元则由中校团副晋升上校团长。

节选谢晋元写给孙元良的亲笔信片段:“晋元誓不轻易撤退,亦绝不做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前,全营官兵必向寇取偿相当代价,决不负师座,不负国家”!评语就一句话,他们做到了。

800名战士面对30万日军,能坚守四天四夜,《八佰》是抗日神剧吗?

首先《八佰》并不是抗日神剧,800名战士坚守的是四行仓库,这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而且坚守四行仓库的国军并没有800人,只有不到500人!

国军之所以能够靠不到500人就坚守四行仓库四天,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四行仓库是88师师部,弹药充足,后勤补给没有后顾之忧!

四行仓库之前一直是八十八师的师部,88师撤退仓促,只留下五二四团一个营守卫师部,所以弹药补给很多都没来得及带走,这给四百多战士留下了足够的弹药补给,让这四百多战士能够不用顾及弹药不足等问题。

四行仓库防御工事足够结实,战士抵抗意志足够坚韧!

四行仓库最开始是作为银行仓库建造的,所以建造时肯定是能多坚固就多坚固,这是导致日军久攻不下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守卫四行仓库的国军足够顽强,这是人的原因,地理优势再好,武器装备再好,不抵抗有什么用?像小六子一样一枪不放丢了东北不就是这个理吗!

四行仓库地理位置绝佳,日军投鼠忌器!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四行仓库的地理位置绝佳,四行仓库在北岸,南岸便是英法等国的租借,这也导致日军在此行动必须小心翼翼,不敢动用重武器,更不敢让飞机大炮进行轰炸,因为可能不小心就会轰炸到租借,日本这个时候还没做好也还没准备和全世界开战!所以四行仓库靠着坚固的防御成功抵挡住了日军轻武器的进攻!

所以这不是抗日神剧,日本也不是不可战胜的!

我是历史白话君,欢迎大家关注我,观看更多历史方面的精彩回答!

800名战士面对30万日军,能坚守四天四夜,《八佰》是抗日神剧吗?

“八百壮士”的坚守,是为了让外国人明白,中国人没有放弃上海。

先说此事的背景。

淞沪会战爆发后,蒋介石不仅把中央军的家底都给拿出来了,还召集了周边所有能用上的地方部队,共计投入80万人。此时的中国守军,宛如“万国联军”。虽然,国军兵力不少,可是,兵员素质和装备岑次不齐,战术素养也高低不一。而且,还有“各自为政”的弊病。对于一些地方部队,张治中和陈诚也指挥不动。

本来,按照陈诚的意思,让杂牌地方部队阻击日军,吸引火力。然后,中央军精锐负责机动作战,寻找机会从侧翼攻击日军。这样的战法,非常适合保存实力。可是,这也有“铲除异己”的嫌疑,地方部队肯定有怨言。所以,大家只能轮流上去硬抗。拼光一个师,再补充一个新的师上去。

就靠这样的血拼战法,在日军占领大场阵地时。日军甲种师团金泽师团已经死伤12000余人,主力老兵基本死光了。日军101师团更惨,死伤15000人,这个师团可以取消番号了。

不过,国军损失更惨重。淞沪地区低下水位高,战壕挖的很浅。日本人发现规律以后,使用数量众多的轻型炸弹和小口径炮弹,替换之前的重型炸弹和大口径火炮。这样,日军弹药消耗相对少了,但是,对我军造成的伤亡却更大了。

蒋介石的德械师损失超过五分之三!德械师可是老蒋的家底,里面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精锐。老蒋本来想以德械师为骨干,组建一支足以和日军对抗的精锐部队。可惜,淞沪会战上,上万名团营级种子军官牺牲在了战场上。此战,也成为抗战史上的巅峰之战。

大场失守后,江湾和闸北地区成为“孤地”。为了避免被日军合围,陈诚只能将部队调往苏州河南岸。可是,此时马上就要召开“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国民政府需要有一支部队在闸北坚持战斗。这样,如果英美等国介入,闸北还在我军手中,也就不会跟日军“划(苏州)河而治”。甚至,还能仰仗着英美的支持,逼日本退出整个上海。

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打给外国人看的。让外国人知道,中国军队依然在上海和日军奋战。

蒋介石将固守闸北的命令给了顾祝同,顾祝同找到了88师师长孙元良。孙元良和顾祝同都明白,留下的军队就是一个死。但是,为了国家的脸面,必须有人留下了。最终,孙元良让谢晋元率领一个营留下来。这个营实际有400多人,但是,为了鼓舞士气,对外声称是“八百壮士”。

驻守的地点选的非常好,就在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之所以叫四行仓库,因为这是上海四家银行堆放货物共用的一个仓库。银行仓库,那肯定非常坚固了。而且,这个仓库在开战之前,就被张治中将军定为秘密工事,里面储存了足够的粮食、弹药和饮用水。

10月27日深夜,谢晋元率部抵达四行仓库后,就命令部队用沙袋将底层所有门窗封闭。由于有钢筋混凝土保护,日军的平射炮打在墙上,也只会凿出一个小洞。楼顶又有高射机枪,日军飞机也不敢低空轰炸扫射。

日军也想动用重炮,或者飞机高空投弹。可是,四行仓库临近租界,日本人怕误炸租界,造成的国际影响不好。所以,日本人只能搞靠人硬攻、夜袭,这些招数都被谢晋元一一破解。四天下来,谢晋元部只伤亡三十多人,而日军死了二百多人。

日本人急了,警告租界工部局,要用重武器硬攻四行仓库。工部局害怕了,在距离四行仓库很近的地方有一个非常大的煤气桶,那玩意要是被打炸了,租界就完蛋了。于是租界工部局赶紧照会国民政府,甚至,很多外国人还找到宋美龄说情。此时,蒋介石收到了好几国照会说情,迫于压力,同时,也觉得四行仓库之战已经出名了,就下令让谢晋元撤退。

谢晋元是不想撤退的,储存的弹药物资才消耗不到十分之一,粮食更是多的是。就四行仓库的坚固程度,日本想依靠现有活力攻破四行仓库,那是白日做梦啊。但是,宋子文也打来电话了:军人要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赶快撤!

于是,谢晋元坚守四天四夜后,率部撤入租界。租界里的英军对谢晋元部很是敬佩,还派兵拿着重机枪掩护他们。可是,此时国军已经撤走,租界也是一个孤岛。谢晋元部只能留在租界内。后来,租界迫于日本人压力,将谢晋元部的武器收缴了。

1940年后,陈公博、汪精卫也先后派人劝说谢晋元当汉奸,都被谢晋元骂回去了。日伪见谢晋元如此强硬,就在1941年4月,收买了四个汉奸兵痞,用匕首及铁镐等凶器,将谢晋元打死。

杀死谢晋元的四个汉奸兵痞是:郝鼎诚、龙耀亮、张文清、张国顺。

谢晋元死后不久(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后),租界被日本人占领。随同谢晋元守卫四行仓库的老部下们,大都被日本人害死。

(文|勇战王聊历史)

800名战士面对30万日军,能坚守四天四夜,《八佰》是抗日神剧吗?

四行仓库保卫战真实发生过,但打得并没有电影里这么惨烈,国军伤亡几十人,日军伤亡一百人左右。这么小的面积,日军投入兵力也不可能超一千人。所以说800战士面对30万日军守4天4夜,本就是误解。八百电影有些情节确实夸张了,一个人跳楼被说成一队人跳,太离谱了吧,打仗不是这么打的。不知电影开头有没提示本电影根据历史事件改编。写上更好,免得有些人把他当历史看。

800名战士面对30万日军,能坚守四天四夜,《八佰》是抗日神剧吗?

你所说的八佰是保卫上海,四行仓库的国军勇士吗?如是,我可以告诉你是神剧的楷模。它神就神在英勇无畏无惧的抗击日本侵略者,是八一三抗战国军浴血奋战日军真实写照。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抗战的国军将士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愿浩气长存!

800名战士面对30万日军,能坚守四天四夜,《八佰》是抗日神剧吗?

说《八佰》是抗日神剧,对得起在四行仓库守卫的中国将士吗?

不过800战士对抗30万日军就有些夸张了,要知道当时30万是日军侵略上海的全部军力,如果说都用来对付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也太夸张了,要知道淞沪会战,中国军队投入的力量是日军的三倍还多,大约有100万人,其中包括中央军最精锐的德械装备师87师和88师。而死守四行仓库的就是当时孙元良所属88师下属第524团第1营,并配属必要的特种部队,组成了一个四百多人的加强营。

1937年10月26日,在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的中途,国民革命军损失惨重,其实这是一次主动进攻却遭到失败的战役,到这一天上海原闸北地区几乎已经全部沦陷敌手,为了防守上海西部郊区,当时蒋介石下令,命令在该区域防守的国民革命军全部撤出,其实这样做也是为了保证精锐力量不过分的消耗,当然为了证明中国军队抵抗侵略的决心,当时蒋介石还命令,该区域防守的孙元良所部88师全部留守。

其实瞎子也能看出来,留在这里基本上就是十死无生,无论是孙元良还是当时第三战区代理司令长官顾祝同都不愿意葬送掉这样一支精锐部队,因此在反复磋商下,从一个师逐渐的缩减到一个团,再到一个营,中间经历了一个反复商讨的过程,而之所以留下这样一支部队,是因为当时九国公约签字仪式在即,为了争取西方列强对日本的干预,所以有必要做出一种强硬的姿态。

就是为了争取支持,在反复商议下,决定由中校团副谢晋元、少校团副上官志标,和少校营长杨瑞符组成的加强营大约有400多人留守在四行仓库,这一次留守大家也似乎料定了这一次是必死的局面,所以反而都很看得开,尤其是杨瑞符一开始根本就不愿意放弃阵地,当得知是师长命令他们留守四行仓库以后,立刻就答应下来,而为了麻痹敌人,对外宣称800壮士。

正如影片所预告的那样,这是一次世界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情况,在苏州河的对岸就是百姓,而对面则是炮火连天的战场,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狱。在全中国人民的瞩目中,留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书写了辉煌的壮举。不过谢晋元之所以能凭借400人死守仓库几个昼夜,和当时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1、所守备的四行仓库曾是孙元良88师师部所在地,而且囤积了大量的弹药、食物、军用物资,所以士兵们使用基本上都没有什么问题。

2、四行仓库是一栋有着六层楼高的水泥建筑,相对十分坚固,士兵在相对弹药充足的情况下,避免与日军正面接触的可能,从而减少伤亡,为长期坚持抵抗做准备。

3、四行仓库阵地面积相对狭窄,日军即便是已经包围了四行仓库,但是一次性也只能小规模的重逢,但守军顽强死守下,最后成为了添油战术。

4、日军不敢使用重火力武器,不敢动用轰炸机,避免炮火落在相对距离很近的租借地区,也同时避免与列强形成摩擦。

不过最终在英租界干预下,为了防止租借安全受到干扰,日军主动撤离,而谢晋元率领残部退守苏州河,并且进入英租界,而这一战也彻底打出中国人的气势,谢晋元得到了在租借驻守英军的尊重,只可惜在上海完全沦陷以后,谢晋元也被日伪收买汉奸刺杀,享年36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