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援助中国的武器清单里没有M1卡宾枪,大量的卡宾枪是怎么来的,在中国评价如何?

M-1卡宾枪,诞生于二次大战,在装备美国军队的同时,也大量援助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此枪以火力猛、动作可靠、短小精悍、份量极轻而著称,终成一代名枪,即便当下,依然有一些国家的军队和警察装备此枪,可见此枪的生命力非常顽强。

此枪口径7.62毫米,发射专门研制的卡宾枪弹,比步枪子弹威力小,但威力远高于手枪子弹,因此,是威力介于步枪和冲锋枪之间的一把步兵枪械。

采用15弹匣供弹,有效射程200余米,很好地解释了此枪火力比步枪猛,但又弱于冲锋枪,特别适合二线作战人员使用。

但由于M-1卡宾枪火力比8发漏匣弹仓供弹的M-1加兰得步枪猛,份量又非常轻,顶多5斤,比起将近10斤的步枪,美国大兵更喜欢使用此枪。

因此,到了二战后期,除了规定装备此枪的二线官兵和空降兵以外,一线步兵特别是海军陆战队也争取到了大量的M-1卡宾枪,用以取代手中笨重的M-1加兰得步枪。

至于当时中国军人手中的M-1卡宾枪,是1942年美国政府援华军火中的一部分,其他包括M-1903春田步枪、M-1汤姆逊冲锋枪、M-1918A2勃朗宁轻机枪、M-1型75毫米榴弹炮、M-2型105毫米榴弹炮、F-4野猫战斗机、B24解放者轰炸机等著名的美械装备。

当时,这些美援的枪械和榴弹炮,都成了中国军队最精锐的第18军、第73军和第74军,以及远征军新22师、新38等部队的标配武器装备。

凭借远超日军步兵枪炮的优势武器,在缅北战役中,远征军新38师给予了日军最强的第18师团以毁灭性打击,几乎将其成建制地全歼,突围而出的顶多只有一个大队的兵力。

此外,驻青岛等地的美军撤回国内时,也赠予了国军3万多把M-1卡宾枪,当然,这些美械中的绝大多数装备,在解放战争中,被人民解放军所缴获,成了我军的装备。

鉴于M-1卡宾枪优异的战场表现,15发弹匣、5斤的份量,突然适合中国军队使用,差点成为我军的制式装备。

但随着引进苏联图纸和生产线生产的53式骑枪,特别是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成我军步兵的标配枪械,M-1卡宾枪非常遗憾地没有成为我军的制式装备。

但老一辈的军人,特别是志愿军战士,对M-1卡宾枪特别是换成30发弹匣可连发射击的M-2卡宾枪,始终赞不绝口,关于M-1卡宾枪,本文推送者初中学农时,听场长讲抗美朝故事中获知。

美国援助中国的武器清单里没有M1卡宾枪,大量的卡宾枪是怎么来的,在中国评价如何?

对M1卡宾枪印象较深的影视剧有三部,第一是《喋血孤城》里吕良伟扮演的余程万将军,手里拎着一把卡宾枪,挺帅挺酷,这是常德会战的1943年10月;还一部是美国大片《风语者》,在太平洋战场上,凯奇负责保护的纳瓦霍族战士背得也是一支卡宾枪;第三部是国产大剧《北平无战事》,北平警备总司令陈继承经常调动的第四兵团特务营,装备一色的M1卡宾枪,注意不是宪兵部队,宪兵端的是M3冲锋枪,这很重要。

《喋血孤城》剧照

细细品来,三部剧中的卡宾枪装备对象都比较合理,因为M1卡宾枪的研制初衷,原本就是美国陆军为“二线部队”提供一种用于替代制式手枪的自卫武器,是介乎于自动手枪和冲锋枪之间的制式装备,所以一线步兵使用的不多,因为威力和射程都不足。所以像军官、后期单位、通讯兵、卫生兵等非一线作战人员使用它是比较合乎历史的。

美军列装第一批M1卡宾枪是1942年6月,因此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后期获得少量该型武器是可能的,比如《喋血孤城》里的余程万作为黄埔一期的名将,不管通过什么渠道弄几支确实不成问题。但真正成建制装备它的还是中国远征军的“驻印军”,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早期新一军,它是由撤退到印度的孙立人新38师和廖耀湘新22师编成的。

(美军士兵的卡宾枪)

新一军正式的番号授予时间是1942年10月,从此开始在兰姆伽接受美式装备和美式训练,不过许多网文在新一军的武器清单里,标明了3240支的M1卡宾枪装备数量,这完全是捕风捉影。

前面提过,M1卡宾枪的适配对象最早并不是一线战斗兵,新一军怎么可能有3000多的巨大装备量?实际的武器清单是,新38师和新32师实现美械化之后,每个师装备汤姆逊冲锋枪400支、轻机枪360挺、重机枪108挺,M1卡宾枪400支,也就是说,新一军全军共有约1000支M1卡宾枪(要考虑军直属队的装备数量),这才是比较靠谱的装备比例和配备水平。

M1卡宾枪的特点是弹匣更换方便和较大的容弹量,实际射速高而且后坐力低,其射击精度和侵彻作用比使用手枪弹的冲锋枪要强。真正使其后来成为一线步兵主要武器的原因,是M1增加快慢机和大容量弹匣后的改进型M1A1、M2、M3等卡宾枪,1944年开始加装M4刺刀,在太平洋战场大受欢迎,几乎完全取代了“大八粒”M1伽兰德步枪,但国民党军队在抗战结束前获得的都只是M1原型卡宾枪。

但是跟与几款改进型相比,原型M1卡宾枪的产量却特别巨大,不到三年时间美国人一口气生产了551万支,如此庞大的数量,当战争结束时便成为了难以处理的麻烦,于是便开始“赠送”和倾销。重庆政府曾经要求美国提供90个师的美械装备,但美国人在抗战胜利前实际只提供了39个师的装备,武器清单里也确实没有M1卡宾枪,然而当日本投降后,美国人的态度有所变化。

(汤姆逊和卡宾枪同框)

首先,美军将已经运到印缅战区的美械装备以废铁的价格卖给了国民政府,其中仅坦克就有100多辆,当然也包括M1卡宾枪在内的大量轻武器;然后,又将储存在昆明地区的4000吨武器弹药“赠送”给了中央军,后期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离开时又移交了一批武器。最大的一笔是1946年6月,美军把存放在太平洋若干岛屿价值8.25亿美元的武器储备低价售给国民党方面,成交价仅为1.75亿美元,于是,原本是给美军使用的大批M1卡宾枪及其改进型流入中国。

期间美国政府曾经一度中断了对国民党的军援,但在1948年又提供了4亿美元的援助,其中的1.25亿美元可用于国军购买军火, 总数是5万吨的小型武器和配套弹药,其中就包括M1卡宾枪。这批物资的第一部分1200吨军火直接运到了平津,全部装备了傅作义的华北部队(傅部补充其他部队缺额后,据此重新装备了三个绥远系美械师),所以《北平无战事》里的国军部队装备精良,M1卡宾枪大行其道。

(余程万端着卡宾枪)

既然国军装备了如此数量的M1卡宾枪,有“运输大队长”的存在,人民解放军当然缴获无算,再反过来用于解放战争中打击敌人,《大决战》平津战役电影里连中央警卫团都装备了该枪(有印象的麻烦举手)。

建国后我军曾经在沈阳仿制过M1卡宾枪,这是新中国仿制的第一种武器(比仿制苏式武器还早),但只生产了几百支,没有正式列装部队,不过M1卡宾枪弹倒是造了不少,因为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有许多M1卡宾枪还在使用。

(我军装备的卡宾枪)

美国援助中国的武器清单里没有M1卡宾枪,大量的卡宾枪是怎么来的,在中国评价如何?

美国最初提供M1卡宾枪主要是在二战后期,当时美国的军工产能已经极为巨大,因此向中国提供了不少武器装备,这其中主要就给了中国远征军。 包括M1卡宾枪、M1汤姆逊冲锋枪、M3轻型坦克、M4中型坦克、M1轻型榴弹炮等装备,都是通过地中海-印度洋-印度最终送到中国远征军手中的,不过当时输送量不是很大,在国内作战的中国军队并没有得到多少M1卡宾枪,主要还是以自产武器以及缴获武器为主。 随着解放战争的开始,美国为了扶持国民党政权,因此向其提供了大量战争物资,其中就包括大量的M1冲锋枪,与此同时还有不少M3冲锋枪等武器。随着战事发展,解放军部队在作战中也得到了不少M1卡宾枪。 M1卡宾枪本身发射一种基于手枪弹增加装药量的弹药,因此威力处于手枪冲锋枪和步枪之间,而且较小的后坐力也很适合当时营养条件不佳的中国军人使用。M1还是半自动武器,火力要比当时中国国内常见的栓动步枪强很多。到了后期的M2、M3卡宾枪,还增加了自动射击档位,几乎成了一把突击步枪。 由于性能不错,当时我军工部门甚至有仿制生产M1卡宾枪的计划,因为其实在是太适合作为中国军队的制式步枪了,但由于一系列原因,该计划最终停止。

美国援助中国的武器清单里没有M1卡宾枪,大量的卡宾枪是怎么来的,在中国评价如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158条回答。

国军很早就接触到M1卡宾枪,开始主要装备炮兵、驾驶员、坦克兵、空降兵等部队,一线步兵是不装备的。

随后,国军发现M1卡宾枪非常好用,而且颇为适合驻印军以及滇西中国远征军作战地形,希望美国大量提供。

这里,就要谈一谈M1卡宾枪。

M1卡宾枪设计初衷很有意思,是增强的M1911手枪。

一战美军发现,非正规军单纯装备手枪并不能自卫,因为射程太近,火力太弱。

装备普通步枪会增加这些士兵,如炮兵的负重,也没有必要。

当时看来冲锋枪似乎还不错,但这些非作战士兵往往用不好冲锋枪,连发射击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而且冲锋枪射程也太近,只有50米有效射程,还是有缺陷。

当时,美军就试图研制一种短卡宾枪,可以半自动射击,射程在200米左右,装弹量很大,要容易操作。

它可以看作轻量版本的步枪,是手枪的增强。

美国温彻斯特公司在1940年应标,1941年开始生产,这就是M1卡宾枪。

M1卡宾枪在二战生产了600万支,数量超过了主力步枪M1加兰德。

为什么会这样?

M1卡宾枪非常实用!

它空枪仅有2.3公斤,非常轻。

枪长度不到1米,一些型号还可以折叠到半米左右,很短。

它的火力不错,使用15发或者30发弹匣,可以连续单发射击,甚至全自动射击。

尤其重要的是,M1卡宾枪采用小一号的弹药,射击后坐力小,精度高,非常容易控制。即便射击技术和经验不多的人,也可以保持很高的命中率。

另外,M1卡宾枪制造难度也不大,结构非常简单,造价低廉。

国军的M1卡宾枪不多,对日军作战效果颇好。

日军缺乏半自动步枪,主要要三八式单发步枪,又没有冲锋枪。

M1卡宾枪最大射程为275米,有效射程大概是180米。虽然距离不远,但还是大大超过冲锋枪射程,而且当时大部分作战距离也就是200米左右。

尤其是,在这个距离M1卡宾枪的精度很好,15发弹夹的射速很快,形成了200米内相对日军压倒性火力。

解放战争中,国军中M1卡宾枪数量还是不少的。驻青岛等地的美军在撤离中国时就赠予了中国3万支卡宾枪。

在1949年中央军委下令东北兵工厂,仿制250支卡宾枪。

不过,朝鲜战争爆发以后,解放军武器迅速苏式化,开始是53式骑枪,后来是56式半自动步枪。

相比56式半自动步枪,M1卡宾枪性能有劣势,尤其是弹药威力不足,也就被放弃了。

美国援助中国的武器清单里没有M1卡宾枪,大量的卡宾枪是怎么来的,在中国评价如何?

确实如提问所说,在抗战美援物资当中,是没有M1卡宾枪的。这种武器在美军主要是装备班长,驾驶员,军官和炮兵。

而在抗战末期的美械师,班长,驾驶员和炮兵的武器是用冲锋枪和步枪代替的。比如新1军新38师,是美械化最好的部队。其步兵武器主要就是1个连18把冲锋枪,9挺轻机枪和步兵使用的步枪。

抗战第一批卡宾枪,实际上是美国海军情报部门送给军统的。这批武器不在美国援助39个师武器序列里。当时美国人认为,我国士兵身材都不算高大,其实并不适合使用沉重,但是威力很大的毛瑟步枪。

更适合卡宾枪这种使用手枪子弹和步枪子弹之间威力,重量只要2.48公斤,装弹量大的新型卡宾枪。所以从1943年开始,军统所属忠义救国军一个步兵班有3把冲锋枪和9把卡宾枪。

当时,美国援助了军统大约3万把卡宾枪和冲锋枪,还有几百挺机枪。后来45年以后,国军其他部队那些卡宾枪,则是另外一个来源。那是驻华美军遗留下来的,最高峰的时候,美国陆航,海军陆战队和陆军在我国有20万驻军。

其中大部分都是1945年8月以后登陆的,他们在撤离的时候,遗留了大批武器给国军,其中就包括了6万支卡宾枪。虽然,卡宾枪威力不足,饱受诟病。但是在中国却非常受欢迎,因为非常轻巧,短小灵活,后坐力很小。弹匣装弹量还大,根本不同版本可以半自动和自动发射。威力大于冲锋枪,100米内威力足够。以至于后来,我军还想仿造这种卡宾枪,定为制式武器。

美国援助中国的武器清单里没有M1卡宾枪,大量的卡宾枪是怎么来的,在中国评价如何?

中国军队最早装备M1卡宾枪是的出兵缅甸的中国远征军。1942年,国民政府为了确保西南大后方的安全,同时,为了保证当时中国唯一的一个通往港口的陆上通道——滇缅公路的畅通,按照中英政府的协议,派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但第一次入缅作战以作战失利而告结束。战败的中国远征军大部回国,但另有远征军新22师、新38师退入当时英国殖民地印度。退入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此后在印度兰姆伽训练营完全按照美军的编制进行整编,并且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成为日后第二次缅甸战役中两支中国远征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驻印远征军(另一支为退回国内后整编重组的滇西远征军),而M1卡宾枪做为美援武器首次装备于中国军队。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处理大量战时富余的战争物资,同时为了支援国民党政府打内战,将大量的闲置武器装备半卖半送给国民党政府,M1卡宾枪也由此在当时国民党军队中装备数量急剧增大。

再多说一句,二战时美军步兵装备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自始至终也没有在中国军队中正式装备。第一次缅甸战役后退入印度后重新整编的驻印远征军虽然完全是按照美军编制进行的整编,并配发了相应的武器,但有两种美军标准武器没有配发给驻印远征军,一种就是当时做为美军标准步枪的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替代它配发中国远征军的是美国一战后大量库存的M1903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另一种是做为美军步兵班班用机枪使用的勃朗宁自动步枪,替代它配发中国远征军的是英国的布伦式轻机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