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赵刚150米外无倍镜爆头日军,现实可以做到吗?

如果是150米的距离,根本不用具备狙击手潜质的赵刚出手,独立团的“兵王”王喜奎基本就可以把鬼子爆头了。无论是三八式还是中正式步枪,在150之内的准头都是相当不错的,八路军的特等射手利用表尺射击未必枪枪爆头,但百发百中应该没什么问题。赵刚150米左右的精准射击,记得应该是在李家坡战斗中,用蹲姿连续爆头日军机枪手,有效的压制了敌人的火力,李云龙乐得嘴都歪了:“打的好!谁打的?”

而之前广泛讨论的是在辛庄战斗中,赵刚在500米距离上点杀日军迫击炮手的真实性,赵刚在《亮剑》中拢共三次秀枪法,第一次是李家坡战斗初露锋芒,第二次是辛庄战斗跟李云龙打赌戒酒,第三次是在淮海战役期间甩手击毙第12兵团督战官史一全,第一和第三次的射击距离都比较近,让亮迷们感到玄虚的其实是第二次的战例,李云龙当时也说:“够呛,距离有点远”。

前不久研究常乃超暂7师何以配备军乐队的问题,一个步兵师师部甚至是军部在那个年代都绝少出现军乐队的编制,至多出现在兵团级单位中。果然,小虎同学回忆起1947年华北野战军发起的“清风店”战役,是役我军在运动中全歼敌第三军军部及一个师,战斗缴获中就有一个完整的军乐队,于是更加坚信,《亮剑》是我军优秀人物何优秀战例的合体,几乎每一个桥段,都能在战史中找到相关,研究《亮剑》的乐趣就在于此。

包括李云龙和丁伟的人物特点,包括平安战役六连殊死阻击的部队原型新四军“刘老庄连”,自然也包括辛庄战斗胜利突围的“宋庄战斗”,1942年6月9日,八路军冀中军区第22团在宋庄与上千名鬼子伪军激战经日,给敌人以严重杀伤后,利用夜色分两路突围,踏着鬼子的尸体扬长而去。

在这次战斗中,22团培养的特等射手发挥了巨大作用,一名班长隐蔽在被炸塌的工事下面,七枪连毙七敌,有效遏制了敌人的进攻势头;一名副连长在500米距离上,一枪击毙日军机枪手,极大的鼓舞了部队士气。这位八路军副连长可以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干掉机枪手,赵刚为什么不能曝头架炮的鬼子?

事实上,八路军由于弹药匮乏,非常重视精准射击训练和特等射手培养,129师刘师长为此特别下达了指示,师属各部纷纷培训出一些神枪手,这些战士的的步枪都是反复挑选的好枪,配备比普诵战士更多的子弹,战斗中主要负责射杀日军的军官和机枪手。八路军50多岁的大龄老兵裴天来,号称“冀东八路军里单兵打死鬼子最多的人”,攻打日军碉堡和炮楼时,几乎枪枪打进射击孔报销鬼子机枪手,那么小的碉堡射孔,瞄准起来跟爆头有什么区别?

这是人的因素,同时也可以参考武器的因素,日军的三八式步枪有效射程是460米(表尺射程2400米),但是在条件(比如视野、风速等)良好的情况下,有效射程可以达到600米,因此500米之内还是有准头的;也别小看国军的中正式步枪,它的表尺射程虽然比三八式略少在2000米左右,但该枪采用的7.92毫米口径尖头子弹质量轻初速高,加之弹头呈流线型,空气阻力较小,弹道特性较好,不易受横风影响,因此有效射程几可达到1000米,综合性能要优于三八式。

《亮剑》里赵刚毕业于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期间经过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并且具备一定射击天赋,无论使用三八式还是中正式,表尺一立,在150米距离上狙杀鬼子绝非难事,尤其是鬼子戴的“绿铁帽子”更是瞄准的绝好目标;不过500米的距离在没有瞄准镜的情况下,客观来说并非不可能,但着实需要点运气,笔者个人的结论是:可以做到,但肯定做不到百发百中。

1937年夏天开始的淞沪会战,是中正式步枪首次大规模亮相战场,它让日本人很快领教了7.92毫米子弹的杀伤威力,所以吃亏了的鬼子才抓紧研制出九九式步枪,并且改用7.7毫米口径的尖头弹,学的还挺快。

《亮剑》中,赵刚150米外无倍镜爆头日军,现实可以做到吗?

亮剑中赵刚曾两次展现出自己的好枪法,第一次是刚到独立团上任时的李家坡之战,150米干掉了两个日军机枪手;第二次是反扫荡中击中一名500米开外的日军迫击炮手。

赵刚使用的武器是三八式步枪,三八式步枪在中国一向俗称为三八大盖,由于其枪机上有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以及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而得名。该枪口径6.5mm,弹容5发,全长1280mm,弹丸初速762m/s,有效射程460米,最远射程2400米(标尺)。

三八式步枪的子弹在400米内有着平直的弹道。它使用的6.5毫米半底缘尖弹,这种子弹在中等距离有着非常稳定的飞行状态,可以在中等距离精确击中目标。实战中有三八式步枪在800米距离多次射杀集群目标敌军的记录,这个精度并不逊色于当时美军的M1903步枪,德军毛瑟98K等步枪。

所以赵刚在李家坡之战时使用三八大盖爆了两个鬼子的头是有可能做到的,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狙击手潜质的优秀射手,而且目标又是基本上趴着不动的机枪手,150m的距离也能够清晰的瞄准到目标头部;但是在反扫荡中爆了500m外目标的头,这就有点夸张了。三八大盖的精准射击距离上400米,超过这个距离以后弹道开始下坠,这时候就需要调整标尺做概率射击了。纵容目标是一个一动不动的炮手,在这个距离上观察到的目标不比烟头大多少,在没有瞄准镜的情况下直接命中到头部难道可想而知。也许赵刚压根就没有想要爆他的头,只求命中即可,只是鬼子运气不好,头部恰好在子弹弧形飞行的弹道内……

在战场上这样的概率还是存在的,刻意去打头部就显得夸张了。优秀射手通常只求命中目标,只要子弹打在目标身上使其失去战斗力就达到目的了。就像掩护李云龙和魏和尚撤退的王喜奎也属于优秀射手,阻击日军时基本上是一枪一个,只可惜子弹只有七发,如果子弹管够他可以放倒一百个鬼子。试想,如果他刻意爆头,恐怕做不到“一枪一个”。

《亮剑》中,赵刚150米外无倍镜爆头日军,现实可以做到吗?

感谢邀请!电视剧《亮剑》中,赵刚不是150米无倍镜爆头日军而是500米开外。剧情是这样的,李云龙和赵刚反扫荡时来到了辛庄,正好有日军正在发射迫击炮。于是李云龙和赵刚打赌:老李,你说,500米距离,我用步枪打中那个架炮的鬼子,你信不信?我要是打中了,你一个月不能喝酒。说罢,赵刚拿起了一把缴获的三八大盖,并调动了标尺,然后500米开外一枪将架炮的鬼子击毙。

独立团政委赵刚使用的步枪为日军的“三八式”步枪,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三八大盖”。日军的“三八式”步枪的有效射程能够达到600米,它的标尺更是吓人地标到了2400米。因此,从有效射程来说赵刚是能从500米的距离集中日军的。著名的芬兰狙击手西蒙海耶和中国的张桃芳,这两位狙击手的狙击枪上面都是没有配备光学瞄准镜的。这两位狙击手成功射杀的目标多数是在100—300之间,在没有光学瞄准镜的情况下,基本上打不中目标。

因此,在《亮剑》电视剧中,赵刚在没有光学瞄准镜的情况下在500米开外一枪打死日军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的运气真的是好到极点了。

《亮剑》中,赵刚150米外无倍镜爆头日军,现实可以做到吗?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在《亮剑》中,赵政委有两次用步枪击杀日军的经历,第一次是李家坡之战中他在150米的距离三枪撂倒了三个日本兵,第二次是辛庄之战中他在500米的距离无倍镜爆头日军。题主可能是将赵刚的这两次经历搞混淆了。

抗战时期,八路军用的步枪多种多样,汉阳造、中正式、三八大盖最常见,其中汉阳造的有效射程较短,仅300米,精准度也比较差,对于一名久经训练的士兵来说,使用它在200米之内精准射杀单个目标绰绰有余,何况赵刚用的步枪还是射击精准度最高的三八大盖。辛庄之战赵刚用的也是三八大盖,但是500米外无倍镜爆头日军却存在着很大的运气成分。

三八式步枪是日军的制式武器,因为它有一个防尘盖,所以在中国就有了“大盖”之称,它的有效射程在460米到600米之间,而且它追求2400米的最大射程,弹道也就略微低深,它采用的是6.5毫米的小口径尖头弹,这样才是保证射出去的子弹平稳运行,这样一来三八大盖的精准度极高,经过长时间训练的日本兵往往能击杀300米内的单个目标和700米内的集群目标。

其实在抗战时期是出现过800米内射杀敌人事迹的,但这里面也存在着很大的运气成分。饭冢国五郎是日军的一名大佐,曾在中国战场上担任联队长一职,在武汉会战前夕,日本的战地记者去庐山前线采访他,记者们为了把他捧一捧,于是来到附近的一个高地给他拍照,因为饭冢国五郎那个耀眼的钢盔,这个场景刚好被160师的哨兵发现,这个哨兵班长赶紧找来几个老兵,但是这个距离足有八百米,老兵枪法再好也是打不中的,不过他们还是想试一试,毕竟山头的日军太狂妄了,后来他们找来了一把三八大盖,于是用它瞄准日军,扣动扳机,子弹刚好打中了饭冢国五郎的心脏。

赵刚在抗大学习的时候有一个射击高手经常对他进行单独的射击训练,赵刚也因此练就了这身“本领”。而赵刚500米之外精准命中日军头部也是靠运气,毕竟三八大盖射击距离达400米以上时弹道也会开始下坠,再加上风向、湿度等影响因素,爆头谈何容易?不过赵刚也是和李云龙赌一把,如果命中日军的话李云龙一个月不准喝酒,没命中也很正常,但是赵刚运气就是那么好,一枪刚好命中日军头部,这只能说是上天一个月内不让老李喝酒了。

《亮剑》中,赵刚150米外无倍镜爆头日军,现实可以做到吗?

亮剑中赵刚曾两次展现出自己的好枪法,第一次是刚到独立团上任时的李家坡之战,150米干掉了两个日军机枪手;第二次是反扫荡中击中一名500米开外的日军迫击炮手。

赵刚使用的武器是三八式步枪,三八式步枪在中国一向俗称为三八大盖,由于其枪机上有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以及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而得名。该枪口径6.5mm,弹容5发,全长1280mm,弹丸初速762m/s,有效射程460米,最远射程2400米(标尺)。

三八式步枪的子弹在400米内有着平直的弹道。它使用的6.5毫米半底缘尖弹,这种子弹在中等距离有着非常稳定的飞行状态,可以在中等距离精确击中目标。实战中有三八式步枪在800米距离多次射杀集群目标敌军的记录,这个精度并不逊色于当时美军的M1903步枪,德军毛瑟98K等步枪。

所以赵刚在李家坡之战时使用三八大盖爆了两个鬼子的头是有可能做到的,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狙击手潜质的优秀射手,而且目标又是基本上趴着不动的机枪手,150m的距离也能够清晰的瞄准到目标头部;但是在反扫荡中爆了500m外目标的头,这就有点夸张了。三八大盖的精准射击距离上400米,超过这个距离以后弹道开始下坠,这时候就需要调整标尺做概率射击了。纵容目标是一个一动不动的炮手,在这个距离上观察到的目标不比烟头大多少,在没有瞄准镜的情况下直接命中到头部难道可想而知。也许赵刚压根就没有想要爆他的头,只求命中即可,只是鬼子运气不好,头部恰好在子弹弧形飞行的弹道内……

在战场上这样的概率还是存在的,刻意去打头部就显得夸张了。优秀射手通常只求命中目标,只要子弹打在目标身上使其失去战斗力就达到目的了。就像掩护李云龙和魏和尚撤退的王喜奎也属于优秀射手,阻击日军时基本上是一枪一个,只可惜子弹只有七发,如果子弹管够他可以放倒一百个鬼子。试想,如果他刻意爆头,恐怕做不到“一枪一个”。

《亮剑》中,赵刚射击时使用的步枪是缴获自日军的三八大盖,用这种步枪在无瞄准镜的情况下于150米外击中敌人头部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38步枪是二战日军士兵的制式步枪,该枪以精准闻名于世。

其有效射程为460米,也就是说,在460米射程之内,弹道可测,能被掌握,子弹不会乱飘。

换句话说,射击水平高的射手,使用38式步枪能在460米的距离上命中目标。超过了460米,虽然子弹仍有杀伤力,但是弹道不好掌握了,子弹就不知道会打到哪里了。

不过枪械的公开诸元一般是最保守的数据,实际上,38步枪的有效射程还要远一些,500米应该没问题。

150米的距离根本算不上远,别说赵刚在抗大时曾受过专门的狙击训练了,就是普通的老兵,也有很多能精准命中的。

(前提是,使用自己的枪,至少也要使用自己曾经打过的枪。随便拿起一把枪就能指哪儿打哪儿,那纯属扯蛋。因为每个人的瞄准习惯不同,对枪的校正自然也不同,一点点的偏差,射击距离大了就有可能导致脱靶。)

那为什么《亮剑》电视剧中还要专门加入这段剧情呢?

虽然150米不算太远,但是能在这个距离上准确命中敌人头部,也是很不容易的。

就是放到现在,即便使用现代步枪,大多数士兵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当时八路军装备落后,士兵的训练也不足,赵刚能在150米外对日军一枪爆头,其射击水平,可谓佼佼者了。

《亮剑》中,赵刚150米外无倍镜爆头日军,现实可以做到吗?

现实中确实能做到,并且有典型的例子:一个不曾接受过任何正规战术训练的新兵蛋子,成长为军人中冷枪射杀最高纪录的狙击英雄,成为名副其实的狙击之王。一个更大的奇迹。凭借一枝不带任何光学瞄准设备的老式苏制步骑枪,单兵作战32天,击发442次,毙敌214名,而自己却毫发无损,全身而退。这,就是奇迹般的狙击英雄——张桃芳。这个不比张刚无倍镜爆头日军更难吗?

阿富汗战北中,美军曾在2800米的距离击毙塔里班武分子的真实记录。而在后来的伊拉克战又刷新了这一距离,3200米击毙一名基地武装分子!所以150米那是轻松就能做到的。一点不夸张,很多人当兵时靶场打靶,八一杠二,突然远处飞起一只野鸡,目测直线距离200以上小300米,指导员跑过来在战士手里拿起枪,抬手一枪,野鸡应声而落,从拿起到激发不超3秒。后续,中午炖野鸡,全营干部差不多都去了,哪够啊,指导员跟炊事班说亏大了。

三八大盖全长近1.3米,这很大程度上并不完全为了满足精度而设计的,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白刃战。近距离刺刀格斗原本就是日军的重要训练科目,近1.3米的枪身在装上50厘米的长刺刀,完全符合了一寸长一寸强的古老中式战术思维,因此日军在白刃战上的实力绝不容小视。战时一名训练有素日本军人在刺刀战中可以连续放倒三到四名我国军人也毫不夸张。再说中正式,全枪只近一米长,就算装上日制50厘米刺刀也要比三八式短一大截,况且早期中国军人并不擅长拼刺刀,新兵蛋子居多,而且训练水平低,营养跟不上,一旦遇到训练有素的日军,白刃战几乎都是惨败,不过日军的刺刀也不是无敌的,因为我国还有鬼头刀,29军喜峰口战役就足矣见其实力。

38式步枪以射程著称,抗战时期老有句话我被38大盖打了个眼,38式步枪打出来好多都是贯穿性的所以就造成了它的杀伤力不高,而500米的射程对于以射程贯穿著称的38式步枪是没有特别大的压力的。虽然会受到,地心引力,风速,温度湿度,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但对于一个用子弹喂出来的神枪手来说也并非难事儿,何况38式步枪的精度放到现在都是相当高的。

剧中,赵刚在用那枝三八式步枪射击之前,赵刚在瞄准时,把机械瞄准具上的立框式游标标尺都竖起來了。这说明他准备射击远距离目标。从游标所处于的位置上判斷,他所瞄准的目标,应该在500米左右。事实上,就凭三八式的精度,只要是训練有素沉着射击,命中这种距离上的目标应该没有问题。

150米爆头真的不是什么难事,部队里用95式200米射击地线射击胸环靶,没有瞄具,舱孔调到3,向下修正14厘米,照样命中10环,你要知道胸环靶的10环比人头小太多了,所以在抗战时候的38大盖比现在的自动步枪要稳太多了,因为枪管长,膛线也长,所以子弹很稳定的,只不过电视剧里,把38大盖的瞄具抬的有点高了,这点是比较假的。

但张桃芳老前辈自己也在他生前的访谈中说过,八百多米命中的美军士兵,也是击中躯干部,而不是头部。综上所述,没有瞄准镜的情况下,立姿射击一百五十米爆头不稀奇,五百米也有可能,但是要看运气,不敢说一定能中。国际上标准步枪射击实际的杀伤距离,都是按照每个人的肉眼平均能目测到对方人员四百米的距离,虽然四百米之外子弹仍有足够的杀伤力,但这不代表人的主观能动性,纯属是意外的误伤!人的眼睛不可能无限制的看到更远的距离?随机使用一支步枪,150米距离采用跪姿无依托射击,在有限时间内,首发准确命中目标头部。理论上是可以做到的,但实际非常非常难。

精准射击确实很难,除了天赋还要大量的练习。很多人第一次玩手枪,对着一棵直径30厘米左右的树,大概距离七八米远吧,三枪没中一枪,不知打到什么地方去了,虎口都震得发麻。所以射击想要打准还得要靠技术和练习。这么说吧,大学军训时,射击训练也就两三天时间,到实弹打靶时5发子弹中了27环,其中一发9环,一发打别人靶上,100米距离。当时中10环的同学也不少。所以对于一个优秀射手150米距离爆头真不是什么难事,500米开外确实有点难了,不是狙击枪估计500米外是什么都看不清。

不过剧中赵刚和李云龙这一段剧情本身就有打赌的成分,打到打不到其实谁心里也没个准数,如果这要是百分之百命中李云龙作为玩枪的老手会和他打赌?这时李云龙也许会说这有什么难的,谁还打不到怎么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