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独立团分散后,张大彪天天吃罐头,李云龙为何只能啃大饼?
《亮剑》看的明显不够认真,李云龙和秀芹的婚宴主菜是什么?日本军用肉罐头炖大白菜嘛,主食才是贴饼子,显然李云龙是能够吃到罐头的。至于张大彪所谓“天天小酒喝着,日本罐头伺候着”则明显是吹牛,战友之间互相炫耀和得瑟一下是可以理解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日军的牛肉罐头属于“应急口粮”,只是在执行战役任务和长途行军时才予以配发,而晋西北的日军都是三流警备部队,一般担负守备据点的次要任务,即便是下乡扫荡也就是在据点和炮楼附近转悠,根本没有配发罐头的资格。华北的日本鬼子之所以进了村子就抓鸡吃,就是因为配给不足缺少荤腥,日本人自己都没多少,张大彪去哪缴获那么多哇。
事实是,日寇华北方面军是推行“以战养战”最深入的战略区,因为这里算是他们的后方和所谓“治安区” 。冈村宁次1941年上任时,24万多华北日军的粮秣储备只有一月份,日常补给大部分靠就地征收解决,说白了就是吃饭基本靠抢,而有限的资源全部优先满足太平洋战场和华中地区的日军野战师团。
第二是日本本土的牛肉产量非常有限,侵华战争前期的牛肉罐头都是从美国进口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渠道被掐断,再生产出来的军用罐头要么是鱼肉、要么是杂粮拌上牛血,是连鬼子兵自己都嫌弃的“猪食”,关于这一点,之前笔者曾经有专答。就算张营长战利品管够,这玩意儿连吃三天他一准得吐了,还哪来的容光焕发。
退一步说,《亮剑》里其实也诠释的比较准确,张大彪归建之前的战斗主要消灭的是“皇协军” ,战斗力差,缴获容易,但这帮二鬼子可没什么军用罐头。如果独立团一营天天追着鬼子打硬仗,还怎么发展壮大,如何能扩充到2000人的队伍?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因此,倒不能说张大彪一盒罐头缴获不到,但肯定没那么多。
陈赓将军打完神头岭伏击战,立马亲自将大批战利品送往129师师部,司令部机关没有作战缴获,各野战部队拣好东西送给首长那是传统;王近山消灭日军“战地观摩团”的韩略村战斗,就是发生在率部赶回延安的路上,除了回防陕甘宁之外,重要的任务就是护送几门打光炮弹的九二步兵炮,因为延安要办炮兵学校。
所以,张大彪真要是有大量的物资缴获,也一定要定时“孝敬”李大团长,毕竟李云龙只带着不足百人的团部和警卫排驻在赵家峪,是没有能力遂行作战任务的,各营连慰劳慰劳团部机关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要张大彪有的好东西,李云龙一定有,更别提两箱牛肉罐头了。只不过数量有限,李云龙也得储存起来当作“应急口粮”。
团长大婚,部队大喜,压箱底的好东西当然也得拿出来,所以证婚人赵刚命令拿出罐头炖菜吃,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这已经算是珍馐美味了。真实的历史是,在华北日伪的封锁和掠夺下,以及在阎锡山晋绥军的征收下,地贫民脊的晋东南和晋西北山区的百姓生存极为困难,八路军各部队能够吃饱都是件不容易的事,像《亮剑》李云龙和战士们能顿顿吃上贴饼子已经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了,八路军为什么搞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不妨都了解一下。
我军讲究的是“官兵平等”的政策,独立团一营壮大到2000多人,战士们如果天天吃糠咽菜,身为营长的张大彪顿顿日本肉罐头是不可想像的。《亮剑》这一桥段主要是为了突出李云龙化整为零分兵发展的正确性,证明独立团各营连多有斩获,但它严重误读了敌后战场的艰苦程度,毕竟是文学作品,军史素材拔高是很正常的,张大彪就那么一说,我们听完一乐,足矣。
《亮剑》独立团分散后,张大彪天天吃罐头,李云龙为何只能啃大饼?
抗战剧《亮剑》中,李云龙新婚大喜之日,不曾想华北日军特种作战专家山本大佐率领特种兵突然偷袭了赵家峪,差点就将李云龙的团部一锅给端了。
原来日军获独立团叛变的保卫干事朱之明的情报,倘若李云龙不坚持例行的睡前查岗,发现朱之明不在炕上且被窝是凉的,警惕性极高的李云龙,急令警卫排集合准备战斗,而是贪恋美色和媳妇上炕洞房花烛夜,那么李云龙包括整个团部就危险了。
最终,经过浴血奋战,李云龙率部突出重围,但政委赵刚负重伤昏迷,新婚妻子被日军抓走,赵家峪村300余百姓惨遭日军屠杀。
遭此奇耻大辱的李云龙,老脸真搁不住了,急令通讯班将分散在各地的部队招至团部所在地,准备攻打山本一木所在的平安县城。
一营长张大彪,是李云龙手下的一员悍将,分散在外各自生存期间,队伍竟然奇迹般地扩展到了小2000人马,妥妥的一个团的兵力,尽管只是一个营的番号。
在外期间,张大彪小日本的牛头罐头天天伺候着,小酒喝着,小日子过的很舒坦,都吃了长膘了,俨然一副地主老财的模样。
张大彪领悟李云龙“狗行百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此话真谛之人,所部从未闲着,抢地盘,筹粮弹,扩队伍,事实上就是以战养战,在接到团部通讯兵一营火速向团部集结时,刚好在公路边伏击了鬼子的缁重物资,正在打扫战场,团长有令的情况下,已装了一车车的物资都不要了,命令一营火速开拔。
张大彪会带兵,也非常善于打仗,苍云岭之战突出坂田联队包围圈、李家坡全歼孤军深入根据地的日军山崎大队等战斗,都是端着捷克机枪身先士卒率先冲锋之人,打仗时毫不含糊,伏击日军运输线缴获缁重物资,改善部队生活的事也不会少干。
因此,天天小鬼子的牛肉罐头伺候着,估计这小子也不是吹的,说的是实话,天高皇帝远,打下的物资归自己享用,并借机扩充自己的兵力,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至于李云龙,尽管是个团长,却天天啃大饼,结婚才能吃上贴饼子,过得可清苦了,其实也很正常,就李云龙所在的赵家峪村,是个接近日军的山区,是个穷乡僻壤之处,养不起那么多的人,于是,就将各营分散出去居住,有大饼啃已经不错了。
毕竟独立团各部都已分散出去自行发展,团部直属机构驻扎在赵家峪村,包括警卫排共总才80余人,就这么点兵力,李云龙不可能主动去袭扰日军,打日军的运输线,所以李云龙手头没了油水。
对没有正式番号的独立团,确实是小娘养的,上级从来不拨粮不拨枪不拨弹,吃喝拉撒全靠自身想办法解决,李云龙好不容易搞来了皇协军的一个骑兵营,正美滋滋喜羊羊时,却被第386旅旅长趁机打劫了二个骑兵连,官大一级真是压死人,李云龙只能忍痛割爱,独立团只剩下了一个骑兵连。
《亮剑》独立团分散后,张大彪天天吃罐头,李云龙为何只能啃大饼?
抗战中后期,我军的地方部队一线作战部队,尤其是游击在日军补给线和运输线上的部队,日子还是挺好过的,日军战线拉的太长,精锐部队尤其是老兵的伤亡人数多,后期补充的兵源,单兵战力下降,和兵源的不足,对补给线和运输线保护不足,我军还是能在小范围内,突袭和偷袭一下日军。这样的作战任务一般是不会上报团指挥部的,毕竟通讯落后,战机稍纵即逝。团部一般除了警卫部队,后勤人员等非战斗人员,战力值不是太高,部队都散出去驻村了。就像张大彪说的喝着酒吃着肉,只是夸大了,日军到了中后期战略资源的匮乏,伙食上也差了不少。李云龙啃大饼就纯属扯淡了,大家棒子面窝窝头能啃饱了,就已经很不错了。
《亮剑》独立团分散后,张大彪天天吃罐头,李云龙为何只能啃大饼?
首先,张大彪的话里肯定有吹水的成分。
独立团分兵之后,各营连级单位各自为战,独立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战果。张大彪部本身就是独立团里最精锐,战斗力最强的部分,他们围绕正太线作战,掐着鬼子的补给线,多有缴获是必然的。但是,日军也没那么多牛肉罐头给他缴获啊。日军的伙食,比之八路军当然是要强很多。可是日本国小民寡,资源匮乏,很多战略物资都是提前通过贸易储备的。后来美国对日本进行贸易禁运之后,日本的日子也难过,军粮里的牛肉罐头基本上都是牛肉汤拌淀粉了。到战争后期连这样的罐头都难以保证了,都是各种豆子罐头。因此,张大彪肯定也做不到顿顿吃肉。不过,当时是独立团分兵以来第一次集合,就好比毕业后第一次同学聚会,这一波指战员们肯定是可着劲的显摆。这个说:那是你的队伍啊?我还以为是x营呢。那个说:你那缺机枪不?我送你几挺。这个说:缴获的炮都没见过,上面全是洋码子。到张大彪这边只能说:我天天牛肉罐头吃着,小酒喝着,都快走不动路了。这是人之常情,何况独立团各个队伍的发展确实很好,统计下来一个团的兵力接近了一个师。加上强大的火力,才给了李云龙打县城的底气。
第二,为什么分兵之后,各个部队都过的挺滋润,身为团长的李云龙生活反而不咋地。
李云龙所在的团部只有少量警卫部队,平时没有战斗任务。八路军的补给并不宽裕,资源肯定是要向一线作战部队倾斜的。牛肉罐头这种顶级军粮更是如此。张大彪肯定不会吃独食,他那边过的好,缴获多,肯定要给团长送去不少。但是这些缴获的战略物资必定要集中分配,优先提供给无法缴获太多辎重的作战部队。所以,作为团长的李云龙绝对不会主动去动这些军粮的,这也是八路军的传统。李云龙日子过的苦也是必然的了。不过李云龙一办喜事,团部立刻就能拿出大量的罐头和酒,证明独立团的储备粮确实不少。
《亮剑》独立团分散后,张大彪天天吃罐头,李云龙为何只能啃大饼?
个人分析:
一,部队化整为零了,都散出去各自发展,这样目标小,不易被敌人察觉,且不能随意回去集合,因为当时剧情介绍鬼子的扫荡很严峻,如果向团部输送物资很有可能会被发现并暴露团部所在;
二,留在赵家峪的只有团部和团直属的警卫连八十几个人,还得保护村民和站岗巡逻警戒,人手不多;
三,当时鬼子实行网格化包围和拉网式清剿扫荡,基本是没法出去搞物资的;
四,八路军当时本身的供给就不足,特别是进入偏远山区后,供给更是不足;
五,八路军的纪律不允许拿百姓一针一线,所以留在村里的李云龙等人当然没什么好的吃了。
《亮剑》独立团分散后,张大彪天天吃罐头,李云龙为何只能啃大饼?
这一集《亮剑》我正好看过。首先张大彪说自己天天牛肉罐头伺候着,是在全团队伍集合的时候和战友吹牛的情况下,很难保证他说的话到底有没有水分。
我们再来具体分析一下,他说的话到底对不对,还有李云龙是不是真的天天吃大饼。张大彪天天吃罐头的可能性和李云龙吃大饼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首先,张大彪带着队伍出去发展,会经常出去打鬼子,独立团战斗力又比较强,会经常缴获战利品;其次,独立团的队伍作风比较特立独行,离团部又远,缴获的战利品应该是自己内部“消化”了,而且张大彪的一营是精锐中的精锐,缴获的战利品应该会更多。天天吃点牛肉罐头自然是不在话下。
反之,李云龙是团长,其所在的团部一般情况下只带一个警卫连驻扎在百姓的村子里,平常基本没有作战任务,更不会贸然出去参加战斗。没有战斗,自然就没有战利品,何来的牛肉罐头。但是换句话说,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天天能吃大饼,已经是非常好的待遇了。毕竟当初老李还要纵兵抢粮呢。
(喜欢文章的朋友可以关注“饭饭之交foodvideo”,每天都有精彩内容分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