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活动:世界战争史上都有哪些不可思议的神操作?
说起印度人,坊间流传着一句话:虽然没亲眼见过三哥,但江湖上处处流传着三哥的传说。
关于印度人的传说,真的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们的开挂本领。百米高空舍命自拍,铁皮火车百人接力,上完厕所徒手吃饼……额,好像有哪里不对,但不管怎么说,在世人眼里,印度人就是开挂的代名词。
辣么,这么牛逼的印度人,在战场之上是不是同样战斗力爆表呢?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印度人尽管在许多地方都能开挂,但似乎就是忘了点亮战斗天赋,简直堪称战场战五渣。
一战时期,德国仗着自己实力强劲到处约架,这让旁边的英法两国很是不爽,于是联合起来计划给德国一些苦头吃。
恰好当时德国在非洲有四块殖民地,更巧的是这四块殖民地刚好被英、法等国的殖民地所包围,更重要的是,德国的这几块殖民地上只有土著的警备部队,战斗力非常弱。
这对英法两国来说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当时德国在欧洲疲于战斗,根本无力调兵保护殖民地,于是英法两国计划进攻这些殖民地,将德国人赶出非洲。
一开始计划很顺利,当地土著警备队根本无力抵抗英法军队的进攻,很快德国的三个殖民地吐寇兰、喀麦隆、和德属西南非全部失守,只剩下德属东非还在苦苦支撑。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英法两国最终却在这里栽了个大跟头,而且是栽在了一通骚操作上。
和其他三个殖民地不同,德属东非的守将是德国名将佛贝克,他很早之前就征集了很多的当地土著,将他们训练成合格的军人,而现在正是需要他们守住阵地的时候。
相反英法军队这边,很多士兵是临时召集的印度人,因为英法不想牺牲自己国家的士兵,于是就从殖民地印度抓壮丁,这样的军队纪律性和战斗力如何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这些印度士兵一登陆非洲,就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很多人不适应非洲炎热的天气而纷纷中暑,一枪都还没开就已经倒下了。
至于剩下的那些以基本是奄奄一息,毫无战力可言,而在同一时间,对面的德军充分发挥了地利优势,他们甚至设法激怒蜜蜂去攻击英法的士兵。
被蜜蜂折磨得苦不堪言的印度士兵还没回过神来,就发现德军已经率先发起了进攻,而那些非洲土著更是一边冲锋一边发出恐怖的声音。
就是这些奇怪的声音吓得印度士兵魂都没了,纷纷四散逃跑,像是见了鬼一样,完全不顾指挥官的命令,其中很多人甚至吓得直接跳海。
最终,十二名下级英国军官被印度兵给打死,而这一战英法的士兵伤亡800人,而德军毫发未损,更讽刺的是,开战前英法军队握有八比一的人数优势。
更搞笑的是,当时那些印度人逃跑后留下了很多的枪支弹药,这些装备都成了德军的重要补给。据说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发现德军大量使用英国的各种装备,都是印度士兵丢下的。可以说没有这些印度人,德军可能会更早弹尽粮绝了,这简直是真正的神对手,猪队友啊。
有奖活动:世界战争史上都有哪些不可思议的神操作?
二战里意大利军队表现平平,闹了不少笑话,但是意大利海军的特种部队表现还是非常出色的,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果。而且为了攻击直布罗陀的英国船只,他们还异想天开的把自己的基地建设到了了英国人海军基地对面。
意大利海军特种部队的第10快艇支队使用人操鱼雷多次重创英军,1941年12月更是在亚历山大港一举击沉英国两艘战列舰,战绩斐然。引导鱼雷其实就是一种有人驾驶、弹头可以拆卸下来的鱼雷,突击队员们驾驶人操鱼雷抵达目标舰体下方,卸下弹头部分并固定在目标下面,而突击队们则驾驶剩余的雷体撤回。但是人操鱼雷航程有限,因此通常需要由军舰或者潜艇携带到目标附近才能执行任务。
虽然战绩不错,然而意大利人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还把直布罗陀列为了攻击目标。直布罗陀是英国在地中海最重要的海军基地之一,戒备森严,无论是军舰还是潜艇都难以接近,一旦被发现势必损失惨重,因此意大利海军异想天开的决定在直布罗陀对面修建一个基地,让人操鱼雷直接由基地出发攻击直布罗陀。
意大利海军最终选择了西班牙的阿尔赫西拉斯港为基地,阿尔赫西拉斯港隔着海湾和直布罗陀对望,距离不过几十公里,而更妙的是港内有一艘在战争初期被间谍破坏的意大利商船“奥尔太拉”号。“奥尔太拉”号虽然处于半沉状态,但是船内的货舱还可以使用,所以意大利人决定把货舱改造成修理车间,然后在船壳上开口,方便人操鱼雷进出。
应该说这一计划非常胆大,西班牙是中立国家,“奥尔太拉”号上除了意大利船员外还有负责监视的西班牙宪兵,阿尔赫西拉斯港内还有大量的英国间谍。然而意大利人还是让整个计划毫无破绽的运转起来,行动所需要的武器和装备被拆成零件偷运到船上再组装起来,而突击队员和维护人员则化妆以后混到船上。
1943年“奥尔太拉”号基地终于开始运转,5月8日3个突击小组从“奥尔太拉”号上出发进攻直布罗陀,一举炸沉两艘英国补给舰和一艘美国补给舰。到意大利投降为止,意大利海军特种部队从“奥尔太拉”号出发共击沉了盟军各种船只14艘,合计75578吨,而英国人一直没发现敌人其实就来自海湾对面。意大利人终于靠自己的的脑洞,战胜了英国人一回。
有奖活动:世界战争史上都有哪些不可思议的神操作?
战争史上的“bug”当然得提提位面之子刘秀了,引来“陨石”灭了那位穿越者王莽。
先解释一下穿越者和位面之子。
穿越者王莽:因为他篡汉称帝后颁布了很多新政策,这些政策跟现在的某些政策类似,比如土地改革,货币改革等等,所以被很多人称之为穿越者。
位面之子刘秀:因为他建立东汉的过程完全就是有如神助,尤其是他跟王莽的昆阳之战,他以不足两万人灭了王莽的“百万大军”,其中更是穿插了很多的神话色彩。因为他灭了穿越者王莽,所以很多人说他是时空之神为了阻止穿越者王莽改变历史而派出的空间之子。
回归正题。王莽篡汉建新,实行新政以后,由于新政水土不服,全国各地爆发了起义军。这里面最厉害的就是北方的赤眉军和南方的绿林军,由于北方的赤眉军看起来更牛逼一些,所以王莽决定出动一线部队去平叛,用二线部队去打绿林军。当时的刘秀仅仅是绿林军的一个偏将军。
王莽的二线部队由严尤和陈茂统领,但是兵符被王莽掌控制着,你想干啥都得请示他,要不然就是造反!当这批二线部队遇到绿林军后,被杀得大败。绿林军的首领刘玄在大胜得势之后,称帝复汗。王莽一下子就慌了,这得调集精兵歼灭啊。他着急忙慌的从北面调集一线精锐部队,就这样他觉得还不够,毕竟位面之子在对面,不能瞧不起人家。他又命令各地的郡守带领自己的精兵强将前来汇合,此外还征集精通63派兵法的人来当参谋;并且驯养虎、豹等猛兽,用于随军作战。总兵力达到四十二万余人,对外号称百万大军。这百万军由王邑和王寻统领。哼哼,此时的莽军还不知道位面之子的厉害,这时的王邑根本瞧不上那帮子绿林,轻敌要付出代价的。
公元23年,这百万大军抵达昆阳。昆阳守城的绿林军还不足一万人,昆阳守将王凤见到城下的这百万大军吓得不行。他下面这帮绿林,也是毫无斗志,都建议分散兵力弃城算了。这时候位面之子刘秀的主角光环迸发了,刘秀站出来稳定军心,并且号召他们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可能取得胜利,分散退兵早晚被灭,力劝大家守城。
入夜,天空异变,上空突降陨石,陨石直接对着莽军大营砸了下去,顿时莽军死伤无数(有没有宇智波斑的赶脚),莽军士气大落。这段在《后汉书.光武本纪》中有记载。这完全就是陨石的精确打击啊,至此位面之子的神力完全觉醒。随后刘秀带领十几骑外出求援。
莽军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对昆阳城发动了攻击,昆阳守军誓死搏杀。莽军动用了各种攻城利器,始终没能攻破这几千绿林军防守的昆阳城。可见绿林军的战力并不低。几天后,刘秀带领几千兵马回援,并与莽军决战于野。昆阳守军看到后,士气高涨,开门迎敌,两下夹击莽军。莽军军心混乱,刘秀又选出3000死士,沿河往城西攻击莽军的主将所在。莽军主将王邑、王寻轻敌,只带很少一部分人马PK刘秀,结果王寻被杀,莽军大溃。此时位面之子的神力再度爆发,在追击溃兵的时候,大风骤起,暴雨随之而来,河水暴涨,淹死无数莽军,刘秀趁机掩杀,大破莽军,昆阳之战刘秀以少胜多,大获全胜。
敢问历史上谁有刘秀这般开挂的人生?
补充:
关于天降陨石,只有后汉书上面有过记载,其他的史书上并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可见这一传说并没有让人信服。后面的暴风大雨,河水暴涨,这个在其它史书上倒有记载,这完全就是运气爆棚,好运气在战场上就是一场bug。另外刘秀用不足两万人大破王莽的42万大军,可以说是战争史中的“神操作”了!
我是铁血军史1927,专注于科普军史知识,传递正能量,欢迎各位评论与关注!
有奖活动:世界战争史上都有哪些不可思议的神操作?
1949年12月底,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的两个军进驻雷州半岛,以第40军和第43军另附兵团炮兵和工兵各一部组成“渡海作战兵团”,准备解放我国第二大岛屿海南岛。当时的我军既无空军也无海军,而国民党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麾下则拥有海军“第三舰队”的舰艇50余艘和空军四个大队40多架战机,因此解放军用木帆船横渡宽约10--20公里的琼州海峡风险极大。
尤其是三野金门失利的消息传来,让渡海兵团背负着更大的压力。为了保证一次性至少运送20000人以上的登陆部队,15兵团尽全力搜集船只,同时派人秘密赴香港试图采购登陆艇等装备,但最终无果。然而时间不等人,渡海作战越拖下去敌人准备的越充分,为了掩护登陆部队的木船队,四野官兵创造性的发明了“土炮艇”,这绝对是解放战争期间人民军队神一般的操作,这批土炮艇也为解放海南岛立下了汗马功劳,堪称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所谓“土炮艇”,就是在大型木帆船上安装汽车发动机作为动力,用沙包垒成战斗掩体,船上部署山炮、战防炮、迫击炮等步兵重武器,以及配合作战的轻重机枪,每艘艇上一般可以承载一个排左右的解放军战士。它把汽油发动机的动力、战防炮的平射和穿甲能力、山炮的曲射和机枪的火力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目标较小,隐蔽性强,成为解放海南岛战役中的海上近战利器。
1950年3月31日,第43军以一个加强团实施偷渡作战,以加强海南岛上负责接应的琼崖纵队之力量。次日凌晨敌机发现了由88艘木帆船组成的船队并扔下照明弹,刹那间海面亮如白昼,渡海部队完全暴露在敌人的海空火力之下,随即出现了国民党海军的一艘巡逻舰和两艘炮艇,开枪开炮轰击解放军船队,此时,担任护航任务的“红五连”三艘土炮艇勇敢的迎击上去。
为了有效发挥步兵武器的威力,三艘“土炮艇”并不急于开火,而是沉着冷静地向敌舰靠近,而敌舰艇也根本没把三艘木船放在眼里,还以为是被冲散的普通船只,当双方接近到不足200米时,土炮艇突然同时开始射击,战防炮、火箭筒和60炮一起招呼连连命中,到最后非常接近时连手榴弹都甩上了敌舰,这艘巡逻舰登时火光四溅,拖着浓烟急速逃离,另外二艘炮艇见势不妙也掉头远遁。
解放军首次创造了三艘土炮艇击败三艘敌舰的辉煌战绩。1950年4月16日晚7时,渡海兵团第一梯队25700人分乘350艘木船发起总攻开始强渡,航渡编队刚刚离岸8海里,便遭到敌空军巡逻飞机的扫射和轰炸,午夜时分国民党海军舰艇也赶到拦截海域。在两侧护航的解放军20余艘“土炮艇”迅速展开,迂回到敌舰的侧后战位,利用其火力死角发挥近战威力,瞄准指挥舱、轮机舱和炮塔等要害部位猛烈射击,打得敌舰不知所措疲于应付,有力保障了渡海船队乘风破浪直扑海南。
由第40军炮兵主任黄宇指挥的“土炮艇”编队在第一梯队顺利登陆后,奉命掩护空船队返航接应渡海第二梯队,归途中遭遇敌舰的炮火拦阻,指挥员一声令下,五艘土炮艇开足马力向敌舰冲去,一顿操作猛如虎迫使敌舰望风而逃。追击途中黄宇的指挥艇一台发动机熄火,造成航速减慢而掉队成为孤船,而突然在后方出现了一艘大型敌舰。形势非常危急。
解放军官兵急中生智,用篷布把火炮等武器盖起来,绝大部分人员下舱隐蔽,同时关闭另外一个发动机依靠风力航行,将土炮艇彻底伪装成一只木帆船,敌舰果然上当,大摇大摆开近至我艇左侧,造成自己的前后主炮全部进入射击死角。黄宇突然命令开火,炮手迅速掀开篷布一口气打出30多发炮弹,打得敌舰多处起火重伤逃逸。
事后得知,被击伤的是国民党海军第三舰队的旗舰“泰康号”,是美国人赠送给国民党的护航驱逐舰,排水量高达1450吨,在当年可称庞然大物了,而当时正在指挥舱内的舰队司令王恩华被击成重伤,并且最终伤重不治,这几乎又是一波世界海战史上的“神操作”。
度度狼军史原创,抄袭搬运必究。战后,40军授予该船以“战斗英雄船”的光荣称号,并给全船指战员和船工各记大功一次。就这样,解放军的土炮艇威震琼州海峡,掩护两个军主力成功登上海南岛。
1950年5月1日,海南岛全境解放,成为我们今天的旅游圣地,而仅仅一个多月后的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便封锁了台湾海峡;如果不是韩先楚等四野将士的坚决请战和奋勇杀敌,以及这些“土炮艇”神一般的存在,很难想像海南后面会发生什么状况,事后回味,仍然是一身冷汗。
有奖活动:世界战争史上都有哪些不可思议的神操作?
世界战争史上的神操作,淡然小司找了一下关于战争史上的特别案例,其中最能让人惊叹的往往是那些不合常理的出牌,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这样的军事作战就是“大纵深穿插作战”,这在二战时期被广泛运用,而发挥到极致的还是我们在朝鲜战场上给麦克阿瑟深深上了一课,什么才是世界上“大纵深穿插作战”精髓。
然而,这样的“大纵深穿插作战”却不是西方国家第一个运用,而首先运用这样“大纵深穿插作战”的却是拥有近3000年的军事作战理论的中国古代军事家,他就是伍子胥和孙武。这是发生在公元前506年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攻打楚国,亲自上阵,率吴军三万军队水路进发,从水路绕过在江淮一带的楚国重兵,与唐蔡联军会合,三国联军沿淮水继续西进。进抵淮汭(今河南潢川,一说今安徽凤台)后,吴军却突然舍舟登陆,舍弃自己最擅长的水路进攻,由向西转而向南,改从陆路进攻楚国。
楚国本是在淮河以南的国家,但是其都城郢却是在汉水的沿岸,而汉水是由北向南方向的河流,最终汇入长江。正是这样的地理位置,按正常的用兵原则来看,吴王阖闾所率领的吴国大军,本身就擅长水路进攻,那么应该很显然是沿着淮河逆流而上,到达与汗水相邻的位置在取道汉水南下,这样就可以直捣楚国的都城郢。
正是按照这样的担忧,楚国才在淮水与汉水交接处的桐柏山、方城一带布下了重兵,准备在这里和吴军决一死战。然而吴军却在伍子胥的带领下,却突然放弃了吴国水路的优势,反而在淮汭登陆,改走旱陆。这样的举动也确实让很多人琢磨不透,让楚军的准备完全落空。伍子胥利用这样一个大穿插,直接避开了楚军的锋芒,直捣楚国的心脏郢城。最终楚国灭亡,楚国国王被抓。而后来就是“卧薪尝胆”了,我们这里就不多说了。
伍子胥和孙武为何会有这样出人意料的军事穿插呢?纠其原因还是,伍子胥根据吴楚两国的各方面形势所做的军事调整。①楚国国土庞大,军队资源强大,久战必然对吴不利,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那么吴军就必须快速取胜,直捣黄龙,这样才能速战速决,以免自己被拖垮。②伍子胥建立了一直快速反应部队,大概为3500人,身穿轻甲,手执短剑,在淮汭上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楚国北部大隧、冥阨、直辕三关险隘(在今河南信阳),这样让楚国来个措手不及,根本无法招架。③吴军的快速反应部队的大纵深穿插作战,已经让在桐柏山一带的楚军在回师南下救国来不及反应。吴军的快速穿插已经到达了郢城之下,最终郢城已破,援军未到,楚国休矣!
其实,伍子胥和孙武能够开创人类战争史上的大纵深快速穿插作战,也是由于吴国本身的军事实力导致的。春秋和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集中爆发的时代,这里诞生了众多的学术学派,而兵家也是其中最重的一派。伍子胥和孙武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家的典范,为我们中华军事文化留下了很多旷世精髓的产物。《孙子兵法》这样被世界公认的军事著作就是孙武所著,而伍子胥却演绎了很多经典的军事战例。总统来看还是中华文明古代的军事智慧更加强大,而在中华文明史上这样不合常理的“神操作”也不仅仅是这一例,而这也我们古代军事家智慧的结晶!
《孙子兵法》,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奖活动:世界战争史上都有哪些不可思议的神操作?
个人认为战争史上最不可思议的“神”操作就是孙膑杀庞涓的马陵之战。
要说庞涓也算是战国中期的一员优秀的将领,在那个时代假如没有孙膑这个克星,搞不好会成为与廉颇、李牧起名的名将,可惜,当孙膑出山后,就预示着庞涓的末日到来了。
马陵之战体现了孙膑对战争进程具有极高的掌控能力,并且对他的对手庞涓的性格特点了如指掌,从而成功在马陵设伏杀掉了庞涓。
第一个神奇的地方,孙膑知道庞涓一定会对他紧追不舍,并且为了追上孙膑一定会抛弃精锐步兵。这次,孙膑故伎重演,再次使用了围魏救赵之计。
要知道,孙膑早在庞涓攻打赵国的时候就已经使出了围魏救赵之计打败魏军,这次庞涓率领军队攻打韩国,孙膑故技重施,又使出了围魏救赵之计,然后庞涓又中计了。不仅中计,庞涓为了能更快追上齐军,他还丢下了魏国赖以成名的魏武卒精锐步兵,只率领轻兵连夜追赶。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就算是追上孙膑,战斗力较弱又疲惫不堪的魏军就能打败以逸待劳的齐军吗?庞涓就那么有信心?毕竟已经按照这个剧本输过一次了。
但庞涓就是按照孙膑的设计再次进入圈套。
第二个神奇的地方,孙膑竟然准确计算出了庞涓行军速度,并且在马陵成功设伏。庞涓在收到齐军攻击魏国的消息后星夜赶回魏国,此时魏国主力都在庞涓的统领之下,如果不能及时回援,魏国国都很可能早于韩国国都被占领。庞涓率领的主力军团人数太多,行军速度慢肯定追不上齐军。
所以,当庞涓得知齐军撤走之后,选拔轻兵试图咬住齐军。
当时庞涓应该没有独自率领轻兵击败齐军的想法,毕竟齐军战斗力也不弱,他的军队数量不多装备也不是很精良。庞涓最大的可能是咬住齐军主力,拖延齐军撤离速度,然后等魏武卒赶到,有了魏武卒再加上庞涓的出色指挥,这场战争魏国几乎赢定了,毕竟庞涓和孙膑师出同门指挥水平应该不会差很多。
所以,当庞涓看到齐军做饭的灶越来越少的时候,才下决心丢下步兵追击,并且还让太子申率领魏军步兵从后面支援。
孙膑就是这么天才,他准确计算出了庞涓的追击速度。这说明,孙膑知道庞涓看到自己留下的灶台后,一定会率领少量轻兵追击,而且知道他会以多快的速度追击,于是选择了马陵这个地点实施伏击。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庞涓正如孙膑所料,在天黑的时候赶到马陵,在这里由于道路阻塞,庞涓的部队只好停下来,士兵发现前面的树上似乎有字,报告给了庞涓,庞涓上前命人点亮火把查看,上面写着:
庞涓死于此树下。
庞涓大惊,这个时候早已埋伏多时的齐军对魏军发起攻击。原来他们得到的命令是山下火把点亮的时候就是 进攻信号。庞涓看到漫山遍野的齐军,知道大势已去自刎而死!
事情还没结束,魏国太子申率领的魏武卒还在往这边赶,可惜他们来晚了。
魏武卒虽然强悍,但在以逸待劳又有名将孙膑指挥的齐军面前还是遭到了惨败。魏武卒此后因为元气大伤再也没有能力恢复往日的威风,魏国也逐渐衰落,从此战国进入了秦国、楚国、齐国三国争霸的时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