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攻敌方碉堡时,向射击孔里射击或子弹打进射击孔里的情况会不会发生?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众所周知,碉堡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坚固工事。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防守方凭借着坚固的碉堡用机枪给进攻方带来巨大伤亡,所以有人就在想,碉堡虽然坚固,但是它有射击孔啊,要想拿下碉堡,只要找几个神枪手将子弹从射击孔里打进去,把敌人机枪射手消灭不就行了吗?然而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很小。
在上个世纪的战争中,碉堡是阵地防御战中最有效的工事,它通常都会有多个射击孔,但是这个射击孔可不像电视剧里的那样成方孔或者圆孔,真实的射击孔一般都是八字形,这样一来即便于观察外界环境,发挥火力优势,又有利于隐蔽身体,保护碉堡内的射手。
而且碉堡可不是单一存在的,防守方一般都是在平坦的地方建筑碉堡群,在地势险峻的地区碉堡都是依山体的坡面而建,这样一来碉堡里的机枪是居高临下,要打里面的机枪手谈何容易?除此之外,碉堡工事前面还有雷区、铁丝网等,光靠轻武器就想拿下碉堡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在进攻碉堡时,通常会用上平射炮,这种炮初速大,威力可观,射程也比较远。而抗战时期我军因为缺乏炮火,只能组织专门的人手对日军的射击孔进行火力封锁,然后派突击队扛着炸药包进攻,所以在火力封锁射击孔时,打死碉堡里的敌人还是有几率发生的,但是碉堡中不止一个敌人啊。后来我军在攻击日军碉堡时,采用“智取”方法,如用稻草燃熏烟雾,有时还用辣椒面熏,不过这样要把握风向和距离,难度不言而喻。
在进攻敌方碉堡时,向射击孔里射击或子弹打进射击孔里的情况会不会发生?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向射击孔开枪?你快拉倒吧,按照咱老话说的,那叫石头上载大葱,想多了吧!
当年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德国人有一个二十岁的士兵,蹲在碉堡里头利用一挺MG42通用机枪,九个小时打了一万两千发子弹,据说打死了三千多盟军士兵。
当然也有说一千,或者两千的,当然不管那个数字吧,被这挺MG42打死的盟军士兵绝对少不了,不然他也不会叫这德国人为奥马哈海滩之兽。
您就想哇,这么多人进攻一个碉堡,朝这碉堡窟窿眼开枪的,那绝对不止一位,子弹打的没有三千,他也有个五百吧,吃炮弹应该也少不了的。
可就这德国人为嘛能活的好好的,一直活到了战后,还在2000年的时候,写了一本有关奥马哈海滩的事情?
所以您要是想从射击孔里头,用枪把子弹给送进去,这难度不是一般的高的。
当然不能说,子弹打进去的概率为零,而是说这种情况的概率很少的。
说道这里,您千万别拿咱神剧里头的镜头说事,他们还裤子里头还藏手雷,八百公里之外狙击敌人,肉包子丢出去都能当手榴弹的使唤。
咱说不好听的,孙悟空都不敢这么吹牛皮的,也就是咱神剧里头的导演和演员,一个敢导另一个敢演,那真没得说了。
咋说呢?那碉堡在咱的影响当中是钢筋水泥的,那口是呈现一个喇叭的形状,外边大,里边那口小。
为嘛造这么个造型呢?完全是因为,那外边的口大,不影响视野的效果,里边的口小就是为了挡一下子弹用的。
您别看外头的口大,但真要是把子弹直接打进去,您还就得按照里边那小口的面积来计算,毕竟从大口打进去,很大概率会打在墙壁上。
而且这种墙壁特别的厚实,您拿大炮直接瞄准了那墙壁去砸,都砸不透。
就这工程质量,您就算是用电钻在这水泥墙上想钻个窟窿眼,那都费劲。
而且这些个碉堡,可不是一个光秃秃的摆在哪里让你啃的,指不定就是一个碉堡群,那家伙接二连三的连到一块,突突的时候,好几个碉堡,好几个孔在打,互为支援。
指不定前头还有雷区铁丝网给你拉上了。
当然小日本造的碉堡,很多就不是水泥的,砖石结构的居多。那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抗战那会,咱手里的重家伙一水的手榴弹,火炮这玩意,全国都不一定有一千门。
这个数字您还别不信,所以落到咱八路军的手里的火炮,更加稀缺,要不然咱也不会去造什么土炮,榆木炮去应急。
当时咱手里真要是缴获了这真家伙,那炮弹咱都得当黄金,一个个的数着打,个定个的守财奴的样子。这也是没法子的事,炮有了,炮弹咱还没地生产去。
所以那会要是有一门火炮,咚的一家伙,就能把日本人那砖石结构的碉堡,炸的乌龟壳给他翻个过来,让他晒会太阳,跟着就捅死他。
要是搁现在,一通炮火过去,还碉堡射击孔呢?这就是一坑,连块渣渣都不会给他留下来,连火化的步骤都能给他省下来。
当然面对这种碉堡的时候,咱家伙式不给力,也不能干瞪眼不是。论打仗,咱能给他数到上下五千年去,各种战争理论,咱能给他翻出一大摞。
瞅那土质还凑活的,咱直接在下边挖地道,算准方位,算准长度,咔咔咔的就给他整过去,然后炸药包往里头这么一塞,点火,就等着咚的一声。
就这么一声,当时就让他知道,马王爷脑门上还真就是三只眼,这都不带有如何疑问的,跟着咱就嘟嘟嘟的吹个冲锋号,一口气就给他端了。
再有就是,找内应,当然不能去找日本人,他们也没这么傻,这不是有伪军吗?
毕竟那会日本人的兵力被扯,单薄的可以,一个碉堡里头能塞进去十来个日本人,这就算比较大,比较阔绰的地了,更多的是两三个日本带着一群伪军去守。
伪军一策反,他们从里面揍,咱从外面打,还有一个拿不掉的吗?
这都算是小意思。
还有化妆成出殡的,带着一口大棺材,八个人这么一抗,后头跟一大堆,撒纸钱的,哭的,拿着哭丧棒的,再带几个吹小喇叭的,嘟了哇,嘟了哇,嘟了哇这么一吹,浩浩荡荡的就往敌人的碉堡方向走,到跟前,从棺材里头拿出枪了就打,打不死他。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你这窜行了吧,那家演的神剧,给你这印象当现实了。”
您还真就错了,这事咱还真就干过,当年岗村宁次写书的时候,还真有这战例。
所以攻击碉堡的时候,咱采用智取,谁还用硬攻呢?那伤亡就有点大了。
再不济,整点辣椒面啥的,往碉堡里头熏他也成不是?
咋说呢?抗战那会,日本人修的碉堡他也多。在日本看来他们修的碉堡,一座挨着一座,被他们都叫做昭和长城了。
按照岗村宁次的话,他们修建碉堡所使用的土石方量,是咱当年修建长城的六倍。
这也是日本人欺负咱没有火炮,要是有的话,他敢建造这种砖石结构的碉堡?吓破他的苦胆。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欧洲战场上很少见世面炮楼啦,碉堡啦,就算是有那都钢筋水泥造出来,那用什么砖石?
别说美国人的重炮了,步兵扛着巴祖卡和无后坐力炮,点一发炮弹,一个就的掀了壳子。
还六倍土石方量。六倍哇,咋样?照样弄他。
落后就要挨打啊!说真格的,二战的日本人有啥?说好的工业化,其实大部分都是手工作坊出来的零件,然后在厂子里头组装的东西。
可那会咱连工业都谈不上,好不容易弄起几个,东北兵工厂还完完整整的落到了日本人的手里头,给人家造枪造炮去了。
其他的军工厂,不是被拆了,就是把机器设备给抢走了,剩下的一搬迁,原本能造炮的能力也没有了。(人员和机器的损失)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在进攻敌方碉堡时,向射击孔里射击或子弹打进射击孔里的情况会不会发生?
许多读者确实被某些战争题材的影视剧洗脑了,似乎进攻碉堡时非常容易,己方轻重机枪掩护,手榴弹一顿炸,趁着烟雾弥漫,就有捧着炸药包的战士冲上前去,三步两脚就到了敌人喷出火舌的碉堡下,猛地拉下导火索,一个翻滚就脱离危险。
随即,震天动地的一声爆炸,敌碉堡被炸翻了,碉堡内的机枪熄火了,冲锋号就此吹向,战士们端着上军刺的步枪哇哇呐喊着冲锋,战斗很快就顺利结束了。
当然,也有这样的镜头,己方轻重机枪和敌碉堡内的轻重机枪对射,子弹都打到碉堡的枪眼里去了,将敌碉堡内的火力彻底压制,碉堡还是要炸的,即便牺牲了几个士兵,总有一个士兵将碉堡炸飞,军刺冲锋结束战斗。
其实,真实的碉堡不是那么好炸的,曾经去过当做文物保存下来的碉堡,碉堡的外围是有壕沟的,目的就是尽量阻挡进攻方的进攻,所以影视剧当中炸碉堡轻而易举,是不符合真实的战场的。
即便碉堡前没有挖掘壕沟,也会在周边布置陷阱、铁丝网、埋设雷场,所以实战中,用炸药包炸碉堡,是很难完成的任务。
真实的碉堡,其枪眼是喇叭形状的,也即里面口径小,而外面口径稍大,所以不影响内部人员对外界环境的观察,以及由内而外地发射子弹,为了加强火力,碉堡内部都会配置轻重机枪,所以火力还是非常猛烈的。
至于影视剧中,外界的轻重机枪能轻易压制住碉堡内的轻重机枪火力点,事实上也不太符合真实的战场环境,因为机枪火力散布比较大,本身就是面杀伤武器,双方在对射时,是很难将子弹直接打进碉堡内部的。
参考二战时期开辟西线战场的诺曼底登陆中,奥马哈海滩之战,德军碉堡内的MG-42轻重两用机枪对已经登陆海滩的美军以大量杀伤,双方在对射中,美军枪械发射的子弹极难打中碉堡枪眼,导致数千名已经登陆海滩的美国大兵殁命,可谓损失惨重。
因此,对于钢筋混凝土筑成的碉堡,由于对外射击的火力非常猛,用炸药包炸、用子弹射枪眼等战法其实并不是最佳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火炮直接轰,或战机投掷炸弹将其摧毁。
当然,对于没有火炮、没有战机的军队来说,就只能采取用炸药包炸、用枪械子弹封锁碉堡枪眼的打法,所谓有什么样的武器就打什么样的仗,至于狙击手用装上观瞄器材的狙击步枪一弹解决碉堡内部的射手,其实就是编导的扯淡了,读者千万别信,与真实的战场相去甚远。
在进攻敌方碉堡时,向射击孔里射击或子弹打进射击孔里的情况会不会发生?
在碉堡攻坚战中,使用火力封锁敌方射孔是常用的手段。在发动攻势的时候,一般都会专门组织人手向主攻方向的碉堡射击孔内开火,为的是阻扰碉堡内人员的还击和对外观察,从而掩护己方人员推进到足够近的距离。一般会采用机枪对射,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缺乏机枪,在攻击日军碉堡时会用多支步枪交替封锁的办法。
在抗战初期,日军的作战素养很高,在攻击国军碉堡时,其92式步兵炮射手往往能在远距离把炮弹打入碉堡射孔,所以子弹打入射孔就更加不是问题。
另外用火焰喷射器从射孔往里灌也是非常有效的战法。
在进攻敌方碉堡时,向射击孔里射击或子弹打进射击孔里的情况会不会发生?
堡垒战,是一战时最常见,有效,对敌形成重大杀伤的战法,为此法国还总结经验,修筑了一条著名的马其诺防线,用钢筋混泥土建了一条现代长城。日本也在东北修了一大堆要塞,防止苏联的进攻。
题主所问,攻击碉堡时,为什么不向射击孔射击,或有没有子弹射入射击孔的情况。对不起,我很不善良的笑了。攻击碉堡,就这么几种打法,一是用火炮把碉堡轰掉,二是进入碉堡射击死角,用爆破武器摧毁,以上两种都是电视剧里常见到的,说“去炸了它!”。第三种是绕开防御坚固的碉堡正面,攻击碉堡薄弱部份,比如出入口。
除此以外,用枪械攻击碉堡,当然是向射击孔射击,难不成向碉堡防御坚固的外墙射击去浪费子弹?如果是美军这样拿子弹不当回事儿的士兵这么打,也得被排长踢屁股的,换成子弹金贵的八路军,估计直接被把枪下了,给你发个梭标。
但依靠神枪手消灭碉堡这样的战法,在实战中是不可行的。第一,神枪手比机枪射手金贵得多,那儿有那么多神枪手能枪枪命中那么小的射击孔。第二,碉堡内的射击手有多少?能不能不断得到补充?如果靠神枪手,何时才能把碉堡内的射手杀光?这么打,一个碉堡一天未必打得下,碉堡外没援军来打你的神枪手吗?第三,碉堡在设计建造之初,就对攻击做了各种防御考量,比如视角,射界,交叉火力设置等等,能有多少给神射手的射击位置?大型堡垒连顶部抵抗重炮轰击都有计算防备。就算抗日时日本抗抵八路军的一些简单碉堡,也都是算计过八路军简陋的火力装备建造的,很难攻克。大部份时候,八路军不是万不得以,是不会强攻碉堡的。第四,在没有专用狙击枪的年代,碉堡内的机枪射程远高于士兵用的步枪,又有地利之便,是它打得着你,你打不着它。再是神枪手也无用武之地。
进攻时,用火力压制碉堡射击孔,只是为了干扰和打断碉堡内射手的射线,以便爆破手接近碉堡进行爆破,是不得以时的战法。真正战场上,还不如制造烟雾的效果好,就算没有烟雾弹的八路军,也更愿意点燃麦秸,也不会想着用神枪手去解决炮楼!
抗日神剧少看点,还是多读点书!哈哈
在进攻敌方碉堡时,向射击孔里射击或子弹打进射击孔里的情况会不会发生?
王宝强在抗日战争中不是早就这么干过嘛?认真看过《我的兄弟叫顺溜》的答友应该记得,顺溜成名之后,其它军分区部队在准备打鬼子炮楼时,因为缺乏攻坚火力,特地跑来陈大雷六分区借走顺溜。结果黑夜里枪枪打进射击孔,完全压制了日军火力,最后一举拿下碉堡。
当然,抗日电视剧有一定的演绎成分,新四军地方部队不太可能得到狙击用的专业瞄准镜,哪怕是偶然所得也没在战史里发现过。但这不影响八路军和新四军培养自己的优秀射手,俗称“神枪手”或“特等射手”,他们在野战和攻坚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华北地区的八路军各部在破袭战、反“囚笼战”等作战中,攻击日军据点和碉堡是经常的事,在极度缺少直射炮的条件下,为爆破组提供火力掩护的只能是步机枪,而掩护的重点就是封锁碉堡上的射击孔,杀伤鬼子的轻重机枪射手,至少要干扰他们的正常观察与射击,这是军史中经常记载的战术。
理论上讲,对碉堡射击孔的火力封锁分为精准射击和压制射击两种,前者是指优秀射手用步枪点对点杀伤敌人,后者一般指机枪点射和步枪齐射,保不齐其中就有钻进射击孔里的子弹,八路军和新四军通常是两个办法混合使用,只要能让鬼子的火力出现间断,机会就来了。
1942年8月9日凌晨,粟裕麾下的苏中军区老七团在团长严昌荣指挥下奇袭石港镇,伪军残部守在两个大碉堡里拒不投降。新四军调集十几名优秀射手配合机枪火力连续打掉底层射击孔的敌人,然后占领底层入口,扔进浇上煤油的旧棉被,点着后浓烟直窜上层,半小时后所有伪军扔枪投降。
是役全歼伪军一个营,缴获轻重机枪7挺和步枪300多支,最神奇的是老七团在围攻碉堡的战斗中无一伤亡,完全符合粟裕倡导的作战“划算原则”,也充分证明了优秀射手在攻坚时的重要性。
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曾特别指示:“要教地方部队爱护武器,要培养特等射手,造就一枪一敌的神枪手”,因此各部队纷纷开始培训神枪手,他们的的步枪也是反复挑选的好枪,他们比普诵战士配备较多的子弹,在八路军主力部队平均十发子弹的困难情况下,神枪手可以配备四五十发,他们主要射杀日军的军官和机枪手。
比如1945年7月,山东军区在攻打高密县墩上日军据点和碉堡时,第115师686团二营六连的张兴来,用30发子弹,击毙日军指挥官和机枪手20名!河北乐亭县曾经出了一个“冀东八路军里单兵打死鬼子最多的人”,是个名字叫裴天来的大龄老兵,自小目力过人依靠打猎为生,练出了一手出神入化的好枪法。参加八路军时已经54岁,部队上特地为他配了一头小毛驴,还专门指派一名小战士为他扛枪。裴天来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打碉堡,只要进攻鬼子的碉堡,裴天来从来都是被兄弟部队“借来借去”,鬼子的机枪射孔在裴天来眼里就是靶心,几乎是枪枪直接射进从而“报销”日军机枪手,看来《我的兄弟叫顺溜》明显借鉴了这个传奇人物的故事。
到解放战争以后,由于我军火炮数量激增,尤其是步兵炮、战防炮等缴自日寇的直瞄火炮遍布各部队,碉堡实际上作用已经不大,在若干次重大的攻城战役中,比如攻克石家庄、济南、天津等作战中,主要还是依靠炮兵和炸药包来端碉堡,加之自动火器增多弹药充足,因此用步枪封锁射击孔的战法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