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鲁格手枪与日本王八盒子有什么关系?
兔哥回答:首先,这两个枪还真有一定的源缘,德国的鲁格手枪即P08式手枪,鲁格P08由乔治·鲁格于1900年研制生产的一款制式军用半自动手枪,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制式手枪。 而“王八盒子”就是小日本鬼子的南部十四式手枪,是1925年开始生产的,它参照的对象就是鲁格P08型,其样式基本一样,不认真瞧瞧还真容易看走眼。“王八盒子”被美军称为“东方鲁格”。但这款手枪的质量却是出奇的差,说实话,二战中日本也没造出什么高质量的武器,从王八盒子(南部十四手枪),外把子(大正十一式机枪)到九二式重机枪哪一个不都是糊弄孙子的东西。下面兔哥分别说说这两款手枪:(下图为鲁格)
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用过两种手枪,一种是早期的鲁格P08手枪,这款手枪也是后来战场上各国士兵纷纷争夺的一款手枪,在当时二战战场上能收缴一把鲁格P08可不仅仅是一件幸运的事,当时有“拥有一把鲁格手枪就拥有一生的财富”一说,鲁格在黑市上更是价格高昂,一把鲁格手枪可以买下一个农场。战场上为了抢夺一把鲁格P08甚至到了玩命的成度,说鲁格手枪极具收藏价值指的就是这款鲁格P08系列,价值极高,谁得到谁就后半生衣食无忧了,穷人得到一把鲁格P08手枪立马“咸鱼翻身”,而在这款枪中炮兵用的鲁格P08手枪更是宝中宝,价值最高,得到它更是能使穷人变地主。(下图鲁格卡宾枪式)
看看这款枪的基本特点:鲁格P08是一款系列手枪,有5种款式,德军用的是基本型,还有海军型,炮兵型,卡宾枪型,商用型,区别是枪管的长度;口径有9毫米口径和7.65毫米口径的两种。炮兵型P08手枪是DWM公司于1916年生产的,共生产了两万支,因此,很难获得,炮兵型鲁格P08枪管长203毫米,其射击精度较高,能100%命中200m处的人像靶。基本型的枪管长102毫米,海军型152毫米,军用的枪管最长的是卡宾枪式的,枪管长298毫米,最大表尺射程800m,可使用8发弹匣,32发弹鼓。这还不是枪管最长的,商用型的一款枪管达到了610毫米长度,名符其实的步枪了。鲁格P08最大的特色是其枪机采用了肘节式的闭锁机构,射击时枪机肘节后滑中间向上折叠,就像肘关节一样,非常有特点。鲁格手枪精度高,耐用,样式美观,即便是1942年停产,却依然是人们最喜欢的一款手枪,并且由于特殊的原因,存量少,每一型都是重金难求的精品,世界上没有一款手枪能有过这样辉煌的经历;
还有一款和鲁格的样式差不多,但这款并不是鲁格手枪,而是瓦尔特P38,这款手枪当时是准备替换鲁格手枪的,通常人们把它误称为鲁格是因为样式差不多,但却是两种不同的手枪。二战大约有100万支瓦尔特P-38式手枪装备纳粹德军。二战结束后,P-38式以P1的名称装备联邦德国国防军,并投放市场上销售。(下图,瓦尔特P38)
日本南部十四式手枪是日本于1925年装备日本军队的一款手枪,仿鲁格08式手枪,但由于日本的工业制造能力无法有效仿制,因此,日本自己设计了枪机闭锁机构,不同于鲁格P08的肘节式。该枪外形酷似德制鲁格手枪,装枪用的盒子有特色,其皮质盖是一整块凸起的大盖,特别像日本人崇拜的王八,因此,我国军民给它起了个“王八盒子”,日本鬼子本身就像王八,罗圈腿,小矮个,戴个带布片的乌龟帽子,再背个带乌龟纹的钢盔,整个一个王八羔子。“王八盒子”仿制十分拙劣,撞针硬度不够且较脆,击发无力,容易折断,对环境适应性非常差,泥水环境下无法正常使用,卡壳卡弹情况时有发生,射击时的弹匣容易掉下来,有时不小心碰到弹匣卡笋弹匣就脱落,而且很容易走火,掉地上就有走火的可能,远距离射击更是坑爹,子弹飞哪去了很难说,没规律,乱飞。用美国大兵的话说,甚至连自杀也无法保证。穿透力极差,连厚一点的木板门都无法击穿。可以说是二战中最差的手枪了。(下图王八盒子)
两种枪两种口碑,一个好的出奇,一个差的要命,一个抢都抢不到手,一个给都不想要。这就是鲁格个王八盒子的区别。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看法,欢迎你的指正,也希望你的关注。(图片来源网络)
德国鲁格手枪与日本王八盒子有什么关系?
敲敲黑板,同学们,不要被德造鲁格和日制南部十四式手枪的外型相似所迷惑了,这两者之间虽然有相仿之处,却没有大家所想像的传承。“南部十四年式”手枪是设计者南部麟次郎吸取了几种当时西方手枪的特点,而研发出来的一款“大杂烩”手枪,几乎可以视为一种拼凑出来的不成功产品。
只是由于外型与德国造的P08鲁格型手枪外观近似,因此在太平洋战场上被美军成为“亚洲版鲁格”,虽然成为了美国大兵们抢手的纪念收藏品,但其枪械性能何质量与鲁格比起来简直有天壤之别。
提起二战时期的日本手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就是“南部十四年式”手枪,口径8毫米的,全枪长228毫米,弹匣容量八发,有效射程50米。由于民国时期中国军民习惯上将装在皮制或木制枪套中的手枪成为“盒子枪”或“盒子炮”,而南部十四年式的枪套采用了圆形凸鼓面硬壳造型样式,两者结合,便俗称其为“王八盒子”,既很形象贴切也充满了对侵略者的蔑视。
南部麟次郎号称“日本的勃朗宁”,二战后期官至陆军中将,是日本的武器研制专家,他于1902年完成了带有肩托的8毫米半自动手枪的设计,命名为“南部甲式”,这款手枪被现代武器收藏者称为“南部爷爷”;不久以后,他又对这款手枪进行了改良,即南部1902改进型的“南部陆式”手枪,收藏界俗称“南部爸爸”;再后来为迎合日本初级军官对袖珍型手枪的需求,又根据南部甲式设计出一款缩小版手枪,后世谓之“南部宝宝”,这三款手枪的产量都不是很大,比如南部爷爷总产量只有2400支,影响力也十分有限。
1925年(日本大正十四年),南部根据日本陆军的要求,对“南部陆式”(南部爸爸)再次进行改进定型,并在该年被日本陆军选定为制式手枪,于是臭名昭著的“南部十四式”便诞生了。1927年日本海军也采购该枪作为制式武器,从1926年到1945年,日本以名古屋兵工厂为主共生产了28万支“南部十四式”手枪,上至将军下到士官都有使用,几乎成为了二战日军的标志性装备。
(王八盒子的名称由来)
一定要搞清楚的是,鲁格手枪的其实是美国人首先研发出来的,时间是1898年。在此之前的1893年,美籍德裔的波夏(一称博尔特)研发出世界上第一款实用的半自动手枪C93,但由于该枪体积过大没有被军方采用。他的同事乔治*鲁格在此基础上加以不断改进,终于使之成为颇具实用性的手枪,1900年率先被瑞士军方列为制式武器,那个年代欧美还是和平时期,购买完专利任何国家的工厂都可以生产。
1904年,新式的鲁格手枪和9毫米子弹被德国海军采用,1908年,德国陆军也开始配备毛瑟公司生产的鲁格手枪,因此这款枪被称为“鲁格P08型手枪”,并且由于二战期间德军普遍装备而名声大噪,到1942年停产时德国共生产了205万支鲁格手枪,包括了35种改量型号,数量远远大于日本的王八盒子。
(鲁格p08)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鲁格P08结构复杂成本较高,1938年起德军开始装备“瓦尔特P38型手枪”,产量大约100万支,因此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军官在二战末期使用的不全是鲁格,军事爱好者不要搞混。
根据两款手枪研制的时间节点可以看出,南部麟次郎设计“南部爷爷”的时间(1902)要早于德国生产鲁格手枪的1908年,因此蔑称小日本仿造鲁格而研制“王八盒子”是不客观的,不妨说是南部借鉴了美国人鲁格的手枪外观设计,恐怕也是那个时代军用手枪的流行样式。两者的内部构造和枪械质量差别也很大,德制鲁格的可靠性远胜王八盒子。
(南部十四式)
《亮剑》李云龙胡说什么“王八盒子真漂亮”完全是蒙秀芹的,这枪非但一点都不好看,尤其是夸张的板机部位,一眼便可以区分南部和鲁格,另外南部的枪管明显略长。
至于性能更是天上地下,“王八盒子”击发无力、经常卡壳、穿透力差、容易走火,华北八路军有时缴获回来之后都实在懒得用,美国大兵的评价更刻薄:“连自杀都无法保证可靠的手枪”。
德国鲁格手枪与日本王八盒子有什么关系?
没啥关系,外观上类似而已。王八盒子在设计的时候(20世纪初),勃朗宁那种套筒式手枪还没流行,手枪的握把角度也相对现代手枪更斜,而当时握把的角度其实指向性更好。所以说王八盒子外形上类似鲁格P08算是个人机功效上的借鉴,但不存在外观抄袭。
自动原理上,他们两虽然都是枪管短后坐,然并卵的是那个时代就枪管短后坐方便用在军用手枪上(其实现在也是),自由枪机的手枪不是没有,但往往只能承受.32ACP、.22LR这种鶸手枪弹。
但他们再闭锁上就大不同了,南部是卡铁摆动式闭锁,这个原理...当然不是日本原创拉~
因为它抄的是意呆利的Glisenti...真特么比丑大赛啊
而鲁格P08的肘节闭锁传承自博查特C93
它整个枪机、复进簧、扳机组的设计和王八盒子完全两样。
德国鲁格手枪与日本王八盒子有什么关系?
王八盒子,军迷对此枪实在是太熟悉了,国内无处不在的抗战影视剧中,日本军官使用的就是这把手枪,那只配套的圆鼓鼓的牛皮枪套盖子,还真的挺像甲鱼的,被抗战军民叫习惯了,以至于其真正的枪名“南部十四式手枪”,反倒是知道的人不多了,如同知道驳壳枪和盒子炮的是一般读者,能说出德国毛瑟C-96军用手枪的一定是军迷了。南部十四式手枪,由日本枪械设计师南部麒次郎设计,此人在日本军工界非常有名,被誉为“日本勃朗宁”,可见此人在日本轻兵器领域的知名度,整个二战期间,日本陆军中的许多枪械都出至南部麒次郎之手。
但勃朗宁有经典的枪械传世,南部麒次郎所研发的枪械,似乎都谈不上什么经典,这把南部十四式手枪,反倒成了南部麒次郎所设计的奇葩之作。
在研发此枪时,南部麒次郎吸收了当时几种西方手枪的特点,外形特别似德国军队著名的鲁格P08式手枪,不认真辩识还真难区别,两者至少在外观上几乎一模一样,因此南部十四式手枪,又有“东方鲁格”之说,缘起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缴获此枪以后。
南部十四式手枪,是原南部式手枪的改进型,由名古屋兵工厂制造,采用了南部式8毫米子弹,8发弹匣供弹,有效射程50米,瞄准基线较长,因此精度较高。
但南部十四式手枪本身品质较差,击针易断曾一度困扰着使用者,供弹系统引发可靠性问题,容易出现第2发子弹上膛不到位的现象,有时需要手动上膛。且卡壳频繁,射击时弹夹易脱落,容易走火,距离稍远,穿透力就下降,网络上说是二战时最差的一把手枪。
德国鲁格手枪与日本王八盒子有什么关系?
鲁格尔枪和南部十四式基本上就外形有一些相似之处,剩下结构方面,基本没有相似之处了。当年美国大兵说南部十四是东方鲁格,这就是外形相近罢了。
早在1898年,就推出了鲁格手枪,1908年,德国陆军采用了鲁格手枪,并且命名为P08鲁格手枪。在这之前,南部麟次郎就盯上了这把枪,当然,他盯上的不止这一把,自己回去研究研究,然后又借鉴了别的国家的几把手枪,研究出来个四不像手枪。
1902年,南部麟次郎推出了两把手枪,南部A型和南部B型,这两个其实就是大小不一样,一个叫南部爷爷,一个叫南部爸爸。而在1925年,也就是大正十四年,南部麟次郎改进了之前的手枪,出品了南部十四式。
南部手枪的闭锁方式是卡铁摆动闭锁,而鲁格手枪则是其标志性的肘节闭锁方式,类似于马克沁,两把手枪的两种闭锁方式完全就不是一回事,即便都是短枪管后坐,它也是两款完全不一样的枪。另外,鲁格和南部的整体结构完全不一样。
南部十四呢,是个非常弱的枪,故障率非常高,这点有赖于他们国内的工业水平,冶金技术不行,撞针很容易断,也比较容易走火。南部手枪的恶名,都是来自于它们糟糕的可靠性上。
德国鲁格手枪与日本王八盒子有什么关系?
德国的卢格P08手枪和日本的南部十四式(王八盒子)手枪只是外形比较相似而已,本身结构是完全不同的。两者之间并没有关系。
卢格P08手枪
卢格P08手枪是德军在一战和二战期间都大量使用的一种武器,在二战时主要装备低级军官等。其采用了特殊的肘节闭锁原理,这款手枪的枪机就像是人的手臂一样,射击时会向上弯折。我认为肘节闭锁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反倒是加工比较麻烦,射击时武器震动大,对弹药也相对敏感一点。但P08手枪研制的年代自动武器才刚刚出现,受制于年代,当时能想出肘节原理也算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南部十四式手枪
而南部十四式相对而言就简单很多了,采用了自由枪机原理,惯性闭锁,与P08手枪在结构上有着明显区别。南部十四式手枪结构比P08简单,性能也比P08逊色不少,主要是由于其发射的枪弹8mm南部弹威力太弱。
事实上与P08手枪长得像,但是结构却不同的手枪还有不少。拉蒂L-35手枪
比如芬兰的拉蒂L35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原理,卡铁起落闭锁。并且拥有内置隐藏式击锤,这点与P08和南部十四式都不相同。
无论如何,以上几种手枪都比不上采用了套筒设计的M1911等手枪,都是落后的设计。尤其是拉蒂L-35手枪,都已经20世纪30年代了,就是不用勃朗宁的套筒设计,偏要造一只长得很像P08的手枪。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是轻兵器爱好者,热爱轻武器与战术文化,期待与你一起走进狂野的轻武器世界!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精彩轻武器文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