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瞎子被授予中将军衔,战友李云龙为何获得了少将军衔?

在《亮剑》原著中,李云龙、丁伟和孔捷这三个人,在50年代中期,都被授予少将军衔。出乎预料的事情出现了,作为李云龙的老战友,程瞎子却被授予中将军衔。在电视剧中,程瞎子的戏份不多,总计只有几个镜头。从指挥水平来看,程瞎子明显不如李云龙,为何能够超越李云龙,被授予中将军衔呢?

如果你看过《亮剑铁血军魂》的话,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亮剑2虽然拍的不怎么着,但是加多了李云龙红军时期的戏份,前情交代确实比较清楚。“程瞎子”所率领的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那是1937年红军改编成国军革命军时最早的16个团之一(含总部特务团),而李云龙从西路军作战区域撤退回到陕北后,第一个职务正是772团副团长。

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时,也包含了压缩整编的工作,毕竟之前的番号大多有些“虚张声势”,经过长征的严重损耗,各步兵团、各师、各军团都不满编,为了适应对日作战的新形势,充实作战部队和调整部队建制成为必需。具体说来,红一方面军整编成为第115师,所辖两个军团(红1、红15)整编为第343、344两个旅,红二方面军整编为第120师,所属两个军团(红2、红6)改编为第358、第359两旅,军团之下的各主力师则缩编为团。

李云龙所在的八路军第129师则是由红四方面军整编而来,四方面军之前没有军团建制,相应的为“军”,两个旅当中,第385旅旅长是原四方面军“红四军”军长王宏坤(开国上将),第386旅旅长则由曾经的四方面军参谋长陈赓担任,也就是说原军长级别只能当“旅长”,原师长级别只能当“团长”。因此,《亮剑》中程瞎子可以成为772团首任团长,说明他在红军时期已经担任了师长职务,按照部队里的通俗归类,这已步入“高级指挥员”行列。

事实上,第772团首任团长叶成焕正是红四方面军主力红31军第93师的师长、师政委,红军著名战将,可惜1938年在作战中英勇牺牲,否则的话,1955年授衔中将完全没有问题。正因为八路军最初组建的16个团全部是由红军师整编而来的,所以这16个团长建国后军衔最低是中将,部分团长还成为上将,比如杨成武(独立团)、杨得志(685团)、李天佑(686团)等将军。

度度狼军史原创,谢绝转载搬运。

而李云龙显然没有达到这一级别,长征时期仍然是红军主力团长,原著中给出的番号是“红九军25师171团”,属于“中级指挥员”的范畴,按照前述的匹配,其实他只够当八路军初建时的营长,副团长都算提拔使用了。《亮剑铁血军魂》中对此有幽默的描绘:八路军打“七亘村伏击战”的时候,副团长李云龙习惯性的准备用望远镜观察敌情,却发现自己不再够级配备,只好去借团长的,李大脑袋怪话连篇严重的不满意。

1938年以后八路军进入大发展期,队伍规模迅速扩大,于是从原部队中抽调大批干部组建新部队,李云龙因此奉命组建新一团,虽然也是团级单位虽然也成为了团长,但新一团、新二团这样的后建部队是不能与最初的16个团相提并论的,那全部是老红军队伍,随便拉出个营长后来都是解放军的师长。为什么平型关战役牺牲600多人高层那么心疼,因为烈士们全都是身经百战的老红军,本来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李云龙和“程瞎子”虽然是老战友,但在军中资历这个层面上差距还是有的,程团长的作战能力也未必就低于李云龙,《亮剑》毕竟是文学创作,为了突显主人公李云龙的“高大威猛”,故意压低了其他八路军将领的能力,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个差距是很重要的一个坎,结果就是程团长可以授中将衔,而李云龙只能是少将肩章。

至于红军时期同为战友的李云龙为什么没能当上师长,剧中早给出了解释,纵兵抢粮等错误不断,被“撤职查办”几个来回,能保住团长职务就不错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虽然战功很多,错误也是不少,重要的是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并且客观说来,李云龙虽是猛将,战略水平仅属一般,不可能有破格提拔,比如解放战争时期的“旋风司令”韩先楚,八路军改编时仅为686团副团长,建国后获授上将衔,人家那是军中奇才,可称“战功卓著”,绝非李云龙这样的人物可以比拟的。

包括李云龙主要原型之一的王近山中将,也在红军时期就成为红93师师长,分水岭非常明显。新亮剑开篇李云龙手刃“马家军”民团团总马元青的一节,看起来还是很过瘾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了西路军的悲壮。

这么大的军史信息量,看完记得随手关注奥。

程瞎子被授予中将军衔,战友李云龙为何获得了少将军衔?

程瞎子率领的772团是主力团,在国民政府挂号的正规团!

要知道,在红军接受整编前,本来想要三个军的编制,可是,蒋介石不同意。最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国民党只给了红军3师6旅12团的正规编制(还有3个师部直属团,1个总部特务团,是没有编制的)。也是因此,本来有三个方面军(没有红三方面军)的红军,进行了“缩编”。所有红军干部,基本的都是降两级使用。

例如:陈赓,本来是红1军团第1师师长,后来是386旅旅长。

林彪,本来是红1军团军团长,后来出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

叶成焕,本来是红31军第93师政治委员,后来成了772团团长。

李天佑,也是红军的师长,后来成了686团团长。

而八路军的这12位主力团团长中,基本都是只要活到1955年,都是中将以上军衔。甚至,只要是在抗战时当过主力团团长、政委、参谋长的,都能授予中将军衔。

对比下来李云龙和和程瞎子的履历,也能明白二人之间差距。

程瞎子在剧中介绍较少,不过,我们可以根据他的原型陈康,来对比下二人差距。

<红军时期>

按照剧中所说,李云龙比程瞎子资历老,是他李云龙手把手教的程瞎子放枪。程瞎子(陈康)在1930年才参加红军,确实比李云龙(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晚。

但是,李云龙这个人爱惹事,在过草地之前,因为抢老百姓粮食,被降了两级。李云龙从红四方面军的团长,降为营长。红军整编前,又回到团长职位。

此时,程瞎子也已经从红军营长升级为红军团长。

<抗战时期>

抗战时期(1937),李云龙和程瞎子起步差不多,职位都是营长。李云龙是任772团3营营长,程瞎子是新四军补充营营长。当然,此时,从职位来说,李云龙略强一些。因为,李云龙的营,是有编制的。而成瞎子的“补充营”是野鸡营。

1937年年底,李云龙参加了七亘村战斗,表现优异。上级想培养他,可是正规军(主力团)的编制都满了。于是,上级就升李云龙为新一团(野鸡团)团长。而此时,程瞎子还在野鸡团当营长,明显比李云龙慢两级。

但是,1940年,李云龙惹事了,违抗命令,从正面攻击坂田联队。这次,李云龙被撤职,扔到了被服厂当厂长。算是一撸到底了。

而程瞎子经过三年努力,先后升任副团长、团长。1940年,程瞎子已经是772团团长了。此时,虽然李云龙接替了孔捷的独立团,出任团长。但是,独立团这种野鸡团,本来就必772团这样的主力团矮一级。可以说,此时,程瞎子已经比李云龙高一级了。

平安县城之战后,李云龙虽然有7000(八个营)。但是,他的职位依然是团长。甚至,在1945年因为替和尚报仇,被降为了营长!

而此时,程瞎子已经是太岳军区第4军分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这个第4军分区是由决死第1旅一部和第386旅的部分干部合编而成的。也就是说,程瞎子相当于旅级干部。

1947年的时候,程瞎子是任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第13旅旅长。而这一年,李云龙还是华野11纵的团长。程瞎子比李云龙级别高。

淮海战役期间,李云龙升任2师师长。不久,李云龙跟楚云飞打了一仗,负伤住院了。而程瞎子却在解放战争后期,升任第二野战军13副军长。

新中国成立后,程瞎子马上就成了军长。李云龙也在建国后归队,并出任福州军区C军副军长(军长彭志患了肝炎长期住院治疗,李云龙成了代理军长)。

也就是说,在1955年授衔前,李云龙比程瞎子低一级,只是副军级。副军级在1955年授衔时,最高就是少将!而且,李云龙之前犯错不断,还没有参加后期的解放战争。李云龙这个不服从命令的“刺头”能授予少将军衔,已经是上级“格外开恩”了。

最后,按照军级干部来说,中将真不是谁都能当的。

1955年我军在授衔的时候,所有人的军衔都是降低一级至两级的。

当年,64位在职军长、政委中,只有2位被授予上将。这两位是,55军军长陈明仁、69军军长董其武。他们二人是是“起义将军”,在国民党那边就是中将,这是有政治因素的。

剩下62人中,只有6位被授予中将军衔。这几位,都是抗战时期主力团的团长或者参谋长。而李云龙在主力团,也就是营长。

例如:陈康是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团长;范朝利是129师385旅769团参谋长,跟陈锡联团长一起夜袭阳明堡战斗;张天云任115师344旅687团团长;刘金轩任129师385旅769团参谋长。等等。

剩下的56人中,53人被授予少将,还有3人是大校。

李云龙真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

(文|勇战王聊历史)

程瞎子被授予中将军衔,战友李云龙为何获得了少将军衔?

抗战全面爆发之后,陕北的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第115、120、129三个师。

其中第115师下辖第343和344两个旅,第343旅下辖第685 团(团长杨得志,副团长邓华)和第686团(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第344旅下辖第687团(团长张绍东,副团长韩振纪)和第688团(团长陈锦秀,副团长田守尧),独立团团长杨成武。

第120师下辖第358旅和第359旅,第358旅下辖第715(团长王尚荣,副团长顿星云)和第716团(团长宋时轮,副团长廖汉生);第359旅下辖第717团(团长刘转连,副团长陈宗尧)和第718团(团长文年生,副团长贺庆积),教导团团长彭绍辉。

第129师下辖第385旅和第386旅,第385旅下辖第769团(团长陈锡联,副团长汪乃贵)和第770团(团长张才千,副团长胡奇才);第386旅下辖第771团(团长徐深吉,副团长韩东山)和第772团(团长叶成焕,副团长王近山),教导团团长张贤约。

再加一个特务团,抗战初期,八路军三个师一共是16个团。程瞎子在亮剑中是第772团的团长,是八路军最初的16团主力团之一。这16个团的团长在红军时期最低都是师级干部,由于八路军的编制有限,干部普遍降级使用。因此,同样是团长,独立团团长的李云龙和772团的团长程瞎子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黄志忠版的亮剑也提到了李云龙在红军时期是一名团长,那么程瞎子在红军时期至少是师级干部。55年时,八路军最初16个主力团的团长至少都是中将军衔。而李云龙的原型之一,王近山最初是772团的副团长,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程瞎子被授予中将军衔,战友李云龙为何获得了少将军衔?

程瞎子和李云龙是老乡兼战友,虽然程瞎子革命资历稍浅,但进步比李云龙大,而且指挥能力不输于李云龙。

在《亮剑》剧中,程瞎子在攻打李家坡时,担任的职务是八路军386旅主力772团团长,根据这一信息符合的原型是陈康将军。

陈瞎子于1930年加入红八军第4纵队,1931年在红四军第25军73师担任连指导员。一年后升任31军92师274团2营营长。

1935年,陈瞎子仅率一个营攻克川陕要隘剑门关,一战成名,随后一路升迁至红31军第91师276团团长。

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受编制限制,陈瞎子调到129师当一名营长。所以到抗战初期,陈瞎子和李云龙的起点是一样的。

李云龙是1927年加入的红军,1934年就担任了红军团长,他的成名作是万源保卫战。战后徐总指挥夸他胆识过人,鬼点子多。

在攻打李家坡时,李云龙曾说过他教过程瞎子打枪,那程瞎子在刚当红军时,应该就在李云龙团。按说李云龙比程瞎子资历高不少,那为什么红军改编前,他们职务同级呢?

其实这都是因为李云龙老是犯错所致,比如红四军长征前,李云龙纵兵抢粮,结果被全军通报,并因此降了职。

抗战爆发后,李云龙被编入129师386旅,并担任772团3营营长。1937年10月,李云龙和程瞎子2个营都参加了七亘村战斗。

1937年底,因部队扩充,李云龙升任新一团团长,而程瞎子升任17团副团长。这个时候李云龙的起点又比程瞎子高一点。

1938年,129师神头岭伏击日军,程瞎子率领17团全歼潞城援敌,战后升任17团团长。

1940年,李云龙在同坂田联队作战时,因违抗命令被撤职,虽然不久接任孔捷担任独立团团长,但毕竟军旅生涯又多了一个瑕疵。

反观程瞎子一直在进步,李云龙犯错的时候,他担任了主力团772团的团长。

在攻打李家坡时,程瞎子和李云龙有了一次交集。剧中描绘的好像程瞎子指挥能力不如李云龙,其实不然。

首先,772团之所以抢得主攻任务,主要是772团是主力团,战斗力比独立团确实要强,山崎大队占据地理优势,火力又强。

担任主攻的必须是能打硬仗、打狠仗的部队。能担任这种部队的团长,程瞎子的指挥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程瞎子在接到陈赓旅长撤退命令时,说了一句“山崎大队已伤亡过半”。从这点看,李云龙后来的胜利,至少有772团一半的功劳。

而772团之所以撤退,并不是因为李云龙独立团强,而是因为自身伤亡过大,并且都是老红军战士,陈赓是出于让772团保存一点实力考虑,才下的撤退命令。

抗战结束后,程瞎子升任中野4纵13旅旅长,而李云龙仍担任独立团团长。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程瞎子率领13旅引诱国军全美械装备的第5兵团,进了包围圈并一举歼灭,立下赫赫战功,随后升任13军副军长。

这一战李云龙同样表现出色,被粟裕要到了华野,淮海战役时期,李云龙升任华野2师副师长,但他不干,要了一个正师长头衔。

后来在同楚云飞的战斗中,李云龙受重伤而错过了剩下的所有解放战争。

而程瞎子因表现出色,解放战争尾期又升任13军军长。这个时候已经比李云龙高两个级别。

由此可以看出,程瞎子无论在职务还是功劳上,都比李云龙大。所以在授衔时,李云龙是少将,而程瞎子是中将,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程瞎子被授予中将军衔,战友李云龙为何获得了少将军衔?

看了众多条友的回答都是从八路军历史沿革说起,什么三师六旅十六个团等等,其实就李云龙个人而讲这都是在扯毛线,跟李云龙进步慢没有多大关系。

李云龙进步慢,55年授少将军衔,是和他个人的从军经历,再加上某些历史节点的巧合造成的。

长征时期,李云龙就是红四方面军的团长了,但因过草地时纵兵抢草被撒职,这虽然说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拿不到桌面上说,但对李云龙的进步没有根本的影响,按新版《亮剑》的说法,红四方面军组成西路军时,李云龙已官复原职。但正因为西路军这段经历,是影响李云龙进步的一个主要原因,也就是我所说的历史节点。

1936年10月,受中央军委(1991年才明确)的命令,红四方面军组成西路军渡过黄河准备实施打通甘新线与苏联老大哥的联络通道,由于各种原因(到现在也没扯清),被马家军打败,血洒河西走廊,历时5个多月。2万1千多人的队伍,牺牲7千多人,被俘1万2千多人,被俘后被残暴的马家军杀害6仟多人,只有李先念率领4百多人撒退到新疆。后来经过组织营救以及个人化妆潜回等方式,回到延安共计4千5百多人。

新版《亮剑》中也没交待李云龙是怎么回到延安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李云龙没能赶上八路军整编,因为1937年3月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后,不论以何种方式回到延安,都要经过三到六个月的审查、学习,此时八路军已完成了整编(38年8月)。因此李云龙担任772团副团长应该是1938年以后的事了,此时的八路军已壮大到近五十个团了。所以说李云龙这位红军时期的老团长在八路军初成时期就比同资历的人拉下了一步。

再看看李云龙在八路军时的成长经历

回到八路军时,李云龙先担任772团副团长,后担任新一团,独立团长等职。由于屡犯军规而又屡立战功,功过相抵,总是在团长的位置上兜兜转转,这也严重影响了老李同志的进步。

而解放战争时期老李同志却是进步很大,在淮海战役中以师长的身份率军突击敌军中路,立下了大功。虽然说身负重伤,但伤愈后在49年建国前后担任军长之职,也基本上抹平了与同资历战友的差距。至于由人说老李淮海战役负伤,影响了老李同志的进步,都是扯毛线,解放战争三年,老李由师长一跃而成军长,这个进步还不大吗?

至于55年授衔时,程瞎子为什么授中将,这个问题就很好说清楚了,红军时期资历老,八路军时期紧跟上,解放战争立新功,就一个字“顺”,自然授中将了。毛主席老人家不是授衔时还亲笔批示“皮有功,少晋中”吗?

所以说李云龙看到程瞎子授中将而自己是少将发脾气,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老李在政治上的不成熟,为十年后的悲惨经历埋下了伏笔。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欢送讨论。

程瞎子被授予中将军衔,战友李云龙为何获得了少将军衔?

您好,李博士说事为您解答这个问题。既然提出的这个问题源自《亮剑》这部原著,那么解决这个问题也必然回归于原著。

从前期来看,根据《亮剑》原著介绍,李云龙先后的确建立了不少功勋,但老犯错,比如违反上级命令突围、擅自出动部队围剿已被招安的黑云寨;还有在攻打平安县的时候,在上级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一人便搅动了整个山西的局面,虽然最终是以胜利结局,但众所周知,作为一名军人,第一就是做到服从命令,更别说擅自行动了。李云龙的谋略的确近于将才,但这种冲动鲁莽、不讲政治的性格对他的发展前途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而程瞎子指挥最失败的一次战斗是在李家坡,当时他率领772团向日军发起了8次进攻可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而且造成了部队很大的伤亡。但是这并不能掩盖程瞎子之前所立下的战功,程瞎子所带领的772团是一支老部队,里面的士兵大多是经过长征的老兵,能够带领这样的团队是因为程瞎子深受上级的信任,说明程瞎子的打仗指挥能力和带兵管理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程瞎子很少犯错误,并且绝对服从上级命令,从这点来看比李云龙强很多。

从后期来看,李云龙并没有全程参与解放战争,因为在一次与楚云飞的对战中,李云龙受了重伤,一直是在后方养伤来着,而恰恰在这段时间里,解放军正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消灭了大量国军,是建功立业的的最好时机,李云龙因为养伤错过了,但程瞎子没有错过,一直在指挥部队打仗。因此,从后期战争来看,程瞎子的功劳远远大于李云龙。

当时授予军官军衔的条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和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并且军衔评定的实际工作中,也是广泛征求领导、本人的意见,反复研究衡量。从这些综合性的评定条件和较为严格的评比过程来看,就知道为什么程瞎子的军衔高于李云龙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发表更多见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