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官手里的手枪有什么用?
按照职务的高低,指挥官可以分为高级指挥官,中级指挥官和基层指挥官。想必大家都玩过陆战棋吧?陆战棋里面的司令,军长,师长,旅长,团长,营长,连长和排长都是常见的军事指挥官,其中司令,军长和师长属于高级指挥官,旅长,团长和营长属于中级指挥官,而连长和排长则属于基层指挥官。按照不同的级别,军官手里的手枪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高级指挥官的枪主要起的是一个装饰的作用,象征一个军人的身份,很少有用到的时候。高级指挥官指挥战斗时基本不会去第一线的阵地,一般是位于后方的战情中心,协调统筹各部队之间的作战行动。最多师长一级的指挥官会下到一线部队去慰问,军长以上基本上就是呆在指挥中心靠着通讯设施指挥着手下的部队。所以他们几乎没有用到枪的机会,之所以配备手枪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以防万一,遇到敌方特种部队斩首的时候自卫。另外则是用于装饰,象征自己的军人身份。中级指挥官的手枪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自卫和作战。中级指挥官和高级指挥官不同,高级指挥官是作战计划制定者,中级指挥官则是作战计划的执行者,往往需要亲自带兵在一线作战。比如我国,在2015年军改之后,陆军全面优化指挥体系,全军师改旅。著名的朱日和实兵演习就是以旅为单位进行对抗的,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前往朱日和挑战蓝军195旅的红军部队旅长端着手枪,坐着指挥车在一线指挥着部队作战。这个时候,手枪的主要作用就是一件防身自卫的武器了。到了连排一级的基层指挥官就不仅仅是装备手枪了,绝大多数连长排长的装备和士兵一样,全副武装。除了手枪之外,还会配备一支突击步枪。解放军的连排长甚至可能特定情况下还拎一支单兵云爆弹,用于火力支援,相当残暴。因为连排一级的基层指挥官已经没有指挥车或者指挥所了,他们的职责是在交火的第一线指挥士兵进行第一线的作战。这个时候,射程较短,火力也较小的手枪已经不能满足使用,所以会配上一支突击步枪。连排一级的指挥官手里的手枪是一支备用武器,主要作用就是作战,杀人。
当团长时,李云龙配的驳壳枪,冲锋在第一线
其实看过小说《亮剑》的会对军官配的手枪印象比较深刻。早期李云龙担任团一级指挥员时,配备的是驳壳枪,具体是德国原装还是阎老西的晋造不得而知。在那个时期,李云龙通常会跟随部队在第一线作战,不仅指挥,还跟着部队冲锋,甚至肉搏战,这支驳壳枪和鬼头刀就是李云龙在和鬼子短兵相接时的利器。其实,在那个时期,李云龙的手枪除了杀敌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指挥部队。在要开火的时候,作为开火的信号,以枪声为号,他打响第一枪之后,其他士兵才会搂火。师长期间,他配的勃朗宁,经常带带突击队。
到后来,李云龙晋升为二师师长,他的配枪也从做来笨重的驳壳枪变为了更为小巧,威力更小,楚云飞当年送他的勃朗宁手枪了。这是因为他已经成为高级指挥员,不再需要在冲锋第一线了,手枪的作用由杀敌变为身份的象征。不过,李云龙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师长,他喜欢特种作战,经常会带着段鹏的侦察连深入敌后搞事情。在带着段鹏进行小股部队渗透作战的时候他虽然带着手枪,但是很少用,他通常会使用冲锋枪。这个时候,他和基层指挥官没有多大区别,手枪主要是在他冲锋枪子弹打光之后的备用武器。当上军长之后,李云龙几乎都已经不怎么配枪了。
解放后,李云龙成为C军代理军长,他依然配的是楚云飞送的勃朗宁。这个时候,这把枪已经几乎成了装饰品了,因为他作为军长,不可能再带着侦察连搞事情了,他的职责是在指挥部协调统筹一整个军,他需要对整个军负责。所以这个时候,这把勃朗宁手枪的作用是他军人身份的象征。最后在迫害中,李云龙用这把手枪打碎了自己的天灵盖,用自己军人身份象征的手枪证明了自己作为军人的尊严。
指挥官手里的手枪有什么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要看哪一级指挥官。
基层指挥官和高级指挥官是不同的。
抗战中,我军排长、连长,往往都是要参加战斗的。
尤其是排长,往往要亲自带领主力班作战。
所以,民国时期的排长,清一色装备实战能力强悍的盒子炮。
盒子炮这种手枪,最大射程高达150米,在50米内有着不错的精度,远远强于不同手枪的25米精确射程。
同时,盒子炮可以装弹10发,采用弹匣则是20发,可以连续单发射击。
只要操作得法,盒子炮在近战中可以一次对付四五个的敌人。
盒子炮可以看做为最早的战斗手枪,或者是缩短的卡宾枪。
到了连长一级有的携带盒子炮,有的携带大威力勃朗宁手枪,比如枪口撸子、马牌撸子或者大眼撸子(M1911)这种。
这些手枪虽然没有盒子炮这么厉害,但近距离也是很厉害的,装弹量6发以上,可以连续单发射击,可以快速更换弹匣,子弹威力大。
这主要是连长一级,就以指挥为主了,非到万不得已不应该随便操枪作战。
但在抗战中,敌人火力强大,我军1个连100多人往往很快就会伤亡殆尽,连长变为排长,操枪作战也就是必须了。
只是,连长参加战斗总体是少的。
营长以上的军官,佩戴的手枪五花八门,军衔越高就越小。
大家看过《兄弟连》吗?
经常操枪战斗的温特斯少校,在成为营长以后就没有开过一枪。
营长任务是指挥全营数百人,自己去作战是非常愚蠢的。营长如果被打死,全营就要乱了套了。拿起战斗轮不到营长,除非全营几百人死绝。
营长如此,团长、旅长、师长、军长更是这样。
从营长开始,军官的手枪都是象征性的。
国军很多师长、军长的手枪都是自配的,或者别人送的(比如外国将领)。
有些手枪非常冷门,比如美国的掌中雷微型手枪,配备的子弹也只有几发。
有的则是少见的左轮手枪,子弹仅仅只有一个弹仓5到6发。
为什么他们只有这点子弹?
他们没有机会开枪。
唯一开枪的机会,就是兵败不愿意被俘时候的自杀了。
指挥官手里的手枪有什么用?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无论是上个世纪的战争还是现代战争中,各国的军队里几乎每一个指挥官都会配有一把手枪。众所周知,手枪的射程一般也就在百米内,即使击中目标,也不能造成有力杀伤,比起其他枪械来手枪简直弱爆了,那指挥官拿手枪又有何用呢?
在军队里,手枪是等级的象征,一般来说营级以上军官都是会配手枪的,因为他们不会去直接作战,而是战场指挥。我军55式军服诞生以前,解放军军服是没有肩章的,这就造成了士兵无法辨别军官身份,而军官佩戴手枪,士兵就能从配备上了解这是哪一级的指挥官了,1965年我军废除了军衔制和军官制,提倡官兵平等一致,全军改穿65式军服,这样一来指挥官配备手枪就更有必要了。
战场上的形势是瞬息万变的,虽然指挥官一般都会有警卫员保护,但是也有突发情况,所以指挥官就可以拿着手枪防身。而一些指挥官拿着手枪还可以起到督战的作用,一旦有士兵临阵脱逃,指挥官就可以就地枪决。倘若战事不利,军队溃散,指挥官为了不当俘虏,举枪自尽也是一种荣耀。二战时日本军官都会配备指挥刀,其实配指挥刀在热兵器时代除了督战也没太多的作用,只是象征着他们的武士道精神罢了。
抗战时期,毛瑟手枪因为火力猛,威力大,在中国广泛使用,八路军的各级指战员也都是配备此枪,除此之外,侦查部队,一些警卫也是配备此枪,所以敌人也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指挥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指挥官的伤亡率。不过在现代化战争中,手枪已经不再是指挥员们的标配了。
指挥官手里的手枪有什么用?
军队里有句话叫官越大枪越小,普通士兵们拿着威力十足的步枪、机枪等武器冲锋陷阵,而那些各级指挥官特别是将军们则只带着一把堪称珍袖的手枪。那么他们配备这些手枪有什么用呢?为什么不配一只大一些的枪呢?
在战场上,高级指挥员不需要冲锋在第一线,他们的职责是在指挥部里运筹帷幄,所以他们不需要装备步枪之类的武器。这个时候手枪就成了身份的象征,士兵们看到一个带着手枪的,那就知道他是军官,需要听从他的命令。
虽然手枪的威力小、射程近,但它毕竟是个武器。当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作为自卫武器使用。除此之外,在战场上执行军法时手枪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这一点从很多的影视作品中就可以体现出来,一个军官举起手枪处决逃兵的时候可以说有着手起刀落般的霸气。可如果换成长长的步枪,换弹加上拉栓瞬间档次就下来了,政委的马卡洛夫可是专为逃兵准备的呦。
另外,如果战事失利,而指挥官又不愿投降苟活时。一把小巧的手枪可以让他比较体面的结束这一切,这虽然很残忍,但是历史上将军们的配枪却经常执行着这种任务,这也算是军人最后的荣誉与尊严吧。
现在,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和作战任务的多变,手枪不再是军官的标配了。不过如果在军营里碰到那种身上别着手枪的老家伙,最好还是赶紧敬礼为妙。
指挥官手里的手枪有什么用?
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时期,我军的排长、连长级等基层指挥官,甚至营长、团长等中层指挥官,大都使用毛瑟C-96军用手枪,俗称驳壳枪,就是10发弹仓供弹,那种体积比较大、重量也比较沉,超过了两斤半的德械。
驳壳枪,火力非常猛,有效射程50米,接驳木质枪盒,抵肩射击时,有效射程高达150米,相当于冲锋枪的有效射程了。
因此,战争年代,深受我军基层甚至中层指挥员的喜爱,抗战剧《亮剑》中,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就使用一把驳壳枪,毕竟经常要参与一线的指挥作战,用来防身甚至攻击时,驳壳枪都是称心如意的一把枪械。
但正常情况下,特别是到了解放战争时,我军营长、团长级中层指挥官,师长和军长等高级指挥官,基本上都配带勃朗宁等手枪了,《亮剑》中成为华野某师师长的李云龙,就腰佩勃朗宁小手枪,体积要比驳壳枪或改型20发弹匣供弹的盒子炮要小许多,外观也非常漂亮,貌似用来防身,体现中高级指挥官在军中的地位。
这种6-8发弹匣供弹的小手枪,对中高级指挥官而言,更具有象征意义,仅看腰间佩戴的小手枪,当兵的就知道是个高级别的指挥官,都会对其肃然起敬。
但这种小手枪,即便用来防身,效果都没有10发的驳壳枪和20发的盒子炮射程远、威力大,更不要说用来主动射杀敌人了。
因此,军中一般从营长开始,到团长、师长、军长、司令等,都佩戴小手枪了,军官使用的手枪,就具备了装饰作用,象征自己的军人身份。
由于军官佩戴的是小手枪,很少会配备用弹匣,当然,也有的军官爱使用6发弹巢供弹的左轮手枪,就这么点子弹,基本上防身都没啥用,不配备用弹匣的手枪,意味着战败时,子弹是留给自己的。
总之,在许多国家军队中,手枪是军人等级和身份的象征,只有军官才有资格佩戴手枪,就一般而言,营级以上中高层军官,都会配小巧玲珑的手枪,因为不会去直接作战,而是在指挥所内指挥部下作战。
指挥官手里的手枪有什么用?
个人认为指挥官使用配枪(手枪)最牛、 最奢华的当属美国的巴顿将军(萨达姆、卡扎菲之流的纯金枪不算),在欧洲战场经常看见他在腰间枪套里别着两支象牙柄的柯尔特1873 型左轮手枪,而柯尔特1873左轮在美国枪械文化当中的地位极高!是西部拓荒时代,西部牛仔们的最爱!巴顿将军经常又以机械化部队牛仔自居。巴顿将军的柯尔特1873 左轮手枪,不但用象牙做柄,枪身上也是让人眼花缭乱的镂刻纹并且还要镀金…港真,巴顿将军的手枪搞成了这样也就失去了武器的价值,虽然这枪也能打死人,但是到了巴顿使用它防身估计美军“第四集团军”也就全军覆灭了!所以,这枪的装饰意义大于实际使用意义…这也符合巴顿将军这样性格张扬和爱出风头人的要求。巴顿将军还有一支柯尔特M1911手枪,也是象牙柄,枪身镂空雕刻的让人炫目。
调侃完巴顿将军的配枪后回到问题的原点,在部队指挥官是分等级的,一般来说早年间团以上单位(军官)才能称为指挥机构(指挥官),现在出现了军-旅-营这样的编制,那么称为指挥机构(指挥官)的就是旅一级以上才能称作指挥官。
作为首长一级的军官在战场上必然要有配枪,虽然这一级的军官的安全是有保障的,但为了防止不测也需要配备一支手枪以往万一。这就与古代打仗时候将军们的佩剑一样,基本上没有多大用途,但是有总比没有强!真的有敌人突进指挥机构所在地没有一支手枪防身,会被束手就擒的,而有一支手枪安全感就会大增!图片上的美军四星上将没有携带配枪,现代战场透明度非常高,大多数情况下战区司令都在大后方指挥机构里指挥作战,不需要去前线…万一出了事儿就“坏菜”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古今中外都适用;而图片里的二星少将则有一支手枪,少将这一级指挥官的级别不大不小,战时“师一级司令部”就在前线附近,距离敌也就20~30公里,这个距离战场环境是复杂的,说不定真的会有敌方特种小分队实施偷袭“斩首行动”…所以,师一级指挥有必要配手枪,甚至是一支突击步枪防身。
军事博物馆展出的陈赓大将所用配枪,一支军队从弱小变成无比强大,就需要在“血与火”当中去锤炼!这个时候就需要指挥官们不但要发挥出自己高超的指挥艺术,还需要具备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一句:同志们,跟我上!冲锋在前,就是在给战士们增强士气和战胜一切敌人的信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