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看似偶然发生的事件其实是精心安排好的?

1949年正值建国之际爆发的衡宝战役,四野陈伯钧第45军辖下的丁盛第135师阴差阳错的抄了白崇禧的退路,像卡在喉咙里的一根坚硬的鱼翅,令多谋善断的“小诸葛”无计可施,想吞又吞不下去,想吐又吐不出来,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如此。而四野总司令林彪也没想到孤军深入的丁盛师能以一师之力死死拖住了白崇禧主力,135师如磐石般牢牢坚守住了阵地,为歼灭桂七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衡宝战役丁盛135师孤军深入纯属“偶然”事件,也可以说是战前军委为歼灭白崇禧有生力量精心安排的。

为了歼灭白崇禧集团,1949年9月四野令林彪做出了精心部署,即四野兵分东、西、中三路大军采取大迂回包抄的作战方式,同时发起衡宝战役和广东战役:一是由陈赓统一指挥二野第四兵团和四野邓华第15兵团及两广纵队组成东路军,挺进广东歼灭余汉谋集团、切断白崇禧海上逃离路线再迂回广西;二是由程子华指挥的四野第13兵团为西路军,以一个军兵力牵制川湘鄂的宋希濂集团,两个军配合中路围剿白崇禧主力;三是由肖劲光统一指挥四野第12兵团和二野杨勇第五兵团为中路军,担任衡宝正面主攻,而丁盛的135师隶属12兵团陈伯钧第45军。

国民党陈明仁第一兵团起义后长沙和平解放,白崇禧见大势不妙也精心做出了调整战略部署,将主力五个兵团20余万大军退守至以衡阳、宝庆为中心的湘南地区,计划与广东的余汉谋集团及川相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集团军组成联合防线,阻止四野大军南进,并由白崇禧亲自指挥一手打造的桂七军,如果战况不利时可为自己留条后路、保存实力,即退至广西、海南等地继续与四野周旋,非不得已可逃亡越南或者缅甸等地,白崇禧可谓机关算尽。

由于敌情不明,难以确定白崇禧主力的位置,为了让白崇禧露出马脚,林彪指示四野三路大军通过试探性进攻以寻找白崇禧主力方向,并兵行险招有意露出孤军深入之势,希望以最小的代价引白崇禧上钩,这也符合林彪作战的特点。于10月2日肖劲光的中路军开往至青树坪一带时白崇禧才发觉四野主力已经南下,因此加强了衡宝防线,而此时的林彪也判断出了白崇禧集中主力有意在衡宝一线反击的意图,为此,林彪立即下令了三路大军停止前进、在衡宝以北原地待命。

而陈伯钧45军第135师仍在急行军,肖劲光给予丁盛的任务就是向衡宝公里以南穿插,切断白崇禧退往广西的后路,此时戏剧性的事发生了,纯属“偶然”性,由于135师电台突然失灵没有收到林彪停止前进的命令,丁盛135师已经进入到了衡宝公路以南的白崇禧防御纵深灵官殿地区,像一把尖刀一样插入到了白崇禧集团的心脏,控制了渣江至界岭一线,与敌人形成了对峙局面。因此,白崇禧决定集中桂七军和第48军一口吃掉孤军深入的135师。

但白崇禧做梦也没想到“误打误撞”身陷重围的135师竟然如此难啃,多次击退了桂七军和第48军四个师的猛攻。135师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瑞金团”,即工农红军中央政府警卫团,曾在四渡赤水中立下汗马功劳,抗战改编成陆军120师第718团,解放战争时期135师曾在锦州和天津中再次立下战功。而林彪也担心135师会撑不住电令肖劲光中路军昼夜兼程支援,同时电令东西两路大军火速逼近曲江、靖县,直逼白崇禧老巢桂林。

由于白崇禧在围歼135师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桂七军和第48军错过了最佳撤军时间,当四野大军突破湘粤联合防线时已经对这两个军形成合围之势,除了一个团成功突围外,四个精锐师四万余人被歼,白崇禧灰溜溜的撤回了撤回了广西,精锐所剩无几,一手打造的桂七军也输光了。

历史上有哪些看似偶然发生的事件其实是精心安排好的?

1948年11月15日晚,有两支军队,一支自西向东前进,一支自东向西前进,很快双方相遇了。双方指挥官同时发现了对方,几乎下达了同样的命令:不要管他,这是敌军的小部队,不要纠缠,快速通过。但很快,双方指挥官发现自己错了,两军都是没完没了的过,哪是什么小部队,分明是大部队。于是,双方在一片混乱中开枪交火,厮杀在一起,一场看似偶然的战争,就这么爆发了。

这个看似偶然的事件发生在淮海战役中,双方指挥官分别是国军第74军军长邱维达和苏北兵团司令韦国清,我军10万对敌3万,未能歼灭之。注意,这里的第74军正是孟良崮被歼灭的整编第74师的重建部队,但别小看了这个军,粟裕就是因为小看了重建的第74军,险些吃亏。

咱们先把时间调拨回去几天,好好说说这次偶然爆发战役的来龙去脉。

1948年11月初,黄百韬第7兵团被粟裕的华野主力包围在碾庄,危在旦夕。国民党徐州剿总当然不能坐视不管,于是邱清泉和李弥两个兵团奉命为黄百韬解围。我军则派出了华野7纵、10纵和11纵,在宋时轮和刘培善的率领下,在徐东战场阻击邱李兵团。其中,尤以宋时轮自己担任纵队司令的10纵最为英勇,打阻击战也一直是10纵的特长,素有“排炮不动,必是10纵”之说。国共两军在徐东战场杀得难解难分,谁也奈何不了谁,都感觉到压力山大。

于是,双方的指挥官都开始出谋划策,想通过奇谋来改变战局。国军派出重建的第74军,在军长邱维达指挥下,从徐州向东南潜行,意图长途迂回至双沟一带,然后向北转进,侧击碾庄以西的华野部队,如果有可能,还准备伺机偷袭我华野总部所在地大许家,企图一举改变战局。粟裕则派出苏北兵团的4个纵队(华野2纵、12纵,中野11纵和鲁西南纵队),自徐州东南的房村一带出发,经由潘塘镇向北锲入,拟切断邱李兵团的退路,将其歼灭。即使未能如愿,也可以佯攻徐州,牵制邱李兵团回援,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两支军队就在潘塘镇不期而遇了。看似偶然的一场混战,其实却是双方指挥官精心策划的斗智斗勇。我军有4个纵队10万大军,具有兵力上的巨大优势。而国军只有3万多人,兵力上处于下风。不过,第74军军长邱维达善战,而且占据有利地形,以防守的姿态面对我军。粟裕在判断敌情上出了一点偏差,认为74军是重建的部队,战斗力弱,作战意志差,以10万大军的优势兵力,拿下应该没有问题。指挥苏北兵团的韦国清和吉洛(后来的副总理姬鹏飞的化名)也有点轻敌了,对74军的顽强严重估计不足。

打到16日晚,苏北兵团以绝对优势兵力向第74军据守的二陈集、张集地区发动猛烈进攻。到午夜,第74军第51师和第58师的结合部受到苏北兵团的数次冲击,但该军凭借火力优势和敢于进行反冲击的精神,其二陈集阵地始终没有被攻破。二陈集、张集在苏北兵团右侧,如果拿不下来,我军侧翼很危险。因此到了下半夜,我军组织了7次大规模攻击,第74军阵地多处被我军突破。关键时刻,军长邱维达把预备队第173团和坦克营全部压上,夺回阵地。我军伤亡很大,双方再次回到僵持局面。

这时候,国民党的援军第70军96师已经快赶到了,尽管来得不多,却是精锐中的精锐,师长邓军林更是邱清泉最喜欢的将领之一,能征惯战。第74军参谋长江崇林知道96师快到了,连忙致电邓军林,告知第74军在苏北兵团的优势兵力攻击下,快撑不住了。邓军林当机立断,指挥第96师在我军侧背发起攻击。没打多久,邓军林和邱维达同时发现,苏北兵团主动撤退了。

原来,根据情报,粟裕已经掌握了敌军援军到达的消息。目前的态势,自己出的这支奇兵其实已经被国军发现,根本起不到奇兵的作用,加上敌军援军第96师已经到了,而且第32师也在增援路上,如果再打下去,就是僵持局面,或许会对整体战局不利。所以,粟裕果断下令苏北兵团4个纵队有序全线后撤,不与敌军纠缠。至此,潘塘大战以我军撤退告终。

从整个潘塘大战来看,战术上,其实我军是吃了亏。苏北兵团10万大军没能趁乱吃掉第74军是个败笔,总结原因,大致有4点:

一、粟裕对敌情估计不足,对74军的战斗力估计不足,认为重建部队没有什么战斗力;

二、前线指挥的韦国清和吉洛也轻敌了,没有在第一时间穿插包抄敌人,致使第74军邱维达有足够的时间后撤,构筑工事,没能达到奇袭突击的效果;

三、苏北兵团本是二线部队,作战能力和战斗意志比起华野那些头牌主力,还是差得比较远;

四、国民党援军来得很快,虽然兵力不多,但来的都是战斗力极强的部队,邓军林和邱维达在指挥上又很出色,一攻一守,配合默契。

鉴于以上几点,粟裕本着不打僵持战的目的,下令苏北兵团撤退。

但从战略上看,这次作战其实打了一个平手。潘塘的偶遇,让国民党军打破了我军穿插敌后迂回作战的目的,而同样,我军也意外打破了国军包抄我军后路,伺机偷袭华野总部大许家的计划。换句话说,双方都没能达成彼此的战略目的,算是一个平手吧。

参考资料:

1.《粟裕传》编写组:《粟裕传》

2.胡兆才等:《第三野战军征战纪实》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历史上有哪些看似偶然发生的事件其实是精心安排好的?

二战最经典的骗局“碎肉计划”,幕后的精心安排让人惊叹。

(西班牙人发现的威廉·马丁尸体)

1943年4月30日,上午9:30分左右,西班牙小镇维尔瓦附近的海域,一个年轻的渔民发现了一具英国皇家海军的尸体。在尸体的手上还绑着一个公文包,里面有非常重要的情报。

很快,纳粹就得到了这具尸体,并且相信的里面的情报内容,盟军意图进攻希腊而并非西西里。

但是,德国人也并不笨,这么重要的情报,他们没这么容易相信的。正因为如此,英国人长达数月的时间都在精心安排这一骗局。

首先是尸体,他们必须要寻找一具不会被轻易追查身份的尸体。1943年1月26日,有人发现一个年轻人倒在国王十字车站旁边的废弃仓库里,他被送进了医院,因为食用了用白磷制作的老鼠药中毒,两天后他就死亡了。

这个34岁的男子尸体非常适合这次任务,他没有亲人,慢性老鼠药中毒也很难追查到死亡原因。

随后,英国海军部地下室的某个房间内,几位情报人员开始给这具尸体设计完整的人生。这个原名的迈克尔的人,变成了英国皇家海军威廉·马丁少校。

他是个聪明但是健忘的人,喜欢跳舞和喜剧,花钱大手大脚以至于入不敷出。为了证明马丁少校的经济情况,他们还专门找到了一位银行经理,让他写了一封关于透支款项的信件。

(威廉马丁的“身份证”)

他们还伪造了一封信,是来自威廉·马丁少校的父亲约翰·C·马丁,这封信让这位父亲看起来思想古板,更具真实性。

紧接着,他们需要给马丁少校准备一些小物件,比如一本集邮册、一个银十字架、一枚勋章、一支短铅笔、钥匙还有用过的车票。

这还不够,马丁少校必须要有感情生活,于是,他们在军情五处找到了漂亮的秘书简·莱斯利,让她提供了一张身穿泳衣的照片——照片中的她成了马丁少校的恋人。当然,这位虚构的恋人不能仅仅有一张照片,英国人又伪造了一些情书,让人相信马丁的这位女友漂亮、轻佻,甚至有点傻傻的。

(威廉马丁的“女友”)

然后,这具尸体和私人物品被带上潜艇,然后抛弃到了西班牙小镇维尔瓦附近。

西班牙当时和德国关系很好,应该会第一时间通知纳粹。不过,为了更加真实,英国第一时间就拍发了无数的电报给西班牙马德里,要求他们归还那个公文包。

同时,海军也在报纸上公布了马丁少校死亡的消息。

西班牙人迅速把这些“情报”交给了德国,而纳粹情报人员迅速分析核实这具尸体的身份,然后,他们掉进了圈套,认为这份情报是真实的。

然后,隆美尔被调到了希腊防守,盟军几乎没有什么阻力的拿下了西西里岛。

历史上有哪些看似偶然发生的事件其实是精心安排好的?

答案之一:血战长津湖。

1950年11月27日到12月13日的朝鲜战争期间,美军第10军在长津湖遭到志愿军围攻,一个团被基本全歼,狼狈而顽强地撤回咸兴,最后用军舰撤走。麦克阿瑟开始以为是偶然遭遇的小股志愿军,想在圣诞节之前结束朝鲜战争,没想到是志愿军精心安排的15万人的第9兵团。美军陆战1师能安全脱逃,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后勤的精心组织,志愿军未能全歼陆战1师,正是后勤的完全无力,这也是绝非偶然。

抛开意识形态而言,双方都非常英勇顽强,先向双方部队敬礼!

1,血战长津湖的兵力对比与伤亡。

美国第10军,参战3万人。

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Edward Mallory Almond)陆军少将

美陆战1师 师长奥利弗·史密斯(Oliver Prince Smith)少将

美步兵第7师 师长戴维·巴尔(David Barr)陆军少将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总兵力2.5万,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陆战部队,曾参加过二战的瓜岛战役、冲绳岛战役,在朝鲜战争中刚参加过仁川登陆,美军中的王牌。

中国志愿军9兵团 ,参战12万人。

司令兼政委宋时轮 副司令陶勇 20军 军长兼政委张翼翔 副军长廖政国

26军 军长张仁初 政委李耀文

27军 军长彭德清 政委刘浩天

----第9兵团原华东野战军的精锐,总兵力15万,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美军战斗伤亡约7000人,其中阵亡及失踪约2500人,冻伤减员约700人,总共减员1万多人。

志愿军战斗伤亡约3万人,其中阵亡1.5万,冻伤减员高达3万余,其中冻死5000人,总共减员6万人。

美军在撤出山区后,志愿军27军仍在咬紧牙关追击,满员5万人的全军仅剩2000余人还有战斗力追击!

2,麦克阿瑟的狂妄设想

仁川登陆后,麦克阿瑟指挥的联合国军势如破竹,北朝鲜军队完全溃败。

北朝鲜的临时首都已迁往离鸭绿江不远的江界。

虽然有中国志愿军进入朝鲜的情报,但麦克阿瑟都不以为然,他认为中国无法迅速把大规模的兵力运过鸭绿江,如果有大规模兵力集结,肯定会被美军侦察机发现。

麦克阿瑟以为志愿军只不过是来吓唬一下,最多5万人,加上北朝鲜的残兵败将,充其量10万人。

而联合国军在前线的军队就有35万。

所以麦克阿瑟下令西线的第8集团军和东线的第10军全速前进,争取在圣诞节之前结束战争。

东线和西线被狼林山脉的崇山峻岭分割,而东线的地形更加恶劣,靠近盖马高原,多是1千多米的高山,

美国第10军的主力部队,从咸兴的兴南港到长津湖,只有一条在山谷中的狭窄山路可行,全长125km。

美军占领长津湖后,计划穿过险峻的狼林山脉的峡谷,攻占西边88公里处的战略要点武坪里,再北上攻打北朝鲜的临时首都江界,进而到达鸭绿江畔的满浦,使对岸的中国吉林通化辑安(今集安)无法向北朝鲜输送后勤物资。

麦克阿瑟下达总攻命令后,东线第7师的一个分支部队到了惠山的鸭绿江,并向江水撒尿以示炫耀。

战斗正式打响的11月27日,长津湖开始下大雪,气温下降到零下30度,最极端情况曾降到零下45度。

3,志愿军对美军的分割包围

美军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发现道路狭窄,就在沿途的柳潭里、德洞山口、下碣隅里、古土里、真兴里的军事要点,都安排兵力据守。

战斗力较弱的第7师在长津湖东侧的内洞峙、新兴里、后浦驻守。

11月27日夜,志愿军的20军、27军将这些据点的美军全部分割包围。

在长津湖,志愿军以6个精锐师分割包围了美军,因为志愿军侦查能力有限,误以为美军只有3个团,实际美军人数是志愿军开始估算的2倍。

驻守在新兴里、内洞峙的美国第7师31团首先崩溃,受到志愿军27军80师和81师一个团的围攻。 美国第7师31团的团长被打死,北极熊图案的团旗被志愿军夺走,基本被全歼,只逃出300人。

而美军陆战1师不愧为王牌,在强大的火力、空军的后勤和轰炸支援下,在狭窄的山路上且战且退,冲破一个又一个封锁关口。

经过几天的较量,志愿军大体摸清楚了美军的兵力。

但没有抓住最佳战机,集中优势兵力进攻美军的指挥中心所在地下碣隅里。此时的下碣隅里美军防守兵力薄弱,还是长津湖东西两侧的新兴里、柳潭里南撤的必经通道。

战斗打响时,下碣隅里的美军只有1个步兵营、三个炮连和师部。

围攻下碣隅里的是志愿军20军58师,没有在关键点的局部形成绝对优势。

如果志愿军以58师和60师两个师的兵力合力攻打下碣隅里,就能把美军的前线指挥部端了,使美军陆战1师在柳潭里的主力陷入窘境。

4,美军的强大后勤能力

志愿军还因为对美国强大的军事工程能力认识不足,丧失了一个绝佳机会。古土里以南的水门桥,是美军逃出长津湖山区的唯一通道。

志愿军确实一开始就把水门桥炸毁了,并且不是炸毁一次,而是随着美国工兵重修一共炸毁了3次,并把桥墩都炸了。志愿军以为连桥墩都没了,美国工兵应该无法再架桥了吧!

美国强大的军事工程后勤能力凸显出来了!

如果无法修复水门桥,美军陆战1师即使血战数十公里来到这里,也会被志愿军瓮中捉鳖!

美军立即派8架C—119运输机(最大载重量8.35吨)运送8套M2车辙桥部件,每个部件重达1.1吨,使用2个超大型降落伞才能完好着地。M2车辙桥的钢梁高达7.3米,虽然桥墩被破坏,但是美国工兵营仅用3个半小时就架好了桥。

5,志愿军后勤的脆弱

志愿军第9兵团战前曾驻扎在山东一带集结整训,穿的棉军装只能应付山东零下十度左右的寒冷。

11月4日,第20军乘火车从山东北上。

11月6日,第20军到达沈阳车站。

东北军区副司令贺晋年看到20军官兵衣着非常单薄,脚上穿的还是单胶鞋,大为震惊,立即要求紧急停车两小时,从东北军区部队换厚棉衣和棉帽。20军的58、59和89师没有换棉衣直接开往朝鲜,只有军直属部队和后卫的60师换了少数厚棉衣和棉帽。

20军过江时,放下了所有的重炮,只携带迫击炮,4天的口粮。

因为零下40度的严寒和缺粮少药,使第9兵团因冻伤就减员3万人,甚至成建制的整营的兵力全部被冻残。

在如此的后勤下,志愿军打到这个程度,已经是极其地顽强了!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历史上有哪些看似偶然发生的事件其实是精心安排好的?

清末四大奇案之中,有一个太原奇案,可以说既是精心安排又是偶然发生,而且这个事件的发展可以说是峰回路转、荡气回肠,关键还离奇有趣。

清朝末年,山西太原有一个非常富有的财主,人称张百万。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金珠,婚姻不幸,嫁人不足半年后便成了寡妇。小女儿叫做玉珠,早年和太原另一家曹姓富商之子曹文璜定亲。

曹家定亲后便外出经商了,因此两家自从分开后便断了消息。一连好几年,张家也没有收到曹家的消息,看着女儿越长越大,张百万也因此越来越着急。最终等不及的张百万便把女儿许配给了另一个姓姚的大户人家。

好巧不巧,就在玉珠准备结婚前的几天,曹文璜带着定亲信物回来了。不过此时的曹文璜父母双亡、家道中落,俨然一个一无所有的乞丐。于是嫌贫爱富张百万便把曹文璜赶出了家门,并且禁止他再次前来讨亲。

没想到曹文璜走后,玉珠得到了曹文璜还活着的消息,所以玉珠在丫鬟的帮助下逃出了家门,并且和曹文璜私奔了。两个人见面后投奔了曹文璜父亲的至交好友交城知县陈砥节。

张百万知道后怒不可遏,在遍寻无果的情况下,张百万觉得玉珠可能投奔了金珠,于是一大清早张百万就带人到了大女儿家搜查。搜查无果后大家把目光都落在了一个上了锁的衣柜上,张百万让女儿打开衣柜,女儿死活不肯,于是张百万命人把衣柜抬回了张家。

回到家的张百万把衣柜用斧子劈开,结果里面躺着一个赤身裸体的和尚,可能是闷得太久,已经死了。看到这儿的张百万更加气愤了,大女儿与和尚偷情,小女儿与情人私奔,简直有辱门风。

这时管家出了一个馊主意,说死和尚长得眉清目秀,可以穿上二小姐的衣服,然后说二小姐暴病身亡。这样一来就可以瞒天过海,姚家也就不会追究了。说干就干,当天就给和尚穿上了凤冠霞帔,而且布置好了灵堂,准备给姚家报丧。

当天夜里,和尚慢慢的苏醒了过来,原来他并没有死,只是休克了。守夜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情况,还以为诈尸了呢,所以纷纷逃跑了。

第二天,张百万前来视察,结果发现和尚消失的无影无踪,所以张百万选择到衙门报官。说女儿暴病身亡,结果晚上诈尸逃走,请县太爷给找回尸体。

正在张百万向县太爷杨重民陈述事情经过的时候,又有人报官说在开化寺附近的井中发现了一具和尚尸体。这个和尚是开化寺的定慧,身上穿着一件普通布衣,还有两处刀伤。

经过调查,和尚身上的衣服是西城外豆腐店莫老实的,所以杨重民就将莫老实逮捕了起来。

经过审问,莫老实交代说;那天清晨自己开门准备做生意,结果一个穿着凤冠霞帔的和尚到了店里。说遭遇了离奇的事情,不知怎么穿上了这身衣服,希望可以换一身普通衣服,并且把这身凤冠霞帔抵押在这儿。于是自己便给了和尚一身普通的衣服,凤冠霞帔还在家中。

这一说还有凤冠霞帔,于是杨重民命人将凤冠霞帔取来。经过确认,张百万认定就是“死去”玉珠的衣服。最终杨重民为了迅速结案,决定判莫老实与定慧和尚谋财害命张家二小姐,后来因为分赃不公,莫老实又杀害了定慧和尚。

这时的莫老实百口莫辩,心急火燎之时想到了前两天张百万的女儿和一个人私奔,两人还借走了自己一头驴,自己根本不可能会杀张家女儿。张百万听了怒火中烧,自己的女儿怎么可能和别人私奔,请求县太爷明查。既然人证物证都在,杨重民便草草结案,上交了刑部。

这时恰好曹文璜回来还莫老实的驴,听说了莫老实“杀害玉珠”的闹剧,所以到了县衙为莫老实申冤。张百万听说了曹文璜回来,恨得牙痒痒。于是贿赂了知府大量财宝,定了曹文璜一个同谋之罪。

两人被定罪后,再一个次巧合的事件发生,原任知府告老还乡。曹文璜父亲的好友陈砥节升任提刑按察司,正好管理此事。最终经过调查审讯,事情终于大白于天下。

原来张百万的大女儿金珠丧夫已久,所以便和定慧和尚私通。这一天恰好玉珠和曹文璜私奔,于是怒不可遏的张百万带着人来到了金珠家。金珠手足无措,便把和尚藏在了衣柜里,又巧合的是张百万把衣柜抬回了张家。

到了半夜和尚“诈尸”逃出张家后,恰好碰到了莫老实早上开门做生意,于是借了一身衣服准备返回寺庙。但走到路上碰巧看到了一个美女,一番引诱下,美女便把定慧带到了自己的房中。恰巧不巧美女的老公吴屠夫提前回家,看到这种情况后捅了和尚两刀,事后吴屠夫还把和尚扔进了水井之中,这下成为了真正的死和尚。

这件事水落石出后,莫老实和曹文璜也无罪释放。陈砥节也收了曹文璜为义子,张百万也不在嫌贫爱富,将玉珠许配给了曹文璜,姚家也不再提亲。而杀害和尚的吴屠夫判处了流放刑罚,吴屠夫那个不守妇道的老婆判处了杖责一百。

这件事太多的巧合,太多的安排,每个人都在安排着如何说谎,但每个谎言都在巧合中碰撞,形成了偶然的事件。最终安排的谎言和恰巧的偶然导致了整个谎言的崩塌。

要说这个故事中最巧合的事,个人感觉是曹文璜提前来还驴,陈砥节恰好升职。不然的话,事件永远不可能水落石出了。这不知是精心安排的,还是一个巧合。

历史上有哪些看似偶然发生的事件其实是精心安排好的?

民国多少风流韵事,看似流水无痕,藏污纳垢这种事情要说都是偶然发生,没有那么点偶然之中必然,谁能信,泡妞嘛,不就讲究个意外之中的小惊喜不是,就是戴笠和胡蝶在一起你侬我侬的那段艳事,可不就是戴笠使了手段,耍了伎俩弄到手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当然,这事按照胡蝶的角度来说人家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呢?谁没有很傻很天真过不是,要说这事的前因后果,其实是戴笠有意,胡蝶有情,俩人睡到一个被窝里,完全就是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的事情。

当然,戴笠抱得美人归一定程度上还得感激抗日战争,胡蝶作为民国知名的影星,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已经结婚,而且这幸福的小两口并没有罹患抗战的炮火,而是战争一爆发,直接开溜到了香港。

香港也不是世外桃源,蝴蝶与他的爱人在香港过了四年安稳日子之后,日军就把战火扩大到了香港,这时候胡蝶就想着往重庆跑,但她们的财产的确不在少数,装了几大箱,尤其是胡蝶的行头金银首饰啥的,独一无二的不在少数。

但不巧,胡蝶和他的老公都不是强人,但她们的确是有身份的人,就这种人拉着财产在路上走,那不就是行走的肥肉票嘛,就在广西,胡蝶的财产还真被当地的土匪武装洗劫一空。胡蝶一下子一贫如洗,自然心有不甘。

胡蝶通过特殊关系搭上戴笠,希望戴笠为她做主,戴笠也不知道怎么替她做主,他也通过军统系统进行了调查,根本没用,抢胡蝶的很可能就是刚好流窜到那一地区的流民,没名没姓没有任何信息。

但戴笠却看上了胡蝶,专门派人到国外照着胡蝶开的丢失财物清单订制了一批回来,那些首饰啥的都是胡蝶的心爱之物,真假她岂能不知,但生在乱世,的确需要强人保护。

更何况戴笠看他的老公爱挣钱,专门给他弄了几个国外的大工程,一年半载的不在家,戴笠则成功化身“隔壁老王”,钻到了胡蝶的被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