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里的“老总”是谁?和他一起聊天的那个长脸又是谁?
亮剑中很多人口中的老总,彭副总指挥,原型就是十大元帅之一的彭德怀,彭德怀就曾经担任过八路军副总指挥,抗日战争爆发后,彭德怀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前方分会(1941年改称华北军委分会)副书记、国民革命军第8路军副总指挥(9月11日改称第18集团军副总司令)。
(图为彭副总指挥饰演者宗利群▲)
所以这个身份是可以肯定的,而且饰演彭德怀的演员当时也是按照彭德怀的样子找的,很像。
(图为彭德怀▲)
跟彭德怀聊天的那个人是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这个人的原型就是左权。
因为《亮剑》剧中参谋长的牺牲原因和左权是一样的,1942年5月日本军队出动大兵团突袭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左权负责断后,在山西辽县(现左权县)十字岭突围战斗中被炮弹击中头部牺牲。
而且剧中也有介绍,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就是左权。
我是汤里放药,本文原创首发于悟空问答。
《亮剑》里的“老总”是谁?和他一起聊天的那个长脸又是谁?
时任八路军副总指挥的彭德怀元帅,彭老总。
《亮剑》是最近一些年出的最好的抗战片之一, 其中很多事迹都是有历史原型,包括任务的设定。
其中老总的设定是彭德怀元帅,彭老总。亮剑开始的时候,已经是反日军围攻的时候,此时朱老总已经回到延安,留下彭老总主持具体作战。
彭总身边的那个长脸的原型是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在1942年反围剿作战中牺牲,时年37岁,是中共在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师长是时任129师师长的刘伯承元帅,也是后来的军事学院院长。
旅长是时任129师386旅的旅长陈赓,是一位传奇将军,李云龙见到他自然是秒怂。
李云龙的原型中有很多是抗日名将,具有疯子战将之称的王近山中将。
丁伟有钟伟的影子,钟伟在四野也是一名能征善战的猛将。
楚云飞有胡琏的影子,但是原型绝对不是胡琏,因为胡琏是中央军嫡系,且胡琏升官比楚云飞快,楚云飞可能只是国民党优秀将领的一个缩影。
李云龙消灭的冈崎大队,是百团大战后期进行的关家脑之战的原型,只不过历史上冈崎大队没有被消灭。
李云龙消灭的观摩团战役,历史上是王近山将军在去包围保卫陕北的过程中,顺带消灭。
李云龙与楚云飞的对决,是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围歼黄伯韬的战斗,当时的首长就是粟裕将军,时任华东野战军代总司令。
《亮剑》里的“老总”是谁?和他一起聊天的那个长脸又是谁?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毛泽东《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毫无疑问,根据剧情推测,《亮剑》中那个闹不清平安县城为何打仗,急的抓头,全程呆萌可爱,嗓门大的“老总”,当为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彭德怀!
彭德怀在抗战时期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八路军副总指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职务,其中政委制度就是他与朱德和任弼时向中共中央建议恢复的!
《亮剑》作者都梁在撰写原著的时候本就参考了我国众多英雄人物,他曾透露过,原著中众多有名有姓的人物都有历史原型,并非完全的想象,只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
正因为原型是彭大将军,所以特意寻找了与彭大将军颇为相似的老戏骨、特型演员宗利群来扮演这个角色。
既然老总是彭德怀,那么那个与老总一起聊天的长脸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没错,他就是——左权!
在剧中他在1942年因飞机轰炸而牺牲,享年37岁。而历史上的左权也正是在1942年因在山西辽县不幸被炮弹击中头部而牺牲,享年37岁!
历史上的左权任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是中国游击战术的创造者,对于抗战胜利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事实上,除了以上两位英雄,《亮剑》中有还很多人物都有原型:
丁伟——钟伟
旅长——陈赓
楚云飞——楚溪春
拿五吨炮弹换李云龙的首长——粟裕
还有很多不清楚的,比如孔捷原型到底是谁尚未确定,欢迎各位有明白的补充……
向各位前辈英雄致敬!
《亮剑》里的“老总”是谁?和他一起聊天的那个长脸又是谁?
解释军史要准确和专业,在彭总的职务问题上,其实《亮剑》有点小瑕疵,彭德怀元帅在八路军有对外和对内两个称呼,准确的历史细节应该是我军内部称为“彭总”或“老总”,对外则称为“副总司令”,因为“副总指挥”这个职务仅仅存在了一个月。
1937年9月红军进行改编时,重庆军政部给的番号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我们简称八路军,而“路军”的军事主官称谓是“总指挥”,比如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孙连仲等等,因此改编时八路军的高级指挥序列是:
总指挥:朱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参谋长:叶剑英
副参谋长:左权
但是仅仅一个多月后,1937年10月,重庆军政部又开始编组全国军队统一序列的战时建制“集团军”,八路军的番号随即被更改为“第十八集团军”,军事主官改称“总司令”。虽然我方并不愿意接受这个番号(战时建制打完仗是要取消的),但公开场合或者行文发电时,彭德怀的官方称谓都应该是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
《亮剑》中副总指挥的出场已经是李云龙的“苍云岭突围”之后,李云龙在1937年改编时只是第772团副团长,调出去组建新1团肯定是1938年以后的事情,此时八路军的番号已经更改完毕,彭德怀的正确身份应该是“副总司令”。
其实朱德总司令在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起一直随军行动,平型关战役时就在八路军总部坐镇,1940年5月才返回延安,叶帅则始终在延安军委或前往重庆工作,因为他是黄埔军校首任教授部副主任,比较合适做国民党军队的统战工作。
也就是说,在1940年5月之前,八路军前线总部实际有三位主要领导人: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和副参谋长左权(黄埔一期),《亮剑》是文学作品,不必要牵扯更多人物是可以理解的,但“副总指挥”这个职务的时间点明显是错误的,当彭总成为前方军事一把手时,更应不能这么标注。
至于我党我军的内部称谓,也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所谓“正式”是指朱德总司令返回延安后,八路军总部已由一位副总司令和一位副参谋长实际负责作战指挥,总归比较尴尬,因此延安指示又成立了八路军“前方指挥部”,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左权为参谋长,《亮剑》中显然把两种称谓混淆了,一个是内部称呼的“参谋长”,一个则是官方称谓的“副总指挥”(副总司令),连续两个错误。
非正式称呼倒是正确的,在抗战时期可以称为“老总”的,不仅应该是年龄和资历达标,红军年代的职务也得到位,除了朱总司令外,只有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陕北重建)、红二方面军司令员贺龙和红四方面军司令员徐向前足够资格,方面军下辖的军团长暂时都不成。
《亮剑》里的“老总”是谁?和他一起聊天的那个长脸又是谁?
一
《亮剑》里的老总就是八路军的副总司令彭德怀。在七七抗战刚刚爆发时,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当时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在9月11日八路军又被改编为第18集团军,彭德怀被任命为副总司令。
在1940年国民党发动反共摩擦之后,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奉命返回延安,负责指挥延安附近的留守部队,防止胡宗南突袭延安。这时的第18集团军就基本上全权交给副总司令彭德怀来指挥了,挂的是副职,干的却是正职的活。
应该说《亮剑》中的这个彭德怀演员选得还是不错的,和历史上的彭德怀长得有几分神似,颇有彭大将军的风采和气势。
彭德怀将军擅长指挥军队打硬仗,赏罚分明,性如烈火。“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就是对彭德怀的最高评价。
二
站在彭德怀边上的那个长脸就是八路军的副参谋长左权。左权毕业于黄埔军校,后来还进入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是我党内部军事素养极高的军事将领之一。
然而回国后的左权长期受到王明的压制,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1931年底,左权被任命为第15军军长兼政委。第二年就被撤销职务,在长征时也只是红一军团的参谋长,受林彪和聂荣臻领导。
八路军组建后,左权被任命为副参谋长,正参谋长是叶剑英。他和彭德怀一样,都是以副职在担当正职的工作。叶剑英长期陪同周恩来协调处理和国民党之间的工作,并在中共南方局担任要职,根本就没有在八路军中呆过几天。
1942年5月,日军华北派遣军派出重兵出击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左权奉命指挥总部机关转移,不幸中炮弹身亡。直到在战场上死去的时候,他还念念不忘为国效力。
三
正如在《亮剑》电视剧我们所看到的一样,彭德怀和左权两个人是一对黄金搭档和最佳拍档。彭德怀指挥果决勇敢,左权智勇双全,他们两个可以说是双剑合璧。
彭德怀主要负责制定大的战略和战役计划,左权则负责军事指挥,侦察敌情,筹划粮草。他们两个人在战略和战术上都能够合作愉快,在战役指挥上配合的天衣无缝。
左权牺牲后,彭德怀非常伤心和难过,他亲自为左权写了墓志铭。在这一年底,彭德怀还派出了小分队,化妆进城,消灭了日本鬼子扫荡的急先锋益子挺进队,也算是替左权报了仇。这对于始终以大局为重的彭德怀来说,做出这样的选择是极为罕见的,但也充分证明两个人之间的友情是经历血与火的考验的。
1955年,彭德怀被授予元帅军衔。有很多人说如果左权没有死,极有可能被授予元帅。毕竟他是党内少有的优秀军事干部,毕业于黄埔一期,又有曾经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过,是党早期的重要干部,还参加过长征。正如刘伯承元帅对李云龙所说的那样:如果左权、董振堂这样的将领还活着,他们应该授什么军衔呢?
《亮剑》里的“老总”是谁?和他一起聊天的那个长脸又是谁?
据作者个人观察,综合网友分析,老总原型应该是彭德怀彭老总,和他一起聊天的长脸原型应该是左权参谋长。
《亮剑》是一部十分优秀的历史小说,电视剧改编也十分成功,这与原著作者梁都敬业认真的创作态度和专业水平是分不开的。
梁都没有像抗日神剧那样天马行空,胡诌八扯,他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创作,特别是人物形象塑造上不追求高大全,而是以真实历史人物及其性格特点为原型,因此《亮剑》的人物塑造十分成功,每一个角色都是鲜活的、饱满的、有性格特点的。
《亮剑》中的李云龙是386旅独立团团长,而386旅正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师(林彪的115师,贺龙的120师,刘伯承的129师)中129师下辖两个主力旅之一,《亮剑》中大多数人物原型都来自这个129师和386旅。
八路军129师由主要由红四方面军第4、第31军和陕北红军一部改编而成,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任副师长。129师下辖第385、第386两个旅、教导团和5个直属营,其中第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参谋长李聚奎,政治部主任王新亭,辖第771团(红31军91师)、第772团(红31军93师),其中772团团长叶成焕(后有陈康,程世发等),副团长王近山。
1,旅长,原型陈赓,开国大将这个十分明确。电视剧中,旅长就是386旅旅长直接说明原型就是陈赓,戴眼镜的外型、豪爽的性格,也与陈赓的真实形象完全相符。
2,师长,原型刘伯承,开国元帅
这个也很明显。129师师长、二野司令、南京军事学院校长,李云龙的老首长,任职经历和刘伯承完全相符,戴眼镜的相貌特征也与刘伯承完全一致,怪不得李云龙面对这个老首长总是一副嬉皮笑脸,任打任骂的样子。
3,老总,原型彭德怀,开国元帅
这个也比较明显。能在八路军时期就被称为“老总”的只有朱德和彭德怀。朱德时任八路军总指挥,但主要在延安大后方协助毛主席统筹全局,彭德怀时任八路军副总指挥兼前线总指挥,负责全权指挥八路军前线作战,再加上豪爽、粗放、直率、火爆的性格,都暗示副总指挥、老总就是彭德怀,就连电视剧选择的老总演员都是饰演彭德怀的特型演员。
4,参谋长,原型左权
电视剧中,和老总在一起的那位"长脸"职务是副参谋长。左权,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兼前线参谋长,协助彭德怀在前线指挥作战,后来在反扫荡掩护撤退时牺牲,时任八路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在后方协助朱德总指挥,而这个参谋长则是在战斗中牺牲,原型是左权无疑,就连演员和真实的左权相貌也接近。
5,司令,原型粟裕,开国大将
电视剧中,李云龙的二师从刘伯承指挥的中原野战军被挖到了华东野战军,正是华东野战军司令用“五吨炮弹换来”的。华东野战军的领导人是陈毅、粟裕,但后期陈毅调走,粟裕代华东野战军司令,而且粟裕有一个爱好——吹口琴。看电视剧中那位司令的军事指挥能力,以及吹口琴的特殊才艺,原型是粟裕无疑。
6,李云龙,原型王近山、陶勇,开国中将
第一男主角李云龙的原型最为复杂,大多数人认为是王近山中将。王近山确实一直在129师任职,历任386旅772团任副团长、769团团长、385旅副政委、386旅旅长,性格火爆,打仗勇猛,粗中有细,跟李云龙类似。不过,应该是李云龙原型之一。不过从籍贯、出身、履历、性格、情感乃至原著中的最终结局来看,李云龙与开国中将陶勇也十分相似。
7,丁伟,原型钟伟,开国少将
丁伟在《亮剑》中任129师新一团团长,解放战争任东北野战军纵队司令,建国后任北京军区参谋长,战略眼光和战术指挥水平一流,甚至比第一主角李云龙还要强。历史上的开国少将钟伟曾任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师师长、第十二纵队司令员等职,也在新中国成立后任任过北京军区参谋长。更重要的是,丁伟和钟伟的最终结局也一样,都曾力挺彭德怀。
8,孔捷,原型孔庆德,开国中将;肖全夫,开国少将
《亮剑》中,孔捷和李云龙一样出生在大别山区,出身红四方面军,他曾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独立团团长、新二团团长,后来编入东北野战军担任纵队司令、军长。孔庆德虽是山东人,却是红四方面军出身,曾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团长,而且敢作敢当敢说话,外号“孔大炮”。不过孔捷在解放战争的经历又和开国少将肖全夫比较接近。
9,程瞎子,原型陈康,开国中将
《亮剑》中,程瞎子也是主力团团长,李云龙一直看不起他的打仗水平,但人家最后授了中将衔,晋西北铁三角李云龙、孔捷、丁伟都是少将。开国中将陈康就曾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团长,后来又任解放军13军军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中将衔,这一点跟程瞎子比较相似。至于说程子华的基本不懂历史,说程世发的更夸张,授衔时就没有他。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还知道《亮剑》中哪些角色的人物原型?欢迎留言补充!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