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中发生过多少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案例?
1948年6月17日,华东野战军陈唐兵团突然兵临开封城下,粟裕则亲率三个主力纵队负责外围机动防御,开封城里的“蝉”是整编第66师李仲辛部的一个旅和地方保安部队约30000人。消息传到南京一片哗然,蒋介石立即命令驻汝南的整编第十八军胡琏所部、驻金乡的整编第五军邱清泉部兼程北上。
(开国上将陈士榘)
同时又以整编第72师、整编第75师组成临时第七兵团,以第六绥靖区副司令区寿年为指挥官,三路并进救援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于是“黄雀们”浩浩荡荡开来了,这就是著名的“豫东战役”。
豫东战役的第一阶段是开封攻坚战,陈(士榘)唐(亮)兵团的两个纵队经五天激战,至6月21日全歼守敌解放开封,生俘中将师长李仲辛以下26000余人。战役进行中,国民党空军则对开封进行了狂轰滥炸,仅开封女子师范的700名学生便死伤400余,百姓伤亡无算,《北平无战事》里所谓方孟敖拒绝执行的轰炸任务,就是此役。
(整编66师李仲辛)
鉴于歼敌有生力量的目标已经完成,且敌增援部队正在迫近,陈唐兵团携带大批俘虏和缴获的武器装备,于6月26日撤出开封拟向黄河以北转移,次日邱清泉部队入城;蒋介石认定华野开封役后伤亡惨重不堪再战,督令三路敌军合围豫东我军。
其中区寿年兵团奉命经睢县、杞县迂回包抄,结果从黄雀成为粟裕眼中的第二只“蝉”,6月28日华野三个打援纵队神兵天降,在龙王店等地区完成对区兵团的压缩包围,豫东战役第二阶段的“睢杞战役”打响。
区寿年,广东罗定人,粤军名将蔡廷锴的外甥,“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曾担任第十九路军第78师师长,福建事变反蒋失败后避往香港,1936年随蔡廷锴依附桂系重建部队,抗战期间出任大别山东南分区司令。
区兵团下辖两个整编师共5个整编旅,都是被“中央化”的杂牌军,战斗力中等,至1948年7月2日凌晨大部被歼,区寿年被俘,第二只“蝉”也被捕捉完毕。
(区寿年被俘)
与此同时,华野陈唐兵团和中原野战军三个纵队正在决死阻击援敌,“黄雀”队伍里不仅有邱清泉整五军、胡琏整十八军,还有以整编第25师和第3快速纵队组成的黄百韬兵团,蒋介石亲自飞临睢杞上空督战,严令三个兵团不惜一切代价救援区寿年所部,其中黄百韬兵团尤其卖力,至7月2日下午突破中野11纵的阻击线,到达距离区兵团残部不足10公里的帝丘店地区,再次引起了粟裕的兴趣。
黄百韬兵团所处的位置,挡住了华野携带大批伤员撤出战场的路线,粟裕决心乘其立足未稳予以毁灭性打击,以利全军转移,黄百韬就这样成为了第三只蝉。7月3日中午,由叶飞统一指挥的华野四个纵队奔袭帝丘店,开始了对黄百韬兵团的围歼。
(黄百韬、刘峙、杜聿明)
经两日血战,黄百韬被压缩到方圆不足10里的范围内,笈笈可危。为负隅顽抗,黄百韬甚至亲自登上坦克,率领三个营发起反突击,夺回部分失去的阵地,战斗进入白热化。
杜聿明于7月6日飞抵战场上空指挥,黄百韬认定突围无望,开始跟杜聿明套瓷加告别:“杜长官,民国22年庐山训练团时,我们是上下铺,当时我的名字叫黄新,我从未叫过苦,但是今天我不能不告急!”
围上来的“黄雀们”已经被蒋介石和杜聿明催疯了,在杜聿明的亲自指挥下,他的老部队整编第五军开始发力,率先突破华野阻击线接近黄百韬残部,粟裕鉴于华野已连续奋战三周,部队疲劳且伤亡较大,为避免陷于被动地位,7月6日18时当机立断,下达停止作战的命令,各纵队向陇海路北转移,第三只“蝉”黄百韬由此死里逃生。
豫东战役,华东野战军纵横河南平原机动灵活作战,三次在“黄雀在后”的形势下坚决“捕蝉”,共歼敌近10万人,被粟裕称为“最复杂、最剧烈、最艰苦”的一次战役,它严重削弱了敌军在中原主力,战后邱清泉遭到痛斥后干脆跑回老家。这次战役的胜利也是逐鹿中原的转折点,为我军全面转入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战争中发生过多少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案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战术,在世界战争史上出现的不少。我军战神粟裕,把这种战术叫做“敌进我进”
通常来说这一战术是趁敌人实施远征时,袭击对方总部,造成两面夹击进退维谷的惨状。历史上典型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战术,主要有这三个:
1,武王伐纣。商朝末年,商纣王开疆拓土的雄心壮志忽然爆棚,整个商朝在商纣王的领导下蒸蒸日上,尤其是东南战线的东夷、徐夷、淮夷被征服,整个淮河流域纳入华夏范围。可是商纣王的两个叔叔比干和箕子和一个哥哥微子启给西面的周国当了带路党,武王趁机灭掉了商朝。
2,楚汉彭城之战。楚汉之争中,项羽在齐国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海洋,刘邦趁虚而入,占领了项羽的首都彭城。刘邦在此之前也是趁着秦军主力和项羽在河北决战,一举攻入关中灭亡了秦朝。
3,清军入关。明朝末年,每当明军即将剿灭农民军,东北的女真抢劫犯就会入关抢劫;每当东北局势有所缓解,农民军就会死灰复燃愈演愈烈。最终,李自成历尽千辛万苦取得北京,却被清军进来一勺烩了。清军真是捡漏王者。
至于我们熟悉的三国,这样的战例更多了,最有名的应该是关羽北征樊城,却被吕蒙白衣渡江轻取荆州,抄了后路,最后只能兵败身死。
不过,这些我都不想细说,我就说说粟裕将军在苏中抗战中的黄雀在后战术吧!粟裕将军在带领2000兵力北渡长江,几年时间就建立了苏中抗日根据地,让日军军长田俊六和两个师团长南部和小林苦不堪言。
从某种程度上说,粟裕的大部分游击战战术,乃至八路军和新四军组织的整个敌后抗战,都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袭击敌人运输线、摧毁敌人飞机场、破坏敌人矿场,也许单次杀伤歼灭敌人数量有限,可是积少成多,也是让敌人痛不欲生。
典型例子是,南部师团在苏中根据地修建公路,新四军不停搞破坏。南部只好派出警备队与粟裕所属的“老虎团”第七团干仗。200多日伪军被老虎团围住全部吃掉,最关键的是,缴获了一门步兵炮两部掷弹筒。
南部为了少受上级惩罚,竟然臭不要脸地写信给粟裕将军,日军尸体还给我们,步兵炮还给我们,掷弹筒就不要了。开出的价码是“今后贵我两军和睦相处”。甚至,南部还让日伪军在新四军活动区域刷标语“新四军还我步兵炮,掷弹筒就不要了”。此事在苏中传为笑谈。
相比南部,小林是个更可怕的对手。小林在苏中组织清乡行动,总共调用了一个联队三个伪军师,机动兵力高达1.5万人,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警察和汉奸便衣队进行配合行动。
小林没料到的是,到处抽调兵力,让各据点兵力更加薄弱,根据地的民兵都能收复一些小据点了。
不过,粟裕将军,根本看不上那些小据点,他要打的是战略要地车桥。
就在日军进攻根据地的时候,粟裕带领新四军第一师跳出包围圈,来到外围,对南部和小林两个师团结合部的车桥镇进行攻坚作战。
负责攻坚的,依旧是老虎团第七团,虽然团长严昌荣在清乡中牺牲,老虎团战斗力不降反升。敌人重兵守卫的车桥镇,老虎团一下就占领了核心街区,然后一个中间开花,分割包围,伪军的碉堡很快被攻克,几个小时后,只有几十个日军还在负隅顽抗。
然而,日军的碉堡对于早已掌握重武器的新四军第一师来说,简直不要太简单。从南部师团缴获的掷弹筒,在军工部门的逆向研发下,防止出了自己的迫击炮,月产量高达300门。在粟裕将军的“炮群”狂轰滥炸之下,车桥日伪军只有死路一条。
最值得一说的是,新四军中有被俘日军组成的“反战同盟”。在车桥战役中,反战同盟成员松野觉主动要求阵前劝降,喊话时被击毙。
除了老虎团第七团为主的第二纵队的车桥攻坚战,另外两个纵队打援工作战绩更为可观。
就这样,小林忙于清乡,却没想到军事重镇车桥被攻克,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清乡”这件事,甚至所谓的“屯垦”“铁壁合围”也均告破产。
车桥战役奏响了苏中地区的反攻作战序幕,日军军心很受打击,甚至发生了12名日军集体自杀的情况。粟裕所部在收复车桥附近据点时,日伪军几乎是望风而逃,几乎没有死守和增援的情形。
历史知事作品,转载请注明!
在战争中发生过多少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案例?
1、台儿庄战役
1938年初,侵华日军为了打通华东与华北、华中的交通线,决定攻取中国军队在华东最后一个战略要地——徐州,并且给予驻守徐州的中国军队第五战区主力部队以重大打击!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上将指挥中国军队从南北两线分头阻击,经过激战,南线日军被成功阻止,北线日军的第5、10师团除第5师团受阻外,第10师团接连冲破中国军队的防线,单刀直入,杀气腾腾的向徐州扑来。
李宗仁决心集中优势兵力歼灭这股日军!
他命令北线第20军团避开日军锋芒,向鲁南抱犊崮山区转移。津浦铁路沿线的中国军队不断侧击南下的第10师团,迟滞其推进速度。然后命第2集团军在通往徐州的必经之地——台儿庄不防,背靠大运河,坚决把日军挡在这里!
李宗仁的套路可谓阴险毒辣,将求胜心切的日军一步步放进来,然后断其退路,最后一举围歼!
骄横的日军不知是计,一路长驱直入,结果在台儿庄遭遇自会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最凶狠顽强的阻击。背靠运河的第2集团军死战不退,明明一只脚已经踏在了运河里,还是硬生生给顶了回去。
双方在台儿庄你来我往厮杀了一个多星期,日军第10师团被死死牵制在了这里,而在日军第10师团的后方,隐蔽在抱犊崮山区的中国军队第20军团五万大军,这是正奉命从第10师团背后掩杀过来。
苦战数日筋疲力尽的第10师团如何抵挡得住以逸待劳的第20军团?激战4天,第10师团大部被歼灭,少数残部死战得脱。
2、第三次长沙会战
这次战役实际上是台儿庄战役的放大版。日军两次攻击长沙都挨了狠敲,恼怒之余再次集中10万大军第三次进攻长沙!
在华中战场屡败日军的中国军队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早就设下了圈套,他不怕日军来,就怕不来!
日军从湖南北部的新墙河北岸发起攻击,先后翻过大云山、越过汨罗江、捞刀河、浏阳河,直抵长沙城下。当面的中国军队各部则节节抵抗,步步后退。驻守长沙的中国军队第10军坚守城池,死战不退。自以为胜利在望的日军自然是志在必得,双方在长沙展开了殊死搏杀。
而日军的两翼却悄然发生着变化!
原来,当日军发动进攻所遇到的中国军队退却不是被战败,而是按照既定部署化整为零主动撤退,等到日军兵临长沙城下与第10军僵持不下时,突然化零为整向日军的两翼和后方发起攻击!
腹背受敌的日军终于支持不住,调头北撤。中国军队哪里肯舍,或衔尾穷追,或半道截杀,一直跟踪追杀到新墙河南岸才停下。
第三次长沙会战以中国军队获得全胜而告终,日军在中国最精锐的一支战役军团——第11军遭到空前沉重的打击,伤亡几乎达到一半,在以后一段时间里很难再组织大规模攻势行动。
在战争中发生过多少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案例?
今天说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战争的鼻祖。
一、越国十年生聚
话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在勾践的带领下,越国君民身着布衣,不食荤腥,举国上下弥漫着同仇敌忾的气息。
二、吴国千疮百孔
再说吴王夫差,自从打败越国,自以为没有了后顾之忧,从此贪恋西施美色,荒废国政。狂妄自大,不顾百姓疾苦,常常与其他诸侯国打仗。
公元前842年,吴王夫差又要北上与诸侯在黄池会盟,打算称霸。而实际上,吴国貌似强大,其实千疮百孔。有识之士都替吴国担忧,但谁也劝不了妄自尊大、一意孤行的夫差。
三、太子友劝谏夫差
夫差的儿子太子友见父亲想要千里北上,黄池称霸,深恐越兵趁虚而入,又怕强谏触怒夫差。于是,想出用比喻的方法感悟父亲。
这天清晨,太子友手持弓箭,浑身湿漉漉地从后花园走来,吴王夫差见了,赶忙问他为何弄成这个样子。
太子友说:“孩儿看到大树上一只秋蝉迎风长鸣,却不知身后一只螳螂曳腰躬身,正打算吃掉它;
螳螂眼盯着秋蝉,却不知树荫下一只黄雀凝神屏气,正准备啄食它;
黄雀眼盯着螳螂,却不知孩儿手拿弹弓,正想要猎捕它;
孩儿眼盯着黄雀,却没防备沟坎,所以跌入水中,浑身湿透!”
夫差笑道:“你跟黄雀、螳螂一样,只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之忧!真是太傻了!”
太子友说:“父王比我们还傻呢!父王不听伍相国(伍子胥)劝阻,反而将他杀死。如今又要北上黄池,会盟称霸,却不提防越王勾践趁虚入侵!”
夫差大怒道:“这是伍子胥的唾沫残余,我早就厌烦了。你拐着弯子阻挠我称霸伟业,我不要你这样的儿子,你给我滚…” 正所谓“上帝欲使其亡,必先使其疯狂”。此时,刚愎自用的夫差,眼里只有狂妄称霸,没有自知之明。
太子友吓坏了,慌忙跑开。
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几天以后,夫差集国中可用之精兵,甲胄鲜明的朝黄池浩浩荡荡的出发去了。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勾践得知消息后,秘密在吴越边境集结了三万精兵,乘吴军精锐尽出,只剩老弱残兵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进吴国国都。杀死了太子友。
五、夫差之死
公元前473年冬天,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屡战屡败。夫差只好向勾践求和。
勾践手持“步光”宝剑,逼近夫差营前,派人传话给夫差:“世上无万岁之君,终有一死,吴王何必非等越王亲自动手呢?”
夫差追悔莫及、长叹数声,哭道:“我有何面目去见伍子胥啊!”转身对手下说:“我死后,请用三幅罗帕遮盖住我的脸。”说罢,自刎而死。
专心写有参考价值的历史问答,想了解更多麻辣历史,请果断点击关注。
在战争中发生过多少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案例?
我是寰宇长剑,我来回答。
天王星行动
斯大林格勒战役想必列位读者都不会陌生。1942年纳粹德军的B集团军群在取得哈尔科夫之战的胜利后,继续向东推进,其下属的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分别指向苏联南部的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和石油资源重地——高加索。
第6集团军是东线德军中最大的一个集团军,总兵力最高时近50万,装备坦克500辆、火炮3000门,空军第4航空队1200架作战飞机负责全方位空中支援。在保卢斯上将指挥下,从哈尔科夫向东一路长驱直入,当面的苏军各部队几乎是一触即溃,最后在苏军最好统帅部227号命令的严令之下,苏军各部队在斯大林格勒一线停止后退,背靠伏尔加河与汹涌而来的德军杀成一团。
无论是德军统帅部还是苏军统帅部,都非常明白在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很大程度上决定双方军队、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德军一路穷追猛打,志在必得。苏军则奋勇抵抗,寸步不让。但是苏军统帅部非常清楚,此时在斯大林格勒的苏军虽然打得英勇顽强,却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况且德军为了攻取斯大林格勒,第6集团军的部队几乎全部压在了斯大林格勒的正面。
有鉴于此,苏军副最高统帅朱可夫大将向最高统帅斯大林建议,趁德军主力逐渐被吸引在斯大林格勒城下、侧翼空虚的机会,调集苏军有生力量在第6集团军的侧翼发动进攻,将其围而歼之!
斯大林同意了这这一建议,一面命令坚守斯大林格勒的部队继续死守城市,以便将更多的德军部队吸引这里,一面从全国尽一切可能调集兵力兵器秘密向斯大林格勒地域开进。
又经过近50天的激战,第6集团军拼尽了全力,也没能完全将在残垣断壁之间的苏军消灭掉,对于苏军即将进行的“天王星”行动,保卢斯浑然不知!
1942年11月19日,苏军全面反攻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天王星”行动开始,110万苏军部队分成顿河、西南两个方面军,从斯大林格勒南北两个方向相隔上千里的战线上向第6集团军后方发动全面进攻。负责掩护第6集团军侧翼的是纳粹德国仆从国的罗马尼亚、匈牙利、意大利的3个集团军,根本抵挡不住铁甲洪流开道的苏军,在苏军打击下全线溃退。苏军的攻击行动仅仅四天,两路大军在第6集团军后方的卡拉奇胜利会师,狂妄不可一世的第6集团军完全陷入了苏军的合围。又经过将近50天的激战,苏军粉碎了德军对包围圈中第6集团军的救援行动,弹尽援绝的第6集团军最后在苏军的打击下全军覆没。
在战争中发生过多少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案例?
战场上既是力量的拼,也是智慧的较量,善用兵者,才能临危不乱,乱中取胜。类似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战例不胜枚举,能在此类战争格局中取胜方显英雄本色。下面和大家分享几个战例。1,孟良崮战役,我华野兵团以一个纵队诱敌国民党第74师张灵甫部,张灵甫轻敌冒进,企图吃掉共军这个纵队,反被华野数个纵队包围全歼,这是典型的“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战术。2淮海战役,我华野包围了国民党黄伯韬兵团,随后从徐州赶来增援的国民党军又从背后包围华野兵团,比时,我中野又从背后切断了徐州来敌的退路,将介石急调黄维,李延年部从背后杀向中野。在淮海战场上这种包围与反包围竟有四层之多。最后以我军大获全胜结束了淮海战役。3,空军的空中格斗最能展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场景,通常空军都是有“长机”“僚机”配合作战,空战中我的“长机”从背后咬住你的“长机”,而你的“僚机”又从背后咬住我的“长机”,而我的“僚机”也从背后咬住你的“僚机”。空战中的这一方式也是空军战术的一种。所以战场上这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战例始终伴随着战争的节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