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李云龙洞房之夜查房,在觉察朱子明被窝是的凉后,为何立即下令战斗?
李云龙一个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泥腿子,却在战场上屡立奇功,他本人确实是一个军事天才,那么在剧中有不少的细节都可以体现出他的才华。其中有一幕就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李云龙他在查房的时候,发现朱子明的被窝是凉的,于是他立马就下令让大家做好战斗准备,没想到他们还真的就遭受到山本特工队的袭击,山本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他带队偷袭都非常注重保密工作,李云龙能通过被窝来判断战况,确实是非常厉害。
那么李云龙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判断呢?其实他一般也不见得会去查房,况且有人在晚上不在屋里,也有可能是出去值班,或者是出去上厕所,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实际上,剧中和书里对这段都有一些明确的描述,李云龙当时刚刚结婚,按理说新婚之夜,应该是要好好休息一下,大家也都沉浸在喜悦中,此时应该是独立团上下最放松的时候。朱子明他在团里的地位非常特殊,是专门负责团保卫工作的干事,他的位置非常特殊。
李云龙当时知道朱子明的被窝是凉的,因此他里面心里就感觉到事情不对,况且朱子明他在墙上的枪也不见了,随后李云龙保险起见,也立马让和尚到周边的屋子里去找朱子明,可找了一圈也没有发现朱子明的下落,于是他就立马让大家做好战斗准备,实际上他并没有知道山本他们已经摸进来。要不是赵刚布置的暗哨起了作用,估计山本还真可能打到村内,朱子明他清楚团里的防卫,可他也没有发现暗哨的存在,这是他最大的失误。
在书中李云龙也对此进行一番推理,他确实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指挥员,能快速做出反应,当然李云龙在军中这么长时间,他在战斗积累下来的经验在这个时候起到作用。李云龙他本能感觉出来有问题,首先朱子明被窝是凉的,就说明他已经离开有一段时间,上厕所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情况。
其次,和尚找了周边的屋子,也都没有发现他的行踪,这就说明朱子明并不在屋子附近,而他的枪也被带走,大晚上带着枪离开屋子,并且到处都找不到他的踪影,朱子明要不就是临阵脱逃,要不就是投敌。在李云龙新婚之夜闹出这么一个事情,他没有办法判断朱子明到底是前者还是后者,可他已经明白,必然要有大事发生,这是一个指挥员必备的素质,宁可想到最糟糕的情况,也不能不做防备。
李云龙他及时应对,避免独立团的损失扩大,当时他们所处的环境是非常险恶的,随时会遭到对方的攻击,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作为团长他必须要随时保持警惕。别看李云龙没有受过什么系统的教育,可他的感觉是非常准的,就和他能成功伏击观摩团一样,这种感觉可不是说教育就能教得出来的。
这次他及时发现情况不对,就提前做出准备,顺利摆脱了山本的追击,但有一点,李云龙这次也真的是运气非常好,山本特工队并非是什么成熟的特种部队,他们在一些战斗中选择还有问题。
比如特种部队在执行斩首行动的时候,应该是要处理好明哨与暗哨,毕竟他们的行踪要是提前暴露,那么行动就没有什么意义。赵刚布置的暗哨,还真的就起到很大的作用,山本他吃了暗哨的亏,否则不可能让李云龙逃走的。
此外,朱子明这个叛徒做得也不是非常合格,他没有考虑好自己的退路,而且他在没有得到足够多利益的情况下就果断投敌,这样做根本没好处,还没有摸清楚团里的暗哨,负责保卫工作的人工作做成这个样子,也确实是非常糟糕,他最后死在战斗中也纯属活该。
《亮剑》李云龙洞房之夜查房,在觉察朱子明被窝是的凉后,为何立即下令战斗?
先来看一段原著:
一个不祥的念头在李云龙脑子里倏然闪过,朱子明绝不像去蹲茅房,茅房就在院子里。保卫干事没有查哨的责任,深更半夜他去干什么?何况他是披挂整齐出去的,因为他的驳壳枪也不在了。他轻声喊了一声:“有情况,通知所有人紧急集合。”说完人已窜出了屋子。和尚推醒了别人传达了命令,也跟着窜出了屋子,追着李云龙向前村口跑去。
1、首先李云龙是在深更半夜查岗的时候发现朱子明床凉了,这也就说明他已经离开了很长时间,半夜上厕所是不可能会离开这么长时间的,既然不是上厕所,那这深更半夜突然失踪就足够让人怀疑了。
2、朱子明曾经有段时间脱离了部队,并且没有其他人员证实他脱离部队这段期间发生了什么,身负重伤还能跑回来,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是非常可疑的。
3、职位特殊,赵政委安排朱子明负责团部的警戒工作,也就是说团部的警戒布防他都一清二楚,这种人突然在大半夜失踪了,别说李云龙会紧张,就算旅长来了也一样会紧张。
4、最重要的一点,朱子明深更半夜突然失踪,他身边的配枪也跟着失踪了,一个负责团部警戒工作的干事,突然大半夜带着枪一起失踪,老李要是还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你信不信旅长真的会把他脑袋拧下来当夜壶。
5、李云龙之前经历过鄂豫皖肃反行动,又在长征时当过指挥官,任何异样都会让他有所察觉,朱子明回归部队之后性情大变,从一个爱惹事的人,变成了对谁都客气,其实李云龙早就对他有所怀疑了。
6、这时候发现情况不对劲,李云龙立即命令部队集合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是虚惊一场就当做练兵了,如果是真的出叛徒了,那也能早做准备。
睡不好觉和整个团部被歼灭,这笔账老李还是算得清楚的。
再来说说李云龙为什么突然会去查房,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其中的真正原因。在李云龙的婚宴上,赵政委多次强调所有人最多只能喝一碗酒,包括团长李云龙也不能例外。
可是朱子明却主动上前想要再敬李云龙一碗酒。
这其中明显有问题,朱子明也算是个干部,按理说政治觉悟应该不低,他做出这种不合常理的事情,就是想要灌醉李云龙。
或许李云龙当时没有察觉异常,但到了半夜就发现不对劲了,于是连洞房都不入了,直接无情的丢下了新娘子秀芹,自己则是跑去查房、查哨。
当时赵家峪的防御非常薄弱,只有一个警卫排和独立团的一些干部,可以作战的人员加在一起只有七十多人,还不到一个连。
被日军偷袭之后,连炊事员都要当机枪手,要不是老李提前布置了暗哨,再加上部队集结迅速,团部很可能会在睡梦中被敌人歼灭。
《亮剑》李云龙洞房之夜查房,在觉察朱子明被窝是的凉后,为何立即下令战斗?
“查房”这个词很不专业,按照军事术语,应该叫做“查铺”。查铺,是部队基层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查铺经常与查哨合并起来,两项工作同时进行。其目的是,掌握人员在位情况,保持战备警戒状态。和平时期,规定连队主官每晚必须组织不少于两次的查铺查哨,而且其中一次要安排在午夜零时至凌晨五时之间进行。战争年代,对查铺查哨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了,因为这项工作关乎宿营地域整个部队的生死存亡。
《亮剑》剧中,正处在新婚之夜的李云龙对查铺查哨这项工作也丝毫不敢懈怠,依旧和往常一样,带着警卫员魏和尚去查铺查哨。当他发现保卫干事朱子明的铺位是空的,而且枪也不在,便立即命令魏和尚发出警报,通知全团紧急集合。
李云龙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斗争形势严峻,必须提高警惕。根据剧情,当时正值1942年5月,日军对华北地区实施了规模浩大的“五‧一”大扫荡。八路军及晋绥军面对鬼子的疯狂扫荡,被迫处于守势,抗战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在这个人心思变的特殊时期,稍有不慎,抗战队伍中就会出现“内鬼”和奸细。前不久,楚云飞手下的一营长钱伯钧叛变投敌,李云龙协助楚清理了门户。刚刚经历完这件事,李云龙不得不吸取楚的教训,提高警惕,防范自己的队伍中出现奸细。
二是出现反常表现,必须重点关注。李云龙是一名带兵经验十分丰富的指挥员,对所属人员的性格特点及平时表现了如指掌,一旦发觉某人表现异常,他就会有针对性地揣摩其思想变化。他对朱子明的评价是:这个人平时性格暴躁,经常与周围同事发生争吵,最近却突然变得脾气好了,遇见谁都像欠人家多少钱似的。由此可以看出,李云龙已经开始对朱子明实施了重点关注,这次查铺,如果别人不在位,他或许不会下令紧急集合;只要发现朱子明不在位,而且枪也不在,李云龙就一定会采取断然措施。
三是之前行迹可疑,必须防敌偷袭。其实,朱子明的叛徒身份,曾经在李云龙之前的一次例行查铺过程中险些败露。当时,秀芹正与李云龙纠缠婚嫁之事,偏巧遇见给鬼子送情报后返回的朱子明,据称是政委让他去村口查哨,李云龙顿时心中生疑。因为按规定,查铺查哨这项工作,必须由部队主官亲自实施,一个保卫干事,在没有政委带队的情况下独自查哨,这不仅不符合规定,而且非常值得怀疑。朱子明非常狡猾,当场来了一句:“这秀芹姑娘也在啊!”顿时把李云龙弄得不清不楚、十分难堪。如果秀芹不在场,李云龙再多盘问几句,朱子明的叛徒身份立时败露,从此可以避免山本特遣队对独立团的偷袭。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解开您的疑惑。
关注慕什塔戈,领略军事百科!
《亮剑》李云龙洞房之夜查房,在觉察朱子明被窝是的凉后,为何立即下令战斗?
有很多电视剧和电影因为篇幅有限不可能将所有剧情交代清楚,于是就出现了一些“留白”现象。
有的是导演刻意留白,让观众去想象,增加悬疑感,如《悬崖之上》。有的是经费有限,导演只能舍弃一些戏份,还有的是拍了但后期为了加快剧情节奏剪掉了一些铺垫戏和过场戏。
在李幼斌版《亮剑》里有一场戏就是这样,感觉拍少了或剪多了一些,如果剧情再丰富一些会更精彩更好看,这场戏就是独立团团长李云龙VS保卫干事朱子明的戏。
一、团长和保卫干事
在这场戏中,李云龙作为独立团团长主要做了两件事,查铺和查哨。
没有过部队生活的人可能不太理解,为什么一个大团长还要查铺和查哨?
实际上,查铺主要是上级关心战士的一种方式,通过查铺了解一下各个营房的情况,看看战士的衣服、装备和铺盖,也可以通过内务了解这个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士气。
查哨则是军事部队保护自己的必备手段之一,在很多时候哨兵就是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历史上因哨兵睡着或玩忽职守发生过很多血案,教训非常深刻。
当然,一般情况下团长这一级军官应该不至于每天查铺和查哨,一千多号人一个村子住不下,团长挨个营房查,一晚上就不用睡了,他抽查一下就行。但独立团情况不一样,当时驻扎在赵家峪的是独立团团部和直属部队,人数不多,李云龙作为一团之长就跟普通连长一样到各个营房查铺查哨了。
朱子明是独立团里的保卫干事,其日常工作主要是锄奸和反特,同时还要抓一下部队里的违纪违规问题,打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方,有点儿像军统的工作性质。所以,这样的职位经常会遭到一些战士的反感。
李云龙说朱子明以前脾气不好,经常和同志们闹意见,几句话不和容易打起来,这种情况估计也和朱子明的工作性质有一定关系。
朱子明的直接上级是赵政委,他有事并不直接向团长汇报而是找政委。朱子明被俘后叛变,很快就被日军放了回来,这对于日军来说是正确的做法,因为朱子明的身份特殊,执行的都是特殊任务,他回去晚了必然会被审查,一旦穿帮就没用了。
所以,有人说赵政委没有审查朱子明是工作失误,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朱子明回去得比较及时,枪伤估计也是真的,那赵政委疏忽一下也是人之常情。只是《亮剑》有点儿穿帮,朱子明在受审时受了刑,脸上的伤怎么那么快就好了?
至于赵政委派朱子明去查哨,这倒也不算犯错误,查哨虽然不是保卫干事的主要工作,但养伤期间顺手干一下也属正常。
当然,赵政委对朱子明过于信任疏于防范也是不可逃避的责任,要不是他负伤住院,估计赵家峪惨案这件事至少也得给老赵一个处分(也许给了没拍)
二、狡猾老兵
按照一般的情况,有朱子明里应外合,山本特工队把独立团团部包圆并不算太难,毕竟这帮特工能力出众,手里的武器也好用,两个人配合能轻松端掉一个营房。
但是,谁让独立团团长是老兵油子李云龙呢。
一般来说,像独立团团部这种地方,夜里至少会安排明哨、暗哨、流动哨等几种哨兵,必要时甚至会安排一个班占领制高点当班哨,电视剧篇幅有限,只拍了明哨和暗哨,这也足够了,虽然明哨不给力,但暗哨及时发现了山本特工队。
此外,李云龙的警惕心非常强,他在查哨时遇到秀芹都会下意识摸枪,这一看就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老兵。看到朱子明查哨也会警惕过问一下,同时对朱子明的变化也有明显的察觉。这一点比书生赵刚要强很多,毕竟赵政委没遇到过这么多事儿,和从士兵当到团长的李云龙没法比。
李云龙在新婚之夜出去查铺查哨当然不光是怕下属笑话他娶了媳妇忘了工作,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越是这种时候越容易出事,敌人也是很狡猾的。
当年胶东八路军就喜欢在大年三十夜里搞偷袭,弄得日伪军怨声载道,土八路连年都不让过。
朱子明是团里的干部,其营房和李云龙住对门,李云龙和和尚第一个查铺的地方就是那里,这时候好戏上演。
李云龙发现有一个铺位空了,一摸发现炕凉了,说明人出去有一阵子了,询问得知是朱子明,马上找枪,发现他的枪也不在,这问题就严重了,于是李云龙马上命令全体起床紧急集合。
很多人理解错了,李云龙让紧急集合并不是知道马上要被偷袭,而是一种预防手段,因为朱子明也有开小差的可能,紧急集合之后先查人,然后才能确定事情性质。
这里《亮剑》可能少拍了一个细节,那就是李云龙和赵政委应该有过沟通,不让朱子明再去查哨。因为朱子明没有查哨的任务了,他不在铺位的情况才更会引起李云龙的怀疑,如果他还有查哨的任务,李云龙也许会认为朱子明出去查哨了。
可能也是篇幅有限所致,如果在李云龙对朱子明产生怀疑之后拍一段他和赵政委商量不让朱子明查哨的戏,那整个铺垫将会更加圆满。
不管怎么说,这段戏中李云龙极强的警惕心救了独立团团部所有人。
三、蹩脚奸细
相对于狡猾的李云龙,朱子明这个叛徒和奸细就显得太过于蹩脚了。
首先,朱子明叛变前后的变化太过于明显,之前暴躁好动手,现在婆婆妈妈还贼客气,变化太大就让李云龙给盯上了,这种对下属的怀疑在战争年代并不算过分,毕竟敌情危机四伏,不多长个心眼就会像楚云飞那样差点被老部下给黑了。
其次,朱子明脱逃的时间选得太不合适。一般来说,下半夜是偷袭的最好时机,那时候是人最困的时候也是睡觉最沉的时候,所以很多偷袭都选在后半夜,很多进攻也都选择在凌晨四五点。
但是,朱子明选在李云龙还没睡觉的时候就跑出去,这就太笨了。至少,他也得等李云龙睡下再跑不迟。山本特工队也不傻,以山本一木的军事素质他也不会在前半夜就发起进攻,那偷袭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估计山本一木发现朱子明出来太早之后也意识到偷袭要泡汤,所以马上命令发起进攻。先是碰上独立团的暗哨暴露目标,又因为李云龙让全体起床集合才没有将独立团团部给包圆,但也给独立团造成了重大损失。
这段戏其实也没拍完整,如果拍完整了会让李云龙和山本一木的斗智斗勇更为精彩。
抛开电视剧主角光环不谈,但凡李云龙警惕性弱一些,但凡朱子明的水平高一些,这次偷袭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最后,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看起来很过瘾,历史上的真实斗争只会更艰难更残酷。
《亮剑》李云龙洞房之夜查房,在觉察朱子明被窝是的凉后,为何立即下令战斗?
其实这个细节在电视剧里面表现的不够充分,在书里面描写的十分详细,完整地体现了李团长的推理过程。不得不说李团长真心是林彪笔下那种合格的指挥员,心思缜密警惕性高。
按照《亮剑》书里面的描写,李团长晚上带着魏和尚查哨,在检查到保卫干事朱子明的床铺时发现了问题:一,被子被掀开,人不见了;二,被窝是凉的,表明人走了一会儿了;三,个人衣物与装具尤其是枪械也不在指定位置;四,房屋周边并未发现朱子明的踪迹;五,当晚并未安排朱子明值班查哨。被窝是凉的说明了一定的问题——这人不见了,房屋周边并未发现这个人的踪迹——他没有去上厕所,枪械被带走了说明了极大的问题——要么是拖枪逃跑,要么是叛变投敌。
在当时那种敌我斗争极为残酷、你死我活的状态下,宁可相信他是叛变投敌,也不能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这人就是带枪跑了。因此李团长迅速下令做好战斗准备,而且是悄悄进入阵地开始布防。事实证明这一命令极为准确妥当,保证了来偷袭的日本特工队在摸进村庄的一开始就遭遇到了迎头痛击,战斗局面为之一变。
笔者之前看过林彪在井冈山时期写给红军团级以上政工干部阅读以提高其军事指挥素质的一本通俗易懂的小册子,里面就提到了行军与扎营的要点——指挥员每到一个宿营地,不能上来就占据好房间,住下就打洗脚水泡脚,而是应该亲自安排各部队布防,要一个营一个营、一个连一个连的跑过去,每一个连在什么位置,占据哪些有利地形,如何安排警戒值班,如何确保通讯联络,当地社情民情如何,当面敌情我情如何,都必须做到了然于胸,倒背如流,这样才能保证宿营时不出问题,一旦遭遇敌军偷袭更便于立刻组织反击——在《亮剑》里李团长与日本特工队的战斗中,李团长确实做到了这些要求,更不愧是从黄麻暴动一路从长征走来的红军老将。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亮剑》李云龙洞房之夜查房,在觉察朱子明被窝是的凉后,为何立即下令战斗?
关于朱子明叛变的事情,纵横以前讲过很多回,今天不讲朱子明叛变的经过,就讲讲我军的纪律和相关制度。
李云龙半夜查房,发现朱子明没了踪影就下令让部队准备战斗是怎么一回事?
李云龙的这支部队从红军时期就有就近查铺的习惯,干部晚上要查哨和查铺,还要到士兵的营房去看一下。
别说是李云龙了,就是毛主席当年带部队的时候都亲自查铺,1931年红十二军到达宁都的洛口镇,主席晚上要去查看部队,十二军的领导怕主席受累就说“你们一路这么辛苦,晚上查铺就让我们代劳吧!”毛主席听后说 “要说辛苦,战士比我们辛苦一百倍,人家的脑袋壳不知道什么时候要搬家哟。首长查查铺可以更好地掌握和了解部队,你们也要坚持这一条规定。”
可见,查铺查哨是我军历史上的一个优良传统,而李云龙在红军时期就是团长,属于老革命干部了,因此,在新婚的洞房之前也去查铺查哨。
查铺是为了干什么呢?在现在的部队《内务条令》中规定,查铺是查看战士在位、就寝及战备物品的摆放情况,现在查铺主要是为了部队纪律,而战争年代查铺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正如主席说的那样,查铺可以更好的掌握和了解部队。
部队是一个纪律特别严的地方,没有特殊情况晚上绝对不能擅自离开营房,正常来说就像我们初高中的寄读生活一样,熄灯之后人必须在寝室,往往会有管理员或者学生干部进来点名,看人是不是都在(有学生半夜爬出宿舍到网吧去玩)。
除了查铺之外,另一项重要制度就是查哨,长官与站岗士兵对口令,然后还要回口令,看看战士回答的是否正确,李云龙不仅布置了明哨,还有暗哨,关于暗哨的布置更是极为复杂,是保护部队的最后一道防线,李云龙部队在赵家峪村之所以没有全军覆没就是暗哨起了作用。
在《亮剑》原著小说中,李云龙与和尚发现朱子明的铺位是空的,两个人不约而同的就拔出手枪,甚至是蹭开枪头,随时准备开枪。
李云龙对部队的管理也很严格,铺位上少了人,立马就知道是谁!
关于李云龙当时的判断是,朱子明绝不像是去蹲茅房,茅房就在院子里,朱子明是保卫科干事,没有查哨的责任,这就是有情况的表现,对于李云龙这样经验丰富的干部来说“反常即为妖”!
我相信在部队当过兵的人对查铺查哨这个制度肯定一点不陌生。
在战争时期,有很多事情都是极为注意的,比如在《兄弟连》中,美军士兵在行军的时候还会要求进行“灯火管制”,在规定的时间,不允许士兵使用灯、火这类照明的东西,主要是为了防空,因为灯火无异于给敌人一个定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