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里打山崎大队时独立团这么厉害,为什么还抢不到主攻?

山崎大队迷路,进入根据地腹地。总指挥下令吃掉这股敌人,首发主攻却让772团抢了去。为了这个,李云龙和他们吵了个狗血淋头。 那么,作为129师战斗力最强的独立团,为什么没有抢到主攻呢?

一个772团后面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军甚至更多,而独立团最多可以壮大成师,这就是老部队和新部队的区别,关键时刻,首长自然而然先想起这样的队伍。事实上,陈赓的386旅第771团在1939年就调出组建新区了,他手中掌握的虽然多达10个团兵力,真正的老红军底子只有772团。

回顾八路军战史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老三团”、“新三团”的昵称,新老团队战斗力也是有差距的,其实还不完全,八路军团级建制的战斗力分为三档:1937年改编时的16个建制团(其中12个是有国民政府正式番号的,另附两个师教导团、一个师独立团和一个总部特务团)、1939年之前由前述队伍抽调连、排级兵力组建的团、1939年之后大扩军期间编成的新团。

显然,程团长的第772团属于第一档,虽然也抽出过部分连队,但老红军的作风犹在,属于一等主力团;李云龙的独立团为代表的新一团、丁伟原来的冀中军区16团都属于第二档队伍,有老红军的成分,但比例不高;而以孔捷新二团为代表的干脆是第三档,主要成分都是新兵和收编队伍,团、营长能是老红军就不错了。

1940年“百团大战”之后日军调集兵力报复,华北方面军司令多田峻搞了个“百万大战”,首次以八路军为大兵团作战目标,反扫荡期间损失最大的就是第三档团队,八路军从40万鋭减到30万,那就是几十个团残破甚至被打散了。由此可见战斗力之差别,老红军队伍凝聚力强,基层连队党员多,可以做到“败而不散”,骨架不倒。

其实,打完败仗的表现是最能反映部队素质的。

所以,在类似李家坡时间紧迫的攻坚战斗中,旅长选择772团这样的老部队先上那是本份,毫无争议,李云龙团抢不上主攻天经地义。在真实的关家垴战斗中,后面采用土工作业开辟新路接敌的是另外一个主力团769团,并且取得了相当进展,可惜由于日寇援军接近,不得不退出战斗,否则完全可以全歼冈崎支队。

也就是说,真正会打聪明仗的还是一等主力团,当时参与进攻的386旅新一团、补充团以及决死纵队各团,还都没有形成这样的战斗力,《亮剑》中独立团接手772团的主攻任务,完全是为了突出李云龙这个男一号的剧情需要,有违军事常识和历史原貌。

关家垴战斗虽然八路军伤亡较大,但极大锻炼了新部队的作风和意志,仅决死二纵队就打出来两个主力团,成为第二档团队的骨干,不经恶战血战,哪有如此收获。所谓的独立团如何厉害,那是文学创作,一个团1000多号人的整体作战能力,绝不仅仅是团长一人牛叉就可以形成的,李云龙是人不是神。

772团在长乐村战斗中大破日寇,首任团长叶成焕牺牲,是386旅和后来太岳军区的绝对主力,重大战斗,首长让772团冲在前面,用老铁们的话说:没毛病!

《亮剑》里打山崎大队时独立团这么厉害,为什么还抢不到主攻?

独立团抢不到主攻是必然的,就算是李云龙他自己去也是吃瘪回来,依旧抢不到主动。

而李云龙抢不到出于两个原因,一是电视剧。二是军事。

首先说说电视剧,我为何要说出于电视剧这个原因呢?

主要是因为李云龙是整部电视剧的主角,讲的是他的故事,处处展现出李云龙的指挥才能,而李家坡一战没让李云龙的独立团拿主攻,就是出于这个原因,首先让别的团拿主攻,打一会,表现出伤亡较大,而且攻不下来的效果,突显出敌人的强大之处,然后再让李云龙上用计消灭山崎大队,突显出李云龙的军事才能,如果一开始就李云龙就上,会让观众有种错觉,山崎大队就是一个软柿子。

其次就是出于军事原因,李云龙原先是新一团团长,因为战场抗命,被彭老总撸去了团长的职位,去了被服厂,后来孔捷的独立团在杨村作战失利,孔捷被撸,李云龙顶了上去,而李家坡一战发生于《亮剑》第三集,按照推算的话,李云龙接手独立团还没几个月,在士气上、人员上和李云龙对于部队的掌控还不成熟,所以386旅的旅长出于对独立团的保护,所以没让李云龙拿主攻。

我是汤里放药,本文原创首发于悟空问答。

《亮剑》里打山崎大队时独立团这么厉害,为什么还抢不到主攻?

独立团成军较晚,且不久前刚遭受挫折,考虑到士气问题,旅长没有首先安排其参加主攻而是作为预备队是有道理的。

后来助攻团损失惨重,李云龙又求战心切,旅长才让他们上。希望李云龙别出心裁,用超常打法赢得胜利。果然独立团不负重望,拿下李家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