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中的大阪师团真的是那样不堪一击吗?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不堪一击?你快拉倒吧,这就是网络上一段子,这货只是相对于日本二战那会,拔尖的那些个甲级师团差一点而已,至于您说的不堪一击压根就搭不到一块去。

咱别的不说,当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将自己那小岛划拉成六个区块,每个区块招一波士兵,这就是他们最初六个师团的来历,而这个大阪师团就是这六个当中的第四个,番号第四师团。

那会之所以就招六个,原因就是日本人财力不够,养活不了那么多人。

后来兜里有钱了,而且他们也希望通过频繁的对外战争,给自己搞更多的利益,这就追加到了十七个常备师团。

其实在二三十年代的时候,日本人整出二十一个师团,他们裁了四个师团。

您要说这大阪师团真的是一群废柴的话,这次裁撤咋就没有把这第四师团给拆掉呢?

所以这大阪师团不堪一击的话,那是不对的,您要是不信,咱再举个例子。

大家伙都知道,美国人给日本广岛和长崎种了俩大蘑菇,那么二战也就结束,毕竟日本跪了,无条件投降了。

你丫作为一个战败国,二战那会到处的祸祸人,所以就不让他们拥有军队,可日本人后来变着法的弄出一个自卫队,名义上说不是军事组织,其实他的功用跟军队没啥区别。

就这自卫队下边拢共九个师团和六个旅团,而大阪师团也就是这第四师团,就在这里头蹲着呢?这要大阪师团真就是一群废柴组成的队伍,就日本人那德性,他们能保留这么个玩意吗?那是不可能的,而且日本人给这大阪师团依然是甲种师团的待遇,没想到吧!

就日本人那自卫队里头,甲种师团拢共就四个,这第四师团就占了一个。

所以从这些个事情当中,您是能感觉到这大阪师团压根就不是网络上说的那么不堪,撑死了他的战斗力差一点,但这个差可不是废柴级别的差。

说了这么多,有点空落落的,咱拿出点实际东西,和大家伙聊上一聊,您就明白了。

大家伙都知道,这大阪师团他来自于大板这块,这地方盛产日本人的小商小贩,这些个人总是挑个箩筐,整个簸箕到处喊着卖东西的。

当然你也不能说商人咋样咋样的,但这小商小贩他要是不斤斤计较那三块五毛的,七里八毫的,他跑一天,就算是跑断了腿,也不见的能挣三瓜两枣的,够不够吃喝都不好说。

所以精于计算是这支部队的一个特点。

那么表现在部队里头,他这第四师团就和别的部队不一样。

比如上边命令,把刺刀拔出来,他们要玩个集体冲锋。

这要是搁到日本其他的部队,那脑瓜顶上绑一绷带,中间涂一大红点,嘴里含着:“板载!板载!”这就来了。

而大阪师团的人一瞅,就感觉这帮人有病,拿肉脑壳去顶机关枪子弹,这不找死吗?他们回头就会琢磨,用别的方法行不行?能不能避免太多的伤亡。

哎!他是这么个样子。

咱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

当年日本悄么兮的偷袭了美国人的珍珠港,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把个日本人开心坏了,跟着日本人在几个小时之后,他又去摸麦克阿瑟驻守的菲律宾。

麦克阿瑟咬着玉米烟斗,吼吼着自己的菲律宾丫就是一铁桶,日本人使出吃奶劲的他也啃不动。结果打了没几个月麦克阿瑟跑了,后来让温莱特接了这烂摊子。

嗯,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人的第十六师团进攻巴丹要塞,结果这个师团挥舞着指挥刀吼了一个月:“雅个几几!”没啃下来。

就这,他还搭上了三千多人的伤亡,啥也没捞到。

日本人一瞅,这第十六师团也打的差不多了,伤亡一半了,再打下去番号就的撤销了,于是就让第四师团接了这事,就这大阪师团用了七千多人,啃了不到一个星期就拿下了。

打完这块,第四师团又接着打科雷吉多尔要塞,就这地,美国人囤积的粮食超级多,他们认为就这地他就算是一个孤独的要塞,守上三年都不成问题。

结果就一个晚上,第四师团就把这地给拿下了。

原因就是这第四师团的人,干啥都不会着急冲锋,而是跑到前边进行侦查,找对手的薄弱点,然后针对性的进攻。

就这战绩您说这第四师团是废柴吗?不能够啊!

咋说呢?就这个师团是日本人当中少有的注意后勤的,不是那种给点阳光就灿烂,打点鸡血就狂热,拼命玩板载的部队。

想当年日本人进攻英帕尔的时候,还吼吼着他们是吃草的民族,只要有草就没问题的。

好了咱接着说。

美国人遇到了第四师团,他也得谨慎对待,这部队可比日本那啥第六师团的强上一线,有脑子吗?

那么这第四师团咋就变成了印象中的废柴了呢?

咋说呢?日本他们家陆军和海军,那就是一对杠精,有事了俩对骂都有可能,左一个马鹿,右一个马鹿的,据说俩家伙僵起来,螺丝的松紧方向都能给你弄反了,陆军向右紧,那么海军就非得来一个向左紧的节奏才成,至于真不真咱搁一边,但日本海军和日本陆军之间的矛盾可见一斑。

别的不说,当时中途岛战役,日本输了,最高兴的是日本陆军,还摆了酒席庆祝,就这高兴的节奏压根就轮不到美国人。

那么整个日本陆军,他也不见得铁板一块。

地域黑也是有的,日本陆军这块从心肝脾肺肾上瞧不上这大板人,在他们看来这些个人一天天的投机倒把,就琢磨那点利益,毛毛钱,不是个玩意,不如别的地人。

其实这源头,还是因为大板这块在日本过去他也是个商业城市,老百姓对于这所谓的大名啦,天皇啦没有其他地方的日本人那样的尊重,他们一天天的围着给这些人制定的苛捐杂税讨生活,也没那心思琢磨别的。

而其他地方的日本人基本上都是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这些个日本人对原有的大名啦,天皇啦有一种畏惧。

这种形式一直延续了好几百年,这就形成了两不一样的氛围。

所以两下一比较,大板人和其他地方的日本人就有点差别了。

最后说一下,第四师团,绝对不是什么废柴,遇到了仗就缩了回去的,他们打仗只是更加的灵活,这种对手反而要警觉,不然一个不小心就要吃亏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日军中的大阪师团真的是那样不堪一击吗?

日本陆上自卫队至今保持着第四师团的番号,按照各国军队的传统,如果这个第四师团真的只会搞笑的话,早应该被裁撤了。甚至在1925年“大正裁军”撤销4个师团编制时,依旧保留了第四师团,所以个别网上传言并不可信。

(阿部信行,后任首相)

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前的17个常备师团中,第一至第六师团通常被认为一等主力师团,第七到第二十(缺13、15、17、18)等11个师团被视作二等主力师团。根据作战表现来看,一等主力师团中第二、第三、第五和第六师团比较凶悍,“九一八事变”时关东军主力只有个第二师团(多门二郎),全面抗战爆发后,第三、第五和第六师团我们已是耳熟能详。

只能说,第四师团的战斗力稍稍配不上一等主力师团的身份而已,但因此将其归于菜鸡部队,肯定也是大错特错了。

(寺内寿一,后升元帅)

第四师团的前身是1871年建立的“大阪镇台”,1888年统一序列改称第四师团,因为兵源地也被称为“大阪师团”。参加过甲午战争(辽东半岛警备)和日俄战争,下辖第7和第19旅团,也是跟毛子从旅顺打到奉天的,师团历史并不丢人。

第四师团作为日军最早的6个师团之一,也曾经是“名将辈出”的,在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之前担任过师团长的有:村冈长太郎、菱刘隆(这两个家伙后来都当上了关东军司令),阿部信行(首相)、寺内寿一(后来的南方军总司令)、东迩久宫鸠彦王(南京大屠杀元凶)等等。

(东迩久宫鸠彦王 上海派遣军司令)

1937年以后,历任师团长有:泽田茂(后第13军司令)、山下奉文(所谓的马来之虎)、北野宪造等人,当年2月编入关东军,作为主力部队驻扎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区。传说中“大阪师团”的孬种表现主要是诺门坎战役期间,许多士兵装病不肯上前线,其实与历史有误。

首先是关东军第一阶段并没有计划让第四师团参战,诺门坎前线主要以第23师团和第七师团为主力,包括第七师团都是分批上去的,日本人死要面子,怕师团番号多了显得怕了苏蒙军。等到伤亡惨重时才急得抓瞎,紧急调兵增援,而熟悉地理者当知,佳木斯在黑龙江省东北部,距离诺门坎战场可是不近,日军机动能力又差,所以当第四师团赶到海拉尔再赶去诺门坎时,苏日已经停战。

(山下奉文)

其次是诺门坎苏军的优势火力,尤其是重炮雨和坦克森林,已经让关东军“家喻户晓”,不仅是第四师团,所有后来参战的部队都有点头皮发麻,有些畏战心理是可以理解的。日本这个民族本来就是欺软怕硬,不单单是大阪师团的问题。

最后是在关内战场的表现,虽不抢眼,也不羸弱,第四师团1940年调整为“三单位”,下辖第8、第37、第61步兵联队,调往武汉第11军,应该说,还是被当作主力使用的。先后参加了“豫南会战”和第二次长沙会战,分别跟汤恩伯和薛岳打了个平手,是日军在前三次长沙会战中唯一攻入长沙城的师团(早渊支队不计)。

(大阪师团一部投降)

1941年12月从11军调出赴上海整补,改隶日军大本营直辖,这更说明传言之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前往菲律宾参战,在巴丹半岛迫降美菲军7万多人,麦克阿瑟仅以身免。战争末期编入第15军,1945年8月在泰国投降。

日军中的大阪师团真的是那样不堪一击吗?

二战中日本的大阪师团不像其他日军一样喜玩万岁冲锋,也不喜欢拿人命去填,所以在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军里面显得比较另类,然后就被自己人黑的很惨。

大阪师团其实就是日军的第四师团,是日本陆军建设时的7个师团之一,资格很老,因为兵源大多来自大阪,所以又被称为大阪师团。大概因为大阪人做生意比较厉害的原因,所以他们打仗也喜欢动脑子,日军传统的那种万岁式冲锋他们是没兴趣的,擅长的是迂回、包抄、炮兵火力覆盖。

大阪师团在日本的西南战争里就已经出名,是至今为止日本唯一获得天皇亲自颁发的感状的部队。在日俄战争大阪师团第一个拿下南山,第一个攻进奉天。抗战里第二次长沙会战时第三、第六两个师团遇到拿不下的阵地,都是靠它来解决,先后击破中国4个主力军冲到长沙。菲律宾战役中日军攻击巴丹半岛和科雷吉多尔失败以后,还是大阪师团来救场,他们先用大炮覆盖,然后发起奇袭,直接搞定。

不过这种做法在日军里显得比较另类,二战时的日军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又崇尚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主张精神战胜一切,对于第四师团这种做法都觉得纯粹是怕死。而且从经济上来说,一个士兵明显要比炮弹便宜,所以对于第四师团的风评比较差,认为不是真正的日本军人。

战后一些日本军人自己在写回忆录的时候就详细描述了大阪师团如何不肯让士兵去送死,并把这看成懦弱怯战,因为这些资料来自于日本,所以很多人就会觉得这些都属实,他们确实是无能,像《地下交通站》也跟着黑了一把。实际上大阪师团只是更用脑子打仗而已,这种敌人才最可怕。

日军中的大阪师团真的是那样不堪一击吗?

在现如今的网络狂潮中,大阪师团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第四师团是有着磅礴名气的,而他们这份名气的由来,主要跟他们的贻战、搞笑有关。

在前些年,有一个旅日作家从日本带回了不少有关于第四师团的故事。

这些故事在浩浩荡荡的网络狂潮中流散开来后,很快占据了它的一席之地,但凡了解过抗战历史的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第四师团的故事。

因为这些故事实在太过于滑稽的原因,所以很多人对这些故事是深表质疑态度的。

但是如果我们通过对实际历史的了解,就会发现这些故事主体上是没有错的,只是因为编造而变都有些太过于夸张罢了。

现实中的第四师团确实很不喜欢打仗,他们与我们往日里所了解到的日军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

他们的这一份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思想态度。

上世纪深受武士道荼毒的日军

上个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日军都有着一个很普遍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深受日本武士道和天皇信仰的荼毒。

在日本军方深入到骨髓的洗脑下,他们是可以为了他们的天皇、为了他们的“大日本帝国”而不惜在战场中丢掉自己这条小命的。

在和美国人展开的战争中,他们不要命拼死奋战的态度在美军狂暴无敌的弹药下显得非常脆弱。

但是在面对武器比他们还落后无数倍的我们时,他们的不要命给他们带来了超乎寻常的战斗力 。

那种状态中的他们如同亡魂附身一般变成了战场中的魔鬼,早期时,同等士兵数量下的他们是能以一敌五我们军队的,可见战斗力的强悍。

抵御住武士道荼毒的第四师团

这种深受洗脑的情况是普遍存在于日本各军队中的,但是第四师团不同,他们深植在骨子里的商人算盘天然可以为他们抵抗住武士道精神的狂轰滥炸。

第四师团是一支由日本大阪人组成的军队,大阪在当时是一个到处都是小商小贩的城市。

就如同我们如今的温州一般,那里的人非常地会算计和做生意,家里的教育和城市文化的熏陶使得他们的脑子天然就比普通日本人精明很多,正因此才使得他们没有那么容易经受到武士道的洗脑。

在他们这样的商人看来,在自己的小命面前,什么日本天皇、什么“大日本帝国”通通都是狗屁,只有保住自己的小命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在能保住自己小命的前提下,他们并不会太过于违抗上级的命令,毕竟他们小小一支师团与整个国家的大军相比简直如同螳臂挡车,根本没有抵抗之力。

珍惜生命并不等于不强大

正因为这种思想的影响,使得他们在后来的战争中变得精打细算起来,他们会计算出各种能尽量避免伤亡的作战方式。

所以如果要让他们与其他军队一样傻傻地拿着自己的士兵性命去填补战场的话,他们是不会同意的。

可能就是因为这些态度的问题,使得他们开始时非常不受日本陆军大本营的待见。

不过我们却并不能被他们的这种态度以及各种网络故事给拉偏了我们对第四师团的认知。

第四师团在当时就如同一只展翅在天空中翱翔的狠辣苍鹰,他们会静静地在天空中选择猎物、会在一击不中之后马上展翅高飞。

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凶狠是假的,蓄势待发随时可能再次出击的他们,对猎物来说是极其危险的。

第四师团在日本陆军中是甲种师团编制,即便在战争最高峰时期,甲种师团的编制也只有二十来个师团能拥有。

无论从装备还是士兵的单兵素质来说,甲种师团都是日本陆军中战斗力最强大的师团单位。

第四师团只是不愿意轻易伤亡罢了,如果他们真有传闻中那么差劲的话,他们又怎么可能能继续保留这种崇高的编制?

可证明第四师团强大战力的两个案例

接下来我们讲一下他们的两个战绩,一个战绩是在他们侵华期间的一个战绩,一个是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一个战绩。

在抗战时期,第九战区的司令长官薛岳一直长久地把守在长沙附近。

在此地薛岳和日军展开了四次大规模会战,在这四次会战中,除了第四次出乎意料的失败之外,前三次会战薛岳均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而也就在前三次会战中,第四师团是唯一能攻打进入长沙城的日军师团单位,由此可见他们战斗力的强悍之处。

还有一次是在菲律宾的一个岛屿上,在那一次作战中,另一个强力师团付诸了3000多人性命都没能对美国人和菲律宾人坚守的堡垒取得丝毫进取。

但是在第四师团奇迹般出手后,人数远远不如敌方军队的他们,却仅用600多人的伤亡就换取了美国人和菲律宾人5000多人的性命以及6万多人的俘虏。

从这件战绩来看,也可侧面衬托出他们的战斗力。

所以说日本的大阪师团并没有传说中那么不堪一击,他们只是对自己的生命更加热爱、对日本天皇没那么狂热罢了,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的战斗力不行,相反他们的战斗力是很强大的。

日军中的大阪师团真的是那样不堪一击吗?

大阪师团的最高潮—战功赫赫的巴丹要塞战役。

巴丹要塞,内有8万美菲守军,里面的食物够吃3年,弹药极其充裕,美军自信满满,认为这个要塞可以坚守至少3年。

日军第16师团进攻了1个月也没拿下来,还损失了3000兵力,无功而返。

随后第四师团上,之前他们在沙马尔地区已经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特殊作战训练,在充分准备后,随后来攻巴丹要塞,打了一个多礼拜,就拿下要塞,以伤亡600人的代价,歼灭美菲军队5000多人,俘虏了6万多美菲联军,其辉煌战果连大本营都很吃惊。

大阪师团从来不缺胜仗,但他们打仗和其他喜欢蛮干的日军不同,从商业气息浓厚的地方出来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喜欢准备充分,他们也是日军唯一确保了后勤供应和前线侦查没问题才肯打仗的部队。

大阪师团有钱任性,逐渐被日军其他部队怒称戏称为“少爷师团”。

二战时期,日军的招募和后勤供应都是以地区为单位,因为大阪自古就是商业城市,经济实力雄厚,他们更舍不得让自己的家乡子弟兵出去太受苦,所以财大气粗的乡亲们都是卯足了劲支持第四师团。

第四师团身为甲种师团,装备和后勤供应都是日军里数一数二的,他们在战前也往往要准备充分了才开打,一旦物资不足和后勤跟不上了,他们就会主动撤退,这点很像美军,不打无准备之仗。

日军中的大阪师团真的是那样不堪一击吗?

提及二战时候的日军,人们都会想到都是一些亡命之徒与武士道精神的狂热之徒,一帮十足的战争疯子!在战场上如野兽一样凶残,喜欢虐待敌人,以及对天皇脑残一样地疯狂效忠。一听到失败的消息,就切腹自杀仰天长啸悲声而去。

但在网上也流传着日本一支师团孱弱不堪一击的段子,这个师团就是日军的大阪师团。这个大阪师团被称谓日军的“窝囊废”,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在文章《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中,对第四师团的各种轶事做了详细地描述。如描述他们窝囊废,不敢冲锋上前,甚至在美军贩卖东西,一副小市民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的嘴脸……

实际上,认为大阪师团窝囊与不堪一击,也只是日本关东人对大阪关西人的歧视,以及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大阪师团一直也是精锐的部队。现在,日本陆上自卫队依然编有第四师团这一支部队,也证明了它的强悍。

现在,我们看看为什么都说大阪师团窝囊呢,主要还在于大阪师团的士兵注重商业利益,缺乏日本武士道的狂热精神。

一 大阪师团士兵,本质也是商人

大阪师团士兵,主要是来自于日本大阪地区从事小本生意的商贩。日本虽然是一个岛国,却与我国一样也有着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异,经济发展也是不平衡。大阪是日本的关西地区经济中心,类似于广州上海等沿海城市,重商主义流行,也就是大阪人如浙江温州人一样,喜欢做小本生意,比较注重经济利益,一切以钱为上。

二战时候日本士兵脑残一样疯狂效忠天皇,主要也由于古代日本社会结构决定的。古代日本,是一种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古代日本人信仰神道教,认为天照大神创造了世界,天皇又是天照大神在人世间的代言人。处在社会底层农民效忠于拥有土地的大名,大名与家臣“武士”,都效忠于幕府将军,幕府将军又效忠于天照大神在人间的代理人——天皇。

这样,在这一种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与神道教影响下,就容易被日本军国主义精神洗脑,形成一种普遍“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础,这也就是二战时候大多数日军都愿意为天皇歇斯拉底的原因所在。

可是,大阪由于是日本经济中心,民众很多都是从事商业,没有如其他日本人一样绑架在封建等级制度上。相反,由于大阪商业繁华,几百年来一直围绕着抗拒苛捐杂税与中央政府讨价还价,斗智斗勇。所以,大阪人缺乏日本其他来自山民家庭或者贫穷工人家庭的士兵“为天皇为国家玉碎”的奉献精神。

大阪军团的士兵由于都是生意人出身,凡事都是讲究利益为上,在二战中对军国主义各种“板材冲锋”鼓动,自然也不会狂热盲目跟从。这些士兵都是独立思考,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为利益着想,干这一种事情是否值得,是否值得去付出?他们绝对不会拿自己唯一的生命与全家的幸福,去换取靖国神社里面一个小牌位。所以,可以看到大阪军团士兵打仗都是从精明的商人利益立场出发。

相反,日本关东贫寒地区的士兵,由于一直处在社会底层受人歧视,而且比较贫穷民智也没获得开发,容易被狂热的军国主义精神忽悠,在战斗中异常残暴,喜欢采取攻击他人方式弥补内心的自卑。

二 大阪军团士兵注重生命

大阪军团信奉就是“保命第一”。如日本陆军出战,士兵们的祝福话语就是“九段阪见”,九段阪就是靖国神社的所在地,意思就是为天皇效忠,成为靖国神社的牌位为自己的荣耀。

可是,大阪师团问候语就是“御身大切”,就是保重自己身体才是第一位,才不去管天皇与帝国的安危。只要能活下来,那怕夹着尾巴做人,也都是值得!可以看到大阪军团仿佛也没有战场上马革裹尸视死如归的精神。

中国军队也有所耳闻第四师团的名声。在徐州会战期间,李宗仁指挥的四十万大军,巧妙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由于当时国军可谓是精疲力尽,在经过鲁苏皖边境一条山谷道路的时候,李宗仁部队发现两边的山上出现大量武器装备精良的日军部队。

当时,国军就处在峡谷之中,日军就居高临下,占据了地理优势,这也令统帅李宗仁害怕不已,担心日军出动会全军覆灭。但是,大军不能后退,李宗仁只能下决心朝着附近山上撤离,与山上日军拼了。

可是,过了很久国军发现这些日军没追上来。之后,李宗仁的军队也顺利通过了峡谷,山上日军也没有袭击的意思。后来派人去打听,才发觉这一支日军正在公路的两侧做饭,却不管敌军。这一支部队就是第四师团——大阪军团。

当时,大阪师团也派人去上级请示,是否应该对这支军队进行袭击,得到命令才动手。当时,被询问的日本高官差一点没气晕过去,现在才请示一切都晚了,痛斥大阪师团居然失去了攻击李宗仁精良军队的绝好机会,也错过了最佳的战斗时机!

从这一件事也反映了大阪师团商人的精明,他们知道没获得上级指示就轻易行动,容易承担失败的风险。一切听从上级的指挥,把战斗成与败的风险都由上级承担,可谓非常高明!

大阪师团士兵不会焦急“为天皇而死,为日本帝国而死”。对于上级命令,大阪官兵也习惯于“斤斤计较”、“讨价还价”,不会如其他部队的人那样闭着眼睛盲目执行而死。

大阪师团信奉理念就是“保命第一”。有些人问大阪师团:“为什么消极作战”,军队的人也振振有词回复道:

“我们是负责佯攻的,没有必要猛打猛冲,如果是主攻,自然要打好喽。”

甚至大阪师团内部也制定了“三不要原则”,也就是“无益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

三 大阪师团杰出战绩

其实,大阪师团没有这么窝囊,他们也取得了不少政绩。大阪师团如同翱翔在天空的苍鹰一样,用狠与辣的眼睛选择猎物,蓄势待发寻找最佳的出击时机。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对军队做了全面改革。当时,日本陆军一共有七个师团,近卫师团,以及第一到第六师团,其中大阪师团属于第四师团。日本的西南战争时候,由于第四师团也就是大阪师团战绩显赫,获得了明治天皇亲自颁发的奖状,这也使日本陆军中唯一获得此殊荣的部队。在日俄战争中,大阪师团也是第一个冲入奉天。

要知道,大阪师团是日本陆军中甲种师团编制,也就是最高等级编制。在二战时候最高峰时期,日本的甲种师团编制也只有二十来个师团才能拥有,大阪师团就能拥有,这也证明了该师团的强悍,并不是这么不堪一击!

长沙会战也可以证明大阪师团的战绩。在长沙前三次中日会战中,大阪师团是唯一能攻打进入长沙城中的日军师团,可以看到大阪师团战斗力的强悍。

还有一次在太平洋的菲律宾战场的巴丹半岛和科雷吉多尔要塞攻坚战中,日本一个强劲师团付出了三千多人的性命,也没有打下美国人与菲律宾人坚守的堡垒。可是,大阪师团出手之后,就成功突破霉菌防线的,仅仅用600多人的伤亡就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杀死了5000多美国人与菲律宾人,抓获了六万多人为俘虏,可以从这一方面反映战斗力的强大。

可以证明,大阪师团也不是不会打仗,是打有把握的仗。日本军队也不是缺心眼,如果真是一群窝囊废,也不会把他们当做精锐部队,装备当时日军非常紧缺的机械化重武器。

四 大阪师团伤亡少原因

大阪师团能死亡人数很少 是日本甲种师团伤亡最少,也是因为运气也的确好。在1945年,大阪师团被征调到东南亚另一个激烈号称“绞肉机”的缅甸战场。在战争末期送到这个战场上,出生于商贩与富裕市民的日本士兵心情也是很难受,知道自己面临死亡的境遇。于是就开始各种故意地拖延战术,把行军速度故意减慢了一大半。

可是他们运气也的确是好!大阪师团刚到泰国,缅甸战役就宣告结束了,之后日本天皇就宣告投降。当其他日本师团的士兵为日本战败垂头丧气、切腹自杀与“玉碎”的时候,大阪日本士兵居然兴奋不已、红光满面,重新操起了做生意人买卖的老本性,亲自去美军的军营卖武器与其他小商品,做起了小买卖。

而且,回国之后,大阪师团士兵对国家失败没有太多惋惜,反而又重新操起了做生意的老本行,可以看到大阪师团士兵都是商人比较多。

五 大阪人被“背黑锅”:关东人对关西人歧视

大阪师团被看做是懦夫,主要也是日本在诺门坎战役的失利。当时,日军第二十三师团几乎全军覆没,也受到民众的谴责。当时军部急需找人背锅,大阪师团可以充当背锅侠的角色。当时,日本军部派人写的一篇新闻稿《我无伤皇军第四师团》,讥笑大阪第四师团一点伤痕就回国,讽刺他们是懦夫,借此让他们背“黑锅”。

由于历史原因,日本关东与关西是互不相容的阵营。如同我国存在同乡歧视一样,日本人的地域歧视是非常严重。关西比较富裕,商业经济浓厚。关东山区的自然条件不是很好,自然环境恶劣,如北海道一带都是民风剽悍,战斗力是全日本第一,军国主义思想浓厚,日本军部高级军官都是关东人。关东人由于贫穷自卑心理,自然也看不起富裕的关西人。

自然遭受到了贫穷的关东人的排挤。关东人虽然是山区,但一直受着日本军国主义影响,自然也是看不起唯利是图的关西人,把关西人看做低人一等。所以,当日军一旦有作战失败,就把大阪师团做“背锅侠”。

六 结语

日本军国主义狂热分子,也谴责大阪师团对天皇的不效忠,自然也一直让他们成为懦夫的代言词。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在《日本第一窝囊师团》中最后部分,对第四师团做了小结,也令人深思:

“如果日本的军队都像第四师团这样,大概中日之间就不会发生战争了吧?要是这样,也就不会有日本的战败了吧……”

我们也可以想象,如果二战日军都像大阪师团那样重商业利益,不受军国主义思想蛊惑,自然也不会有二战的发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