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陆军装备落后于欧美是什么原因?
最重要的一点,是日本军队没有真正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协约国一员,它所谓的“参战”只是攻击了驻防青岛的5000名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是需要在实战中检验、总结和提高的,日本人没有这个机会,自然也就完全靠自己“闭门造车”,未能深刻了解和赶上一战后的军事变革浪潮。
从1915年以后,日本的主要军事研究对象是民国军队,而当时的民国正值军阀混战时期,虽然打得热闹,其实火力对抗程度和武器装备水平非常落后,尤其是民国部分将领的恐日症让日本人被得意蒙住了双眼,日本人等于是在“跟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
比如1928年的济南惨案,在没有飞机支援下的日本陆军第六师团,其实装备并不比北伐军强多少,是蒋介石“恐日症”发作避战而已。
直到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苏联军队才真正打醒了日本人。战役结束后,日本专门成立了“诺门坎事件特别委员会”,用来调查差距和总结经验。他们发现凡是与苏军直接交过手的鬼子官兵,没有一个不认可苏联军队猛烈的火力,因此委员会的结论报告是:“日本陆军由于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战经验,逐渐丧失了对火器的正确认识”。
日本人终于承认,苏军装备尤其是炮兵和装甲兵领域,在火力和机械化程度上已经远超日军。而日本军队的战术思想仍然停留在一战时期,迷信“武士道精神”和“猪突冲锋”,对自动火器的认识也严重不足,倒在波波莎冲锋枪下的死鬼不计其数。
诺门坎战役中间的1939年8月23日,纳粹德国突然与苏联签定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给日本人当头一棒。重要原因就是德军观战团在旁观了日军的进攻战术和装备水平后,向国内递交了日本军队“一战水平”的报告,德国人由此深感日本陆军难堪大用。
但此时日军已无力改变整体装备水平,时间上也不容许 ,国内军工生产的能力和技术非一朝一夕可以调整的。并且日本资源匮乏,海军又分走了大量财政预算和钢铁份额,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了。这恐怕也是日本最终选择南进而不是北上的主因:既然陆军装备太次,海军号称世界第三,总可以跟美国一战了吧。
还别说,日本海军很是猖狂了一年,陆军借助制空权和制海权的优势也得瑟了一年,结果到了1943年就被打回了原形,因为联合舰队风光不再。
太平洋战争中的美军士兵如此评价日本鬼子的“猪突冲锋”:对一个猝不及防且病弱无力的人来说,野猪狂冲过来确实很危险;但对于一群弯弓搭箭的猎人来说,冲过来的野猪正好是盘中餐!
三八大盖则是:能发射子弹的中世纪长矛。
二战日本陆军装备落后于欧美是什么原因?
很多人认为日本二战战败跟输在武器有一定关系,而武器装备落后于美国则是因为工业水平的差距,但这种说法似乎有些片面。因为日本在二战中也制造出了零式战机和超级战舰大和号这样的先进武器。但那是海军,日本陆军的武器装备跟中国比还算不错,但跟美国甚至俄国比,都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日本学者对此有着深刻认识。加登川幸太郎说:“日本陆军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武器进行了太平洋战争”。户部良一纠正道“更准确的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陆军才终于开始有能力装备第一次世界大战水平的武器”。
日本二战中的标志性武器是三八式步枪,“三八”不是指1938年,而是明治三十八年,也就是1905年,那时候日本正在打日俄战争。二战时这款步枪已经停产了,陆军装备了九九式步枪,但由于产量有限,没跟上扩军的速度,所以很多部队使用的还是三八式。
产量有限的原因除了可以归结到日本的钢产量和资源有限,还和日本海军的“大炮巨舰”主义,以及陆军过于重视作战单位(师团)的扩充和过于强调“精神”的重要性。大炮巨舰主义起于一战前后,强调战舰的数量和火力,大和号那样的超级军舰就是代表了。但日本本来就资源有限,再怎么精打细算也难免进入拆东墙补西墙的窘境,日本走扩张道路海军要优先,陆军就对不起了,将就将就吧。陆军也真能将就,步枪可以用老式的没问题,三八式本身除了误伤率高点其实不次,加上鬼子擅长拼刺刀白刃战,再加上“武士道精神”的加持,勉强有的一打。
但坦克和火炮的差距是没法通过人为来弥补的。日本管坦克叫做“战车”,分成三个级别,10吨以下的叫轻战车,10吨以上30吨以下叫中战车,超过30吨叫重战车。日本几乎没有生产重战车,基本上装备的都是轻战车和中战车。像九五式轻战车自重7.4吨,九七式轻装甲车自重4.25吨,直接被苏联红军碾压。火炮在陆战中十分重要,但日本有了日俄战争一个月打没一年炮弹的经验之后,对炮弹的使用格外珍惜,美国有的是炮弹,不管打到哪儿,上去先一通火力覆盖,逼得日本人也开始挖地道了。所以这武器装备也不光是质量的事儿,数量也很重要。
二战日本陆军装备落后于欧美是什么原因?
最主要的是战术思想。日本其实不是没有研发装备过冲锋枪、半自动步枪等这些这种武器,但是日军的很多战术思想错误限制了日军装备的发展。
就冲锋枪而言,在其他国家,冲锋枪就是用以弥补步枪的单薄火力的,主要就是在近距离以密集的火力消灭敌人,所以本身不要求射击精度等性能。但是日军由于最初极为重视步枪的射击精度,所以也将这个思想带到了冲锋枪上,其认为冲锋枪也要有高射击精度和远射程,但是这显然是冲锋枪这种使用手枪弹的武器达不到的。这样的情况下,日本研发的冲锋枪普遍做工细致,进而导致成本太高,根本不便于大规模生产制造。
还有就是整体实力。比如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不强,陆军的机械化程度也不高,十分缺乏坦克、运输车辆等,所以这也就限制了日军装备太多重型装备。日军毕竟是步兵为主的军队,所以像九二式步兵炮这样的装备更适合日军,如果装备太多重型武器等,首先有效的运输机动是一个问题,而且巨大的弹药消耗日本也承担不起。
最后就是对手了,日本最初的对手是中国等亚洲国家,以日本当时的力量足够应对。但是和美国等开战后,日本面对的是更强的对手,而其装备体系根本来不及进行改进。
二战日本陆军装备落后于欧美是什么原因?
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 ,可以说是一战的预演。攻坚战、浅壕战、围困战等,特别是马克沁重机枪发挥的淋漓尽致。德法英在一战都充分挖掘日俄战争中的优势,为己所用。由于一战主要是欧战,日本参战只进行了攻战青岛战役,没有参加整个大的战役过程。可以说日本基本上没有经过一战的洗礼,就直接进入了二战。整个日本陆军就是一战水平,海军和飞机还免强。
二战日本陆军装备落后于欧美是什么原因?
日本在当时相对欧美,是后发国家,在基础科学等方面全面落后于欧美,自然装备耍落后,但都有自主制造能力。而旧中国尚末入流,除仿能几杆步枪,没有自给能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