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炮、野炮、榴弹炮有什么区别?迫击炮和化学臼炮有什么不同?

之前有过关于山炮和野炮区别的专答,即山炮是一种轻型榴弹炮、野炮是一种轻型加农炮,主要是受限于当年各国军队的机动能力,为使火炮能用骡马拖曳或驮运,因此自身重量不宜太大,口径一般也局限在75mm以下,超过100mm基本还叫榴弹炮或加农炮。

(古代臼炮)

主要讲一下迫击炮和“臼炮”之间的关系,臼炮是最古老的火炮种类,大约出现在13世纪,属于比较落后的滑膛炮(没有膛线),其特点是炮身短、仰角大、初速低、射程近,优点是可以发射很大很重的炮弹,多用于攻城或摧毁坚固工事,古代用来海战也很带劲,因其炮身短粗胖,非常象中国古代捣米用的石臼,所以被称为“臼炮”。

从这个意义上说,臼炮就是现代榴弹炮的鼻祖。

(二战时期的臼炮)

而迫击炮则是由“臼炮”发明演变出来的,源于1904年日俄战争的旅顺要塞之战,面对日军疯狂的“人肉冲锋”和堑壕掘进,普通的身管火炮由于距离太近已无可奈何。俄军旅顺基地炮兵技术副主任戈比亚根据自己所研制的“水雷臼炮”原理,下令将海军炮架在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蘑菇形”的大头炮弹,这种炮弹是从炮口前装式,并且只把弹尾部分装入炮管,弹体是露在外面的,发射距离只有50到400米,但杀伤效果很好,这就是“迫击炮”的雏形。

但是,后来研制定型的迫击炮从严格意义上说,又不能算为“臼炮”,因为臼炮是有完整后座装置的身管火炮,基本结构与榴弹炮和加农炮并无差别。而迫击炮结构简单,完全靠底座来抵消炮弹发射时的后座力,没有后座装置。

不妨这样理解:迫击炮是由小口径、易携带的“臼炮”发展演化而来新型炮种。

(普通迫击炮)

所谓“化学臼炮”与火炮的种类无关,名称源于所发射的是“化学炮弹”,意即内置化学气体的炮弹,包括芥子气、氯气等毒气弹,也包括瓦斯气的催泪弹、烟幕弹等,是炮兵的一个特种专业部队,说白了就是用来“干脏活”的臼炮。

因此,提问的稍许不太准确,应该是迫击炮和臼炮有什么区别,因为迫击炮也可以发射化学炮弹,称“化学迫击炮”,在抗日战争中日军的毒气部队主要就使用迫击炮,国军的记录经常称为“瓦斯臼炮”,其实是不准确的,只有用臼炮发射化学气体炮弹,才可以称为“化学臼炮”。

(普通迫击炮弹)

臼炮在二战之后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迫击炮仍然是部队团以下单位列装的重要步兵支援火力,并且出现了大口径和超大口径的迫击炮,已完全替代了臼炮的功能。

解放战争中美国也给国民党部队提供了不少“化学迫击炮”,早期主要用来发射催泪弹和烟幕弹,这些炮弹不是我们记忆中那种“水滴形”的,而是圆柱体。后来美军发现用此类迫击炮发射高爆弹效果非常之好,因此解放战争时期的化学迫击炮不是用来搞毒气战的,而是M3高爆弹发射专用,杀伤力较大,基本就是近距离使用的“小榴弹炮”。

(特种迫击炮弹)

细心的答友一定发现问题了,那普通迫击炮和化学迫击炮的构造区别是什么呢?答案是,普通迫击炮是没有膛线的“滑膛炮”,炮弹初速慢,飞行稳定性一般;而化学迫击炮是比较专业的“线膛炮”,炮弹初速提高,飞行稳定,打的更准,但制造成本较高,得算高级迫击炮,现代已经在此基础上发明了“迫击榴弹炮”。

我是否说清楚了?哈哈。

山炮、野炮、榴弹炮有什么区别?迫击炮和化学臼炮有什么不同?

山炮,适宜山地丘陵作战,相对轻便但射程不足的105毫米以下火炮。

美军M34型75毫米山炮:

野战炮,就是相对重型,一般属于师以上机构组成支援炮群,75毫米以上。

现代管退火炮之祖,法国1897式75毫米野炮,就是李云龙称的意大利炮:

榴弹炮是火炮技术分类,身管短,弹道弯曲,主要对人员与轻装甲,无遮蔽目标进行打击,以弹片做主要杀伤手段。

迫击炮,是俄罗斯从臼炮发明而来,利用弯曲弹道,攻击障碍物后的目标。

化学臼炮?

用化学弹的臼炮,与臼炮有什么区别?

德国卡尔臼炮:

山炮、野炮、榴弹炮有什么区别?迫击炮和化学臼炮有什么不同?

各种炮的称呼都是历史传留下来的,其实不是同一种分类标准,显得相当混乱。山炮、野炮其实都属于榴弹炮Howitzer一类。野炮得名最早,区别于要塞炮和攻城炮,是拿破仑把炮装上轮子用于野战而得名的。山炮在中国主要是日军用于山地作战,身管短,自重小,容易拆卸转移。这类炮一般是30倍口径左右,弹道弯曲。

弹道更弯的,20倍口径以下的,就是迫击炮,和臼炮mortar是一回事,属于曲射炮。化学臼炮也是迫击炮,不过可以用于化学战。

口径倍数40以上的,就称加农炮cannon,属于平射炮,主要用于摧毁垂直目标。坦克炮一般都是40倍口径以上的,装在坦克上就叫坦克炮了。战防炮也是40倍以上口径的,二战中用的口径都比较小,57mm,就不叫cannon了。37mm口径二战中也大量使用于高射炮,那就依用途称呼了。

这里讲的全是线膛炮,而且因为涉及一二百年前的事情,都是老炮。新式的、滑膛的,让有资料的来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