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冈村宁次和梅津美治郎的官职如何?如何评价这两个人?
1939年初这两个家伙的职务是平级的,冈村宁次时任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第11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时任华北方面军第1军司令官,军衔(中将)和级别完全相同,但是这一年爆发了日苏“诺门坎战役”,其结果也改变了这两位日军将领的晋升速度。
(冈村宁次)
诺门坎战役又是关东军自作主张挑起来的战事,不料在朱可夫装甲部队的碾压下关东军遭致大败,一直对关东军“不听招呼”非常头疼的日军大本营终于逮到了整治的机会,上奏天皇将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和参谋长矶谷廉介全部撤职,在选择继任人选时,梅津美治郎优先得到垂青,走马上任关东军司令官,1940年晋升大将。这会还不能叫“总司令官”,因为关东军此时仍然为“方面军”级别的建制,但是毕竟是“军”级的上一级单位,因此梅津算是“进步”较快。其实这两个人都是昭和军阀的骨干将领,也都曾在关东军任职(冈村宁次是从关东军第2师团长任上调升11军司令的,梅津是其前任师团长),最终选择梅津,显然裕仁和日军大本营的心目中,冈村宁次还是略逊一筹。当然,也有两个主要因素在里面:
(梅津美治郎)
其一是冈村宁次的资历比梅津略低,梅津美治郎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15期、陆大第23期,尤其曾是陆大当期毕业生的首席,自然是“军刀组”成员,属于“学霸”;冈村宁次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陆大第24期,其中陆军大学毕业成绩第八名,还是差点意思;其二是在前线的冈村上书激烈反对军部成立汪伪政权的策略,惹毛了当时的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1939年底甚至被调回国坐了一年冷板凳,也就是说陆军当权派对他很不爽。
作为补偿,1940年裕仁钦点冈村宁次升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次年晋升大将军衔,冈村宁次总算再次追齐了梅津的衔级,都是大将衔“方面军司令官”。然而一年后关东军升格为“总军”级,梅津美治郎水涨船高成为关东军“总司令官”,再次领先冈村宁次一个身位。(畑俊六)
冈村宁次不好追了,因为关內战场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是那个老不死的畑俊六,一时半会儿没有上调东京军部的可能,他只能等。对中国抗日战争而言这倒是个好事,畑俊六是个用兵比较保守的资深大将,进攻意识和凶恶程度要远低于冈村宁次。
1944年为发动“一号作战”,冈村宁次调任新组建的野战兵团第六方面军担任司令官,虽然指挥的精锐部队增多了,但职衔仍在原地踏步,直到1944年11月畑俊六奉调回国出任教育总监,冈村宁次才终于坐上“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的位子,此时距离日本投降已经不足十个月了。
(冈村宁次投降)
不料1944年7月,因为改造关东军和治疗“下克上”的宿疾有功,以及东条英机决定下台,梅津美治郎再次高升为陆军三巨头的参谋总长,在战争年代,掌管军令的参谋总长实际是日本陆军第一人,这下子冈村宁次没得追了。
不过这俩货最后的结局非常一致,1945年9月2日梅津登上“密苏里号”代表全部日本军队投降,9月9日冈村宁次追着学长的脚步,在南京代表侵华日军签字投降,这叫殊途同归。(梅津美治郎投降)
比较而言,这是两个颇具头脑的侵华日军高级将领,梅津长于上层政治和全盘战略,冈村偏重领兵作战和具体战术,这也与后来两人所处的军中位置有关。共同点是智商都不低,并且不苟言笑,梅津被同僚称为“木头人”,而冈村给下属的感觉是“不怒自威”。
二战时期的冈村宁次和梅津美治郎的官职如何?如何评价这两个人?
就先说二战末期的二人官职好了。
在1945年的时候,梅津美治郎任的是日本陆军的参谋总长。冈村宁次是中国派遣军的总司令。这二人的军衔一样都是大将。
但如果看早一年的军中职务。梅津美治郎无疑高了冈村宁次不少。在1944年初,冈村宁次任华北方面军军司令官 ,梅津此前一直任职于关东军总司令官。
华北方面军是中国派遣军麾下的方面军。而关东军是和中国派遣军平级的总军部队。到了1945年当年,梅津升任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总长。而冈村宁次只是中国派遣军的司令官。论指挥起部队的数量,冈村宁次只能指挥中国派遣军的部队。梅津这个职务可以指挥日本所有的陆军部队。换句话说,梅津是冈村宁次的上司。
很明显,冈村宁次在仕途任命上矮了梅津不少。甚至差距巨大 。
如果看个人关系,其实梅津比冈村宁次要招人喜欢,在军事指挥上,冈村宁次因为在第十一军司令官位子上说了上司的坏话,被要求回国,打入冷宫了一段时间。就在冈村宁次被召回国的时候,梅津正在铁腕整理关东军的军纪。此前,日本诺门坎之战大败。日本陆军部也受不了关东军那帮成天惹是生非的家伙再胡作非为了。
在撤了关东军前任司令官后,日本陆军决定派一个能约束关东军,又不会违背日本命令的人去当关东军司令。梅津能被日本陆军部看上,既说明梅津的为人被日本陆军看重,又能说明,梅津的能力被日本人所认同。后来事实证明,梅津是七七事变后,在关东军一把手位子上,任职最长的关东军司令官。也正是在梅津美治郎手上,关东军终于没有再惹出什么震惊世界的麻烦了。
说完官职,最后再说一下二人的评价吧。
梅津美治郎是日军中那种少见的军阀将军。如果我们拿东条英机来比较的话,冈村宁次的仕途受到的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和东条英机类似,梅津美治郎的平生愿望,其实很简单。他认为自己应该当陆军大将,而不是当首相。也就是认为军人不干涉政治。也就是说,他的思考方向,其实都是以军队利益为核心的。
相反,冈村宁次其实是个政治将军。早年和东条在外国成立了一个联盟。自认为要对陆军进行改革,在现实之中,冈村宁次的二百五行为,还是比较多见的。例如在106师团被围歼的时候,有那种说法,106师团之所以会迷路进入中国军队的伏击圈,是冈村宁次给错了地图。
冈村宁次把孙传芳时代的地图给了106师团。结果,106师团发现,地图坐标和现实位置,偏差了实在很多。
笔者倒是认为此事属实,在1945年的时候,日军的雪峰山惨败,其实就是冈村宁次一意孤行的结果。照理来说,作为中国通的冈村宁次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如果不是有意为之,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了。冈村宁次自以为再通过局部战争的胜利,可以获得和中国政府和谈的筹码,结果是面子丢尽。这其实就是政治行为了。
当然会有人说,梅津美治郎后来的阻止日本投降行为,不是参政嘛?如果我们再往后看,就会发现梅津的心理了。
在密苏里号上,梅津美治郎其实是拒绝为投降命令上的天皇签字位置签字的。也就是说,梅津也许不是个死硬的皇道派。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日本电影《最长的一天》当中,梅津被称为和尚了吧(纠正,日本电影中说的是森纠,是笔者理解错误了,因为梅津美治郎的个性其实更像和尚,说不定外号叫和尚最多的还就是梅津了)!其实梅津是不喜欢过度参与别人事情的。真的是“得道高僧”啊!
二战时期的冈村宁次和梅津美治郎的官职如何?如何评价这两个人?
谢邀。个人觉得梅津美治郎略高于冈村宁次!两个都是战争刽子手,残忍,冷血!
梅津美治郎和冈村宁次的军衔都是陆军大将,但梅津美治郎是1940年就晋升的大将,而冈村宁次是1941年晋升,梅津美治郎的资质更老,论起来也更说的上话。
而梅津美治郎担任过关东军司令,关东军是日军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好的军队,有“皇军之花”之称。冈村宁次虽抗日末期日军派遣军总司令,但他在梅津美治郎是关东军司令的时候只是华北军司令。梅津美治郎相当于中心地带的高官,而冈村宁次相对说是较差地域的高官。梅津美治郎相当于有buff加成的,相对来说职位应该是更高。
梅津美治郎是后来回国担任陆军参谋总长,是参谋总部首脑,其主要职责是辅佐天皇指挥陆军,下达总体作战命令。冈村宁次即使是日军派遣军总司令看起来也似乎没他高。
梅津美治郎还兼任特命全权大使,是出席国际会议的高级使节,代表一国形象,这也是冈村宁次没得比的。
论最终惩罚来说,梅津美次郎是东京审判的主要28个法西斯战犯之一,被判处无期,而冈村宁次比他判的轻。
但不管咋样,这两人都是战犯,都是发动侵华的主要罪人,是冷血动物。梅津美治郎阴险狡诈,冥顽不灵。在担任关东军司令时,大肆屠杀东北地区人民,还签署扩建七三一部队,导致东北大地一片黑暗。在进军华北后逼迫何应钦签订了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在华北批准进行大规模扫荡,赞成三光政策,罪行简直令人发指!即使到了被审判时,他依然拒不认罪,最终被判无期。
历史学家评价:“个子不高,表面上态度和蔼,毫无傲慢之气,而且用语也给人以谦恭文雅的感觉。但此人事实上表里不一,着实是个人面兽心的人。冈村宁次戴副眼镜看起来没有杀伤力,实际上为人凶悍,毒计频出。他是谋划九一八事变,制造“五·三”济南惨案和上海“一·二八”事变的主凶,“三光政策”的推行着,正式实施者,抗日中后期主要侵华计划的制定者。但此人在判罪后,没过多久居然被无罪释放,病死东京!
虽然这个人是特别凶狠的罪人,但他确实是个军事人才,心思缜密,步步为营,即残忍又多智。
彭德怀元帅曾对八路军的将领们作过关于对冈村宁次的评价:“这个家伙,是很厉害的一个人,他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