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亮剑》中的丁伟是纵队司令,为何仅授少将衔?

电视剧中的纵队司令是什么级别?

1955年首次授衔时,丁伟作为军长授少将衔确实低了点,但这一点恰恰是符合史实的,因为丁伟的原型——开国将军钟伟也是军长授,也是授少将衔。先看看丁伟的原型,开国少将钟伟

钟伟,红军时任十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抗战时,任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二十八团团长、第十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任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师师长、第十二纵队司令员。

1948年秋季全军整编,纵队改军,钟伟担任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九军军长。

由此可见,一般情况下,纵队就等于军,纵队司令等于军长。

1955年5月,时任国防部长彭德怀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编制军衔》,对当时军官的每一个职务规定了详细的编制军衔,这是授衔最直接的依据,陆军军官编制军衔规定如下:

上将——中将:兵团(集团军)司令员、政治委员。

中将——上将:兵团(集团军)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

中将:军长、军政治委员,兵团参谋长、政治部主任。

少将——中将:副军长、军副政治委员,兵团炮兵、坦克兵、后勤、技术主任。

这样来看,军长应授予中将衔,但钟伟时任第四十九军军长,正军级,却只授予了少将衔,只和副军长持平,授少将衔确实低了。

四野纵队司令的授衔情况

跟四野其他纵队司令、军长相比,钟伟的少将衔也是略吃亏的。

四野的12个纵队刚成立时,纵队司令如下:

1纵李天佑、2纵刘震、3纵韩先楚、4纵吴克华、5纵万毅、6纵洪学智、7纵邓华、8纵黄永胜、9纵詹才芳、10纵梁兴初、11纵贺晋年、12纵钟伟。

这12个纵队司令中,只有贺晋年、钟伟2人授少将衔,其他10个纵队司令都是中将和上将。

就算加上12个纵队的政委,也只有段苏权、李中权2人授少将衔,其他10个政委都是中将。

这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钟伟个人原因,另一方面是整体原因。

1955年授衔时,全军有50多个纵队,按照规定标准能授中将衔的有200多个,但中将的名额一共只有175个,尤其是四野已经占了43个中将名额,不可能所有纵队司令和政委都授中将,否则你让人家一、二、三野怎么想?也要照顾兄弟部队的感情嘛!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平衡,需要牺牲,那为啥要牺牲钟伟?

一是钟伟履历中有小瑕疵。钟伟担任纵队司令(军长)时,是从师长直接提拔上来的,没有经历纵队副司令(副军长),这本身不是问题,但当需要牺牲时,就成了资历问题。

二是钟伟吃过大败仗。渡江战役之后,钟伟不听上级指示轻敌冒进,在青树坪一战被白崇禧伏击,损失惨重,这是我军渡江后为数极少的大败仗,而同时期其他将领表现很稳,钟伟这个大跟头摔的真不是时候,让自己吃了大亏。

综合上述因素,钟伟就被降格授了少将衔,不过钟伟担任的军职可一点都不低,他先后担任广西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部参谋长,北京军区参谋长等职。

再看看丁伟的履历,与钟伟完全一致

丁伟抗战时任28团团长、129师新编第一团团长,但这个团是八路军自己编出来的,没有国民政府的编制和番号;解放战争期间,和钟伟一样,也曾任东北野战军某纵队司令员;建国后,和钟伟一样,也曾任北京军区参谋长。

1948年秋季全军整编时,纵队统一改编为军,丁伟的纵队司令就是军长。

丁伟的原型就是钟伟,不过是改了一个姓而已,授少将衔确实低了点。授衔时的特殊案例

上面的干部级别与授衔比照关系只是一般规则,具体授衔是有特殊案例的,比如韩先楚。

按照规则,副兵团级一般授中将,但韩先楚却授了上将。

韩先楚在解放战争时就在四野三纵担任纵队司令,1948年后又担任第40军军长,一开始和钟伟(丁伟)的级别一样,但他同时兼任兵团副司令,因此属于副兵团级。

不过韩先楚的战功不是钟伟(丁伟)能比的,他先是力排众议,率军解放海南岛,立下首功;后来又率军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副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兵团党委书记。

对比钟伟的摔跟头,韩先楚亮点频出,有这两个战功垫底,上将是没跑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电视剧《亮剑》中的丁伟是纵队司令,为何仅授少将衔?

在《亮剑》这部剧中,丁伟作为李云龙的顶头上司,经常会出现在镜头当中,被观众们熟知,观众们也非常喜欢这个幽默风趣,性格开朗的长官。但有一个问题,很让人感到不解,那就是为什么丁伟最后仅仅是被授予了一个少将军衔呢?

要知道,他的身份可是纵队司令员,怎么说也得来个上将军衔才好吧?于是,就有不少人吐槽说编剧不走心,给丁伟一个这么低的军衔。但其实,要是我们细心点去看的话,也会发现这是很符合逻辑的,因为在1955年首次授衔的时候,丁伟的原型钟伟在现实也是授的少将军衔,这一点很符合现实。

在剧中我们也可以得知,和丁伟同时期的陈大麻子,他被授予的军衔是中将,可当时他跟丁伟的级别是一样的,为什么陈大麻子军衔就要比丁伟高一级呢?说白了就是一个生活作风的问题,陈大麻子做起事情来中规中矩,基本上不会犯什么错误。

可丁伟就不同了,他这人不仅爱吃爱喝还喜欢玩,曾经在东北参军的时候,就有过偷烧锅酿酒的经历,这些酿出来的酒他不仅自己喝,还偷偷的往外卖,严重违反了身为一名军人的安分守己特性。

不仅如此,在《亮剑》原著中还有提到过这么一个情节,在休整期间,丁伟老是坐不住,时常丢下自己的部队,一个人就跑到哈尔滨去找美女和下馆子,甚至有一次他还跟好几个美国姑娘跳舞。这些事情都足以说明丁伟的生活作风不好,当然了,丁伟自认为自己隐藏的很好,这才一而再再二三的去做这些事情,可他不知道的是,上级早就知道了他的这些事情,只不过一直憋着不说,直到授军衔的时候,才给他一个少将军衔当做是教训。

当然,比他还惨的人大有人在,就比如说尹先炳,他跟丁伟一样,也是被提拔成为了纵队司令,在授予军衔的时候,他被拟定为了中将军衔,可不知道是谁告的密,说他生活作风很不好。最终导致他的上级在了解到具体情况后,直接就连降了他两级,只给了他一个大校的军衔,这个军衔可以说是非常的低了,连丁伟的都不如,甚至还不如他手底下的一个小官。后来,这件事被传出去之后,尹先炳从此也成为了八路军的笑柄。

其实在1955年授衔时,许多八路军时期的团长,都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还有上将军衔等等,这都是较为正常的,所以类似于丁伟还有尹先炳的高职低配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属于不正常的,也就是很特殊的事情。但要怪就怪丁伟他自己不守本分,谁让他在休整期间丢下那么多部下不管,一个人跑到菲律宾去下馆子泡美女的?

人家给你高军衔才怪,相反,第一野战军的贺炳炎就不同了,他虽然在八路军中只是一个团长,但是最终他却被授予了上将的军衔,比身为司令员的丁伟足足高了两个级别,这是非常罕见的一个现象。可这又是为什么呢?凭什么他贺炳炎就能低职高配,丁伟就得高职低配呢?其中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贺炳炎安分守己,绝不会做那种违反纪律的事情,也跟李云龙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性格,对上级唯命是从,从不会因为个人恩怨就违反组织派下来的任务。

丁伟说到底,他跟孔捷以及李云龙都是一个性格上的,尽管打起仗来屡建功勋,但是他们都是那种不好管的刺头,动不动就会违抗命令,脾气上来就连天王老子来了都约束不了。虽然这种性格放在现在来讲倒没什么,因为现在的老板只看利益,而对于旧社会的人们来讲却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自然而然也就会在授军衔的时候把配置调低了。  

电视剧《亮剑》中的丁伟是纵队司令,为何仅授少将衔?

《亮剑》中的丁伟作为解放战争时的纵队司令员,五五年授少将衔属正常。

五五年开国将帅大授衔是以一九五二年军委给各高级将领定的级别为基础的。

实际授衔时情况又极其复杂,级别和军衔并不能完全划等号,要综合考虑各将领的军功、资历、各个山头的平衡。

具体情况摘录如下,读者可看出点端倪:

五五年授五五名上将,三个级别,其中正兵团级33名,副兵团级19名,准兵团级一名:贺炳炎,无军队级别两人。可见上将的基本级别是正、副兵团级,最低也是准兵团级。

授175名中将,五个级别,其中正兵团级1名徐立清(和罗荣恒负责军衔初评,高风亮节,本是稳稳的上将,属特例,下文不再讨论),副兵团级22名,准兵团级53名,正军级96名,无军队级别三名都是少数民族军官。中将的主力是准兵团级和正军级。

少将798名,六个级别,分别是副兵团级1名贺晋年,准兵团级3名,解方、陈沂、段苏权,贺晋年、段苏权是特殊情况,下文也不再讨论;正军级107名;副军级216名;准军级344名;正师级125名;无军队级别两人,后正师级并入准军级。可见少将的主力是副军级和准军级,作为正军级这一等级也是少将衔人选的重要补充。

好,现在请文友们跟苍茫大地一起分析一下钟伟的军衔授得高了还是低了!

为了更具有真实性,我们还是以丁伟的原型钟伟说事儿。看下他的简历:红军时他任红三军团、十五军团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抗战时任黄克诚的新四军三师十旅二十八团团长、十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任东北二纵五师师长、十二纵司令员、四十九军长。

正军级的,与上将无缘是一目了然,授中将正常,授少将也无不可,中将中副兵团级的也有22名。以上面史料为据,五二年评定为正军级的203人中,107人授少将,96人授中将,钟伟属于可授少将,也可授中将的一类。

再看四野系列,林总罗帅帐下将星如云,五五年实授元帅2人,大将3人,上将14人,中将43人,少将298人。军委要考虑到五大野战军的平衡,钟伟在兵将最足的四野和其它四大野战军去平衡,本就有点吃亏;他又是从师长直升军长,资历上又要打点折。再说他随四野挺进江南后,又率四野49军因突击神速,在青树坪钻入国军华中剿总白崇禧的口袋阵,最终尽管因钟伟所部战斗作风骠悍,冲出小诸葛的重围,但伤亡也在13000人,是?解放军渡江后为数不多的败仗之一,另一仗是金门战役。这多少也影响了钟伟的军衔。

所以,钟伟授个少将,本也不算太亏,后来很能打仗又生性鲠直的他想要老首长林总去替他讲讲情,被林总剋了一顿。主席很爱惜人才,考虑到四野出身的中将中还有部分在建国前职务、战功低于钟伟,如开国中将田维扬任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师长,级别远低于四十九军钟伟军长,后来亲自将他低衔高聘,任他为北京军区参谋长,那就当中将在使用啰!

电视剧《亮剑》中的丁伟是纵队司令,为何仅授少将衔?

电视剧《亮剑》来自于小说《亮剑》,其中的三大战将李云龙、丁伟、孔捷个性、经历等方面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实际他们三个在历史上都是有原型的。

而三个人在解放后也都被授予了少将军衔,按照资历、战功而言,三人都是授低了。所以三人开始都很不服气,拒绝穿军礼服佩军衔。

55年授衔,除了军衔,还有级别。比如就有兵团级、副兵团级、准兵团级等,级别高低不同,但有可能授予同样的军衔。比如上面的三个就都有可能是上将。

李孔丁三人都是正军级干部,授予中将是标配,授予少将也没有问题。初看他们是授低了,但也细想也不是没道理。

他们三人都是优秀的“战将”,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打了很多胜仗,建立了赫赫威名。但是,中国革命并不是单纯的军事革命,而是更强调政治、军事全面发展。

八路军在敌后进行的是游击战争。原来的三个师杀到华北之后,如水银泻地,很快就发展出几十万军队,更重要的是发展出很多根据地,建立了很多军区、军分区。原来的团长、旅长变成了军区司令员。作为军区司令,不光是军事强,政治也要强,需要强大的政权建设能力。

查询开国将军的履历,很多赫赫威名的将军都有军区司令的经历。他们不光仗打的好,更是开辟了一块地盘,增强了革命的力量。

李孔丁三人中,只有孔捷表现出了政治素养,李丁剧中并没有表现出来。李云龙的部队通过分散发展,扩张到一万多人,但也没有说是开辟出专门的根据地。

从这方面来说,三人是有缺陷的。

授衔的时候,中将及其以上算是高级将领,所以人数是有限制的。这种情况下,如果符合的人数比较多,那么因为这些缺陷,有可能把他们三人挤下去。

电视剧《亮剑》中的丁伟是纵队司令,为何仅授少将衔?

亮剑的问题我很喜欢。关于晋西北铁三角授衔偏低的话题,老李、丁伟和孔二愣子在电视中已经吐槽过了,三个人要资历有资历、要战功有战功,最后都只扛了一颗星,还真是有点憋屈的……

之前有讨论过李云龙和孔捷,为老丁叫屈的还不多见,正好谈谈丁伟……只能基于小说来谈了……

首先得说,亮剑小说和电视剧这样处理,是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不见得符合史实,主要还是为了突出三个老战友的人物性格,总体基调就是要打压老李——谁让丫关键时刻受那么重的伤呢,受伤就受伤,还讨了那么如花似玉的老婆,得,不可能好事都给了老李,只好委屈他在授衔时找补一下,顺带手,晋西北铁三角的三个老战友,那就都委屈一下,还是都一颗金豆的好,要不然老李看到俩中将的牌子,没准都能跟老丁、孔二愣子直接决裂了……

再说回老丁,其实亮剑中对老丁的刻画和描绘,这个人的战术素养、战略意识,绝对算是解放军中不可多得的上上之选,首先,开篇就接了李云龙打磨多年的新一团(而且带的还不错),说明在总部首长看来,丁是个不亚于李云龙的战将,而且还不像老李这么刺头。其次在刚到新一团时,老丁的表现也算是有情有义,李云龙要带张大彪走,没问题,绝对配合;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虽然新一团(包括孔捷的新二团)没有像独立团那样光芒四射(比如手榴弹战术、比如平安格勒战役),但也没有像李云龙被鬼子围剿到团长政委双双重伤的窘境,在那几年,没有大起大落,已经算是很为革命负责了,尤其是在李云龙部发起平安县城战役时,丁和孔那是全力阻击,不惜一切代价,这也表明三人的战友情感以及相当高的战略素养。

老丁最圈粉的时刻,应该是李云龙的家宴上,当时他跟老李的老丈人相谈甚欢,能让老田这种士绅领袖觉得“英雄所见略同”的我军将领并不多,最典型的大概就是善于搞统战的胖帅。估计那会老田心里在想:怎么小田看上的不是这位丁将军呢?

所以等老丁在军事学院的毕业论文上推出那篇“我国最大的战略威胁,不在南、东,而在北部”,真的堪称技惊四座了,我个人对此评价甚高,这篇论文比老李那篇什么亮剑精神有料多了,这才算是真正战略层面的思考。

还是回到老丁的授衔,老丁的资历不低,大概也就比老李稍微低一点,抗战时的主力团长,挺进东北第一批提纵队司令,解放时又是主力军长。

先看看当年四野各纵队司令员名单——1纵:李天佑(开国上将);2纵:刘震(开国上将);3纵:韩先楚(开国上将);4纵:吴克华(开国中将);5纵:万毅(开国中将);6纵:.洪学智(开国上将、88上将);7纵:邓华(开国上将);8纵:段苏权(开国少将);9纵:詹才芳(开国中将);10纵:梁兴初(开国中将);11纵: 贺晋年(开国少将);12纵:钟伟(开国少将),12个纵队司令,5上将4中将3少将。

当时授衔时受到苏联代表的影响,确实有刻意压低基准军衔的做法,但那都比较多集中在少将到大校这一层级(原本有人建议大校改叫准将,也被人以“将级军官数量过多”而否决)。但是呢到了纵队司令、军长这个层面,其实压的不是很厉害,6上4中就不比了(那可都是林总的心腹爱将),就看俩少将吧,贺晋年是陕北红军创建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1团团长、三边军分区司令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3旅旅长等职,解放战争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骑兵纵队司令、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司令,55少将;再看钟伟,土地革命时的副师级干部,抗战时历任新四军第三师第28团团长和第十旅副旅长,解放时先任东野12纵司令,55少将;段苏权,30年参加革命,做过红6军团宣传部长、独立师政委,解放时的东野8纵司令、东北军区空军司令,55少将。

这三人的履历,比丁伟丝毫不差吧、甚至还有过之……

其中段是在辽沈战役中表现平平,被林彪计入另册;贺和钟的少将,当真是有点冤枉的,值得一提的是,钟伟少将是授衔时闹得最凶的将领之一,甚至被点名批评,也正是他,在后来具体批斗彭总时挺身而出,打抱不平,从此深陷牢狱,不知所终……

而不少人都公认的是,亮剑所刻画的主人公中,除了公认的疯子王近山(开国中将),就有钟伟的影子,甚至都可以说丁伟就是照着钟伟来写的,授衔时发飙,而小说中在批彭时挺身而出的,不正是丁伟?

也正是这一重重的悲剧色彩,才让亮剑中的晋西北铁三角:老李、老丁、孔二愣子、小田、老赵,甚至旅长、师长和总指挥……都鲜活地活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所以,还有必要去纠结他们只拿到少将吗……

再说一点授衔的轶闻,军中最重资历,尤其是刚进兵营时的班长,所以授衔之后,挂着两星三星的,见了少将,要立正行军礼的,并不少见。55授衔最冤的是谁?中将詹才芳!土地革命时的军长,到了解放还是军长,绝无仅有。詹中将出身四方面军,为人宽厚,刚参加黄麻起义时,李先念(拟授大将、国家主席)和秦基伟(开国中将、88上将)都是他手底下的兵;上将陈锡联,刚入伍时是他的勤务兵(一开始陈上将年龄不到被拒,一年后再去磨詹中将,詹说拿杆枪来比比,比枪高就收),结果55授衔,陈上将而詹中将,然后某年詹到北京陈上将家做客,陈不在,陈妻立命勤务兵:赶紧去通知首长,就说首长的首长来了!四方面军过草地时,境况窘迫,詹中将途遇一大个子战士倒在草地上,看了下,说这是个扛机枪的好苗子,给他一条马尾巴牵着,看他能否走出草地……解放后,这个大个子来找詹中将谢救命之恩,谁?尤太忠少将!詹在红四资格甚老,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许世友上将,每次开会都要与詹中将为邻,而每次许上将脾气上来要发火时,詹中将总是轻抚其手臂:莫发火、莫发火,许上将气遂消矣。

电视剧《亮剑》中的丁伟是纵队司令,为何仅授少将衔?

什么叫仅授?他当个少将正好,没委屈了他。

先说一下,东北野战军的纵队司令一般对应的是第四野战军的军长。

一、少将军长很常见

这个不用多说,不论是中将军长还是少将军长都是正常的,而且在1955年授衔时有相关规定,少将最高可以是大军区副司令员,最低可以是师长,在这个范围内的军官授衔少将都没毛病。

二、丁伟的原型之一四野四十九军军长钟伟就是少将

原则上讲,丁伟和钟伟的经历相差很大,红军时期一个红四方面军一个红三军团,抗战时期一个八路军一个新四军,只有解放战争和解放后的一部分经历相似,之所以普遍认为钟伟是丁伟的原型之一,除了名字接近之外,两个人的脾气性格也有相似之处。

钟伟的军衔是少将,丁伟能高到哪儿去。

三、四野里的少将军长和纵队司令有好几个

四野整编时的各个军长再加上前任纵队司令里,少将、中将和上将都有,除了钟伟之外,前八纵司令员段苏权因历史问题授衔少将(论资历上将都可以),四十八军军长贺晋年也因其他问题被授衔少将(正常情况可以是上将),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也是少将。

这么多身经百战的战将在1955年授衔时都是少将,丁伟没啥可委屈的。

四、丁伟的履历并不突出

《亮剑》中丁伟在抗日战争中后期先是二十八团团长,后来是新一团的团长,这两个番号一看就是八路军自己增设的,和八路军刚成立时的几个主力团不可同日而语,像陈锡联、李天佑、杨得志这些主力团长授衔上将,也有文年生、王尚荣这样的中将。

丁伟作为一个在八路军里相对比较普通的新一团团长,在履历上并没有过人之处,授衔少将也很正常。

五、李云龙和孔捷都是少将

虽然李云龙的原型之一王近山是中将,但三八六旅独立团并不是初创主力团,其首任团长韩东山就是少将,李云龙在解放战争时期只是中野下属的师长,这样的履历说明他授衔少将没有任何不妥。

李云龙和孔捷都是少将,丁伟作为铁三角之一他好意思不是少将吗,不然三个人不好相处啊,如果他是中将,那老李和老孔见到丁伟就得先敬礼,多没意思。

从电视剧考虑,丁伟也得是少将。

六、创作需求

据说历史题材小说创作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剧中虚构的解放军高级军官角色军衔不能超过少将,毕竟开国中将以上的将军几乎都是战史上赫赫有名的,人数也有限像开国中将只有177人,目标范围太小不说,在1955年中将以上就是高级将领。

开国少将队伍比较庞大达到1360人,几乎是开国中将的八倍,目标范围大不说,在1955年时少将属于高级军官,并不在高级将领行列。

在有关历史小说创作时,你虚拟一个解放军高级军官是没问题的,要虚拟一个解放军高级将领就不行了。当然,也不是绝对不可以,但肯定是要经过一定流程的,为了创作方便,像晋西北铁三角干脆就都是少将得了。

综上,丁伟的少将,很合适,一点儿都不委屈,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们该授什么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