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民国时期混到蒙古军总司令的李守信?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李守信这人,对于一般的历史爱好者来说,眼生。所以开篇之前老梁先简略的介绍一下这人。

李守信,蒙古族,不过拿他哪小照片瞅瞅,你会发现这家伙和蒙古人的长相完全不搭边,一张瘦脸蛋子,一对耷拉眼,小肩膀比正经蒙古人少一小半,就这副德性,脑袋上扣一顶小鬼子的短舌帽,他要不说话,完全就是一个小鬼子的德性。人说面由心生,就凭这长相您要拿蒙古人的好爽和他交往,您就把自己洗的白白等着挨宰吧。

这就是一个以利字当头的人,为了利字转头就能把你卖了,您还自以为是的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嘚瑟找了一好朋友,所以这人脑袋瓜好使着呢!最后老梁再送他一个标签,一个臭名昭著的混蛋。

好了,咱转入正题。

李守信的经历

小地主出生的他,蹲在自己的家门口扯了块白布写了个“信”字,一帮子吃啥啥不够的土匪就开始聚集在李守信的脚下。

凭着手里临时拼凑起来的这帮人,再加上他的心狠手辣,很快李守信就在热河这地头上,打出了名号,当然作为食草动物的老百姓也被他祸祸的不成个样子。

那个时候,还是满身窟窿眼的满清蹲在大华夏的地头上,也没时间管他这破事,所以李守信的小日子过的还可以。但转眼这就到了民国,开头的民国那也是百废待兴,实在看不下去了,派了张连同来收拾,他们这帮子无法无天的混蛋。这不他顶不住了,这就被收编了,变成了张连同的手下。

你还别说,脑袋瓜好使的家伙到哪里也吃香,进了部队从营长可就升到了团长。1922年的时候,大华夏的局势那叫个乱,张连同带着自己的家伙事,就投靠了小个子张作霖。

捎带着李守信也鸟枪换炮的坐上了骑兵团长的宝座,老梁在这里插一句,团长和团长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这骑兵团长,这是当年数得上号的机动部队,走哪牌子都是响当当的。

可到了1925年,李守信脑瓜顶上那颗给他提供遮风挡雨的大树,张连同被宋哲元给收拾了,张连同这就基本上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上,而他留下的一帮子大头兵,就被李守信接受了。

这帮人就是李守信起家的资本。

从这一刻开始,李守信就开始了投敌叛国的道路。

九一八之后,李守信还和矮地瓜小鬼子干过,可转过两年,在1933年的时候,小鬼子端着三八大盖,挑着膏药旗就冲进了热河。

李守信揉着耷拉眼,瞅着局势似乎不对,他那小心思可就翻了出来,带着他那东北军十七旅,一撅屁股就跪到在了地上,向着小鬼子投降了。

当然小鬼子也有着千金卖秃噜皮的想法,就把这货所在的部队收编了,丢了个“兴安西警备军”的番号给他。

俩汉族支队六千三百来人,一个蒙古兵支队一千七百来人,外加一额外赠送的炮兵大队,这就齐装满员了。

小鬼子瞅着齐装满员,穿着小鬼子军服的李守信,心里总觉的没底,总感觉自己养了个狼崽子。

所以一脚就把李守信踹到前线去,和同样投靠了小鬼子,但不受小鬼子信任的刘贵堂所部七千多人搞一下。

你还别说,李守信还真有俩把刷子,把个刘贵堂从多伦给踹了出去,整个过程刘贵堂只有夹着尾巴跑路的份。

这多伦可就落在了李守信的手里。

在这多伦李守信可是唱了一出有名的双簧戏。

当年大脑袋冯玉祥在察哈尔这地,组建了一支抗日同盟军,手底下的吉鸿昌带着抗日同盟军将多伦周边那些个小鬼子的伪军,揍的只有出气没有进气的程度。

随后就把整个多伦给包了饺子,大家伙都知道,这打攻坚历来就是个苦力活,对于攻城部队那就是个无底洞,那得填进去不少的部队才能拿下来。

所以吉鸿昌就派了个人,去说服李守信。

咱前文也说了,这李守信是个有脑子的家伙,这不从之前吉鸿昌揍那些个杂牌日伪军的枪声中,就听出来吉鸿昌的部队只有轻武器,没有攻城的重武器。感觉抗日同盟军,也就那样,没啥出息,不如小鬼子来的实在,拒绝投降。

好吧,这战斗可就打起来了,这过程中,小鬼子的侦察机还凑了几次热闹,向着同盟军丢了几颗不大不小的炸弹,让同盟军的气势下降了不少,而且同盟军毕竟只有轻武器,攻击城墙还真有点吃力,最后局势就僵持在哪里了。

没办法吉鸿昌又派人去说服李守信,毕竟这几次接触下来,李守信也是有损失的。

苏联给冯玉祥一百万支枪,如果你投降了冯玉祥,不仅能的美名,还能从中捞不少实惠。

说实话以上这句话就是吉鸿昌说服李守信的话,这整个就是画饼充饥的节奏,李守信也不傻。名声?拉倒吧!他李守信自打当了土匪就没有爱惜过。枪?那是给冯玉祥的,跟他李守信没啥关系。

李守信脑袋摇的就像拨浪鼓一样,嘴巴都快裂到了后脑勺上了。

没得办法,信使又拿出来第二套方案:“我们借你多伦一个月,一个月后你们派人来接受,我们同盟军就撤。”

看到这里,大家伙一定有个疑问,为啥会有这么一个惊掉人下巴的方案。没得办法,大脑袋冯玉祥这才抗日,全国人民都再瞅着呢?你说你连个县城都拿不下来,也不是回事。不管用啥办法能名义上占那么一会,对于当前的局势还是很有好处的。

摸着光下巴的李守信,一琢磨就回过味了,这就是一出借荆州啊!

咱前边说了,李守信就是一个以利字当头的人,小鬼子又是给枪又是给炮,临行前还给他发了六万发黄澄澄的子弹,守了这么长时间,也对得起小鬼子了。而冯玉祥这里,那是个炙手可热的大军阀,李守信也不想彻底得罪了大脑袋冯玉祥,所以同意了。

有人就要问了:“这李守信脑袋是不是被驴踢了,这要是万一同盟军最后不给这多伦,咋办?”

你想多了,这李守信根本就不怕,因为同盟军根本就守不住多伦,别忘了李守信手底下还一个炮兵大队,夺回多伦那也是分分钟钟的事。

所以,这两头就都答应了,冯玉祥的脸上的金子可就贴上了。

于是对打的双方,这就表演上了,首先李守信先是来一出快要守不住的假象,这部队里那个负责监视的小鬼子就是一怂货,腿肚子就哆嗦了,没有让李守信催促,这就给上司打报告,多伦守不住了。

好吧,名义有了,李守信退了,同盟军就占了多伦。

一个月后,李守信又跑回来把多伦占了回来。

就这么一家伙,小鬼子对这李守信居然另眼相看,在小鬼子的授意下,又参加了那个所谓的德王建立的伪蒙古政府,还坐上了副总司令的宝座,接着又挤掉了前任,总司令的大帽子扣在了自己的脑袋上。

到了这里李守信一路顺风顺水活的也叫个滋润,可他也有踢到铁板上的时候,这不百灵庙战役被傅作义给收拾了。

随后小鬼子投降了,这货忙不迭的和德王凑一起去拜见了蒋光头拜山头,这第十陆军的帽子又一次的扣在了脑袋上,不久内战爆发又和咱八路大军干上了,那他能有个好,他的军事生涯算是玩完了。

之后转到北平,又跑到台湾,接着在利的趋势下,又跑了回来和哪倒霉孩子德王又勾搭在一起,搞什么蒙古自治政府,这一家伙又被剿灭,跑了。但被咱强大的政府部门给引渡回来,接着赶上特赦,在咱大华夏当了一个文史管理员,这辈子就结束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如何评价民国时期混到蒙古军总司令的李守信?

纠题,必须称之为“伪蒙军”总司令,因为这支军队是由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控制的“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建立的,武器和训练也都是由日本侵略军提供,完全彻底的是伪军。1936年绥远抗战中,晋绥军名将傅作义指挥取得的“百灵庙大捷”,打的就是李守信率领的伪蒙军,因为内蒙古地区一直是日本帝国主义所觊觎的,其所宣扬的“满蒙生命线”便是此意。

(傅作义卡通像)

我们当然不能称其为汉奸,因为李守信是蒙古族,准确称谓应该是“蒙奸”。

李守信乃是内蒙地区的土匪出身,奉系军阀张作霖曾奉北京政府命令在内蒙东部剿匪,李守信1922年被招安后摇身一变成为奉军的骑兵团长,曾杀害过内蒙古著名的起义军将领嘎林梅达(有同名电影)。1933年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部队进攻热河,奉军统帅汤玉麟不战而逃,李守信则率部投敌,先后任“热河游击司令”“察东警备司令”等伪职。

(李守信)

日本关东军效仿伪满洲国,在内蒙古地区也准备建立傀儡政权,并且选中了蒙古族王爷“德穆楚克栋鲁普”,这厮名字过长,历史上习惯以“德王”称之,是被清王朝册封过的蒙古郡王。伪满洲国建立后,德王谒见傀儡皇帝溥仪,既梦想恢复清朝统治,又幻想扩大自己的王爷特权,于是在日寇的支持下成立了“蒙古军政府”,走上了认贼作父的道路。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建立了一支近万人的部队,李守信被任命为副总司令,不久转正。

“伪蒙军”不仅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威胁着北平的西北方向,还成为日本关东军侵略的帮凶,打头阵进攻不肯投敌的内蒙古其他部落。1936年10月,兼任“伪蒙军”第一军军长的李守信率领四个师一个炮团,在日本顾问的指挥下,与“德王”的第二军和汉奸王英部分三路出动进攻绥远,日本大特务田中隆吉给他们打气说:“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一打就跑,绥远的军队也不过如此”,这帮家伙过于乐观了,他们碰到的对手是晋绥军名将傅作义将军。

(德王和李守信)

绥远抗战从1936年11月15日打响,整个抗战分为红格尔图战斗、百灵庙战斗和锡拉木楞庙战斗,在中央军汤恩伯第13军的策应下,傅作义指挥晋绥军第35军为主力大破“伪蒙军”,近万名伪军和几十名日本顾问被打死打伤,日本人吓得全部撤走了青海、绥远和宁夏地区的侨民,撤销阿拉善地区的特务机关,并且从此再不敢相信“伪蒙军”的战斗力,事实证明,对待日本人就该如此,奉军上下确实该学习傅作义将军的敢战精神。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在蒙疆建立了隶属华北方面军的“驻蒙军”,经常性辖有两个骑兵旅团为主力,李守信的伪军成为看家望门的配角,1938年又升任“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副主席”,日本投降后与德王一起又到重庆拜见蒋介石求饶,完全是见风使舵的土匪作风。

考虑到民族政策的复杂性,国民政府对德王和李守信未予深究,所部伪军又开始进攻解放军,1947年被冀热辽军区部队全歼,李守信只身逃跑。

1949年6月,李守信从台湾再赴内蒙,与德王继续组织分裂活动,阴谋破产后被逮捕入狱,1964年特赦。

如何评价民国时期混到蒙古军总司令的李守信?

李守信,蒙古族人,其一生中所担任最重要的职务,是伪蒙古军总司令,同时兼任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副主席;期间,李守信与侵华日军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干了许多出卖祖国、主权的龌龊坏事。

伪蒙古军,以及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是由侵华日军关东军所掌控的军队和地方政府,从照片上即可看到,当年的李守信,曾头戴日军军帽,身着关东军的制服,是个典型的投降派。

李守信,生于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一个小地主家庭,14岁时娶媳妇时,已练得一手好枪法,成为了民团的一名马警,在当地非常有名声了。

此后,到建平县参加了直系的热河游击队,旋即,李守信随队投奔奉系军阀张作霖,被提拔为连长、营长,东北军骑兵第17旅第34骑兵团长,参加了镇压嘎达梅林组织的保卫蒙古土地的起义。

“九一八事变”后,李守信曾率部抵御日军的侵略;关东军进攻热河,汤玉麟丢甲弃盔,继长城抗战失败后,李守信率部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部林西县投降。

靠投靠日本关东军以后,李守信当上了“热河游击师司令、察东警备军司令等伪职,并率部攻打在察哈尔地区由冯玉祥、吉鸿昌领导的“抗日同盟军”,双手沾满了抗战军民的鲜血。

日军投降以后,李守信见风使舵,随德王赴重庆晋谒国府高层,竟然被任命为第10路军总司令、热河省人民自卫军总司令、骑兵第六军军长、东北民众自卫军司令、国民政府东北行辕中将军事参议等职。

李守信,昔日投靠日军的蒙奸,未被国府追究投降日军、镇压察哈尔地区抗日武装的责任,摇身一变,竟然成了正牌的国军,极具讽刺意味。

解放战争中,李守信所部被为解放军全歼于内蒙古通辽市西部开鲁县境内;此后,李守信如丧家之犬,逃之北平、台北、蒙古,最终,被蒙古国边防军逮捕,引渡回国以后,以伪蒙疆政府战犯身份,在北京锒铛入狱。

晚年,李守信被特赦,任内蒙古自治区文史馆馆员,写下了数十万字的《李守信自述》回忆录,病逝于呼和浩特,时年78岁。

如何评价民国时期混到蒙古军总司令的李守信?

李守信是中华民族的败类、汉奸,他当的是伪蒙古军总司令。

李守信,1892年生于内蒙古,早年在热河省以“信”字为号聚匪祸害百姓,后被张连同收编,1922年和张连同一起投靠奉军,被改编为东北边防军骑兵,李任团长,在张学良的指挥下镇压过嘎达梅林,1925年张连同被宋哲元击败,其部大部分投靠李守信,这支部队成为李守信起家的资本。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守信率部抵抗日军,1933年投日,同年夏天率部打败刘桂堂进占多伦。在多伦,李守信与冯玉祥唱了一出双簧,在李守信进占多伦的时候,冯玉祥也在察哈尔组织起抗日同盟军,随后吉鸿昌率领抗日同盟军把多伦县周围的日伪武装都清除了,并很快对多伦形成了包围之势,吉鸿昌派人去做李守信的工作,他认为围城的部队都是轻武器,并且自己已经上了贼船,所以决不放弃多伦,要在日本人面前好好表现一番。

抗日同盟军由于是轻武器,并且李守信有日军飞机支援,所以同盟军一直攻打不下多伦县,之后姚景川又去做李守信的工作,并对他说:“苏联准备给冯先生100万支枪,不久便运来,你如果归顺冯将军,将得到抗日英雄的美名,还有其他实惠。”李守信知道冯玉祥的为人,便委婉拒绝,姚景川又说:“冯先生真心抗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如果你让出多伦,冯将军决不亏待你。”李守信还是摇摇头。

对于李守信的拒绝,姚景川又说:“冯先生派我这次是想借一借多伦,冯先生真有办法,你就和我们合作,如果没有办法,我就将多伦还给你。”李守信心动了,在他回忆录中记载,他觉得自己对得起日本人了,而且也不能得罪冯玉祥,于是将多伦借给冯玉祥一个月。李守信将多伦让出后,佯装撤退骗过了日本人,一个月后李守信再次攻占多伦。

1936年5月,李守信投靠德王为首的伪蒙古军政府,被任命为伪蒙古军副总司令,随后升任总司令。随后日本方面要求他们进攻绥远地区,对于这个伪蒙古政府蒋介石十分痛恨,于是电令阎锡山对进攻绥远的伪蒙军采取攻势,之后又派遣陕西附近的中央军开往前线,驻守绥远的傅作义指挥晋绥军和中央军打败了李守信为首的伪蒙军。

1938年,李守信出任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副主席,日本投降后投靠蒋介石,内战爆发后受命在内蒙古东部招纳旧部配合国民党军队,1947年其部被解放军全歼于开鲁。1949年4月逃往台湾,6月返回内蒙古,追随德王,阿拉善旗和平解放后逃往蒙古国,1950年被引渡回国,1964年被特赦,在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任馆员,1970年5月死亡。

如有错误,望斧正。

如何评价民国时期混到蒙古军总司令的李守信?

民国时期有很多首鼠两端的人,伪蒙古军总司令李守信,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个人起初是一个小军阀,有自己的军队和地盘,但是遇到能耐比他大的人,他还得乖乖叫一声“大哥”。民国时期军阀众多,但很多军阀都是有民族气节的,人家面对日本人出任伪职的邀请,那是一概严词拒绝,可李守信不但是个软骨头的军阀,还是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

出身草原,练得一身武功,然独霸一方、无恶不作

李守信出生于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他的家里在当地有些名望。李守信从小学习骑马打枪,少年时已经练成了一手好枪法,成了当地民团的一名马警。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可李守信并不适用于这句话,他比较适合一个成语“相由心生”。从他的长相来看,这个人就不像一个好人,他的一双小眼睛转来转去,一副猥琐的表情,时时刻刻打的都是歪主意。

1918年,李守信就出去当马匪了,他在热河竖起了一个“信”字大旗,招募的不是侠义之士,而是一群亡命天涯的匪徒。他们的路子很野,勾结在一起啥都敢干。

他们最喜欢干的事,就是绑架到热河做生意的商人,或是抢货物,或是索要银票,只要你不给他,他就立刻撕票。当时热河人听到李守信的名字,就恨得咬牙切齿,他也凭着自己杀人不眨眼的狠毒,成了热河头号匪徒。

军旅生涯,本该保家卫国,他却残害英雄、为人不齿

后来李守信的一群乌合之众,被热河游击马队统领张连同收编,也许是因为加入军队,受到了纪律的约束,他们没有以前那么嚣张了。李守信还一路做到了团长的位置上。

1922年李守信跟着张连同投靠了张作霖的奉军,从胡匪摇身一变,成了东北军骑兵团的团长,这个时候的李守信可谓是意气风发。

但是他匪徒的本性并没有任何改变,在东北军当骑兵团团长期间,他疯狂镇压蒙古嘎达梅林起义,并且用嘎达梅林的头去邀功请赏。

嘎达梅林是蒙古人的英雄,当年张作霖把达尔罕旗的大片草原开垦成了农耕地,到了1928年,达尔罕旗的土地几乎都成了农耕地,当地牧民无法生存,只能背井离乡。

张学良掌权后,继续推行这个政策,愤怒的嘎达梅林率领蒙古百姓起义,张学良派李守信前去围剿。李守信趁着嘎达梅林向南渡河时包围了他,在嘎达梅林战死后割下了他的脑袋,交给蒙古贵族。

李守信此举,也遭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诅咒,可是像他这样无耻之人,有什么好怕的呢?

投降日本做汉奸,战败后投入老蒋怀抱,最终还是接受人民审判

“918事变”后,李守信还装模作样的抵抗了一段时间,当热河省主席汤玉麟都逃跑后,李守信也就投降了日军。

当了汉奸之后,李守信急于讨好他的日本主子,当他听说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了“抗日同盟军”后,就向日本人提出固守多伦,日本人非常高兴,派飞机给他送去了补给。

为了让日本人相信他,李守信经常是不吃不喝不睡觉,甚至亲自去前方督战,做汉奸做到如此地步,实在是前所未有。

后来冯玉祥派出军队与李守信谈判,李守信害怕将来日军战败,冯玉祥不会放过他,于是就向日本人报告战争多么惨烈,伤亡实在太大了,日本人相信了他的话,命令部队撤出多伦。

李守信休整好之后,李守信在日本精良武器的支持下,突然占领了多伦,察哈尔的国土相继沦丧,李守信却用中国人的鲜血,换来了“察东警备军司令”的官职。1936年,日本在蒙古建立伪政权,李守信又被任命为蒙古军总司令。

可惜好景不长,日本人很快投降了,李守信和蒙古德王跑得很快,居然去见了国民政府高层,摇身一变,成了“热河人民自卫军总司令”,负责和我军作战。

不过在解放军势如破竹的攻势之下,李守信的乌合之众很快被全歼了,没有了军队的李守信成了丧家之犬,先是逃跑到了北平,又跟着老蒋去了上海,最后又偷偷回到蒙古。

这一次蒙古已经不是他的地盘了,偷渡回来的李守信被蒙古国边防军抓住,最终以战犯的罪名,将他关进了北京的监狱。

不过这个民族败类命还挺大,晚年被特赦出狱,他还在狱中反省了自己的罪行,出狱后写了一本《李守信自传》。

1970年,李守信病逝于呼和浩特,这个罪大恶极的人,居然也能得以善终,这对于曾经被他残害过的人来说,实在是很不公平。

不过像他这样罪大恶极的人,他的死就如同一滴水蒸发了一样微不足道,就像他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却因为他的死变得干净了。

如何评价民国时期混到蒙古军总司令的李守信?

首先要说的是李守信不是汉奸,这家伙是蒙古人,而且大概还是内心有点蒙古国情节的蒙古人。李守信出身蒙古小地主或者叫小牧主的家庭,年轻时混迹于当时那地方很多很杂的马贼群落,后来马贼到了一定规模,被北洋政府派员招安收编,这过程不是很详细,涉及一些需要含糊的历史,但大致上应该就是徐树曾收复外蒙那一时期的事。所以李守信肯定不是汉奸,因为他不配,当汉奸都不配。可是划进中华圈,说他是中奸,恐怕还是不合适,那地方的人是游牧民族,到李守信时代都在游着呢,有一说一,这种生活方式,跟我们农耕文明差距太大太不稳定,想要活着,一靠个人拼命努力,另一个就得靠长生天给不给面子了。所以即使在这个民族最辉煌的铁木真忽必烈所谓黄金六十年里,普通的牧人群落,还是靠当墙头草到处依附更强的群落,才有更多的活路,没有第二条路,你想想,一个强起来可以平欧灭宋,纵横欧亚大陆的民族,辉煌个百来年,居然又会混到大多数牧民重新捡起磨骨蔟箭头的手艺,你指望他们自己扎什么根?他们除了保持落后的游牧生活,就只有偶尔回想一下蒙元时代的辉煌了。到了马贼李守信,谁强跟谁混,当然是天经地义的事,他连我们封建文化中的忠义思想都不会有,还能指望他有国家概念?好了,在乱世当中,李守信在偏远蒙古地区混成强龙,北洋来了跟着北洋,直奉来了跟着直奉,伪满日本人来了,当然也就跟着伪满洲国,这里我们再有一说一,李守信他那地方占的好,谁也没工夫跑过去深入开发,只需要他暂时愿意投靠,肯被收编,那方向被稳住了也就得了,蒙古当时政治上都没他李守信什么事,得靠德王,李守信是德王手下最拿的出手的,能带带有点现代兵样的部队的人,所以理论上,他是伪蒙的人,只是他那个骑兵,在口外都一直是被西北军压着打的货,战斗力在伪军当中,都是渣渣,《亮剑》里,被丁伟发现后,挺大方的送给李云龙的两个骑兵营,那就是李守信的骑兵了。日本人不是没打过李守信的主意,让他派人来维持华北治安,就是发现他来了似乎就是专门来给八路送马送装备的,才把他赶回去,继续负责欺负一下牧民。所以说李守信真是那块地盘占的好,换了别人去,谁也刮不出养支部队的钱,这个亏傅作义就吃过,跑多伦去把李守信打跑了,缴获都够自己添个骑兵团,可是也只能退回北平去养兵。可是人家李守信就又能在跑路后,再次拉起一支部队,跟德王跑重庆去投诚,被封了个第十陆军司令,嗯,这方向上,有李守信在,那真是谁都放心!后来的局面,真不怪李守信,年纪大了,那反应的过来领袖全国抗日成功的神人,三年不到,就要跑路南海一偶?特么的那时候给李守信李军长送个信送个文件都要半年呢,匆匆在没反应过来时,就跟着跑台北去,李守信一跑马的汉子又不是萨镇冰,还能在海上吃饭,于是动了点蒙古汉子的心思,要回蒙古去,结果在外蒙边界,被一口俄语的政委带着的蒙古人民边防军抓捕归案,又引渡回国内当了战犯,后遇特赦,往后的人生,就埋首一堆汉语书写的蒙古档案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