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国防军和党卫军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一、整体来说,两者都是30-40年代德国的武装力量,但是党卫队源于私人武装,而国防军是德国的正规的合法的武装力量,在1871年德国建国时候就存在,国防军将领不都是纳粹党员,是正规的职业军人,有较高的素养。将领很多是传统容克贵族出身,比如,传统的东普鲁士(战后已经被割让给了波兰等国)的贵族家庭就盛产国防军军官。名字里面有冯(von)的都是贵族出身,比如冯.曼施坦因,冯.施陶芬贝格(刺杀希特勒的国防军上校)。他们崇尚骑士精神和贵族荣誉感。
二、两者的军服也有明显区别。党卫军军帽上有骷髅徽标,军官佩戴骷髅戒指,还有各种纷繁复杂的配饰和徽章,都来源于古日耳曼部落的传统神话。
党卫军二把手海德里希(纳粹公认的完美雅利安人的典范),照片可以看到军帽上的骷髅徽标,橡树叶领标。海德里希1942年被刺杀于捷克,希特勒为了替其报仇,下令屠杀捷克利迪策村140名包括婴儿在内的所有人,国际儿童节也由此而来。
德国版电影《刺杀希特勒》剧照,图中国防军军官的军帽帽徽是国徽,不是骷髅头,没有那么纷繁复杂的各色花样领标,胸前有帝国之鹰标志。 前排左一是主人公——施陶芬贝格伯爵,他的家族是德国南部一支天主教贵族,其家族渊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列祖列宗多是教堂主持、政府官员和高级将领。冯·施陶芬贝格的父亲是符腾堡王国的将军,母亲是普鲁士军队改革家——格耐森瑙元帅家族的女伯爵。
三、党卫军整体地位要高于国防军,但是往往受国防军鄙视。党卫军是德国纳粹用来控制德国社会各界的私人武装和工具,类似纳粹党的私人打手团。里面的成员鱼龙混杂,比如他们的头头——希姆莱,出身比较低微,父母都是普通市民,自己当过养鸡场负责人。很多党卫军高层出身都不高,所以加入党卫军成了许多底层青年快速致富,提升社会地位的捷径。因此,国防军里面的冯(von)们看这些党卫军难免有那种大城市精英看山区文盲和城乡结合部流氓的意思。
美国版电影《刺杀希特勒》剧照,“女武神行动”谋划者几乎是清一色的国防军贵族军官,多数名字里面都有冯(von)
四、不可否认的是,国防军里面也有诸多坚定的纳粹党支持者,逢年过节,各种大型活动念上一段话来宣布效忠纳粹党元首是绝对必要环节。1934年,德国国防军从总统兴登堡元帅去世当天正式宣布效忠于第三帝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并拥戴其为三军武装部队总司令,支持其间任总统职务;阿道夫·希特勒称元首后,由于其主张对外扩张并一雪一次世界大战前耻,得到国防军支持与拥护。所以,大多数国防军还是积极的地跟随和拥护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尤其是战争初期,否则“闪电战”也不会如此顺利。
美版《刺杀希特勒》中,立场摇摆不定的警卫营长雷麦尔少校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实中的雷麦尔虽然是国防军将领,但同时也是一名纳粹信仰者,甚至在战后还不遗余力的传播纳粹遗毒。
虽然国防军里面也有诸多坚定的纳粹党支持者(比如上图雷麦尔少校),但不少高层军官还是认为忠于德意志要远胜于忠于元首本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是纳粹的种族屠杀和各种暴行,让这些原本效忠元首的军官对纳粹理念产生了怀疑和抵制,比如施陶芬贝格本人,开始也是希特勒忠实的崇拜者(亲身体验到了希特勒复兴国家,重整军队,开疆破土的威力),后来逐渐转成了怀疑、甚至厌恶(可以参考施陶芬贝格的个人日记)。
五、党卫军构成相对复杂,主要包括武装党卫队、特别行动队、盖世太保、看守营。其中,武装党卫军(ss):与德国正规武装力量的国防军一起并肩作战,不同的是,作为纳粹党的精锐军队,严格听从希特勒指挥,誓死效忠元首,军事素养也很高,是一支作战勇猛精锐之师,涌现出许多“王牌部队”,但也因参与过诸多纳粹组织的战争罪行而饱受诟病。国防军不接受外籍人士,但是武装党卫队的SS志愿师(SS-Freiwilligen-Division,由外籍人士组成,战斗力还十分强悍,比如,让对手闻之变色的第5SS装甲师(维京师),第11SS志愿装甲师(北欧师)等)。
武装党卫队先于国防军装备了现代迷彩服。
党卫军第十一“北欧”志愿装甲掷弹兵师徽标,最后退回德国本土参加了柏林战役
SS志愿师也是45年柏林保卫战的主力,这些外籍军团没有退路,不管向谁投降都是死,作为叛徒,自己的国家也回不去了,加上所谓的坚定的信仰,所以宁可战死也不投降。甚至,维京师等外籍党卫军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将自己绑在了机枪阵地上,继续向红军开火。死战的结果是,在大概三个星期的柏林战役中,苏联红军军伤亡了30多万人,几乎每8个苏军士兵就有一个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另外,特别行动队(吸纳了大量伪军)、盖世太保、看守营等几个编队更是臭名昭著,是纳粹民族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子弹屠杀”、“毒气消毒”等恶行让其臭名昭著。
党卫队特别行动队里的苏联籍“伪军”——乌克兰的哥萨克人。
六、党卫军里面也不乏专业人才,比如德国“火箭之父”党卫军少校冯.布劳恩,相当的被纳粹党器重,战后又被美国花大价钱请走,既不用接受审判,也不用改名换姓的东躲西藏,光明正大的主持了土星五号等大工程,成了美国航天之父和阿波罗登月设计师。还担任过美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
被国防军军官簇拥的德国“导弹之父”党卫军少校冯.布劳恩
知识不但可以改变命运,关键时刻可以救命,与美国总统相谈甚欢的“美国航天之父”冯.布劳恩局长。
纳粹国防军和党卫军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1944年6月10日,党卫军第四装甲掷弹兵团第1营在开往诺曼底途中,制造了“奥拉杜尔大屠杀”事件,血洗了法国小镇奥拉杜尔并将其夷为平地。事件发生后,德国国防军驻诺曼底的最高指挥官隆美尔元帅却只能发表抗议,难道陆军元帅隆美尔不能把首恶狄克曼少校拉出去毙了吗?
确实不行,国防军将领制裁不了罪魁祸首,因为党卫军虽然在作战时归属最高统帅部调遣,但其内部人事和奖惩管理却隶属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和党卫队作战总部,国防军无权过问,这就是国防军和党卫军的最大区别。(党卫军军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武装力量由二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宪法规定的德国唯一武装部队“德国国防军”,它的核心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普鲁士军官团”,虽然因为一战战败德国国防军被压缩至10万人以内,但保存和训练的全部都是精锐骨干,从而使希特勒掌权后得以迅速扩编为上百万军队;其二便是由纳粹党党属准军事武装“党卫队”在战争爆发后扩充起来的党卫军部队,它的准确名称应该是“武装党卫队”,用以区分只在国内负责治安、反谍、监视异己和民族政策的普通(下属)党卫队。
在德国总统兴登堡逝世前,只担任总理的希特勒是不敢太放肆的,并且兴登堡和普鲁士军官团非常排斥纳粹党自建武装,要求希特勒遵守“国防军是德国唯一的武装力量”这一原则(清洗冲锋队也有这方面的原因,罗姆一心要建立第二武装),因此这个时候的党卫队尚不敢公开建立武装部队,它只是一个负责党内领袖保卫、政风监察和情报搜集任务的准军事组织,不妨理解为党属“宪兵”而非正规军,从1929年起一直由希姆莱领导。
到1934年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兼总统和总理于一身自封“元首”时,便没有什么人可以阻挡纳粹党建立党属武装部队了。(着党卫军制服的希姆莱)
1934年起,党卫队在国防军认可下建立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其后改编为“武装党卫队”,这就是党卫军最初的雏型,总共编有11个营约8500人;到1936年党卫队有了两个比较明确的军事组织,即武装党卫队和“骷髅总队”,前者是作战部队的前身,后者是纳粹集中营管理的专门队伍。
到1937年武装党卫队已拥有三个分队、一个工兵营和一个通讯营,基本等于国防军一个师的实力;1938年武装党卫队被德国官方所承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军队:即德国国防军是国家武装力量,而武装党卫队是纳粹党元首希特勒直接领导的精锐党属武装,俗称“党卫军”,随着地位被合法化,二战爆发后党卫军开始快速发展。
(国防军军官)
严格意义上说,党卫军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提问中与国防军着重区别的是担负作战任务的“武装党卫队”,是党卫军的狭义称谓。而广义的党卫军则泛指希姆莱领导下的所有党卫队武装人员,包括骷髅部队、特别行动队、各地党卫队分支机构和党卫队保安处、秘密警察(盖世太保)等,这些单位统称“下属党卫队”,其实也算党卫军,只不过“下属党卫队”不履行作战职能,与军队的含义还有差距而已。我们在此也只讨论狭义党卫军与国防军的主要区别,或可单独称之为“武装党卫军”。
(国防军军官)
武装党卫军作战服装与国防军的样式和颜色是基本相同的,但军装上的领章和肩章有所不同,领章上的“SS”标识与国防军的长条型领章区别明显;党卫军士兵的钢盔上也有“SS”符号,而国防军是三色符号;在军官的大檐帽上,党卫军军官多出一个骷髅帽徽。
武装党卫军野战部队的军衔与国防军类同,但是在称呼上要加上“党卫军”前缀,比如党卫军少将、党卫军上校等;而非野战部队的“下属党卫队”则有另外一套党卫队内部军衔体系,比如旅队长、旗队长等。武装党卫军军衔与国防军接轨,是为了作战的需要,以免战场职衔混乱。
(黑制服的都是下属党卫队士兵)
武装党卫军的装备和补充要优于国防军,这是由于希特勒和希姆莱的宠爱造成的,实际上希姆莱由于没有作战指挥权,对武装党卫军的控制力有限,党卫军的野战部队一般只听从最高统帅部和希特勒本人的指令。由于武装党卫军作战的狂热性使其表现出比国防军更强悍的战斗力,因此新式武器和重型武器一般优先装备党卫军,党卫军装甲师编成内的坦克无论质量和数量都高于国防军。
(国防军士兵,注意领章和钢盔符号)
武装党卫军的兵员成份复杂,到二战后期武装党卫军已经只有少部分德国人,但却吸收了包括法国、匈牙利、乌克兰、芬兰等30多个国家的纳粹拥护者,到德国投降前武装党卫军拥有近60万的总兵力(全部党卫队总人数接近100万),先后组建了38个作战师,分为正规师、志愿师和武装师三种,并且有了军和集团军的编制,单独或配属给国防军遂行作战任务;而德国国防军一般只招收德国人或被吞并地区的日尔曼人(奥地利、捷克苏台德区等),比武装党卫军的成分纯洁得多,但纯洁度又低于下属党卫队(下属党卫队的选拔标准非常严格,要求必须为“纯雅利安人”)。
希特勒大力发展武装党卫军的原因,源于对德国国防军的不信任,普鲁士军官团虽然宣誓效忠德国元首,但骨子里仍然鄙视这个“巴伐利亚下士”,密谋除掉希特勒的成员基本来自国防军系统;尤其是战争后期国防军的反战思潮已经泛滥,而党卫军凭借狂热和忠诚保持了良好的战斗力,成为战场上的“救火队”,并且部分党卫军达到了死硬和疯狂的程度:“告诉元首我已经尽力,告诉父亲我依然爱他”。
(党卫军士兵,注意领章和钢盔符号)
就连苏联元帅朱可夫也承认:纳粹德国希特勒麾下的党卫军是最值得依靠的军队,是战场上最值得尊敬的对手。
1946年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判为犯罪组织。(党卫队内部军衔)
纳粹国防军和党卫军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国防军和党卫军都是纳粹德国武装力量的一部分。但二者有很大的差别。
性质不同国防军是德国正规的合法的武装力量。党卫军起源于希特勒的纳粹党,前身是纳粹党冲锋队,是纳粹党用来控制德国社会各界的武装力量和党派工具。
编制不同德国国防军由陆、海、军三军组成,隶属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党卫军由下属党卫队和武装党卫队组成,希特勒是党卫军最离统帅,通过党卫军领袖希姆莱进行指挥。
人员构成不同国防军做为德国正规部队,成员均为德国籍士兵。党卫军成员复杂,有德籍、居欧各国德意志族人,还有乌克兰、俄罗斯等外国人,但都是狂热的纳粹党员。
军服、徽章不同国防军军服为灰、绿,党卫军军服为黑色(野战党卫军部队和国防军军服一样)。国防军领章是二条横杠,帽徽是鹰徽。
党卫军领章有双闪电″SS″标识,帽徽是骷髅头。
下属党卫队右肩单、窄肩章,左臂佩戴纳粹党袖套。
结局不同国防军享有日内瓦公约战俘待遇,党卫军虽比国防军风光,却属特务组织,不是军队,被俘后可能随时被枪毙。
纳粹国防军和党卫军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要想把这个问题回答好,老梁觉得咱得从根上说起这两支军队。首先咱先扯扯这纳粹国防军是啥玩意。
纳粹国防军德国佬这国防军开始不叫这名。想要了解这名的起源,咱得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起。大家伙都知道,当年德国佬,觉得自己的胳膊腿比较粗,脑袋也硬的邦邦响,这就挑着大旗和整个欧洲大陆的国家对着干。
结果给大家伙合起来按在地上一起摩擦,这就哭着将德意志帝国的军队给解散了。德国佬的大头兵们要么单独一个,要么拉帮结伙的返回德国。
但这帮人最拿手的手艺就是当兵吃皇粮,可整个德国的军队都解散了,咋整?所以这帮人自己个就搞了一个半军事的组织——自由军。
这帮人还在1918年到1923年的时候,参加了镇压革命和边界冲突的问题。成了德国佬唯一能拿的出手的暴力团体,但这暴力团体他不属于国家。
可新成立的魏玛共和国,他好歹也是个国家不是,拿这种上不了台面的民间暴力团体充门面始终不得体,所以成立了临时陆军,临时海军,至于空军这军种还是洗洗睡吧,没他什么事。
因为德国佬身上有那污点,所以对外宣称,这就是一支过渡性的军队。
你说你一个过渡性的武装,愣是扯出四十万人来。这到了1921年1月1日的时候,德国政府又研究了一把凡尔赛条约,这支军队正式的命名为德国防卫军。
这时间点可就到了1933年,当时还是德国总理的小胡子希特勒,瞪着大眼珠子编瞎话,捎带着偷偷摸摸的在背地里扩充防卫军。
一边扩军,小胡子还一边在国防军中进行改革,到了1935年的时候,这国防军新兵入伍,宣誓入伍,那入伍词已经不是效忠德国宪法,而是效忠德意志帝国的三军领袖。
慢慢的这就成为了事实,当时欧洲那帮子人,认为德国佬刚被暴揍了,应该会老实一段时间,不会跳出来惹麻烦,所以对德国佬军队的事,也是睁一眼闭一眼。得,小胡子希特勒抓住这个时机,这就将防卫军的帽子给扔地上,正大光明的拉起来德国国防军的帽子戴在了脑壳上。
这德国国防军,撸起袖子先试了试水温,进了莱茵非武装地区,欧洲各个大佬瞅见了却没说话。德国佬的国防军乐了,这就在1936年七月的时候钻进了西班牙参加他们的内战。跟着就占了奥地利,接着是斯洛伐克。这二战可就正式打响了。
欧洲大佬们这个时候,还在扯皮,蹲自己家门口扫雪玩。
所以大家伙看的出来,国防军是德国佬的正式军队,而他们的军队构成一直都延续之前的德国军队的模式,由德国军队世家普鲁士那帮人把持,但他们的信仰变了,变成了效忠一个位置。
当希特勒坐上这个位置的时候,国防军效忠的对象就变成了小胡子希特勒。这也就是为什么国防军中一部分军人刺杀希特勒,被大部分的国防军军人视为叛徒的原因。
党卫军这词德国佬自己的解释就是护卫,防护,亲卫和团体一个组合型的词汇,跑到了英文里用SS来表示。
这东西原来是冲锋队里专门负责小胡子希特勒个人安全的一个部门。简单的说就是做看家护院,保镖职能的。但在1925年的时候从冲锋队中独立了出去,职能有所扩大,变成了保护纳粹党高管,并带有防刺杀收集情报,监视政敌的职能。
到了1929年的时候,这职权又进一步扩大,有了警察的权利,维护治安,地方巡逻,盘查。但最重要的是监视纳粹党内部尤其是冲锋队动向的部门。由此从一个保镖的身份,就演变成了一个国家正式单位。
但这只军队的组成却很奇特只有少量的德国人,大部分都是外籍人员,欧洲国家的人员有,亚洲国家的人员也有。奇葩的很,但有一条却是出奇的一致,对小胡子希特勒的绝对忠诚。
这支部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帽徽和臂章上的骷髅图案。这波人什么都干,没有他不兼容的职能,看守监狱,看守集中营等等。
所以他的人员众多,到了最后发展了五十万的外籍人士补充在党卫军中服役。最后组建了军队,在党卫军的三十多个师中,没有那一个师是由完完全全的德国佬组成的。就连阿道夫希特勒师也不例外。
所以国防军是德国佬的正规部队,有编制的。党卫军是什么都干,权利凌驾于国防军之上的,这帮人战斗作风极为彪悍,能把自己帮在机枪上不停的扫射。所以您也可以把党卫军看成战场上的消防员,德国佬的阵线上哪有窟窿,这帮人是第一个顶上去的。
他们的信仰就是希特勒本人,没有第二选择。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纳粹国防军和党卫军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来谈谈!国防军和党卫军都是纳粹德国时期德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但彼此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国防军(Wehrmacht)是1935年到1946年德国法定的国家武装力量,包括陆军、海军、空军,并向国家元首希特勒个人宣誓效忠,是德国执行国防任务和对外军事扩张的主要力量。
列队行进的德国国防军陆军,国防军是德国武装力量的主体。
党卫军(Waffen-SS),比较正式的译法是武装党卫队,是隶属于纳粹党党卫队的武装部队。这里要多说几句党卫队和武装党卫队的关系:党卫队(Schutzstaffel)是纳粹党最重要的分支组织和准军事组织,它由希特勒早期的私人卫队发展而来,最初从属于冲锋队(SA),1934年6月“长刀之夜”参与清洗冲锋队,成为纳粹党的重要统治工具。党卫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包括普通党卫队( Allgemeine SS)、武装党卫队和党卫队髑髅队(SS-Totenkopfverbände),普通党卫队是党卫队的主体,其成员渗透到德国各阶层和国家机构中;武装党卫队是隶属于党卫队的武装部队,在战时与国防军一道执行作战任务;党卫队髑髅队则是集中营看守部队。所有党卫队组织都效忠于希特勒本人,并由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领导。从性质上说,国防军是国家军队,而党卫军是属于纳粹党的武装部队。在战争时期,由于党卫军的特殊地位,基本上已经被视为德国陆海空三军之外的“第四武装”,在作战时党卫军基本服从于陆军的指挥,在行政管理上又独立于国防军,是名副其实的军中之军。
身穿黑色制服,接受希特勒检阅的党卫军部队。
武装党卫队是由1934年成立的党卫队特别任务部队(SS-Verfügungstruppe)以及希特勒的警卫部队“警卫旗队”发展而来,同时也吸收了髑髅队和警察部队的成员,之后还大量招收外籍志愿兵。武装党卫队从建立之初,希特勒和希姆莱就力图将其打造为一支区别于传统军队,效忠于纳粹新体制的模范军队,执行所谓“纯净的种族标准”和强力灌输纳粹思想,因此早期党卫军成员都极端狂热,在战场上极为凶悍和残忍。为了标榜自己与国防军的不同,武装党卫队拥有独特的组织体系、衔级、制服和衔级标志。
党卫军部队从建立之初就以黑色制服、双闪电标志和卐字袖标与国防军相区别。
党卫队的组织体制由高至低分为地区总队、区队、旅队、旗队、突击大队、突击队、小队、小组,分别对应军队中的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各级编制,各级党卫队成员也有相应的衔级称呼,并与国防军军衔形成对应关系,比如党卫队一级突击中队长对应上尉,党卫队二级突击大队长对应少校,党卫队旗队长对应上校等等。当然,在党卫军部队中,其编制体制和衔级还是与军队保持一致。
党卫军部队在前线则身穿与陆军同款的原野灰制服,但佩戴独有的军衔标志,注意其鹰徽佩戴在左臂上。
除了编制组织和称呼外,党卫军还采用独有的军衔标志和制服饰物表明自己的身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党卫队最典型的形象就是身穿黑色制服,佩戴红色卐字袖标,但实际上在前线你绝对看不到这个形象的党卫军军人,党卫军部队通常穿着与陆军同款的原野灰制服,但佩戴党卫队衔级标志加以区分,包括帽徽、领章、鹰徽等。国防军的帽徽为黑白红同心圆小帽徽和外面包围橡叶(空军加飞翼)的大帽徽两种,而党卫军的帽徽是带有交叉骨头的骷髅头。国防军陆军士兵及校级以下军官的领章图案为两根平行的权杖,将官以上则是矢车菊图案;党卫队官兵的领章为黑色,中校以下官兵的左领章为相应的军衔标志,右领章为党卫队的双闪电标志,但也可以是部队标志,上校以上军官左右领章一致,均为对应的军衔标志。此外,党卫队制服上的鹰徽图案也与国防军不同。国防军陆海军的鹰徽图案翅膀翼尖呈梯形(空军的鹰徽更形象),而党卫军鹰徽的翼尖呈三角形,而且国防军鹰徽佩戴于制服右胸上部,而党卫军鹰徽佩戴于制服左臂上部。通过上述几点特征,基本可以将党卫军官兵与国防军区分开来。
国防军陆军军官的大帽徽
党卫军部队的骷髅头帽徽。
国防军陆军的鹰徽。
党卫军部队的鹰徽。
党卫队衔级列表,自左向右分别为肩章、领章、鹰徽臂章和迷彩服臂章
党卫军第13“圣刀”山地师的穆斯林士兵,他们的毡帽上带有骷髅帽徽和党卫队鹰徽,右领章为“圣刀”师师徽。
纳粹国防军和党卫军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作为二战的发起国,德国的战斗力不可谓不强大,它不仅有着几百年传统历史的老牌国防军,还有希特勒纳粹党组建的党卫军,靠着这两支武装力量,二战之初的德国势如破竹锐不可挡。
德国战败之后,投降的国防军受到了战俘的优待,名将曼施坦利、古德里安等得以善终。但对于俘获的党卫军,却大多当场枪决。
同样为纳粹政府冲锋陷阵的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究竟有什么区别,为何下场各不相同呢?
(中为希姆莱)
一、军队组成不同。虽然纳粹时期的德国国防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魏玛共和国时期组建的。但是它的传承基础,却来自于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容克地主阶级,这是一支由军事贵族组建的军队,素质较高荣誉感强。
一战战败后,德国国防兵力和装备都受到极大约束,军事力量被缩减到10万人的规模。这个名为德国临时国防军的部队在组建过程中,对于留用的士兵可谓是精挑细选,他们大多数人出身于德意志军人世家,具有强烈的骑士精神。个个都按未来军官的标准选拔和培养,因此整体素养非常高。
党卫军则来自于武装党卫队,是希特勒在啤酒馆暴动失败后,在1925年组建的纳粹党自有武装组织。成立之初只有200人,隶属于纳粹党冲锋队,他们大多是追随希特勒的底层平民,直接听命于希特勒。在长刀之夜血洗冲锋队之后,党卫队从冲锋队中独立出来,此后迅速扩充。
希特勒上台后,党卫队成为专门保护纳粹高官的安全机构,后来随着希姆莱兼任德国内政部长,党卫队成为德国的国家安全宪兵组织。
(德国国防军)
二、隶属管理不同。由于国防军中的容克贵族军人们,对于希特勒这个一战下士,大多持不屑的态度,因此希特勒对于国防军并不信任,他更倾向于扶持自己的党卫队。
1933年3月,希特勒组建警卫分队,在党卫队中精挑120人,组成一支属于希特勒的武装部,这就是后来武装党卫军第一师的前身。
1935年3月,希特勒废除凡尔赛条约全面扩军。在大量扩充国防军的同时,党卫队也开始成立完全军事化的军事力量,成立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初期共11个营8500人。
1938年纳粹德国确定国防军为国家的军事力量,而武装党卫队则是直接听命于希特勒的精锐部队。这支队伍全部由纳粹党员组成,绝对服从党首希特勒的命令,以忠心耿耿著称。
1940年,随着希特勒对国防军将领的日益不信任,党卫军开始急剧扩张。到1945年时达到120万人,鼎盛时期发展到45个师。他们的衔级也和国防军将校尉的军衔不同,而是突击队员、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直到全国总指挥的九级进阶制。
可以看出,国防军隶属于德国政府管理,为国家荣誉和利益而战。而党卫队则听命于希特勒本人,是维护纳粹党掌控政权的私人政党工具。
(德国党卫军)
三、战败下场不同。如果说二战之初,国防军的闪电战所向披靡,横扫欧洲。党卫军则更多的是承担战俘的处理,他们建立集中营,疯狂屠杀战俘和犹太人。或是对国防军中有异见的人员进行暗杀逮捕,这些行为让拥有骑士精神的国防军大为不齿。
不过二战后期,很多国防军部队面对失败士气低落毫无斗志,但党卫军开始成为抵抗盟军进攻的主力。在杀奔德军途中,盟军部队一路上能遇到的顽强抵抗,都来自于党卫军。
柏林被攻克后,国防军大多放下武器投降,但党卫军却仍然战斗到最后一刻。由于他们被极端民族思想洗脑,一个月内追随希特勒自杀的人数多达63000多人,战斗至死的达70000多人。
德国投降后,盟军对德国军队进行清算。很多国防军将领虽然遭到羁押,但最后都无罪释放,像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这样的军事天才,还被邀请成为北约的军事顾问,得以寿终正寝。
而党卫军中士以上官兵,都悉数被捕。当时有人认为党卫军也是军人,理应也以战俘政策对待。但时任纽伦堡军事法庭首席审判长那瓦伦斯淡淡地说,军人不会对内开枪,不会屠杀平民,更不会忠于某个政党某个人。所以他们是匪徒,不是军人。
纽伦堡审判结束后,所有被关押的党卫队员,都被就地处决。党卫军头子希姆莱,明知难逃受审处死的下场,也在被捕后服毒自尽。
(参考资料:《纳粹德国武装力量级别体制谈》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