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为什么被誉为“东方马德里”?
(曾克林将军)
然而苏联人在国民党当局的政治压力下变卦了,不再允许八路军进入日本人的仓库拉走武器弹药,而许多山东和苏北的部队接到的通知是留下重武器甚至部分轻武器,徒手到东北换装新武器,从而出现了“老兵老枪、新兵新枪”的意外局面;同时,由于东北的部队来自若干解放区,既有八路军,又有新四军,编制、序列、作风和通讯方式全然不同,未及林彪着手整顿,国民党“东北保安总司令”杜聿明的美械部队已经打上门来了,11月15日,国军第13军和第52军占领冀东军区守卫的山海关,进入东北的大门已经敞开。
林彪与最先到达的山东军区黄克诚和梁兴初等将领商讨的结果,是东北寒冬将至,而来不及整编的各路部队面临无党组织、无群众、无政权、无粮、无经费、无医药、无冬装的“七无”困难局面,应以暂时不正面硬顶的方式来避敌锋芒。11月22日,国民党军推进到兴城和葫芦岛一线,三天后杜聿明占领辽西重镇锦州,由于苏军还没有撤离沈阳,到1945年底之前,杜聿明的部队只能抵达沈阳南郊,而就在此时,重庆谈判和由美国人出面说项的“国共军事调处”开始了,东北枪声暂时停息。
1946年春苏军撤离,杜聿明进驻沈阳,鉴于东北民主联军已经拿下长春和哈尔滨,蒋介石立即命令国民党军予以“收复”,兵分四路攻占北满铁路的重要节点、长春的门户四平,而林彪在接到延安电示后,也表态“坚决与敌决一死战”,于是后来颇受争议的四平保卫战开打。
此时东北国军已大量增兵,参加抗日远征军的新一军、新六军和第71军调来关外,加上原有的两个军已达五个美械或半美械军(负责二线守备的滇军不计),从4月8日晚四平外围战打响,前敌指挥郑洞国集中新一军、第71军两个师开始攻城,而东北民主联军也先后调集了8万人马死战不退。由于国军兵力不足,到4月27日四平仍然在民主联军手中,战场双方形成对峙,郑洞国急电要求杜聿明增援。
与此同时,延安的电报也到达林彪手中:“一、四平守军甚为英勇,望传令奖励;二、请考虑增加一部分守军,化四平街为马德里”---- 马德里是西班牙首都,此处代指在西班牙内战中,国际纵队与左翼群众抵御佛朗哥反动军队的进攻,从1936年7月坚持到1939年3月艰苦卓绝的守城战斗。按主席的一贯用兵方略,从不在意一城一地之得失,正所谓“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存人失地,人地两存”,但四平保卫战的一反常规,是有特殊历史背景的。当时在北平“军调处”的双方代表正在激烈谈判,已经到手的地区任何一方不会轻言放弃,而四平正是谈判中的一个重要筹码,它的坚守使国民党军队无法夺取北满(吉林大部和黑龙江全部)的广大地区,不仅在谈判桌上有利,也很有可能达到尽量争取控制区的战略目标。
但是前线将领对双方的火力差距是清醒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都之前未曾了解过美械装备的火力优势,战端一开,林彪业已敏锐地认识到我军作战存在的不足,尤其缺乏城市防御的经验。反观国民党新一军等王牌部队,在步炮协同、空地协同和攻坚经验上都非常老道,唯一的弱点是近战拼刺刀,说白了,八年抗战我党军队以游击战和运动战为主,还不够适应这样的大兵团正面硬拼,而林彪严重需要的就是整训部队适应战争新模式的时间,且战且退“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才是正确的战术思想。
更坏的情况是,进攻南满本溪得手的新六军、第71军88师、第52军195师已经驰援四平,后续部队第93军等部也兼程赶来,1946年5月15日杜聿明以十个师的兵力发动全线总攻,其中廖耀湘指挥新六军用钢板铺路,以600多辆汽车和坦克组成快速纵队强行突击,令该方向上的民主联军第3纵队猝不及防,连连后撤,至4月18日,国民党军队完成对四平北部咽喉塔子山的三面合围。此时,四平我军有被封闭进而全军覆灭的危险,林彪当机立断,一边请示一边下达了全线撤退的命令,历时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结束。
四平保卫战,东北民主联军消灭国民党军队万余人,自身也付出了8000余人的伤亡,是特定情况下进行的一次被动的城市防御作战,虽然东北民主联军遭到重大损失,但有力迟滞了杜聿明所部的北进战略,对及时巩固北满根据地是有意义的,从而使双方的战线最终对峙在松花江两岸。
四平为什么被誉为“东方马德里”?
解放四平的时候,曾经发生过四次战役,国共双方集结四十万兵力,蒋介石亲自指挥,曾派蒋经国坐飞机来四平撒鼓励传单,毛主席,朱德总司令,亲自指挥四平这场战役,战争规模之大,伤亡惨烈,实属罕见!四平解放,毛主席曾电令林彪“化四平街为东方马德里”这就是四平为马德里的原因!
四平为什么被誉为“东方马德里”?
关于西班牙的马德里战役,大家恐怕都有所耳闻,当初西班牙内乱,马德里作为国际共产主义的集中地,共产国际在这里跟世界的法西斯势力来了一次正面的战争,激励了当时很多共产国际主义者继续的发扬共产国际精神,但是我们要知道这场战争后来,共产主义国际设立失败。
有人说失败了为什么毛泽东主席还要说这是东方马德里呢?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晦气吗?
很简单。存人失地,存地失人,这是我们在解放战争期间所提出来的一个理论,为什么国民党实力比你强,你只能避其锋芒?如果说你死守的某个地盘不放,拒敌人于国门之外,那你的不对,迟早会损失干净,损失完了之后谁来守护你的地盘儿?谁来保护人民,谁来解放全中国?没了,没人了。
所以说四平这个地方肯定会失手的。当时在东北地区只有10万有山东华北赶来的八路军部队,这10万人如果打光了,那再一次派部队到东北来,那难度可就大了。
而当时蒋介石派遣了最精锐的中国远征军几十万人到达中国东北就是为了肃清中国东北地区我共产主义,这个时候,敌我双方强弱对比就已经出来了,四平搁在沈阳和长春之间,这是一块战略要订国民党肯定会派重兵把这个地方给夺下来。事实上国民党确实也派出重兵去拿下四平这个地区,所以说对于四平这个地方来说,我们是肯定要放弃的,但是放弃就得一声不响的把这个地区直接扔给国民党吗?不可能啊!这是我们到了东北至关重要的一场。就算是放弃也得打出士气来,为什么?让整个东北的人民看到我们解放军是有底气,有胆气,有实力跟国民党硬碰硬得。
这就是一场关乎于士气的战争,如果你不把士气打出来,今后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对于我党在东北地区发展工作来说这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就好像现如今很多品牌一样,我们必须把品牌的名声给打出去,否则虽然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很多时候有的人就只喜欢闻街上的那一口。
所以说四平这场战役肯定要打,而且要打得激烈,打的壮烈,但是四平这个地区肯定会丢,为什么?敌人的实力太强,我们到最后必须得放弃四平,我们要发展到农村地区去动员广大的人民的力量去和敌人玩麻雀战,袭扰战,发动人民的战争,去把敌人赶出全中国解放全中国。所以说,跟敌人在四平地区长时间的拉锯战是不明智的,打出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象模象样的,能够威震中国的战争,然后。装完逼就跑!这才是四平战役的一个正确的路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