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仗中常说的斥候兵是干什么的?有哪些作用?

斥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他是什么兵种?

斥候,在康熙大字典的解释是:斥,有度、远的解释、侯有视、望的意思,按照史记记载:索隱謂犯秦之斥候兵也。

斥候兵在古代是一种用来侦查、反侦察的兵,类似现在兵种里面的侦察兵。

(侦察骑兵)

斥候兵在古代是一个工资比较高的兵种,在《释名》记载有五百斛的工资,具体历史记载是:

“五百斛以上还(环)有小屋曰标兵,以视敌进退也。”

为什么斥候兵在古代的作战中,有较高的工资,必然和它本身的工作性质有关系,今天我们来扒一扒! 第一项工作:提供预警信息。

古代没有现代的卫星、高性能侦察机等先进的设备,也没有先进的汽车火车交通工具,用来传递信息,那对战场信息感知如何做到的呢?

就是这些斥候兵,提前派入敌国,用来打探消息,然后将消息传回国去,让国家做到预有准备。

古代作战不像现在,说打就打,一切物资来的太容易,古代作战准备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在作战计划敲定之后,开始储备粮草、军械物资、征集运输工具等工作,远在千里之外的作战对手,是不知道这些状况的,但是有斥候的存在,这些消息会被送回到国内,也有时间做准备。孙子兵法中的料敌于先,是怎么做到的?

难道是他们真的会神机妙算,那是吹牛,而是这些大量的斥候存在,提供的可靠信息而已。

在《资治通鉴》中关于国家防务的策略记载:充国常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

把斥候提高到什么地位,斥候危害有多大?

(现代斥候)

第二项工作:搜集掌握战场情况 孙子兵法说了,打仗要做到知己知彼,自己好知道,统计一下全部出来了,但是知道敌人的情况比较困难。

所以打仗之前,必须掌握对手的情况,斥候就开始在这个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的工作内容就比较多:

1.作战对手的主将是谁?哪里人,有什么爱好?2.主将手下有多少人,具体情况是什么?

3.作战兵力是什么情况?数量、人员组成等要素;4.装备配备情况,用的是长矛还是砍刀,步兵还是骑兵等要素。

5.战场道路情况,是公路还是土路,是山路还是没有路,以及作战地域的地形结构,哪里有山、哪里有树林、哪里有河流等要素。

(现代斥候)

6.作战地域的气象条件,下不下雨?什么时候下雨,有没有梅雨季节,刮不刮风,经常刮什么方向的风?

掌握以上信息的时候,他的工作性质有点像现在的间谍,克格勃之类,在古代都是斥候担任。

在史记上的记载: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用现代话说:把探听消息的斥候搞的远远的,才没有危险。

(斥候战)

第三项工作:化妆侦查,深入敌后,掌握战场态势。 这个工作的危险性比较大,随时有生命危险,这个时候的斥候打扮成作战对手的穿着,或者以农民的形式出现在敌国。

在《资治通鉴》中记载的大汉朝,是如何运用斥候的:起皮山(今新疆皮山县),南更不属汉之国四、五,斥候士百馀人,五分夜击刁斗自守,尚时为所侵盗。

主要工作是:1.主要掌握作战对手的主将、副将、军师等主要情况,针对性比较强;2.侦查敌方的兵力部署情况,先锋谁是主将、中军大帐在哪里?先锋军是步兵还是骑兵,左右军是什么情况,驻扎在哪里?

等等这些要素。3.侦查地方的指挥方式,敌方的信号传递是如何实现的,他们用的是鼓还是旗,鼓声和旗语的大概意思,要不然自己人站在远处看的时候,只能看戏了,不知道是进攻还是撤退。

4.标记进攻和防御的重点目标。一般是敌人的特种兵在哪里啊?

敌人作战力比较猛的兵放在了哪里?防御部队用的哨楼、碉堡还有栅栏在哪里?

中军大帐的位置,专门发出指挥信号的机构在哪里?5.敌方的后勤部队在哪里,吃喝拉撒住又在什么地方,粮草有多少?

运粮草的人有多少,指挥官是谁?等等。

在《文献通考》里面记载:臣愚以为可敕北边濒塞郡县,明烽火,远斥候,深藏固闭,无令畜外露。”

这就是防止斥候来侦查的手段。 第四项工作:发出警报信号,提供预警信息。

侦查和反侦察都是斥候担任的,你有我也有,敌方部队有任何动静,都是斥候必须提供消息的,有的斥候部署在前方,有的部署在敌人的腹地,有的部署在战场周围,他们又担负不同的工作,主要的目的还是一个,及时掌握敌人动向,发出有价值的信息,让己方提前有一个判断。

(发信号箭)

第五项工作:反侦察工作。

有句俗话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你侦查别人,那别人也侦查你,这时候斥候之间就有一场暗战,因为大家使用的手段是一致的,因为大家处于同一个时代,技术条件一致,没有谁比谁更高明,所用手段相似罢了。

这时候反侦察的斥候,就在自己部队的一线部署了,看到形迹可疑的人就必须加以甄别和区分,这时候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这就是为什么斥候工作比较危险的原因。

历史上斥候被抓的也有记载:

行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帐,皆俘以随军。 在《宋论》中记载:范公之镇延州也,兴营田、通斥候,修堡砦,种世衡城青涧以相策应,缓夏竦之师期,按兵不动,以观其衅。

(被抓)

这是利用敌方斥候,玩将计就计的谋略。 斥候从事如此危险的工作,那他们自身本领必须高强,这里的高强不仅仅是武艺,还有其它技能?

因此他们具备以下技能:

一是具备算的技能。

算比较讲究,主要算的内容大致如下:要会算兵力、会算行军时间、要会算粮草供应能力、要会算进军时间、还要会算距离等内容,要不然你看见敌人出发了,你就发出了一个敌人出发时间,你的消息还没有到呢,仗都打完了还有什么意义呢?

要你这个斥候是闹着玩的吗?

斥候以上计算的能力,必须是一等一的高手。

二是具备画图的能力。

画图在作战主要是显示敌人的战场态势和攻击敌人的主要目标,你传递的消息是西山口,别人没有办法理解,因此必须要具备画图的能力,尤其对敌人的兵力部署图,关键的山地、道路情况,要能画出图来,供自己人理解。

三是具备总结的能力。

信息传递是消息,撰写消息必须要有文采,还要有总结话语的能力,你说了一个事,写了竹简几百斤,怎么传递出去呢?

言简意赅,直抒胸臆,用最少的字数完成最多的内容。

四是具备分析判断的能力。

就是对作战对手的一个预先判断,不能人家搞了一个兵力调整,你判断成作战行动,你这样的信息传递出去,折腾几次,你就成了狼来了的故事,要你这个斥候,自己人两天人被折腾死了。

五是具备伪装能力。

探听别人的军情,抓住就是死,伪装能力是必备技能之一,若果不会,死就在眼前,伪装能力也必须练的炉火纯青,穿当地的衣服,说当地的话,了解当地的习俗还要会说话,要不然北方人到南方三两句话就把自己卖完了,军情没得到,自己先死了。

在《资治通鉴》中记载的化妆侦查,提高伪装能力:

张掖、酒泉遣骑假司马为斥候。

六是杀人的本领。

战场之上,你不杀我,我便杀你,掌握杀人技能是保存自己的最好方法,所有的斥候必备技能是杀人。 七是对抗审讯的能力。

在《文献通考》中记载:至於昭、宣,武士练习,斥候精审,胡入则覆亡,居又畏逼,收迹远徙,穷窜海阴。斥候的危害多么的大!

综上所述,斥候是一个高级工种,工资那么高,是因为死的快,斥候是国家的第一道防线,不能小觑。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房生

在打仗中常说的斥候兵是干什么的?有哪些作用?

斥候、探马、健步、夜不收……

这四个词语叫法不同,意思都差不多,指的都是侦查兵,是专职打探敌情、消灭对方暗探的古代军队组成部分。那个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军师刘伯温曾经说过,行兵之法,斥候为先……

老祖宗打仗都打出花来了,他们会尽可能的避免仓局接战,行军打仗总要了解对方实力如何、布局如何,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古代又没有什么间谍卫星,当然要派遣相应人员去侦查,去侦查的这部分人,就叫斥候

据说其名字来源于殷商时期的诸侯国,那时候诸侯国的有一作用叫“为王斥候”,后来根据具体作用,斥候称呼逐渐演变成见名知意的探马、健步、夜不收等,影视剧上经常用探马,比如什么探马来报等,通俗易懂

早期斥候并不成建制,随意性很大,多由将军临时性指派,大约在唐朝时,开始成建制存在,有专门的健步营,战时专职打探敌情,传递消息。后来健步不知道怎么变成专职送紧急信件的了,也不知道什么鬼,估计一人多用吧……

后来因为白天打仗,晚上也得侦查敌情,这负责侦察的兵种称呼就变成了夜不收,不过叫法各地方也不统一,还是健步、急脚的乱叫,个别地方还有叫缉事军的

古代夜盲症居多,晚上能出去的都是牛人,军中夜不收更是高手,不知道从哪朝起,这夜不收有了仪仗职责,兼职给高官当仪仗护卫。如史书记载,某某出巡,夜不收开路。都成荣誉加成了……

综合起来说,这个斥候作用,就是侦查敌情、送信、仪仗队……

在打仗中常说的斥候兵是干什么的?有哪些作用?

斥候差不多就是侦察兵的意思。

斥候最早的意思类似于今天的警察或者是联防队。到了秦朝时期大概就是侦查兵的意思,后来唐朝时改为了探子或者探马这样的叫法。今天台湾地区还有人用斥候这样的说法,在大陆用这种说法的人或许很少了。

斥候的作用很重要,或者说侦察兵的作用十分的重要。

他们大多都走在自己大部队的前方,或者会化作平民,又或者其他方式,远离大部队,去获得有用的信息,并且反馈给大部队,从而为己方获取有利的作战条件。这种就可以说其是斥候了。

举个例子来说明或许会简单些。

在以战争为题材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据前方探子来报。”这里的探子意思就和斥候差不多。

在战争期间,他们搜索情报传递情报,甚至还有可能卧底于对方军中,相信在如今那么多的抗日神剧的轰炸下,这也是不难理解的。

还有一种也可以说是斥候兵,那就是前锋部队。也就是负责近距离探索的那种部队。他们距离大部队不远,但是也是要负责探索任务。以平型关战役为例,他们在进入地势危险之地,就会派出这些人。

在电视剧《亮剑》中也描绘过他们,就是在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的时候,日本增援部队中就有一支,也就是拿着一堆小圆圈在前面扫雷的那一波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是可以算作斥候兵的一种。

在打仗中常说的斥候兵是干什么的?有哪些作用?

在古代的战争当中,每一支正规的军队都拥有着很多的兵种,他们各自有着自己不同的职能,我们也能够在很多历史书中读到“斥候兵”三个字,那么斥候兵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他主要有是做什么的呢?在很多大型战争中,斥候兵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斥候,就是有侦察的意思。斥候兵就是用来专门用来侦查的兵种。在不同的朝代,斥候都有着不同的称呼,就比如说唐朝时期诸侯并被人们叫做探子。关于古代打仗时一般都是集体作战,所以如果不及时进行侦查,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而且斥候兵负责的侦查范围很广,不光侦查敌人的状况,对于周围环境的侦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斥候兵不仅需要很强的侦查能力,而且敏捷性和警惕性都必须很高的,这就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够达到,也不是所随随便便就可以成为斥候的。

在打仗中常说的斥候兵是干什么的?有哪些作用?

就是排头兵,主要作用是用来舍身取义

在打仗中常说的斥候兵是干什么的?有哪些作用?

古代的斥候,主要就是指侦察兵。

由于时代不同,叫法也多种多样,但所执行任务都相同,目的是侦察,以及相关的军事间谍活动。

《墨子》:守入城,先以(斥)侯始。岑仲勉《墨子城守篇简注》注释道:侯,今名侦察或间谍。

如唐朝,斥候也叫探马,也叫探骑。

(图:快马探骑)

宋朝时也称诇察(诇:xiòng)或诇逻,当时沿用唐朝旧称,也称:

诇伺。

《资治通鉴·卷二三二·唐纪四十八》:韦皋复与东蛮和义王苴那时书,使诇伺导达云南。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外则合兵势以重将权,罢小臣诇逻边事,行间谍以离其党。

而斥候的定义,是在主力部队正式进入作战之前,进行敌后侦察活动的特殊兵种。

总结来说一句话,斥候的主要职能就是:

利用目视观测或其他侦测方法,以获取有关之敌情,天然及地形等情报资料,以为作战及战斗指导之依据。

打比方,古代没有卫星,无法通过战术卫星提前观测敌军兵力,具体的行军路线与粮草运输路线。

而冷兵器时代又必须要求双方近距离作战,因此斥候的职能,就是在战争开始之前,以探踪的方式找寻到敌军踪迹,再通过目测预估敌军总兵力大概有多少,粮草有多少,并且对四周的地理等自然条件,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最终汇报给本方指挥官。

四个字概括,刺探军情。

当然特殊时期的斥候,还兼备扰乱敌后的工作,如焚烧粮草,刺探指挥官具体位置等特殊行动。

所以总结来说,古代斥候就是现在所说的侦察兵。

然而经过时代发展,现代战争中由于军事科技的进步,按照不同方法,侦察兵的侦察方式,又可细分为如下种类:

一、先遣侦察:指先派遣侦察员,于大部队未到达预定作战目标区域前潜入侦察。

而先遣侦察又可分为两栖侦察与武装侦察,前者是派遣接受过两栖作战训练的侦察人员进行特种侦察。

(电影《勇者行动》中的两栖侦察兵)

后者则是派遣一支战斗小组,配备一定程度的火力,借由战术运用以获取敌方情报,我们常见的美国大片中,经常出现潜入热带雨林的特种作战小组,也可视为此类侦察兵。

二、雷达侦察:运用雷达技术侦察敌机动向。

(图:TRML-3D侦察系统与目标捕获雷达系统)

三、海上侦察:配备雷达与声呐系统的军舰,侦察敌机与敌舰的同时,也可侦察潜艇,完成反潜等任务。

四、空中侦察:搭乘侦察机等航空器,侦察员对目标区域进行目视或拍照侦察。

而近年来,空中侦察已逐渐向无人机侦察方向发展。

五、高空侦察:此类侦察较为特殊,因为高空侦察所依靠的航空器目前极为有限,一般指美国的SR-71。

六、太空侦察:间谍卫星。

七、电子拦截侦察

(图:美军EP-3电子情报侦察机)

以上就是现代军事中较为常见的侦察方法,但随着时代在变,往后的侦察方法还会发展出更多种类,而得益于技术的突飞猛进,只会更加的无孔不入,防不胜防。

——————

关注作者:钱品聚,了解更多历史与军事秘闻,带您发现更大的世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