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高考的时候有过什么难忘的故事?
我是2016年参加的高考。其实我从一开始在学校学习时,尤其是成绩不错的时候内心是很期待高考的 ,期待可以证明自己。但是高三的时候突然接拍了《好先生》 ,在高考复习期间我完全没在学校,刚开始的时候很惶恐,忐忑不安。后来我参加了高考辅导班,辅导班老师跟我说“你也就这个分数……”的时候,我是绝望的!因为学习好的光环一直笼罩着我 ,我觉得自己必须考好,一下子高考就成了很大的压力。
专注是我备考的秘诀,因为高考前我还要拍戏,我就选择专时专用,有专门拍戏的时间,下了戏留给学习的时间就专心学习,我妈当时还把手机没收了,我只要专注了,效率就很高。事实证明,我还算是抗住了压力。高考成绩出来那天,我正在横店拍一场吊威亚的戏,平时一碰到吊威亚的戏自己就害怕,知道成绩后乐的连自己恐高的事都忘了,一整天都乐呵呵的。完全不怕吊威亚了。真是心情大好。当时横店那特别热,我知道成绩后马上请大家喝冷饮。
高考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次成长,一次不后悔的经历,锻炼了我的心理建设能力,学会理性思考,当然也不能光思考还要真正努力的去付之行动,同时也要学会淡定的接受现实。
你高考的时候有过什么难忘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蒋雯丽,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高考记忆。我是1988年考进北京电影学院的,因为艺术院校的招生要求并没有其他专业院校那么高,所以我的高考备战还是比较顺利的。
电影学院的考试是先考专业课,专业课通过以后才考文化课。在专业考试之前我并没有接触过表演,所以当时心态很好,非常轻松没有什么压力,可能正因如此,所以整个考试的状态比较自然,以自己的理解去表达和表现反而会比较好。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高考真的有改变命运的意义,自高考进入北京电影学院那年之后,我才有机会能从蚌埠来到北京,成为一名演员甚至一名导演,所以高考对我来说真的是命运的转折点。
记得有一次我在清华做艾滋病的活动的时候,我就跟学生们说“在你们人生最好的年龄,你们能在最好的学校里求知和学习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大学生涯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和美好的阶段。在大学里,大家首先是可以学习到很多会让你毕生受益的知识,其次,在大学中,大家会接触之前没有遇到过的人,事,物。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历练和提升,可以打开你的视野,开拓你的眼界,丰富你的思想。所以我认为高考是每个人都值得去努力的事情,大家都应该在这个美好的年纪为自己的未来付出。在这里祝福所有的考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你高考的时候有过什么难忘的故事?
今年是高考恢复40周年,1977年中国从文化大革命走出来,开始第一年的高考。那一年我记得特别清楚,是省一级的考试,没有全国统考,那一年我刚好高一,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在1977年之前,我其实就有了上大学的愿望,但我知道当时是工农兵学员,需要在农村拼命干农活,把农活干好了,受到大队和公社的推荐,才能去上大学。
当时我已经做了一颗红心干农活的准备,但是1977年,邓小平突然就宣布,所有要上大学的人,恢复到高考状态,也就是说以知识为主,来决定你到底能不能上大学。也就是在1977年我高一,我们的农村高中在一夜之间就转变了风向,我们的班主任和校长要求我们从那一天开始认真学习,迎接1978年的高考。当年的高中只有两年制,也就是高二毕业要参加高考。所以从1977年开始,我对高考有着深刻的印象。到1978年我第一次参考全国高考统考,1979年我考了第二次,1980年我考了第三次,最后考上了北京大学,我对高考有着深刻的、切身的体会。
像我这样考了三年的人,原则上会对高考非常仇恨,但实际上我非常热爱高考,因为我知道当年的高考是我走出农村、走向世界的唯一路径。这条路径很窄,像过独木桥一样,因为每年几百万人考试只有十几万人能够被大学录取。但我知道,一旦我被大学录取,我就从此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从此可以在自己所喜欢的知识世界和外部世界中去遨游。
这件事情证明我的坚持是对的。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我1978年开始参加高考,到现在高考40年过去了。中国的高考形式从省考到全国统考,又从全国统考逐步走向了地方高考为主。但是不管怎样,高考的形式基本没有改变,还是以各种学科为主的考试。
可以说40年的高考为中国孩子走进知识殿堂,走向新世界提供了非常多的机会。这里面包括了城市孩子的机会和农村孩子的机会。如果没有高考的话,到目前为止,几百万从农村走出来,走向城市的孩子,包括像我这样的人完全是没有希望的,所以整体来说我对高考持肯定的态度。
近几年对于高考的非议越来越多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家觉得高考已经不再是一个公平化的考试了。其实这里面有一个误解,我认为高考实际上依然是一个公平化的考试,因为在一个省之内,或者在全国范围之内,整体上高考还是有标准的。之所以大家觉得不公平了,是因为我们发现农村孩子考上优质大学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农村孩子进入大学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这里面的原因是不是跟高考相关呢?我认为跟高考只是间接关系,比如说高考中间出的一些题目,在农村上学的高中生可能就不太容易理解。比如说大数据、人工智能,对于城市孩子来说,是非常熟悉的话题,但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就是不那么熟悉的话题。
大家之所以觉得高考不公平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来自于高考前的教育。我们可以发现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分化,农村孩子和普通平民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变少了,尽管中国变得更加富有了。变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钱有权的人,他们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回到家乡,就发现我们家乡的孩子们,如果是干部的孩子,从乡镇一级开始,从小就是在当地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以及最好的中学接受教育,不管他们的孩子本身资质怎样,他们进入最好学校是一定的。但是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就没那么幸运,他们只能在当地一般的小学、中学上学,除非他们的孩子成绩特别优异,才能在初中、高中进入城市最好的中学学习。那么也就意味着,成绩一般的或者成绩够不上名牌高中的农村孩子,他们就只能待在普通高中学习,接受普高教育,进入中国优质大学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少,高考的差距实际上是被从幼儿园开始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所导致的,并不是高考本身的不公平。
但是高考本身也是有一些问题的,这跟中国教育的体制有关,因为中国教育的体制比较僵化,让学生按照知识结构不断学习,不断背诵,不断考试,最后给出标准答案,才能够考上大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高考其实没有跟上时代,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从唐代正式开始进行选拔人才,对中国社会的进步意义是巨大的,因为普通的老百姓通过努力学习最后就能在中国当官,变成中国社会发展中坚力量。但随着科举考试不断推进,科举考试的考试范围越来越窄,思想越来越僵化,越来越符合官僚体制的僵化利益,科举考试就脱离了时代。尤其是当中国跟西方交往以后,我们发现科举考试还在考四书五经,而不是把科学纳入到科举考试中,科举考试就彻底脱离了时代。
现在我们的高考,尽管没有像科举考试在清朝脱离时代那么严重,但也可以看到它脱离时代的特征非常明显。我们依然在考几十年不变的各种基础知识,对于现代知识的更新、迭代,科技创新方面关注非常少。老师的教课,也依然用着黑板、学生和家庭作业之间这样的教学形式,对于现代世界的发展、融合、世界政治体制的变迁变革、思想观念的变革,关注很少。
这样导致高考的卷子在某种意义上,是落后于时代了。这样的落后加上中国教育的区域不均衡,直接导致现在高考筛选人才的时候,只能筛选到一部分人才,但对于农村孩子和没有家庭背景的孩子来说,确实形成了一个走进社会,寻找发展机会的障碍。
我觉得这个障碍,在高考40周年总结的时候,是一个我们需要严肃认真思考的话题。面对这样的话题,我们要在几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第一、从幼儿园一直到中学的教育资源均衡问题。城市之间不同的老百姓群体的均衡,城市和乡村的均衡,发达地区和非发达地区的均衡,变成了中国的一个最重要的话题,也是政府最应该解决的话题。
第二、教学内容的改革问题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问题。对于中国的学校来说,教学内容不改革,就不可能把新的知识和世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教学方法的改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推进,不管是在哪个地区的教学,我们如何利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来使学生更好的、更有效率学习,就变成了中国学校教育系统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我们一成不变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导致了中国教育的僵化,导致了中国老百姓对中国教育的不信任。面向未来,中国的教育制度怎样尽可能为更多的年轻人服务?能够遍洒雨露甘霖给每一个希望接受教育的人,尤其是贫困地区、落后地区的教育如何提升,应该进行很好的改革。教育制度的改革要着眼于均衡教育的发展,着眼于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的改革。在这点上,我觉得从教育部到教育厅、教育局都应该花巨大的力气来做这件事情。由于高考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高考本身的改革我觉得也是势在必行。
现在政府已经做了一些事情,比如一些课程的统考,以及一些课程的自主考试,都算是改革的一部分,但我觉得步子还可以迈得更大一点,思想可以更开放一点。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自主考试、学校的自主招生、学生素质内容的考试中学学习期间的学生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中国的高考达成一个既能够普选人才,又能够照顾到不同人群,又能够符合现代世界发展规律的轨道上去。当然具体怎么做,我们这些老百姓只能说说话,我们希望中国的教育领域的领导人物,能够起到担当作用,也希望中国的教育人士,不管是民间力量,还是国家力量,能够一起共同努力,让我们的高考在未来40年走得更好,为中国选拔出更加优秀的人才!为中国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声明:本文为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原创并拥有全部版权,首发于今日头条,仅授权新东方官方微信公众号(ID:xdf2013)标记原创标识,俞敏洪个人微信公众号老俞闲话(ID:laoyuxianhua)转载,其他自媒体如无本人授权,均属抄袭。
你高考的时候有过什么难忘的故事?
转眼又是一年高考,感慨时间过的飞快,距离我的高考已经过去了11年。现在想起高考那几天的事除了考题不记得以外,前后经历都历历在目。我在内蒙古赤峰市的一个县城长大,小时候成绩在前列老师父母都对我寄予很多厚望。中考以县里第一成绩考入高中,到了学校老师校长就希望我能考清华北大,我也一直以清华为目标不断努力。大大小小考试基本都没有考砸的情况,直到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本以很放松的状态去考,成绩出来却不尽人意,算是考砸了。这是高考前最后一次摸底,本来胸有成竹的我经历了一次小波折,好在快速调整之后没有太影响我的状态,高考开始之前还是满怀信心的。
然而在考数学的那天,因为吃了没煎熟的鸡蛋,坏了肚子。数学最需要安心做题耐心检查,我却如坐针毡,连监考老师都看出我状态不好过来询问。结束之后我气不打一处来,懊恼为什么偏偏赶上今天,赶上高考。出考场就看到班主任迎面走过来问情况,我说不太顺利,他也脸色一沉。考试结束后,家人都知道数学考试时候出了状况,认为恐怕要考砸,也见我压力很大,边不会多问考试成绩和我的预测,我也把自己放逐在奶奶家,不关心天下事,不和人对答案,一心打游戏,逃避现实。
查分数那天,我早早睡了,爸妈却熬到很晚,一直等到四五点钟电话才打进去。第二天我醒来,又亲自查了一遍分,才相信老爸老妈脸上的喜悦是真实的,我以702分的成绩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理科状元。到这个时候,我妈妈才涌着眼泪对我说,从考完到出成绩这些天,她心里好像压了巨大的石头,甚至还去网络上找心理医生咨询,跟陌生人吐苦水,说女儿从小到大的梦想因为一次考试失常就失去了,为我感觉到难过痛心。我拥着她拍拍肩膀安慰,说总算结果是好的,之前的煎熬没有白费。那一刻感受到平时不动声色的父母是强装淡定,要照顾我的情绪怕给我太大压力,自己背负了很多,我也没让他们失望,总算是完成了梦想。
十一年过去了,我也已经工作,进入游戏行业以来经历很多变化,也有很多的未知和挑战,生活似乎充满了看不见的考试,一个一个关卡延伸到未来。高考结束后,一切才只是开始。希望今年的考生能有一个好的起点,心向未来,脚踏实地。祝考生们考试顺利!
你高考的时候有过什么难忘的故事?
马上就到2017年高考啦,距离我高考那会儿已经过去五年,想想过去发生的那些真实的经历如今也变成了自己口中的故事。我的高考是一场负气的打赌,而且只有我一个赌徒在打赌。从初中到高中,我一直是艺术特长生,我们这群姑娘大部分都不怎么学习,初三以前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成绩好有什么用?所以初中一直过得浑浑噩噩,这样的我只是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后来我有了不一样的想法,我想考上好的大学,想去北京,想证明自己有能力。高二那会儿,退了合唱团,不用每周再抽时间去演出排练,就专心投入考大学的“事业”。一边上文化课一边在外学专业课,我没有选择学音乐,而是想成为一名主持人(现在在做演员,人生没有绝对呀哈哈),但不管怎么选属性还是一名艺术生,所以在老师眼里自然冠上了成绩不稳定的标签。我所读的高中,是省重点,因为特长生的缘故我以一个比较“差”的学校(也是这所省重点的兄弟学校)的学籍在现在的高中学习。那会儿的想法比较幼稚,觉得自己不是本校的学籍,总是有些丢人,以我当时的成绩,考上重本分数线也是有可能的,于是去找班主任,想请求他帮助我把学籍转成本校的,班主任回复得很直接:你是艺术生,成绩这事不好说,而且我没有这个权限,你可以找年级长商量一下。后来我又鼓起十二分的勇气和诚恳,请求年级长的帮助,并表示自己一定会努力不让他们失望的。可是我没有想过,他们从来不对我寄予希望,谈何失望呢。后来我就在心底跟自己说,一定考上重本线,让他们刮目相看。结局可想而知啦,记得高考成绩出来之后不久,班主任有一次打电话给我,说他在跟兄弟学校的老师吃饭,他说很后悔当时没给我转学籍,不然我的分数就能算在现在的班上了,现在倒是给兄弟学校送去了一个重点分数,诸如此类的话。听得出老师像是喝醉了。我笑着说没关系,现在这些对我来说并不重要了。如果当时老师们选择了相信我,结局又会怎么样呢。现在想想无论是赌气还是对梦想的渴求,信念的力量真的很强大。只要自己还愿意相信,总是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呀。现在我已经大学毕业,继续读研。
希
望2017年高考的学子们,坚守自己的信念,直到最后一刻!加油!你高考的时候有过什么难忘的故事?
1977年,我19岁,高中毕业后,已在本地中心完小当了两年民办教师。恢复高校召生后的第一次考试,我和所有参加高考者一样,跃跃欲试,希望通过考试圆自己的大学梦,进而改变人生。
记得那时复习资料奇缺,村里上过高中的几位前辈,他们的课本在文革中被当作“毒草"烧掉了。无奈,仅凭手中那一点可怜的资料,按照《复习大纲》所列的提纲,像学生做作业一样,一题一题的在煤油灯下熬夜苦做。
每天早晨五点,祖父总会准时将我叫醒,陪我到学校旁的柏树林里进行上班前的两小时背诵。他太希望我考上大学了,当我觉得太苦,想放弃时,他总是说:“孙啊,农村活路太苦了,你不是干这个的料!现在苦几天,你一辈子就轻松了!“而父亲总是那句话:“小子,好好复习,一家子的希望都在你身上呢!"
于是,在家人充满希冀的目光的注视下,我咬紧牙,在蚊虫的包围之中,苦读,再苦读;复习,再复习。以期出现奇迹,不让家里人伤心。
但一缺资料,二无教师辅导,我就像失去航向的一艘孤舟,在茫茫的知识大海上,瞎冲瞎撞,其效果可想而知。只能是广种薄收,到处撒网,捞些小鱼小虾。
临去考试前一天,祖父令我沐浴净身,去破败不堪的文庙给孔子座像的座位上香磕头(孔子塑像早就砸了),请他老人家庇佑我心想事成,一考翻身。
我就在这种情况下,匆匆参加了1977年的高考,其结果是离文科录取分数线0.5分。自那年后,我就再也没参加过高考。为安慰家人,我考取了本省师范学院函授部的中文系,自修完了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所有课程,并拿了一本不怎么值钱的大学毕业证书。而我的真正的大学梦,是儿子替我圆的。
转眼,四十年过去了,我也由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成了年近花甲的老者。远去了,我的梦!唯愿我的儿孙们,一代更比一代强,圆我一个又一个的大学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