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的侍从室是个怎样的组织?

侍从室是蒋家王朝的”内廷“,很容易让人想到清朝的军机处。

蒋介石在江西与红军作战期间,除开秘书、副官等亲信侍从人员,还需临时抽调参谋人员随蒋到各地工作。善于察言观色的政学系政客杨永泰便向蒋建议:何不将随行的参谋人员以及侍从人员组成一个侍从室?

此言一出,正中下怀。

于是蒋介石上承清帝遗泽,乘着对江西用兵之机,搞了自己的军机处——侍从室,列入南昌行营编制内。

1936年1月,蒋介石对侍从室作了正式改组,全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下设第一、第二两个处,此后又扩充了一个第三处,每处各设三个小组,其分工大致如下——

侍一处掌军机,下设第一、二、三3个组,分别掌管总务、军事参谋和警卫。

侍二处掌政治党务,下设第四、五、六3个组,分别掌管党政秘书、外交、情报综核。

侍三处掌人事,下设第七、八、九3个组,分别掌管人事调查考核、人事登记、中训团学员通讯调查。

此外,蒋的安全保卫由一警卫大队担任,另设一侍卫长来统一调动指挥其行动。

改组后的侍从室,完全就是一个凌驾于国民政府各部门之上集军机、党政、人事大权为一身的统治机构。

1937年,军委会《组织大纲》正式确认侍从室:”侍从室在驻留时与办公厅密切联系,掌机要之承启转达,委员长行动时随侍行动。“

据当了二十年蒋介石监印官的姜辅成回忆,侍从室改组前,除蒋亲笔手令外,一般机密性文件均须盖上军委会官印;侍从室改组后,重要机密性文件多由侍从室直接发出,监印室形同虚设。

蒋氏内廷由此而生。

侍一处——名副其实的军机处

侍一处主任相当于老蒋的军事幕僚长,从1936年侍从室改组,到1945年侍从室撤销,10年间,侍一处主任七易其人,依次是:钱大钧、林蔚、张治中、贺耀祖、林蔚、钱大钧、商震。

其间,钱大钧和林蔚都是两度以高级军事幕僚长的身份,随侍蒋的左右,为蒋所信任。

但即便再受信任,侍一处主任以及各组重要角色,均还是呈现出了频繁更替的特点,一般任期一两年,短的三个月。

侍一室没有常员,为得是杜绝有人借机培植势力,越俎代庖,架空老蒋的权力。

因为战争年代,侍一处的权力太大了,对内可以联络军委会各部会,对外可以代蒋发布军令。

侍一处主管的业务大致有这么几项:综理机要,这个相当于军事秘书;参赞军机,这个相当于军事参谋;传布命令,这个相当于军令传达;协调关系,这个相当于军界协调公关。

侍二处——老蒋的幕僚机构,主要是耍笔杆子的

侍二处最核心的是第四组,它主管政治、党务和秘书业务,管辖范围包括行政院所属各院、部、会,国防最高委员会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还有大名鼎鼎的”中统“特务组织。

此外,各封疆大吏向蒋请示汇报的文电,也统由侍四组负责处理。老蒋通过这一核心幕僚机构,把党政大权牢牢集中在自己手里,包揽一切,事无巨细。

与侍一处主任频繁更替不同,从侍从室改组到撤销,十年间,文胆陈布雷一直担任侍二处主任。

老蒋发布的重要文电,十有八九皆出自陈布雷之手。

侍三处——本质上就是以CC系为核心的人事控制中心

老蒋历来重视对人事权的控制。按照蒋的规定,凡国民政府军委会和行政院所属机关、部队以及中央和地方各行政单位的高级主管人员的任免,必须经过蒋亲自核定,然后交给主管部门发布。

关于高级行政人员的储备、考核、挑选、任用,蒋曾命侍二处第五组主管,但因为涉及范围太大,大约在1939年底或1940年初,陈果夫秉承蒋的意旨,提出成立独立单位,侍三处,由陈果夫任主任。

侍三处主要业务内容有:第一、整理人事资料;第二、通过各种组织,主要是”中央训练团“,联络、吸收、甄选各方面人才;第三、建立一套完整的人事登记制度。

从某种程度上讲,侍三处这个人事控制中心更像特务组织,这个处的重心主要是通过CC系特务拉拢控制各种顶级人才,以及对中央训练团受业结业学员进行思想动态严密监控。

另一点也很值得一说,老蒋控制军统、中统这两大特务组织,主要也是通过侍从室

这两个特务组织送给蒋的密报文件,按内容性质,一般由侍一、侍二处分别处理。

军统局的一般情报,主要是针对蒋军军官贪污腐化以及私生活等项的密报,均用戴笠的名义分类列表,封送给侍一处第二组处理。

其他涉及政治、经济方面的情报,则由戴笠先送侍二处,经陈布雷以及第四组组长陈方阅后,再会同侍一处研究处理。

中统的情报,直接封送侍二处第四组处理。

此外,侍二处对封疆大吏的监视很厉害,甚至侍一处重要人员也在监视范围,所以说这个看似很文气的幕僚机构,其实很厉害,陈布雷也不仅仅是耍弄笔杆子。

老蒋对侍二组和侍四组这样的核心机构,很重视,人员必亲自挑选

流程还挺复杂,先看此人是否为黄埔出身,或者是否在统治集团中服务年限深久;更重要还要看什么人保荐;最后老蒋亲自面审,而且特别注意来人的仪表精神,用老蒋的话说,”确信万无一失者方可任用“。

1945年11月底前,侍从室3个处全部撤销。侍从室一套业务,按其性质分别编入国民政府(后改称总统府)参军、文官两处的机构之内,成立了军务、政务两局。

侍从室的历史就此结束。

国民政府的侍从室是个怎样的组织?

侍从室是个很特殊的部门机构,与军统和中统相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最开始的秘书处兼幕僚组织,发展成为覆盖党、政、军的功能型部门,实际上仍然是老蒋在加强自己的统治权。

智囊团在任何时候都很吃香,因为没有哪个高层领导会是全能的,智囊团在计策、决策以及战略执行等方面的作用在领导班子中的作用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当年袁世凯为称帝便产生了所谓的“筹安会”,实际上也就是袁世凯的智囊团。

蒋介石在和汪精卫、李宗仁他们的争斗中虽然站稳了,但是老蒋的目的是进行独裁统治,这点实际上与袁世凯称帝也差不多,所以他当然也需要智囊团。

侍从室在国民政府中处于什么位置?在老蒋心中是什么份量?

蒋介石的侍从室,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直接听命于老蒋,等于说是国府“皇帝”的直管部门,论权势论风光那绝对是最高级别的。侍从侍从,说白了就是专门为老蒋服务的。

1932年3月,国民党在洛阳召开四届二中全会,宣布正式成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蒋介石任委员长,这也是老蒋“蒋委员长”这个名头的由来。1933年,侍从室成立。事实上,在北伐时期老蒋便已经有自己的侍从室,促使老蒋设置侍从室的正是他的首席智囊杨永泰,当然那时候的侍从室没有正式编制。

1936年1月,老蒋对侍从室进行了改组,原因很简单,目的很单纯,为了强化军事委员会的指挥职能,谁指挥?不正是蒋委员长?所以老蒋改组侍从室就是为了强化自己的独裁统治。1936年改组后的侍从室职能也开始细化,分为侍从室第一处和侍从室第二处,侍一处负责军事和情报业务,侍二处主要负责处理党务和政治业务。侍一处首任主任是钱大钧,钱大钧的履历还是很厉害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先后在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任职,参加过讨伐陈炯明、蒋冯阎战争等,很得老蒋看重。侍二处首任主任是陈布雷,这位的名气也不小,被称为“文胆”,更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美誉。

1940初侍从室再次扩编,成立了侍从室第三处。侍三处负责人事调查和业务考核,首任主任是陈氏兄弟中的陈果夫,陈果夫当时在国民党什么地位不用说了吧?

此外,侍从室还包括侍卫长室和参事室。

侍从室的三个处,阵容也很豪华,我们可以看下这三个处的历任主任,从这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得出老蒋对侍从室的看重程度。

侍一处:钱大钧、林蔚、贺耀组、张治中、周至柔。

侍二处:陈布雷,周佛海、张道藩、陈方先。

侍三处:陈果夫,罗良鉴、刘咏尧、萧赞育。

有人说,蒋介石的侍从室颇似清朝的军机处。但是事实上,侍从室的地位可能高于军机处,职能职权皆多于军机处。

军机处是从皇帝的秘书长发展成为覆盖政、军的最高行政机构的,无独有偶,侍从室的发展脉络也与军机处相似,但是侍从室的覆盖面更广,党、政、军以及人事都包括在内,同时又兼有智囊团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独立于相应的党、政、军等各类部门机构之外,直接受老蒋领导,并且老蒋又很重视侍从室的意见和建议,这就很恐怖了。

侍从室虽然在编制上是军事委员会的下属机构,但是谁都知道军事委员会管不到侍从室,也都知道侍从室所具备的能量到底有多大。

比如说后来成立的侍二处第六组,这个第六组主管情报工作,这意味着第六组虽然中统和军统高调,但是管着这两统,很有意思吧?在老蒋决定成立第六组的时候,收到风声的戴笠到处送钱送礼物托关系,就是为了能当上第六组的组长。不过,老蒋最后把组长给了唐纵,然后戴笠就开始动不动巴结和讨好唐纵了

侍从室的权势可见一斑。

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军事委员会改组成立为国防部,作为军事委员会下属机构的侍从室也被划入正常编制,侍一处改组为参军处警卫室,侍二处、侍三处则并入国民政府文官处。

1945年10月1日,侍从室被正式撤销,成为历史。

国民政府的侍从室是个怎样的组织?

侍从室全称“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是蒋介石的高级幕僚组织,听起来不为人知,实际上人人羡慕,却不是人人都能进的核心部门。

中国历史上的最高统治者都会组建自己的高参团队和幕僚机构,蒋介石也不例外。

国民党内派系林立,十分复杂,即便在蒋介石形式上统一全国,身兼党(国民党总裁)、政(国民政府主席)、军(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最高领导后,他也对其他异己势力十分提防,只对自己的嫡系亲信委以重任,侍从室就是蒋介石的嫡系亲信和高级幕僚组织。

侍从室的全称“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从名字上就能看出这是一个专门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也就是蒋介石个人服务的机构。

侍从室始建于1933年,最初是蒋介石为了方便发号施令,指挥协调各方,设立的一个类似于秘书处的机构,机构成员大多是蒋介石的参谋、秘书和译电人员,起初的职责就是处理各类函件、起草公文、上传下达等,为蒋介石一人提供秘书服务。

随着蒋介石在党、政、军内的权力与日俱增,侍从室的权力亦随之扩大,人员编制、职责任务都得到扩张和加强,到1940年已经成为一个职责全面、机构健全的组织。

侍从室常设三个处、侍卫长室、参事室等5个内设机构,职责分别如下:

1,侍一处,负责军事、情报、参谋业务,相当于参谋情报部。

2,侍二处,以党务、政治业务为主,相当于党务政工部。

3,侍三处,以组织、人事、干部、考核为主,相当于组织人事部。

4,侍卫长室,以安全警卫为主,相当于侍卫亲兵部队。

5,参事室,以内政外交政策和事务研究为主,相当于研究室。

五个处室的设置十分完善,通过侍从室的设置,赋予其职责,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直接、专门为蒋介石服务的“内廷”,类似“中央办公厅”,蒋介石通过“内廷”掌握“外朝”。

越接近心脏,越能得到更充足的血液供应,侍从室是最亲近蒋介石的机构,也是极具前途的部门,无数人削尖了脑袋想往里钻,但只有蒋介石最信任的嫡系才能进入,而侍从室各处室的主任更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心腹中的心腹,万里挑一的人选。

在侍从室,才能只排在第二,忠诚永远是第一位的。

侍从室的各处室分工清晰,泾渭分明,各处室主任互不隶属,都直接对蒋介石负责,并没有一个人全权统管侍从室,这也是蒋介石一贯分权制衡的策略。

从1933年到1945年,侍一室先后走出5位主任,分别是钱大钧、林蔚、贺耀组、张治中、周至柔,这其中既有号称蒋介石“八大金刚”之一的黄埔名将钱大钧,也有同为“八大金刚”却坚持国共和平相处的“红色将军”张治中,他们后来都得到蒋介石的特别重用。

侍二处主任是有“蒋介石一支笔”陈布雷,陈布雷素有“领袖文胆”、“总裁智囊”之称,不但文采斐然,还极具革命意志和爱国热情,可惜在1948年自杀。

侍三处主任是“中统”特务头子陈果夫。

这个就不用说了,CC系领袖,与军统戴笠齐名的特务头子,同时是国民党中组部部长,蒋介石靠他抓着大批国民党干部,所以又有“蒋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

侍卫长先后由王世和、宣铁吾、何云、钱大钧、俞济时担任,其中俞济时是国军名将,后来出任大名鼎鼎的74军首任军长。

参事室主任的存在感比较低,就不详细介绍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国民政府的侍从室是个怎样的组织?

侍从室,什么机构?听上去,应该是管理高官随从侍卫的单位而已,好象没什么特别的了不起。不过,还记得一句俗话不,宰相奴仆七品的官。依照中国文化的规制,仆随主贵、水涨船高,仆从即便再贵,贵也贵不过七品的官吧?错,先来看侍从室的定义。它是军委会的下属机构,也是委员长的直接办事机构。下属机构很正常,但下一句”直接”二个字,加在“办事机构”之上,那就厉害了,含金量是嗖嗖的往上涨。这说明此机构与委员长是极为贴心,楔合也是严丝密缝。象是委员长的手和足,或者说委员长就靠这手和足,行走在诺大的民国社会、军阀江湖之中,号令天下、经天纬地。

脑海里浮现出什么场景?是不忌法度、忠勇神武,出没于天子脚下,神秘的锦衣卫?抑或是清雍正时期,昼伏夜出、杀人于无形,恐怖的“血滴子”(粘杆处)?不,不完全是,比这还要法力无边一点。世上惟有满清的”军机处”,无论是从小体量、还是从大职能的方面,方堪与其试剑。再看侍从室的架构,抗战之前,该室已有一室二处,从1933年起,先是些自愿追随蒋介石的参谋、秘书、护卫,到形成规制的侍卫长室、侍一处、侍二处;战时,为了适应局势,老蒋着手对侍从室进行扩编。扩编意味着扩权,意味更需要假手侍从室,加强对国内的控制。如此,继增加了侍三处,又在侍一处之下,挂了个的参事室。

国民政府的组织机构相当的庞大繁杂。它仿制西方的政权结构,设有行政院(国务院)、立法院(人大)、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以及内政、外交各部、和各委员会,如军委会、建委会、蒙藏委、劳工委等。侍从室,不过是军委会麾下一个部门。但经过老蒋的精雕细琢,已一跃成为统筹指挥各院、各委、各部,执行军委会下行的政略、战略方案;审核呈递各院、委、部上行的文件、方案的终极机构。不仅如此,有许多不方便由政府去实施的隐秘行动,均由老蒋通过侍从室绕过政府、立法院,直接指令地方或军队去实施。所以,侍从室又是个有着超然地位的机构。它不用背负政府应有的道义感,使用起来,比政府的行为灵活、便捷、还可以超越法律。是个实施独裁极权统冶的好工具。

下面介绍下侍从室架构的具体情形。1.侍卫长室,负责老蒋的安全警卫,相当于当今的中央警卫局,也是侍从室本身应有之义。首任侍卫长宣铁吾就不用说了,单说1942年,第10集团军副总司令俞济时,调任为侍卫长室的最后一任侍卫长。眩不眩,晕不晕!一个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集团军副总司令,仅够充任侍从室下属侍卫长室的侍卫长。说得难听一点,不过是个国家元首的卫队长而已,又不是省长、市长,需要由那么大的高官去充任么?不过显然,从这点上,可以管窥到侍从室的级别,已远不至七品之官秩了。

2.侍一处,主管军事、情报。侍一处的主任先后为钱大钧、林蔚、贺耀组、张治中、商震。钱大钧、张冶中、林蔚不用多说,就说贺耀祖,兼军统局局长,位在实权人物戴笠副局长之上,是蒋介石”控制使用”谍战双星之一的军统局的核心人物。商震,终位尊至国民政府参军长。看来历届主任全是民国的大拿呀!管军事,隐形权利超过参谋总部;管情报,戴、徐两副局长一见侍一处的主任,那是上赶的往上贴,这边,人家或许还跟你聊着官样文章呢。

侍一处下分三组。第1组,主管侍从室及蒋私人的会计出纳、医疗卫生、生活福利。属照顾蒋的生活起居、饮食医疗和管理侍从室机关事务的后勤部门。这个部门极其重要,堪比安全警卫,并极具家臣的色彩。组内名人有,其侍从副官蒋孝镇为蒋的族孙。第2组主管军事、参谋、情报业务,其业务辐射至国军的各部门、直抵野战军团。第2组对于各战区司令长官,每周需用电报联络一次,各集团军总司令、军长,每月需用电报询问一次,对于该部之兵员、经费、训练,及其是否有困难等情况,分别按期整理报核老蒋。

对于参谋总长不敢决定或无力实行的事,侍一处第2组将进行分类审核研究,并决定是否呈送至老蒋裁定。第3组,安全警卫业务,这组才是真的贴身侍从,编制虽属侍一处,但却接受侍卫长调度。当然,侍卫长室的侍卫长,作为蒋介石的警卫部门长官,还管着一个警卫团和特务团;参事室则是分析国内外内政外交问题的智囊机构,并作为蒋的外脑而辅助存在的。其历届主任为朱家骅、王世杰。朱出任过中统局局长一职,王还出任过中央宣传部长和外交部长此二职。

3.侍二处,负责党务、政冶业务,主任为大名鼎鼎、人称”国民党的第一支笔”、”文胆”陈布雷先生。其一直担任主任,到侍从室撤并另建为止。陈主任还有一项权力,凡由侍一、二、三处发出的绝密电报,均经由其审阅签字,方可外发。这项秘书长的权力,显然以仅有侍二处主任的身份是不够担当的,只能证明陈布雷的文笔功底的超乎常人、和与蒋的关系的铁得紧吶。

对于他这个侍二处主任,连财政部长孔祥熙都不敢怠慢。孔常对人说,“你晓得委员长名字底下,还有一串字咧!侍二处是最厉害的。”他见了署名老蒋的电报后,还要看看下面的一串字,只要见到陈布雷签署的“侍二处”字样,就会立刻付钱,却不敢申问付款之理由。另外,就侍二处的党务来说,不仅要管理本党建设等事务,还要严密监控异党的活动。多党控制必将超越单纯的党务,而成为政冶行为。所以,除了党务,还赋于侍二处以政冶的职能。道理就在于此。

侍二处下分第4、5、6组。第4组主管国民党党务。其隐形权力,显然超越国民党中央党部机关。换句话说,有时候,4组组长一句话,比中央党部首长还管用。怪不得,大鳄从来都是默默的伏在水下,只有小鲤鱼才是一直跳出水面,去跃所谓的龙门的;大鳄从来没有耀眼的品级和官衔。但他们的一举一动,显然比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的常委,更能左右中国的政冶局势。

很显然的是,蒋介石是管不了这么多事的,很多的权力,他很想都抓过来并管住,但往往不小心或无能为力的缘故,反为这些无品秩的组长们作了一件件嫁衣裳,这也许是蒋政权极权独裁必然的悲哀吧。不得不说,这种借重家臣管住国臣的偏门冶国手段,也许时刻要等待,来自权力自身的反噬,和对付家臣的暗手的准备。从这点来看,国民党的政权架构,仿得真是西方政冶运作架构的皮毛,里面盛着封建皇权内核的浓汤。向外飘散着些许无奈的灿烂、和辉煌的啜泣。

第5组是人才储备组,全是老蒋亲自挑选的人才,由陈布雷自兼组长。组员一律上校待遇,从抗战开始后,就被陆续外派到各地。当然就象进侍从室一样,将军进来变上校,上校出来当然还是将军。第6组主管异党情报业务,该组由军统局出身的唐枞任组长,受侍一、侍二处的双重领导,是侍从室内部的保密单位。与侍一处第二组的情报业务不同,侦探党情的中统局,是受第6组节制的,而侦测军情的军统局,因属于军队序列,则受侍一处第2组节制。

1939年底,侍三处成立,主任是C.C派头目陈果夫,“蒋家天下陈家党”。陈果夫、陈立夫兄弟掌管着国民党的党权,陈果夫曾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兼组织部长,与此同时,还兼管着人事的调查、考核、筛选、荐用职能的侍从室第三处。该处成立后,原侍二处5组所辖人事事务,均移交到该处管辖。该处分为第7、8、9组,大体也是分工合作,是其它处没什么不同。不过令人惊叹的是,该处竞以投敌反正的汉奸,为人才管理的对象,并对之进行人事备档,以备不时之用。真是神秘的背后,透着冰冷的诡异。

从侍从室的职能和架构来看,真心是上管宵汉星辰、下管山岳大海。品秩些微,权力无边。凡是与政冶、军事、经济、外交、民生、社会有关的事,侍从室皆可过问干预。到了情势急处,它甚至可以超越行政机构职权范围和法律的束缚。是蒋公在管理民国时期、煌煌中华的得力工具和权力的”火车头”。这么个由百几号公务人员组成的小身板机构,竞能“小马拉大车”,拉动着整个冶国安邦的官僚机构,对这种冶国方略,也是服了。另外,侍从室于1945年10月1日,正式结束了其天地齐御的使命。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国民政府的侍从室是个怎样的组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名党侍从室就是蒋介石的“内廷”。1932年,刚刚就任委员长的蒋介石因为要时常前往江西、湖北等地指挥针对红军的围剿,所以往往需要临时抽调参谋秘书人员随行。后来,蒋介石接受杨永泰的建议组建侍从室,初期成员就是这些时常跟随他出行的参谋、秘书人员。

刚开始成立的侍从室其实只是4个小组,一直到1936年蒋介石改组侍从室,侍从室才开始正式成形。改组后的侍从室,集军事、党政、人事大权于一身,虽然机构简陋,但是地位却尤在各部门之上,俨然就是国民党版的“军机处”。

侍从室下面共设3处,每处下面又各设3个小组,其分工大致如下:

侍一处主掌军事,所以其主任实际上就是蒋介石的军事幕僚长。在侍从室存在的10年间,侍一处共历经7位主任,其中数钱大钧和林蔚比较有名。事实上,虽然侍一处明面上只掌管军事,但实际上从作战指挥到后勤补给等各个环节,都属于侍一处的管辖范围。

侍一处很多时候充当一个参谋处的作用,为军事决策提供建议。而侍一处主任遇上重要的军事行动,往往还要随侍在军队首脑的身边,及时提供决策参考。两届侍一处主任钱大钧在任时就经常跟随蒋介石亲赴江西、贵州等战场,随时准备为其提供最新的军情信息。

除此之外,及时准确地传达蒋介石的指令也是侍一处的主要任务之一,而传达的对象往往都是各战区司令或指挥员。所以侍一处真正意义上是“往来无白丁”,地位及其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比较重要的。

侍二处掌管党政和秘书业务,管辖范围既包括行政院各部,也涵盖各省市行政首脑。侍二处的核心是第四组,蒋介石也正是通过第四组的特殊作用将党政大权紧紧握在自己手中。

侍二处从成立到撤销,其主任一职一直都是由蒋介石的亲信陈布雷担任,可见蒋介石对其之信任。也正是因为二人关系密切,所以一遇上紧要事件,蒋介石往往就会找陈布雷密谈,而且经常一谈就是直到深夜。陈布雷之所以为蒋介石所器重,与他深厚的文字功底是分不开的。蒋介石发布的重要电文,大多都是出自陈布雷之手,所以陈布雷又有蒋介石的“文胆”之称。

侍三处掌管人事。原本人事这一项是由侍二处第五组负责的,但是由于第五组本身所管业务就多,导致一下子忙不过来。所以后来经过陈果夫的建议,蒋介石就另外成立了侍三处专门负责人事。侍三处的主要业务大致包括整理人事资料、吸收培养人才、建立人事登记制度等三项。侍三处主任为陈果夫,所以实际上侍三处由CC系把持。陈果夫在国民党中本身就权势显赫,加上其社会关系复杂,所以侍三处在他的管理组织下,不到几年功夫就建立起了覆盖全国的“人事情报网”。而蒋介石正是通过这张网将从中央到地方的人事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1945年11月,曾经权势通天、风光无两的侍从室被撤销了,而原由其掌管的业务分别转交给了新成立的军务局和政务局负责。

国民政府的侍从室是个怎样的组织?

国民政府侍从室全称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看这名称其实就知道它大概是干嘛的,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长是谁?当然就是蒋介石。也就是说这个机构就是为服务蒋介石而设立的,它实际上就是蒋介石的幕僚机构。

侍从室首要的职责就是负责照顾好蒋介石的生活起居和保护他的安全,及协助蒋介石处理全国的军政事务,并负责国民政府各级官员的考核、选用和升迁等事务。其实从某一方面来说侍从室有点类似于清朝的军机处,简单的说侍从室就是如同军机处只听从皇帝,并按照皇帝的意志来处理全国的事务的一样,在当时侍从室只需向蒋介石负责,而且只要蒋介石交代给他们的事情,他们都能做,也就是说实际上它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蒋介石说他是什么机构他就是什么机构,叫他们干嘛他们就能干嘛。

当然作为蒋介石的嫡系机构,它的待遇是当时国民政府中最好的。首先侍从室名义上是属于军事委员会下辖的机构,所以在侍从室中工作的不管是文职和武职都是按照国民政府规定的陆军军官和士兵工资待遇的标准来发放的。当然侍从室的人员不但能够领取正常的工资,还能额外再获得金额不等的津贴,所发的津贴大概就是其本人2 / 3的工资。此外,侍从室的所有吃穿住行的费用都有国民政府负责。总得说侍从室的待遇要比其他的机构待遇都要丰厚。

同时在当时侍从室虽然没有被明确的定义它到底是干嘛的,但是还是有较为明细的职责划分的。自从1933年蒋介石在江西南昌成立侍从室开始到1945年侍从室被解散这12年间,侍从室一共有三个处和二个室。三个处分别是侍一处、侍二处和侍三处,二个室分别是侍卫长室和参事室。那这些机构的具体职责是什么呢?

侍一处

侍从室第一处的职责就是负责全国军事和情报事务。它拥有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三个单独的组。其中第一组主要是负责侍从室这个机构所有机关事务,包括会计出纳、交际、接待来宾,及侍从室人员的医疗卫生、生活福利等事务。当然也负责蒋介石个人的生活起居,包括蒋外出活动时的一切生活开支。此外,在当时侍从室中的医疗室也是隶属于第一组的。

所以其实可以说侍一处第一组虽然在名义上是属于第一处的,但是实际上它却可以说是整个侍从室的一个单独的后勤机构。第二组主管军事参谋事务,它主管的事务很繁杂,可管辖的事务几乎包括了军事委员会下属的所有军政部门的从作战指挥、部队训练、国防装备到交通运输、后勤补给以及人事经理等所有事务。

且第二组不但要负责将蒋介石所决定的统治方阵下达到每个负责的部门外,还要负责处理一些蒋介石所交代的其他事务,比如替蒋介石拟定通知外地官员前来述职的公文、向各战区司令官发送带有蒋介石手令的密电等事务。可以说第二组是整个侍从室最为核心的机构,除了侍二处的第四组可以与之相比,其他的都没有它重要。

而第三组它的职责就一个,那就是负责蒋介石的人身安全,在当时不管在哪里,蒋介石的安全都有第三组负责,包括如何保卫、怎么保卫等。当然具体的行动还是由侍从室的侍卫长室来负责的。

侍二处

侍从室第二处的职责就是负责处理国民党党内的党政事务,及全国的政治和经济事务。它有第四组、第五组和第五组三个组组成。第四组正如刚才所说,它是侍从室最为核心的机构,它负责的就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国民党党内事务,同时有时还会负责处理蒋介石特意交代他们的一些机密事务。

第五组的职责主要有两点,其一就是专门用于储备国民政府的行政人员,简单的说就是在当时没有被分配具体官职或事务的,但是却很有能力的,蒋介石为了不让这些人走,所以就会将这些有才能的行政人员先放到第五组,以此当各地出现空缺的时候,亦或者蒋介石想召见咨询的时候就会方便很多,比如当时萧赞育、李惟果等人就因为这种情况被调到第五组的。

其二就是负责处理一些国民党党内的党政要员,比如省委委员、厅局级和专员等人员的调查、考核和选用等事务。当然第五组的这个主管人事的权利在侍三处成立后,就改有第三处负责,而第五组职责就变成了主管外交事务。

第六组的职责就是主管情报事务。在当时复兴特务系统的特务,及其收集的所有情报都交由第六组负责处理。此外,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关日军的情报也交有第六组负责。

侍三处

侍从室第三处的职责就是负责全国高级军、政主管人员的登记、调查和考核的事务。它分为第七组、第八组、第九组、第十组和第十一组五个小组。其中第七组负责人事调查,包括背景、履历等信息。第八组负责人事登记,它负责全国的主管人员候选人的登记工作。

第九组负责人事考核,候选人在经过登记、调查后,就由第九组来负责对其进行考核。第十组负责通信联络。第十一组负责人员的分配,一旦第九组对这个人员考核通过后,第十一租就会将他分配到有空缺的岗位上。

侍卫长室

侍卫长室就是蒋介石的警卫部门,主要辖警卫团和特务团。它的职责就是负责管理那些保护蒋介石的警卫部队,并负责安排这些警卫部队来保护好蒋介石的安全。其实这个部门有点类似于清朝的侍卫处,他们的职责就是负责专心保护好一个人而已,包括守卫大门、贴心护卫、在外的防卫等。

参事室

参事室说白了就是蒋介石的智囊团,它的职责就是负责研究内政外交问题,然后给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法,以供蒋介石参考。

可以说侍从室从成立的那刻起就注定是蒋介石最信任的机构,也是对蒋介石最忠诚的机构。它存在的目的就是替蒋介石控制住整个国民政府,并让蒋介石稳稳的坐在最高元首的位置上。此外,侍从室有一个很特别的特点,就是进入侍从室的人员,一般都会降一到二级,比如上校调到侍从室就会变成中校或者少校的军衔。

当然不管如何,在国民政府时期很多的人都想调入侍从室,因为一旦进入侍从室就意味着你将成为蒋介石最信任的人,想想看最后会如何呢?当然就是升官发财啦,比如当年的侍二处第四组的侍从秘怜王学素,他在退出侍从室后就被调往了浙江,担任省政府委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