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军事顾问是如何训练国军德械师的?

1933年秋,德国将军冯·塞克特访华,向蒋介石提交了一份《陆军改革建议书》。他认为,中国军队的最大弊病是多而杂,因而“目前必须达到的目标是大量减少常备正规军,而以一支小型但配备精良、士气高昂、战斗效率锐利的军队取代一群既无良好武器又无严格训练的乌合之众”。建议中国军队编为60个师,并成立一个教导总队,训练在职军官,使他们具备相当军事技能和指挥现代化战争的经验,以提高军队整体作战能力。1934年12月,蒋介石制订整军计划,打算把全国军队编成60个师,“暂定三年至四年编练完成”,1935年编练6至10个师,1936年编练16或20个师,1937年编练20至30个师。根据编制原则,每师改为二旅四团制。为避人耳目,不特别设置整军机关,只在武汉或南昌行营下面附设机构。1935年1月,武昌行营陆军整理处正式成立,陈诚兼任处长。同月,德国法肯豪森将军担任驻华军事顾问团总顾问。蒋介石明确提出要求,“向我提供德国在军事和军事技术方面的丰富经验”,“在组织、训练、武器和装备新的中国军队上立足德国的体系”。

德国军事顾问对中国军队采用德式训练方法,装备德国武器。在前任总顾问佛采尔将军把第88师训练成为教导师之后,法肯豪森又陆续将第87、36师及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等“于短期内练成新式劲旅”。截至全面抗战前,接受德国顾问不同程度训练并配以不同程度德式装备的部队总计约有19个师。在德国顾问的帮助下,经过德式训练的国军在抗战初期表现出色,先后参加了南口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等,大量杀伤了日军,有效迟滞了敌人的侵略步伐。

德国军事顾问是如何训练国军德械师的?

1937年10月26日,第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接到师长孙元良命令,带领手下420名战士,据守淞沪会战的最后一个据点四行仓库,以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为了迷惑敌人,524团对外宣称自己有800人。这就是“八百壮士”的由来。

在日军重重包围下,谢晋元和手下400多勇士舍生忘死,凭借坚固防线,孤军坚守四行仓库4昼夜,打死敌军200多人,自身伤亡20多人。在30日接到撤退命令后,退到英租界。

谢晋元所在的88师,就是中国国民党最精锐的德械师部队。

德械师在淞沪会战和随后的南京保卫战中,给日军造成的重大打击,但由于指挥失当,几支参战德械师先后覆没,德械师从此在中国谢幕。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德政府达成秘密合作计划,按照德国军队的标准,组建德式中国部队,由德国军事顾问指导训练,故称德械师。

长城会战后,前德国国防军总司令汉斯.塞克特出任德国军事总顾问。他提交了一份《陆军改革建议书》,提出先期建立一支小型核心示范精兵,再分批完成全国60个德械师的整编。称为整编师,届时这60支整编师就能应付任何状况。

理想虽然美好,现实却很残酷。由于财力和薄弱的军工业,国民政府无力组建60支德械师,仅建立了10支装备不齐全的“调整师”。直到抗战前,国军也只建成了一支标准整编师,称为甲种师 ,3支接近标准的乙种师。而谢晋元所在的88师就是乙种师。88师在南京保卫战中负责守卫雨花台,这支精锐之师,以6000官兵抵挡4万日军进攻,最后全军绝大部分官兵壮烈牺牲。

战后来看,德械师虽然也取得了一些重大战果,却并未达到预期目的。与后来的美械师国军“五大王牌部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主要原因在于国民党军队片面追求“装备精良”,精华的西方战术战略思想和指挥经验只学到皮毛。不能发挥正常作战水平。

相比之下,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却可以在劣势武器的情况下压制美国军队,可见正确的战术和优秀指挥官的重要性。不是说有一支装备好的部队就可以保家卫国,就可以打出优秀战绩的。

德国军事顾问是如何训练国军德械师的?

1930年中原大战,全副德械的教导第二师被西北军名将吉鸿昌部围于管村,教二师凭借优秀的防御组织和德械火力配备,让善战的西北军尸横遍野,吉鸿昌也是虎目噙泪无可奈何。

国民政府在30年代与德国的军事合作是互相需求的产物,一方面通过北伐占领长江流域的蒋介石因为“清党”已经与苏联撕破脸皮,开始驱逐苏联军事顾问;一方面当时的德国受《凡尔赛和约》限制被迫缩减军队与军备的规模,大批军事专家和军工企业“无用武之地”,于是乎本身对德国素有好感的蒋介石一拍即合。

从1928年第一位德国军事顾问鲍尔上校到达中国开始,陆续而来的德国军事顾问们前后历时十年,试图帮助国民政府建立一支亚洲版的“德国式”军队,同时初步配套建设相应的国防工业,使当时的中国能具备抵抗日本侵略的“最低标准”,从后来德械师和德国装备在抗日战争初期的表现来看,这些德国军事顾问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一,德国顾问的理念是“必须尽早建立一定数量的精良师团作为中国军队的核心 ,以便必要时迅速扩军”。首先帮助国军用德国装备在南京成立了第一个教导队,逐渐扩编为两个教导师,1932年又改编为王敬久第87师、孙元良第88师和宋希濂第36师,这三个真正的德械师和教导总队成为蒋介石嫡系的中坚。

二,德国顾问将培训国军军官作为重要环节,鲍尔上校每周五夜里,都在国军总司令部举办讲座,向几百名高级军官讲授德军的战略战术、介绍德国武器和军事工业。南京中央军校的总顾问就是德国将领魏采尔,著名的顾问法肯豪森则担任了庐山军官训练团的,通过讲座、军校和训练班的全覆盖模式,国民党中央军“团以下排长以上”的军官基本全部完成了培训,给中央军打上了浓浓的德国烙印。

三,在中原大战中为对付实力强劲的冯玉祥西北军,蒋系军队在德国顾问的指导下大力运用“步炮空”联合战法,让蒋介石尝到了德械与德式训练的甜头,于是决定只采购德式武器,由顾问塞克特和兵工署长俞大维全权决定采购种类和数量,据统计抗战爆发前80%的军火进口来自德国。1934年,孔祥熙一次购进轻机枪5000挺、驳壳枪5000支、毛瑟步枪1万支、迫击炮240门、坦克24辆和子弹1亿发。

经过德国军事顾问的训练与指导,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大约有30万中国军队完成了整训和换装德械(或仿德械),德国军事顾问甚至直接下到国军各德械师参与了淞沪会战,使日寇惊呼这是“德式战争”,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法肯豪森将军因此被称为“中国人民的朋友”。

(法肯豪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