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徐州台儿庄大捷,李宗仁是如何排兵布阵的?

真实历史。

谢邀:77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徐州,地处津浦铁路与陇海铁路交汇点,为苏鲁皖豫四省要冲,中原和武汉的屏障,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38年初,日军华北派遣军兵至黄河南岸,华中派遣军调集重兵于津浦铁路南端,矶谷廉介第10师团试图攻占徐州,打通津浦铁路,使南北侵华日军连成一片,进而兵进中原。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大运河北岸,日军如攻下台儿庄,既可以南下赵墩,沿铁路西进攻占徐州,又可以北上策应板垣征四郎第五师团,切断国军汤恩伯,张自忠,庞炳勋等各部后路。

从三月下旬开始,第五战区下属孙连仲第2集团军,池峰城第31师,以及汤恩伯20兵团主力85,51军以及卢汉第60军,庞炳勋第3军团,邓锡侯41军等部队,在台儿庄附近与装备优势之日军鏖战一个多月,最终粉碎其攻占台儿庄,进占徐州的计划,此战日军损失(毙伤病失踪)达到11984人。

以下就援引李宗仁本人在抗战后的回忆录,来向大家揭示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他,在台儿庄之战以及后续的运筹帷幄:

我(李宗仁,下同)在六安就任省政府主席后回到徐州时,已经是二月初旬,鲁南保卫战进入紧张阶段,敌军板垣,矶谷两师团正以台儿庄为会师目标,并策应津浦铁路南段敌军攻势,试图合攻徐州....

民国27年(1938年)1月12日,板垣师团自青岛崂山湾,福岛两处强行登陆....占领青岛后,沿胶济铁路西进,至潍县转南,进逼临沂,与津浦铁路线上矶谷师团取得呼应,齐头猛进。

板垣,矶谷两师团为日军最顽强部队,其中军官士卒受军国主义荼毒最深.....2月上旬临沂告急,临沂为鲁南军事重镇,得失关系全局,如此紧急关头,只有就近抽调原镇守海州的庞炳勋军团,进驻临沂。庞部只有5个步兵团,实力尚不够一个军。但庞君年过花甲,久历戎行,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廉洁爱民,所以这一支部队实力虽小,却是一支子弟兵,有生死与共的风尚。

庞部奉令编入五战区序列之初,即来徐州谒见。我便推心置腹,诚恳地告诉他说,论年资,你是老大哥,我是小弟,本不应该指挥你,不过这次抗战,在战斗序列上,我已经被编列为战区司令长官,于公,我是长官,于私,我们是如兄如弟的战友,不分什么上下。我又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二十多年,虽然时势逼人,但太没有意义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今日天如人愿,我们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能为国家民族战死沙场,也是死得其所。

庞炳勋听了很感动,说长官德威两重,我们当部属的,能在长官之下,为国效力,万死不辞,请长官放心,我们这次不会保存实力,一定同敌人硬拼到底。

我随后,命令本战区兵站总监石化龙为庞部第三军团补充弹药装备,然后命其出征,全军东行之日,我亲临训话,见士卒欢腾,军容殊盛,俨然是一支劲旅。

二月下旬,敌我两军在临沂县城发生攻防激烈的战斗,板垣师团以优势兵力,配属山炮一团,骑兵一旅,向庞部猛扑,庞部五团兵力据城死守,敌军伤亡枕藉,不能越雷池一步。

稍后,我方援军张自忠将军59军,自豫东奉调至津浦铁路增援,张部按照命令系南向开往淮河北岸,增援于学忠部,我遂临时急调其全军北上临沂,支援庞部作战。

张部以急行军出发,于三月十日黄昏后感到临沂郊外,翌晨,当敌军攻城正急之时,59军与守城部队取得联系,乃约定时间向敌人展开全面反攻,临沂守军见援军已到,气势大振,开始出击,两军内外夹攻,如暴风骤雨,板垣师团不支,仓皇撤退。张,庞合兵一处,穷追一昼夜,敌军无法立足,一退90余里,缩入莒县死守,沿途敌军遗弃尸体众多,器械弹药损失尤大,此乃台儿庄大战前,一出辉煌的序幕战。临沂大胜的最大收获,是将板垣,矶谷师团拟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粉碎,造成尔后台儿庄血战时,矶谷师团孤军深入,被我围歼的契机。

七七事变后,张自忠以北平市长身份,忍辱负重,与敌在北平城内交涉,外界不明真相,误以张氏为卖国求荣的汉奸,群情汹汹,张氏百喙莫辩,后重归军中,说“今蒙长官成全,恩同再造,我张某有生之日,当以热血生命以报国家”。尽管如此,以张部援庞,我也有顾虑,因为张与庞有一段私仇:民国十九年中原大战,庞,张都是冯玉祥麾下健将,称兄道弟,不料庞氏倒戈反冯,出其不意袭击张自忠部,张氏几遭不测,故此次调来徐州战场,曾私下表示,在任何战场皆可以死相拼,唯独不愿与庞炳勋协同作战,结果临沂一战,张自忠大义凛然,捐弃前嫌,及时增援,从此庞,张二人成为莫逆之交。

此时,板垣虽败,矶谷师团却因韩复榘不抵抗的影响,日益向南推进,值此紧要关头,我军另一部援军,22集团军川军邓锡侯部(下辖41军,45军)适自郑州前来增援,我遂急调41军孙震部(下辖122,123两师)前往邹县堵截,45军跟进为预备军,进驻滕县。但两军刚至,邹县已失,41军乃以122师王铭章部据守滕县,124师在外围策应。敌军以快速机械化部队南侵,将滕县包围,以重炮,战车与飞机猛攻,王师长率部死守,血战三昼夜,终以力有不逮,为敌攻破。王师长以下,全师官兵殉城,至为惨烈,然王部之血战,将敌军南下步伐延缓,使我增援部队汤恩伯,孙连仲部得以及时赶到参战,为台儿庄大捷奠定胜机。

川军出川抗战,仓促出师,长途跋涉,沿途兵站补给不利,对军纪不无影响,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均不肯接收,白崇禧自武汉来电问我,娓娓陈述,问我是否能够接纳川军,我正愁兵力吃紧,无兵可调,立刻回复“好得很啊,好得很啊,诸葛亮扎草人做疑兵,他们总比草人好些吧,请你快调来!”邓,孙两人见到我,感激不尽,说“天下之大,无处容身,李长官肯要我们到五战区来,真是恩高德厚”

我随即电告军委会,拨出新枪500支,又于五战区库存中,拨出大批子弹与迫击炮,交两军补充,适矶谷师团自济南沿铁路南下,我遂调川军两军前往堵截,出发前,我亲临训话,以诸葛亮统率川军北上伐魏的英勇故事,希望大家效法先贤,杀敌报国。川军不负众望,以重大牺牲,阻敌南下,完成作战任务,为川军抗日史上最光荣一页。

此时,汤恩伯20军团和孙连仲集团,也从河南一战区前来增援,首先抵达徐州的是汤恩伯20军团,下辖2个军(52军关麟征部和81军王仲廉部)共计五个师(第二师郑洞国,25师张耀明,第四师陈大庆,89师张雪中,110师张轸)装备齐全,配属150厘米德制重型榴弹炮一 营,为国军中的精华。

随汤部之后抵达的是孙连仲第二军,虽然名义上下辖两军(30军田镇南,42军冯安邦),但由于参加山西娘子关作战,牺牲颇大,所有实际可以参加战斗的只有3师(27师黄樵松,30师张金照,31师池峰城)我当时的作战计划,是让汤恩伯部让开津浦铁路正面,诱敌深入,我判断以日军之骄狂,必然不待蚌埠方面援军北进呼应,就直奔台儿庄,以期一气攻下徐州,夺取打通津浦铁路的首功。我正要利用这种心理,设成圈套,请君入瓮。

敌矶谷师团果然自滕县大举南下,汤恩伯集团奉命让开正面,退入抱犊岗东南山区,重炮营则前往台儿庄运河南岸,归战区长官司令部直接指挥。敌军果然舍汤兵团不顾,倾其所有,沿临枣支线南下,敌军总数超过四万,拥有战车装甲车7,80辆,山炮野炮重炮超过百尊,更有大批飞机助威,徐州城和铁路沿线桥梁车站,均被炸得一片稀烂。

3月23日,敌军前锋已抵达台儿庄北泥沟车站,24日,敌人开始猛烈炮轰我防御工事,第二集团军阵地每日落下炮弹6,7000枚之多,炮轰后,敌军以战车为前导,向我猛冲。我军既然无平射炮,又无战车,以血肉之躯与敌人炮火战车搏斗,至死不退。敌人猛攻三昼夜,才攻入台儿庄城内,与我军发生激烈巷战,第二集团军伤亡过半,有不支之势,我严令孙连仲死守待援,同时严令汤恩伯军团迅速南下,夹击日军。四月三日,台儿庄全庄三分之二已经落入敌手,我军盘踞南关,死拼不退。敌人志在必克,电台也对外宣布台儿庄已经全部落入己方之手,池峰城师长感觉全军即将覆没,向孙连仲请示,是否能转移阵地至运河南岸,孙连仲遂亲自与我通电说“报告长官,第二集团军已经伤亡十分之七,敌人火力太强,攻势过猛,可否请长官答应暂时撤退到运河南岸,给我们第二集团军留点种子,也是长官的大恩大德!”

孙总司令说的如此哀婉,但我预算汤恩伯军团明日即可抵达台儿庄北部,如于此时放弃,岂不功亏一篑?我因此对孙连仲说“敌我在台儿庄血战已经一周,胜负之数决定于最后五分钟,援军明日中午可到,我本人也将于明晨来台儿庄督战,请你务必守至于明日拂晓,如违抗军令,当军法从事”。此时,我的内心也觉得难过,向孙连仲下达如此严厉的命令,但如不这样,则大局顿坏,孙连仲见我意志坚决,便说“好吧!长官,我绝对服从命令,整个集团军打完为止”在电话中,我还告知他“你不但要守到拂晓之后,还要于今夜发动夜袭,以打破敌军明日拂晓的攻击计划”。随后,孙连仲指示池峰城“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谁敢退过运河,杀无赦!”

当日午夜,敌人停止进攻,我军敢死先锋队数百人,分组趁夜色向敌军发动反击,奋勇异常,官兵手持大刀,向敌砍杀,敌人白昼血战一日,完全没有料到我军尚有勇气发动夜袭,于是仓皇迎战,乱作一团,血战数日为敌占领的台儿庄街市,竟被我军一举夺回四分之三,敌人死伤惨重,退守北门。

黎明之后,台儿庄北面炮声逐密,我乃率随员乘车至于台儿庄郊外,汤恩伯部已经在敌后出现,敌军撤退不及,陷入重围,我亲自指挥台儿庄守军全线出击,杀声震天,敌人本已是强弩之末,又受围困,弹药汽油即将用罄,全军士气低落,狼狈突围逃窜,机动车辆多被击毁,遗尸遍野,弹药,马匹,枪械遍地都是,我军向敌猛追,如疾风扫落叶,锐不可当,矶谷师团长率领残军突围窜往峄县,闭门死守,台儿庄之战,至此完成我军全胜之局。

战后检点战场,敌人弃尸数千具,初步统计死伤在两万人左右,战车被毁30余辆,俘获大炮机枪战利品不计其数。我军以十余万疲惫“杂牌"之众,两面受敌,为何能在徐州外围决战获胜,主要原因有以下数端:

1.三十一军在津浦线南段运用得宜,据守明光达40余日,使得敌人与我军胶着于津浦铁路沿线,我军得以抽调张自忠部北上增援临沂。

2.庞炳勋与张自忠共捐前嫌,在临沂获胜,阻止板垣,矶谷师团在台儿庄会师。

3.我拒绝将长官司令部迁离徐州,如按照军委会命令迁往归德,或亳州,则一切命令情报只能靠无线电,如同耳目失聪,加之远离第一线战场,于士气不利,也让总司令部无法掌握前线最新战况。此时,长官司令部在徐州,也激发全军“背城死战”之决心。

4.敌军新胜,骄狂无比,认为徐州乃囊中之物,不待各路配合,冒险前进,落入我军预设陷阱。

台儿庄受挫后,四月间,敌人增调13个师团,30余万人分6路对徐州进行大包围,试图将我五战区野战军一举歼灭。我判定,我方大军,包括原有部队以及新抵援军,不下六十万,靡集于徐州周边地区,徐州地处平原,正是敌人机械化部队与空军施展其长处的绝好场所,若不自量力与敌人进行大规模阵地消耗战,则必然重蹈京沪抗战的覆辙。我遂命令,徐州东北孙连仲,孙震,庞炳勋等诸军,凭借运河天险以及运河以东地区固守,趁敌人尚未于陇海线会师之时,掩护徐州四郊大军向西南两方面撤退

5月中旬,我军其他各部陆续开始撤退,为了避免敌机轰炸,昼伏夜行,敌人地形不熟,不敢贸然于夜间堵截。至5月18日,各路大军已经撤退就绪,我决定于18日夜放弃徐州,11时,我率领长官部职员,特务营,留守机关人员和新闻记者,共千余人,合乘火车一列南开。

抗战徐州台儿庄大捷,李宗仁是如何排兵布阵的?

台儿庄大捷是中国中国全面抗战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大规模胜利,该次战役是李宗仁一生指挥过的最漂亮的战役,该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抗战士气,通过这次战役也展示了李宗仁的军事才华和能力。

李宗仁的胜利绝非完全是靠排兵布阵

中国军队向来都不缺少排兵布阵的计谋,也不缺少行军打仗的策略,恰恰是计谋太多,善谋而不善勇,在淞沪会战中,国军占尽先机,也装备了很多德械器械,但结果是什么?80万国军被30万日军吊打,最终我军伤亡30万人,日军伤亡4万人而彻底战败。

当时中国充斥着中国抗战必亡论,消极抗战,张学良三十万东北军一枪不放让出东三省,韩复榘不战而退让出山东省,汪精卫也认为中国无法战胜日本最后走了“曲线救国”的汉奸之路,只有李宗仁认为“不独无必败之理由,且最后胜利必归我国”。

可见李宗仁的抗战决心,在台儿庄开战之前,李宗仁到达第五战区,南面是刚刚横扫国军百万之重的日军精锐,北面则是日本的精锐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李宗仁的处境其实很危难,即使是这样,李宗仁始终对战胜强敌持有必胜的信念。

为了鼓舞士气稳定军心,让司令部一直设在徐州,这让那些参加抗战的军队更加坚定和日军一战到底的决心,实际上在台儿庄战役中并非全是李宗仁的桂系部队,还有原来的西北军,东北军,川军等,真正的中央嫡系部队只有第20军,是杂牌中的杂牌,大部分的杂牌军都是装备差,兵员不足,战斗力不足。

能够带领这样一支部队同心协力,共同去阻击敌人,一定很艰难,但是李宗仁却表示“若在上者能推心置腹, 一视同仁,并晓以国家民族的大义,和军人的天职”必能使官兵“激发良知,服从命令,效命疆场”。

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之后,才是涉及到李宗仁的排兵布阵,没有勇气,没有决心,不能团结的队伍是不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的。

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如何排兵布阵

李宗仁十分了解自己指挥的部队,当时孙连仲到达徐州后,李宗仁就让孙连仲到台儿庄构筑防御工事,因为孙连仲的部队是西北军的底子,最善于防守。

当时李宗仁的想法是让汤恩伯部队让出正面,诱敌深入,然后一并歼灭,战斗打响后矶谷师团孤军深入,正中李宗仁的圈套。

真正开战时,汤恩伯在津浦线上与日寇做间断式抵抗,然后让开正面,日军直扑台儿庄,随后与孙连仲部队在台儿庄外围村落展开拉锯战,这是战役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台儿庄外围战。

第二阶段,日军攻入台儿庄,我军与日军进行浴血巷战,这也是战役的关键之所在,西北军虽然出了很多伪军,事实上也是一支很能打的队伍,当年在长城喜峰口二十九军的大刀队其实也是西北军的底子,在巷战中,双方损失惨重。

第三阶段,汤恩伯军团回到台儿庄对日军进行包围,到4月3日进行反攻,一直到4月7日,台儿庄战役结束,中国守军以付出三万余人歼灭日军两万余人取得大胜。

这就是李宗仁在台儿庄战役中的“知己知彼,同心协力”思想做出的排兵布阵,可以看出来李宗仁的这一套组合拳符合中国的传统打法,和薛岳的天炉战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先吸引敌人进入到预定作战位置,然后再反包围,进行歼灭,最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抗战徐州台儿庄大捷,李宗仁是如何排兵布阵的?

抗战中国军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对日军形成战场优势,但随着日军援兵到来,形势逆转,台儿庄战役算是为数不多的例外。

(津浦线北段作战)

在山东战场,主要是津浦线与胶济线两个战场,津浦线方面随着韩复榘的南撤,日军逐步深入,占领泰安、曲阜;胶济线常年被日本所影响,难以防守。到1938年初,日军已经到达临沂以北。

日本的野战能力较强,作战喜欢几个战役方向向心攻击。津浦线组建第十师团濑谷支队,临沂方向组建第五师团坂本支队南下作战。

(李宗仁)

1937年底,李宗仁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38年初,韩复榘被处决。李宗仁在两个方向进行作战,南线保持守势,防御淮河,并且在二月份左右与日军形成对峙。北线保持攻势,争取收复济宁、汶上重镇,保持防御优势,但国军攻坚能力有限,伤亡惨重,且不久就转入攻击,国军进入防御状态。

(台儿庄战役)

和滕县保卫战同时爆发的是临沂保卫战,滕县北面的守军被日军绕开直接攻击师部,且援军来的晚了;在临沂方面张自忠的59军强行军到达临沂,达成战役突然性,重创坂本旅团,双方进入对峙状态。

可以说到三月中旬末,徐州南线、东北面的日军都与国军进入对峙状态,而第十师团的濑谷支队还在进攻。这就造成了孤军深入的现象。在台儿庄方向,日军顿兵坚城之下。而且李宗仁手里还有汤恩伯所部八万中央军。

(徐州会战)

到这时候,在台儿庄作战八日的日军遇到了齐装满员的中央军自然吃不消,且坂本支队也被52、75军击退。日军在遭受重大伤亡后,开始北退。

此战,李宗仁协调各地部队方面比较成功,在用兵上比较灵活。比起功败垂成的忻口、兰封、广济都出彩不少。但如果依据他回忆录写的,那就错误不少了。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抗战徐州台儿庄大捷,李宗仁是如何排兵布阵的?

李宗仁1938年指挥台儿庄大捷一战,持续一月余,再次巩固了自己在国军中的地位。同时,也加强了当时全国抗战的决心,成为李宗仁后来最大的政治资本之一。

在当年3月份之前,日军疯狂进攻叫嚣,山东归仁镇陷落,手握重兵的韩复榘出于自保,未战而走,拒绝接受李宗仁的命令,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济南、博山、莱芜和泰安等地,相继丢失。日军北方第2军矶谷廉介,志得意满。同时,南京等日军部狂言连贯南北战场,沿着津浦铁路南北双向,夹击徐州。李品仙第11集团军和于学忠第51军,利用淮河、淝河、侩河等地形优势,初步阻止了日军的北进速度。

1938年2月之后,国民政府就制定了遏制日本攻势的规划,这是国民政府抗战期间为数不多实施最成功的战略之一。根据李宗仁提交的报告,想要以山东和江苏为主要作战范围,收复鲁中等地,各部配合策应,成多元拱卫之布局,运河两岸陈兵待命,司令部就设于台儿庄南面的徐州,决战鲁南。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就是国军主力由峄县东南方及东北方山地,侧击南下之敌,最终把日军聚歼于临枣支路与韩庄运河间地区。这本来是一个战略规划,最终成功了一部分。国军打算阻击之时,日军一挫于临沂,二阻于藤县,三败于枣庄台儿庄,这是一个连锁性结果。中国方投入约29万兵力,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

战役爆发之后,池淮阻击战,济宁、汶上攻击战等战场如火如荼。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田镇南、关麟征、池峰城、王铭章等将领,都协同参与了这次战役。台儿庄战役最困难时期,蒋介石亲赴台儿庄南站观战,勉励池峰城,士气大振。此时,31军作战于津浦路,张自忠、庞炳勋部酣战临沂,第20军团汤恩伯部积极配合。李宗仁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况,做出放弃攻击峄县枣庄之计划,迅速以主力向南转进以歼灭台儿庄之敌。

除此之外,新四军也对台儿庄战役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张云逸部进入蚌埠、徐州、合肥三点之间作战,牵制由南京渡江北上的日军,策应李品仙部,促成了台儿庄大捷的胜利。

总而言之,台儿庄战役一个多月打得非常惨烈,有的团连几乎成建制战死,还有过巷战争夺战和拉锯战,可谓是抗战史上的恶战之一。可以说,罪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英勇抗争中,筑成了血肉长城,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抗战徐州台儿庄大捷,李宗仁是如何排兵布阵的?

台儿庄李宗仁的排兵布阵如下:

汤恩伯的20军团(缺第110师)及池峰城的第31师集结于峄县东侧和枣庄西北方焦山头附近一带的山地,于3月20日拂晓全线开始攻击,务先击破峄枣之敌,向临城、沙沟两地附近侧击,压迫敌于微山湖东岸而歼灭之。其一部集结于台儿庄北方地区,装备对峄县及其西北地区协力于主力之作战。

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缺第31师)及第110师,应以一部在侯新闸以西运河两岸防御,待机渡河北上,主力控置于贾汪附近及荆山茅村镇间。

张自忠的第59军在费县集结整顿后,乘虚向藤县南北地区与由南阳镇附近渡河之第3集团军部队呼应,截击南下或北退之敌,对泗水方面自行警戒。

第3集团军(缺第51军)应超越济宁南北地区,再向兖州、皱县间及界河、官桥间,与张自忠的第59军及临城以南之攻击部队呼应,袭击敌之侧背,并阻止敌之增援或截敌归路。

庞炳勋军团迅速扫除汤头附近之敌后,以一部向莒县方向追击,主力集结于汤头附近布防,对沂水、蒙阴方面自行警戒,陆战队命归该军团之指挥。

抗战徐州台儿庄大捷,李宗仁是如何排兵布阵的?

台儿庄整体的战役布局呢?本质上来讲是李宗仁一手策划的,李宗仁当时面临一个什么情况?南京失手了,山东韩复榘也直接丢弃山东直接跑路了,这个时候夹在中间的李宗仁等于要同时面对南北两线的敌人的夹击。

南北两线进攻的汇合地点在哪?徐州市,中国南北两方的铁路交通枢纽,功效这个地方抗日战场上面的日占区,江南北联线形成一条完整的贯通线,这样对于接下来的抗日作战行动来讲,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也是一次影响士气的行动。

所以徐州必须要守住,守不住徐州,那你接下来抗日作战将会面临日本人的全线入侵,也就是在漫长的中国的华北战场上,日本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自己想要进攻的那个点发动进攻。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所以李宗仁学的要死守徐州,要守住徐州就必须得守住台儿庄,临沂等等一系列外围城市,不能够让徐州成为一座孤城。

但是日本人行动比较快,南线首先开始北上,拿下中国南京的日本部队开始急速北上,想要先拿下徐州,这时候8万国军将士面对3万多如狼似虎的日本士兵,实在是抵挡不住,李宗仁下令张自忠帅君前去驰援,就在这个时候,日本在北线的第五师团和第十师团也开始南下。

庞炳轩率领军队抵挡板垣师团,而第十师团如入无人之境一般来到了台儿庄。

李宗仁觉得先得解决第五师团,让第十师团成为一支孤军,这样的话吃掉地实施团队,接下来作战行动有很大的好处,碰巧此时南线战场上面,日本的不对,由于突破不了防线,采取了防守的态势,这样的话,南线的佣兵压力一下子骤减,李宗仁赶紧把张自忠的部队给抽调出来增援庞炳轩先击退板垣师团。

这里就不得不佩服一下中国军人的品质,在这种国难当头的时刻,不计个人恩怨,庞炳轩跟张自忠两个人是有恩怨的,当听说增员她的是张自忠的时候,庞炳轩仰天长啸说自己完蛋了,张自忠怎么可能增援他呢?张自忠的部队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增员到庞炳轩的不对的时候,庞炳轩感到自己羞愧难当,自己是以小人之心肚了君子之腹。

在庞炳轩,张自忠等一系列国军部队的努力之下,终于击溃了坂垣师团,板垣师团除了分出一支支队去增援地孤立无援的第十师团以外,这个时候第五师团已经没有再次进攻的能力了。

剩下来的就是孙仲连正面在台儿庄与敌交战的第十师团,战斗可以说是异常的惨烈,日本大本营盯着台儿庄,只要胎儿装备第十师团拿下剩余的日军部队向其周围运动,那么本来用来包围第十师团的所有中国部队将全部会被包饺子,如果第十师团被中国军队给击溃了,把整个以徐州作为中心爆发出来的大的这个战役将会胜利,而台儿庄就是这个终结点。

在这种情况之下,李宗仁赶紧找到了蒋大校长,要求汤恩伯的部队必须出兵,是吧,因为本来在台儿庄战役初期,按照约定,汤恩伯的部队在台儿庄的周围伺机而动,汤恩伯掌管的是当时他要庄战役里面最精锐的中央军,这是受命于讲大校长的魅力,为了保存实力,看着自己的国军部队在和日本人厮杀,自己就是不动手,整支部队在山里面绕圈子,日本人还发现不了汤恩伯!张博彻底在战场上面消失了,李宗仁就算把报告扔在他脸上,他都不肯出兵,这个时候李宗仁觉得必须要找蒋大校长解决这件事情。

蒋大校长也终于把脑子给摆清楚了,(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知道台儿庄战役关乎中国抗日战场形势,赶紧下了一道命令说如果出了事情,所有负责此次战役的将领全部重罚,这种情况之下,汤恩伯出兵了。

本来跟正面的中国军队打成一个军事的日本部队,看中国还有预备役,而且如此精锐赶紧撤并,这样的话,汤博加入到了胜利的行列,虽然他这几场战役里面啥事儿都没干,有卖队友的嫌疑,但是蒋大校长管不着自己的不对症了,功劳那当然得好好奖励。

并且在这之后蒋大校长亲自指挥了徐州会战,不出意料,徐州会战虎头蛇尾,至于说李宗仁在这之后,蒋大校长就不让他领兵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