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一去世,为什么军统就改成保密局了?
1946年3月17日,青岛,戴笠带着十几大箱子个人物品登上了飞机,飞机刚刚起飞,天空中便划过一道闪电。
经过几个小时的飞行,这架C47型222号专机在快要抵达上海的途中被告知,上海大雨如注,只能转飞南京,就在转降南京的过程中,专机突然出现故障,撞到了板桥镇南面的岱山山腰上,一声巨响,火焰吞没了整个机身。
大火烧了两个小时,村民才敢靠近,尸体横七竖八躺在地上,大多已经残缺不全,村民从烧坏的行李中发现了金光闪闪的东西,一拥而上,大雨连续下了三天,戴笠的尸体在暴雨中淋了三天无人收殓。
另一边,上海龙华机场,军统上海办事处的三位少将,李崇诗、邓葆光、王一心在大雨中等了几个小时也没有见到他们的戴老板,预感到不妙,通过查询得知,戴笠的专机于上午11时45分离开青岛,下午2时就应该抵达上海,现在却杳无音信,戴笠失踪的消息很快在聪明而敏感的特务中像瘟疫一样传播开来。
毛人凤赶紧面见蒋介石,蒋介石指示“记得,要想尽一切办法找到戴笠,我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这个任务落到了沈醉的身上,他终于在岱山找到了飞机,虽然右手和小腿没有了,并且全身大面积烧成黑色,戴笠的副官贾金南还是一眼就认出了戴笠的尸体。
危机四伏其实,改组军统局是在戴笠死之前就已经成为定局!
军统局的无限扩张以及无所不在的触角,让蒋介石感到芒刺在背,不得不对戴笠小心提防。军统局四处树敌,与各方势力矛盾重重,也是蒋介石不得不考虑的因素。1946年1月,国共和谈结束,签订了《会谈纪要》,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国民党结束训政,召开政协会议,严禁司法和警察以外机关有拘捕、审讯和处罚人民的权力。
蒋介石虽然不打算真正落实,但表面文章总是要做的,这也为他抑制戴笠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他向戴笠下达了撤销军统化整为零的秘密指令。
接到这个指令,戴笠感到极度的紧张,军统没了,自己也就没了立足之地,他深知,这么多年,自己鞍前马后的为蒋介石办事,解决各种麻烦,现在却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伴君如伴虎,自己虽然忠心耿耿,但是蒋介石对他却越来越不信任,一直在找机会对军统下手,军统已经从蒋介石的一把利剑变成了他的绊脚石。
既然无法阻止整编,戴笠就在军统局的改组上做起了文章,他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改组,戴笠将掌控军令部第二厅、内政部警政司、司法行政部,并新成立一个交通警察总局,如果这一番操作完全落实,军统局不但不削弱,势力范围将更加强大。
戴笠四处活动,暗中布置,并在军统内部成立一个叫“警坛社”的秘密组织,意在争夺全国警察大权,但这些都逃不出蒋介石的眼睛,“这个戴局长不是昏头了,就是另有所谋!”
1942年2月,唐纵被蒋介石提升为内政部政务次长,为下一步出任全国警察总署长做准备,地位高于戴笠,并且指定宣铁吾、陈焯、李士珍、黄珍吾、叶秀峰、戴笠、郑介民、唐纵等八人为军统局改组小组,制定改组方案,这个小组里,戴笠的话语权大大降低了。
戴笠感到危机来临了,开始做垂死挣扎。
他裁撤区一级的组织,恢复省站机关,将区一级特务秘密转入地下,与此同时,在军统内部开展肃贪工作,让毛人凤成立一个财产清理委员会,到各地清理财产,其实是怕在改组过程中被蒋介石和政敌抓住把柄。
戴笠一直在做两手准备,他不能吊死在军统这一棵大树上,经过梅乐斯的牵线搭桥,戴笠与美国海军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这次,美国海军终于答应以援助舰艇为条件,换取戴笠出任海军司令员,只要自己当上海军司令员,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将军统里的嫡系改编成海军陆战队。
论计谋,国民政府里还没有几个人是蒋介石的对手,蒋介石看穿了戴笠的小九九,立即免去陈绍宽的海军司令员,将海军司令部缩编成海军署,任命自己的嫡系、军政部部长陈诚兼任署长,将戴笠的路彻底堵死,准备多年的计谋被蒋介石轻松破解,这对戴笠无疑是一个无情的打击。
既然目的无法达到,戴笠便使用拖字诀
戴笠以巡查为借口,在外面飘着,就是不回重庆,而改组小组里的人已经到达重庆商议如何借此机会彻底把军统解体,等不及的蒋介石亲自发电报催促戴笠回来开会,这封电报是毛人凤通过军统局电台转发的,毛人凤在电文背面提醒戴笠,有人在背后捣鬼。
戴笠一直在争取时间,希望能发生奇迹,为自己,也为军统谋一个好的结局,但蒋介石已经把他逼到悬崖边上了。
他向军统局华北区区长文强大倒苦水,并让文强代他向蒋介石发电报,内容如下:
校长钧鉴:电谕敬悉。本当遵谕返渝,因平津宁沪巨案,尚待亲理,本月中旬始能面临教诲,敬乞示遵。生云天在外,惟命是从。讵料煮豆燃箕,相煎何急。生效忠钧座,敢云无一念之私。不得已而晋忠言,冒死陈词,伏乞明察。生戴笠心情坏极了的戴笠,完全被自己的情绪所影响,在电报中使用了及其不当的词句,接到电报后的蒋介石几个小时没有说话,他从电报中深深感到戴笠的满腹牢骚,更加坚定了抑制戴笠的决心。
第二天,蒋介石连发两封催促电报给戴笠。
戴笠再也不敢拖延了,当天晚上,他突然约见了正在北平执行军调任务的郑介民,把军统多年的家底和重要工作做了详细的介绍,一直被戴笠打压的郑介民感到一脸懵逼,但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戴笠随后赶到青岛,三天后的3月17日,从青岛沧口机场起飞,很快,蒋介石便得到了戴笠机毁人亡的消息,蒋介石突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戴笠死后,国民党隆重举行了祭奠活动,极一时之盛,蒋介石亲自率数百名军政要员为戴笠送葬,并亲笔题字“碧血千秋”。
戴笠死后,再没有人能顶住压力阻止军统改组了,3个月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局)正式改组为保密局,军统的公开武装特务部分划归国防部第二厅,郑介民任厅长,秘密核心部门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任局长。
通过这次改组,郑介民拿去了军统的所有武装部队,内政部次长唐纵升任全国警察署长,拿走了军统的警察、宪兵部分,毛人凤接受剩下的情报部门,核定编制6021人。
欢迎转发、关注、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戴笠一去世,为什么军统就改成保密局了?
军统改组原因主要有四点,最重要的是戴笠犯了老蒋的大忌。
军统的势力在抗战末期达到了巅峰,全国在编的特务达到5万多人,还有5万多潜伏在各行各业的中下层特务。控制了缉私署、交通监察、航空检查、邮电检查等,权力非常之大。
更为重要的是,戴笠在抗战时期是日伪闻风丧胆的神秘人物,因而被许多热血青年视为偶像人物,号召力很强。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戴笠及军统成了很多势力的眼中钉。当然仅仅这些,还不足以动摇他的地位,最重要的是他犯了老蒋的大忌。
老蒋用人有两大原则:一是是不是浙江人或黄埔出身;二是要看推荐人是否值得信任。
老蒋对任用的人还有两大忌讳:私下拉帮结派,自成体系,而这一点恰恰是国民党存在的最严重问题。第二点忌讳是贪污,这一点戴笠还是有点分寸。
老蒋一直非常重视特务机构,赋予军统的权力很大。但同时他又对戴笠时刻保持着提防,从对戴笠的称呼上就能看得出来。
老蒋对于嫡系资历深的高级将领,一般直呼字,比如陈诚、张治中称辞修、文白。
对于大军阀或党内高层字后面加一个“兄”字,对于黄埔系青壮派核心,喊的时候名字后面加个“弟”字,比如喊胡宗南称宗南弟。
但独独称戴笠为戴科长,这个称呼一直延用了十几年,从来没改过。综合比较来看,老蒋应该是时刻提醒戴笠不能越雷池半步。
戴笠前期在个人职务上一直很谨慎,为老蒋立功无数,虽然一直是个副局长,军衔最高也不过是个少将,但他从来没有跟蒋提过要求。
但随着势力越来越大,声望越来越高,戴笠的野心膨胀了。他在抗战时期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军队培养心腹,而且和手握重兵的胡宗南、汤恩伯,三人结盟,这不的不让老蒋忌惮。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内部势力及党外势力纷纷要求裁减军统,其中原因有两点:一是飞扬跋扈,得罪和伤害过不少人;二是军统组织太庞大,开支确实不小。
而戴笠又犯了拉帮结派的大忌,所以老蒋就有了打压军统的打算。
戴笠十分会揣摩蒋的心思,他得知蒋的意图后,开始谋求控制全国警察总监的职务,他想把军统特务安插到警察系统。
另外,戴笠私下和美国人达成交易,让美国人给蒋施压,让他出任海军总司令。
这犯了蒋用人的第二大原则,蒋十分震怒,但又不敢得罪美国人,于是把海军部降级改成了海军署,戴笠的愿望落空了。
戴笠的一系列举动让蒋下定了改组军统的决心,1946年初,军统改组已提上日程,老蒋在往军统安插心腹,毛人凤给戴笠发了一封“谨防一锅端”的电报。
于是戴笠躲在外地不回来拖延时间,3月初,老蒋连发几封电报,催促戴笠回来。戴笠实在拖不下去了,只得乘飞机回南京,不料在途中飞机失事,机毁人亡。
戴笠的死很蹊跷,有不少人说是老蒋“飞鸟尽良弓藏”,但并没有直接的证据。
不过戴笠一死,军统没了灵魂人物,改组倒更加顺利,至少编制外的5万人不用再担心了。
1946年6月,军统正式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担任局长,曾风光一时的军统特务机构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戴笠一去世,为什么军统就改成保密局了?
蒋介石在戴笠死前,就已经酝酿军统改组了,戴笠的死只是为他改组军统扫除了一个重要障碍,使得军统十分顺利地改组为保密局。戴笠,近代史上最神秘的传奇,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
戴笠很早就结识了蒋介石,从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他就开始追随蒋介石,从事情报活动,一手打造了军统局(全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这个近代中国乃至远东最大的情报特务机构,为蒋介石立下汗马功劳,是蒋介石最信赖的心腹之一。
戴笠是一个极其忠诚的人,他一生未曾加入国民党,但对蒋介石唯命是从,这一点比国民党其他高官好的多,用他自己的话说,“永远是校长的学生,永远听委员长的话。”
当蒋介石需要铲除异己时,戴笠就变身刽子手,很多仁人志士如杨杏佛、史量才、吉鸿昌、王亚樵等人都是戴笠派人杀害末。
当蒋介石需要“抗日”时,戴笠变身正义侠,刺杀日伪高官和汉奸,很多大汉奸如张敬尧、张啸林、傅筱庵等都死在他手下,令人拍手称快。
在蒋介石的信任和戴笠的领导下,军统发展很快,尤其是抗战爆发以后,戴笠借着“全民抗战”的东风,大肆扩张军统势力,不仅在情报、间谍和刺杀等领域大做文章,还把势力渗透到很多要害部门,组建武装力量,如“军委会别动军”、“忠义救国军”等。
在军统势力膨胀过程中,蒋介石与戴笠的关系悄然发生变化,从亲密无间到相互防范。
抗战胜利前,蒋介石基本很少直接过问军统事务,都放手给戴笠去干,但抗战胜利后,军统正式在编的内外勤工作人员已经多达5万人,还直接统领着拥有好几万人、配备美式装备的“别动军”、“忠义救国军”,如此强大的力量,蒋介石不可能不加以防备。
更值得警惕的是,军统内部已经形成了以戴笠为核心的“江山帮”,军统特务对戴笠这个“老板”唯命是从,对真正的“大老板”蒋介石却知之甚少,军统甚至到了“只知有戴笠戴老板,不知有蒋介石蒋大老板”的地步。
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旧政协”会上,许多代表喊出了“打倒特务”、“取消特务机关”的口号,这种呼声表面看是国民对特务政治的不满,实际上背后很可能是蒋介石的指使。
这个时候的戴笠,似乎有些得意忘形,他没有夹起尾巴做人,反而把收编的汪伪部队和“别动军”、“忠义救国军”整编在一起,成立了18个交通警察总队,总兵力达到8万余人,配备清一色的美式军械装备。
面对国内的强烈呼吁,以及军统势力的恶性膨胀,军统的改组已经势在必行——当然后者才是主要原因,玩弄权术和追求平衡也一直是蒋介石最得意的政治能力。
听说蒋介石改组军统的消息后,戴笠也知道以后军统的日子不会太好过,他和美国人的关系很密切,便通过美国人在老蒋面前说话,先后谋求警政部长(相当于公安部长)、海军司令,但均遭到老蒋婉拒。
巧合的是,就在军统即将改组的风头上,戴笠死了。
1946年3月17日,戴笠乘坐的飞机失事。
1946年8月,军统局改组为保密局。
戴笠的死引起了很大争议,关键问题就是这个时间点,人们难免浮想联翩,把他的死与军统改组保密局,以及和蒋介石的矛盾联系在一起,认为他的死是一个阴谋。
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蒋介石是戴笠之死的主谋,但以蒋介石一贯的政治手腕,做出这种事也不奇怪,“兔死狗烹”这种事在历朝历代都不鲜见,何况蒋介石心目中已经有了戴笠的继任者——更加心狠手辣的毛人凤。
对蒋介石而言,戴笠既是他的佩剑,更是一把双刃剑,掌握他大量的黑历史,只有断掉这把剑,才能与过去的黑历史做一彻底了结。他要向所有人证明:我蒋介石离了谁都转。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戴笠一去世,为什么军统就改成保密局了?
谢谢邀请:
戴笠之死和国民党改组军统没有必然关系,把军统改组成保密局是国民党按照整改程序有序进行的,有人把戴笠的死与改组军统联系起来,认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军统的势力过于庞大,己经到了权重震主的地步,戴笠成了拆解军统的阻力,为此,是蒋介石策划的一次灭戴暗杀行动,持这种观点的,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毕竟戴笠不是地方军阀,势力再大,也是国军一员,蒋介石要动他,只要一个调令就行,何需用此下三滥手段。
1946年3月17日,戴笠坠机而亡,由此演义出不同的猜测,有的认为是中共情报部长康生策划的,有的认为是美国中情局策划的,也有的认为是宋美龄指使人干的,因为戴笠曾想密谋杀害她的二姐宋庆龄,还有的说是军统北平站站长马汉三所为以及自杀论,这些论点事后都被一一否定,因为根本没事实依据,纯属猜想。
戴笠本身就是顶尖的特工,又掌握着军统,要暗杀他岂不是太岁头上动土,谁有这个能力?恐怕连想都没人敢想。
戴笠死的时候,正是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刚刚签署不久,中共绝不会在此时采取对国民党高极将领的暗杀行动,就在戴笠坠机一个月后的4月8日,叶挺乘坐的飞机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故,也没有怀疑是国务党特务所为。美国中情局策划的就更离谱了,不要说他们自己的飞机、自己的驾驶员、他们舍不得,当时戴笠可是他们最亲密的合作伙伴,1943年军统就和美国海军参谋部的情报署进行了合作,这次戴笠从青岛返回南京,就是根据蒋介石的指令到青岛找美国海军参谋部谈合作事宜,这是一次公差,不是有些人说的,戴笠是为谋求海军司令的私自行为,即使他谋求海军司令之职,也是在蒋介石的默许范围之內。
至于宋美龄指使的,马汉三干的,自杀论就更不值得辩驳了,宋美龄本身就和蒋介石是命运共同体,不会自断手臂,马汉三也没这个能力,他的问题主要是贪腐,完全可以通过行贿来解决,不会采取这么极端的方式,自杀吗?拿把枪在自家解决可以了,何必搞的那么扑朔迷离?要知道死的可不是他一个人,还连带着一群最亲近的部属和随从,亳无征兆和原因能说明他要自杀,即使军统撤销,他也会谋得更高的职位,此时应该是他踌躇满志之时。
改组军统的外因是重庆谈判时,国共签署了《双十协定》,督促国民党政府在1946年1月10日一31日召开了“旧政协”,国民党要想在新组建的政府中赢得选票占据统治地位和平建国,就必须答应其它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的,结束国民党的训政,保证人民自由、民主的权力,严禁司法和警察以外的机关有逮捕、审讯和处罚的权力,说到底就是要依法治国,而军统恰恰就是司法警察以外的机关,所以必须要改组军统。
改组军统的内因是,抗战胜利后,军统己成为拥有十多万人的庞大队伍,分布在了军队、警察、交通运输部门、行政机关、以及驻外使馆,这样造成多头领导,不利于统一指挥,也不利于财政预算,在这要格外强调一点,把军统改组成保密局,并不是简简单单把军统职能回归到1938年8月成立时的式样,而是为了加强领导,统一调配,将那些受过一定训练,真正从事特务工作的人员统一归纳到保密局,将那些原属于军统领导的,不从事特工工作的军事人员划到军队里,将那些受过一些训练,但非专业的再重新组合。戴笠为什么要谋求海军司令?就是要把这些人整合到海军里,组建成海军陆战队,进行封蔽训练,一旦战事需求,就是另一支“军统”。
由于戴笠坠机身亡,部分军统人员组建海军陆战队的设想没能实现,1946年6月,军统的公开武装部划归了国防部第二厅,核心部分改组成国防部保密局,主要负责人是毛人凤,专门从事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活动。
把军统的名字改成保密局,其实就是起到瞒天过海,欺骗舆论的作用,过去军统从事的工作,由保密局继续在干,后来的事实证明,保密局干的和军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谢谢阅读
戴笠一去世,为什么军统就改成保密局了?
戴笠是蒋介石一手提拔的心腹,没有蒋介石就没有戴笠的飞黄腾达。
戴笠在上海的时候,穷困潦倒,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往往是晚上把衣服洗洗晾在江边,光着身子在江边睡一晚上,第二天再穿上。戴笠最不堪的时候靠小偷小混日子,正是在那个时候,蒋介石碰到偷水果被逮住的戴笠,蒋介石加倍赔偿了水果店的损失,还跟戴笠痛饮了几杯,两个人走到了一起。那一年是1915年,戴笠18岁,蒋介石比他大整整十岁。
蒋介石对戴笠是知遇之恩,戴笠是受过教育的人,士为知己者死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座右铭,因此,他对蒋介石的忠心要胜过岳飞对赵构。蒋介石组建军统既是打击敌人的需要,也是为了抗衡自己人——陈氏兄弟。当时流行一句话叫蒋家天下陈家党,陈立夫、陈果夫的势力太大,老蒋心里发怵。
戴笠是成立军统的最佳人选,因为他上过黄埔军校,对蒋也赤心耿耿。军统成立后,戴笠果然没有辜负蒋介石的期望,在打击异己、镇压共党,铲除汉奸和保护蒋介石安全上成绩斐然、功勋卓著。暗杀蒋介石的王亚樵就是军统铲除的,日本人扶植的汉奸傀儡政府的外交部长陈箓是军统除掉的,日本天皇特使高月保男爵也是被军统枪击毙命的。军统还在越南采取行动,差点要了大汉奸汪精卫的狗命。
军统在维护蒋介石统治,监视党内干部上做得也非常到位,甚至到了叫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有一次国民党的军政部长何应钦跟戴笠闲聊:都说军统厉害,我很不以为然,你们军统到底有多厉害?
戴笠跟何应钦打赌:你信不信我24小时之内可以取你性命?
何应钦跟蒋介石都曾在日本留学,曾担任黄埔军校的总教官,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多是他的学生,是国军一级上将,蒋介石的左膀右臂,是国民党的二号人物,势力之大可想而知。
何应钦不信戴笠有这能耐,他命令卫兵严阵以待,自己坐在办公室不出半步,心说我看你怎么赢我。闲话少说,眼看一天就要过去,再有五分钟打赌就要结束,何应钦得意地拿起电话打给戴笠“戴局长,你输了。”戴笠在电话那边不紧不慢地说“何部长,你回头看看。”
何应钦一回头,一把冰冷手枪顶在他的脑后。这人不是别人,正是跟了他十年的副官,自己的小舅子,何应钦身上的冷汗刷地就下来了。戴笠当然没有加害何应钦,但由此可见戴笠的军统的工作做的何等到位。
而蒋介石对军统也非常欣赏,对戴笠的工作也全力支持,军统就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发展壮大,短短八年间,军统有成立当初的一万来人发展到了六万多,还有便衣11万人、武装游击队9万人、特别行动队员2万、曲线救国军1两万人。
军统的势力不仅在国内无处不在,就是在苏联、美国、德国、甚至日本也遍布军统情报网,军统成为世人闻之变色的情报组织,丝毫也不亚于以色列的摩萨德。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戴笠雄心勃勃为蒋家王朝卖命的时候,戴笠突然飞机失事就挂了,时年49岁,可以说是英年早逝。得知戴笠的死讯蒋介石一天没有进食,他对秘书说,“雨农一走,大厦将倾。”多年以后,他在日记里写到:此人不走,大陆不失。雨农是戴笠的字,蒋介石的“此人”也是说的戴笠。
戴笠死后不久,军统就改成保密局,由毛人凤担任局长。军统为什么会改名呢?
共产党指责日本投降后,中国历经多年战乱终于迎来和平,人民要求国共两党放弃分歧搞建设,两党应该放下武器坐下来谈判,再打内战会被外人笑话。这时候共产党就说了,蒋介石要放弃特务统治,不能再镇压革命群众。
因为军统在铲除汉奸的同时,也配合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暗杀了不少民主党派人士和共产党人。大家一听共产党说的有理,就纷纷表示赞同。
美国施压众所周知美国是蒋介石的靠山,在抗战的时候就全力支持中国抗战。日本投降后又武装国民党军队,支持蒋介石。但美国国内的朝野两党对此有意见,说美国政府在抗战的时候支持国民党没错,但抗战胜利了再拉偏架,支持蒋介石就是间接屠杀中国人。
美国议员说,你看看我们花纳税人的钱扶植了一个独裁政府,搞特务统治,搞暗杀。日本人在中国的时候你暗杀,日本人走了还搞这一套,这跟美国价值水火不容,不行,不能支持蒋介石。这样一来,国内外的反军统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蒋介石非常被动,于是就取消了军统,但不是真正取消,而是改名保密局,换汤不换药,继续搞特务统治。
军统改名还有一个重要,那就是军统做得太大了,蒋介石也担心尾大不掉,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戴笠再世的时候忠心不二,值得绝对信赖,但戴笠之后,把军统这么大的一摊子交给别人蒋介石不放心,于是就借着改名缩小军统的编制,削弱军统的势力,可谓是一箭双雕。
戴笠一去世,为什么军统就改成保密局了?
早在1946年,老蒋在召见戴笠时就说:
“今后政府将要改组,各党、各派均将参加,军统局需要取消”。因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军统局的权力越来越大,他们采用暗杀、绑架、敲诈等非常手段,迫害进步人士,甚至连党国要员都受到威胁,已经影响到了老蒋的统治,更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
改组军统势在必行。 军统局全称为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几乎是由戴笠一手培育起来的,可以说军统与戴笠是不可分割的。
戴笠从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在老蒋的安排下组织三民主义力行社,后在南京秘密成立了中华民族复兴社,戴笠任复兴社特务处处长。
复兴社特务处便是后来军统的前身机构。1938年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正式成立,简称为 “军统”。
戴笠:
郑介民为局长,戴笠为副局长,但戴笠为军统的实际负责人。军统主要是负责收集情报、进行策反、反谍、刺杀等工作。
进入军统的人员需经相关人的推荐,并经过严格的政审、考核,局机关批准后方可加入,加入后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合格者方可进行工作。
军统人中员大多都经过专业训练,其个人的职业技能与素质较高。
据不完全统计,全盛时期的军统,拥有特务8万余人,耳目遍布全国各地。
这些特务负责监听民情,抓捕我党人员,组织暗杀活动等,他们只听戴笠的指挥,国民党的党政军要员都不放在眼里,就是第二个“东厂”。
抗战胜利手的军统局,仅在编的特工就有近5万人,间谍网络更是遍布全球,控制了国民党的交通、运输、警察、缉私等各个要害部门。
特务:
戴笠的触角已经伸到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而且由于军统的特殊性,它是一个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
更让老蒋不放心的是,军统有自己的武装力量,由军统指挥的各地忠义救国军总数在二十万以上。
军统局的无限扩张,让蒋介石感到芒刺在背,虽然军统局是老蒋维护统治最好用的一颗子,但是军统权势的过分膨胀,老蒋也开始担心这把双刃剑有可能会割伤自己。
因此,将庞大的军统改组拆分,也就成为了老蒋要做的事。
军统局仗着自己的特殊身份,目中无人,四处树敌,更让老蒋下了整改军统的决心。
在我党和全国人民的要求下,1946年1月,国共和谈结束,签订了《会谈纪要》,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国民党结束训政,召开政协会议,严禁司法和警察以外机关有拘捕、审讯和处罚人民的权力。这个《会议纪要》正式敲响了军统的丧钟。
戴笠掌握全国的情报部门,这种事当然瞒不过他,他为了自己的退路,曾派密使去找杜鲁门,想让美国给蒋介石施压,让戴笠当上国民政府的海军司令。
戴笠向美国人承诺,如果他当了海军司令,美国的商船可以在中国畅通无阻,他愿意保护美国在华利益。 这件事肯定瞒不过老蒋。
正当老蒋为怎样处置戴笠而伤神的时候,戴笠非常凑巧的飞机失事了。
不得不说戴笠就是老蒋肚子里的蛔虫,死都死得挺是时候。
据说戴笠死的前一晚,也就是1946年3月16日夜,戴笠在情妇陈华住处过夜,那晚戴笠心情非常沉重,他对陈华说:
“华妹,我老实告诉你听,老头子不要我,我就死”。戴笠之死民间历来有戴机撞岱山,雨农死雨中之说,意为戴笠的飞机撞上岱山,戴雨农却死在了雨中。戴笠坠机处的岱山又名戴山、困雨沟,因此民间有说戴笠之死为天意。
他死后,军统局进行改组,其公开特务武装部分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由郑介民任厅长。
军统局的正式名称亦改为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为局长,任务是专责保密防谍工作,确保国家安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