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山东除了张宗昌,还出过哪些大军阀?
这个应该说是在山东省当军阀的吧!
山东籍贯的军阀应该很多,袁世凯在成为直隶总督之前,是山东巡抚,后来从山东巡抚的位置接替李鸿章的班,因此,山东就是北洋军阀的主要产地。
前不久有一个问题问为什么建国时候,湘潭出能人,虽然不能否认湘潭人的能力,但是有一个回答简直是一针见血!这个回答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滁州出能人;刘邦建立汉朝时候徐州出能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建国后湖南出能人了吧。
本文不在于讨论地缘政治,就讲讲盘踞在山东省的军阀吧!
毫无疑问袁世凯当然首当其冲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个大军阀,这里就不提了,从1912年至1916年一直是袁世凯的心腹来统治,张广建(1912年1月兼署巡抚,3月改称都督)、周自齐(1912年3月 ~1913年8月)、靳云鹏(1913年8月~1916年5月)
从1916年至1925年是段祺瑞皖系军阀势力范围:其中张怀芝(1916年5月~1918年11月)、张树元(1918年11月~1919年12月)、田中玉(1919年12月~1923年10月)、郑士琦(1923年10月 ~1925年4月)。
从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过后,奉系军阀得以入关,而奉系军阀中的张宗昌在1925年拿下山东,一直到1928年北伐败北走下野。
这些盘踞在山东的军阀全都是专横、独裁、残暴的统治者,尤其是号称“狗肉将军”的张宗昌,出名的三不知道,不知道手下多少兵,不知道有多少钱,不知道有多少老婆,就这样的人还能给山东带来福祉,正是他们统治山东期间,使山东人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甚至爆发了“闯关东”的难民潮。
当然上面的这些都不是主角,史论纵横这里要讲的军阀,是除了张宗昌之外,很有影响的韩复榘。
要说韩复榘可能很多人会感觉陌生,但是提起冯玉祥大家都知道的,冯玉祥有十三太保,这韩复榘就是其中之一。冯玉祥一生多次倒戈,到中原大战的时候,石友三和韩复榘在最后关头也倒了冯玉祥一次,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沙滩上。
由于在中原大战中的良好表现,1930年被蒋介石任命为山东省政府主席,开启了其七年的山东军阀统治,在此期间指使人暗杀了原来的军阀张宗昌。
在统治山东期间韩复榘除了发展军事实力外,还整顿吏治,专门设置“高级侦查队”,专门进行贪污受贿的调查,发现即可逮捕,据说韩复榘在任期间贪污500元就枪毙;重视教育问题,并且开启禁烟禁毒,据说韩复榘在山东杀的最多的就是土匪烟贩。
在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时,韩复榘发电支持张学良和杨虎城,到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韩复榘想保存自己的嫡系部队,于是消极避战,主动放弃了山东大部分领土,甚至想和四川的刘湘发动反蒋行动,最终让蒋介石下了杀韩复榘的决心,在1938年的开封军事会议时,军统逮捕了韩复榘,并以违反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被处决。
民国时,山东除了张宗昌,还出过哪些大军阀?
山东的军阀除了张宗昌、韩复渠之外,还有一个比较早的军阀,他就是靳云鹏。
靳云鹏1877年出生在山东,18岁时因生活所迫去了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当兵。后来去了随营武备学堂学习,在这里深得段祺瑞的赏识,从此之后成为段祺瑞的手下。
中华民国成立后,靳云鹏担任北洋第5师师长,并会班山东军务。1913年为山东都督,1915年被袁世凯封为泰武将军,督理山东军务,至此身为山东人的靳云鹏成为山东的一把手。
1916年因靳云鹏反对袁世凯称帝被调离山东。从1912-1916年,靳云鹏在山东主政了五年。是山东最早的军阀。
民国时,山东除了张宗昌,还出过哪些大军阀?
谢谢悟空小秘邀请。要说民国初年的山东军阀有哪些,请听大话民国为你分解。先提示一下,在山东军阀中,比张宗昌更厉害的大有人在。
民国初年,清帝退位以后,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历史进入北洋政府时代。1916年6月6日,仅仅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一命呜呼,他所控制的北洋武装群龙无首,各自为政,把中国再一次推向军阀割据的深渊。当时,袁世凯主导的北洋武装分化为皖、直、奉三大派系,皖系军阀头目以段祺瑞、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为代表,直系军阀头目以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为代表,奉系军阀以张作霖、张学良。
军阀连年混战,除了奉系军阀占据东北以外,皖系与直系在关内军阀形成割据状态,两大派系中的安徽军阀和山东军阀实力最强。当然,这里所说的山东军阀是指其出身的籍贯,而不是据守山东之意。安徽与山东籍军阀也不是都在一个派系,而是直皖两系互相渗透,各自都有山东籍军阀,而且都是身居要职。
吴佩俘
吴佩孚,字子玉,山东蓬莱人。一提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是如雷贯耳吧,因为他是中国第一个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中国人。吴佩俘没出道之前,就是一个究秀才,后来投身于北洋,很快崭露头角。当军阀混战时,吴佩俘已是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第一战将,他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非常善于用兵,兵锋所向,一路凯歌。在他的军事生涯中,享有“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的美誉,被世人喻为“常胜将军”。他是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先后担任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地位十分显赫。
孙传芳
孙传芳,字馨远,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下乔庄村,祖籍也是山东。孙传芳出身贫寒之家,幼年时曾寄人篱下,成人后有幸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回国后步步登高,在北洋陆军部队中由营长、团长而后升为旅长。他在五省联军总司令的位子上拥兵数十万,尚为明智,重用知识分子,减税重农,结果被北伐军打得狼狈不堪。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九一八事变以后,孙传芳隐居天津,皈依佛门,因拒绝日本人的合作而惨遭刺杀。
靳云鹏
靳云鹏,字翼青,山东省邹县人。他在段祺瑞手下效力,与徐树铮、吴光新、傅良佐全称为“四大金刚”。受益于段祺瑞的提携,靳云鹏历任北洋军第五师师长、中华民国参战督办事务处参谋处处长、国务总理等,为授予陆军上将之衔。后来,靳云鹏在官、商两界行走,获取了相当雄厚的实业资本,拥有丰富的资产,曾是民国初期风云一时显要人物。
张怀芝
张怀芝,字子志,山东省东阿县人。他出生于一个破落户家庭,在袁世凯小站编练新军时投军,逐渐受到袁世凯的制胜,担任北洋常备军左镇步一协协统,后又兼清廷帮办山东防务大臣。1919年以后,张怀芝曾任陆军参谋总长,授陆军上将衔。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任北洋政府参谋总长兼前敌总执法处处长。好运不济,直系战败以后,他卸去一身职务,在家赋闲,抗战爆发前病死在天津。
张宗昌
张宗昌,字效坤,山东省掖县(今山东莱州)人。他就是本题题主点到的山东军阀,众人皆知的“狗肉将军”。张宗昌的名气之大,不是因为他是奉系军阀头目之一,而是来自于他的几个绰号,如“三不知将军”、“五毒大将军”。他在山东主政期间,残酷镇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罢工,造成“青岛惨案”,导致8人死亡,17人重伤,75人下狱,数百人被通缉有家难归,3000多名工人失去生存权利,被强行遣送回原籍。
除了上述山东籍军阀,还有两个文武军阀在山东影响很大。
一个是韩复榘,字向方,他是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主政山东长达八年,后来被戴笠所派特务暗杀。
另一个是周自齐 ,字子廙,山东省单县人,北洋政府时代,他任袁世凯政府的山东都督兼民政长,并且历任中国银行总裁、 交通总长、陆军总长、财政总长、农商总长,且署理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务,直至黎元洪复职大总统后退出政界。周自齐还是清华学校的首任“掌门”,“清华”两字就是他的手迹。
回答完毕,谢谢阅读就。如果你还知道哪些山东军阀,敬请补充。
民国时,山东除了张宗昌,还出过哪些大军阀?
民国时期山东的军阀政治!
山东被称之为齐鲁大地,因其所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近代山东都一直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当我们说起民国时期山东所出的大军阀,我们除了能够想到“狗肉将军”张宗昌外,山东还有一个军阀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那就是韩复榘。
韩复榘作战英勇,与他的上一任山东军阀张宗昌大老粗不同的是韩复榘则是比较有文化的,韩复榘从军时深得冯玉祥的重用和信任,由此韩复榘得以一步步被提拔,成为了冯玉祥手下的一员骁勇善战的大将。后来因为局势的变化,韩复榘离开了冯玉祥投奔了蒋介石,之后韩复榘就去了山东主政八年,在主政山东时韩复榘曾试图做出一些政绩,进行山东的政治改革,比如扩充自己的军队,大力推行“清乡”、“剿匪”、“澄清吏治”、“乡村建设”、“新生活运动”等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客观上促进了民国时期山东的发展。直到到抗日战争爆发,韩复榘被蒋介石杀头,这才结束了韩复榘的山东统治。
通过以上的结束,我们可以发现韩复榘他对儒家哲学以及文化是极为的赞赏,并且韩复榘也读过一些孔子孟子的著作,并非是完全一介武夫,也与其他军阀不同。
以上为本文的全部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围观讨论!民国时,山东除了张宗昌,还出过哪些大军阀?
最知名的,当然是韩复渠咯。“没有到的请举手” 这就是老韩开会的段子。
韩复渠是冯玉祥西北军“十三太保”之一,河北人,19岁投军的韩复渠一表人才还一手好字 ,冯玉祥非常喜爱并刻意培养,韩复渠不负众望,北伐时率部第一个攻击到北京城下,也是得过“飞将军”称号的。
可惜,冯玉祥对手下过苛,都当自己的儿子般对待,韩复渠已经当上师长了,冯玉祥跟他通电话时命令跪下就得真得跪听;冯玉祥来脾气了包括韩复渠在内的十三太保就得门口站岗,跟普通士兵没有区别;他一身土布军装,韩复渠等高级将领也得粗茶淡饭,在没有信仰的军队里,冯玉祥的御下之道太差劲。
所以1930年中原大战时,在蒋介石高官厚禄的收买下,一批西北军将领倒戈 ,他们的日子实在太苦 ,哪有见过蒋介石这样的大手笔?韩复渠投蒋后非常卖力,一家伙把阎锡山的晋绥军在山东的主力击溃,战后封赏,韩复渠得山东省主席。
韩复渠主鲁期间并非传说中那么不堪,他是真把山东当成自己老窝经营的,军政基本独立,蒋介石中央系根本插不进去手,这就犯了老蒋大忌,争来吵去,渐生嫌隙。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韩复渠不顾手下劝阻,鲁莽地发出支持张学良杨虎城的通电,这是矛盾公开化了。
韩复渠虽然在抗战爆发后失地,但绝不是汉奸,甚至对日态度一直坚决,与宋哲元的暧昧截然不同,明确拒绝了日本人“华北五省自治”计划的拉拢,并且确有对日作战的真实战果,他的溃逃从根本上说还是军阀利益最大化,不想让自己的部队先被拼光。
韩复渠已知蒋介石不再容他,开始联系和联合各地方实力派如龙云刘湘等以求自保,结果又被蒋介石发觉,新仇旧帐一算,老韩命不久矣。
1938年,被逮捕的韩复渠被军统枪杀于武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